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规划范例6篇

教育实习规划

教育实习规划范文1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这些论述为我们加强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要高度重视德育

之所以要高度重视德育,是因为:

(一)各国为了迎接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挑战,都把教育改革作为突破口。而在教育改革中,无论何种意识形态、无论何种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在加强德育,无一例外。当然叫的名称不尽一致,我们叫德育,而有的国家叫道德教育,有的国家则叫公民教育。1992年,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后,进行了教育改革,共有五项内容,其中第四项就是加强德育。连资本主义国家都要加强德育,更何况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呢?

(二)人的成长发育有个关键期。科学研究发现,人学语言的关键期是0―6岁,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幼儿园、小学阶段,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期是中学、大学阶段,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关键期是青少年阶段,发展身心健康的关键期也是青少年阶段。这就是说,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掌握必要科学技术知识、发展身心健康的关键期。如果中小学生在这些方面被忽视了,将造成终身的遗憾。

(三)根据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小学生10070万,初中生5440万,高中生2430万,幼儿园的孩子2658万,中职生2206万。这就是说,现在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学生已达到2.28亿。再过10年,又将有2亿多青少年进入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接受教育。再过20年,这4亿多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素质将决定我们劳动大军的素质,进而将决定我们的民族素质。如果不加强德育,我们的未来堪忧。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加强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这样,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就曾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今年还将召开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就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锻炼、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课程德育等问题展开研讨。

这说明,德育是首位,德育是方向,德育是灵魂;德育是教育之本,德育是教育之基,德育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德育,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二、要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要探究课程德育

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共上课9522节,由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共上课13000节,这说明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加强德育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将德育渗透到课堂和课程之中。加强德育与搞好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是盐和水的关系。因为有水,盐才溶解融化,无形无痕;因为有盐,水才有滋有味。我们要建立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过去,我们上课往往就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现在,我们要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一起通过课堂来教给学生。这是新课程、新教材的灵魂,我们要通过课堂和课程达到学知、立德、做人三个目的。

(二)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与过去的教育方针相比,它增加了“为人民服务”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特别强调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这是我们加强德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

加强社会实践锻炼,要做好一系列工作。

其一,升降国旗要做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国旗下讲话。

其二,要过好团日、队日,开好班会。要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准备充分,给学生留下长期印象。

其三,要请英模人物给学生作报告,要用英模人物亲身的经历、感人的事迹、无私的风格,有血有肉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曾给青岛高中生作报告,他用他在青岛港工作30年,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事迹,用他从一个初中生,成长为一名掌握现代技术的“桥吊专家”的经历,用他带领他的桥吊队两次刷新集装箱单船装卸作业效率世界纪录的壮举,告诉学生: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一个人可以没有进入高等学府,但不可以不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事业。学生听了,内心震撼很大。

其四,要搞些参观活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城里有条件的学校,每年要组织学生参观一个农村,参观一个社区,参观一个工厂。

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意义重大。其一,有助于中小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理解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意识。其二,有助于中小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其三,有助于中小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正是独生子女所欠缺的能力。其四,有助于中小学生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要改进思想品德课与思想政治课

思想品德课与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两门课要改革,要加强建设。首先,要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作为有机的内容融入课程。其次,两门课的目的是传授知识,陶冶情操,养成习惯,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不能只是传授知识。再次,授课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群体实际,要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还有,要采取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最后,要综合考核,改变过去单纯笔试,单纯考知识的做法。

(四)要改进操行评定,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其一,由写给家长改为写给学生,由第三人称改为现在第二人称,就是由过去写给家长的“该生……”改为现在写给学生的“你……”。其二,由主要是对学习成绩的评价,改为对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其三,由粗糙的、枯燥的、雷同的语言(不看名字听不出来是说谁的)改为色彩斑斓的、突出学生个性的语言(不看名字也能听出来是说谁的)。其四是由终结式的评语改为形成性的评语,要把学生的发展进步变化写出来,主要是和他的过去比。

山东烟台一位老师给学生写下了如下操行评语:

小家伙,你的画画得棒极了!教师节时你送给老师的礼物,我至今还挂在书桌前,每当看到它,就似乎看到了你天真的大眼睛。每天中午,我总是默默地观看你分饭时那不太熟练的动作,那认真的表情,那穿梭于食堂与班级的忙碌的身影。你总是最后一个吃完饭。一个学期过去了,孩子,你辛苦了。老师多么希望你在学习上也能像画画一样专心,成绩也能像画画一样出色,对待学习也能像分饭一样认真,那你远在日本的父母和养育你多年的祖父母将多高兴啊。

家长对老师的评语又写了评语:

班主任对学生的评语写得何等好啊!这篇评语没有一丝的说教,完全以平等谈心的方式成文。读来亲切感人,并充满着老师对学生的浓浓温情。这篇评语,是在老师仔细观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写成的。文中通过分饭与画画两件事,把学生的特点写得生动、具体、准确,一个活生生的形象跃然纸上。评语中因材施教,教他以自己之所长,克服自己之所短,鼓励中有希望,希望中有要求,一字一句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字里行间饱含着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如果没有总是默默地观察的高度责任心,无论如何是写不出如此切合实际的评语的。评语点燃了孩子心灵的火花,必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放出光彩。

(五)全员育人

学校德育工作不仅是班主任、德育课老师的事情,也是全体教师的事情,是全体员工的事情,全体教职员工都要负责。

三、要创新德育

(一)按照德育总的要求开展工作

德育总的要求,是“四个做起”和“四个统一”。“四个做起”即从增强社会主义情感做起,从树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总的要求。“四个统一”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根据上述精神,教育部构建了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系统工程,分学段、按年级确定德育内容的重点要求。小学要着重进行“五爱”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初中要着重进行国情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品格修养教育和青春期教育;高中要进行初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思想教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

(二)根据四个原则改进工作

德育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培养“四有”新人;二是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群体实际;三是坚持知行一致,把学习理论和投身实践统一起来;四是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

根据这些原则,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针对性、故事性、实效性,克服形式主义倾向;要针对新形势下中小学生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品格修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要加强团队和学生会工作,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建设,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要学习借鉴国外开展德育特别是养成教育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

(三)德育要为学生幸福奠基

教育实习规划范文2

论文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且应当贯穿高职教育始终。职业规划教育具有高度的职业特性,应当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营销专业特点出发,研究与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对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的教学将有实际意义。

职业规划是通过对决定一个人职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明确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该目标的职业,并制定相应的培训和教育计划的过程,其实质是对个人职业定位并进行学习和发展的规划。职业规划教育就是将职业规划的理念、方法传授给需要进行职业规划的人群。

我国高等的培养目标是“职业人”,高职教育的整个教育过程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紧密相关。但到目前为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没有深入职业教育体系,而仅以“就业指导”的突击教学形式出现。另外,职业规划教育仍与各专业教育完全分离,这在客观上削减了“职业规划教育”对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影响和教育。

1.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现状

1.1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混为一谈

“就业指导”是一种临时性的教学形式,一般在学生毕业前夕由“招生就业处”组织,主要采取开讲座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一般的就业注意事项,学时短、内容涉及范围窄,只能对学生即将面临的就业形势做出粗浅说明。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是两个概念,职业规划教育包含“就业指导”的内容,但内容更加宽泛、更具技术性,且贯穿高职教育始终,是“就业指导”的发展方向。 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致力于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线技术人员,但很多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模糊,这一方面说明高职学生亟待矫正自我认识,同时这也更有利的说明,高职学生对于“入学专业选择”、“职业定位”、“专业学习方向”等几个重要概念认识不清,不具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将自己所学专业与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分离。

1.3职业规划教育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

近两年,我校某些专业已开设了职业规划教育的相应课程,但讲授内容主要是普遍性理论,没有与各专业知识相结合,缺乏针对性。

2.高职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高职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人”的教育形式,职业规划教育正是为合格 “职业人”的培养服务的。因此,专业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的结合更有利于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它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2.2高职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是实现高职学生顺利就业的助推器

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与职业的联系、未来职业定位及其发展进程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及专业水平寻找合适的职业,并有计划的为职业发展努力。

2.3高职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是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

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明确自身职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定位,并针对个人情况加强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这将为学生实训时,明确学习方向打好基础,减少实践性课程及训练的盲目性,是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3.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建设

3.1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应终身化

职业规划教育是贯穿于一个人职业发展始终的,在这一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职业规划是相辅相成的。对于营销专业来说,在选择专业之前,学生就必须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定位,可将自己的职业定位于“营销策划人才”、“ 推销人才”、或是某专业的“服务营销者”、“网络营销者”或“关系营销者”,不同的职业定位将为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和训练内容,只有找准目标才能有计划的去奋斗,并安排培训计划。

3.2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应实训化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这一特点正好与职业规划的目标相吻合。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应强调教育形式的实训化。具体到高职营销专业,应尽快建立仿真性强的实训基地,在实践操作环节应模拟真实的市场,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最好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营销适应性。

3.3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应市场化

职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研究市场环境的变化,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安排全新的教育形式与培养方向。对于营销专业,近年来市场咨询公司、市场公司、营销策划公司成为新型的职业载体,高职教育应适应新形势,安排创业教育、咨询讲座、公司经营与课程,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学习和设计。

4.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

4.1开设独立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营销专业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将该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教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式方法,并通过学生对个人的职业规划设计进行实训锻炼。另外,该课程的开设应贯穿高职教育的三个年级,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理论教授、实习实训、开讲座等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中贯穿职业规划教育并实施指导。

4.2选择优秀教材和师资,与专业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在营销专业内开展。在教材选择方面,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也可由专业教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特点编写教材,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对职业规划技能的掌握。在师资方面,组建一支实战经验丰富、掌握职业规划知识的师资队伍尤为重要,这将影响职业规划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4.3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

测评体系是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三个学年的职业规划教育结束后,应当每年都进行教学效果测评,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第一学年教授职业规划理论知识,可采取笔试测评;第二学年主要以实习实训方式开展教学,应以实训结果及实习报告作为测评资料;第三学期主要采取灵活的讲座和个别辅导形式进行教学,其测评资料来源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

教育实习规划范文3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 101301)

摘 要:独立学院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研究了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现状,结合教学实践从六个角度提出了大力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案.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57-0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中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独立学院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单位,基于办学体制等特点,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放在重要位置[1].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和社会大众的重视.

1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

1.1 职业规划的发展及重要意义

从1923年清华大学成立职业指导委员会,职业规划指导在我国已有近90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美国兴起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此,职业生涯教育逐渐成为大学生所修课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逐渐发展成人才强国,中国大学教育走向大众化发展的道路.20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由“包分配”的就业模式转向了“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通过良好的学校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大学生们在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下,才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岗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顺应时代需求,专业化、职业化、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和教育在中国社会、中国大学兴盛起来.

1.2 职业规划在独立学院的发展

独立学院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从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所独立学院诞生至今,短短不到20年,全国独立学院已有300余所,在校生约180万人[1].经调研,在大学期间进行了有针对性职业规划教育的学生,相对而言更容易实现成功就业,反之,则不容易找到理想工作[2].独立学院学生教学特点、学生特点有其自身规律性,目前,在大学生就业难和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形式下,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促使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虽然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独立学院的发展中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但独立学院特有的办学机制和理念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 独立学院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独立学院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较多,社会、家庭生活压力小,对就业偏好较强,但对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缺乏理性的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定位.学生在高考填报专业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机性,缺乏长远规划的眼光,很多家长根据当前经济行业发展给学生以引导,当学生入校后或毕业时发现国家经济形势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少大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理想、潜力、兴趣、才华,自觉的进行职业规划,更多的学生在校学习缺乏目的性,容易随波逐流,对职业规划意识模糊,尚未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作用.

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学校工作多以教学、科研为主,对职业规划不够重视,甚至某些老师也认为学生刚上大学就学习规划职业有些早.其实,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探索的系统过程,需要学校领导、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2,3].

2.2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需要运用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背景和知识,熟知不同专业学生特点,通过了解全国各地就业政策,帮助、指导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当前独立学院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不仅专业化程度不高且多为兼职,数量配备不足,流动性较高.他们虽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政策、趋势有一定的经验,但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指导教育的深度、广度、准确度受到影响.独立学院虽已经设有了就业指导中心,但由于他们面对全校学生,鉴于毕业手续办理、培训、实习实训、就业信息等毕业季事务性工作繁重,很难挤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3,4].

3 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创新实践及策略研究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关乎学生就业,涉及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也需要全体社会的共同支持和持续关注.大学生职业规划需要学生自身、高校、社会实体间的共同配合才能更好的发展.结合我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创新实践,提出以下符合独立学院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3.1 科学设计各年级职业规划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与职业规划相关课程已经逐步在高校展开,但课程开展方式各不相同,可根据各校各专业实际情况设置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薄弱,个性突出,眼界较宽,应该更加重视职业规划相关课程的开设,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不同模块.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要突出本课程的实践特色,重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教育,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做规划,体现职业规划的个性化设计.

职业规划课程要与学业规划相结合,引进学生对自我认识测评的科学评价机制,课程设置不在学时多少,但要贯穿大学各年级,实行分布式、递进性的、目标性的设置课程.

职业规划课程要求学生将授课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运用到个人职业规划上来,授课方式对职业规划课程设置有重要意义,因此独立学院应选择、主编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相关教材,采用讲座、实践等不同形式,强调学生参与的课堂效果,真正使学生意识到职业规划大学中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之一.

我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目前在大一、大四两个学年开设,大一侧重于学业规划和自我认知,大四侧重于简历、面试、就业政策讲解等就业知识;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皆采用自编的独立学院专用教材;课堂形式采用讲座、小组竞赛、课堂讲授、团队游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授课效果,学生反映较好;我们将继续推进职业规划课程在我校的发展,为学生做出更好的职业规划指导.

3.2 发挥学生组织力量,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

3.2.1 成立各类学生就业组织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直接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就业,学生就业情况也是衡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效果的标准之一,学生作为职业规划和就业的主体,各级就业学生组织是职业规划的主要力量.校级就业组织可以总体上把握就业政策,对各系进行指导,同时帮助老师完成事务性工作;系级就业组织可以了解本系、本专业就业情况,指导本专业学生完成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各种就业组织还可以与企业联系,完成学生——企业面对面交流,锻炼学生的同时,使他们更加了解就业市场对学生的需求情况.学生组织尽量做到涵盖各年级学生,可加强不同年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譬如:我校就业学生组织分校级的职业发展协会和系级就业服务部两级组织,职业发展协会由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组成,从宏观层面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系级就业服务部门则深入掌握本专业就业情况,为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提供服务和指导.

3.2.2 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

独立学业发展时间短,某些学校、专业设置不全,校友资源还不够丰富,忽视了校友的发展.但校友资源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随着网络和通信资源的发达,独立学院在校学生与校友之间往往很容易获得千丝万缕的联系,校友可以与在校生交谈学校生活的一点一滴,可以利用自己的职业经验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甚至联系实习、工作单位.校友对在校生的引导可做为在校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补充.

我校某些专业只有一届毕业生,但是我们非常重视校友工作,每年4月份都开展进行校友联谊活动,在校生非常关心也非常乐意参加校友联谊会,通过校友联谊会,在校生更加深切的认识了社会,对平时上课不解或有疑惑的问题,都在师哥师姐那获得了解答,对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推进作用.同时校友们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非常愿意与在校生分享工作经验,指导在校生少走弯路.

3.3 在职业实践中规划职业目标

3.3.1 提倡各种形式的实习、实践——“走出去”

职业规划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规划,没有就业实践的规划是空洞和盲目的,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实习,鼓励学生与各行各业人才沟通,克服学生害羞、保守、害怕出错的特点,例如离校前可进行学校内各岗位实习,也可也进入社会其他企事业单位实习,有条件的学校应大力开展国外实习,让同学们提前熟悉不同社会实体的特点、了解不同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4],清晰国际产业化进展,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认识自己,有意识的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根据社会就业需求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种方式可简称为“走出去”.

我校大力提倡学生实习,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1)提供校内实习岗位,对于学业有困难、就业技巧欠缺、害怕就业的同学,让其先从校内实习锻炼,克服弱点;(2)依托各专业就业实习基地,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实习需求;(3)与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合作提供实习岗位;(4)与FESCO公司合作推出新加坡、美国、泰国、韩国、德国等国际实习;(5)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岗位.以上实习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学生通过假期、周末、平常非上课时间参加实习,在实践中检验授课内容,挖掘自己的潜力,进行自我认知训练,使我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效果显著.

3.3.2 举办各类职业规划比赛

以赛代练,促进思考.各省市为促进学生就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就业大赛,独立学院应抓住社会提供的平台,有意识的开展职业规划大赛、面试大赛、简历大赛等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比赛,增强学生对职业规划、就业的关注度,培养学生规划职业的意识和就业的技巧.通过各种比赛,从低年级就加强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热情和激情.

我校每年都举行职业规划大赛、面试大赛、简历制作大赛,聘请公司老总、单位负责人等作为评委,学生积极性很高,认真备赛,表现优秀者赛后可获取相关单位的实习岗位,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大家的职业规划、就业意识.我校还鼓励学生参加职来职往等电视节目,使学生了解自己职业规划在大学四年中的重要性.

3.4 社会实体校内合作,强化职业发展教育—“引进来”

学校本身就是一类社会实体,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独立学院作为本科教育中的第三层次,必须主动加强与其他社会实体的联系,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校学习,“走出去”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将各类社会实体间请进学校,直接与学生沟通是有效而简单的一种职业规划教育方式,学生更直接的了解社会实体运作方式、所需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沟通方式可多样化,比如讲座、邀请社会实体相关人员做赛事评委、与社会实体间进行茶花会.社会实体校内合作还可以及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对学校就业指导教学、职业规划教学做出评价,为学校更好的推进职业规划教育,调整各专业教学计划,推动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这种方式可简称为“引进来”.

我校经常邀请社会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给学生作报告或与职业规划教师座谈,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即给学生展示企业用人标准,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又使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及时把握社会脉搏,能及时做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调整,促进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校的蓬勃发展.

3.5 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开展调查研究

独立学院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有其自己的特点,不同专业不同时间段的就业情况也各不相同,学校或学生组织每年都要主动的对各种社会实体、毕业生就业情况、在校生职业规划情况等信息进行调查研究,多渠道的收集、整理毕业生在社会工作各方面的反馈信息,给学生提供准确而丰富的素材[5],“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有效的职业规划手段,但学生大部分时间仍在学校学习,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开展调查研究数据可有效地支持、验证、完善学生自身的就业和职业规划体验,另外,调查研究是对群体的分析和研究,是学生个体独立不能完成的,对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每年都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发放问卷,问卷分析结果都会及时的反馈给在校生,帮助其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6 构建质量较高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

职业规划教育在独立学院中尚处于探索阶段,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设置也属于探讨阶段,职业规划教师多为就业工作老师或辅导员兼任,这些老师本身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职业规划教育的研究、实践、教学中.缺乏专职就业或职业规划教师(咨询师)成为独立学院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因此,必须加大专职就业或职业规划教师的培养,保证就业或职业规划教师的稳定性,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又不乏灵活、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阐述了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概念,分析了目前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现状,结合本校职业规划教育发展实践,提出了独立学院发展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六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人才强国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实在中国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改革中产生的,研究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教育改革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迟永吉,欣荣,曹景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冬.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10):1195-1196.

〔3〕党瑛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华章.2011(14):124-125.

教育实习规划范文4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92-03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正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工作对象从应届毕业生扩大到在校学生。但是,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未真正理解其确切涵义,导致职业规划缺少自我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应有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全程指导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相对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主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实现课程从理论体系向教育体系、从知识课程向行为养成的转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职业生涯对人生的重要意义。通过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创业观,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职业素质,为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做好充分的准备。

态度层面 要使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自觉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行动。

能力层面 要使学生具备自我探索、信息搜索与管理、生涯决策、求职、创业等基本能力,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能力,诸如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知识层面 要使学生了解职业的特性及社会环境,掌握自我认知知识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自主创业的基本知识。

基于模块的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知识传授与行为引导相结合的模式,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将课程分为三个模块:职业生涯规划模块、就业指导模块、创业教育模块,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社会认知、自我认知、大学生职业生涯制定及管理、职业素质准备及职业发展、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求职应聘、自主创业准备等七个单元。通过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学生的相关技能。具体如下页图1所示。

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整个过程。每一学期都安排独立的内容,不同学期的授课内容之间相互联系,从而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内容上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实施时间上做到阶段性与连续性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社会认知 本模块通过学习职业基础知识、职业与专业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理论、结构理论及其他理论,使学生理解职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明确大学生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影响,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并维持有效行为。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做出生涯决策的时候可以理智地选择行业与职业,利用职业生涯理论解释自己的行为,进而更加理性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自身的行为约束能力。

自我认知 本模块主要包括学习兴趣、价值观、能力等自我认知的维度,个体、社会、测验三种认知方法以及气质、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与职业选择的关系。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职业价值测验、职业能力测验、MBTI职业性格测试、16PF测验等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自我认知的维度和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从更加全面的视角了解自己,加深自我认知能力;能够理解职业选择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在做出生涯决策时能够更加全面地综合分析各种内部因素,避免陷入职业选择时考虑因素过于单一的误区;能够了解职业测评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测评工具,理性地看待职业测评结果。

大学生职业生涯制定及管理 本模块主要学习职业生涯决策影响因素、决策风格及方法,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撰写方法、步骤,大学生涯的主要任务、目标以及大学生涯管理方法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影响职业生涯决策的因素,掌握自己的决策风格,学习科学的决策方法,完善自己的决策风格;能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撰写方法及步骤,理性分析自己及外部环境,制定适合自己个性特点及综合能力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深刻理解大学生涯的主要任务及内容,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并付诸行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职业素质准备及职业发展 本模块主要学习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及培养方法、综合知识的提高途径、职业能力的内涵及培养方法、社会角色的转换与适应以及早期职业生涯管理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职业道德的内容及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掌握职业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并了解提高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的途径及方法;能够了解学生与职业人的区别,并自觉地在大学生涯后期及社会实践期间以职业人的标准约束自己,顺利完成从学生向职业人的社会角色转变,并对自己的早期职业生涯做出有效的规划及管理,以便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 本模块主要学习求职过程中各方的权利及义务、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以及劳动合同及社会保险的有关知识等,同时宣讲国家及地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在求职过程中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正确的途径合理合法地处理就业过程中产生的纠纷。

求职应聘 本模块主要学习设计个人职业形象的原则、个人简历及求职信制作、了解面试的流程、训练学生面试礼仪及技巧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具备基本礼仪,掌握面试技巧。

自主创业准备 本模块主要学习成功创业的基本要素、创业准备及一般创业过程、创业过程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创业成功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了解创业过程,为自主创业做好准备,并能掌握创业过程中的实际技能,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机会。

以学生为核心,改革教学实施过程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应将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职业能力改为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团队协作、组织协调、诚实守信、健康心理等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成才观、就业观。

普遍指导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 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要根据学生的共性安排相同的课程内容,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信息收集、择业准备、求职技巧等就业知识的指导,更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兴趣、特长等,从个性塑造、潜能开发、个人理想和需求引导、个体职业能力倾向培养与测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小型的、一对一的辅导,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更多地应当是一种实践体验式教学,在整个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应避免空洞的说教,要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专题研讨、情境演练、招聘现场模拟等一系列实践性活动,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熟悉就业程序、掌握就业政策、提高就业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并在实践中检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

顶岗实习策略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非常关键的环节,不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让学生了解职业、了解企业、适应企业的最佳机会,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序幕。与相关部门协作,帮助学生顺利地渡过这个阶段,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措施如下。

完善制度,设计方案,健全机构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设计方案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在管理上,实行由实习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实习小组——实习学生的层层管理。在实习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安全意识,规范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宣传,达成共识,促进效果 要做好实施顶岗实习的宣传、动员工作,让用人单位、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及家长都能理解实施“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效环节,各方面人员应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配合,让学生明白需要做什么,应当如何去做,准确给自己定位,为有序地落实方案和各项措施奠定坚实的基础。要使实习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充分认识顶岗实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明确顶岗实习期间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自己日后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作用,认真完成实习过程,达到良好的效果。

加强管理,掌握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顶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从实习到就业的顺利过渡。

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不过分关注企业性质;克服依赖他人的思想主动就业;不局限于专业对口;不把高薪作为就业的首选条件;先就业再择业;自主创业;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引导学生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包括社会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承担工作责任的心理准备,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的心理准备,接受上司严厉批评的心理准备,经得起挫折的心理准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展开个人的职业生涯。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设计合理的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高效学习的能力,是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陆旸,杨希全,蒋宝陵.基于差异化视角的职业生涯规划策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12-13.

[2]陆旸,王振国.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4-15.

[3]张伟东,沈莉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初探[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41-44.

[4]李文静.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77-78.

[5]谢一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职教论坛,2007(8):25-27.

[6]邢娣凤.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93-95.

[7]魏洪秀.谈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90-91.

教育实习规划范文5

努力体现地方特色

河南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张涛

教育人才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制订《教育人才规划》,是建设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举措。

省教育厅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抽调专门人员负责起草工作。起草人员在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深入各地调研、认真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等基础上形成了规划初稿。

省教育厅相继召开了5次党组会和厅长办公会,召开各类学校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先后对规划文本修改近20次,并发送省人才和知识分子领导小组23个成员单位征求意见。文稿凝聚了各方面领导和有关同志的心血。

编制依据

编制我省《教育人才规划》的主要依据:一是紧密结合我省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参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河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等有关文件。二是《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我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三是河南教育人才在全国及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人才成长规律。

编制思路

一是体系上尽量与全国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和我省人才规划纲要协调一致。二是着眼于解决目前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三是把高层次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作为重点。四是注重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主要内容

《教育人才规划》共分五个部分:一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二是建设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人才队伍的主要任务。三是教育人才培养开发、评价使用、管理配置、激励保障的机制创新与支持政策。四是计划实施的重点工程。五是规划的组织实施。

创新点

在我看来,《教育人才规划》具有以下创新之处:

1.紧密结合我省发展实际,努力体现河南特色。《教育人才规划》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人才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推进人力资源大省向人才大省转变,打造人力资源高地中的重要作用。紧密结合我省教育人才的发展现状、问题,着力凸显教育人才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的服务、支撑和引领功能,努力体现河南特色。

2.紧密结合我省教育实际,努力体现教育特色。《教育人才规划》特别提出教育人才的发展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也要体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更需要弘扬我们河南人的“三平”精神,培育教育人才务实进取、潜心育人、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以德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平”精神引领教育人才发展,以教育人才发展推进教育科学发展。

3.力求思路方法创新,科学谋划教育人才发展。《教育人才规划》针对我省教育人才发展中的问题,创新思路,准确定位,明确任务,确立重点,创新机制,项目带动。特别强化了教育人才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培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民办教育人才发展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等。为保障规划制订的科学性,努力创新编制方法,重视专家作用,汲取最新研究成果;重视调查研究,找准存在问题;注重科学分析,科学设定目标。

4.突出项目带动,促进教育人才队伍整体发展。在重点工程设置上以培养造就名师、名校长和高等学校优秀人才等为重点,着力抓具有全局影响的重点人群、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高素质、创新型教育人才是目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国维

按照“人才优先、德才兼备、以用为本、高端引领、育引结合”的原则,我省提出了教育人才发展的规模、质量、结构、环境等战略目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以2010年年底的相关数据为基数进行认真测算,确定了2015年、2020年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发展主要目标。

按照《教育人才规划》设计,其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

目标界定为四个方面:一是规模目标。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人才总量达16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46万人,管理和教辅人员23万人。

二是结构目标。教育人才分布趋于合理,专业素质和层级结构不断优化,教育人才结构与教育布局更趋协调。到2020年,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符合课程设置要求,短缺学科教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学骨干人才区域、校际布局结构和教师性别比例基本合理。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在70%以上,从事专业教学的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师分布、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学院结构得到优化,新兴学科教师满足学科发展需要。

三是素质目标。教育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大幅提升。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事业心责任感,树立热心教书育人、潜心钻研业务、注重为人师表、平凡中追求伟大的优秀品质,加强培养培训,不断提高教育人才能力素质。对幼儿园教师、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普通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教师的学位和学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四是发展环境目标。健全教育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政策机制,深化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教育人才工作生活条件。形成富有效率、充满活力、更加开放、有利于优秀教育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

《教育人才规划》提出的培养教育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四支队伍建设:

一是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着力建设基础教育人才队伍。重点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到2015年,培养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2.5万人,2020年达到3.5万人。同时,加快培养学前教育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步伐,充分发挥班主任在青少年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

二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着力建设职业教育人才队伍。重点建设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职业学校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加强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

三是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着力建设高等教育人才队伍。以培养集聚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支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省高等学校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选拔青年学术英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

四是以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为主线,着力建设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加强教育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领导方式转变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理念、转变作风、提升素质、强化服务,切实提高教育行政管理者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效能。

为实现规划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切实做好的五大重点工程和项目:名师培育工程、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计划、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发展计划。

教师应自觉做规划的执行者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振存

《教育人才规划》颁布后,我认为,基层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河南省《教育人才规划》的颁布充分说明省委、省政府对教育人才工作高度重视,《教育人才规划》的贯彻落实将会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基层教师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规划精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信心,强抓机遇,以规划引领自身的发展,自觉做规划的执行者,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努力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贡献。

二是身体力行,做好表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职业平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教师在传承文明、创新知识、启迪智慧、培育英才、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着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理想。教师是经师更是人师,教师应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应有人文关怀,教师要以真情、真心投入教学,以人格魅力、人文关怀、真情投入贯穿教育生涯始终。基础教育阶段所受的教育将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基础,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一定要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既要言教更要身教,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教育每一位学生,做学生人生的导师和领路人。

三是注重学习实践,勇于改革创新。教师是社会文明的灯塔,是学习型社会的典范,是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应强化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学习、反躬自省,以先进、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在三尺讲台上演绎精彩的人生。职业教育更注重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一是对规划的学习宣传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对规划的贯彻落实不够,使规划流于形式。三是对规划实施的必要投入不够,让规划束之高阁。

解决上述问题,可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规划的宣传学习。各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规划的宣传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和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宣传到位、学习到位、认识到位。

二是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省教育厅已经制定好《教育人才规划任务分解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规划实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希望相关部门根据分解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科学的规划实施方案,科学分工、团结协作、强化责任,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教育实习规划范文6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 指导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52-01

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职业学校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乃至影响学生一生的事业发展。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潜能和自我的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岗位,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已成为当今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自

2009年国家德育课改后,全国推行新编教材《职业生涯规划》,结合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号召,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研究适合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模式指明了方向。下面就结合近三年的工作实践简单谈谈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的有效途径:

1 健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课程体系

1.1课程体系内容

1.1.1职业指导课程

职业指导课程包括:一是针对全校新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内容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能够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二是针对全校即将实习的学生第四学期开设的以如何成功求职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和训练求职技巧,了解创业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1.2各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是各专业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了解本专业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以及这些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专业、认识职业,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1.2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考核、调整和评价

1.2.1考核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较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因而这门课程使用的是过程考核,而非终结性考核。本课程考核共有三个环节:平时表现(出勤、课堂讨论、实训活动、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占20%,平时作业占20%,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书占60%。

1.2.2调整

计划赶不上变化,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不可能一次把终身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细节都确定下来,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职业生涯规划也应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

1.2.3评价

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难以做到完整、全面的评价,需要教师对典型个案进行定期的跟踪,取得较为中肯全面的评价。

2 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机制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校办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今后的职业成就,直接影响到在校生的情绪、学习态度和行为养成。

2.1制定每个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方案

制定每个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方案,并分学期实施教育,使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学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一条主线。

2.2加强对班主任和新教师的培训

要求班主任和新教师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职业能力要求、实施办法要熟悉,并能讲解、引导,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这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2.3在招生简章中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广泛宣传

在学生入学初就向学生公布专业培养方案,并组织学习,使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从而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已成为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2.4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教育、培养融于到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养成之中

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教育、培养融于到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养成之中,结合行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规范,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2.5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及公益活动

学校各社团组织充分利用节日、假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及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

3 充分利用多元化的社会资源

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中职生创业教育及实例、应聘礼仪、就业心理辅导等专题,开设职业指导系列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到校讲座;邀请走上工作岗位的优秀毕业生与在校学生面对面交流。

4 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

为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即将实习的学生开展团队素质拓展训练,模拟面试实训活动、就业取向辩论会等活动,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生涯发展团体辅导。

5 引导学生参加“中职生文明风采”的竞赛活动

从2004年开始每年5~6月是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 竞赛活动期间,以此为契机,我校也举行了本校的“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竞赛活动包括“职业生涯规划” 设计,“我爱我的专业”、“诚信在我身边”、“创业之星”征文活动;职业生活摄影等内容。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为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为学校全面推进富有职教特色的德育工作,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可操作性很强的平台;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线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强化职教德育时代感,提高职教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