初中语文课本范例6篇

初中语文课本

初中语文课本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47-01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不仅指出对当代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同时,为当代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实践的方向。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促使他们的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育者,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一、利用教材,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画面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想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出示形象生动的插图,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教学课文前,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插图内容,然后再朗读原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叙述的,最后比较自己表述的和课文写的有什么不同,最终讨论哪种描述更好。如在教学《石榴》:课前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石榴花图,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图中的石榴花,学生刚开始只是简单说出石榴花的花形和花色,在教师的提醒和引导下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石榴花的外在特点。但是,在朗读郭沫若的《石榴》原文后,学生明白了郭沫若写得比自己好,是因为他能把石榴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以及自己对石榴的喜爱融合在对石榴的描写中。这种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把联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并和原文进行比较的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表达的机会,还让学生学习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二、语言训练要分层次

语言训练有四个层次:(1)感知性语言训练,(2)理解性语言训练,(3)运用性语言训练,(4)熟记性语言训练。感知性语言训练:要训练学生初步理解生字、生词,初步理解作者表达思路及查阅字典、词典的能力。

理解性语言和运用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是语言训练的核心,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达到会解词、析句、明段进而读懂全篇,不仅字面达到理解,而且还要通过分析,概括和理解字里行间的含蓄之意、引申之意、比喻之意。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理解语言的方法。理解性语言和运用性语言训练要结合起来进行。解词,析句、段,读懂全篇,理解作者思路,是会迁移到运用性语言训练中来的。叶老认为:“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文,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的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这就是指理解性语言训练而说的。叶老还在进一步指出:“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这又是指运用性语言训练而说的。可以清楚地看出,叶老一直主张理解性语言训练和运用性语言要统一起来。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但不能理解为阅读教学纯为作文教学服务。有人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唯在作文,而由之产生阅读中仅言作法、言技巧,叶老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说:“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果能不为死讲乱讲,而养成学生读书之良好习惯,不知不觉之中自能影响作文,固不必喋喋言作法,言技巧也。”语言训练中理解性语言和运用性语言训练的层次都要给予重视,才能达到叶老说的:“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老师训练必做到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熟记性语言训练:要训练学生对课文片段或全篇进行复述式背诵的能力以吸取知识。没有语言的记忆和储存,则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创设情境,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训练提出这样的要求 :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口说话,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骆驼寻宝记》中,笔者就让学生根据骆驼的特点做合理的想象,推想寻到宝回到沙漠后,骆驼会做些什么样的事,然后请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的推想。在教学《卖油翁》时,请两位学生表演课文内容,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把原文的情景再现到生活中,最后再要求观看的同学从小品表演是否到位,从陈康肃和卖油翁的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来谈观后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既让学生之间有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组织活动,强化语言表达训练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一些语言比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如举行“我有一个梦想”演讲比赛,《乡愁》朗诵比赛,“严师对初中生的成长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模仿同学竞猜赛等,学生为了参加比赛,要做充分准备,从准备到参加比赛的过程,不仅丰富了语文知识,而且提高了语文的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课本范文2

关键词:生本理念 初中语文 课堂活动 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75-01

初中语文课堂,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言素质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对于自由的向往应该在语文课堂中得到满足。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损伤十分之大,使得学生的思维与逻辑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作用。这也是当代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偏低的主要因素。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的生本理念已经成为初中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因此,笔者选择“生本”理念作为理论基础,进行其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方法的分析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1 立足“生本”理念,肯定学生个性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之时,教师要利用生本理念进行教学,就要从课堂中的每一个方面给予学生自由。利用生本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管理行为,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成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的个人发展视为教学的目的,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情与学习的乐趣。在初中语文课堂之上,教师要给予学生空间与自由,允许学生彰显自我与个性。教师要将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作为语文教学的成就,为学生树立榜样,希望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具有积极意义的闪光点,树立正面个性。

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业习氛围,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初中语文课堂这上畅所欲言。其次,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能力与个人性格方面存在的差异,将学生的差异作为改革教学方法的依据。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在学习《蔚蓝的王国》之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熟练阅读文章,掌握重要字词句。而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分析与掌握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当学生分别达到其学习目标之时,教师要给予一样的肯定,帮助学生建立起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肯定学生的个性,是生本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实践。

2 立足“生本”理念,引导学生实践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而真正的学习环节,仍然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这也是生本理念对于当代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对于学生个体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学生的参与,是生本理念反对的一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是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每一种能力之间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加强学生的实践,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解决学习困难。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学习主题与学习重点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去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之时,教师要将更多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课前预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利用课前预习任务的安排,为学生指出文章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有正确的引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针对学生的弱点,为学生安排具有针对性的预习任务。比如在安排《往事依依》的预习任务的安排之时,对于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进行文章的朗读,并在下节课为大家进行展示。对于那些不爱思考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计一些问题,让其在预习过程中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与大家分享。而对于学生整体来讲,教师要为其安排阅读、划重点、找问题、解决问题等任务,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当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语文知识框架,在实践中找出真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 立足“生本”理念,激活学生思维

生本理念,强调地更多的是给学生学习的自由。思维的自由,就是让学生发动自己思考能力。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思维上存在的差异,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思考,敢于分享自己与他们不同的观点。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同一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通过思考成果的分享,让学生认识到他与其它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肯定学生的差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肯定自己的思维逻辑没有问题,将自己的风格延续下去。

比如在进行《春》的时候,基于对于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春天的看法。一些学生会说,喜欢春天,在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而一些学生表达自己不喜爱春天,春天会有柳絮,惹人恼。面对学生不同的思考成果,教师要对其进行肯定,因为这是因人而异的,没有对与错的问题。另外,教师可以利用春为话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写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选择具有鲜明特点的几个文章进行展示。这样,学生们会认识到教师期望的并不是标准答案统一式的表达,而是自由轻松的。在生本理念的促进之下,学生会肯定自己思维的灵活性,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

综上所述,“生本”理念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理念,对于当代教师教学行为科学性的提高有着导向型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教师利用“生本”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对于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笔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对“生本”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来提高当代初中语文教师对于“生本”理念的重视,将其应用于教学工作当中,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初中语文课本范文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是对学生积极阅读的一个促进。所以在阅读中,不仅要重视数量,还要重视质量。所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并通过共同阅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并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不仅对知识有了一定的拓展,还增强了写作能力。这是学生增加阅读量的一个内在要求。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与学生的默契配合,来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中所要求的阅读量。然而,在面对一些不确定因素时,也要重新审视阅读量。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绝大部分受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影响,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其也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学习能力强并且具有优质潜能的学生来说,在阅读量上,不仅可以完成课本的内容,还能通过课外阅读补充自己的阅读量。而对于资质一般的学生来说,恐怕只能尽力完成课本上的阅读量。这就让学生的阅读量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在教学方法的改变上,也影响着阅读量的实施。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掌握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为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阅读量增加的外在影响

在现代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对语文教学的模式和教学目标也有了一定的改变。新课改之前,对语文教学多是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对阅读量并没有实质性的要求。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初中语文阅读量的要求,也逐渐体现在课程标准上。课程改革中更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上,以往的语文教学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需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也逐渐重视了学生对语言的能力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就是新课程改革下所提出的加强学生对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阅读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课程标准对要求学生扩大阅读、从阅读中学习语言并强化记忆,有了更深层的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大量阅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策略。随着在教学中对阅读量的不断增加,让语文教学向语文阅读的方向发展,实现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的教学转型。

三、对阅读质量的把握

在追求阅读数量的同时,我们也要保证阅读的质量,不要让数量迷惑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首先要对课文的难度定位,在课堂阅读中,能让大部分学生所理解,以取得课堂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如果对课文的难度选择不恰当,就会让课堂阅读进度受到阻碍,以至于不能完成阅读任务,不仅在量上没有得到保证,在质上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所以在选材上,教师要仔细地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选择,不仅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还要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本的阅读量达到要求的同时,也要为学生创造阅读思考空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使用精读和略读两种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四、结束语

初中语文课本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启发教学

白居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流传千古,经久不衰,可见“无声”有时会起到“有声”所达不到的效果。文章除

直接用文字表情达意外,还在文字之外隐含着一层更高深的含义,这就是“无声”。无声,意在言外。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是名家的作品,“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无声”处精心设疑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让学生根据各自生活感受、经验体会、知识见解,体会出文中无声处的“其义”和“风流”。

一、小标点见大文章

标点被称为“文字的眉目”、“笔端的舌头”。郭沫若在《沸羹集》里说:“标点符号之间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因此,在标点处设疑,可以使学生更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其情趣、节奏、韵律和色彩。

例如,我在教《为学》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一些参考书上是这样翻译的:以此而论,那么昏庸聪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当然这样译句子更加通顺,但文中作者用的是“!”意思是在于表现作者那种认为“昏与聪”是可相互转化的,由此而发出的感叹。学生就会自然译成“以此而论,那么昏庸聪敏的功用哪有常规啊!”

二、空白处有深含义

“空白”作为接受美学理论体系中,关于文学艺术作品中审美欣赏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作品里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揭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利用空白处,启发、诱导学生的联想和再创造。例如《最后一课》的结尾,写到韩麦尔讲完最后一课时的情景时,文章是这样结束的:“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作者在这里,没有大段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教师可在此时做短暂的“静场”处理,而后巧妙创设意境启发学生,让学生从韩麦尔那无言的手势中,感受此刻他难以言状的复杂心态;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愤慨;对法兰西共和国的深情;亡国的切肤之痛;不甘做亡国奴,又无力救国的无奈……

三、模糊中求明晰

康德认为,“模糊概念要比明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语文教材中的故意不说明晰的地方比比皆是。这就要求教者设疑,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审美标准,找出模糊背后的明晰,从而真正发挥模糊的表现力。例如《陌上桑》中,作者写罗敷的美就采用了模糊的方法:“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写罗敷的美,是不确定的,模糊的。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美丽,只能靠学生去体会。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审美标准,说出心中的罗敷形象。可以说,每一个学生中都有一个明晰美丽的罗敷。但自己心中的与课文中的罗敷到底哪个更美?通过比较,学生就会认识到自己心中的是一种确定的美,而课文中的是“你想她有多美就有多美”。这样学生对罗敷的美丽形象也就有了更深、更准确的把握,可以说此处无声胜似千言万语。

初中语文课本范文5

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一些转变,而且,教学方法也是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重要方面。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在教师构建的高效自主的课堂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了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为了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以及“我”对母亲无限的感激之情,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自主探究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所以,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文章借助几件事情来刻画母亲的?(2)为什么说母亲是“严父”?(3)概括说一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解答上述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阅读理解试题也是各种语文考试中占分值较大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的仅是简单的“题海战术”,将学生放置在无尽的试题解答当中,这样培养出来的仅是考试的工具,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的价值。因此,在以人为本的语文课堂中,我选择了个性化解读模式来提高阅读质量,以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背影》时,为了凸显学生的个性,也为了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课堂效率,在本节课的阅读时,我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句子进行了重点解读,比如,对“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等句子进行了重点解读,以该句为例,有的学生从父亲的外表上进行了解读;有的学生从该句子在文本中的作用进行了解读等。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那份浓厚的父爱,而且对学生自主解读能力的提高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语文写作向来就是一个难点,但学生作文质量的高低又直接反映着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对学生全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自主写作意识,进而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写作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自主仿写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比如,在教学《雪》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在教学时,我组织了仿写活动,鼓励学生展现自我的个性,引导学生对下面的句子进行仿写,如: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__________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对学生以生为本观念的落实以及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初中语文课本范文6

论文关键词:以生为本,中学语文,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新形势下,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全面培养学生是语文素养。

一、课前精心准备,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1、通常我们说课前准备,不外乎教师认真备好课,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备课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实施高效课堂必须备好每节课。要花费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要实施高效课堂,主要应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论文,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2、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做好课堂预设,需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课堂记录也有了重点,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对教师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恰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促进高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更易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多媒体综合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技术,便于学生直观感受,还能根据需要回放再现,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教学活动只是起辅助作用,应遵循“辅助”性原则、适当性原则。

3、当然,多媒体运用不当,也有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一面,如学生可能由声色并茂的画面而心往别处,分散注意力,也有可能产生视觉倦怠。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时,应把握好利用时机,不至于喧宾夺主。只有教师会用,善用多媒体,才有利于顺利实现课堂三维目标,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三、精当的教学提问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论文,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是课堂高效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才能做到课堂高效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教师要明白,为什么要让学生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相互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所以,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准确及时的教学评价是课堂高效的增长点。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发生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课程本身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研究,构建积极准确及时的教学评价。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如课堂展示的评价、课堂质疑的评价、语言组织的评价、成绩评价、思想行为评价等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论文,把评价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同时语文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应准确而客观,语言应该准确而得体,生动而实效,同时,还应给学生以激励,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语文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行为,研究课堂评价策略,改进课堂评价语言,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理性而生动。教学评价还包含许多方面,诸如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这都需要认真研究,让评价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方法还很多,因校因人而异,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必有所获。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体味高效课堂的乐趣。

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体验场,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