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语言范例6篇

建筑语言

建筑语言范文1

摘要:本文试图尝试能够建立一种新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一一“绿色建筑模式语言”来为当今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另一种选择的余地。模式实体的阐明以及实际案例分析,希望能够为建筑设计师和公众间建立一种可以相互共享和易操作的绿色设计系统。

关键词:绿色建筑 模式语言 关联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attempt to establish a new method of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green architecture pattern language" one by one for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provides another option. Model entities and actual case analysis, the hope can for building designers and can establish a mutual sharing between the public and operation of green design system.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patt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一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概念的形成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目前国家上比较能被认可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的利用资源,最低限度的影响环境的建筑物。2004年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组成的专家组也提出了一个概念: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1.2 模式语言理论的产生

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于上个世纪60年代产生,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不能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割裂开,当时是整个西方建筑理论的黄金时期。从1964年开始,亚氏相继出版著作阐述了模式语言理论这一对建筑和规划的全新观念。[1]

1.3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的概念

通过对建筑模式语言的分析和对绿色建筑的阐述,我们现在就很好理解绿色模式语言的概念:“符合‘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创造健康和舒适的人居生活环境和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原则的建筑模式语言。”简单的概括就是:以节约能源、健康舒适、保护环境为原则的建筑模式语言。其目的为设计者及其广大的使用者之间建立一个可以共享、方便应用和简单操作绿色设计系统。[2]

二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

2.1 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观

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及最终的拆除,形成

了一个全寿命周期。只有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考量建筑各个方面,才有可能创作出理性、全面的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首先要有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观,要求我们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得影响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并尽可能使拆除的材料再利用。

2.2 选址与布局

在人居建筑设计中的选址应该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在绿色标准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分利用建筑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尽量保留和合理利用现有适宜的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在建筑的选址、朝向、布局、形态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建筑风格与规模和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

2.3 光电池

太阳能发电具有火电、水电、核电所无法比拟的清洁型。安全性、资源的广泛性和充足性等优点。光电(PV)技术指用被成为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元件将太阳能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电池几乎不需要维护,而且寿命很长。

2.4 屋顶绿化

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的屋顶,生态和美化同样重要。屋顶绿化作为一种不占用地面土地的绿化形式,其生态效益非常广泛。生态和环境组织调查指出:使城市获得最佳环境。人均占有绿地面积需达到60 m2以上。[3]城市的开敞空间多是硬质铺地,雨水无法被涵养、储存、屋顶绿化因其表面的植物、土壤利于雨水的储存,达到涵养水土的目的。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土壤的蒸发,致使空气绝对湿度增大。加上绿化厚其温度有所降低,故其相对湿度增加更加明显。可见,屋面绿化对城市的“干岛”有减弱作用。有资料表面屋顶绿化可降低室内温度3℃~5℃,空调可节电20%,改善人居环境和节能。屋顶花园的生物气候缓冲带,为建筑系统提供良好的微气候环境;提高建筑系统生物组成的多样性。一个城市如果把屋顶都利用起来进行绿化,那么这个城市中的CO2 要比没有绿化前少85%。[4]

三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的实际案例分析

我们以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为例:

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是我国较早的绿色建筑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南、北两个中庭组织室内自然通风,西立面设置遮阳隔墙,南立面设置遮阳隔板,室内设置较大的休息厅,将植物引入改善景观环境等。具体措施分析如下:

1.缓冲空间设计:在建筑的南面设置“热缓冲中庭”,在冬季,中庭是一个全封闭的暖房,成为办公空间的热缓冲层,减少了供暖能耗。在夏季,利用遮阳板遮挡直射阳光,冷却室内空气,减少了空调能耗。

2.太阳能的利用:采用太阳能光电板发电技术,在屋顶架设太阳能光电池,虽然代价昂贵,但仍然是开创性和试验性的技术手段,符合光电池(24)模式。

3.绿化引入室内:绿色植物的引用也可以起到某种调节器的作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绿色手段”。在夏季,植物通过蒸发作用,可以使建筑室内温度低于一般建筑,并可使相对空气湿度增加10%一20%。植物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清除甲醛、苯和空气中的杂质,提高环境空气质量。

同过对实例的分析,我们发现一栋建筑并不一定要把所有的绿色建筑模式

用上,只要精心的对某一或某几个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就能改善其建筑品质。

四 结语

通过对绿色建筑模式语言的建立,我们可以大致的接触到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并可以方面的去操作它,但是由于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有限,所接触和总结的绿色建筑模式还只是绿色建筑模式语言中的冰山一角,例如在利用能源方面,除了太阳能,可再生能源还包括风能、地热、潮汐等等能源应用模式。在未来的实践和学习中我将会继续研究并不断地去丰富绿色模式语言中的绿色模式。

[1]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上),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金磊,“造福城市的屋顶花园”,专题专论

[2]罗杰•斯克鲁登著刘先觉译,《建筑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建筑语言范文2

关键词:服装设计;建筑风格;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46-01

服装设计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服装设计的定义是解决人们穿着生活体系中诸多问题的富有创造性的计划及创作行为。服装设计具有一般实用艺术的共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但在内容与形式以及表达手段上又具有自身的特性。“中国风”是在讨论到西方的具有中国因素的艺术作品时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这也是笔者会长文章中提到的东方元素,明代的艳俗、清代的繁杂等将中国元素作为主要装饰设计,由于中国的建筑与装饰艺术较早通过丝织品和瓷器传入西方,所以在西方服装中,中国建筑的色彩与外部结构经常被变化为装饰而出现在中国风的服装设计中。借鉴和吸收民族文化特性,不是摹仿某一个民族服饰,照搬图案或修改款式等浅层的表象,设计师完全可以通过一个民族的习俗、绘画、音乐、用具、面料甚至宗教的特征等等诸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素材,进行独到的创意设计。其目的是择其精华用其精神为服装设计所用。

在大众文化中,“艺术”这一名词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可谓是艺术无处不在,现代人认为,艺术不一定要在特定的意境中,不一定要在特殊的环境下,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可能就会迸发出艺术的火花,而建筑会以多元的艺术表达形式呈现出来,建筑作为一个公共的场所,应该试着接纳和走进人们大众的生活,而不是再让人看起来高不可攀或者可望而不可即。就像服装一样再好的设计不被人们所穿戴将会失去它本身的意义。建筑与服装很早就有渊源,黑格尔曾经把服装称为“流动的建筑”,也有称为“贴身的建筑”。笔者认为服装设计和建筑设计:设计意见能穿在身上的衣服很容易,但是要设计意见符合对象气质的的服装就没那么简单了,你不仅要了解对方的性格、职业、行为习惯,还有对色彩的分析等等。服装的设计基本款现在也有固定几个款式,就建筑设计中也有固定的使用功能排列形式,多数是约定俗成的,有些习惯也是历史遗留下来,好用的就是这个样的。但是现代的服装和建筑会很多不是那么规矩,比如说每个几年举办一次的世博会中各国的展馆,虽说大部分都是临时搭建,但是却充分的展现的他们国家的文化也传递大量的信息,再看看他们的建筑造型也是各显千秋,外观不仅从材料、线条、颜色等都是集聚设计师的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北京奥运会体育场中标施工方案的“鸟巢”建筑和巴黎著名设计师帕康夫人的鸟笼服作品都是由线而成、由面成体,二者在表现形式上是一致的。“鸟巢”的设计师赫尔佐格、德梅隆(在其建筑实践中持续不断地表现出的对表层处理的关注,并毫不讳言受到服装设计中对布料编织手法运用的启发。当然,服装设计中也有创新异形的,服装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的材质,款式的微调、不同气质的人穿,不同场合穿……真正决定一件服装好坏的,往往是这些方面,这些软件因素才是一件衣服的灵魂所在。

建筑语言范文3

关键词:朴素;纯建筑;理性;切入点;建筑精神

Abstract: The starting point of rational is the core content of architectural creation process, thinking of design with Tu Inner Mongolia architectural design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office building, to study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discovered problems and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on ecological energy-saving strategy to understand, really understand the designer to the plain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spiritual deduction.

Key words: naive; pure construction; reason; the starting point; architectural spirit

中图分类号:TU2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2

项目建设地点:呼和浩特青少年活动中心北侧

竣工时间:2012年6月

设计单位: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地上面积:4600平方米)

一 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办公楼设计初步问题窥探

1、设计之初发现问题

(1)改造设计面临的问题

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北侧,原建筑属于小区商业建筑40x40米的正方形的平面形态区域。在设计之初,建筑的基础柱网关系已经建好,设计者属于在已建好的原有柱网上进行改造。因而平面布局与空间划分以及消防安全等设置都需要重新调整。

(2)交通面临的问题

周边环境复杂,涉及到小区交通流线、少年宫交通流线、周边商铺交通流线和设计院的内部交通流线问题。复杂的交通流线易产生交叉的现象。在设计过程中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设计者选择了“退让”的方式。

2、设计过程解决问题

退让方式,是整个设计的理性分析后的切入点,包括在建筑东侧转角处退让出庭院作为缓冲地带以及对建筑整体的建筑性格的把握--朴素。庭院的出现在建筑形体上解决了建筑正方体的单调以及场地控制的缺失,同时在建筑空间的排布和采光方面都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解放了一系列功能性空间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建筑的品质。首层正负零提高1.5米,划分区域,庭院下降更加突出了灰空间的使用。提高院子的围合度,抬高部分加建吊桥会增强与庭院和室内空间的连续性。

同时,建筑的朴素质感取决于对材料和建筑细部链接方式的选择。

二 建筑特点分析

1、建筑设计切入点之一--庭院

在理性分析了设计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基础上产生了整个建筑创作的切入点--入口部分的庭院设计。

庭院的作用,首先是建筑退让而产生的庭院,使得门前交通有了统一的方向性和整合性(如图1),庭院部分不设出入口,因而与对面的活动中心流线隔离开,通过设计来限制交通流线的方式与通过指示牌限制流线方向的方式比较,绿色的多。其次,退让的空间位于主入口东侧,紧邻主入口,不会产生单调入口的窒息空间,使入口部分通透、别致且有趣味性。产生了一处由室外过渡到室内的缓冲空间。最后,庭院周边做了概念性的四周围墙(如图2),围墙的选材与小区的围墙选材一致,但尺度要大很多,不做实体围墙而是镂空的框架,这样即增强了围合感又划定了设计院的领域,还可以在总平面上体现出正方形形体,“实体”建筑与“虚体”庭院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在一个正方体中得以变换。

2、建筑设计切入点之二—朴素

(1)朴素的建筑空间主题—开放

空间的纯粹性和朴素感不是装饰的多少也不是空间的多向性,而是纯粹因为空间的需要而产生的空间,就为朴素空间。

本建筑在原有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的布局都属于“通而不达”的特点,由主入口进入,先走过支跨在庭院上方的吊桥,再进入室内,而必须要在吊桥上转180度的弯才可以下到庭院中。行人走在吊桥上可以欣赏庭院的景色,这种迂回的入口设置,一方面对于庭院四季的变换四季的景色属于一种时间维度,另一方面,作为空间的过渡,在不同空间产生的不同心理效应,又是另一个含义上的时间维度。完全体现了纯建筑的纯粹朴素,运用空间来诠释设计者的朴素内涵。

进入大厅(如图3),展现的是一座通高四层的室内中庭,面对着通透的主入口,

这个室内中庭的作用是为了满足南北方向房间的通风和采光要求,将正方形的空间进行

南北向的分割。产生了不同的分割部分为不同设计部门有了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庭的休

息区和门厅交通区域的划分选择了室内水池作为分界。墙面采用大尺度的清水混凝土装

饰面和石材装饰面,单独在两个方向采用两种不同的饰面,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这个

空间的产生源于建筑功能的需要,因而它亦是最纯粹的朴素空间。使用功能上,一层空

间的主要作用是展览,二层以上为办公功能。

建筑语言范文4

关键词:水彩语言;建筑绘画;特性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01-01

一、建筑绘画与水彩画的关系

建筑绘画的内涵从发展进程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建筑物本身为主题,出自画家之手的美术作品。在这类绘画中描绘出的建筑物,往往是作为一种美的对象来刻画。经过充分的艺术加工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画家在进行创作时对画面中的律筑物的形态、结构、材料与做法等,就不一定描绘得十分准确,有些还会故意做一些艺术上的变形、夸张、概括与省略等处理。所以这类建筑绘画作品的主要着眼点在于画家艺术情感的表达,所完成的也只是件可供观嵌、有建筑内容的绘画艺术作品。另一类是以描绘工程建筑为主体的绘画作品,它主要出自建筑工程师的手,这类建筑绘画作品有着鲜明的工程意义和具体的服务对象。建筑水彩表现的绘画过程较为简单,可以作为建筑绘画中的草图或渲染图。水彩渲染语言不仅能够表现出建筑材料的质感与颜色,还能丰富艺术表现的效果,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建筑画面的生动效果流畅的表达出来。在过去的一定时期内,全世界的建筑设计师都采用水彩作为建筑渲染图的绘画方式。水彩画与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表现技法相似度很高,在水彩画进入中国后很快被掌握,并且逐渐发展形成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表现技法。用水彩语言表现建筑绘画具有独特的效果,甚至可以说是建筑绘画的基础。

二、建筑水彩语言的特征

水彩自身的绘画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以特殊的水彩纸和水彩笔或毛笔为绘画工具,以自然的水为调色中和剂,在水彩绘画技巧的指引下,挥毫运笔、泼出溅开的明快痕迹,其明丽的色调、清新的感觉,将材料细微精致描述出来,是其他材料的画种无法实现的。

水彩画语言在表现技法方面具有自身的特征,水彩色彩表现具有透明的特性,因此色彩的覆盖能力较弱,深颜色上无法覆盖明亮柔和的颜色。相比国画与油画,水彩画具有很强的绘画次序,在下笔前需要在脑海中构建整个语言描述过程,在创作过程中十分谨慎。水彩颜料的特点是色彩透明、颗粒细腻,以透明水色与水粉的中间颜色为主,语言的表现力极强。因此,建筑水彩画能够将建筑设计外在形式、建筑材料的质感与颜色细致描述出来。水彩画还具有创作方便、画幅大小灵活的特点,在保存上也较为容易。现代水彩画技法的意义已经重新定义,从艺术语言的视角对水彩画材料的运用进行诠释,从单纯的艺术角度拓展到应用的实际意义。水彩画的写生技巧是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以空间形式表现技巧将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描述出来,这是建筑水彩画语言的本质特征的直接表现。建筑水彩画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两种,一种是渲染色彩的方法,一种是不透明颜料表现方法。渲染色彩是以颜色的逐层增加与退晕作为表现方法,能够利用颜色中水分的自然扩散与渗透,将建筑环境氛围、光影变化与形象生动的表达。这种方法能够充分体现水彩绘画的淋漓、轻柔与流畅的语言特点,使水彩画面具有丰富细腻的效果。另一种方法先勾勒出建筑设计的造型线条后,以不透明的水彩颜色完成绘画创作。这种水彩绘画的语言特点是直接且自由奔放,在当前国内建筑设计中经常用于建筑设计效果图表现或建筑绘画创作,在充分展示水彩画语言特征的基础上,能够完成修复与覆盖的创作,因其独到的润泽、通透等特点而更受欢迎。

水彩绘画中渲染图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充沛的水分、透明轻快的色彩感,能够表现出淡雅、清新且舒畅的感受,在语言特征上有小夜曲、轻音乐与散文诗歌的艺术特点,能够以简单明快的方式充分表现艺术意境。而水彩具有透明与水溶化的特点,并靠溶化在水分中色彩的布置、渗化、重叠来形成物象。由于颜色、水分、时间相互之间影响较大,所以要求在下笔之前做到落笔之前成竹在胸的魄力。

三、结束语

我国的水彩建筑画发展至今,在受到了很多西方艺术的影响下,现在建筑绘画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也在吸收国外最新的绘画技术与艺术经验来完善自身,而现代绘画材料与工具也向数字化发展。可传统的水彩绘画方式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与效果及美学价值,如何将水彩语言有序融合在现代建筑绘画中,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无法逃避的任务。必须将传统的水彩语言美学融入到建筑设计表现中,在建筑绘画中融合得到创新,在实现水彩建筑绘画艺术大发展的创作中得到人文精神的回归。

参考文献:

建筑语言范文5

关键词:建筑动画;视听语言;艺术形式;艺术规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95-01

一、建筑动画数字技术与视听语言的关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数字技术在建筑动画领域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建筑漫游动画简称建筑动画,作为一种信息时代特征性强的数字展示艺术形式,能够完美达到模拟真实建筑空间环境的目的。一部建筑漫游动画片时间都不会很长,一般都在5~10分钟内,通过多种展示工具能够全方位、直观地展示建筑外观、室内空间、园林景观、城市规划的片段和画面,建筑漫游动画片可使城市的各种真实感的场景信息提前虚拟展现。

根据建筑表现的美学形式对完成的动画视频文件进行处理,运用视听语言的表述方法进行影像的后期编辑,对建筑动画文件进行合理的调整并加入文字、图片、音乐、音效、特效等内容,完成一部建筑动画短片。

要制作一部雅俗共赏的建筑动画作品,视听语言这个表现手段是不可缺少的。

二、建筑动画的视听语言的规律

在建筑动画作品中,声音一般以背景音乐的形式出现,同时以音乐、音响以及人声解说形成旁白的形式出现,强调声画结合的特性使音乐被大量运用。音乐的动感给建筑动画作品的叙事性形成了节奏和韵律的特点,设定动画人物以配合建筑与环境进行自然生活化的运动轨迹,容易让观众进入作品的叙事环境。而音乐的戏剧性可强化建筑动画作品叙事段落性,可在某些情节性较弱处设定如跑步、划船、跳舞等肢体活动性强画面,让趣味性影像形成亮点。另外,音乐的抒情性较容易打动观众,如在风吹花草树木的场景使用抒情性音乐能够使作品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画面和声音的合理同步是建筑动画作品实现与观者交流的重要课题。建筑动画表现特征主要由构图、音乐、色彩、文字等影音元素构成,要形成建筑动画视听语言总体结构,不仅仅是声音与画面的简单结合,还要考虑场面调度与摄像机运动的结合、蒙太奇与剪辑的结合,仔细分析每个因素的特点,实际编辑操作中必须以整体的思维综合考虑。只有充分了解建筑动画视听语言的叙述方法,才能带给观众真实、趣味与感动的感受。

三、建筑动画的视听语言表述方法

1.色彩与色调。在视听语言中,建筑动画作品的色彩不仅仅是自然色的还原,而是制作者体现美学价值的再创造。对色彩的选择要针对不同人群的视听感知经验,把握色彩在时间流程中的统一与对比的,形成大场景与小物体之间的和谐意境,创作出富于艺术意味的色彩形象,使人产生出强烈的心理反应,营造出流动性画面的审美体验。色彩基调具有传达出建筑动画作品内在主旨的总倾向。色彩基调是由作品的内容和主题确定的,色彩色调对作品的总体情绪、气氛起着重要的作用。色调在建筑动画中的象征作用能延伸与拓展主题,具有鲜明透亮、含蓄淡雅、稳重神秘等不同的特点,每一种色彩的主色调都有鲜明强烈的风格,体现出不同的韵律感或节奏感,起到渲染气氛、创造情绪、表达情感、深化主题的作用。

比如展现简约现代的建筑设计项目,使用建筑破土而出的画面配以快节奏的特效,在画面的色调选择上以偏向冷色的色调,给人以时尚、前卫的新锐酷感。

2.景别与镜头。建筑动画的景别大小,由计算机虚拟摄影机与场景中拍摄对象间的距离决定。建筑动画的景别的镜头主要担负描写、叙述的作用,而场景写、近景和远景、全景可以形成建筑空间的心理感受和主观情绪,起着变化画面的效果。

如俯摄建筑室外空间的远景,人物被处理得较小,以突出整个场景的宽广宏大,而在全景构图中小桥流水的画面,能形成抒情浪漫的情调和情绪,另外特写、近景可表现细腻心理状态或物体详细细部。

建筑动画片的画面是由每个单独的镜头拍摄组成,镜头和镜头的组接产生新的信息语意形成短片。

建筑动画片的风格的决定了取景形式,运用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各种类型的镜头,表现景、物和人在不同空间里的尺度。建筑动画片一般以广角镜头表现大全景为主,以形成建筑的室外空间或规划的整体场景,而采用近景与特写的片段较少,只是表现建筑细部、场景局部或人物表情才会选用,以形成对比强烈的效果。

3.画面与声音。建筑动画片的画面由各种叙事和表意的形象元素组成。画面应该以表现主体为中心来构图,生动地表现建筑主体和场景空间,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运动组合,衔接时要注意画面的主要形象的视觉美感,从而使观众观赏画面时找到诗的意境、形的美感。建筑动画片的声音包括音乐、音响效果和人声三个部分。在作品中它们与画面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组成完整的视听系统。音乐在建筑动画片中能强烈表现作品主题,增加动感和节奏感,渲染不同气氛,整合不同场景,形成一部作品的整体感。音乐是从声音方面来强化作品的主题,利用快与慢的节奏音乐来强化艺术的表现力,增强了听觉的刺激性。音响效果具有转换场景、调整情绪的功效,如潺潺流水的哗哗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飞禽的鸟鸣声、人物的欢笑声等音响效果,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现实感。

从以上对视听语言规律和表述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建筑动画片制作中,视听语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事建筑动画片创作的人员,不仅要娴熟的操作设计软件,还要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观,熟练掌握视听语言的创作方法,才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

建筑语言范文6

关键词:建筑风格 语言结构 审美语言

Abstract: The style is all flowers bloom together., but a level, at a high level, these styles will form a system, which is called a national style of architecture.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style,language structure, aesthetic language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风格是形式的抽象和升华。把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或审美的对象,应当品其风格,建筑形式向风格升华,必然具备思想性,才能进入审美层次。北京四合院住宅形式,在江南民居中也能找到,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伦理结构的统性的原因。可江南民居毕竟不同于四合院:环境、色彩、局部处理、门扇、栏杆及装饰等不同,但这些形象有一个总的结构形态,即所谓“气质”就是从形式中升华的风格。在诗词中,格律声色,指的是形式,我们看得见,讲得出,而它的神理气味,指的就是风格,它看不见,也难以讲清楚。风格问题是文化艺术中的高层次问题,它能被我们的审美经验所感受。

纵观古今中外建筑,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在总体上总是折射出一种建筑风格:欧洲风格、伊斯兰风格、中国风格等等,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与发展方向。风格是百花齐放的,但是有层次的,在更高的层次上,这些风格会形成一个系统,即所谓一个民族的建筑风格。

比如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 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后现代主义的产品可以由以下事实得到鉴别:不同风格,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被加以折衷主义地并置在一起,并通过现代主义的技术与最新的材料得到强化。立柱、柱廊、拱门重新复活了,空间里填满了树木花草与小喷泉,断断续续的线条受到欢迎,色彩被邀请跟形状相合作。。 哥特式建筑风格: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洛可可建筑风格: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中式风格中国传统崇尚庄重和优雅。吸取中国传统木构架构筑室内藻井天棚、屏风、隔扇等装饰。多采用对称的空间构图方式,笔彩庄重而简练,空间气氛宁静雅致而简朴。

风格的语言结构

语言是符号,这是一种理论见解,但严格说,语言是符号和结构的合成,从语言出发研究风格更为确切。把建筑语言风格化,首先提出是系统结构,形式问题,建筑与自然、社会、历史、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现在文化交流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这种交融具有时空性。美国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喷泉广场,该广场1978年建成,由美国建筑师查尔斯·摩尔(Charles Moore,1925-1993)和佩雷斯事务所(Perez Associates)设计,供居民休息和举行庆典之用,因设计构思反映了当今人们对文化享受的共生需求,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地观光者的又一驻足之处。在建筑手法上同时运用象征、对比、、摩仿、简化等多种方式来强化主体;在建筑的材料语言上,同时集结了大理石、花岗岩、不锈钢板、钢管。镜面瓷砖、霓虹灯等不同质感的语汇;在建筑造型和色彩上既有古典传统句式,又有现代生活句式。在这里运用了许多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建筑符号,使人联想起罗马,特别是特列维喷泉广场形态。这是一种文脉,文脉是一种地道的文化,不过它被时代洗礼和净化了。比如密斯设计的伊利诺斯工学院教堂,在“净化“中显示出它的文化(风格)特征:以钢架、玻璃、和砌块纯功能和技术支持来表现出建筑形象的正直与理性,以朴实、严谨、简洁表现出对宗教的现解。

风格的观念、形态、语言及其作用

建筑作为一种精神功能,带有社会意识形态特征。建筑风格作为语言来说,本身就

是社会的观念形态。长城、华表、斗拱······这代表中华民民族风格符号,它具有更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风格从其语言来说,也有消极的一面。建筑不仅是一种文化,同时又是其他文化实体的容器,我们要想办法把它转化为开放系统。建筑是一种以物质的形式(象征)显示出使人们团聚的语言。这是它的精神功能。这种功能甚至是非意识的、心理深层的,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人。 对风格的审美的研究,应当从社会文化出发,然后又洗练(或升华)出来。建筑,从非意识形态的物质技术对象走向意识形态,又从意识形态走向审美。从美学上说,这是一种“复归”。而从建筑上说,建筑风格则是同样如此,或者称作同构吧。

建筑设计永远应该去发现和表述建筑与生活的可能关系,没有不变的功能,也没有永恒的形式。建筑形式必须创新,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但创新绝不是空穴来风、求怪求奇,它应该是真的、美的,同时又是新的,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风格的审美语言

对风格的审美研究,应当从社会文化出发,后再升华出来。通常说高直代表崇高,水平代表平和,曲线活泼多变······建筑是记载人类文化的符号,建筑艺术的审美形式之所以具有意义、意味,就是因为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把对生活方式、情感观念的认识积淀在建筑符号中,并与普遍的人类情感产生同构对应,从而引起了人们观念和情感上的共鸣。这时,建筑艺术才产生了命运感、使命感、历史感等诸多伟大的生命力量。 符号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自二十世纪初问世以来逐渐被理论界认识和接受,并开始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研究中受到推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符号学理论开始渗透建筑领域,与建筑美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在我国近现代的建筑艺术创作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建筑艺术和符号学理论都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这使得建筑符号学理论的研究成为可能。对于建筑符号学理论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不仅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也将对建筑艺术的未来发展有所裨益,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些不同的原型,把握其心理效应,同时顺着这些形态以符号来作文化约定语言处理,使它明确落实,构成完整的建筑语言。

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集团,推动所谓新建筑运动。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的运用,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具有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几千年的设计方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料、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从建筑革命出发,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传播设计等等,形成真正的完整的现在主义设计运动。在这批人中,最重要的就有格罗庇乌斯、、密斯、瑞士人勒-柯布西埃、芬兰人阿尔瓦-阿尔托等设计先驱,其中不乏包豪斯的人才,这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就其影响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波尔舍克事务所(Polshek Partnership)最新设计的美国国家随着新技术与新结构的广泛拓展,人们的审美取向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当年曾褒贬不一的蓬皮杜中心现在却给人一种难以抗拒的工业技术象征力量的吸引。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用他们的作品向我们传达技术性审美价值的信息,我们通常把这一类的作品归为“高技”派建筑,把这一类建筑师称为“高技”派建筑师。随着对未来宇宙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化,建筑师们也在思考适应未来太空生存需要的建筑形态,因此他们的作品有着令人触目的变异,具有浓重的科幻氛围,仿佛未来太空时代降落于其他星球。

综上所述,在带有未来太空科幻取向的建筑作品中,我们可以强烈地体会到与以往现代建筑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这种感受不仅仅来源于高技术的建筑材料与结构体系,更多地来自建筑师创造的全新的建筑形态。

风格的淡化与重组

上一篇传统道德

下一篇城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