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例6篇

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1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有效措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重点思考的教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与人交流的水平都会有长足的发展,从而将知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本文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着手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言谈举止。这六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囊括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第一,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通过初中语文的教学,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第二,具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小学语文学习往往是初级阶段,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这就需要一个更好的积累过程,通过阅读高质量的课文和阅读材料,让学生积累足够的语言知识,提高其语言能力。第三,培养熟练的语言技能。语文是一门学科,而语言则是一种素养,一项技能。通过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语文素养和熟练的语言技能。第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第五,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文化是我国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优秀的历史文化给我国带来了很多益处,而初中语文教学正是根植于我国文化。所以,在语文的核心素养中,积淀文化,学习文化,体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第六,形成高雅的言谈举止。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写作方面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水平。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能力。培养学生形成高雅的言谈举止是初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语文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语文以背诵和记忆的内容为主,但是,对于理解和应用也是十分关注的。去年,《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选手积累了大量的诗词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明白在什么地方能够运用什么样的诗词,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理论和实践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要着力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只有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达到培养上述六种素养的目的。所以,学与用同样重要,教师要理论与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终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学习

语文的学习看似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但实际上,只要教师教学得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教师要积极地开展引导工作,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培养敢于表达的性格,从而慢慢地改善与人交流的能力,也就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3.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教师应结合学科知识的发展,适当增添新内容,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也应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具有广博的课外知识,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发掘有用信息。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困难,引导他们主动克服困难,养成热爱学习、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莹莹.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1):173-176.

[2]王超群,韦冬余.初中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6(3):60-62.

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2

近年来,对于核心素养的界定及运用,国内外研究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我国的一些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上,核心素养也被不断提及。本文针对国内外的核心素养研究背景进行分析,随后研究课程体系的建构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基于语文课标的三维目标,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试行稿),得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核心素养。以及在核心素养这一因素下,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发展产生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三维目标;中学语文教学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知识竞争时代,人才的发展是各国发展的迫切需要,人才竞争也成为判断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培养出适合时展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核心素养的研究,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础,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在教育的过程中,须从感性到理性,深入的进行反思,形成正确的三观,在生活中控制自己的言行,成为国家真正的有用之才。在世界的范围内来看,核心素养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时至今日有着相对完整地体系,西方许多国家,将核心素养的研究当做推动国家课程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在我国,教育改革逐步深入,核心素养作为指引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改革方向,在我国教育改革、课标制定、考试评价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关的研究,对我国教育改革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国内核心素养的研究,在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的“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重大项目正式启动之前,我国的研究者们大多是围绕着国际各个国家或组织的核心素养介绍进行的。

一、国际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20世纪到21世纪教育改革达到了发展的重要阶段,核心素养作为改革中的重点和中心问题,引起了各个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视。国际上大致把核心素养分为两种潮流,第一种是以“知识社会”为背景界定“关键能力”的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选择”。欧盟借鉴这个定义确定了自己的“关键能力”,并作为本区域内教育政策的方向。第二种是第二种是“21世纪型能力”。美国大刀阔斧的进行必要的“资质”与“能力”的研究,由此产生了培育“21世纪型能力”的教育改革运动,不论是对美国本国还是对国际教育界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两种潮流的影响下,课程改革继续深入发展。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提出,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可以按照地域划分,对欧盟、北美和大洋洲、亚洲等三个地区核心素养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比较,他认为各国家和地区在核心素养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几乎在所有国家与地区都把教育目标培育的“素质•能力”当做重要的研究对象。二是“素质•能力”,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说法,包括通用能力、核心素养、关键能力、21世纪型能力、共同基础、核心力量、通用技能,等等。三是核心素养大体可以分为“基础素养”、“认知技能”、“社会技能”三种构成要素。[1]

二、我国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内部讨论

2013年5月16日,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的“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重大项目正式开始,标志着我国核心素养的正式研究的开始。2014年,教育部发行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国教育学者以及专家,针对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借鉴了很多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内部的实践,提出一系列真正符合中国学生发展需要的能力和品格,尤其是对于我国“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该研究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中国核心素养的确立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试行稿正式,标志着这项历时三年经过无数的专家学者修改更正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说明。该稿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试行稿指出,核心素养是是每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一名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以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三、课程体系构建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

(一)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构建的关系

各地区实际情况略有不同,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体系,也有所不同。部分研究者认为,国家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相互关系大致呈现三种模式:核心素养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的美国模式,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核心素养的芬兰模式以及通过课程标准内容设置体现核心素养的日本模式。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课程状态主要表现为学科课程,核心素养落地的最佳载体必然也只能是课程。但在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中,教师和家长显然更偏向直观的提高分数,而非核心素养。我国台湾地区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的过程中,进行了所谓的“课程转化”,把最上位的核心素养转化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台湾核心素养就是在OECD核心素养的概念上结合了台湾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来“国民核心素养”的意象。核心素养被分为自主行动、共同互动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来了各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内涵。总体看来,各个组织以及地区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几乎都是在国际核心素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入了符合本地区学生发展的地域特色,以更好的适应核心素养的推行。在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大致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对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即“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上位问题。另一条则是在各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具体构建研究,即“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中”的下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与具体学科课程的具体关系,也是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语文重建的起点和归宿

语文是什么,即语文学科属性问题的一直存在争议。在语文单独设科时,叶圣陶提出了著名的论断——“语文姓语”,吕叔湘、张志公二人也都同意这个观点。语文核心素养是构建现代语文教学体系的起点与归宿。语文是人文学科,而且是母语学科。语文教学中需要“转变观念,注重人文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会运用语文工具,而且要使学生受到语文丰富的人文精神的陶冶,使他们能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培养他们文化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发展,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成为一个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众生不熄地燃烧下去。”[2]在语文学科的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应提高教师素养,是教师能够对于学科性质和学科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实践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语文教学观

如果课堂教学只是一昧的注重知识技能,那么三维价值目标就会成为空话,课程改革中一再强调的“育人”功能则完全没有实现。在语文课程中,核心素养应该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存在,通过在语文课堂中,在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紧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意识的教学,主要指的就是语文教什么的问题。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传播信息,语文教学则是如何的传播知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很显然,有的教师就是在教教材,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有的教师则是用教材在教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利用教材教给学生“语言表达”、“文学思维”、“民族文化”。这些因素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在核心素养的总框架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要纠正以往教学中只重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重视学生语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深化教育的观念,重视语文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优秀的语文教师终扮演着“文化讲解人”的角色,把理解课文所必须的知识解释给学生,引领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使学生自己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判断,这便是以核心价值观作为导向的语文学科教学。

(三)针对课堂教学预设与现实的脱轨的解决办法

课程要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创设,并能有效支撑各项具体目标。许多学校都在思考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规划和建设,但是大多都是应景敷衍或贪多求全,暴露出课程种类单一、组织实施散乱、课程目标与文本不对称等弊病。学校的课程建设应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去组织实施,真正实现目标和路径的统一。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改变填鸭式的教学,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要更多的与学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具语文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提前进行测评,认识到每个班级及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够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由于语文学科的普遍性,在高考的这根指挥棒下,中学语文教学往往容易成为一个最容易忽略的学科。但语文作为一个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因此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总结及展望

核心素养的研究适应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着现实的意义。教育的本质即“育人”,在中国传统的教育当中,也一直都提倡对于人的培养,如今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重视,有利于推动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核心素养”的国际潮流[J].中国教育报,2016.

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3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也就是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及素养,而并不是各种学习科目知识的综合,核心素养能够支撑学生通过学习而成为真正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有助于修炼心智,提高学习能力。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俨然成为了当下学校教育实现价值的基础,也是新课改推行的重要目标。

一、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成为最能培养核心素养的学科

与“学习能力”的概念及作用相比,“核心素养”的含义更为广泛,不但囊括了过去传统的教育领域学习能力,还包含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而任何科目教学都与核心素养相关,但英语与其他的科目教学相比承载了更多的“国际理解”功能,所以在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除了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外,还重在尊重差异基础上的全球视野拓展,要求学生以包容的情怀去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对共同的人类命运给予更多的认知与关注。由此可见,英语的学习的核心素养体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以及学习能力。有学者提出,在众多的科目中,英语甚至超过语文成为最能培养核心素养的学科。

当前我国高中英语苏教版的教材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文化差异以及不同国度的思维方式,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用宏大的视野去认识人们细微的心理变化以及内心感受,潜移默化地培养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比如学生在向英美人进行初次见面的寒暄时,尤其是面向英国人关于谈论天气的喜好,就是在简单的How are you问好以后,避免直接摄入尴尬询问对方隐私的最好转变形式,因此也才有了关于天气问候的爱好。如Lovely day,isn’t it/Bit nippy today/It doesn’t look like we’re having/The sun’s trying to come out.各种英国人常用的天气问候语,学生除了了解具体的句式以外,还要认识到英国人酷爱园艺,很多家庭都会种花花草草,因此关注天气不过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一种寒暄。这其中就隐含了很多的文化差异与国情特征知识,所以学生英语的学习,绝不仅仅局限于语法单词语句等,要在核心素养框架下了解不同地方使用语言的差异以及不同的生活习俗。在当前的普通高中教学中,尽管受到英语环境及高考压力的影响,但教师也要注重在日常的英语知识教学课堂上将学科的内容与核心素养拓宽至全球视野中的多元文化的结合进行培养。

二、核心素养框架下高中英语的教学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始终是英语课堂学习的主体,整个英语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而展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课堂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都应该有意识地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中心,从学生的需要、能力水平以及兴趣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创设教学核心主题后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去,在促进语言知识发展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最终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

2.强化课堂教学的互动。在核心素养框架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要围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生本互动的形式展开,教师不但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与环境,在进行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互动活动,多以鼓励式的语言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和应用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能力。

3.坚持语境化教学原则。英语是重要的语种学习,而语种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即教师必须保证具有一定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的针对性设计,才能在更真实更有意义的环境下开展学习工作。英语学习效果展评的一大特点在于教师根据自设主题和文本完成目标,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的技能、语法、口语以及书面表达语的培训提升水平,并在语境化的氛围中更深刻感受核心素养的理念。

4.遵循技能综合化原则。在高中英语的技能学习中,无论是接受性质的技能学习,或是产出性技能,以及其他的语法词汇的总结学习,都不只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手段获取。教师的英语教学离不开各种辅教学资源,同时也要设置语境化与情景式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交流训练方式,促进听说读写等多方面技能水平的提升。

5.坚持过程导向原则。学生高中英语的语言技能学习及语言知识发展对教师课堂引导有很强的依赖,这与当下我国中学的英语语言教学现状与环境有关。目前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范例,以听说读写的环节与形式在训练中巩固知识,但从整体的教学工作来看,普遍存在教学方法与技巧较为丰富、核心素养框架落实不全、教学容量偏大、无语言环境基础上的教学节奏偏快、不够注重教学过程和反思的情况。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需要日积月累,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英语积累水平等多方面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其水平与特点,坚持过程导向原则,逐渐增加语言难度以及文本的复杂程度,实现螺旋式英语知识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

三、关于核心素养框架下高中英Z教学的教学策略探讨

1.英语情境教学的情境创设策略。情境创设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教学形式,通过教师为文本创设一定感彩的场景,引起学生熟悉的生活联想或情感体验,进而更好地理解英语文本的内容和含义,确保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提升,情感得以激发。这涉及到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其中便包含了会话、协作、情境与意义构建四大版块,强调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在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的同时,强化对文本与问题的理解与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协商交流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组织语言进行文字的表述,最终强化构建与创设意义。

首先,教师应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聚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比如The World Online的学习,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学习词性变换等基础的知识以外,还要积极创设如order take-out food/go online shopping/watch videos等,将语言、音乐、图像、网络等多模态符号引入到教学课堂中。弥补语言环境缺失的缺陷,调动学生在感官上的参与积极性,以此来刺激学生的联想力与记忆能力,强化单元学习效果,这与上世纪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其次,还要积极创设任务情境,鼓励学生英语主动性学习。比如引用网络中国外网友Andrew所遇到的专业选择问题,需要从自我兴趣与父母的建议中选择,那么教师完全可以以此创设教学情境,以模拟化的任务驱动形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在情景模仿中丰富知识,掌握学习策略,提高英语核心素养。此外,猜测情境也是当前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启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灵活性,比如很多教师钟爱开展的猜词游戏,如educator、avenue、statistics、abundant、withdraw等词语写出来,让学生在不看词语的基础上调动其发散性思维、辨证思维以及形象思维的能力,探索英语猜词方法,有助于学生在阅读理解等题型中解题能力的提升。

2.英语问题导学的语言能力培养策略。问题导学要求教师在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模式中强化问题的创设与学生问题解答的能力培养,如遵循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反思问题的环节。比如学习英语中学生们较为熟知的两首诗Brother和Summer,都属于cinquain,尽管只有寥寥数句却有着很深的意境。而两首诗中,前者的作者健美帅气,将兄弟爱开玩笑的性格表达出来,后者则是作者对夏天的厌倦,是一种一年四季经历过程中的周而复始的消极情绪体现,那么在课堂学习中的问答教学形式则可为“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his brother?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summer?”教师的设问从学生对于“His brother is his friend and enemy/summer is endless”等回答中体现不同个体对多元文化的差异化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观察分析cinquain的特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英语情感体验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在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情感体验主要为教师有意识选择能够贴近学生学习知识与水平的英语内容,同时又确保其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并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人生阅历对更多的多元素材进行有效解读,启发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形成更广更深的体验,将自我感受与体验采用个性化的语言和方法表达展现,升华自我情感,形成文化意识,这正是核心素养的典型培育过程。比如教师在讲述Pygmailon的故事时,以上述的问题导学方式提问What other things show one’s status in society apart from how one speaks?要求学生结合不同文化社会的背景进行理解与思考,如表现的萧伯纳言语犀利与幽默的意境,并结合英美国家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卖花女和社会上层的皮克林对话中展现的素养,学生能深刻地感受到英语是英美国家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并与中文的学习和表达一样,均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与在特定背景下展现的阶层,这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一种语言在不同时代中的差异性,形成英语文化的学习认知。与此同时,还能在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的教学环节中注意到故事中任务在戏剧语言表现的手法,如夸张渲染以及抒情独白,思考这与中国的各种语言修辞手法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以此来促进英语学习的质量与效果,这便是核心素B框架下高中英语有效学习的手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核心素养对高中生英语知识学习及文化意识培养学习有着长远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英语教学时,要紧密结合知识水平教育和文化素养教育,并让学生都能理解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廖国荣.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亚太教育, 2015,21(12):56.

[2]宁悦颖.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分析[J].课改进行时,2016,11(04):21-23.

[3]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2(16):6-8.

[4]夏新宇.聚焦核心素养 让学习真正发生――兼评“杏坛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J].名家视线,2016,7(08):30-31.

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自然就成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育人目标要求,这也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一时,“核心素养”成了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当下最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到实处。

要想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地生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何谓“核心素养”?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核心素养”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教育部颁发的《意见》中对“核心素养”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不难看出,“核心素养”的内涵直接指向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及关键的能力。

因此,“核心素养”是学生一生发展所必需的素养集合体,是一个综合体系,需要各学段、每一门学科的协同努力。唯有这样,学校才能培育出一名又一名高素养的合格人才。由此看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由某一门特定学科或几门学科来完成的,而是由学校所开设的各门学科共同来承担、实施的。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人学习母语的启蒙阶段,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撑。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只关注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一味地满堂讲、满堂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然后就是大量、机械的抄写、记忆,使得学生苦不堪言,没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教学新思路。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对母语热爱的情感,拥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具备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语文能力。当学生真正形成了这些品格和能力素养,我想语文素养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核心素养”并不是飘在空中的浮云,也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抽象概念,它是由各学科素养共同形成的一个集合体系,就如同参天大树深植于大地的条条根系一样。

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5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助学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下就能成功的,而是一个需要后天获得的长期过程,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开启“助学”模式,对于我们所选的教学内容进行精选,以及对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让“助学”模式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引领者和帮助者,这样才能通过“助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理清“助学课堂”概念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该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所以培养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兴趣,是促进他们主动进行英语学习的基础。我们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所以通过“助学课堂”,也就是指在英语课堂中,教师通过“师助”“互助”和“自助”这三种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对于开启“助学”模式来说,“助学课堂”对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来说,对学生是比较有利的,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这也是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过去我们更多考虑的是英语教学能教会我们的学生哪些知识与技能。但是现在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当下的英语教学能够给我们学生的未来带来哪些有用的东西?结合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我们培养学生的核心素B有哪些?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如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基于这样的思考,提出英语“助学课堂”的教学主张。

二、围绕核心素养,构建“助学课堂”实施的策略

1.通过“师助”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教师在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师要发挥“师助”的作用,这对于培养初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来说,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首先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先给学生讲一些关于英语学科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白学习英语对于他们是多么重要。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英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关于如何学习英语的方法,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初中生的英语词汇量是非常有限的,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单词,这对于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都学习一些相关的单词,再让学生对相关教材适当学习,这样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简单的英语读物,这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是比较好的。

对于学生来说,歌曲的魅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英语歌曲的学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有助于提高英语素养,是一举两得的方法。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交流,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口语

交流。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主要还是倡导“以学定教”理念,我们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英语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帮助,把握“三助三不助”原则,即:助在学法处、助在提升处、助在偏离处;对于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助、对于学生通过互教互学掌握的不助、对于学生在通过合作探究把握的不助。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情况,对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引导和点拨。

2.通过“自助”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自助”在教学中主要是倡导“先学后教”的理念,这主要是指导我们的学生,运用已经有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尝试完成自己提出来的学习任务,或者是我们教师给学生设计好的学习内容。在这个“自助”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助学习这个建构,把自己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经验,以及即将学习的内容,把这两者联系起来。

我们所说的课前“自助”学习,指的是我们的学生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学生根据我们的“预习单”要求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我们学生主要是先根据音标对单词进行熟悉,借助每个单元的英语单词,并且通过查英文字典了解英语课文中“生单词”的意思,把我们的英语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同时把英语课文标上小节号,简单了解我们英语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尝试阅读英语课文的内容,并对英语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这样就不难理解我们英语课文中提出的问题了。课前“自助”学习的关键还是要有一个明确以及适量的学习任务,所以“预习单”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如果在“生单词学习”时,我们的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两个栏目,第一个是“我学会的生单词”,第二个是“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课后“自助”学习,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完成课后拓展的学习内容。课后“自助”学习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就是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容要适量,让学生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教师对于学生拓展的学习情况要及时反馈。

3.通过“自助”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互助”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主要是倡导“互教互学”理念,这主要是让我们的学生能够通过交流、质疑等形式进行相互学习、相互之间进行启发并且尝试质疑。我们所说的“互助”就是让学生之间有一个“互教互学”的过程,这样学生之间有了交流,那“互助”学习也就方便开展了。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有两个时段体现得更明显一些。第一个就是我们的学生在交流展示预习的成果。我们学生主要是围绕朗读英语课文、整体感知、字词学习这三个方面组织“互助”学习。朗读英语课文的时候,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朗读、同桌之间互读,并且相互纠正在朗读英语课文时的错误。整体感知,让学生围绕英语课文的题目、人物、故事说一说英语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单词学习,让学生汇报自己学会的生单词,特别是通过提醒同伴注意的方式,强化识单词、写单词的方法以及能力。我们学生在朗读英语课文时读得要自然。整体感知时,要理清楚英语课文的表达顺序,同时尝试概括每个段落的大概意思,或者是复述英语课文。第二个就是学生深入研读后的交流。学生通过英语课文进行深入对话,这样学生就有了自己对英语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然后可以组织学生在全班内进行交流,这个时候的英语课堂应该就是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不断进行碰撞、不断进行深入、不断生成的时空,这个时候学生在交流、质疑等辩论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对英语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教学目的。我们要通过“助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具体实践中进行操练。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已占据着语文教育教学中核心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科学途径和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形成一些惯有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耐心给予学生必要的培养。

一、核心素养的意义

素养是指一个人品德修养和素质的体现,素养包括的范围很广,比如:个人的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知识水平和能力等还有为人处世的能力或技巧、对人的态度或情谊等多种方面都可以统称为素养。小学语文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比较稳定的、基础的、适合当今社会和时展要求的语文素养,学生能够必须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这些基本素养表现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格魅力得到修养。这就要求当今教师能够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阻力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基础和语文能力为宗旨而进行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一种培养。语文素养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我们可以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这两方面作为切入点来进行语文素养的引导,顺应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的培养,从而能够更好、更快、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程度的限制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升学率的压力

升学率的压力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和绩效评比等。所以有些教师就不得不用“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来评估学生的成绩,从而提高升学率。使学生对枯燥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失去原有的兴趣,进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

1.具备必要的语文知识

当人一旦离开知识的怀抱后果是不敢想象的。在小学阶段,教学中主要以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基本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方法、常用的段落和文章的整体结构、基本的阅读写作方法等知识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师要对以上内容进行适时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主动自学、乐学、研学,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准确合理的培养学生小学语文知识能力的素养。

2.积累语言能力

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能力培养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中的具体内容,摘抄出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好段等,使学生在长期积累和生活经验中收获许多新的词和句子,从而能够使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小题库”。这样不H能够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认知程度和背诵能力的提高,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阅读课外读物感兴趣,最终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说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精神,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好习惯。

四、小学语文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1.利用情感体验教学法

语文学科是一门注重情感交流和表达的学科。从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学习内容能够体会到,语文学科是情感表达和生活经验引起共鸣的过程。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设疑入课,让学生阅读全文后进行解疑,使学生理清关系中,体会到小蝌蚪和妈妈的情感故事,从而能够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而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2.延伸课堂教学知识,使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当今教育下新颖的教学模式,它能够通过同伴之间交流与沟通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同学之间能够相互进行学习和进步。这种方式还有利于学生把自己理解的知识和掌握程度分享给其他学生,大家团结互助,各抒己见,共同进步和共同成长。例如:教师在讲《四季》一课时,先交流已知生活知识,再分组讨论,接着画四季,最后代表上台讲。这样的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拓宽自己学习语文知识的思维模式。

3.学生才是教学中真正的主人

语文素养的教学有时也可以被看作是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和教师对外界事物采取探索的教学方式,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知到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例如:在讲解《春天来了》时,可将此课改为课外活动课,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孩子们零距离的与自然触摸,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发现进行探讨,最终得出呵护、保护大自然的建议。使学生在触摸、观察、发现中学会语文知识,最终形成语文的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素养的培养可以从学生的内心和情感入手,从而能够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所以,培养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使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教育发展中势在必行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唐珊.试论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6,1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