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例6篇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1

一、充分认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一)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确保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开发利用,全面推动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

(二)企业档案部门要做好对计算机系统及数字设备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数据)的采集、归档、存储和管理工作,做好对已有纸质、照片及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为企业提供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

二、明确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以促进、完善企业信息化和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总目标。企业应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方案,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适应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建立科学适用的文件归档、保管和利用管理系统,正确处理循序渐进与整体提升的关系,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四)坚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步的原则。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的联系,提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并将档案管理系统纳入企业信息化系统之中,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

(五)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以管理统领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促进管理创新。企业档案管理理念、方法、技术和手段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最新成果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管理的需要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整体要求。

三、建立健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

(六)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电子文件的形成、流转、处置和监控制度,收集、归档、鉴定和销毁制度,利用和保密制度,安全管理与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落实各项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电子文件的数据格式,实现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全程管理。

(七)企业应保证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和有效。对保管期限为永久和长期的电子档案,应同时保存相应的纸质档案,并确保相关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一致性。

四、建立适应企业信息化要求的档案管理系统

(八)重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软件的选择与开发。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应与企业有关管理系统(如设计、生产、经营、财务、材料、管理、服务等)相衔接,确保档案部门对本企业各类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收集、整合、控制和传递。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应遵循模块设计、分层实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九)依据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定、规范,档案管理软件应具备适应多种文件存储格式、支持实时浏览、具有互联网及内联网检索功能,能够实现收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借阅管理、权限控制、统计报表、鉴定销毁、数据输入(输出)及格式转换的控制与管理,满足企业文档一体化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

五、完善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信息数据库的管理

(十)企业档案部门应参照国家有关文件材料归档规定,根据文件和数据价值,确定电子文件归档的范围、内容及保管期限。企业档案部门应与信息管理部门共同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各类业务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制造、产品数据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电子邮件系统等)所形成的文档及数据库信息提出归档管理方案。

(十一)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企业档案部门要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的安全,确保网络传输及档案数据库的安全。

(十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信息技术为档案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档案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根据企业经营需要,提供专题或集成的档案信息服务。

六、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

(十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引导;中央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对所属及控股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十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改革与流程再造相结合,与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相结合,要积极开展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研究,及时交流和推广先进经验。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 新时期 电力档案 科学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电力档案的管理, 是电力管理部门及其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和重要环节。由于电力档案具有涉及范围广、门类多、信息量大等特点,故其对电力管理部门及其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通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 我国发电量从5 亿千瓦发展到9 亿千瓦,成为世界上水电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个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届时我国电力工业体系将迎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给我们科学规范地进行电力档案的管理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

一、加强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一切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电力供应做出了有效调整,而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方法与模式也在逐步升级,从先前的无档案运行到抽屉木柜保存,从电力企业部门兼职管理模式转向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起到指向性的作用,电力企业可以通过档案深入了解其发展历程,从而有利于企业维护自身的经济效益与历史业绩,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建设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争取到工程创优的资格,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部级奖项都和档案建设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工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电力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国家会将相关的全部档案资料作为验收的必备条件;新的档案记录随着电力建设工程的完成而形成,具有最原始、最真实、最全面等特点,能够为后期电力工程的生产运行、定期维护以及专项改造等事项提供有效的依据,还能够对电力工程设计、调试和生产制造起到重要的作用。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可以通过相对应的档案信息反映出来,因此,电力企业必须注重档案管理建设,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保持档案的系统成套性、原始真实记录性以及完整准确性等特性;电力工程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牵涉企业单位大量的人员,而作为第一手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却常常处于被疏忽的地位。例如:有些电力工程建设档案资料被放在参建单位,经常出现工程建设档案丢失的现象,甚至会出现档案记录图画信息与现实中的工程建设不相符的情况;有的档案资料由于使用了保存性不强的纸张导致记录信息字迹模糊不清等。以上这些问题会造成大量的物质资源浪费,不利于工程建设、维护的顺利进行,进而影响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美国一个核电站由于相关档案信息资料的不齐全,被政府部门强行停业,并将其视为常规电厂,对其长远发展产生了惨重打击,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南京一解放桥从修建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对其进行全面检修时,发现其相应的历史档案已经辗转到多家国外公司,其中包括该桥的设计图纸和详细的施工方案,而如果没有这些档案记录,在修正、改造时必定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在进行电力企业工程建设时,必须注重加强档案管理建设,将档案放在重要位置来对待,因为保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所在。加强电力企业档案建设还能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效保障,由于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实行的是产权分开的基本制度,这就更加突显了档案的重要性,企业在进一步明确职责、实行政企分开的过程中,必须要形成档案才能够进行科学管理。另外,还能够通过档案来维护企业的基本权益。在新时期电力生产建设中,尤其是在企业进行电力设备维护、施工改造时,更要充分发挥系统档案的作用,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施工方案,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减少企业物资浪费,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1、着力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的高素质是做好企业档案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档案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业务的工作效率、水平和质量,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管理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等。要有国家档案管理岗位资格证书,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特别是要有电力行业档案管理工作经验;档案学、图书馆学、文秘、信息资源管理学、电气类等相关专业;有全面的统筹规划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有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高效的执行能力;熟练掌握1~2种通用的档案管理软件,有一定的公文写作能力;熟练运用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等;有较好的职业素质、团队合作意识,严谨细致,认真负责。

档案业务培训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对档案人员业务培训和现代化管理知识的培训。企业必须将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专业培训、继续再教育、进修学习等方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水平。岗位培训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最主要途径。企业档案人员应适时参加一些系统的、专业性较强的专题培训和研讨,或者采取网络学习的方式,通过定期的教育培训不断激发和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自觉性,提高其工作能力。还可以引进和培养现代管理人才,通过招聘懂档案管理、法律、会外语、精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改变目前档案管理部门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老化的状况,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和档案管理水平。

2、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目前,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规章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档案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电力企业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完善的体系,标准化建设滞后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依旧相对于企业发展严重不足。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科学的思想和组织管理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对文件、档案等信息进行逐步发掘、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使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的数字化、网络化,提高利用效率。这是提高档案的信息价值和促进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档案管理要适应企业的发展,这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要在企业内部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服务。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价值,为企业服务。

电力企业要在现代化网络平台上实现信息化,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这是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档案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新形势下,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飞速发展,企业在面对庞大繁杂的企业档案信息时要想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必须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减轻档案人员重复进行的体力劳动,提供优质的档案利用服务,要通过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改革档案管理中不合适的方法和手段。除此之外,经济效益好、现代化管理水平高的电力企业更要鼓励其全面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

3、规范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管理规范》、《基本建设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电力企业档案工作特点,制订并完善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并贯彻落实责任制,切实将档案工作的“三纳入”、“四参加”、“四同步”纳入到企业各项工作流程,严格责任分工,规范过程管控,形成闭环管理。只有纲领性文件是不行的,必须对相关文件编制办法进行细化,避免由于理解不一造成资料整理的混乱,给内业资料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工作量。要将工程的过程管理和归档责任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使工程技术和档案管理人员有明确的收集方向和标准,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适用和操作性强的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对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形成以文件编制、交接验收等为主要内容的档案管理制度,促进档案工作的有序进行,并依据相关规定从组织领导、管理体系、职责分工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

要建立和落实各级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明确个人职责,才能使档案收集、归档、保管等工作落到实处。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形成档案,有义务将其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归档保存,并逐步提高档案意识。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使员工意识到档案的形成至保存、利用不仅是档案人员的职责,也是全体企业员工的责任。要确保档案管理的完整、准确、系统,将项目档案工作和项目建设一样纳入程序管理,用规范的档案管理行为推动档案规范化管理。

结束语

总之,当今社会管理方向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信息化,它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应以社会信息化为依托,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尽快早日实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和资源共享,使企业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电力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勇.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07) :85―79

[2] 董明.谈新时期供电企业档案工作的创新[J]. 企业家天地. 2010(10) :145―157

[3] 王国英.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J]. 建筑安全. 2009(10) :242―256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

1 前言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各项活动中逐步广泛深入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方法的过程。建筑业企业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 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 来改造和提升建筑业企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手段。通过信息系统对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反馈,将信息化深入到经营、财务、生产等多个方面, 形成一个以核心业务流程为基础, 以人、财、物管理为重点工作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整合起来, 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及外部的电子商务活动, 进而实现企业创新式发展。施工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倍增作用和影响力在社会经济各方面不断增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投资较大、周期较长、高风险的复杂系统工程。

2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在我国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开是企业实施ERP,到目前为止我国建筑企业成功实施ERP的非常低,许多企业仍然处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阶段,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单项技术应用,总体看我国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应用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施工企业信息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企业信息化总体投入和应用总体水平不高。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系统建设方面。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部分企业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了中心机房(数据中心)和企业网络系统;但是,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真正能为企业管理创造效益的信息化不多。

2.2 施工企业信息管理人才不足,技术水平有限。由于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的业务实际定制个性化的信息系统,在技术和服务方面都需要专业人才和技术,然而实际上施工企业普遍缺乏专职信息化人员,尤其是那些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效益普遍不好,对信息化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到位,不完善,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企业根本就留不住,这种状况给企业信息化带来不利影响十分严重。

2.3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法落后。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大量的跟风现象,别个企业上信息化,自己的企业也要上马信息化。这种跟风现象没能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对企业自身的需求不明确,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2.4 施工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理解不足。很多企业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对企业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业务流程影响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产生惧怕情绪,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清楚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受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影响,如工序多、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人员流动性大等,因此,造成信息管理难度大,管理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也是更加主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施工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建设现代施工企业的重要的战略意义。企业管理层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的重要性,没有决心改变企业的现有管理方式,只希望用信息化实现企业自身的管理方式。

3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则、步骤及方案

3.1 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实施原则是:“总体推进、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逐步推进、需求导向、讲求实效”。推进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应做好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要坚持点面结合、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要与企业的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保持一致,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入手,以需求为导向,找准切入点,杜绝形式主义,注重开发和应用,讲求实效。组织上要求企业设置信息管理部门,由信息主责领导分管,各分、子公司分别配有专职信息主管,各项目部设有兼职网络信息员。

3.2 具体实施步骤及方案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采取分阶段实施的策略,将难以实现的综合性目标划分成若干个子目标,通过分阶段来实现最终目标。也就是说,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规律,而不能脱离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跨越式的发展模式。具体阶段由信息化系统方案设计阶段、系统人员和组织准备阶段、软件选择阶段、硬件配置阶段、试点实施阶段、系统运行阶段、系统运行反馈阶段、系统完善阶段,最终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如下图所示。

4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实施企业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为此,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时,应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企业信息化对策。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4.1 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工作小组,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层。信息化过程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的合作,尤其是可能产生利益冲突,这些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下定决心去克服。要树立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一把手工程”的观念,切实加强领导,建立权威、科学、适宜、高效的组织领导管理体系,防止在企业信息化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建轻用、重硬轻软、重物轻人、重技术轻管理”的错误认识。

4.2 制度保障与强制推行相结合。推进企业信息化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内外的诸个方面。制度保障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什么时候要完成模块数据的提交,什么时候结账,什么时候审核,这些工作都需要通过制度明确下来。保证一个体系化的系统在企业有效的运作,除制度保障外,而且还要有明确的奖惩措施。

4.3 因企制宜,稳步发展。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从解决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着手,找准切入点,因企制宜,稳步发展,科学合理地提出注重实用、讲求实效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4.4 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在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时,根据企业愿景和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确定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和内容,正确确定企业实施信息化要实现的目标和内容。要从企业整体考虑,统一思想,统一筹划,统一管理,避免造成各部门、各项目部成为“信息孤岛”,使信息资源不能互通,不能共享,同时要防止软件(或硬件)上的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为此,需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案后,就要制定严格的实施计划。

4.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设与信息化管理相吻合的企业文化。针对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往往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造成了信息化就与实际的项目管理分离,成了两套“皮”的现象。因此,施工企业要积极构建适合于当前信息化需要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4.6 加强信息化基础措施建设 。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实行办公自动化。现实工作中可以借助于现代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信息共享,使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其次,建立以企业信息中心,形成以企业信息中心为核心的网络通信系统,为企业内部各项目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方便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及时沟通;第三,建立企业的网上对外窗口。通过窗口不仅可以及时完成企业和其它关系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节约成本,也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

5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因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对其内部管理模式和外部环境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当这些因素与企业经营环境良好融合时,原有的企业战略就可能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必然导致企业战略调整的结果。也有些企业在规划下一阶段的战略时就将信息化提前考虑进去,进而指导信息化的进程。因此,企业信息化方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通盘考虑,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协调控制、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信息化战略和企业战略相匹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主要有:

5.1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信息化建设是知识密集型的重大工程。与项目建设的人力资源关系密切,信息化建设成员的构成、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化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

5.2 质量管理战略。信息化建设质量管理不仅仅是项目完成后的检查。而应包括在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全面质量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保证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性工作成果质量。

5.3 风险管理战略。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组织变革的风险,经济风险,心理风险等。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应提前对这些风险有所认识,一旦有关问题发生时,可从容冷静地处理解决。

6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企业“ 走出去” 和“ 多元化” 经营的发展战略离不开信息化工具的有力支持; 实行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信息工具的有力支撑。企业必须在现有业务模块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制定各业务系统整合和实施方案。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和应用满足企业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需求, 实现自上而下的信息化管理。从而规范各业务口管理流程和工作流程, 实现人员定编定岗, 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安筱鹏,王厚芹.中国企业信息化回顾与展望【N】.中国计算机报,2003― 02 26.

[2]李俊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北煤炭,2008,3,54-55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4

××供电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省电力公司直属的中一型供电企业,担负着××三区两县、××集团及京广电气化铁路淇县牵引站的供电任务。截至2005年底,全公司在册职工500人。公司属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5座,总变电容量1125.2兆伏安。其中220千伏变电站2座,变电容量510兆伏安(灵山站容量2×180兆伏安,桃园站容量1×15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11座,变电容量584兆伏安;35千伏变电站2座,变电量31.2兆伏安。35千伏及以上线路共计492.60公里,其中220千伏线路228.57公里、110千伏线路228.11公里、35千伏线路35.92公里。供电区最高供电负荷28.4万千瓦。2005年,全年供电量实现15.67亿千瓦时,全员劳动生产率100.5万元/人·年。

近年来,××供电公司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企业整体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一流供电企业”、“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等光荣称号,并连续9年保持了“××省文明单位”称号,为××省电力事业和××市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企业档案的基本情况

我公司的档案管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电业公司的前身是“××供电局××分局”,于1991年8月22日成立“××市供电局。1993年更名为“××市电业局”,2005年12月更名为××供电公司。1992年成立综合档案室,隶属办公室,负责文书、科技、会计、底图、科技档案和科技图书的收集、整理工作。2002年6月被省档案局认定为国家二级。2004年12月国家档案局认定为国家一级。实现了各类、各种载体档案的集中管理。目前综合档案室管理着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设置了干部、职工档案两个分室,负责0-9大类及声像档案和图书资料的整理、保管和利用。室藏档案

17780卷。其中:文书7618卷、科技1487卷、会计4524卷、声像42卷、照片

28卷、底图1112张、资料2969册。档案室总建筑面积396.6平方米。档案装具齐全,并留有余地,库房建设符合保管要求。综合档案室配备了专职档案人员3人、接受档案培训率达100%,兼职档案人员22人,各部门均有分管档案工作的网络人员,负责本部门文件、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公司档案室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和管理人员的需要。先后被评为省档案公司、××市档案公司评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档案人员被评“档案管理先进个人”。

三、档案目标管理情况

(一)组织管理

1、领导班子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我公司领导历来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历任领导班子均由公司主要领导主抓,特别是新领导班子把档案管理工作与我公司其它重要基础管理工作一样,列入了企业发展规划,对档案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并进行考核。主管领导经常与档案人员研究、分析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在业务技术上,千方百计为档案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先后参加了国家、省市等各级档案人员业务培训,组织人员到先进单位学习、取经。

在档案室的建设搬迁上,公司领导从调度大楼的设计开始就按照档案库房标准进行严格要求、严格施工。在办公场所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划出一层楼供综合档案室专用。在荣誉室和档案设施的配备上,公司今年在以前巨大投入的基础上,又计划对一些设备进行更新,预计年底前能够投入使用。

2、实行了档案的统一管理

在档案管理网络建设上、我公司根据机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网络,各业务部门都有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现行文件、资料的管理归档工作,专职档案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督促规范各业务科室的归档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和利用,有效保证了各类档案的完整。从而形成了以档案室为主体的档案信息管理中心。

(二)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1、加强档案法制化建设

我公司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档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宣传《档案法》、《保密法》及国家、系统和地方有档案工作的制度、规定、标准和法规。增强全员法制观念。同时提高档案及网络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法规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敬业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坚持依法治档,依法管档。

2、建立健全了档案规章制度

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档案工作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完善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标准,修订了保密、借阅、销毁、图纸修改等制度。编制了科技、文书、会计等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档案人员坚持“三纳入“、四参加”制度,较好地控制了各种文件资料及时有效地归档。

3、加强档案库房的建设和管理

2001年,档案室迁至调度大楼,库房面积由原来的90平方增加到

396.6平方米,增设了荣誉室,做到了办公室、阅览室、库房三分开。先后配制了文书、科技档案密集架,财务档案柜、声像柜、底图柜、照相机、去湿机、温湿度测试仪、微机、中央空调、更换了缝纫机、安装了防火防盗报警器、防紫外线窗帘。库房设施全部具备防潮、防火、防盗、防高温、防尘、防盗、防虫、防光、防有害气体等要求。为档案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严格立卷归档质量

从1991年起,0-9大类档案按照能源部颁发的《供电企业档案分类表》要求进行分类、组卷、编目,严格执行《文书档案案卷格式》、《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等有关标准,编制了保管期限表,和分类说明,编目规范,排架合理,符合国家及电力行业标准要求。近三年,档案归档率达100%,完整率达99.7%。我公司还建立了各类台帐,作到了档案的收进、移出、利用及时统计,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三)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提高档案工作的重要途径。我公司从1997年开始使用微机,实现了微机输入、整理、组卷、编目、保管、统计、检索、打印各种目录等,实现了案卷的现代化、标准化,充分显示了快速、安全、准确、高效等特征。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根据企业整体规划,我公司在“oa”系统中,把档案工作纳入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整体规划中,开发了档案的录入、整理、归档、查阅、利用等整套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为我公司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档案管理工作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四)档案的开发利用

我们坚持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为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服务这一原则,为了使档案更好地发挥其效益,为先后编制了《全宗介绍》、《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事故汇编》等编研成果等。为开发信息资源作了大量的工作,编制了《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干部任免卡》、《机构变更卡》等检索工具,采用上网分发目录、电话调卷、利用微机查询、检索、发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热情地为利用者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要求。近年来,共提供利用386人次,查准率100%,查全率99.86%,为城农网、技术改造、评聘职称、经济纠纷等提供了大量的原始凭证和技术依据,得到了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认可。为充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我公司将各变电站主要设备技术档案资料录入计算机,实现主要科技档案资料电子文档化,实现网上浏览和借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资金,在现代化办公手段上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四、几点体会

通过几年的摸索,特别是2001年公司实现办公自动化、生产管理mis和营销mis系统的投入运行,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公司下一步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推进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很多,如何规划、分清层次和轻重缓急,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和任务,找准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坚持技术与管理并行,并将企业档案信息化纳入企业信息化建设之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技术及资金问题,也是管理问题。电子文件的安全与长久保存也依赖严格科学的管理与先进技术的应用。目前企业在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时为保证其成功,需要同时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档案管理信息化也同样有一个业务流程再造的问题。很多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体会到,信息化建设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对档案管理来说还要加上“十二分数据”。因此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管理观念、方式、方法乃至整个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档案信息化离不开企业信息化,必须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之中。要建立适应信息化要求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电子文件形成、流转、处置和监控制度,收集、归档、鉴定制度,以及安全管理与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并将其纳入到企业信息化的相应环节之中。没有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就不完整,而离开企业信息化,档案信息化也无从谈起。

(二)应加强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方法的研究。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必须加强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方法的研究。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相对于纸质文件管理来说是全新的模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将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的政策、技术、方法、标准以及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以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求。2002年国家档案局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一些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为建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提供了基础。但是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流程再造,思考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航空工业档案馆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划》及《档案信息化规章标准体系表》,初步确定需要编制的规章、标准。同时成立了全行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专家组、业务组、技术组,对航空工业档案信息化展开全面研究。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5

    一、企业信息化背景下档案部门的现状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浪潮导致企业的纸质文件越来越少,电子文件则不断增加。面对这一趋势,档案部门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极端一,认为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难以有效管理这些脆弱的电子文件,因此只保管传统的纸质文件或打印件,轻视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导致大量档案资源流失。极端二,将实体档案做数字化处理,重视信息系统建设却忽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管采用上述何种方式,其本质都没有超越传统模式,档案部门在企业中仍在扮演着被动的保管者角色,缺乏主动提供参考信息的意识,无法创造直接利润,因此不被管理层重视。传统档案工作面临危机,档案部门亟需重新定位,开展改革,实现从被动保管到主动服务,从档案管理到信息资源中心的转型。

    二、企业档案部门定位转型的依据

    从上述现状中不难看出,档案部门在企业的地位取决于其对企业效益的贡献。基于此,企业档案部门应告别传统的被动角色,转型为企业“信息资源中心”,不仅提供档案服务,同时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实现企业信息的高效流通和共享。具体来说,企业档案部门转型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理论上,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

    徐拥军在其博士论文《企业档案知识管理模式——基于双向视角的研究》中介绍了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其基本思想可概括为:第一,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在于企业外部的力量,而源于企业内部的资源;第二,只有具有战略性、独特性、难以模仿性的资源(核心资源),才能为企业带来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企业档案作为产生于企业内部的信息记录,不仅具有战略性,更具有独特性和难以模仿性,从而为企业带来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潜藏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而作为这一资源的管理者——企业档案部门,除了对档案的整理保管外,也应承担起信息资源管理之责,对企业内的文件、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梳理整合和开发利用。总之,正是企业档案的信息资源属性为企业档案部门转型为“信息资源中心”提供了前提条件。

    2. 实践需求上,企业需要设立整合和优化信息资源的部门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企业内各部门纷纷采用了适当的应用系统,如OA系统、eHR系统、财务系统等等,但据原国家经贸委等调查表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不同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比例大多低于1/3。产生于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系统软件的信息无法共享,数据无法交流,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引发一系列问题,如信息需多次重复输入,费时费力且易造成冗余、信息交流一致性无法保障,这些严重阻碍了企业内信息交流及信息化建设进程。

    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不仅要改良、升级系统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企业的信息标准化和流程规范化。借鉴国外经验,企业的信息化必须有一个信息主管来统帅,依靠专门的部门来实现。就我国企业而言,大多数都设有信息部门或数据中心等类似机构,但这些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系统、软件的技术维护,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而不是对信息资源本身进行管理。因此企业急需专门部门来整合和优化内部信息资源,解决信息冗余和沟通不畅的问题,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企业档案部门接收各个部门的文件,企业的各方面的数据在此汇总,这使得企业档案部门转型为“信息资源中心”,整合优化信息资源变得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必要性。

    3. 自身优势上,档案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企业信息管理有潜在价值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大多为程序员、网络管理者和技术支持人员,这种人员结构的后果是导致过分注重技术而忽视了管理,这一缺陷正可由具备专业技能的档案人员来弥补。

    档案人员的专业技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他们具有对信息分类、查找和重新发现的技能,能有效组织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档案人员是管理人才,善于分析和理解企业及各部门的信息需求,并针对需求做出及时响应,因此可作为联系信息技术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中介桥梁,他们与其他信息技术人员合作,对信息需求做出响应,可创建起“信息资源中心”。

    三、企业档案部门的转型策略

    企业档案部门要实现从传统模式向“信息资源中心”转型的过程,需着眼于以下几点:

    1.明确档案部门的定位和职能

    档案部门的定位变化。企业档案部门必须重新自我定位,在做好传统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从被动的实体保管转向信息资源管理,定位成企业的“信息资源中心”。从长远来看,更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组织提炼显现知识,挖掘开发隐性知识,建立“企业知识库”,将档案部门打造成“知识中心”,推动企业知识共享。

    档案部门的职能变化。其主要职能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做好基础档案工作,保存企业记忆,这也是实现其它职能的基础。其次,整合企业信息资源,提供决策依据。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平台,综合集成各部门形成的信息资源并进一步加工,使其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最后,构建知识平台,实现知识共享。企业档案不仅记载了企业的发展历史,其中也蕴含着员工积淀的知识经验。采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知识平台,将各个业务部门有价值的信息都“归档”到知识平台,形成可共享的知识。

    2. 优化档案部门的工作机制

    档案部门要实现转型,就必须优化工作机制,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标准化。一方面是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即通过在企业内制定统一的制度体系,规范企业档案部门的工作流程,明确企业内文件信息的流动规则,界定与档案部门相衔接的业务部门在操作中应遵循的步骤和依据。另一方面是文件数据的标准化。确保企业内不同系统生成的电子文件能够兼容、归档、浏览,实现数据信息的统一和共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6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历史原因,福建处于海防前线,工业发展受到影响,自然地,福建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受到限制。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福建企业通过不断积蓄力量,利用信息化对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福建的企业档案部门利用企业开展信息化的大好时机,紧紧抓住档案信息化这一关键,促使福建的企业档案工作更上一层楼,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档案信息保证。

积 极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实施信息化,今年,福建省有关官员宣布,2004年福建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实施由初级向中级信息化水平提升的项目,到年底使近30%的大中型企业达到中级信息化水平。

1998年以来,福建省档案局立足福建省档案工作实际,以统一数据标准为基础,以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为重点,以实现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逐步扎实地推进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2002年4月,省政府将省档案局列入“数字福建”成员单位,并将“福建省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作为全省五个基础数据库之一纳入了“数字福建”建设计划。目前,该项目第一期已经通过验收,并在省政务信息网开放了一批可开放档案,第二期工程也已经启动。

在福建省档案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福建省大中型企业中档案信息化工作顺理成章地开展起来。企业档案信息化是档案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改造,重建企业档案工作的馆藏结构、业务流程、运作模式和管理理论。2004年6月24日,档案信息化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一些福建企业,以及准备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企业,其档案部门负责人聚集在福建龙岩,分享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经验。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卷烟厂、三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炼化、南平铝业有限公司、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行动比较早,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取得了一些经验。福建瑞闽板带有限公司、凤竹集团等企业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正在考虑如何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档案信息化方案。为了获取信息,有的企业代表还自费参加会议。

渐 进

福建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大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是应用单机版档案管理系统或单一的档案管理系统,以后逐渐发展到应用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并与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相衔接,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应用到全过程控制这样一个过程。也有企业另起炉灶,打破原有基础,建立高起点的、和企业信息化同步的档案管理系统。

福建电力公司1994年实现计算机文档目录一体化管理,1998年实现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全文信息一体化管理。2002年完成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充分利用自动化数字档案信息,实现数字档案管理及网络全文检索,建立了基于Web服务的公司数字档案馆,为福建省电力公司及其分布于全省各地的下属单位工作人员提供了远程查阅档案的平台。福建电力公司目前准备对几个与公司文件档案有关的系统进行整合,为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提供统一的档案信息服务。

三钢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综合档案室开始组织研制开发单机版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并在全厂23个档案室推广。2003年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升级,研制成功网络版档案管理系统。

龙岩卷烟厂在2003年底的中国信息化500强名单中排名97位,在烟草行业排名第6位,其信息化系统是由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集成的一体化系统。档案信息化工作从1990年开始,隶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档案管理子系统于1995年正式启用,2000年对系统进行升级,经过三年的时间完成,企业管理文件、科技文件和设备文件在企业内部可以通过权限设置进行访问和阅读。

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9月开发了紫金矿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档案管理软件,收文和发文实现了数字化或电子化,真正做到了无纸化办公。运用CAD技术、计算机成图、出图率达到95%以上。在与办公自动化衔接的档案管理系统方面,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现自动化管理。此外,公司与用友软件公司合作研发ERP软件系统。2003年被确认为福建第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

务 实

福建省档案局陈永成局长指出,福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渐引起重视,这是很好的事情。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是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开展企业信息化工作或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就是在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中,其发展水平也不平衡,相当多的企业还停留在目录数据库的管理,内容数据库的建设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他希望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这些问题,企业档案工作者不要当旁观者。

在条件比较好的福建企业中,对企业信息化或档案信息化的态度是很积极的,特别是福建的政府部门对企业信息化工作又十分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和组织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另外一方面,福建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工作又比较审慎和务实,希望通过多方对照,选择适宜本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化是有成本付出的,而且成本还不小,但是这种成本支出是绝对值得的。之所以一些企业现在还没有把信息化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中,或者是由于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高,对信息化的投入持观望态度;或者是由于企业信息化方案比较多,一时还难以抉择;或者是企业的实力、规模阻碍了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企业在考虑上不上信息化时要当机立断,不能犹豫。当然,在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化方案时,福建档案工作者认为必须审慎从事,意识到信息化的风险,尽量规避其风险。

在企业信息化、企业自动化或ERP方案中,或者现有的企业信息化或企业自动化体系中,有的没有档案管理系统的内容。根据以往的经验,福建的档案工作者认为,企业新的信息化方案必须要嵌入档案管理系统的内容,原有的体系如果没有档案方面的内容,也必须进行升级。否则,企业档案信息化就会再一次游离于企业信息化之外,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要。而企业信息化如果缺少档案这一块,也是不完整的,其功能和效用也会打上一些折扣。

就档案信息化而言,目前,大多数企业采取由社会上的专业软件公司根据企业需要,开发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由于档案行业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在市场上还没有形成特别知名及技术特别成熟的软件企业,因此,从事档案管理软件开发的企业集中程度不够。就福建企业选择的合作方来看,有省内的,也有外埠的,甚至还有国外的,如科怡、清华紫光、上海三高、福建万方、福建榕基等等,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这些软件企业的资质、技术能力与特点、信用情况进行评估,以利于企业选择、参考。

福建的一些企业档案工作者还提出,在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之后,目前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内容数据库的建立和企业电子文件的管理上,以适应企业信息化和各项工作发展的需要。

企业档案信息化涉及的面大,范围广,程度也不一样。已开展档案信息化的企业需要交流经验,准备开展档案信息化的企业更需要获得信息,形成符合自己企业实际的档案信息化方案。福建省档案学会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从去年开始,他们就对一些企业进行了调研,并利用学会刊物《福建档案》进行讨论。在福建省档案局和龙岩卷烟厂的支持下,他们又筹备了全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讨论会,充分发挥了档案学会的作用。省档案局和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政策、标准和技术上也将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据悉,国家档案局有关部门正在进行企业档案信息化方面的调研,《关于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形成,正在各地征求意见。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企业的成长有其独特的面貌。这里有我国第一批洋务企业的代表―――福州船政局,堪称我国企业的元老,如今重新焕发青春;在侨乡泉州,流行这样的说法,如果5个人同行,有人喊一声“老板”,肯定有3个人回头。虽然说法有些夸张,但泉州民营企业的发展势头不容忽视,其龙头企业七匹狼集团、凤竹集团正积极准备上市;闽西的国有企业龙岩卷烟厂多年来一直是福建省的利税大户;厦门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众多,是柯达、戴尔等跨国公司的中国生产基地或总部。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历史原因,福建处于海防前线,工业发展受到影响,自然地,福建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受到限制。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福建企业通过不断积蓄力量,利用信息化对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福建的企业档案部门利用企业开展信息化的大好时机,紧紧抓住档案信息化这一关键,促使福建的企业档案工作更上一层楼,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档案信息保证。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实施信息化,今年,福建省有关官员宣布,2004年福建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实施由初级向中级信息化水平提升的项目,到年底使近30%的大中型企业达到中级信息化水平。

1998年以来,福建省档案局立足福建省档案工作实际,以统一数据标准为基础,以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为重点,以实现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逐步扎实地推进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2002年4月,省政府将省档案局列入“数字福建”成员单位,并将“福建省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作为全省五个基础数据库之一纳入了“数字福建”建设计划。目前,该项目第一期已经通过验收,并在省政务信息网开放了一批可开放档案,第二期工程也已经启动。

在福建省档案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福建省大中型企业中档案信息化工作顺理成章地开展起来。企业档案信息化是档案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改造,重建企业档案工作的馆藏结构、业务流程、运作模式和管理理论。2004年6月24日,档案信息化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一些福建企业,以及准备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企业,其档案部门负责人聚集在福建龙岩,分享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经验。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卷烟厂、三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炼化、南平铝业有限公司、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行动比较早,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取得了一些经验。福建瑞闽板带有限公司、凤竹集团等企业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正在考虑如何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档案信息化方案。为了获取信息,有的企业代表还自费参加会议。

福建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大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是应用单机版档案管理系统或单一的档案管理系统,以后逐渐发展到应用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并与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相衔接,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应用到全过程控制这样一个过程。也有企业另起炉灶,打破原有基础,建立高起点的、和企业信息化同步的档案管理系统。

福建电力公司1994年实现计算机文档目录一体化管理,1998年实现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全文信息一体化管理。2002年完成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充分利用自动化数字档案信息,实现数字档案管理及网络全文检索,建立了基于Web服务的公司数字档案馆,为福建省电力公司及其分布于全省各地的下属单位工作人员提供了远程查阅档案的平台。福建电力公司目前准备对几个与公司文件档案有关的系统进行整合,为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提供统一的档案信息服务。

三钢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综合档案室开始组织研制开发单机版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并在全厂23个档案室推广。2003年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升级,研制成功网络版档案管理系统。

龙岩卷烟厂在2003年底的中国信息化500强名单中排名97位,在烟草行业排名第6位,其信息化系统是由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集成的一体化系统。档案信息化工作从1990年开始,隶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档案管理子系统于1995年正式启用,2000年对系统进行升级,经过三年的时间完成,企业管理文件、科技文件和设备文件在企业内部可以通过权限设置进行访问和阅读。

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9月开发了紫金矿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档案管理软件,收文和发文实现了数字化或电子化,真正做到了无纸化办公。运用CAD技术、计算机成图、出图率达到95%以上。在与办公自动化衔接的档案管理系统方面,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现自动化管理。此外,公司与用友软件公司合作研发ERP软件系统。2003年被确认为福建第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

福建省档案局陈永成局长指出,福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渐引起重视,这是很好的事情。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是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开展企业信息化工作或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就是在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中,其发展水平也不平衡,相当多的企业还停留在目录数据库的管理,内容数据库的建设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他希望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这些问题,企业档案工作者不要当旁观者。

在条件比较好的福建企业中,对企业信息化或档案信息化的态度是很积极的,特别是福建的政府部门对企业信息化工作又十分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和组织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另外一方面,福建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工作又比较审慎和务实,希望通过多方对照,选择适宜本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化是有成本付出的,而且成本还不小,但是这种成本支出是绝对值得的。之所以一些企业现在还没有把信息化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中,或者是由于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高,对信息化的投入持观望态度;或者是由于企业信息化方案比较多,一时还难以抉择;或者是企业的实力、规模阻碍了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企业在考虑上不上信息化时要当机立断,不能犹豫。当然,在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化方案时,福建档案工作者认为必须审慎从事,意识到信息化的风险,尽量规避其风险。

在企业信息化、企业自动化或ERP方案中,或者现有的企业信息化或企业自动化体系中,有的没有档案管理系统的内容。根据以往的经验,福建的档案工作者认为,企业新的信息化方案必须要嵌入档案管理系统的内容,原有的体系如果没有档案方面的内容,也必须进行升级。否则,企业档案信息化就会再一次游离于企业信息化之外,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要。而企业信息化如果缺少档案这一块,也是不完整的,其功能和效用也会打上一些折扣。

就档案信息化而言,目前,大多数企业采取由社会上的专业软件公司根据企业需要,开发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由于档案行业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在市场上还没有形成特别知名及技术特别成熟的软件企业,因此,从事档案管理软件开发的企业集中程度不够。就福建企业选择的合作方来看,有省内的,也有外埠的,甚至还有国外的,如科怡、清华紫光、上海三高、福建万方、福建榕基等等,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这些软件企业的资质、技术能力与特点、信用情况进行评估,以利于企业选择、参考。

福建的一些企业档案工作者还提出,在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之后,目前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内容数据库的建立和企业电子文件的管理上,以适应企业信息化和各项工作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