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例6篇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1

一、主要成绩

1、学校领导班子坚持班子学习制度,学习党的十

六、十七大精神,学习“八荣八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等;对班子成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洁奉公教育,从而使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爱岗敬业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领导班子分工协作、职责明确,在各项工作中能发挥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办法,较好地发挥了班子的整体效能。学校以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本,教育为主,全面育人”的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学校。

2、学校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建立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考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请假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打鼓小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打鼓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等,深入开展“讲师德、比奉献、塑形象”活动,调动全体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打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要求。学校严格实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校本教研、听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95%的专任教师能“一专多能”,能适应二门以上学科教学和年段“小循环”教学工作。学校鼓励并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大专及本科的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学习,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4、学校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

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专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上学年,学校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活动,建立了“红领巾心里话信箱”。

5、学校重视校本教研,每学期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听课、评课、研课等。

6、学校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段的不同设立了兴趣小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加各自喜好的兴趣组活动,校园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更加富有生气。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7、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整洁,在各楼层的楼梯口辟有宣传画、板报,集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宗旨于一体,为打鼓小学构建了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是打鼓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缺少学校中远期实施素质教育规划,前三年的自评材料及自评过程材料不完整。教师会议、行政会议缺少实施素质教育的详细记录。学校各类财产清册、有关证件不齐。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归纳不够。材料收集归类整理需加强。

2、学校无实施《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细则,无教师培训登记表,教师培训计划没有针对性,师德教育活动材料、体现师德师风材料、教师培训工作材料偏少,教师培训成效材料不完整,教师工作评价材料不全。

3、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要加强对经常性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学生良好表现典型材料的收集,以便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德育成果。

4、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5、要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讨工作。学校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制度,以校为本有关教研活动记录材料不够完整。

6、艺术教育原始记录缺,活动的材料偏少,获奖作品要收集。

7、学籍缺少。学生变动材料不完整,学生变动数统计有误。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2

【关键词】思想品德 时事材料 导入 重难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A-0121-01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与时事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时事材料运用到思想品德课堂中,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社会动态,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对时事材料的解读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新课程改革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应该摈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尝试从时事材料出发,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材料,将思想品德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产生共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一、利用时事材料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环节是决定W生能否进入课堂和主动学习的关键。在新课导入时运用时事材料,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团结友爱》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事件进行导入,让学生分析复旦大学的林森浩为什么会在宿舍的饮水机投毒?学生通过预习或教师引导可以发现林森浩因为与自己的同学发生了矛盾,采取了投毒的方式。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如果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你会怎样解决?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说一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矛盾,从而引出同学之间应团结友爱的话题。教师选取的学生投毒时事材料,贴近学生生活,也可以给学生一个警示,让学生在平时与同学相处过程中要注意团结友爱,宽容互助。

二、将时事材料融入新知,提高教学效率

新知识讲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将知识点讲明白透彻,才能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点,在生活中合理地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理论性较强,如果教师采用灌输法给学生讲述知识,会使课堂枯燥乏味,降低学习效率。利用时事材料,通过引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当中,更加有效地感知知识点。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歌手姚贝娜离世的材料,让学生在心疼这位明星的同时,关注到姚贝娜在离世之前选择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让学生思考:歌手姚贝娜表现了怎样的生命观?从姚贝娜身上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发?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在生活中会更加珍爱生命。

三、利用时事材料突破重难点,加深知识理解

在一节课当中,重难点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尤其是思想品德课的重难点比较抽象,单凭教师的口述讲解,学生可能会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教师只有在教学重难点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时事材料辅助学生理解,充分利用时事材料的优势,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在教学《民族精神的内涵》一课时,直接与学生讲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学生可能无法真实地感受到,教师可以选取2016年发生的南海仲裁事件。在该事件中,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态度表明了对于领土的坚决维护,教师可以选取事件发生后网络上、新闻中的评论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我国人民在对待这件事情上的坚决态度以及团结精神。在时事材料的辅助下,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也更有代入感,会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也会将民族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与同学团结友爱、和谐互助。

四、利用时事材料巩固练习,实现学以致用

总结巩固是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既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又可以让学生在总结中创新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初中思想品德就是为了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可以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总结时可以运用时事材料设计一些创新问题,使学生在课后也能够运用到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课题“跳广场舞是否扰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同看法的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以辩论的形式进行总结提升。学生对辩论充满兴趣,就会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小组争得荣誉,在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巩固了知识点。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3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教材中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既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乏味,也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而且发挥了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并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分析,综合等方面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它的这些功能,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带领学生浏览。

2、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或让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点,主次不分;或抛弃辅助材料,只让正文孤立存在,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利于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3、教材内外资源缺乏有机结合。教材中资源的包括正文、插图、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练习等;教材之外的资源是指教师自己收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时政热点及相关练习题。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而教材之外资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也值得重视。然而在教学中,政治老师们或只顾教材中的事例和练习,不贴近学生实际,不联系实际生活;或偏离教材,只谈教材之外的事例,安排教材之外的练习,本末倒置;有些甚至连教材中的资源都没有充分运用,更不谈自己收集的教学资源,本末皆未顾及。

4、政治教学的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大目标同等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却往往得不到高度重视,不能高效实现。政治学科本身就是育人思想、培养感情、陶冶情操、授人知识的学科,可以说是德育功能最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力度直接关系学生的思想成长、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然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为教而教,为表面上的完成教学计划而教,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满堂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知识点,而这恰恰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学目标。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策略

1、图文并重育人思想。在诸多说明方法中,图像图片说明生动、形象且直观地说明问题、突出观点。新版本的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图片加以说明文中的观点、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运用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总结出它们所反映的内容。再者,中学生对图画图片的浓厚兴趣亦不减小学时代,充分利用插图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插图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它们共同筑成易于学生掌握的新知。

2、正文与辅助文并重。新教材中,一节内容主要由正文部分、插图、案例部分和“相关链接”的说明材料部分等构成。正文部分用以陈述观点与概念,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列举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加以论证;相关链接材料则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作补充说明,后两个部分的辅助作用亦不容忽视。若教师只注重正文部分的教学,而忽视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就难以让学生将正文中的观点理解透彻,学生也不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对文中的观点有种“从天而降”的感觉,更不能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将正文与辅助并重,是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观点、运用文中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极佳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先提出观点再分析说明,还是从事例中总结而得出结论呢?这也是值得我们思想品德教学一线的教师深思的问题,我们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择其最佳方式,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教材内外事例并重。教材中的事例典型且说明指向明确,教材之外的生活实例、实政事例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乏鲜活。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重书本事例而轻课外事例,有的教师重课外事例而轻书本事例,二者各具其短。首先,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不能离开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离开教材而学。只重课外事例而轻教材内容,会使学生只记起课外新鲜的事例,对文中所列举的例子则不以理解,以致教学的又一“大忌”——本末倒置。因此,教材中所列举的事例教师都应引导学生掌握它。其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就是授予学生用头脑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政治的眼光看时事。只重教材例离开生活实际有碍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碍于学生对新近时事的了解,以致学生不能将生活实际、社会时事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书本事例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多了解生活、多了解时事,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4.课内外练习并重。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新知识和答题思维的训练;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二者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都不可忽视。然而,一些教师往往将思想品德课堂视为其单独演讲的台,教材中的思考问题大多自问自答,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因而造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当他们面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时,便不知从何思考,无从作答;当他们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更是不知所措。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4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新教材 问题

自从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行新教材以来,得到了普遍的好评,但是并不能说使用了新教材就能上好课,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还要深入地思索,才能把课上好。事实上,教材是教师备课、教学的主要依据。传统的做法是“教教材”,而现代课程论则主张“用教材教”,这就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我们经过两年的摸索与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以供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参考。

1.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在使用新教材讲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要充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是指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的身心稳定和集中地指向于一定事物的意向活动。注意力在认识和学习活动中起着主导和保证作用。有位专家说: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注意力的好坏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经验的教师在总结教学经验时,都知道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可能与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的分配或分配不合理有关。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力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怎样讲好开头呢?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和深度的挖掘,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或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

2.将空洞的思想品德课拉回到现社会生活中

新的课程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众所周知,过去的政治课教学一般以说教为主,灌输理论,脱离学生实际、社会实际,以致于在学生头脑中政治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努力改变这一点。使用教材时,要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来关注社会生活,从而赋予新教材以新的气息和活力。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也就是说,既要将书本外、课堂外正在发生的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也要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

3.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全方位地使用教材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事物不断出现,学生所见所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学生不仅兴趣爱好各异,个性也不相同,又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性格特点,独立意识、逆反心理较强。如果课堂教学呈现出单一化、成人化、模式化,就会使教学单调、枯燥,缺乏吸引力。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上下功夫。灵活多样的形式,不失为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好方法。为此,在使用教材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新课标明确提出:“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体现实用性,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为此,要注重挖掘教材中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礼仪教育等方面的素材,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其实,新教材中这方面的素材非常多,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有效使用。

5.积累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用教材的关键不是教教材,除了教材上的知识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多选择与思想品德课有关的材料来讲授。思想品德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一定要选取相当数量的实际事例进行教学。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在尊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前提下,还从社会生活和文字资料中搜集授课的素材,注意积累。把积累到的材料分类分条标号记载,并装档存放,建立“教学资料档案”,需要时从中提取,方便快捷。利用资料,逐步使教学做到有理、有

据、有趣,使学生对政治课愿学、乐学。

6.充分挖掘新教材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教材,创设情境,提供“场所”,努力使学习材料提供上的“静态封闭”呈现为由师生共同探究的“动态生成”。

新课程下,学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课堂教学应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结合体。实现“预设”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出现“生成”才是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才能充满“生命”的气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在独立探索中成长,在自主发展中成熟。

7.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5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83-02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然而,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标的新要求,面对新教材中的新的布局(图文排混、各种字体的材料排混等),面对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和课外的鲜活典型实例,面对知识与情感目标落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不知所措,顾此失彼。下面笔者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与发展。

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1 教材中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而且发挥了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它的这些功能,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带领学生浏览。

1.2 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或让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点,主次不分;或抛弃辅助材料,只让正文孤立存在,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利于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1.3 教材内外资源缺乏有机结合。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而教材之外资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也值得重视。

1.4 政治教学的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大目标同等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却往往得不到高度重视,不能高效实现。

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面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成因作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2.1 教师没有认真分析教材中的图与文、文与文之间的联系,没有将它们之间有机结合起来,而是分不清主次,弄不清它们的内在联系,以致顾此失彼。

2.2 教师不重视收集生活实例、时政事例,缺乏课堂内外事例、课堂内外练习的有效结合。政治学科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生活生存能力,也是一门紧跟形式,要求学生时时把握时事动态的的学科,培养爱国热情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联系到天天在发生变化的时事动态当中。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却往往照本宣科地对教材内容泛泛而谈,置生活实际于不顾。

2.3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淡化了能力、感情的培养、品德的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已早就提倡,大家对其理念也都并不陌生。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却仍然沉浸在应试教育的观念当中,将思想政治教学视为单一的思想、政治常识的灌输,教材观点的简单传授。

3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策略

鉴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呢?对此,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粗浅之见。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并重”。

3.1 图文并重育人思相。在诸多说明方法中,图像图片说明生动、形象且直观地说明问题、突出观点。新版本的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图片加以说明文中的观点、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运用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总结出它们所反映的内容。

3.2 正文与辅助文并重。新教材中,一节内容主要由正文部分、插图、案例部分和“相关链接”的说明材料部分等构成。正文部分用以陈述观点与概念,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列举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加以论证;相关链接材料则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作补充说明,后两个部分的辅助作用亦不容忽视。若教师只注重正文部分的教学,而忽视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就难以让学生将正文中的观点理解透彻,学生也不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对文中的观点有种“从天而降”的感觉,更不能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知识面不广,生活阅历贫乏,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难以用所学知识去处理。纵观历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考试考查情况,学生失分率最高的就是材料分析说明题。甚至,有些学生对材料分析说明题产生了恐惧心理,这可是学习之“大忌”。因此,为提高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品德教学更不可忽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

3.3 教材内外事例并重。教材中的事例典型且说明指向明确,教材之外的生活实例、实政事例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乏鲜活。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重书本事例而轻课外事例,有的教师重课外事例而轻书本事例,二者各具其短。首先,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不能离开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离开教材而学。只重课外事例而轻教材内容,会使学生只记起课外新鲜的事例,对文中所列举的例子则不以理解,以致教学的又一“大忌”——本末倒置。因此,教材中所列举的事例教师都应引导学生掌握它。其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就是授予学生用头脑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政治的眼光看时事。只重教材例离开生活实际有碍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碍于学生对新近时事的了解,以致学生不能将生活实际、社会时事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书本事例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多了解生活、多了解时事,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4 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并重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6

政治新课标学习心得范文1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期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牢记: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课程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是传承和培育优良文化传统、正确思想意识、良好道德品质和科学价值观念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还必须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客观要求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各种新思想、新思潮得到广泛的传播,如何教育青少年学生去认识和辨别这些新思想和新思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必然成为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老师成为关键,老师一定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提升自己,跟上时代潮流,否则无法驾驭课堂,无法与学生沟通交流。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例如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学习,能够有效提升老师的能力,无论是知识上,还是方法上更有使老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落伍与学生无法沟通。总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武装自己,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丰富元多化课堂,使自己不仅会教书,而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思想品德科目,喜欢思想品德的课堂。

二、新课改下的课堂课程设计思路以指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为目标,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来提取、组织知识模块,把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标准。这要求师生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要求教师要建立起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愿意走近老师,接受老师的引导,让老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这样教师才能完成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观的任务。

三、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旧课标“知识——能力——情感”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这一过程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记住某个结论或知识点,更应关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道德观的形成和人格塑造。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是每位学生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合法公民。

四、新课改下教师怎样驾驭课堂。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要求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能清闲的站着,而是要去看、去听,随时掌握课堂的动态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步伐,随时考虑下一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要随时注意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学会激励和赞赏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示自我,做到最好的自己,做到每节课都有所收获。对于课堂上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讨论、探究,让学生学会品尝艰辛后的成果,这样课堂才是成功的。

政治新课标学习心得范文2新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思想品德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思想品德、用思想品德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科学而先进的观念是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催化剂。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1、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新课程下,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型教师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转向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教师作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作为一个“促进者”要起到引导、促进学生体验的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要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走向、引领学生发展的方向;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学生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2、教师学生观的转变。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装满知识的容器”。因此,①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热爱每一个学生。②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是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③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的个性是多样的,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尺度衡量每一个学生,用统一的模式规范每一个学生。④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本身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闪光点更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资源。

3、教师教学过程观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可以统治学,也不可以代替学,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学交流,形成了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此过程是师生展开对话、理解而达成“你—我”师生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体验中共生共长的过程。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三、 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思想品德,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思想品德,不同的人在思想品德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思想品德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思想品德才能。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政治新课标学习心得范文3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的教育原则,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 按照新课标要求,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概括为: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觉悟为目的。

一、 以材料为依据

材料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所以选择的材料要典型,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材料的运用不能只满足于对概念和理论的解释,而要考虑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揭示知识点之间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何把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媒体为手段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能不考虑的。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广泛地运用。多媒体能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时,学生例举了社会上已曝光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肯得鸡快餐苏丹红、敌敌胃火腿等一系列假冒伪劣产品的事件,在学生例举了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收看课前从网上下载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法庭审判一案,当画面上出现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许多婴儿患病甚至死亡,而当地工商部门的有关领导却徇私舞弊,向上级部门隐瞒事情真相,同学们都震惊万分,义愤填膺,也真正认识到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行,必须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多媒体教学应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三、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状况,深入研究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再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例如在讲到“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预先布置学生课外自学,查找资料,设想方案:20xx年以前,国家为什么提高了银行存贷款的利息率?银行利息率为什么会变化?20xx年以来,我国银行的利息率先后下调过几次?为什么利息率下调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货币的流通量?假设你有一笔闲钱,在利息率教高的情况下,你会多存还是少存?在利息率较低的情况下,你又会怎样安排?比较一下,哪种情况下人们留在身边可以直接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量多一些?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交流调查,整理出基本论点,并通过生动的事例、具体的数据说明自己的论点,对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有了充分地认识。当然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知识基础是对教材的理解和问题的发现,这一切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是无法完成的。教师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如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四、 以知识为基础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能力的载体。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我们的学生就失去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很难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还要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五、以能力为重点

政治学科能力培养的问题要注意几点: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基础,能力就成空中楼阁;能力培养要循序渐进;政治学科的能力要求是各个方面有机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课堂教学中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例如在讲到“尊重价值规律”时,这一框的知识点较难,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可以要求同学们结合教材进行分组讨论: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2)商品的价值量会发生变化吗?怎么变化的?

(3)不同的商品之间为什么能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4)商品交换中,价值量必须相等,体现了什么原则?

(5)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有的商品价格高,有的价格低?(汽车的价格远远高于自行车)

(6)在日常生活中,同一种商品为什么有时卖得贵?有时卖得便宜?(商场里的彩电、电脑,刚刚上市时价格很贵,近几年价格大幅度下跌)(7)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是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8)决定和影响商品实际价格变化有哪些因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有关商品价值量的知识点,而且在讨论中培养了理解、判断、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六、以觉悟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