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论文范例6篇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349-01

语文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很重要,语文教材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外国文学在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都和我国传统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差别,通过在教材上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学生们可以加深对外国文化和文学背景的了解。

一、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飞速的发展着,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尤为顺利,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材一直不停的进步更新,不断地完善自己。近几年来为了时代的发展需求,语文教材在选材上有了更高的要求,接下来就初中语文教材关于外国文学作品的现状和策略进行详细研究。

在21世纪,人们对基本教育的要求有了全新的要求和认识,语文的学习观点也发生了变化,在此背景之下,语文教材的选材改革势在必行。初中教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初中的语文教学已经被广大教育者密切关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关心当代文化生活,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实现这一要求的最佳方法就是将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加入到初中教材中。有人做过专业调查,最终显示学生在读课外读物时,大部分喜欢读国外的文学著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外国文学作品并不重视,教材上出现外国作品时,有的教师会选择简单的讲述,或是干脆忽略。部分教师对外国文学的讲解方法有所欠缺,仍旧采取讲解我国传统文学的教学方式,其实这种方法并不适用,因为根本没办法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若是想要全面的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初中语文在外国文学著作教学方面必须要加以提高,就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迫在眉睫。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其进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国外文学和国内文学有很大的区别,但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不能因为教材中国外文学著作的内容较少,篇幅较短,就忽视它们的文学价值。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在语文教学领域里面是知识的指导者,传递知识的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外国文学修养和专业的文学素质,积累外国文学名著的文学内涵,不断地了解外文著作,加深对其主旨思想和社会批判的认识,让自己的外文知识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外国知识的积累,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实丰富,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一旦发生改变,就会对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重视起来,在课堂上将外文著作的文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文学思维更加开拓,以此提高我国初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将强学生的文学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编选要求

外国文学作品都是翻译过后才会编选为教学材料的,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外国文学作品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文学作品的选择要符合我国当代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仅要求选文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还要注重内容的比例,以及选文要包含人文主义和教育的培养内容。

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就已经将外国文学作品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之中,已有近百年的时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语文教材经过不断地整改、探索,外国文学作品已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内容比例正在不断增加。在1992年的语文试用版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比例已经是7.5%,文学篇目已有17篇;到2000年时,比例已经为15%,篇目已经达到28篇之多,截止到目前,外国文学作品的数量和比例仍在不停地增加,其题材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增多。外国文学作品的国别、体裁以及风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有起初的叙事、议论文体,拓展到社会伦理、科普读物等方面。像《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等经典外国名著,曾多次重复的出现在不同的语文教材中,这些作品可以将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以及科学等方面充分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对国外的文化习俗有所了解。文学作品在在选文的题材和难易程度上也要十分注意,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编选内容一定要适合学生学习,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范围之内。选编内容还要注意人文性的强调,将文学作品和生活联系起来,就像《鲁滨孙漂流记》等外国名著,即让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发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思考,这对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有着重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外国文学作品对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学要尽早打破外国文学作品欠缺的尴尬局面,及时的改正当下的教育模式,对国外文学作品的内容和选材都要格外重视,为初中学生了解外国文化提供有效途径。帮助外国文学作品的初中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教育者不仅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还要整合语文教材体系是否合理,适当调整考试制度等。所以,加强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十分必要,这不仅可以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更是符合当代人对文化的需求和目标,坚持发展这项改革,会让现代化的改革之路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开放式教育方式;修辞方法;教学过程

一、初中作文开放式教育方式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从教多年来,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不再用死板的教学方式,而是引入了传统相声提倡的“说、学、逗、唱”的方式进行开放式教育,突破了传统的定题目、定体裁的模式,引导学生在不定方式下进行作文写作,通过“说、学、论、写”的四步方式,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作文教学中的“说”

好的作文应该有一个好的思路,很多学生说出来很简单,但是你让他直接去写就很难,以往很多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写出一个题目,规定一下体裁,让学生根据课堂中学习来的知识进行写作,陈旧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写出好作文。

“说”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作为教者的“说”是在作文课开始的时候做一种引导,我们要说的是一种打破思维,通过我们的“说”,引出我们将要要求学生们去写的内容。一堂开放式的作文课,不仅仅是围绕着教者的说为主体,我们要让学生天马行空地去想,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然后让他们来“说”,让他们说出来作文该用什么题目,该用什么体裁,不用拘泥,不用死板,让他们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确定该写作文的一个主体提纲,需要用哪些好词好句,需要引用哪些名人名言,从而为要写的作文定出一个基调,让学生有个思维发散的过程。

三、开放教育方式作文教学的“学”

初中的孩子充满了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情会投入很多的注意力,我们做到了教学的开放,如何做到开放教育方式中作文教学的“学”呢?

其重中之重就在于我们的课堂设计,我们给了学生“说”作文的机会,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学习了很多的写作方法、修辞方法,让他们对很多好词好句、名人名言进行了背诵和熟悉,那么在教他们写作文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引导,如何提高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巧妙地插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后,可以在黑板上板书,写上他们在说的过程中应用的修辞方法,说出的好词好句,引用的名人名言,同时我们在写的过程中也应当解释各种修辞方法的应用,加深他们在平时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四、师生课堂交流的“论”

这里的“论”是指教师与学生对作文的题目、体裁以及写法的一种看法的交流,是使学生写作文之前有一个分析和确定的过程,避免学生出现跑题、错用体裁。

教者和学者在前面都“说”了,教者说出了让学生写的要求,同时穿插着加深了他们对写作方法、修辞方法的知识渗透,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议论,论出应该写的作文的题目、作文的体裁;论出应写作文的主体思路、总体脉络;定下作文的提纲,确立作文的骨架。在师生议论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一个题目、一种体裁,要提倡文题的多样性、体裁的多样性,体现出写作的发散性、辐射性,然后才能张扬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议”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者的作用,同学生一起分析,他们确定的题目最好应该用什么样的体裁,什么样的题目,应当用什么样的思路,什么样的主题,才能加深他们的印象。

五、脉络清晰的“写”

“说”了、“学”了、“议”了,然后应该教会学生怎么去“写”,这里的“写”不单单是指写作文,其中还包括在作文课堂中的笔记的记录,教会学生记录他们在“说”“学”“议”过程中得到的东西,以便他们在后期写作文的过程中能加以应用。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初中作文教学花费了很大的工夫,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试验了许多的教学方法,通过上述开放式教育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在写作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感性 理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06-01

心动是一种感性认识,从“心动”到“情动”,是为从感性到理性过渡的过程。对待新事物,中学生易于用感性认识去理解它的全部,假如缺乏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究,这种感性认识会一直延续下去,久而久之,则形成了错误思路,产生了相异构想。然而,对于中学生来说,感性认识也并非是绝对无益的,尤其在作文方面。探析中学生的“心动”与“情动”,把握“感性”与“理性”的平衡,是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1 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剖析

通过研究中学生学习行为和解决实际问题所用的方法,以及对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意识、兴趣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作出了两个方面的总结。

其一,感性认知。感性意指凭借自己的感觉对事物做出决定或判断,在学习上,感性认知是学生的一大障碍。然而,仅就中学生来说,感性并非完全是贬义词,恰恰相反,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学生的感性认知往往代表了他们的智能倾向。例如,在《一面》一课中,阅读课文后很多学生认为这篇课文是以介绍作者“购书奇遇”这件事为主,这种感性认识表明了学生潜意识里是对“际遇“的期待,这说明他们已猜到了课文中描述的那个“面孔黄里带白、却精神抖擞”的人就是鲁迅。总之,受阅读能力影响,中学生的分析能力不足,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只看表面,这是中学生认知的一大特点。

其二,理性认识。在学习中,中学生的错误思路有很多,但这种错误思路是随着记忆表象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通常在一堂课的课前,学生们对某一事物还存在感性认识,而课后,感性认识即变成了理性认识。因此,可以说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必然发展,学习前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知特点是为感性认识,而学习后则是理性认识。但这种理性是短暂的,对于新学到的知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巩固,否则,久而久之理性认识则又转变为感性认识,从而导致学而无功。

2 把握“感”“理”平衡,培养写作思维

对于中学生来说,“心动”代表“感性”,“情动”代表“理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让感性主导理性,严格来说两者之间并非是相互主导,而是一种和谐平衡的关系。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学到的知识就过于贴近理论,既无法形成记忆表象,又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而缺乏理性认识,学生的能力水平则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很难获得成长所需的养分。因此,要把握“感”与“理”的平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要注重情感、情趣、情境等感性因素,又要凸显文理、学理、道理等理性因素,从而推动小学生健康成长。

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感”“理”平衡的目的是培养中学生的写作思维,方式方法则需要教师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致力于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众所周知,写作不同于写生,不是将写作对象放在面前去临摹,而是作者结合自己的记忆表象,利用记忆勾画写作对象的大体框架和外在形态,利用想象力“填充色彩”,使写作的对象富有艺术性。甚至写作者从来都没见过要写的对象,而是仅凭想象力去描绘。因此,想象力对学生作文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说想象力代表了学生的感性,那么语文素养则代表了学生的理性。除了想象力之外,写作还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而这种文学功底即是语文素养。

3 让“心动”与“情动”相契合,提升作文能力

综上所述,写作思维的养成有赖于想象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那么,学生的写作思维又有哪些特点呢?首先说,写作思维并非是一种技能,它仅代表了思路的宽广性、灵活性、缜密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写作思维仅是一种意识,具备写作思维,并不代表即能够写出好的作文[1]。要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思”与“作”的契合,即:培养想象力+提升语文素养+高强度作文训练。

首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想象力的方法有很多,与学语文课题相结合,需要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体现激发想象力的情境创设。如《凡赛尔宫》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给出的数据,来描绘“凡赛尔宫”的形状;《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课,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描绘广阔的宇宙;学习《在希望的田野上》时,教师可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默读课文,等等。

其次,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读,二是进行阅读批评。因此,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读与课文相关的素材,或名家散文,或古代诗词,或中外名著,只有阅读才能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同时,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批评的方法,如标注、点评、找关键词、写感想,等等。课堂学习即是一种对课文的批评,因此,课堂教学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批评能力的重要途径。

最后,进行高强度的作文训练。作文文体的形式有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乃至诗词等各种文体的写作;同时借助各种途径,如写信、日记、班报、黑板报、宣传栏等等,加大学生的作文量,配合想象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全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作文能力。

总之,将中学生的“心动”与“情动”视作一种教学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培养语文素养,提升作文能力。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初中作文 有效教学

写作是主体(学生)表达观点、抒发感情的自主过程,而在传统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要求下完成写作任务,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更多是凭借感觉而去写作,没有较好的方法引导,感受和体验无法通过文字表达。为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的兴趣是基础,教学模式是关键。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传统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多是在单元教学后,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和作文要求,直接向学生布置要求,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写作。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兴趣匮乏,对写作内容了解不够深入,写作中体会不深。借助情境则可让学生较好地进行写作状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来创设情境。以七年级上“说真话,抒真情”作文教学为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就是说真话,抒真情。那么,“真话”和“真情”源于何处?生活。抓住这一点,教师首先选择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情境“父母的关怀”“朋友的帮助”等图片展示,然后引导学生围绕画面说说生活中令自己感动的事件,从而让学生从生活中快速捕捉可“说真话,抒真情”的素材,接着教师再过渡到“美文鉴赏”环节,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文中感受“真话”和“真情”的魅力,明确要求后再引导讨论后写作,学生表现得兴趣盎然。

其次,要注重结合学生知识、经验来创设情境。如在八年级下“人物描写―肖像描写”的写作教学中,学生生活中接触各类人物,但每个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又不尽相同,而肖像描写就是要通过这些不同来表现所要刻画人物的“神”。为此,教学中教师先以话题“我最难忘的一个人”引导学生自由表达,然后过渡到“他(她)的什么最让你难忘”,由此过渡到肖像上,结合单元教学而引入肖像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话题讨论中被激发起来,同时学习了肖像描写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围绕人物讨论后写作,效果会更好。

二、改革模式,注重方法引导

改革作文教学模式,就是要从传统的“布置要求、学生写作、教师评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模式。在合作探究中,重点要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把握写作重点。

合作探究并不是让学生去“复制”同伴的构思,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自己构思展示出来,通过交流而取长补短。在合作探究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讨论。以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例,在探究中每个学生所选取的事件不同,那学生所选这个事件是否能突出中心,是否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通过讨论而让学生把握表现中心的事件。其次,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讨论。以议论文教学为例,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又是什么,提出中心论点后采用什么论证方式,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如何安排,在讨论中学生明确了这些问题,写作中层次会更加清晰。最后则是细节的讨论,在这个环节中会涉及选词造句、结构安排、修辞应用等,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文整体上进行构思,更多细节可放到作文后的小组互评环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逐渐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提倡合作探究式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写作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三、活动实践,提高学生自主性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感受和体验是不可或缺的,而丰富学生感受和体验最直接的方式是实践活动。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固守于课堂,而要以广阔的生活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写作所需的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注重阅读活动的开展,而要提高学生阅读效率,除了在方法上引导外,还要注重以各种竞赛模式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阅读周”、“名著知识竞赛”、“小组阅读PK赛”等。其次,要注重结合教学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如学习《我的母亲》后以“为母亲做一件事”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后写出感受。最后,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随着网络的兴起,教师可为班级申请各种空间,展示学生作文,也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制作为“刊物”,也可组织学生成立各种文学团队。通过上述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其感受和体验,促进写作水平提升。

总之,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立足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入手,通过作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过程中,促进其作文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2期.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范文5

1 唤醒“主体”意识激发写作兴趣

在一中学曾作过初一到高三六个年级的作文心理调查,让人吃惊的是,对写作感兴趣的只有15%,如何将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笔者认为首先应先解除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泻着活泼的个性。缘于“情”而作,为自己的真情,为自己的个性,基于这一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日本语文界“生活作文”,美国的“作文题目不受拘束”正是作出的这种努力。学生崇尚真实,敞开心扉的袒露正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觉醒历程。

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指出:人的青春期是第二次诞生,而这第二次诞生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自我发现。即把探索的视线对着自己的内部,发现作为脱离其它一切事物的一个世界——主观意识。“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将这种探索投之于笔端的展露形式。笔者曾致力于写作实践“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探索,在实验班级中,改变以前一学期写几篇作文的任务,代之以一本自己命名的“随笔本”。随笔本上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自己命题,字数在500字左右,以每天自己最想写的东西为内容,持之以恒的练习最终都让他们达成共识。一学生认为:用真心去写,很畅快,是倾诉后的一种,生活中还不能少了它。自由式作文实际上在学生不经意间保持了一定的作文量,即满足了文章的数量,又在对文章的提炼、揣摩中提高了质量。他们觉得自由式作文是他们倾吐心声的绝妙形式,四季变化皆可人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他们的习作中,不仅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生活,而且向社会生活延伸。“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场战争风云”俯拾之间几乎都成了写作的素材来源。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高手。

将他们恣意写就的“放胆文”(宋谢枋语)与实验前的习作相比,他们习作中表现出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他们不仅在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欢,也在忧虑国家的命运前途。他们学会突出自己的位置和情绪,把握写作的机遇,表现浓厚的写作兴趣。喜欢写作的人数从实验前的15%上升到58%,对写作兴趣一般的人数从45%降至29%,对写作持冷淡态度的人数从40%降至13%。

2 规范“主体”行为提高写作技巧

宋朝谢枋在《文章规范》里提到的“小心文”正是作文改革中第二步要求。它对字词篇章有更精当的要求,须再三斟酌,以求更好的效果。主体意识的觉醒,更新了写作主体的观念,开拓了写作新视野。但“放开写,让学生自由抒写。”并非只纵不收,教师在学生的“放笔”中,仍要悉心指导,担当好主导角色,引导学生在自由抒写之后,有进一步提高。

如何指导学生作“小心文”呢?笔者认为可从下面两个方面人手。

(一)专题讨论方面

十四、五岁的学生正值青少年心理的迅速发展时期,正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上的断乳”,教师可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将作文的文法指导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作文指导专题。这些专题材料来源于教师的指导规范,学生的示范作文,媒体中传播的最新出现的资料,它们来自生活,来自学生,也来自书本,有其取材的新颖独特性,思维的严密性,“圣诞节前火鸡的遐想——评想象力”,“曹冲称象——说思维的独特性”,“成语故事新编——论据与论点”,“辩论会——论言之有理”。教师根据对象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引导,对症下药,为其步入写作道路奠定了基础。写作指导贴近他们,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写作再深入的激情,成功地调动了写作的积极性。

(二)个别交流方面

教师和学生对习作常产生评判差异,笔者认为教师和学生的评判差异在于第一:二者的评判标准不一;第二:二者之间缺乏平等交流,作为教师要消除这种差异,不必拘泥于自己品评文章的条例,索性放下架子,写下水文,体验学生的情感、兴趣。“与学生侃写作”也是加强师生交流的有效途径。交流分面谈和笔谈。面谈的形式常常是三、五人为一小组,选择一话题作谈话中心,指定一人为中心发言人,教师作总体指导。话题选自同学们感兴趣或共同存在的问题。同学各执己见,不同观点汇聚到谈话中,每人都多少领悟到一些,效果很好。笔谈形式多样,可以是师生对一阶段作文的审视定位,可以是教师写的“写作心语”。更重要的是,此种不拘一格的交流拓宽他们的思路,提高对自己文章和其他文章的判断能力。“我能写好作文”,他们写作的自信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 挖掘“主体”潜能开拓作文视野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儿童在教学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个水平叫做“最近发展区”。当他不依赖老师独自完成任务时,第二个发展水平就转变为第一个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成了教学的重点目标。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当学生从“我想写”的发展水平进入“我会写”的第二个发展水平时,下一个“最近发展区”就进入“我还能写什么?”

(一)总体发展目标区

每一年级,实验班除了应完成的作文训练计划以外,还制订“总体发展目标区”。

初一年级:通过“剪报”形式,让学生学会“一事一议”,剪报的素材来自四面八方,学生饶有兴趣。通过“诗词我来读写”5分钟训练,让学生领悟诗歌美的意境。

初二年级:通过“剪报”形式,要求学生品评作品,在结构、语言等诸多环节欣赏其长处,设置“名人名言我来读写”5分钟,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也训练其思维的敏捷、缜密。

初三年级:通过“剪报”形式,要求学生觅得优秀作品进行鉴赏,诗歌、杂文,甚至是摄影,漫画都可入选。初三年级“我说热点”,让学生与时代同步,以敏锐的观察力参与世界的新浪潮。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范文6

一、以教材范文为例,让学生学会议论文的基本模式。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手以教材为例,吃透教材,指导学生会按议论文的基本模式进行写作。我首先挑选内容简单,结构又富有代表性的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以此文教会学生议论文结构的基本形式:(1)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阐述,得出论点。(2)分析问题,通过道理和事例对论点进论证。(3)解决问题,得出结论。随后又以其他课文加以巩固、扩展。几篇课文下来,学生对议论文的基本模式已基本掌握。

二、积累名人警句,介绍名人事迹,学会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的论点。

议论文要有极强的说服力,少不了真实的、典型的论据,这一点,学生在写作中明显地感到自己的苍白无力。针对这一点,我鼓励学生利用手中的零花钱,买一些课外书籍、杂志,在班上成立图书角,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这样,学生花最少的钱,能读到最多的课外书,积累了一大批名言警句、名人事迹。

教师利用每周下午的读报时间,给学生读一些报纸、杂志上的好文章、好句子,学生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活动课时间,把教师、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汇集,分析各位名人名言、名人事迹中包含的哲理,并把这些进行归类整理,为议论文的说理提供充足的素材。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富五车岂一日之功”,由于坚持不懈地积累材料,少者积累名言70~80条,多者达几百条,古今中外名人事迹积累40~50例,因此,学生每次写议论文,大都能旁征侧引,论据有力。

三、举行辩论会,激发好奇心,激起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