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范例6篇

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范文1

中西方城市与建筑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中西方城市与建筑的发展历程的比较,反映出混沌与秩序两种方式对城市与建筑发展不同影响。指出了中西文化中思维的混沌性和秩序性的不同发展过程是导致中西城市与建筑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城市与建筑中现实之美、功能之美、生活之美才是真正的美,实现文化的多元化,展现看似无序实则有序的空间形态。

关键字:

城市与建筑文化混沌秩序

城市与建筑是人类生活的物质载体,必然积淀了人类悠久的文化,由于不同民族在历史渊源、风俗习惯、心理结构、伦理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所以不同民族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但不同文化的总体倾向都可以归结为两类――混沌与秩序,只是他们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过程。

在西方,城市的发展与建筑文化呈现出由秩序向混沌而最终达到平衡的发展态势。在中国则表现出由混沌与秩序的混合状态。但这里的混沌并不意味着混乱、无序,而是无序中的有序,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非线性过程的内在随机性所具有的特殊规律性。它的出现冲破了确定性和随机性之间不可逾越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得以以一种新的目光来认识和思考世界。

西方城市与建筑文化

从城市发展的过程看,西方城市发展经历了由秩序理性的状态向混沌状态演变的过程。从16世纪的“乌托邦”、18世纪末的“田园城市”、1933年的《雅典》中的“秩序”到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亚历山大的《城市并非树形》中的反叛、民主、关注人的行为活动、反对精英主义和功能理性主义、注重文化与生活环境再到 “混沌”理论,文脉、场所理论,新城市主义,城市的发展趋于人性、活跃向着健康稳定的状态发展。

公元前491年,希波丹姆所作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首次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格网,各建筑物都布置在格外网内,被公认为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标准的诞生。其后古罗马城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也采用类似的格网布局。16世纪摩尔提出“乌托邦”,18世纪傅立叶、欧文提出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末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开始将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1933年的《雅典》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的问题。城市应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及平衡后,再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在规划方法上往往对传统城市“功能与空间混乱无序”持否定态度,强调功能分区与用途纯化,追求统一的视觉空间秩序等等。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的许多城市在上述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但其结果却给城市带来较大的破坏,不仅造成建筑上的“千城一面”,也导致了诸如“内城渗漏”、“钟摆式交通”、“社区瓦解”等一系列城市问题。随着环境概念的不断深化,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着重于“人、社会、历史、文化、环境”。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提出“城市多样性”的观点,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简单化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她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把多样性看作意外的、无秩序和无规律可循的不良产物而主张摒弃的作法,实际上是反“城市”的。亚历山大在《城市并非树形》(1965)一文中,从心理学和行为学角度对城市的复杂性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反映着复杂的需求,也体现着复杂的文化价值。因此,城市并不是一个直线发展的简单的树形结构。而现代“混沌”含义的城市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它的整体性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系统内各个元素之间总是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就建筑而言,可以概括为几个发展阶段的不同流派:古典主义、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前三者主要表现秩序与理性而后者则表现出了混沌思想模式)。古典主义的三个分支――古典式、哥特式和折衷式,在构件选用合理性的探讨中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有着共同遵守的原则,即按照新确认材料强度的科学,重新评价全部构件的比例;按照使用者的需要,合乎逻辑地进行规划与设计;以更灵活的观点看待古典对称与整齐的概念。著名的古典主义优秀作品是万神庙。

现代主义又被称为功能主义,现性主义的基本原则有,注重建筑目的逻辑性,将房屋与使用者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建筑参与或解决部分社会问题;注重建造过程的逻辑性,系统引进工业技术化、标准化、预制化,提倡建筑形式、结构体系、建造过程如实一致;注重建筑使用的逻辑性,提倡简洁、清晰、明朗的建筑风格,注重空间,应尽可能地满足功能要求。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等被认为是理性主义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新现代主义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从两本有创新意义的著作开始,即A・罗西的《城市建筑》和G・格拉西的《建筑的逻辑结构》,前者强调已经确定的建筑类型在其发展中对城市形式的形态结构所起的作用,后者则试图为建筑学形成某种必要的组合法则。新理性主义的中心理论体系堪称类型学的方法论。他们强调城市是集体记忆的中心,和历史具有密切的联系,城市更新必须要从历史中寻找范例,引伸出“类似性城市”的思想。

后现代主义有人认为是一个大杂烩,一种是新学院派,另一种是逃避一切规律,把互相矛盾的东西揉在一起,让人难以琢磨。如建筑师该盖里与艾森曼的作品正是这样一种混沌的空间观,表现空间运动过程及其轨迹的设计意图,也蕴涵着一种混沌的思想。

中国城市与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哲学具有“天人合一”的系统整体运动的时空观。“道可道非常道”指出了宇宙的混沌本质,揭示了系统的非线;“小宇宙大宇宙”、“小周天大周天”的同构与重无穷自嵌套呈现出一种分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无穷递归表征了系统混沌的演化过程和分形产生的动力学机制。而以河洛周易、阴阳五行八卦为基础的风水理论及其“天地人”三才模式,正是这一哲学思想对古代环境规划、建筑学领域的实践活动所做出的一种前科学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见于《周礼》:“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种规划思想一直是后人建造都城所遵循基本模式,并且随着历史礼制的强化,皇权一统地位的升高,祭祀的繁复,使得规划设计必须按主次布置,礼制序列在空间布局趋于复杂,于是形成了与之相应的对称、规整、轴线等布局手法,一切活动被禁锢在规整的大街小巷分成的内向院落之内中国古城很难扩大。 虽然为了体现皇权与礼制使中国的城市建设变得整齐划一,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阴阳五行”的 “混沌”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城市的发展。

中国建筑的“混沌”涵义也是丰富的,中国文化是“以理节情”,反映到中国建筑风格是含蓄、温和,奇诡而不狂烈,艳丽而不糜烂,如观赏的空间、尺度、序列与功能的空间、尺度、序列一致,不给人杂乱、超常之感。布局、构造、部件等引发的“混沌”情感并非常规、非常人之感应,有个体与层次的限制,色彩、装饰等的复制、模式弱化了混沌感应,所以,中国建筑内部的“混沌”意象并不突出。相反,中国建筑形态作为文化要素,强化了其生活状态与人生意义,集体意象占有重要地位,如楼台、会馆、亭阁使中国建筑与环境、行为构合成整体,体现人、自然、神关系的无意识、直觉、情感等混沌思想在行为活动中流淌。

结论:

“利希滕贝格:正是,秩序是所有美德的婢女!但是,是什么产生秩序的呢?”城市与建筑的美应为城市与建筑中现实之美、功能之美、生活之美的统一。城市与建筑的现实之美、功能之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生活之美更离不开人类的主观感受。作为城市主角与建筑使用者的人类,其要求和愿望是多元的、异质的。只有混沌多元的城市与建筑才是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其体现出来的看似无序实则有序的空间形态才是城市与建筑美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沈玉麟.外国城建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张京祥.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许力 李道增 薛恩伦. 后现代主义建筑20讲.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金伟. 混沌与秩序――城市规划理论的困惑. 规划师2002年第9期第18卷

袁忠. 理性与非理性的变奏:西方建筑思潮与中国建筑文化.华中建筑2007年第1期第25卷

作者简介:李楠(1984.5.3-)男,2007年7月毕业于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现就职于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五设计所,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李楠 电话 13898150239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18号中润国际大厦A座16层邮编110004

城市建筑范文2

关键词:符号城市 建筑 标志系统 速度

正文部分:

标志系统与建筑

建筑,道路和绿地等元素一起组成了城市。但是行走在现代城市中,不管是在中国的北京上海,还是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你无法忽视的是城市中的标志系统:指示牌,广告牌,显示器等,如图1所示。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一书中,文丘里第一次提出了这些标志系统对于城市景观的重要性。他说道:“标志物能主导空间,而建筑则不足以如此,因为标志物比建筑形式更能形成空间关系。在这种景观中,建筑变成了空间中的符号而非空间中的形式。建筑的表意性变得非常小,‘标志物要大而建筑要小’,这才是第66号大道的金科玉律。”在这段话中,文丘里认为在拉斯维加斯这样的商业之都中,标志系统似乎已经凌驾于建筑之上了!

而在现在的建筑学教育中,标志系统一直被认为是建筑和城市的大敌。似乎车站设计的好,就不需要指示牌,商店的立面最好素雅干净,道路两边最好是纯净的绿化带。其实,这样的城市极其缺乏标志性,极其缺乏活力。拿本书中一再提到的商业区为例,如果没有大且醒目的广告牌,又怎么知道哪里是男装区,哪里是女装区,哪里是童装区?又怎么会确定这里是商场而不是政府大楼?

现代社会,标志系统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这种需求有时会要求建筑与图示、符号做某种结合:立面上出现了大幅的广告牌,或者被大型指示牌遮挡,周围挂上五彩缤纷的霓虹灯。这也许是建筑的失败,却是城市的成功作为一个负责的建筑师,我想合适的做法并不是把标志系统和建筑隔离开来,而是在设计建筑的时候,为这些标志系统留出余地。

在某一次的城市设计,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武汉高校附近是极其缺乏标志性的,于是针对这一问题做了城市标志系统的相关设计。通过将校园特色与图像,文字,景观,¬¬已有标志物,甚至是声音的结合,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图2所示。将华师大门两侧的柱子改成翻版墙,用来张贴广告和学校信息;在华师边界的两边种上桂花树,用气味暗示学校的存在(华师的象征之一是桂树);在武汉理工的浮雕墙上,镶上彩色的瓷砖强调出并不抢眼的浮雕,学生们可以在彩色玻璃上刻画;学校旁边的一段临时围墙被改造成涂鸦墙,庆祝即将到来的辛亥革命100周年;在学校围栏的上面挂上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衫,以显示学校氛围;武大周围商铺的铭牌上,附上有樱花图案的半透明薄膜(武大以樱花闻名);武大周边人行道的拼图也改为樱花图案。

¬作为符号的建筑

当传统的标志系统不满足于信息交流时,建筑物有时也会变成一种符号,担负着标志物的角色,引导着人们,吸引着人们。文丘里曾经提出了“作为空间的建筑”和“作为符号的建筑”,引起将空间塑造作为第一要义的现代建筑师们的思考。他说:“蒙蒂塞洛汽车旅馆的标志的外轮廓就像一个巨大的高脚柜橱,使高速公路上的人们在看到汽车旅馆之前先看到它。这种形式化且标志化的建筑物是反空间的,它注重信息交流甚于重视空间。信息交流――作为建筑和景区中的一大要素――支配着这里的空间。”也就是说,在那样特定的环境里,建筑物的外部空间要重于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让别人产生兴趣,明白建筑的功能,吸引人进入,这是最首要的任务。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商业建筑大多形式鲜明,标志性强,如武汉光谷的球形商场和北京的福禄寿大酒店,还有本书中提到的鸭子型的鸭肉店(被人们称为“长岛鸭仔”)。

作为符号的建筑早已存在,“A&P停车场是凡尔赛时代以来巨型空间演进过程中的当地阶段…穿越意大利式市镇广场就要传谣四周高耸的建筑,而穿越这种景区就要穿越宽阔的巨型‘组织结构’…巴洛克式穹顶既是符号又是空间结构,它们的外部尺度比内部尺度大,为的是在其所处的城市地段中居主导地位,并传达其象征意义。”似乎以前的建筑在传达信息时更为优雅更为和谐,而后现代后期的“福禄寿“之流,对于感官的刺激过于粗俗直接,容易带来审美疲劳。

有时建筑本身就是标志。的确,某些建筑在去掉外表的一切装饰之后,仍然可以辨认出它的功能。中国的政府机关大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全国的政府大楼,公安大楼几乎都是一个样,高高的台阶,严整的立面,仿佛出自于一个建筑师之手。但是这样却极具辨认度,也成功的传达了官式建筑的威严,当然,官式建筑是否需要传达这样的信息也是值得讨论的,这里略去不谈。

建筑物作为符号传达信息时,有时并不完全依靠于其形象。书中说:“作为符号,标志物和建筑借助于它们的方位来界定空间“。迎向人群的建筑会让人感受到受强烈的公共性,而背向人群的建筑则显得公共性较弱,似乎不那么”欢迎人进入“。而一个直截了当的入口,一个干净利落的坡道,会很清晰的向人们传达这样的信息:这就是目的地!

速度于城市

现代社会,汽车对于城市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美国被誉为“车轮上的国度“,在很多城市都有汽车博物馆,可见其对于美国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刻和巨大。

以拉斯维加斯为例,拉斯维加斯是一座高速运转的赌城,交通体系发达,不仅人们的运动速度快,生活节奏也很快。这样的速度也带来了城市景观的变化。林奇曾经做过研究,发现,驾车人和行人沿路能看见的物体中,有一大半位于视线正前方并限于路边的物体,就像是戴上了眼罩(这就是为什么标志物要大而且要沿着道路。)……对于驾车人和行人来说,速度是决定视角的决定因素。速度增加时,人的注意力范围会变窄,从细节转移到整体感觉上,转移到有决定性的点上。“总体来说,在汽车引领的速度之下有效的传达信息,有两个办法。一是在视线前方不断直接的重复――如城市主干道上的广告牌。二是从很远距离都能看到的奇特的大尺度的建筑――如盖里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图6所示。

慢速路边的建筑可以精致小巧,因为人们可以慢慢观赏,精密的细部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快速路边的建筑如果精致就实在是没什么必要,因为高速之下,是不会有人会注意细节的,有印象的只是总体形象。

除此之外,日益加快的速度也对城市中的标志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人能犹豫的时间变得很短,危险性也增强了。在本书中,文丘里提到:“……驾车人没有时间在危险而复杂的环形路网之中考虑反常的细节。他(或她)要依赖道路的引导标志,才能在快速行驶时识别空旷空间中的巨大标志。“可见,速度的提升对于城市景观的改变,从建筑物到标志系统,是全面而深刻的。

结语――广袤的原野和复杂的城市

在一片原野中的萨伏伊,柯布西耶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力,对住宅的实质进行了探讨,充分实现了“建筑五要素”的设想。正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单纯,建筑师能集中精力关注建筑本身的逻辑。

城市建筑范文3

关键词:中小城市;城市规划;建筑色彩;华阴市

1城市建筑色彩概述

1.1城市色彩与不同功能区的色彩景观

1.1.1城市色彩城市色彩是存在于一个城市内的颜色范围里,它涉及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气候、植被、建筑、产品和文化等。从建筑的角度来细分,城市色彩又包括商业建筑的色彩、居住建筑的色彩、办公建筑的色彩、景观建筑的色彩、和文化建筑的色彩等等,它是一个集中的、完整的建筑色彩生态体系。[1]城市色彩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山脉、河流、湖泊、植被、城市建筑物和城市标识物等。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颜色,例如:巴黎以黑色、白色或灰色的弱顶壁颜色作为基本色;希腊人用色彩去加强大理石神庙的视觉效果,把群像雕塑装饰的扇面正面涂成浅蓝色或朱红色,给城市增添幽深的意境;意大利圣索菲亚大教堂上的马赛克与大理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种色彩效果给人轻快的空间感受[1];我国北方城市惯用暖色调,南方城市惯用冷色调,黄土高原的红砖瓦、黄土坳,江南水乡的青阶、绿墙。所有这些构成了城市的风貌和丰富多彩的外观。城市色彩的规划可以延伸城市历史风貌,体现地域文化,展现地域风情。色彩的感知是个人化的,但人们对色彩的审美却是社会化的,城市色彩的形成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经济、社会色彩价值观及地域建筑材料的影响。[2]城市色彩规划的实质即:塑造城市形象,体现都市魅力。因此,如何通过建筑色彩这一要素,来合理有效地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风貌,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形成城市特色,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形象,是项十分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许多大城市在城市规划中都将建筑色彩作为规划设计的重点,而占国内城市规模总量大多数的中小城市却在这方面与大城市有很大差距。基于此,对中小城市规划中城市建筑色彩的研究分析,对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影响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1.1.2城市不同功能区的色彩景观现代城市是具有综合的区域,因此城市中包含有不同的功能区域,有休闲(风景)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办公(行政)区等。不同的功能区需要不同的色彩氛围,于是在各类功能区之间就出现了色彩不同的建筑景观。休闲(风景)区的建筑是根据本地的植被、自然景观的基础上修建,更能体现城市的本身的自然风貌,在大城市的休闲区其人文景观更为突出(图1);商业区建筑的色彩就相对更鲜亮。同时,商业区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表现地域文化的特点(图2);住宅区的建筑,色彩温和、温馨(图3);行政(办公)区的建筑色彩则以庄重、严肃的色调为主(图4)。

1.2建筑色彩与文化色彩设计的重要作用

城市中建筑的色彩关系这个城市的整体形象,代表着其特色和品位。老北京的灰墙、灰瓦、老梧桐构成了北京城市色彩的基调,散发出古都浓郁的文化底蕴,衬托出帝王之都的恢弘与霸气。老城青岛的朱红色外墙、碧海、蓝天,也充分显示出这座海滨城市的美丽与浪漫。[3]城市色彩是与当地环境长期融合而形成的,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城市中的各种关系由人创造,同时也在影响人生活的环境。和谐、舒适的建筑色彩对城市化的发展、地区的经济增长、城市影响力的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中小城市建筑色彩概况

我国早在1978年已有学者开始关注城市形象设计的研究,如最早将城市色彩设计的概念引入中国,并提出城市形象概念与构成的著名CI专家何攀华教授。从二十世纪末至今,国内许多城市正在注重色彩规划理论的研究与实际应用,特别是如北京、上海的大城市,城市建筑色彩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已经取得了实际的效果,色彩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越发重要。然而,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大中小城市迅速崛起,使得许多城市在速度中迷失了自己,用心观察便知这其中大都是占中国城市规模多半的中小型城市。对于这些城市来说,城市建筑色彩的设计运用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其理论研究方面发展也不全面。由于缺乏对建筑色彩统一的研究认识,而竞相模仿、相互攀比,造成了建筑上色彩的混乱无序,失去了其城市独有的色彩与韵味,造成“千城一面”的困局[4]。

1.4色彩心理学与色彩体系研究依据

人对于色彩的感知是复杂的,色彩不只是一种现象在人眼中的表达,色彩也有其表情,可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人眼反应色彩,色彩表情也可以作用于人脑,形成不同的色彩感受。例如:个人情绪、记忆的影响因素、色彩的心理感觉等,不同的人会有一些差异,但总体上是相同的[5]。色彩的感觉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包括兴奋、感觉、收缩、平静感、膨胀感和前进后退的感觉沉重感等;此外,颜色也会导致消极的和积极的,舒适和疲劳,和不同的心理感受和焦虑。[6]综合色彩和色彩心理学的特点,孟塞尔(MUNSELL)色彩系统为此提供了研究依据。孟塞尔色彩系统是由美国艺术家A.MUNSELL在1898年发明的一种常用的颜色测量系统。孟塞尔色彩的立体模型类似一个双锥体型,它的中央轴代表无彩色(中性色的明度等级)。其中,孟塞尔值是指价值的顶端的白色到黑色的区域在过渡区的底部,分为11个相等的灰度距离感。其中,孟塞尔彩度是某一个特定的颜色与其中心轴的水平距离为饱和度,它是代表具有相同明度值的色彩离开中性色的程度差[7]。中性色的色度的中心轴0,远离中心轴,色度值越大。中央轴的水平投影角代表色相(图5-6)孟塞尔色立体模型的水平剖面,它代表了10种颜色的中心角,其中有5种主要的颜色:绿(G)、红(R)、黄(Y)、蓝(B)、紫(P)和中间五种的颜色:蓝绿(BG)、黄红(YR)、绿黄(GY)、紫蓝(BP)、红紫(RP),每种颜色又可分为10个等级。孟塞尔将这三种因素命名为:色相、明度、彩度,这三个因素可全方位的定义千百种色彩。

2华阴市建筑色彩现状分析

2.1华阴市简介

华阴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是陕西有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优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华阴市境内有奇险峻秀的西岳华山与素有“陕西小故宫”之称[8]西岳庙,其经济以旅游为基础。在这样一座拥有名山、行宫的历史文化小城中,如何依托自然之美与传统之美将自然、古朴、现代融于一体,使得华阴的城市不失其魅力与灵性。建筑色彩的设计研究在这里就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城市建筑色彩的分区考察

2.2.1休闲(风景)区———华山、西岳庙休闲(风景)区是旅游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游客对风景区建筑的美感会直接影响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华阴市的休闲(风景)区,是以华山—西岳庙为主体,其中自然风光是以华山风景为主,人文风光则是以西岳庙为主,其建筑有近两千年的历史,风格是以红墙、绿瓦、石雕的木建筑构造为主。在对休闲(风景)区的改造建设中,既要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又要注意新修建筑物的规划设计不破坏原有建筑的美感。为大力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华阴市城建部门于2000年对岳庙步行街进行了重建和修复。这里曾是繁华的集贸市场,每逢历代帝王来西岳庙祭祀华山神等朝会活动时,此段街区的贸易活动繁荣景象便会呈现空前盛况,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古老沧桑的西岳庙街道终于再现了古老街市独特面貌。岳庙仿古街与西岳庙相辅相成,其主要的作用是商业性步行街。对区域内的建筑色彩考察分析得出,风景区内的古建筑大都为深灰色、朱红等传统色调,另外用仿汉白玉的大理石栏杆加以装点,整体给人以安静、祥和的氛围。2.2.2商业区商业区是以商业街、步行街等形式为主体建筑的区域。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呈现密集、连续分布状态。在商业建筑中,商业广告占据建筑外表面积很大一部分,而大面积得颜色在整个城市是最热情和活泼的视觉导向,所以商业区要有醒目的颜色烘托出热闹、繁华的商业气氛,继而达到吸引消费的目的,所以这一区域的建筑色彩的选择不必拘于城市主基调之内。[9]华阴市是以旅游消费为主体的县级市,因此它的商业区主要是围绕酒店、饭店、超市为主导的区域。首先,酒店主要分布在华山景区附近和华山路,其装修建筑色彩多样,有现代式色彩明亮的快捷酒店,也有富丽堂皇、假山绿地的温泉庄园,同时也有仿古式的酒楼。其次,饭店主要分布在南环路、万象街,以各色涮肉、面店、蛋糕房、酒店、陕西小吃为主。其装修色彩以突出其特色吃食为重点,其中南环路的吃食街由于开发较早,其门店的装饰色彩各异,以红色、黄色的招牌为主;万象街门店的装饰较为统一,多为黑+白或黑+黄等较为古朴的色彩为主。超市,在各个中心地段都有分布,成为各个区域的繁华中心。整体来说,华阴市的商业区是以食宿购物为主导的,开发较早的门店街区建筑色彩都比较花哨,色彩明丽;较晚开发的街区建筑色彩与西岳庙、玉泉古朴的建筑色彩相适应,给人们以强烈的融入感。2.2.3住宅区居住区是城市四大功能之一,居住区的用地比例一般占到城市用地所谓30%以上,其建筑色彩被认为是构建优美城市色彩环境的基石。华阴市属于小型城市,居住区在市区内并不占主要部分,而大多集中于各个乡镇中。但这并不影响对华阴市区建筑色彩的解读。华阴市区内的居住区分布相对分散,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市政府广场附近算是比较早的居住区,色彩以灰白色为主;东方名城、世纪佳缘、邮政小区都是最近几年随着政府对城市的规划开发后崛起的,色彩明丽,以朱红色、明黄色、为主,凸显新城的活力,和城市生活的温馨感。

2.3华阴市建筑色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3.1城市缺乏主色调华阴市是一座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型城市,新城区正在开发筹备中,老城区也在正常运营当中,但新旧两城区在视觉色彩上会给人产生强烈的反差。而且景区里的古建筑色彩和城区里的现代建筑之间色差太大,容易给人带来突兀的感觉。城市建筑色彩元素可以有很多,但如果不控制色彩的整体规划,很容易出现色调混乱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城市色彩的设计,应着重指引城市整体色彩形成一种统一的风格,即确定城市主色调。在大城市可能各个分区和各个公共空间中建筑的色彩还有更为明细的色调,但小城市的空间范围有限,不必考虑使用过多的色调。因此,对于像华阴这样的以旅游为基点的发展型小城市,更需要在其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确定城市的主色调,形成自己一面独特的旗帜。2.3.2城市各区内均存在用色混乱、过度和广告牌乱置的不和谐现象城市各区建筑色彩混乱,城区广告牌林立乱置,影响市容。原因如下:首先,在老城区里由于开发早,城区规划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导致建筑色彩用色混乱、各色广告牌乱置,造成城区规划混乱、视觉拥挤的现象。其次,在新城区内住宅楼与商业街混在一起,鲜亮的建筑色彩虽然给商业街增添了活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扰了居住区的安宁。再次,风景区,在西岳庙景区的周围广告牌乱置和用色混乱的现象十分明显,西岳庙处在城乡交接处,其对面就是村落,与古朴庄重的西岳庙显得格格不入,于是城建局就在村子和路面的中间,竖了几个大型的广告牌,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遮羞”的效果,但治标不治本。另外城建和文物保护的相关部门,在对西岳庙修缮和庙宇的重新着色方面,似乎缺乏对建筑色彩研究,使得西岳庙修缮好的色彩鲜艳到几近夸张,使得古建筑整体有一种浮夸、虚造的感觉,失去了其作为“陕西第一行宫”的古朴与庄重。

2.4华阴市城市规划中建筑色彩的重要作用

建筑是城市的代表,城市的建筑色彩体现着这座城市的气质与品位。华阴市是一座快速发展的旅游型城市,城市的形象对其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建筑色彩作为城市形象的“第一代言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城市建筑色彩的规划设计要注意:第一,获取城市建筑色彩总体状况的把握,避免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环境的破坏现象。第二,城市建筑色彩要有其主色调,突出城市特点,丰富建筑层次感,使城市建筑更有主体性。第三,在规划中应依据城市主色调,充分考虑功能区建筑色彩的作用,使其和谐统一。第四,在各个功能区的衔接处,要注重考虑建筑色彩的过度问题。第五,在对古建筑的修缮和墙体着色方面,要注重对古迹的还原,在保护估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修缮,避免因过度用色而对古迹造成的视觉损毁。在古迹保护方面,建筑色彩的设计运用同样重要。综上所述,建筑色彩的设计运用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影响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3中小城市规划中建筑色彩重要性的探索

3.1城市规划意识有待普及

中国的中小城市受到其经济限制,城市规划者建设早期并不会将建筑的色彩设计放入城市整体的规划设计之中,导致部分中小城市出现色彩混乱的局面,这充分说明中国的城市规划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其实,对财政相对薄弱的中小城市来说,规划建筑色彩控制的经济成本,要远比对建筑的规划设计划算得多,且受干扰小,更易于实施。[10]华阴是新兴的旅游城市,以规划城市建筑色彩来提升城市形象,对提高城市影响力和宣传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发展初期的城市规划中,一定要注重城市建筑色彩的研究和设计和色彩意识的普及。

3.2确定符合城市特点的主色调

确定城市色彩的主色调是城市色彩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中有不同功能属性的建筑,若要将城市的形象统一起来,就必须确定相对一致的主色彩。同时,主色调的确定要根据当地具体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的色彩来确定。华阴市城市主色调的确立要采集自然保护和文化保护的各方意见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样设定的主色调才会给城市中的人营造一种“华山人”的骄傲和归属感。所以中小城市在主色调的确立中要注意把握分寸,做到“地域与文化”的结合,营造一种舒适、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

3.3提高建筑师对建筑色彩作用的认识

中小城市由于发展迟缓,同时也缺乏相关色彩研究的专业型人才,所以在城市的规划设计时,常常陷于“主流”和“被动”之中,缺乏对自己本城市建设设计的主控力。在城市规划中,需要注重培养设计师的色彩意识和乡土意识,因为在具体的城市设计中不仅要拥有专业系统的城市规划色彩建筑知识,更要对这座城市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设计师如果没有去体验过这座城市的生活氛围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其设计就会因缺乏内涵而空洞。只有懂得当地独特的人文与地理条件,才能设计出适合当地生活需求的建筑,营造良好的城市色彩。华阴市在这方面算是个不错的实践者,如华阴市万象饮食街的设计,其古韵的造型,就充分体现了华阴这座拥有浓郁人文历史气息小城的韵味,这为华阴市未来的城市发展和前景更新添了新的动力。

4结语与希冀

西方国家对城市色彩设计和建筑色彩的规划的研究起源很早,所以西方国家的城市独特性很强,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其文化底蕴不输于任何一个国家。城市就像是文化的明信片,能直接反应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品位,提升形象是提升城市品位最直接的表达。而注重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是提升城市形象最简单的方法。对于占据国内城市数量大多数的中小城市来说,重要的更是以注重城市建筑色彩的规划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本文依据这个现实,以陕西省华阴市这一小城市为例,分析了此背景下的中小城市建筑色彩设计的现状,结合已有的成功案例,探讨了中小城市建筑色彩在城市规划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论文的写作,笔者也认识到城市建筑色彩要在城市规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主管部门、设计单位、人民群众等各个环节的共同参与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尹思瑾.城市景观规划设计[M].湖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4-102.

[2]朱静静.基于地域特色西安市长安区城市色彩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5-01.

[3]宋建民.色彩设计在法国[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58-59.

[4]雷姆.库哈斯OAM事务所等著.大师的色彩[M].北京中国李亮,李华,译.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238-239.

[5]曹苇.基于展台色彩设计要点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2014(7).

[6]孙旭刚.基于地域性的城市色彩规划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7]徐海松.颜色技术原理及在印染中的应用(九)第七篇色序系统[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215-216.

[8]庞桂珍,吕艳,蔡冬冬.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分析[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4).

[9]李晓敏.城市色彩控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城市建筑范文4

设计, 以很好地体现所在城市的特色。本文作者根据城市建筑空间的概念及城市空间设计的要素,分析了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关系,并对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水平的措施和思路作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 建筑;设计;管理

一个城市中各类信息载体的沉淀,特别是传统文化信息载体的沉淀,构成这个城市的基本特色。因此文化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现代社会城市文化趋同的趋势加速,这是目前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它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地区界限的打破,但这不等于抛弃特色。“和而不同”是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只有弘扬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并保持发展城市特色,才能维持城市的生命力。一个城市的特色,应该是其地域文化与具体建筑元素完美的结合,使其场所与人的活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从这一点讲,建筑设计就不仅仅是对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还应该包括对建筑周围空间环境的设计,而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建筑物设计本身。

建筑单体的形象是城市形象和环境特色的第一体现者,建筑的形式、体

量、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外观、风格、尺度、色彩、材料等,都将影响到整个环境的整体形态结构和空间环境的构成。建筑设计要很好地表达地方特色,需要建筑师对组成环境空间特色的各种要素深入了解,彻底消化,吸收精华,并通过深入的设计思考,体现在设计作品当中。因而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不但要涉及到建筑形象的体现,还要涉及到建筑周围环境和空间形象特色的塑造。换句话说,环境空间设计对于一个城市及其特色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设计作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场所的创造,是各种社会意向的物质表达,它所追求的是空间环境的整体目标和价值;它是在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历史的基础上,是在了解关于人们如何一起活动、自然界如何活动的基础上,是在了解经济和建筑物的构造与结构技术的基础上来进行设计;它是运用艺术技巧来满足功能、技术和经济需求的综合体。作为一个建筑空间整体,如果只有各种类型的建筑和构筑物这样的单体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建筑各个建筑单体之间有一个联系纽带,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需要各种城市要素之间相互沟通与渗透,并组织贯穿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不应将注意力只集中在细部或某些具体的建筑的形体关系,而要通过对整个空间环境的综合与创造,以获得对自身理想状态的预期与引导,这个纽带就是环境设计。环境设计的核心是环境空间的构成,它是以自然环境、人文因素以及所在城市现状为基础,以城市性质和发展趋势为前提,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来探索具体环境空间塑造的特性。建筑及建筑环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个居民,而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的目的是获得更加优良的人居环境。为此建筑师就应该深入了解建筑所在城市的生活、文化传统的复杂性及居民对自身生活状态理解的不同。同时,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为人们构建一个舒适、宜人、方便、高效、卫生、优美和有特色的居住环境,从而融入整个城市物质环境和精神领域,以提高人们

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所在城市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振兴。

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体现着这个城市的民俗和文化传统,这种民俗和文化传统往往通过城市里每个居民的具体活动而体现。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建筑、文化遗产的城市,如果保护得当,就会形成强烈的特色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就会产生较高的环境质量。但是,现代城市开发中一些开发商不注重文化传统,片面强调高密度开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明显。

建筑设计和空间环境设计涉及一个广阔的领域,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工程。建筑师必须跨越自身的知识和学术的限制,关注环境空间领域和居民对生活质量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力求继承和发扬,才能促进空间环境的持续演化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人民对环境空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已从单一的房屋需求向追求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建筑环境、社会环境转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不断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水平,以其为依据科学地进行。有各种类型的建筑和构筑物这样的单体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建筑各个建筑单体之间有一个联系纽带,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需要各种城市要素之间相互沟通与渗透,并组织贯穿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不应将注意力只集中在细部或某些具体的建筑的形体关系,而要通过对整个空间环境的综合与创造,

以获得对自身理想状态的预期与引导,这个纽带就是环境设计。环境设计的核心是环境空间的构成,它是以自然环境、人文因素以及所在城市现状为基础, 以城市性质和发展趋势为前提,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来探索具体环境空间塑造的特性。

1 城市建筑空间的概念

西方规划理论界认为,赋予某一功能的城市地域范围构成特定性质的城市空间,其性质取决于人类社会交往的不同形式,不同的人文特征。因此, 城市空间既是物化形态,又带有明确的社会色彩。城市空间的构成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主要设计到原有城市的形态以及构成空间的各种要素一一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以及其他各种围合空间的界面。城市建筑空间是物化的,形体的空间,它包括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空间。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根据城市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经过空间艺术布局,精心设计,科学管理而建设起来的城市生活主要场所,是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要素

城市建筑空间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整体空间效果。首先是为视觉服务,

把形体设计视为艺术,引起人们对空间的注意,并唤起人们的意识和感情,增加人民的生活经验。其次,要使城市空间结构为人们提供一种视觉上的连续性、流动性和韵律印象,即特殊的视觉秩序。因此,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必须考虑到如下的要素:

(1)天际线。建筑物的天际线是城市空间设计的重要要素,处理好人造物体与天然物体之间的协调关系,保证视觉的和谐和建筑物的基本需求。

(2)地平线。建筑物的地平线要处理好人造物体与自然物体的协调关系。人造物体怎样战立起来,怎样升出地面,要注意视觉的舒适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3)空间要点。建筑物的空间要点犹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它要体现地方性特征,使人们有到达或者离开的感觉,如广场、平台、台阶的上下两端等,都是建筑物的空间要点。

(4)后退。建筑物的后退构成物体的画面和视觉轮廓,好似舞台后部的彩画幕布。建筑物对于道路的距离和入口大门等,均属后退设计问题。

(5)纵深。建筑物的纵深设计要处理好建筑形式与空间的统一协调,使之体现连贯性和流畅性。

(6)升高和降低。这是建筑物从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的过渡,起强调作用,设计时要加强美感和趣味感。例如台阶能把视线从低处引向高处。

(7)凸出和凹入。建筑物的凸出和凹入表现着积极的和消极的流动,说明各建筑物连续性的相互关系和方向的变化。

(8)建筑物与人的关系,即人文尺度。这是建筑物与人及其活动有关的尺度,也是最常考虑的尺度,如踏步高度和门窗高度宽度等。

3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安排城市空间和土地开发的一种干预手段,创造一种理想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实行这种干预的最终表现形式之一。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城市规划,又有赖于解决形体形态的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若城市建筑空间

规划只停留在二维空间变化,只考虑容积率和经济效益上,没有考虑到城市建筑空间的特性和空间设计的各要素,不考虑城市建筑空间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就无法创造出优美的建筑环境和协调的社会环境。这种规划就会失去其真正的意义,而建筑规划管理也失去了其空间干预的重要依据,也只能停留在单一建筑上的管理,无法处理好单体设计与整个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导致城

市空间环境的混乱和城市的不协调发展。因此,城市空间设计的水平,直接制约和影响城市规划管理的干预效果。

4 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水平

(1)转变对城市空间分析角度,丰富城市建筑空间内涵。城市空间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分析和研究城市空间,首先应该从分析人类社会活动行为开始,城市空间除对建筑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外,还要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信仰、爱好进行系统的研分析和研究,离开了人类行为的分析,无法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和管理。因此,城市空间规划和建筑管理,不应只考虑建筑技术和建筑环境,更应该

考虑到社会空间和人类空间行为。规划和管理应从建筑学、社会学、人类学

和经济学等多角度来考虑问题,不断丰富城市建筑空间内涵。

(2)应从二维平面空间变为三维立体空间。城市建筑空间是一个三维的实体空间,二维平面无法表达三维立体空间的问题。城市规划管理,不改变这种落后的技术方法,就无法进行城市空间规划和管理。比如:城市街景规划、广场规划,必然从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建筑层数进行规划管理,而二维平面空间是无法达到这种要求的。如果城市规划只局限于二维平面变化,则只能做到摆摆房子,排

排路子的效果。因此没有三维的空间变化,就没有城市的立体空间。

(3)把单一建筑物内部空间管理变为建筑物内部空间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管理。建筑物内部的各种功能空间,除与建筑物协调统一外,还应考虑其与外交环境的协调一致。比如:建筑物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关系,建筑物的附属设施(如烟囱、空调机、电梯房、水池等)与城市空间景观的关系。

城市建筑范文5

关键字:城市规划 重要性 问题 对策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并且很多人都涌向了城市,所以就需要尽快提高城市化水平,这是目前城市规划中的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居住环境的提高是人民幸福生话的重要保障,因此,城市规划就需要首先要从城市建筑规划入手。一般来说,城市环境具有多元化化特征,它需要政府的大力参与,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及政策来予以城市建筑规划的各种发展目标的贯彻和落实。做好城市建筑规划工作以及面对城市建筑规划中所存在问题的时候一定需要社会各界组织的共同协调和共同努力才能予以解决和完成。

一、城市建筑规划的重要性

以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建筑是伴随着人类发展一直存在着的,它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通常来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其所使用的建筑规划和设计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并能起到促进城市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的。城市整体环境具有空间特定性和地理特定性,组成其的各个要素也具有相互依存性和制约性,这是为了保持城市整体环境处于平衡状态的要求。那么,城市建筑物规划具有重要性就体现了它可以将一个城市的整体环境、面貌和其它各种要素整体布局,使得其对于城市整体形象和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合理安排和布局并以此维护城市的整体结构和整体秩序,提升整个城市的影响力和正能量。城市建筑规划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可以对城市居民的行为模式等起到一定的影响性,城市居民的行为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并在此基础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品质)。

二、我国城市建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城市建筑规划并没有取得行业共识

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不同,我国城市建筑规划往往是从各自所需求和理念出发,其在现代城市建筑规划行业中一直没有取得共识和普及,而西方国家已对城市建筑设计质量等都制定并实行了各种详细的基本评价标准,例如,如何进行历史保护、如何进行城市改造、如何进行城市使用综合评价、如何突出环境和艺术标准等。由此不难发现,我国的城市建筑规划水平与国外相比远远落后,并且在行业中缺乏共识,无法满足其整体规划性和适用性,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我国城市建筑规划管理部门职能不完善

在我国,城市建筑规划管理部门在政府职能部门中的地位和权威较小,这就使得很多存在于城市建筑规划中的工作力度不够,缺乏职能的完善性,不能真正彻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工作任务,往往会造成城市建筑规划工作中的多次调整,严重影响了其整体性和一致性,例如:城市建筑建设管理、土地管理、房地产行业管理、等各个方面。

3、城市市民对于城市建筑规划缺乏足够认识

城市的建筑规划是需要城市市民的支持和维护的,而目前在我国,一些城市市民对于城市建筑规划缺乏认识,甚至会为了其自身的物质利益妨碍城市建筑规划工作的正常工作和进展,尤其是在大中城市更为常见和普遍。例如,在一些城市,有些有利于整个城市环境或是发展的城市建筑规划可能会触及部分居民或是集体的个人利益,那么,这些居民或是集体就会使用各种手段来阻碍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体现了人们的法制观念的淡薄和个人主义的强烈。

4、城市建筑规划存在保障措施的缺失

在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立法中,严格规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程序缺乏,即便是对于其中所出现的违法行政行为也是缺乏追究规定的,这就直接导致了城市建筑规划工作的落实力度和执行力,也导致了许多地方政府中对于企业利益的过多关注而违背了城市建筑规划所应该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

三、我国城市建筑规划存在问题的对策

1、建筑规划与城市环境必须相互和谐

基于我国城市条件的多样性,其城市建筑的规划必须要与其城市特点相一致,突出其特定的人文性和环境性,最大限度地顺应城市发展的整体需要,并努力与同时代的发展需求相一致,利用自身资源来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各城市特色的建筑规划。例如,基于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地域特点 差异性来规划各自城市建筑规划的特点,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要与城市的整体结构和风格以及需求等相一致,促进城市整体格局的合理化和和谐性。

2、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并努力建立网络系统

一方面,城市的建筑规划必须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因为它是宏观调控整个社会发展的权威部和综合管理部门,并且因为城市环境具有多元化化特征,它也需要政府的大力参与,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及政策来予以城市建筑规划的各种发展目标的贯彻和落实。因此,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也就得到了有力的保证,使得其工作的开展和落实都有了坚实的后盾。另一方面,对于城市建筑规划来说,想要获得最近最新的最准确的信息来帮助其构建具体实施方案,就需要通过便捷迅速的方式来得以完成,而网络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正是÷足这一需求的重要媒介,它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协调工作要素等的合理安排,这就使得城市建筑规划工作更具有效性。

3、发掘并培养城市建筑规划行业人才

发掘我国建筑规划行业人才资源也是城市建筑规划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作为城市建筑规划行业中的最为重要的资源,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发掘是解决我国城市建筑规划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为此,要不断挖掘该行业的潜在人才,充分发挥其工作潜力,加强人才交流和学习,加强与相关院校的合作,努力实现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等。

总之,城市建筑规划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它不仅对于城市自身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还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包括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性。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很多有关城市建筑规划的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涌现出来,这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予以支持和配合来对其进行应对和解决,结合人、环境、社会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切实给与巨大支持和保障,团结社会各界组织的力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进我国城市建筑规划的发展和切实贯彻实施,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建筑范文6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不同于城市规划设计,但思路上与城市整体的规划设计是相一致的,也需要考虑到城市整体的空间效果。因此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一方面要注重在视觉方面的效果,整体的空间需要做好城市的艺术空间效果,从而加强人们对城市的视觉美感。另一方面要使城市空间结构保持一种视觉上的连续性、流动性以及韵律的印象,从而保证视觉上的秩序。所以,城市建筑空间设计要素所要遵循的几点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

(1)天际线。城市建筑空间设计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天际线,天际线能够更好的处理人造物体和天然物体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城市空间看起来能够更加协调和自然。

(2)地平线。建筑物的地平线要处理好人造物体与自然物体的协调关系。人造物体怎样战立起来,怎样升出地面,要注意视觉的舒适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3)空间要点。建筑物的空间要点犹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它要体现地方性特征,使人们有到达或者离开的感觉,如广场、平台、台阶的上下两端等,都是建筑物的空间要点。

(4)后退。建筑中的后退能够更好的为建筑的整体布置出彩画幕布的效果。建筑物对于道路的距离和入口大门等,均属后退设计问题。

(5)升高和降低。升高和降低在城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整体的感官效果,比如城市建筑之间的过渡也要由地处向高处逐步调整。

2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城市的空间看起来更加自然、协调,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理想化思路,最终将这种思路具体的表现出来。因此城市空间的设计要保证符合城市规划的整体思路,同时也要依靠具体的形式来完成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整体理念,假如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只停留在二维的变化上,那么城市空间整体的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除去经济因素等条件的限制,城市空间设计的整体效果要保证与人类的各项社会活动相互协调,从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创造出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时,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在进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理念作为支持,其作用也只能单一的表现在管理上,不能做好单体设计与整个城市的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城市空间环境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城市也会失去应有的协调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做好城市建筑管理就需要有效的对城市建筑空间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这也是城市建筑管理最基础的保证。

3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以及建筑管理水平的几点措施

(1)提升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内涵。通过对城市建筑空间的分析,来提高城市空间设计人员的创新理念。城市是人类活动的核心所在,城市空间能够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的场所,城市空间中除了需要对建筑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外,还要对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爱好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如果没有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的分析,那么城市空间的规划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2)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不能够只停留在二维空间上,要体现出三维空间的效果。城市建筑空间作为立体的表现形式,二维的空间效果无法有效的表达出城市建筑空间的全部,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三维空间设计来取代以往的二维空间设计。

(3)把单一建筑物内部空间管理变为建筑物内部空间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管理。建筑物内部的各种功能空间,除与建筑物协调统一外,还应考虑其与外交环境的协调一致。比如:建筑物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关系,建筑物的附属设施(如烟囱、空调机、电梯房、水池等)与城市空间景观的关系。

(4)建筑风格的管理要逐渐的向空间环境艺术管理进行转化。城市建筑空间不仅包含了城市的单体建筑,环境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对城市空间建筑管理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建筑和建筑、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性,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空间整体的完整。如果城市空间只剩下单一的建筑空间,那么整个城市也必然会显得空洞。

上一篇建筑语言

下一篇文物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