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社会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社会调查报告

初中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1

1 模式简介

在初中学业考试生物“五合一菜单自选”实验考查模式中,学生可以从实验操作、笔试、口试、实验设计和调查报告五种考查方式中自选某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参与考查。教师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结合广州地区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教材,给出一定的考查范围或题目,学生在五种菜单考查方式中任选某种方式进行考查。每个学生最多可以参与实验考查两次,选取最高成绩作为考查最终成绩。在考查中,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负责提供五种实验考查方式的实施条件。选择口试、笔试和操作的学生根据考查范围进行准备,在考查当天通过抽签决定具体的考查题目。选择做研究报告和实验设计的学生提前报名,在八年级第二学期结束前提交有关报告和设计。

学生自选菜单中的实验考查模式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菜单提供的考查模式较多,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实验操作考查,侧重于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笔试、口试,侧重于监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实验设计、报告则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具体操作时,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方式进行评价。教师评价还应该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实验、制作、理论学习、社会调查等方面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2 模式操作指引

根据《广州市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生物学科结业评价方案》,生物学科结业评价是对八年级学生两年的生物学科学习情况所作的一个总体评价,由三种形式组成:纸笔测试、非纸笔测试(包括开放式考查和生物实验考查)、平时成绩。其权重分别为纸笔测试占70%、非纸笔测试占20%、平时成绩占10%,三者之和为初中生物学科结业成绩。因此,该实验考查模式中五种考查的方式的满分均为20分。

2.1 实验操作考试

根据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八年级教材上的实验出题。在操作过程中学校提供各组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与仪器,学生在考前抽签决定考题,2人或4人一组同时进行考试,每组考查时间为20 min。教师印制试卷时,一份发给学生进行考试准备,一份留作试卷,即每个选考学生需要2份单面试题。

2012学年统一提供的操作试题包括显微镜类与非显微镜类两大类,显微镜类有2组试题:试题A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试题B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非显微镜类包括3组试题:试题A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试题B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试题C扦插材料的处理。

2.2 笔试

根据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八年级教材上的实验,选取部分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等内容编制试题。题型主要是填空与选择,评分标准统一。学生在考前抽签决定考题,考查时间为20 min,各班同时进行。要求考生独立作答,不得参考任何相关资料。2012学年统一提供的笔试试题包括4组。

笔试也可以不单独进行,笔试成绩可以与八年级期末广州市学业水平结业考试中纸笔测试中所涉及到实验知识的分数经过换算后互认,满分也为20分。

2.3 口试

根据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八年级教材上的所有实验,选取部分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内容编制而成。学生在考前抽签决定考题,与教师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学生听完试题后,有1 min的时间思考,每题有3 min的时间作答,试题只读1次。听完题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独立口答,不得参考任何相关资料。教师每次只考查一名学生,参照评分标准酌情给分。2012学年统一提供的口试试题包括3组。

2.4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考查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或者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补充、添加,成为一个创新实验。

2.5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考查内容不受限制,学生根据教材中涉及到的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的调查题目,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3 模式在实践中的改进与反思

初中学业考试生物“五合一菜单自选”实验考查模式建立后,先是在萝岗区的区属学校开始运用,2012学年开始,由广州市教研室生物科向全市的各区县推荐运用。该模式自构建后的6年来,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实验操作形式

实验操作方式最初按照年级分类,分为七、八年级两大类,每类4组试题。在实践中发现七年级试题中显微镜类比较集中,考虑到部分农村学校缺乏开展显微镜类实验的条件,会影响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考查方式的初衷,后改为根据实验中是否用到显微镜分类。

根据学校在实施操作考试中,教师的人手、学生准备实验的时间有限等因素,减少了试题的数量,更加突出考查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

根据人教版新教材,删掉了一些实验,例如测量胸围差的试题被删除。

修改、充实了试题的评分标准,除了考查知识与技能以外,尽量关注学生在考查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一些实验仪器、用具使用的方法和习惯也纳入评价范围。

3.2 笔试形式

笔试考查方式最初是考查一个实验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内容,在实践中发现这种考查方式考查的知识内容过少、过于集中,后改为不拘泥于考查某个实验,而是进行综合的实验考查,共4组题。

由于实验考查是在八年级进行,既不能加重学生负担,又要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除了将“五合一菜单自选”实验考查的成绩与八年级期末广州市学业水平结业考试中纸笔测试中所涉及到实验知识的分数经过换算后互认外,也与结业考试中非纸笔测试的另一种形式——开放性考查的成绩互认,均为20分。这样学生就可以真正做到在非纸笔测试中自主选择开放性考查还是实验考查形式。

为了进一步减少学生负担,现在正评估是否将笔试考查纳入平时的纸笔测验中,即无需组织专门的笔试考查,改为在每次单元或期末质量监测中,命制20分的实验题目,经过统计作为笔试考查的成绩。

3.3 口试形式

口试考查方式最初是考查一个实验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内容,经过实践,发现这种方式会给学生背实验的错误导向。后改为不是针对一个实验,而是将部分实验的关键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考查。

在口试中,师生是一对一进行的,考查速度较慢,耗费时间较长。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校全校没有一个选择口试的学生,这可能与教师、学生对此考查方式的操作过程不满有关。为此,现在正在评估是否以小组考查形式代替师生的一问一答形式,即学生2~4人自由组合,共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节约考查时间,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合作学习,同时降低学生的紧张感。后一种小组口试的试题和评分标准正在讨论中,力图既要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又要避免个别成员滥竽充数。

3.4 设计、报告形式

实验设计与调查报告这两种考查方式主要适合于对生物学科特别有兴趣,与人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强、肯钻研和下苦功的学生。设置这两种考查形式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将来可以在生物学科有所追求的热爱理科科学的学生。但是好学生需要好教师来培养,开展这两种考查,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花许多时间、精力来指导学生。因此,特别是任教八年级的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教师对实验考查所秉持的态度等,对学生选择设计与报告考查方式会有非常大的影响。例如,从萝岗区2012学年萝岗区区属初中学校实验考查情况统计表分析,生源较好与生源较差的学校选择设计与报告这两个考查方式的统计数字差别不大,全区9所学校有5所学校选择报告的人数为零,6所学校选择设计的人数为零,表1。

3.5 师生对实验考查的认识

为了了解学生对实验考查的认识,2012学年,笔者也对萝岗区全体参加实验考查的学生进行了以下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

调查问卷:

1. 你对实验考查的认识是( )

A. 实验考查是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B. 实验考查是考查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

2. 你选择的实验考查方式是( )

A. 笔试 B. 口试 C. 操作 D. 报告

E. 设计

3. 你认为最有效的实验考查方式是( )

A. 笔试 B. 口试 C. 操作 D. 报告

E. 设计 F. 其他

4. 你选择的笔试试题是( )

A. A组 B. B组 C. C组 D. D组

E. 学业水平测试题的换算 F. 其他

5. 你选择的实验操作试题是( )

A. 非显微镜类A组 B. 非显微镜类B组

C. 非显微镜类C组 D. 显微镜类A组

E. 显微镜类B组 F.其他

6. 你选择的口试试题是( )

A. A组 B. B组 C. C组 D.其他

7. 你对“五合一菜单自选模式”的总体评价是

( )

A. 考查方式多样,很好地面向了全体学生

B. 考查方式多样,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C. 考查方式多样,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D. 考查方式多样,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调查显示,有39.6%的学生对实验考查的认识停留在是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上,19.03%的学生还是认为考查方式的多样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说明师生对实验考查,乃至实验教学的目标与意义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初中学业考试生物“五合一菜单自选”实验考查模式,很好地体现了“以考查促进教学,以教学推动考查”的理念。从该模式在有关学校进行的对比实验结果也显示,无论是对生物课的喜爱程度,对实验感兴趣的比例,还是实验课的预习情况、听课状态、实验习惯、收集数据的能力、与同学合作或探究意识等方面,采用本模式进行实验考查的实验班均比未使用本模式的对照班做得好。

参考文献:

初中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教学; 学生; 信息素养; 培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已进入一个高度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1]。终身学习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素养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的许多专家指出,“课程整合”是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强调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

1 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LA)主席Paul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的,信息素养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完善。当前信息素养的具体涵义是指,人们对信息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有能力从书本、报纸、电视、广播、社会调查、国际互联网等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库获取、储存、评估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信息素养是人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2 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备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他们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结合医学遗传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自身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1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就是作为信息社会中的人所必须具备的观念和意识。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源的概念,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在上新课前,让学生认真预习教材内容,要求他们通过互联网、书本、报纸等查阅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教师在上课时进行抽查,对积极查阅信息资料、获取信息知识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同时让学生懂得绝大多数科学发明来源于科学家的灵感和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激励学生坚信只要自己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也能取得成功。例如,“青霉素的发现”,是弗莱明、弗罗利和钱恩等科学家研究、探索科学的过程,他们通过大量实验终于发现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打开了用微生物制造药物的“抗生素时代”的大门[2,3]。通过以上类似的例子,逐步使学生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积极主动利用信息资源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2 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 教师应鼓励、支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以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从互联网上不但可以获取大量的、最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和各种学习信息,而且其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内容可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如细胞分裂、基因表达等内容较抽象,难教难学,学生通过查找这些内容的虚拟实验,使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在动画环境下变得生动有趣,这不但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而且能激发他们获取信息的兴趣,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现实生活素材丰富多彩,而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比较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素材不仅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也可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捕捉信息的能力。例如,讲完“遗传病种类”后,为加强学生对遗传病的感性认识,带领学生参观儿童福利院,进行遗传病和出生缺陷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儿童,并进行普及遗传学知识的宣传,倡导用科学方法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

2.3 培养学生信息整理能力 信息整理能力是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的能力。学生在信息来源中通过阅读、观察、聆听、浏览、触摸等方式来感受信息,从中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有些学生在查到资料后,不知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出来并加以利用。例如,在学生获取了大量有关遗传病的材料后,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归类、综合,从中总结出影响遗传病的主要因素。

2.4 培养学生信息表达能力 信息表达能力是指把整理出的信息进行展示和表达的能力。这个环节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关键环节。可通过师生互动、问题讨论、布置作业、目标检测和写调查报告等方法让学生把各自整理出的信息资料表达出来,达到利用信息、解决信息问题的目的。例如,在进行了遗传病和出生缺陷调查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并通过咨询和诊断方式,对某些疾病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促进优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2.5 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 信息交流在传播学上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感情等现象。在教学中体现为鼓励学生更多的伙伴关系、合作学习与共同研究,而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孤立学习与自我思考。信息交流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把个人主义与他人、社会对立起来的教育观,转变为融合式的教育观。例如,在进行中学生高度近视社会调查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6~8人,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在获取、加工、整理、表达信息过程中相互合作交流,然后以报告的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遗传病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与学生一起探讨高度近视这一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遗传病的理解和对遗传病危害的认识,使学生受到人口素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这样既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扩大信息来源,提高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和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信息传递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大胆接触社会,发挥其主体作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参考文献

1 孟振庭. 走近高科技.西安:旅游出版社,2000,8.

2 傅海香.通过生物科学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生物学教学,2006,31(7):8-9.

初中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生物教学;血型:输血;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153-01

一、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进行实验,提出实验设计

实验方法、步骤:

1、用吸管吸入0.9%生理盐水约l毫升,然后滴入小试管里;2、用蘸有酒精的药棉擦试耳垂和采血针(从里向外转圈擦);3、左手捏住采血部位的周围,右手拿针迅速刺破皮肤。用力挤出一点血,并用微吸管将血吸入,然后再将吸管内血液滴入装有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轻轻振荡试管;4、在双凹载玻片的左上角贴上标签“A”,右上角贴标签“B”,取两支吸管,也分别贴上A、B标签;5、用A吸管吸少最A血清滴入双凹载玻片的A侧凹陷处,再用B吸管吸少量B血清滴入B侧凹陷处;6、用第j吸管吸少量被稀释的血液,分别滴人双凹载玻片上A的血清和B的血清,轻轻摇晃载玻片,过数分钟后就可观察;7、先用肉眼观察,然后放到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看是否发生凝集反应,再判断自己的血型。

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血型鉴定对初中生来说是陌生的,新鲜的,课本中介绍是有限的,资料上记载也是原则性的,不认真准备,不请教,不严格按程序操作,实验很难成功。

三、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1、填写实验报告(下面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注:(左)A型标准血清(右)B型标准血清鉴理。

2、到小黑板上写出你自己的血型(要求先填空,如下图)

由四个学生分别将四个图填好,当第四个学生(他是0型)

填写完毕,我随即又提出问题。

3、根据什么说你的血型是0型

答:在A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血清里含有抗A凝集素,把我的血分别加入两种血清里,结果都没有发生凝集反应,这说明在我的红细胞里不含A凝集原,也不含B凝集原,因此判定我的血型是0型。

4、根据你自己的血型说明你可以向哪些血型的人输血?(到小黑板上)填空并说明)

注:“-”表示无凝集反应.“+”表示凝集反应,表中前面的符号表示献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的凝集反应;后而的符号表示献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的凝集反应:

答:我的血型是A型,除可给A型人输血外,还可以给AB型人输血。因为AB型的血清里不含有抗A和抗B两种凝集素,和我的红细胞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5、那么你自己可接受什么血型人的血液?

答:可以接受A型人的血液。接着我对同学的回答作出了充分肯定,并作出及时的补充:指出输血时,主要考虑献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发生凝集反应。因为献血者的血浆中虽然可能含有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但是这些对抗性的凝集素进入受血者的循环系统以后,可以被受血者的血浆所稀释,而不至于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刚才这位同学还可以给AB型的人输血,他还可接受0型人的输血。不过输血不能输得太快,以便输进来的凝集素稀释而不能引起凝集反应。

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最后安排一个课后社会调查,活动分组进行,每组写出调查报告。要求同学们到当地防疫卫生部门调查或了解身边无偿献血者。内容:一是社会为什么要提倡无偿献血?二是无偿献血者献血后对身体有影响吗?三是无偿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看法和社会对他(她)们的评价;四是了解有关血液传染性疾病等方面的情况;五是了解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这一些程序的安排,一系列问题的提出,都有其探究价值,问题生动活泼,由浅入深,富于思考,通过动手实验、思考、社会调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积极发展、发挥。

初中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质量;途径

课堂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素质教育的质量。原国家教委督学柳斌曾说过:“情境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探索,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情感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播知识的误区,枯燥的死胡同。”思想政治这门学科,好多都是哲理性的东西,并且很多知识点都是需要背诵的,大多都是文字叙述,少了一些生动的图片和语言。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政治,宁愿钻在数理化当中,也不愿意多背一点哲学性的语言。因此,如何在政治课堂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成为广大政治教师的一个难题。下面,我将针对这―现象,简单地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运用到多种学科。情境教学法就是通过―些情境将枯燥乏味、难懂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们容易接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化抽象为具体”。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同学们理解。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阶段的开始。”政治可以说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在政治的学习中我们会学到很多大道理,但是对于这些大道理的理解就必须在―些具体的情境之上,这样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另一个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门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不再对政治这门学科产生厌倦之感,要像喜欢数理化那样喜欢这门学科。

比如,在学习《多彩的情绪》这一单元的时候,就可以帮助同学来设置一种情境,从而更好的学习这节课。谈到“情绪”,我们都知道包括喜、怒、哀、惧四种基本形式。在讲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每讲到一种形式就在屏幕上动态显示这种形式,并找几名同学来一起表演这几种形式。虽然这个知识点很简单,但是也特别容易出错,很容易写成喜、怒、哀、乐。这样就出现了错误。那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就可以让学生们记忆的更加牢固。我们还知道,情绪的分类又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我们可以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一组表现积极的情绪,一组表现消极的情绪。其实,这也是一种创设情境的方法。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情感因素

初中思想品德反映的主要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思想社会生活、民生发展的内容,可以说他是与时代、社会、青少年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政治课堂上学到的很多观点都是来源于社会的。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通过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来更深刻的了解书本上的内容。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内容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成长中会有很多的困扰,在思想品德课本中就有很多解决这方面问题的知识。比如,如何解决消极情绪这部分内容就可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除此之外,联系生活实际还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下乡采访、社会调查、专题讲座、公益演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走出教室去学习新的知识,真正地去接触社会和生活,通过亲身实践提高对课本知识的认识。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

比如,在学习《法律护我成长》这一单元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法律这个词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因为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教师只是单单的让学生们记忆这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很容易忘记。如,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是什么?答: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其中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这样的题目学生们根本不理解,很容易忘记。因此,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走出教室的方法,采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形成调查报告。这样学生们才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三、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提供了很多便利。这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在在很多学科中都涉及了多媒体技术。当然这―技术在政治课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政治课上知识点特别多,如果教师把知识点――列在黑板上就会非常浪费时间,并且在课后总结和随堂演练方面也不是很方便。当有了多媒体技术的时候就显得方便多了,教师可以选择制作PPT的形式,将课堂教学目标,单元重点,课堂总结和课堂小测都展现在PPT上,这样在上课的时候直接使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节省时间。

初中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5

一、联系生活,陶冶爱国情操

思想品德课是完善学生道德的主要阵地,要关注培养学生思想情操方面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入手,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步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公民的义务”一课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公民要履行哪些义务,还要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让他们意识到自觉履行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什么事例能和课文联系起来理解。有学生提出:“我家邻居买彩票中奖,他们却想要逃避税收,所以想让孩子去领奖,认为未成年人就可以免税。但是最后才知道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未成年人彩票中奖也要依法缴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大家从这个故事里能得到什么启发?”学生回答:“虽然我们还是未成年人,但是也要履行义务,这也是爱国的体现。”

教师也要认真收集各种社会信息,并组织学生联系学习的内容分析这些信息,尝试从思想道德的角度来探讨,这也能对学生的思想情操起到陶冶作用。

二、求异扩展,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的学习方法过于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是却忽略了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生想象力丰富,教师不可压抑他们的想象,可以让他们针对某问题说出自己的观点,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习“隐私和隐私权”一课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某地的飞机场为了加强安检,增加了透视仪,你认为这种行为是否正确?”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畅想,有的提出:“我不同意这种做法,因为这样侵犯了我的隐私。”也有学生持反对意见:“可是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有可能会让成为漏网之鱼,造成危险。”还有学生提出了创新想法:“我认为可以研究一种仪器,在既不侵犯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又能够保护大家的安全,这样就能够两全其美。”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并在最后进行总结。

创新思维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促使他们大胆提出质疑,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三、合作探究,提高学习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尝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探究某些社会问题,试着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知识内化。

“财产留给谁”一课讨论的是财产继承权的问题,教师可以围绕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尝试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如果某人遭受车祸致死,他的妻子在丈夫发生车祸的时候已经怀孕,你认为胎儿是否有财产继承权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思索该孩子还是胎儿,并未出生,是否能够继承财产,如果胎儿胎死腹中或出生时死亡,又该如何处理。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查询了很多法律文件,从《继承法》中找到了答案,胎儿也应有属于他的继承份额,但是胎儿出生的时候是死体,则原本属于他的那部分财产按照法定继承处理。这个问题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在合作讨论后找到了答案,提高了学习能力。

四、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本身的性质就是带有一定的实践性的,注重学生的践体验,在形式多样的课堂设计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学会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去看待事物。课后的作业和社会调查等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因为它是课堂的继续,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的作业不宜过多,要尽可能地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轻松学习、愉快学习,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作业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感悟理论知识,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九年级教材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在教学开始前,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对自己身边存在的经济成分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等是学生容易发现的,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如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则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加以补充。对这样作业的完成,学生经历的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了从他人向自我的内化。作业完成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核心素养进一步深化。

初中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创新方法

教育部分别对中小学生的音乐课和音乐课进行了改革,今后中小学生的这两门课将避免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更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则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创新精神与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单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衡量标准,而更看中知识以外的综合音乐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在这种新的形势之下,如何在新的音乐课程教学中突出创新精神、时代精神?

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认真学习创造学理论,了解创新精神的表现,爱护学生的创新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好创造性思维。

其次,要加强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1)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再作用于教师形成一种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2)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独立思考列为学生的第一常规训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有每事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它不是天生的需要激发和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思考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对优生“锦上添花”,对差生“雪中送炭”。(3)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看书、会思考、会质疑。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和焦虑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探讨和阐述找到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再次,要学习和引进创造技法,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教育部决定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我们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时,学习和引进创造学的某些创造技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定会使创新精神的培养取得更大成效。可以引进教法:

(1)问题―自学―讨论(即智力激励法)。该教法的特点是提出启发性很强的问题,给学生充足时间自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广泛讨论。该法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智力互激、信息互补、思维共振、设想共生的环境,形成主动思考、大胆联想、积极创新的良好气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检核目录法。人们以检核目录的方式逐项思考,就会引导思维有序进行,从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创造能力。在检核目录中,5W1H法更适合初中音乐课教学,5W1H法是:(1)是什么(What)?(2)为什么(Why)(3)怎么做(How)(4)什么时间(When)(5)什么地方(Where)(6)什么人(Who)(7)音乐课的大多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从头三个层次进行思考,部分知识可以从6个层次思考。

(3)组合创造法。组合创造法是一种通过多种原理和方法组合产生新的成果的创造技法。初中音乐课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原理、方法分析某些社会现象,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4)缺点列举法。缺点列举法引导人们用挑剔的眼光和列举的方法将研究对象的缺点列举出来,使人们在改革旧事物上明确方向,增强力量。例如,在分析批判伪科学封建思想残余,环境污染行为等方面都可以运用缺点列举法。

最后,要加强社会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公益劳动等社会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初中生音乐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社会音乐实践活动的实效,应注意这么几点:

(1)组织社会音乐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目标。组织社会音乐实践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亲身体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结合实际加深对音乐理论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音乐觉悟和道德品质,要根据总目标和阶级目标组织具体音乐实践活动。

(2)组织社会音乐实践活动的场所,可以考虑工厂、农村、部队、法院、商贸单位、展览会、纪念馆、革命遗址、重点建设项目等。可以通过访问老一辈革命家、英雄模范人物、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烈军属等,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