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例6篇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1

论文摘要:从文化视角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项目地域性与地域文化统一性、文化的原生态性与自然性以及文化的现代与传统兼备等特征。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自身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树立文化自觉与保护意识,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是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众多,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系。近年来,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社会处在一个融合发展的时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成分,如何进行文化定位与发展,有效地融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发挥积极的文化功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

1.1 项目地域性与地域文化统一

地域文化是以历史地理学为中心展开的一门文化学科…。体育具有地域性,是体育不同项目与文化产生的基础。正 因为不同地域存在着内容和形式大相径庭的体育活动,因此,在不同的地域范围才有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可能。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彰显出不同的地域体育文化特征。

体育项目技术对地域具有较大的依赖。可以说,地域地理环境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发展的基础。如藏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马运动。赛马是藏族人民尤为喜爱的地方体育项目。在我国许多藏族聚居地,还保留着相当规模的赛马运动。如藏北赛马会、康定赛马会、甘肃华锐藏区的赛马会等。藏族的赛马项目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藏区草原居多,马作为藏族人民重要的交通工具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以赛马作为当地藏族人民欢庆娱乐的方式,方便可行。当然,赛马并非藏族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

一般来讲,凡是聚居在草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都有赛马的运动。如新疆柯尔克孜民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这种项目地域性特点较为明显,这一点从各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 目特点上就可以找到相应的依据。此外,少数民族体育项 目的地域性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具有高度的统一。当前地域体育文化理论认为,“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和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地域文化环境下,形成的体育项 目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是构成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同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

1.2 文化的原生态性与自然性相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地域性特征也表明了其文化的原生态性。我国大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其文化的产生与形成具有原生态性和 自然性。如位于桂西北的宜州市北牙瑶族乡水族聚居地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桐子镖”,相传来源于水族的祭祀文化和采收桐果的生产习俗,迄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明代嘉庆年间,部分水族同胞为了躲避官府、恶霸的压迫而迁徙到广西宜州市北牙瑶族乡居住,附近山上盛产油桐,每年深秋时节,家家户户都到山上采收桐子。劳作之余,人们满怀丰收的喜悦,在村头竖起一张篾笆,画上圆圈当作“靶子”,以桐果为“镖头”,比赛谁投得准,后经民间老艺人的整合加工,与水族丧葬仪式中的“过火海”结合起来,演绎成为水族传统体育项目“桐子镖”。这种类似的原生态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较多,如西藏的“古朵”、土家族的“安昭舞”、畲族 的“打枪担”等。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大多具有上百年历史,尤其是在一些聚居地较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其传统体育无论是从外在的技术到内在的文化,夹杂了较少的现代化因素,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态和自然性,使文化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得到了展现。

1.3 文化的现代性与传统性兼备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尽管由于产生和形成的传统性和历史性,带有更多的传统化意义。然而,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技术层面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发生着悄然变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多带有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发展。这种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是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所致。

少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发展中,必然产生文化的整合,增加新的内容和形成新的文化结构。当然,与外来文化的整合过程中,文化的革命力是传统性的,外来文化在与本土文化的整合过程中,逐渐促使外来文化适应本土文化发展的要求。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自身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学习,促进了自身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使优秀的民族文化“现代化”,形成标志着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模式。在此方面尤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明显。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 1953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增强各族人民体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由地方承办,每4年举行一届。

目前,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括了抢花炮、珍珠球、木球、毽球、蹴球、秋千、武术、射弩、龙舟、打陀螺、“押加”、民族式摔跤、马上项目等多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都是近年来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革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现代民族体育项目。这些项 目既有现代体育的内容 ,同时具有深厚的传统体育内涵。

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功能

2.1 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

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显现,一个民族文化或者说是民族精神的彰显往往通过传统体育来实现。在这些充满文化内涵的体育活动中,都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国广大地区分布有较多的少数民族,而且很多少数民族 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 ,大众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该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承方式。通过各种类型的传统体育活动,将传统体育中所隐含的该民族制度习俗与心理价值趋向等进行有效的传承,从而达到民族文化传承的目的。

例如土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与该民族的节庆习俗和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正月的初一,土族人民常常相聚跳安昭舞。正月初三,则跳为祭祀驱魔的舞蹈。二月初二,则举办跳神会,会前一般举行赛马活动。而在正月十四和六月初八、初九,在西宁的佑宁寺要举行隆重的“晒佛“仪式。大会期间,要举行盛大的祭神舞蹈表演和赛马、射箭等活动。土族传统体育与宗教祭祀活动常常相伴而行,在传统庙会和宗教活动的同时,使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人们感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导土族人们了解和遵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土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保存下来的,反映各民族意识和多元文化活动的财富。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多数来源于该民族的宗教文化起源和节庆丰收,因此,这些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身就是记载和保留该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如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彝、白、僳僳、佤、布朗、纳西、拉枯、普米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将会举行盛大的多种传统体育活动。据说最早的火把节是人们点起火把在庄稼地转悠 ,烧死庄稼地里的虫害,使来年农业得到好的收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的火把节便成了人们向火神祈求丰收的传统节日。

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彝族白马山寨里的男女老少排着火把的长龙,一路高呼着,弯弯曲曲地穿过山寨,走遍田野地角,他们要用火把驱除邪气,祈求吉祥和幸福。因此,通过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来加强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使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远古生活与文化起源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目前,我国已有研究机构专门从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如近年来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的种种所谓的“化石努力”,即非常忠实的保留一个濒危民族文化的样本,尽量排除一些现代人给予的观念,或者是现代人给予的偏见。

2.2 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功能

2007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德洙在讲话中讲到:“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少数民族文化反映了少数民族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促进了民族团结、提高了民族凝聚力。因此少数民族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它丰富的内涵影响着和谐文化的建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国家,地域辽阔,民族分布广泛,不同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正是多个民族文化才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灿烂的华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当前文化发展多元化成为文化界炙手可热的话题。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人们愈加发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是保持民族文化活力的有效保证,尊重各自的民族文化,反对民族霸权文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不争事实。因此,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其实质就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而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则是构建我国文化多元结构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3.1 文化自觉与文化保护

“文化自觉”的概念,最初是由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 ‘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文化自觉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发展的前提。就现代形式而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总体上与国家推广的众多的现代竞技体育,无论是从后备人才、设备条件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情况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绝非是一种被动的文化保护,而是应具备一种文化自觉的常态。应主动树立和加强 自己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以求得生存与发展。

有学者指出:“就生存论层次的现代化而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要继续生存,就只能作总体的、根本的适应性转型,走一体化的道路,并以依附性的边缘文化形态存在;从意义论层次的现代化来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则可以在有可能作个性化选择的精神信仰和生活境界的范围内,以多元化的民间风俗习惯和个性生活情趣形态长期存在,并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产生参考性影响。”

3。2 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生命力,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并非完整不变的,文化嬗变现象广泛存在于各个民族和社会文化发展之中。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 ,汇集全国55个少数民族的 160多项传统体育项 目,已成为展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最大平台。此外,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央在政策、法律及经费上都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OO1— 2O1O年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中央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经费的支持,增加这些地区全民健身工程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布点,通过实施“雪炭工程”,向少数民族地区援建了大批体育场馆项目。这些措施都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现代化发展的趋向和标志。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还表现在对传统体育项目完善创编层面。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进行了规模庞大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挖掘整理工作,其中,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整理出676个项目。这些项目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下 ,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走人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学校课堂。如维吾尔族为庆祝麦收举办的高空转轮游戏,上世纪中后期,沙哈尔地曾一度面临失传的危险,而经过挖掘、整理和大力推广,目前又在新疆地区得到普及。又如抢花炮、毽球等项目也是近年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现代化改革的成果。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保存下来的,反映各民族意识和多元文化活动的财富。它是探究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诸形态的‘活化石’,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和形式的源泉,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4 结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对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乃至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具有深远意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民族事业,树立民族文化自觉与保护的文化发展意识,梳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鸥昆渤,著.滇云文化.编者扎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

[2]温佐惠,陈振勇.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地域体育文化理论探微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34(1):14—18.

[3]文展.桂西北水族桐子镖的体育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28(3):24—44.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EB/OL].http://politics.peo~e.con.cn/GB/1026/9711514.htll

[5]曲凯音 ,周美晶.和谐文化构建中的少 数民族文化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8(2):49—52.

[6]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 ].北京:华夏出版社 ,2OO4:69.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2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普通高校;体育教学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各种养生导引术、武术技击、民间娱乐、游戏等,经历了几千年的承袭发展演变,成为当今世界体育文化中的瑰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适合在普通高校开展的项目众多,然而这些项目在普通高校体育中开展的情况值得呼吁。从众多高校的观察情况来看,拥有久远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似乎只能在武术这个项目上来体现。偶尔也能在部分高校的业余活动中看到毽球、跳绳、秋千、拔河等项目。笔者认为在高校体育课中应该多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功能。为我国的现代化教育服务。为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服务。

1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开展的历史与现状

1.1历史回顾

我国在晚清时代接受了西方文化,寻求自强救国的道路,为西方体育项目的传入提供了文化基础,同时也冲击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导致出现民族传统体育的“断代”现象。高校基本上没有开设民族传统体育。

1.2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的20年来,民族传统体育正逐渐打破民族与地域间限制 ,在更大的范围内发展,使其大众化、通俗化,扩大群众基础,有些项目已具备立足于现代社会的基本条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也占有了一席之地。随着高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有部分高校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进行授课,但还缺乏大面积的推广。

2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

2.1民族传统体育是具有科学特色的健身术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演化发展的,它自然地融会了易学哲学、美学、中医学、兵学、内功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功五形说、动静论、刚柔说、经络学说等,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如当今的武术、太极拳 、太极剑、气功等。

2.2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提高素质、健体防身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如武术、气功的练习,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脏器官、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眼神等起到全面的锻炼作用,有利于身体的柔韧、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2.3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修生养心延年益寿的效用

武术、气功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修的特点。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4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艺术观赏性

武术、气功作为一项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不仅讲究内外兼修,而且还强调把这种内在的精气神通过外部的形体活动表现出来。这种外部的形体活动,不但要求动作规范,而且要求动作优美,富有鲜明的节奏感。

3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3.1有助于改善呆板的传统体育教学内容

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丰富高校体育课的内容,扩大学生选项课的范围。伴随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深受众多体育工作者的重视。

3.2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民族文化,它融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为一体。在古代的教育中就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今也已成为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不可缺少得一部分。其主要原因就是它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了“德、智、体”的三者结合,从而才得以继承和沿袭。

3.3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国各族人民的基本利益和共同团结。在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我党将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主要任务。

4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几个途径

4.1广泛宣传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切体育运动的主要源泉,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多是从民族传统体育演化而来。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民族世代相传的独具民族特点的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2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意蕴,目前很多地区开展的民族体育竞赛项目,由于它本身具有民族性、表演性、娱乐性、竞技性、审美性、健身性、教育性等功能而深受各族人民所喜爱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兴趣。

4.3高校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

各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当地的民情风俗,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项目。总之,各高校根据周边环境,师资力量,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自身特色。

4.4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专门人才

1998年教育部对全国高等院校的教学课程进行新的调整,体育学类增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人才和理论研究人员,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机结合,为普通高校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的师资。这就说明在普通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有了良好的契机,各高校的体育竞赛中,应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目的是广泛宣传,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要大胆的进行改革、尝试。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历史与现状,我国高校的分布和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条件、途径等几个方面的论述。认为在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是可行的,建议在全国高校进行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涛.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6)

[2] 于志宁.谈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J].兰州大学学报(体育专辑),2001 , (29)

[3] 苏学良等.论民族传统体育及其专业设置[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 (9)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3

我国有56个民族,在世界民族史上是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除汉族这一主体民族外,其他均为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占地广阔、文化盛行,很多民族甚至有比汉族更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习俗,少数民族在文化进步、时展下,把漫长的历史创造和积淀的文化底蕴与华夏文化进行融合,并在融合的过程中进行选择性的保留和异同,这使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即得以保留,又得以发展,形成了多民族共生,多文化共进的特有格局,并且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和审美理想。而在众多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民族体育无疑是最能体现民族特征和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因为在民族传统体育中,比赛的规则直接体现了民族的风俗习惯、个人信仰以及经济生活和社会活动,并且是与人文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创造力的体现,所以民族体育运动也可以称之为少数民族的人文遗产。

2高职院校发展民族体育的必要性

2.1课程发展目标的设计需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强调的是促进学生的正常发育,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系数而设计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一贯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教育体系。但是这种体育教学体系有很大的弊端,因为它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成长和体育运动的文化修养,使体育与文化相脱离,未能发挥出高职体育教学的目的。而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也能促进民族体育的发展繁荣,更能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使高职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文化修养,再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更改,使体育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的互相融合,从而培养现代化的体育人才,对于走体育强国之路有重要的作用。

2.2体育教学的综合性需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目前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明确指出要强化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并要在体育教学上突出对学生体质的锻炼,对运动技巧和能力的培养等,但这些具体的要求只依靠简单的体育课程和锻炼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是运动处方原理、运动的生理效果、运动的健康效益等知识的教学,而没有人文文化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和感观比较单一,但如果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则可以通过基本的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融合,即体现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又通过新技能和新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全面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质量。

2.3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观需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观对学生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高职院校中的体育课程还是以教学为主,而缺乏对学生的锻炼,特别是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的锻炼以及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较少,这样的体育教学观即不受学生的欢迎,又没有对学生的特色培养,很难教出复合型的人才。但学校通过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教学中,不仅能更受学生的欢迎,而且在接触、感知和操作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同时,不但可以锻炼身体,并且可以学习更多的民族文化,而且不同的竞技规则,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接触能力、适应能力等,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较强的支持作用。

3高职院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所具备的优势

3.1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适应了高职院校低成本教学的教学路线

高职院校的生源有限,因此经费比较紧张,而体育课在高职教学中又不是主科,学校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学校受教学经费的限制,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走低成本路线,主要是以教材为主,以简单的体育锻炼为辅,对于体育教学来讲,并未发挥出体育课程应有的作用。有很多学校也因为经费不足,教学操场有局限性,无法进行正规的体育锻炼,即没有场地,又没有器材,学生根本无法得到锻炼。但高职院校通过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有选择的授课和教学,不仅可以解决场地的限制问题,又可以通过课程的推广,并且会迎合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多元功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很多种,关键在于选择哪些项目进行传承和推广引入教学。不同的院校会针对生源选择不同的民族体育项目,但无论选择哪一种,都会考虑体育项目的功能,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都具备以下几种基本功能,使其在院校推广具备较强的优势。如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以及交流功能等等,即能使体育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更能增强体育教学的功能性,有助于学生的体质和心理共同成长,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生动活泼的竞技形式符合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娱乐要求

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有很多项目是集群众性、趣味性、竞技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在体育课程中,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引入到课程上,通过不同的规则,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更能提高高职体育课程的娱乐性。如苗族的脚较劲,即能锻炼学生的体质和协调性,也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氛围。再如壮族的抢花炮,虽然是广西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竞赛项目。对场地要求不高,但却可以双方16名队员参加,有较强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极适合在高职院校组织进行。这些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参与性和娱乐性都有较强的吸引力,有利于做活体育课堂。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4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民族体育的发展与传承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本文就主要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普及程度较低、主体价值功能的遗失、后继乏人、“金牌意识”下的举国体制的制约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 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文体育的冲击之下,我国的民族文化逐渐凸显出了异化与同化的双重危机感。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也在面临着同种境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进行详细分析,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当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也能起到启示作用。

一、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在整个体育科学体系中,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还是贫乏的学科之一。至今,未对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进行规范,特别缺乏独特的一整套概念、范畴、命题和研究方法。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认识、判断事物的逻辑起点,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认识程度。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内容中,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界定鱼目混杂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等多种概念,概念如此之多,一方面反映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模糊、混乱,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了一些误导,出现了偏差,影响到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规范化管理,理论研究工作落后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实步伐,失去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陷入了低层次、封闭、无序的窘境,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二、民族传统体育普及程度较低,影响度不高

影响力是主体对客体的思想或行为所起作用的大小,是对他人思想或行为起作用的强度。影响力越大,作用的强度越大,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力越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性、鲜明的民族性、浓郁的民俗性、健身健心、娱乐性等特征和所蕴含的深刻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早已深深地扎根在各民族人民之中,是任何现代体育也无法完全比拟的。但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社区普及程度还非常低,开展得还很不够好,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和影响力的展示。此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都市化的过程,不但城市社区的数量日益增多,其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大城市、大都会社区,所以,社区体育活动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平台。但是,社区建设在我国起步还比较晚,社区体育活动和资源还相当匮乏,民族传统体育在社区中发挥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还远不尽人意。

三、民族传统体育主体价值功能的遗失

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价值功能为娱乐性、表演性和实践性,这是人类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凝聚与升华,也是受众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一种自我外显,更是民族传统体育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但是,在西方“更高、更快、更强”竞技体育思想的感召之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价值功能逐渐转变为竞技性。这种转变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价值功能娱乐性、表演性与实践性在人类的思维模式中逐渐地失去了存在的空间。这种主体价值功能的遗失遏制了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性,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活态文化”的后继乏人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身体文化互动的特性,其传承与保护的主体是“活态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在特有的地域文化环境之中,被“活态文化”不断地进行着交流与互动,这种特殊形式的交流与互动既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改革与创新,也提升了“活态文化”的思想价值理念。但是在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以来“活态文化”的价值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这种转变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所依托的载体“活态文化”的后继乏人,具体概括为:“活态文化”的陆续归真,中小学生等基层“活态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功能认知的缺憾,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扶持力度相对不够等,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失去发展主体,从而成为一种无法流通的静文化。

五、“金牌意识”下的举国体制制约了民族传统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实行的是举国体制,“金牌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对金牌的偏爱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新中国成立不久人们急切地想摆脱落后状态,而体育是展现国家形象快速而有效的窗口,当时的经济条件有限,只能集中各种力量来办体育,“举国体制”就成为特殊历史阶段的需要。这使得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世界公认的辉煌成就,也使我国在参与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我们在重视奥运体育项目时,却忽略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就连旨在继承和倡导民族文化盛会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基本落入了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的俗套,变成了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金牌大战。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形式、内容及文化内涵逐渐陌生和疏远,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边缘化。

参考文献:

[1] 陈茂林,余启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途径透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8):37-40.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5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历史

1 前言

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考证与分析,人们不难发现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不仅与其民族史密切相关 ,也和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同时还集中体现了各自民族所在地民族文化发展的共有特点。

2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与价值研究

2.1 民族传统体育能促进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和存在方式,因而与现代体育相比具有独到的价值。这种传统体育不仅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进程中,其价值和功能大多依然存在。

2.2 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工业化进程给现实社会带来的诸多不和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当前也存在诸多不和谐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能够起积极而显著的社会效应,并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多种路径选择。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人文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资源价值、旅游资源价值等促进西部地区社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和谐。

2.3 民族传统体育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

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既可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又可充实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借助高校平台,通过体育课教学、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成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和学生社团以及建立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与研究协会等途径。

3  与我国、我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相关的几个命题

3.1 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加强

建立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职能管理机构和分级保护体系、构建传统体育文化的法制保护机制、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功能提高馆藏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水平、开展普查工作建立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数据库、重点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中“人”的保护与关注。

3.2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一直都是在自然状态下,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实现其现代化,而这种转变的过程是在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由自然走向规范性的过渡中进行的尝试。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保留其基本文化内涵,并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真正走向世界。

3.3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人文社会学路径选择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适应存在四种主要模式:整合、同化、分离、边缘化。整合态度是文化适应中最佳的一种文化认同态度,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适应。“和而不同”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适应的选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经历一个从排他性冲突到认同性选择再到包容性并存的历史过程,亦即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协调好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民族化与世界化、区域化与国家化、精英化与大众化、个性化与规范化等之间的矛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能促进西部大开发的进程,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走向世界的文化动因,应该保护与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其现代化;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有深厚的精神实质及思想渊源,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诸多的人文社会学路径选择。

4.2 建议

    建议我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能够充分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积极主动吸收民族传统体育的卓越方法和手段为我省高校体育教学所用。

参考文献

[1] 栾桂芝.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5,(02).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6

论文关键词:贵州省中小学,学校体育,地域民族传统体育

 

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是当地民族在长期耕作、生活实践中积淀下来的精髓体育文化,是人们适应当地生活环境、思想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的体育娱乐活动。长期以来都以自身特有的价值功能优势和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得到发展使其成为当地人们的文化珍宝。我国1961年武术被列入中小学和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摘要,同时为教学和传承民族体育提供参考。

1、贵州省中小学引入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必要性分析

1.1、贵州省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必要性

贵州省是一个少数民族集居的省份,因其特有的省情和地域条件,当前体育师资、场地和现代体育器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然而,由于贵州民族在长期特有的生活耕种、娱乐休闲环境下形成了众多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民间舞蹈”“打陀螺”“跳绳”等众多的表演舞蹈、竞技游戏活动小学教育论文,是人们从小都熟知甚至于有的是亲身体验过的,对活动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较高的熟悉程度。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把地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教学课堂非常有必要。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可以弥补现代竞技体育场地器材和师资欠缺的困境。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就是根据当地的现实环境而产生,对场地和器材的需求则均远远低于现代竞技体育,只要是当地的教师稍加整理就可以进行休闲娱乐教学,就能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拓宽学校体育教学的领域和内容,丰富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论文格式。目前贵州学校体育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贵州省学校体育教学以竞技体育为主,教学内容重复单调,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仍然严重。而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引入无疑是给学校体育增加了发展空间,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得到激活、视野拓宽,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得到丰富,教学的选择增多,使竞技体育与地域民族传统体育交相辉映小学教育论文,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既能达到竞技体育张扬个性的特点,又能凸显地域民族传统体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满足最广大的学生对体育的需求而求得教学质量层面上的提高。第三可以较为实效的传承和发展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强化对学生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授,使其与追求竞争的竞技体育体验中形成对比,对二者的价值功效获得合理认识,在树立科学体育观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体育价值取向体系,在参与体育健身锻炼中合理选择与运用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与方法。

1.2、贵州省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任务艰巨,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契机。一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强调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这为学校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但是在贵州现有的体育条件下特别是农村更是难以开展现代竞技运动,唯有在学校强化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才能与家庭区域条件相适应建立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另一方面后奥运时期的来临,我国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将成为体育发展的重心,这种重心的倾斜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带来契机,为群众体育的开展和传承发展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贵州省中小学开展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扎实的基础,活动场所因地制宜小学教育论文,开展相对容易,具有实效性。

2、贵州省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指导思想

贵州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哪些项目可以引入本地区的中小学进行教学,如何实现其现代化转型使其既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又能具备学校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同时还要不能失去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是其引入本地区中小学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因而,引入的路径是任何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教学都值得注意的问题。

2.1、既要保留传统体育核心价值,突出娱乐本质功能

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要发挥其价值功效为当今教育和社会服务,就必须对地域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科学的现代化改造,使其适应学校体育教学规律规范。但是在进行现代化改造过程中应该突出传承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内容和适用性价值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流于形式而丢失本质。

当然贵州省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就不可避免的与现代竞技体育产生冲突与融合。因而,要使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真正融入当地中小学教学课堂与竞技体育和谐共处的发展,就必须各自突出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为学生所接受。应该立足于体育本质的回归小学教育论文,凸显其适用、游戏娱乐的本质来培养学生兴趣、习惯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论文格式。

总之,要突出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游戏娱乐的本质,充分吸纳和科学融入现代竞技体育中的优秀元素。突出其娱乐游戏性,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手段。

2.2、突出教育性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理念

全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977项之多,不能把所有的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能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在引入学校体育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活动项目的教育性、娱乐性和教学体育教学的可操作性,健身性。

3、小结

总之,贵州省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可操作性,大量引入显得必要。不但可以填补体育场地器材欠缺的不足。还可以拓宽贵州省中小学校体育教学领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必须突出自身的娱乐游戏性和科学改造,突出核心价值体系功能。使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银华,龚群.从娱乐性谈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与利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1

[2]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J]. 体育科学,2004,1

[3]乔建梅.浅谈体育课堂氛围的营造[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0).

[4]中华人民共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