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范例6篇

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范文1

一、职业技术学校加强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出现“空档”,究其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上出现“错位”。只有矫正“错位”,才能把艺术教育摆上“正位”。

(一)艺术教育并不是艺术类学生的“专利”,理工类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可以和本专业形成互动,达到双赢。

有不少人认为,艺术教育只适合艺术类或文科学生,学理工的去学艺术是不务正业,劳民伤财。实际上并非如此。生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左右两半分别侧重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一大优点便是可有力地启动思维,增强想象力,有利于使学生成长为开拓型、创造性人才。学理工的固然主要是运用抽象思维,但如果能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完美地结合起来,便可如虎添翼。众所周知,爱因斯坦、达尔文都是科学巨匠,但他们又都是音乐的狂热者,成功之后的他们都说音乐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他们知识进化、走向成功的源泉。李政道博士从小受到了良好的中国书画艺术熏陶,奠定了形象思维的基础。在研究物理学时,他甚至直接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一些要素融人论文及设计之中,他的感悟是:“艺术和科学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清华大学注重对理工科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倡导他们在每天8小时的本专业学习中,拿出1小时进行艺术素质培养。实践证明,他们的学习效果比8小时都在“抽象思维”要好得多。他们的体会是“没有美育的熏陶,就不可能培养出完善、健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诚如郭沫若对科技工作者的忠告:“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了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二)艺术教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副业”,而是培育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

艺术教育是“养心”教育,被历来的教育大家、领袖人物所重视。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法典”明确规定:有教养的年轻人必须学会“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乐”乃为音乐艺术教育。儒家学派创始人孑L子则把艺术教育提到了整治国家的高度,倡导用“礼、乐治国”。蔡元培在他的教育生涯中对艺术教育更是情有独钟,抓得很紧,在北京大学组织成立了音乐、书画等多种社团组织,他说其目的是为了“涵养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非为学艺而学艺。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艺术教育不仅更为重视,而且还都是造诣深厚、成果卓著的艺术活动实践者。党和政府确立的教育方针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的“养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帮助学生明确政治方向。许多优秀的中外文学艺术作品就是一部形象生动的政治教科书,对受教育者有着非常明显的政治导向、思想感

化作用。如有的作品就会强烈地引起人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激情。一位留美归国的博士说:“每当我唱着《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这些歌曲,就会全身热血沸腾,热爱祖国的感情油然而生,最终我选择了回国效力。”可见,在职业学校中开展艺术教育及文化艺术活动,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观念教育的生动课堂,可以促进他们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理想,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二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貌。艺术教育的直接效果是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接受了艺术教育,就能树立起真、善、美的品德,储备着奋发向上的动力,培育起视野开阔、心胸宽广的品格等。清华大学有一个文艺试验班,经过一年的艺术课程学习,其道德风貌大有改观。当社会上的浮躁之风刮进校园时,不少班级都“随风漂浮”,而他们班却邪风吹不倒,文明向上的班风受到人们赞佩。再如许多文化艺术活动都是整体和谐、相互协作的集体活动,如大合唱等。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就会践行奉献精神、自我牺牲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认同感。相互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自然相伴而生。

三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据了解,在职业技术学校中,有的学生患有心理障碍症,表现为或过度兴奋,或过度紧张,或过度压抑,或过度消极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成才。而对他们开展艺术教育和文化艺术活动,则充满着愉悦欢乐,对他们排除心理障碍,保持稳定而健康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艺术教育“养心”效果的取得,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寓教于乐,在美感中动之以情,在愉悦中晓之以理,这种教育通道很适合当代青年的要求。由此可见,进行艺术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天时地利人和”,理应给予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效益。

二、职业技术院校开展艺术教育应重点抓住三个环节

要想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开展好艺术教育,需要做的工作很多,笔者认为其中三个环节则应首先考虑。

(一)纳入教学计划。

计划的作用在于指导行动。艺术教育只有正式地纳入教学计划管理之中,才能保证内容、进程、质量的落实。哈佛大学将7---8种艺术教育课纳入低年级必须选修课之中。麻省理工学院规定,获得学士学位必须修满360学分,而其中的72分必须是艺术教育课。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也有类似的做法。职业技术学校具有学生素质差、学制短、课程多等特点,因此更要注重将艺术教育不仅要纳入教学计划之中,而且更要加大在执行过程中的管理,防止只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行动上落实不了。要对编制教学大纲、选编教材和组织教学等方面加强指导、管理和总结提高,使之不断完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而在一些职业技术学校,艺术教育师资几乎没有,即便有,水平也比较低。针对这种状况,应采取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解决。一是树立精品意识,选好对象,不能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二是要引导其它学科的教师们转变观念,不能认为艺术教育不是主课,是敲边鼓而冷眼相看。在职称评定、工资晋升等方面要一视同仁。三是要为艺术教育老师提供成功平台,在参加学术研讨会、争取科研课题等方面要给予倾斜,以使他们在职业技术学校中有用武之地,做到安心、上心、不断创造佳绩。

职业技术教育范文2

第一条为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初、中级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指职业初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含职业中专)等学校教育,以及城镇就业培训和农村各种职业技术培训。

第三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确立为振兴经济、发展生产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办学思想。

第四条职业技术教育应当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优良的职业道德、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重要职责,统筹协调,加强领导。

第六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应当把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结合起来。劳动用工必须贯彻“先培训,后就业”和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

第二章领导管理体制

第七条职业技术教育实行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八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的规章制度;会同计划、劳动、人事等部门开展人才需求预测,编制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有关部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第九条各级劳动主管部门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技工学校和就业培训,编制技工学校和就业培训的规划、计划;会同人事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关“先培训,后就业”,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具体办法;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和指导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和就业培训结业学员的就业。

第十条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在同级教育、劳动和人事主管部门指导下,负责本行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管理所属的职业技术学校和短期职业技术培训。

第三章培养目标和基本学制

第十一条职业初中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一种形式,培养具有相当初中文化,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的人员。招收小学毕业生,学制一般三至四年。

第十二条职业高中培养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城乡其他从业人员。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二至三年。

第十三条技工学校培养中、初级技术工人。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少数工种(专业)经省劳动主管部门批准,学制二年;个别工种(专业)确需招收高中毕业生的,经省劳动主管部门批准,学制一至二年。培养初级技术工人的,经省劳动主管部门批准,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二年。

第十四条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至四年。少数专业经省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年。

第十五条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的培养目标,确定招生对象和学制。

第十六条城镇就业培训和农村各种职业技术培训,其培训对象、时间、内容和要求,由举办单位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四章办学途径

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首先办好现有职业技术学校的同时,根据需要可以新办职业技术学校,也可以将有的普通中学改办为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在普通中学开设职业班。

各部门、各单位可以自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技术学校(班)。

第十八条县、乡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产、生活需要,统筹设置职业技术培训组织,积极开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组织农业、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实施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技术培训。

第十九条大中型企业,应当根据需要举办就业前的职业技术培训,有条件的可以举办职业技术学校教育。

第二十条鼓励社会团体、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依法举办职业技术教育。

第二十一条要重视利用广播、电视等教学手段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第五章开办与审批

第二十二条开办职业技术学校,必须具备与办学性质、规模、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校舍、师资、经费、教学设备、实验实习场地等基本办学条件。具体标准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举办其他职业技术培训应当具备的条件,由审批单位确定。

第二十三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设立、调整、撤销,应当按规定申报审批和备案。中等专业学校及技工学校,由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或者授权部门批准;职业高中由地、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报地区行政公署、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教育主管部门备案;职业初中由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地、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普通中学设立、调整、撤销职业班,由学校主管部门批准,报地、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职业技术培训班的开办和撤销,由办学单位的主管部门审批。

联办的职业技术培训班,在办学单位签订协议后,由主办一方向其主管部门申报审批。

社会团体、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开办或者撤销职业技术培训班,根据其培训内容,按照隶属关系由相应的业务主管部门审批,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农村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的开办与审批,由县、乡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章教学和实验、实习

第二十五条职业技术学校应当以教学为中心,坚持教学、生产、科技推广和服务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好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职业技术培训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用、实效的原则。

第二十六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应当建立与专业或者工种相适应的实验、实习基地。县和县以下开办的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验、实习基地,由当地人民政府解决;其他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验、实习基地,由学校主管部门或者联办单位提供。

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验、实习应当积极予以支持,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二十七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管理和指导,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第七章教师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落实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培训规划,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善于教书育人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职业技术学校应当逐步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

第二十九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职业初中的文化、专业课教师,应当具有专科学历或者同等学历;实习指导教师可以是有实践经验的中级技术工人或者能工巧匠。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文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一般应当具有本科学历或者同等学历,其中某些技艺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以为专科学历;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其学历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实习指导教师,一般应当具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上的学历。

学历未达到上述要求的,应当通过进修和培训,限期达到规定要求。

第三十条各类高等院校有义务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师资。有关高等院校应当根据需要有计划地设置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班,纳入高校招生计划,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班的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同级普通师范生待遇。

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在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文化课教师的同时,应当根据学校师资、设备等条件,逐步增设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班。

第三十一条各级计划、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分配一定数量的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到职业技术学校任教,任何单位不得截留。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积极选派、调配、聘请科技人员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员、能工巧匠,担任职业技术教育的专、兼职教师。

第三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提高职业技术学校专、兼职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提供学习、进修的条件。

第八章经费

第三十三条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经费,通过由地方各级财政安排、办学主管部门和单位自筹、社会资助等多种渠道筹集。各种短期职业技术培训所需经费,主要由举办单位自行筹措。

职业技术教育的基建投资,由各级计划、财政、教育、劳动等有关主管部门统筹安排。

第三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业务主管部门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应当逐年增长,并使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地方各级财政应当继续采取专项补助办法,扶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各级财政、教育、劳动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按照高于普通中学定额标准的原则,分别确定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每生平均经费综合定额标准,并按定额标准安排经费。

第三十五条职业技术学校可以建立校办工厂、农场或者其他企业,开展勤工俭学、技术服务、生产科研以及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活动。勤工俭学和校办企业的收益,除用于扩大再生产外,主要应当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校办企业享受国家规定的免税、减税待遇。

第三十六条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应当按规定缴纳一定的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条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捐资助学、集资办学、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基金。

第九章学生的毕业、使用和待遇

第三十八条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修业期满,经考试考核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参加各种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的学员,经举办单位组织考核,成绩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

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和经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结业的学员,需要进行技术等级认定的,由有关部门按规定组织考核,成绩合格者,发给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

第三十九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的使用按国家规定执行;其他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和就业培训结业的学员,按有关规定由全民、集体企业事业单位择优录用、聘用或者自谋职业。

城乡用人单位录用或者聘用人员,应当从对口的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和经过培训的学员中,按规定优先录用或者聘用。

第四十条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和就业培训结业的学员,回农村参加生产或者自谋职业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先给予扶持。

第四十一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被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录用或者聘用,其工资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职业初中毕业生和就业培训结业的学员被录用或者聘用,按新招工人待遇执行。

第十章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

第四十二条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重视初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其办学条件可以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适当放宽。

第四十三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应当根据需要定向招收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学生,有条件的应当开办民族班。

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学员时,入学条件可以适当放宽。

少数民族地区举办的技工学校,经省人民政府或者授权部门批准,可以招收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

第四十四条各级教育、计划、财政、劳动和人事等主管部门,应当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基金,并在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优先给予安排。

第十一章奖励和处罚

第四十五条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二)积极为职业技术学校输送、培养师资,提供、资助经费和设备,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作出显著成绩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

(三)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忠于职守,为提高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质量,作出显著成绩的校长、教师和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

(四)经检查评估,办学水平高、社会效益好的职业技术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职业技术培训组织。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按照隶属关系,由有管辖权的教育、劳动主管部门决定予以处罚或者其他处理: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办职业技术学校、职业班和举办职业技术培训的,责令其停办,没收非法所得,并可以视其情节处以罚款;所发毕业、结业证和技术等级证书等,不予承认。

(二)未经批准擅自撤销职业技术学校、职业班或者擅自中止职业技术培训的,责令其恢复,并可以视其情节处以罚款。

没收的财物和罚款按规定上交同级财政。

职业技术教育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专业设置;校企合作

科学技术要能作用于实际生产离不开高技术型人才,职业教育就是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的,所以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职业教育也是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的,所以他的专业设置以及知识结构必须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技术岗位已经基本淘汰,而新的技术岗位也随之应运而生,现在很多职业学校的专业仍然是十几年前的专业,知识结构依然是十几年前的结构,所教育出来的学生也跟不上社会需求,得不到社会认可等,导致近些年职业学校的生源下降。现将职业教育的现状做一简单分析。

1 职业教育被社会认可度不高,升学机制不通

在德国,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受到社会重视和尊重,而且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是平行的,职业学校有自己的职业大学,学生成绩优秀就可以继续深造,这样就能够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而在我国,上职业学校的一般都是学习成绩不好的,上不了普通高中或者考不上大学的才来上职业学校,好多家长认为上职业学校没面子,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这样职业学校的生源每年都在下降,学生一入校,好多都存在厌学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进入职业学校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基本上都是没有其他学校选择只能进职业学校了,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动力不强,对专业不感兴趣等,这些都是职业学校面临的问题。

2 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离

现在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严重脱离社会需求,各专业的技能结构也跟不上岗位需求。虽然现在正在改革,但是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职业教育中的技能实践教学还是在学校的实习场地完成,没有形成与企业的良好互动,所以教育出来的学生不能立刻胜任工作,还需要在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这样好多企业就从社会上招收没有上过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现场培训,然后上岗工作。导致许多家长认为上职业学校没用,直接应聘入企业,省得浪费几年实践上职业学校。这也是导致职业学校近些年生源下降的原因之一。

职业学校要培养合格的技术型人才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职业学校所设的专业要适应社会发展及产业布局,随着社会发展所设的专业也得适当调整,不能一直就是那么几个专业。第二,要建设一批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比如多进行专业教学水平比武,使教师可以相互切磋。该奖励的就得奖励,激发士气。多给教师提深造学习的机会,多给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机会等,如果学校真心想办好教育那么方法会很多。第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大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第四,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重要教育模式,是职业学校的重要改革方向,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教育,培养出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要求学校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一切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甚至可以按照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制;另一方面,要求企业为学校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设备、真实的工作环境、技术上的支持和师资上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资金保证。各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必须要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这就要很好地进行校企合作,经常到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定期请企业的老师来学校亲自指导。

3 职业学校教师的准入制度存在问题

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再进入学校就业,动手能力不强,没有企业实践经验,而职业学校的教学主要进行的是技能教育的,是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所以职业学校教师的准入制度本身就存在问题。再有就是这些教师在进入职业学校后,基本是直接上课堂讲课,也没有下企业实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师肯定培养不出来合格的职校学生。虽然这些年,职业教育朝着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模式发展,教师才有机会进入企业学习,但是这种机会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有的也只是形式而已,企业也担心技术泄密以及安全之故,所以在教师培训这块也是敷衍,效果并不显著。但是校企合作大政方针非常正确,希望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能够越来越完美。

4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与企业需求脱节

现在很多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都与企业需求脱节,学生要在学校学习很多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的课程。学校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并实行学分制,让学员真正学到实用的技能,而完成学习后,学员将可获得相关的高级从业资格证和毕业证。课程内容脱离了企业实践一线的需要和进程,课程改革落后,缺乏相应的推动力量和支持。

5 职业教育现阶段的状况不容乐观,但前途似锦

职业教育这些年虽然没有社会的发展,也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当前,中国工业大力发展,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人,这些技术型工人主要还是要职业学校来培养。中国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技术人员。所以国家的建设程度决定并带动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职业教育发展又反过来影响着国家建设,谁都离不开谁。国家综合实力越强盛,职业教育就越兴旺。

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使社会和企业能够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使我国优良的职业技术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国家和全社会的重视,希望职业教育能够很快走出困境迎来发展。

参考文献:

[1]鲁昕.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2010.6.

职业技术教育范文4

同时,对教师的管理也有更高的要求。管理者应倡导教师多学习,多了解,组织提取技术课中需要的数学知识,组织编写适应学习技术的数学教材。但是不要编书出版,那样往往跟不上形势的变化,还造成浪费。目前管理部门已经提高教师入门门槛。但只设门槛是不够的,关键是针对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数学教师不但要懂数学还要懂专业,授课时才能结合专业讲必要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另外,数学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科技的发展,数学理论变化可能不是很快,但与实践和不同的专业结合起来,就有无穷的变化,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队要教学的专业深入学习和挖掘,写出根据专业特色不断更新的讲义。对教师的培养也是一个要长期持续的工作。再有,在教师对专业有一定的研究后,会有教学以外的副产品,比如企业可用来提高效率的数学软件,运用数学改进的技术等等。不但为企业提高效益,节约研究经费同时也培养出了更高水平的教师,学院和企业互惠互利。笔者呼吁教育管理层提高对工教结合、产教结合的重视,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校企的结合。

总之,在数学教育的现代化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数学教育在提高人才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并提高学生一般科学素质,最终培养出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发展性人才。

参考文献用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M),2001。

[2]范蔚,孙亚玲,全.学科教学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2002。

[3]吕红.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4]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职业技术教育范文5

PPT 是用Microsoft Powerpoint 程序打开并演示的幻灯片文件,恰当地使用这种多媒体,对教学效果确实起着积极的作用,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已经普及。

作为教授过多门德国职教课程的职院教师,深刻体会到国内外的职教课堂对PPT 截然不同的运用。以下通过对比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PPT,给国内的同行提供另一种视界。

一 国内职教课堂的PPT

在国内的职教课堂,经常可以看到制作精美、内容详实、样式华丽、页面让人眼花缭乱的PPT,而且在公开课比赛中经常得到好评。

然而,在德国职教同行的眼中,这样的PPT 反而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产生不良的影响[1]。

国内职教课堂上PPT 应用存在的问题如下。

1 PPT 成为文字处理软件,教师在课堂上“读”PPT直接从书里摘下文字,输入到PPT 页面中。更有甚者,连文字输入的功夫也省了,连图带文字整页扫描成图片搬到屏幕中,认为将讲授的内容改为用多媒体呈现就充满现代感,是教学效果的飞跃。而且经常在一张幻灯片中塞进尽可能多的内容,以课件播放演示代替讲授。为图方便,避免失误,常采用顺序式结构的内容切换,只需按翻页键,课件就会“毫无差错”地按顺序“播放”下去。授课时照着屏幕念一遍完事,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至课件的既定流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流水课”。

此现象是唯PPT 教学才上档次的看法的悲哀,实则是全盘抛弃了传统的教学艺术,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反而有反作用,变成“点击式”课堂。教师的行为变成了照PPT“宣科”,以“读”“念”的形式把知识呈现,大大弱化了授课的实际意义,进入了以“读、念”代“讲、授”的误区。

究其根源,实质上是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体”演变成了“PPT+ 教师”为主体,只是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不容许学生的想法有半点“跑偏”。这种课堂能让学生的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吗?

2 用制作、搜索课件代替备课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以及网上共享课件的扩大,教师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PPT 课件的制作和搜索上,往往忽略了备课的环节,转而以课件的制作、网络共享课件的搜索代替了备课。拷贝课件或上网搜索课件,连续几年重复使用一个课件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许多教师把多媒体教学当作授课的唯一方法,一旦停电,就不知所措,教学无法进行。PPT 教学并不意味着课件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全部,须知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取长补短,合理地综合运用包括传统媒体的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有效地开展课堂,让学生易于掌握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的效果[2]。

3 “形式大于内容”

许多教师以为只要能够吸引听众的眼球,就能达到教学效果。刻意在色彩、动画和美工等细节处理上费尽苦心,制作所谓的“样式华丽,色彩灿烂,动感十足,形象逼真,电影般的画面切换”的课件,走进了“形式大于内容”的技术误区。许多职业院校为了推广与标榜PPT 的教学作用,时常开展课件制作大赛,往往是上述者获胜。绚丽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让职业教育沉迷其中,忘记了教育的本源。

孰不知这样的处理常会造成形式掩盖了内容。学生看到了喧哗的动画,亮丽的色彩,花俏的样式。可是一节课下来,却没有记住什么,以至于误会课堂是在展示PPT 制作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所谓的主动学习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互相探讨,通过思想碰撞擦出新的“火花”,在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3]。

二 德国职教课堂对PPT 的看法

与国内大肆应用PPT 相比,德国的职业教育大大弱化PPT,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1 以PPT 为主体的授课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

PPT 的画面就像在家看的肥皂剧,容易产生坐在沙发上吃着薯条、喝着饮料欣赏剧情,不必思考,你给什么我就看什么的惰性状态。或者因“剧情”进展得太快,来不及理解当中的意义。在以PPT 讲授为主体的课堂,讲授者对学生并没有提出什么要求。只要学生不干扰讲授,按部就班讲完则可,师生间缺乏互动。教师不希望学生在中途“打岔”,把内容引向未知的方向,影响课程进度。学生出于尊重老师的观念,有疑问也不便于在授课期间即时提出。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根本不参与课堂的逻辑思考,接受的知识似是而非,当时好像听懂了,也很简单,事后一问,模模糊糊,知识点没有在脑海里留下明确的印象。德国人把这种只靠PPT 对着学生猛讲的课堂叫做“高精直喷”,意思是你讲的可爽了,但苦了下面在用心听的人。在课堂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肯定比不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争取多动手操作的动态学习,也就是让学生“动起来”的学习效果好。外国的教育研究表明,动手学习或通过自己的行为学习,效率才是最高的,也掌握得最牢固。

2 以PPT 为主体的授课信息量往往过大,对学生要求过高

不管是图片为主,还是文字为主,信息量往往过大。这样一来,以PPT 讲授为主的课堂往往要求学生精神高度集中,自始至终充满兴趣,思想上不能开一点小差,理解能力要跟得上老师的进度,课堂笔记也必须抓紧记下。这样一来,整堂课就显得非常紧张,听明白了就来不及记笔记,顾着记笔记就顾不上听,经常兼顾不了。能跟得上老师的节奏,这样优秀的学生占整体的比例也不会太大。

另一方面,PPT 页面随着讲授在课堂上一翻而过,学生事后要翻看或在课堂上记录也极不方便。

3 PPT 讲授网络化

如果光靠PPT 讲授就能让学生掌握技能, 倒不如把PPT播放与旁白录制成视频,让学生反复观看。那就不存在授课的必要了,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把课程分成面授与网络教育两部分。正式参与面授前,需通过网络预先学习。通过网络能把课堂扩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让学生可以反复多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只有学习完并通过网络测试,才能获得参与面授的资格。学员在面授前已掌握了课程的基础知识,对面授内容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便于面授的开展。也让教师从讲授中“解放出来”,为实际技能的演练腾出充足的时间和资源。基于对课程内容的预先了解,学生在面授时能提出“有分量”的问题[4]。

三 德国职教课堂的PPT

1 以展示为主

PPT 相当于一幅大海报。画面简洁是最基本的要求,切忌花里花俏,切忌电影般的切换样式,那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不该去的地方。

为避免受课本尺寸及印刷的影响,需要专门制作、拍摄高清晰度的彩色图片在课堂上投影放大,并设计与之相应的学习活动,或讲述局部细微之处。也便于打印出来作为小组活动的素材,让学生细看或讨论[5]。

2 基于PPT 的展示展开课堂活动

PPT 页面切忌堆砌大量的文字。他们认为,文字注释出现在PPT 里是毫无必要的,课本才是文字描述的地方。PPT 画面内容的意义、所需的文字解释或最终结论应该由授课者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

可以在讲解或小组活动展开后,让学生总结并呈示在教室所配的诸如翻纸板或喷胶贴板等传统媒体上。也可以由授课者边讲解边把预先准备好的重要知识点或技能规范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出来。

这些卡片、翻纸板或喷胶贴板区别于传统课堂的黑板板书,不会被擦去,重点内容都被保留下来。课后学生可以再翻看或讨论,也可以拍成照片,以作课堂笔记资料保存,课后再慢慢复习、消化体会。

所以,德国人的PPT 仅起展示作用,授课者以PPT 的画面所提供的信息展开教学活动。可以是分小组讨论后各小组做总结并相互展示结论和提出疑问,也可以授课者边讲解边让学生总结。总之,不能对着PPT“干”讲,要通过PPT 提供的画面设计合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

3 提倡禁用PPT

只要存在传统的教学媒体,如挂图、实物、场景等条件,德国人都提倡尽量禁用PPT。使教师从PPT 的脚本中脱离出来,促进师生互动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加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禁用幻灯片则能鼓励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

综上所述,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对PPT 多媒体的看法和用法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不能对PPT 多媒体技术形成依赖性。在课堂开展上,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取长补短。在PPT 展示的内容中,合理地综合运用包括传统媒体的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易于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Robertamp, James D.Russell.教学媒体与教学新科技[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5.

职业技术教育范文6

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学习型社会技术与就业 网

近代职业和技术教育是伴随着产业革命和工业社会的兴起而逐步发展的,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提高,经历了以技能为主向以技术技能为主的转变;从为制造业服务向同时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服务的转变;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职业技术教育也必然要经历这种历史性的转变。

1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社会需求

(1)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国内市场的需要,又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我们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由于境外教育机构的进入,使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国际教育的竞争。

(2)技术进步和劳动就业。工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要求我们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但是,我国的技术进步是在有大量的低素质劳动者、教育问题非常严重的对比下来推动技术进步的,这就产生了一个“两难”问题:推动技术进步就会加剧低素质劳动者的失业,而要满足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就必然会影响技术进步的推动,所以,职业技术教育需要探索出一条新路,既能为技术进步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又尽可能地适应中国的实际,为解决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3)二元结构和城乡教育统筹。工业化过程中,要面临一个从二元结构转向发展城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乡教育资源统筹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包括城镇制造业的相当一部分就业人员向工业转移的问题,均影响到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调整。

(4)工业化与信息化。我国的工业化处在全球信息化,尤其是网络发展的背景下,因此我们需要新型工业化发展。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加快信息化发展,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产品,要求我们在发展职业教育、为工业化服务的同时,为加快信息进程提供更多的教育。

2 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职业教育必然经历相应的转变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形态和教育形态的深刻变革,它是以知识革命、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兴起为前提的,将从以制度化教育为主要形态的工业社会,转变为以终身教育为主要形态的知识社会。这个转变是覆盖全社会和全部教育的,职业教育也必然会经历相应的转变。

2.1学习者

制度化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学习者主要是学习某种职业技能(技术)的谋职者,学习只是他谋生(职)的手段,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就实现了学习目的。而在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体系中,学习者面对的是职业、职业岗位以及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变化的环境,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各种职业岗位的知识含量也不断提高。这种情况一方面对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会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要求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断变化的有预见的应变能力。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在对学习者的培养上提出几个问题。(1)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的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要针对岗位群的需要来培养人,但是这种针对性地培养人和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是不可兼顾的,我们既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胜任某种职业的人,同时又能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里面有一个近期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学生应在现有的职业学校里更好地学习各门基础课,打好基础,具备再学习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再学习以后转换经验的能力。同时,在普通学校教育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2)培养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关系。(3)技术技能与人文道德的关系

2.2学习机构

在制度化教育体系中,学校是惟一的学习机构,而在学习型社会中,各种社会机构都应该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即所谓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不是仅仅靠学校来支持的,各种社会机构都应该成为学习型机构。所以,需要探讨的是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环境中,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机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学校

这是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更新速度加快,学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会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学校教育再也不能局限于传授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二是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且受经费、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不能与企业和工作场所的技术更新同步,所以实行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与工作场所的交替学习,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2)工作场所(企业)

在逐步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条件下,企业将成为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机构,其主要作用是:与学校联合进行职前教育,企业应该成为职前教育的合作伙伴;进行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场所。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不断的继续教育。

(3)社会教育培训机构

(4)网络(虚拟学校)

依托互联网开展的网络教育,正在成为新的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它既可以作为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的技术补充,又可以独立承担某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尤其是它在未来教育发展中的前景更是值得关注的。

利用网络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公共场所教育的一个补充,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当然职业教育如何利用网络这个问题还有待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