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育

初中数学教育范文1

关键词:情感 数学 教育

学好数学不仅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发散思维能力, 还要求学生具有刻苦的学习精神, 明确的学习目标, 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的培养、兴趣的培养, 都依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依靠教师严密的知识传授过程是充满情感教育的方法。只有在教师极富情感的课堂氛围和科学的教学过程中, 才能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初中数学在基础教育阶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过程,始终贯穿以情知导, 知情交融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挖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通过情感教学与科学教学的交融与应用,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爱数学, 用数学, 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

首先,要利用数学学科自身的情感因素,利用数学美感, 激发学生联想, 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魅力去吸引学生, 感染学生。几何学常常带给人们直观的美好形象, 几何图形“圆”是全方位对称图形, 美观匀称, 无可非议。正方形、五角星等常用的几何图形都因对称可爱而受人们喜爱。代数中一些公式和法则非常对称与和谐, 同样给人以美观感觉。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谈不上外观美, 但本质却是美好的, 对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用处可是太大了。再如三角形的3 条高, 3 条中线, 3 条内角平分线都交于一点, 这很美丽, 也很美好, 同时那令人惊讶的结论,真是秒不可言。

其次,教师要利用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把一些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 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例如,我们可以精心设计这样一道数学题: 某同学上大学的费用是四年共计五万元, 他爸爸每年存三千元, 要存多少年? 他爸爸是一个农民工,每月收入600 元, 若平时所用费用不计, 要工作多少年? 通过这些实际问题既激发了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上进心、责任感。

再次,教师还要利用教材中现有的趣味题, 数学小知识、数学家的轶闻趣事,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如“数学之王—— 高斯”、“数学之神—— 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 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情感, 同时从中也受到教育, 起到“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引之以悟, 导之以行”的作用。

二、显人格,用好教师自身的情感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有情感地教, 学生才会有情感地学。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情感, 从而产生共鸣, 达到教得扎实、生动, 学得主动、有趣的教学目的。

一方面,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认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 就是情, 就是爱, 教育没有了情爱, 就成了无水的池。”可以说, 爱是一种具大的教育力量, 是沟通思想的桥梁。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爱生之情, 并对数学充满兴趣, 满怀热情地进行教学, 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 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没有广博的、全面的、系统的知识是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教无止境, 学无止境。在教学中教师要钻研吃透教材,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教具直观形象, 采用多媒体手段, 声色并茂, 语言生动, 语调抑扬顿挫, 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随机应变, 引起师生情感共鸣。教师要真诚地给每个学生信任、鼓励,创设快乐融融的情感气氛。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 兴趣广泛。

另一方面,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 尤其对学习感到有点吃力的学生, 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 着力给予表扬, 让其产生一点“成功感”,树立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如有些学生爱打电子游戏机, 而且玩起来往往不能自我控制, 玩至深更半夜, 甚至通宵达旦, 因而造成白天上课打瞌睡、作业拖拉不能完成的现象, 如果教师采用简单的说教肯定无济于事。如果发现他们的长处, 并充分的予以充分发挥, 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触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赞可夫说过: “教学法是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的领域, 触及学生心理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首先,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 关心他们, 爱护他们,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使学生对老师产生较强的信任感及亲近感, 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了, 达到“尊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应当承认, 每个人的数学天赋是不相同的, 男生和女生在思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个老师如果对每一个同学的教学要求都一样, 肯定会严重挫伤部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老师要勤于观察, 用爱心和耐心去鼓励、去启发学生。

其次,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 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情感。如教“线段的比较”时, 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形式问学生: “你是如何比较两个人的身高的?”学生肯定会回答: “站到一起就知道了。”然后教师可以采用进一步的方式提问: “一个在北京, 一个在南京, 怎么办? ”学生就会回答: “通过度量”。由此可见, 在数学教学中, 一个问题设计得好,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产生兴奋点, 促进思维发展。

再次,精心创设认知冲突,采取激励措施。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讨论、探索、评判, 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如“平角概念”教学, 教师可以把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成直线时, 提问学生这是不是角? 这时学生反应不一, 有的说是, 有的说不是, 此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讲角的特征, 找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教师再操作验证, 总结出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角—— 平角。通过前后不同答案的对比、辨析, 很好地发展了学生言必有据的严谨思维习惯。知识的获得来自思维活动的过程, 学生一旦通过艰苦的思考, 找到问题答案, 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 同时会激发对进一步学习的渴望, 形成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因此, 在学习数学的智力活动中, 教师对学生经过努力所取得的点滴成功, 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 采取竞赛、表扬、评优等措施, 以提高学生的内驱力。

综上所述, 数学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把握好情感教育, 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初中数学教育范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师生互动;情感交融

在数学情感教学中,情感教育作为整个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还能体会数学教师的一片苦心,积极地投入到今后的数学学习中. 在此,本文从联系生活、寓教于乐、热爱学生、以情施教以及情感交融、师生互动等三个方面出发,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的策略展开分析.

一、联系生活,寓教于乐

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将自身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而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出发,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数学学习中. 另一方面,教师在联系生活的过程中,还应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与之相符的教学手段,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情绪,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性质”这一课时,教师若一味地强调“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样不仅不会达到教学目的,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若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如:房梁,篮球架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并通过多媒体将这些物品进行一一播放,使学生从中挑选共同点——三角形,然后教师结合三角形的性质进行一一解释,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深化数学知识理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数学学习中.

二、热爱学生,以情施教

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既是学生主动认识的过程,同时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其主要目的在于辅导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化数学知识理解,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积累.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除了要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外,还应结合自己的思维进行独立探索、创新,以便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对其进行灵活运用. 由此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融洽、言而有序的氛围下学好数学知识. 首先,教师要从心里热爱学生. 只有从心里热爱学生,才能与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才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才能积极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 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积极地鼓励学生、指导学生,使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 此外,基于数学知识的枯燥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其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使学生产生乐学、好学的内在动力.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一章时,一些学生对图形的对称轴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尤其是一些不规则图形. 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将图形通过动画的形式折叠起来,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探索轴对称图形的规律,同时教师结合图像进行相应的解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出一定的规律,然后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 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深化师生感情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品质,使其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

三、情感交融,师生互动

在情感交融,师生互动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依恋需求与尊重需求.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活动比较敏感,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不满足教师教授的知识与技能,他们更希望教师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关心、爱护他们,这种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源泉. 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本着“教学相长”的原则,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其次,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理解需要与情感交流需要. 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对自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不自信. 对此,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随时与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端正学习态度,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数学学习中.

四、总 结

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探讨了情感教育的几个实施策略. 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的实施,在深化学生数学知识认识的同时,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在确保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育范文3

学生学习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增反增,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制作过于精美的课件,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被课件的其他内容所吸引,不能专注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这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导致教师教学效率低下。

二、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技能

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技术教育的技能,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提高技能的途径有两条:第一,通过学校组织,通过短期培训或者教师进修发展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校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资源,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还可以履行学校培养教师能力的责任。学校必须与时俱进,利用现代技术教育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性。第二,教师通过自我技能提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并要通过不断练习,使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短期培训,实现自身技能的提高。

(二)摆正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位置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处于辅助地位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尝试创新而机械的替代教师教学的主体地位。此外,不能用现代教育技术替代教材内容,更不能替代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对于出现一些教师只使用课件来给学生展示解题过程等的相关做法,必须予以杜绝。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是丧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二是教师成为课件的播放者,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课堂主角。所以,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必须注意摆正自己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位置,更好地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三)创造性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大部分教师由于过度依赖现代教育教学,往往缺少对教学内容的思考,而且由于教学的需要,对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课件也往往只是写上“标准答案”即可,这就导致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机械使用教学课件,也使得学生在教师“标准答案”课件的引导下失去了思考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造性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利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学生在受到多样化的刺激下,牢牢地把握住学习重点,提高创造力。

(四)融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往往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就抛弃了传统教学的方式,不再写板书,甚至整堂课一根粉笔都不动,完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必须融合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利用传统教学的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等优点,再加上现代教育技术的方便、丰富等优点,更好地完成初中数学教学任务。

三、结语

初中数学教育范文4

关键词 数学创新教育 特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056-0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模式教育,不可能存在某种固定的模式。数学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数学创新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创新教育的一般特点和要求,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定。

一、数学创新教育的特点

首先,实施数学创新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注重个性化教育。因为“创新教育与个性化教育在精神实质上应该说是潜相交通、互为因果的。”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功与收获,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他们自主发展创造最佳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数学创新教育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对此不能僵化的理解,更不能抛开现行的教育教学内容,另搞一套,把数学教育变成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创造性教育。实施数学创新教育,主要是在所有内容中渗透理性的创新意识,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唯如此,才能真正达到数学创新教育的目的。

二、在教学实例中探索数学创新教育的运用

要实施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抓住数学教育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一关键,在重视常规思维、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水平,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积极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一,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有的训练方式,如果运用得当,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发散思维,开阔思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1,0),(0,-3),且对称轴是直线x=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解法一(一般法):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2+bx+c,将A、B两点的坐标及-=1代入即可解出a=1,b= -2,c= -3,从而得到解析式y=x2-2x-3。

解法二(顶点法):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 a(x-h)2+k,再把A、B两点的坐标代入求解即可。

解法三(交点法):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它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3,0),由此可设解析式为y=a(x+1)(x-3),然后把B点坐标代入求出a即可。

以上三种解法,由于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因而解法各异,各有特点,都应让学生掌握。这样,对于训练学生克服“常规思维”障碍,摆脱心理“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会大有裨益。

第二,提倡发现教学,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运用发现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性、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环境和机会,让他们通过大胆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如下列问题:

问题一:在前10个自然数中任取6个数,求证:一定存在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倍数。

问题二:在1、2、3、……、100这100个连续自然数中,任取51个数,上述结论是否成立?

问题三:一般情况下,在前2n个自然数中,任取n+1个数,上述结论是否成立?

初中数学教育范文5

摘 要: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数学史和课堂内容相结合,将数学概念还原到当时的事件中去,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到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伴随着对数学教育的研究与发现,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具有积极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牢固的数学基础。对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和应用措施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数学史;初中数学;措施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教授数学史,将历史上有关数学的奇闻逸事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

养,刺激学生的求知热情,更能活跃授课氛围,丰富教师的教学

手段。

一、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育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授中适当地将一些数学史上有趣的小故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活跃教学氛围,而且还能很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些数学家们的妙闻轶事还可以引导学生的人格成长,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巨大的帮助作用。深刻地了解数学史,就会发现很多伟大的数学家往往都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例如,希帕索斯因发现无理数而葬身鱼腹,欧拉双目失明仍然坚持心算,这些小故事都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对待数学问题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2.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获得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将初中数学教学和笛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数学史是相关问题的发现、解决、论证的过程,也是前人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教师将数学史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宛如自己在发现知识、完善知识一样。数学是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讨论、反复验证中完善发展起来的,学生学习数学史,学的就是前人在解决问题时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遵循前人的思路,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

二、数学史和初中数学教育相结合的应用措施

1.课前准备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导新的知识内容

教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准备一些数学史上有意思的小故事,以顺利引导学生进入新的知识学习,让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的时候不会有陌生感。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中,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著名的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故事放到课件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这一有意思的故事,让学生对“丢番图到底活了多少岁”这个问题产生兴趣,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有意思的故事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2.课堂教学穿插数学故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生由于身心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自控能力比较差。在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往往会出现溜号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讲述一些有意思的数学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还可以将历史名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还了解了“勾三股四玄五”“鸡兔同笼”这些有趣的历史典故,更加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中,因为在讲解的过程中比较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比如,关于勾股定理的名称,中国学者喜欢叫“勾股定理”,而外国学者则叫“毕达哥拉斯定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呢?是因为我国著名数学家赵爽在《勾股圆方图解》早就论证了勾股定理,而外国人比我们晚了整整2000年。这样有趣的数学故事既可以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能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课后总结归纳,适当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教授完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有趣的数学史问题,让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还能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中,教师在课后就可以将历史上的几何难题“三等分角问题”告诉学生,但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不必深究,了解即可。

综上所述,我们能看到,将数学史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著名的教育学家张继宇说过:“将数学文化融于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受数学文化的感染,与教师产生共

鸣,更好地理解数学。”将数学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思想,了解数学文化,还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育范文6

众所周知,兴趣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拥有强烈的对知识的渴望,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不断鞭策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的课堂效率。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上,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根据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讲台上利用黑板、粉笔或者是尺子等一些比较简单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毫无趣味的教学模式,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对于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数学课堂无异于是睡觉的课堂,听着教师的教课频率,仿佛是一种催眠曲,在课堂上呼呼大睡。有的一些爱动的学生,他们会前后张望,注意力不集中,还会影响课堂纪律,打扰其他学生的学习,导致教学效率下降。而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主要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太缺少吸引力。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展,教师应该不断的对教学形式进行革新,利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目光都集中于数学课堂上,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趣味练习、故事导入以及讨论等各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的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再趁热打铁,将数学融入其中,从而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力更加深刻,进而构建高效的数学思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将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根据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将比较抽象难懂的数学内容变得简单化,更加形象化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比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好奇心,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利用一些新鲜的教学形式来引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但能够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性,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在创设数学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问题情境,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争强好胜的时期,面对问题学生都会展示积极地一面,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表扬,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满足自身好胜心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设置好一个问题,但要注意的是,这个问题不要过于简单,如果是学生都能够异口同声说出答案的问题,这样就失去了问题设置的意义。但也不要太难,脱离了数学的教学大纲,这样学生会感到非常困难,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在问题的选择上要精心准备,通过一题多解等形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们会进行自主思考,或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如在学习平行线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怎样才能够明确这两条线是不是平行的呢?这样的提问不但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去,还能够使学生的大脑运转起来,从而活跃了数学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长辈们都非常地宠爱,孩子与其他人交流和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较差。由于我国采取的是应试教育,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都是按部就班的讲课,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很少交流,课堂一直处于比较沉闷的状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不断进行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不断增加,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学生合作团结精神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进行科学的教学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能够增加班级的凝聚力,活跃数学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