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范例

初中美术教学

初中美术教学范文1

摘要: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初中美术教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美术教学承担着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初中美术教学存在问题。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传统元素;流行元素;结合;初中美术;教学分析

美术艺术中的传统元素指的是中国传统美术艺术中的美术元素,包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思想、寓意以及信仰。流行元素指的是大众喜欢的美学欣赏元素。对初中美术教师来说,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与审美意识的重要责任,所以教师要做好教学研究与分析工作,把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结合在一起,从而满足教学的需求。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价值

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实现传统元素的传承,从而促进学生实现多元化的智能发展。

(一)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

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结合在一起的初中美术教学活动,可以转变传统美术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融入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知识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生活中存在着的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京剧、旗袍以及对联等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彰显出了我国文化的特殊性,其中也包含了人们的智慧与对美的感悟与理解。如在京剧艺术中,不同的妆容以及脸谱等代表不同的任务设定。对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相对较小,所以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接触不足。而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结合的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可以借助文化内涵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做好文化内涵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对于美术教育来说,肩负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做好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工作,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好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我国剪纸以及脸谱艺术丰富课堂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剪纸作品。通过将视频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

(二)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美来说,它是来自生活的,同时也是高于生活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上入手来进行教学。通过从传统美术中的形与神来找出传统元素,设计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对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上的掌握能力,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探究中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入手。如现阶段流行的服装设计元素,通过组织学生对流行元素进行探讨,来帮助学生掌握流行的原因,明确其中蕴含的艺术特点。

(三)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中的乐趣,促使学生将已经掌握的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运用到实际中去。所以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制作活动,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剪纸艺术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剪纸,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对学生来说,十分注重着装,所以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设计衣服,通过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融入其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实现传统元素的传承,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作者:袁春阳 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杨定国.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34).

[2]周彩华.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学周刊,2016,(15).

[3]王少玮.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6,(68).

第二篇:艺术潜力与修初中美术教学分析

摘要

艺术潜力与修养是学习艺术类课程的重要基础,也是点评和欣赏艺术的前提。本文立足于初中美术教学,探讨了艺术潜力与修养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简单分析了教师应如何发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

初中美术;潜力;修养

严格来说,初中美术教学中既包含技术性教学,又包含了发掘性教学。其中,技术性教学是指让初中生掌握绘画和欣赏美术作品的技能,而发掘性教学是指发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然而,很多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仅做到了前者,采用套路化的教学模式,将绘画和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灌输给学生,继而将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归根于学生缺乏艺术细胞,不适合学习美术。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感知外界景象的能力,都有独特的视角,因此,每一名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艺术潜力。只有了解艺术潜力与“艺术细胞”之间的因果关系,才能优化美术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对此,本文探讨了艺术潜力与修养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简单分析了教师应如何发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艺术潜力与修养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相对来说,艺术潜力与艺术修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又存在因果关系,即潜力影响修养,而修养又进一步激发了潜力。因此,要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艺术潜力和艺术修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艺术潜力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艺术潜力是人内在地通过外界条件刺激可能会表现出超常水平的艺术能力,这种能力有着极为复杂的形成因素,其中包括与生俱来的对外界事物敏锐、独特的触感和观察力,但这种触感和观察力却是无意识存在的;或是源于人的生活经验,因长期接触、观察某一种事物,对其形成的独特认识,这种认识超过人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从初中美术的角度来看,学生平时的绘画技巧或欣赏能力与艺术潜力不同。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某种技巧或方法,他们会带着思维定式将这种方法运用在以后的学习中,久而久之,他们的能力、水平及其美术作品的表现力则与方法能够创造的价值对等,从而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在固定的水平上停滞不前。而艺术潜力则是促使学生突破自我的重要助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采取一切措施激发学生的艺术潜力,首先能使学生更理性地对待自己的设想、计划或观点,勇于尝试,提升创新的机率,使学生的美术作品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次,能使学生的美术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最后,能使学生获得与以往不同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提升学习效率,最终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二)艺术修养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与艺术潜力不同,艺术修养是指人现有的艺术作品和美术欣赏能力能够达到的高度,这种高度也包括激发艺术潜力或突发灵感后偶然达到的水平。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的艺术修养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了三个层面。

1.艺术修养能够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艺术修养不会为学生带来惊喜,但从学生的作品中,却能够看到他们的思想、态度、知识和情感,而它们的表现方法、表现的深浅,直接决定了学生艺术修养的高低。因此,艺术修养是一把“标尺”,测量着学生的水平,向教师展现着学生具有多少发掘艺术潜力的价值。

2.艺术修养影响着学生的作品风格。美术作品风格的形成源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思维方式、情感的表现方法以及审美倾向,这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作品风格。严格来说,绘画就是“画自我”,能力决定视域,视域决定心理,心理决定方法,而方法则体现特点,因此,艺术修养与个人画风存在直接联系。

3.艺术修养是提升学生美术水平的前提保障。艺术修养赋予了学生更为广阔的视野和细腻、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也使学生有能力创作出高水平的画作。

二、如何发掘学生的艺术潜力

发掘艺术潜力是培养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初中美术教师可采用两种方法来发掘学生的艺术潜力。一是将学生的个性、兴趣、意向、心理等与绘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以即兴涂鸦的方式,进行大量的美术创作。教师不需要对学生作品的优劣进行评价,而是与学生共同寻找他们绘画作品中的“艺术成分”,当十幅作品中有半数以上都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性,那么,即代表了学生有着在这方面的潜力。长期采用这种方法,会不断发掘出学生的潜力,能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二是引导学生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遭遇赋予了每个人不同的心境,这种心境通常会以喜怒哀乐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教师可充分利用这种心理因素,让学生用绘画来表现自己不同的心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需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但必须要让学生说出他在作品中运用了哪些因素来表现喜怒哀乐。受阅历、视野等方面的限制,初中生的美术造诣还略显稚嫩。因此,作为美术教师,不应当将绘画作品的优劣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具有“艺术天赋”的标准,而是应当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发展学生的绘画风格;另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作者:梁青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画川高中西校区

参考文献

[1]许钦敏.激活初中学生美术表现潜力的绘本教学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4(4):147-149.

[2]蒋华.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5(6):41.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学以邮启美

摘要:

学习美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初中也是学生打好美术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要重视初中美术教学。艺术源于生活,邮票是小型艺术品,方寸之大的邮票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集邮是以收集、整理鉴赏和研究邮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将集邮与美术教学结合,利用集邮进行初中美术教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

美术教学;邮票;表现形式;美术素养

以往的美术教学通常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的,教师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传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正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以及培养审美意识的关键期,所教师要高度重视初中美术教学,不断探索、寻找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邮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美学特色,邮票的设计更是充分利用了美术的相关知识,所以邮票是和美术密切联系的,将集邮和美术教学结合是提高初中生美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集邮与美术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

一、用集邮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集邮是在青少年中广为流行的一种收集活动,也是青少年活动中较为有趣的一种。邮票设计是青少年活动中较高层次的活动,也是增强学生集邮兴趣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对邮票的设计,学生可以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邮票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或者其他辅助性工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让学生通过邮票设计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首先要让学生发现邮票的魅力。邮票是一种小型艺术品,邮票画面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大量精美邮票的展示欣赏,为学生提供了极好的审美平台。如,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各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表现形式的邮票。教师介绍创作背景,学生欣赏感悟,领略邮票独特的艺术情致,再讨论邮票设计的创意、邮票图案的寓意,从美术的角度进行欣赏评述,从美术的角度对邮票图案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教师在学生评述的基础上,对邮票设计进行专业点评,与学生再次感受方寸之间展现的艺术风韵。只要教师把邮票丰富的设计形式和创作手法融入美术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加邮票设计的相关活动或者比赛,并且及时对他们提出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美术的信心。

二、用集邮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

邮票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名片,邮票的画面可以忠实再现生活,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集邮具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情操的作用,同时也锻炼了初中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和收藏能力。在上《中国画》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引用徐悲鸿的《奔马》,画面是几匹奔腾的骏马,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具有独特的水墨韵味,寥寥几笔就将马的神态描绘得生动传神、淋漓尽致,而且主次分明。然后笔者给学生介绍了一套与此相关的邮票,让学生理解、讨论邮票上的图案设计,思考设计中用到的美术知识。学生对这套邮票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讨论。等到笔者让学生发言时,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直接站起来抢答,课堂探究氛围十分浓厚。在接下来的创作练习中,学生主动汲取邮票设计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手法,使美术练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有利于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为其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用集邮陶冶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情感体验

集邮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而且可以陶冶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情感体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在艺术的世界中尽情遨游,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美术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艺术作品,而这点与邮票是相同的。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认识邮票,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历史文化和美术文化。如,教师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时候,除了为学生描述图画中的场景之外,更需要结合特定的背景,向学生介绍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况,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更深层次地研究作品的艺术意蕴。这有助于他们对美术有更深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美术素养的目的。

结语

初中生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学习的趣味性,要将抽象难懂的意义转化成简单易懂的直观形象,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如,有的学生擅长模仿,有的学生更加擅长素描勾勒,所以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另外,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学会观察生活才能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将集邮和美术教学结合,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初中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顾颖 单位:江苏南通市北城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有金.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

[2]蒋广云.培养审美能力提升审美境界——新课改下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策略分析.美术教育研究,2013(22).

第四篇:初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点、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因此,美术教学已经被逐步提上研究日程,教师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死板教条地进行教学,而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情感教育就是以情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融入美术内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从而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学到知识。

关键词:

初中美术;情感教育;措施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逐步成熟,对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有了深刻体会,因此通过情感教育的教学模式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通过情感教育学会用心去体会每一幅作品和生活,从而由内而外理解美术的含义,比较传统、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事半功倍。本文就围绕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措施。

一、提高教师美术素养

在学习阶段教师是学生产生认知的源头,学生对美术的理解程度和理解方式理所当然取决于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态度、教学模式,因此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是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源头。然而部分教师仍然将适应考试模式放在第一位,教学环节一成不变,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景教学,教师从情感方面融入美术讲解,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从而在学习时投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学习《我为校园添色彩》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仅对书本上的一些范图进行模仿,这样就算还原度很高的作品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体会所处学校的美景和内心期盼的校园景色,再利用画笔进行描绘,只有这样的图画才能富含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学生操作起来也会显得得心应手、充满想法。

二、寻找合适的素材,形成良好美术素质

每一幅美术作品都会说话,都有它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然而这些情感的表现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作者人生的感悟或者是在生活中可以寻找到的素材,通过这些素材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体会、模仿、加工、呈现,从而在创造过程中体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挑选素材的过程中,要着重挑选富有内涵、对于学生有故事的材料。教师也要帮助学生解剖美术作品中的爱国热情、劳动精神、保护环境等具有积极意义的元素,让学生深刻体会。在学习《变废为宝》的时候,教师要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将家中没有用处的废品带入课堂,利用课堂时间发挥想象力进行改装、“变废为宝”,这个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创设接近生活的情景教学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需要渗透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有利于融入学生的情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文内容为原型开展情景教学,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宣传品的设计制作》的时候,教师要选择“保护环境”“节约有限资源”“吸烟有害健康”这样接近学生生活的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的话题让学生更有想法进行创作也会让学生更有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可以专门安排时间通过写生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近自然,零距离观察,亲身体验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样的接触比通过书本间接观察更有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深刻把握细节特征。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步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在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配上音乐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快融入课堂教学,同时搭配符合主题的图片、视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国结》的时候,大量精美的关于中国结的图片展示在大屏幕上,同时配上音乐,这样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有效渲染学习氛围。在学习《室内装饰品的设计和制作》的时候,由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装修还没有太多的涉及,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著名室内装修案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快速认识、欣赏。此外,教师也要合理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时间,不能使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大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情感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影响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入其中并且亲身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这样学生才能最有效果地吸收。与此同时,情感教育的宗旨就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公,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受到感染,发展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有利于扎实学生的美术基础。

作者:蒋华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

参考文献:

[1]王京梅.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3).

[2]吴德学.探讨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2,(14).

第五篇:初中美术教学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

摘要:

美术,包含了多种艺术创作,它不局限于山水画,也不局限于油画,同时还包括了书法等内容,总而言之,美术这门学科博大精深,要想学好,不能单单从一个角度去分析和欣赏。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美术;教学;传统元素;流行元素;融入

1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与流行元素的作用

1.1丰富教学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使得美术的表达形式也丰富了起来。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我们重点在于强调如何去表现传统文化,而忽略了现代美术当中的一些元素。所以,我们需要改革美术的教育方针,将传统与流行的元素有机集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展美术教学。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如果我们单纯地将美术表现形式局限在传统元素之中,我们的表现能力会变得十分匮乏。流行元素的引入就使得美术的表现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为美术教学增添活力,将传统与流行元素融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学生欣赏和创造美术作品大有裨益。

1.2有利于传承文明:

美术是一项悠久的文化艺术,它不仅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可以对人类的瞬间进行模仿和再现,同时也可以表达个人的思想。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各式各样的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更多更丰富的优秀文化。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有机结合,其中也会带来更为广阔的知识,更有助于传播人类文明。

2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与流行元素的方式方法

2.1联系实际生活:

在学生在看到一个美术作品时,通常会联系到现实生活以及其他的故事,通常还会把自己带入某个角色当中,这就是学生年龄段普遍会有的特征。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享受无尽的乐趣,同时也会让美术作品的内容更加丰满和具体。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美术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应和生活紧密相连,从神态和形态两个层次进行讲解,充分地提取传统绘画艺术当中的精华,然后以一些特定的传统与流行元素为课程内容,设计整体的单元课程。一方面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传统与流行元素。例如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有镂空艺术和破洞服装,教师就可以鼓励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去探讨这些艺术流行的原因以及它们各自的特色。在这样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提高了。

2.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课程不像数学语文这类课程,有着固定的考试范围。美术课程的内容选择,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内容,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来展开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术的价值,并且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融入传统和流行元素在其中。美术教师积极带领学生参与美术创作,例如关于“脸谱”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现在白纸上进行绘画创作,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可以与周围的同学探讨。在初中生美术教育中,教师们需要保持自己的原则,这个原则必须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想法上,不能刻板地去教授初中生绘画技巧。初中生美术教育重要的不是在于让学生画什么,而是让学生去认识到画画过程能够带给他们什么。在正式进行绘画之前,教师可以适当地提点学生,不一定非得要用传统元素来画脸谱,也可以用现在的波普艺术等等。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建议,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做恰当的点评,最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树立信心,肯定学生的设计理念,营造出温馨的课堂氛围。

2.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在于继承和创新,然而当下的美术教育大多停在了模仿上,没有进行深入的传统元素内涵挖掘,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地掌握传统元素的内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传统艺术以及现代艺术的精髓,结合具体的作品,带领学生去欣赏,真正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教学方式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和细致地了解传统文化元素以及现代文化元素,体会美术艺术之妙。

2.4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的内涵:

懂得欣赏美、领会艺术之美,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具备的素养,作为学生,也是必备的一项自主意识。审美能力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对其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渲染。美术的内涵极为丰富,它不仅体现在绘画作品上,同时剪纸、京剧以及春联等内容也都是美术的表现形式。在我国,美术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其中蕴藏了大量的文化。而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充分地挖掘美术作品的内涵,而不是单单地将美术教育停留在形式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有机结合,利用这种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美术作品中的内涵。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纸风筝的模板,然后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以往在纸风筝上,人们都是画一些古典的山水画或者勾勒一些人物,而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创意风筝的绘画样板,然后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深化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美术教师更应注重迎接挑战,塑造和培养初中生的正确审美观,促进初中生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提升初中生在鉴赏、创造方面的能力,完善其心理人格,让美渗透在初中生的心中。

结语:

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融合传统与流行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更好的完成美术创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的内涵,实现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有关知识点的拓展,让美术教育与生活有机联合起来,更好地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成宾 单位:新泰市新汶街道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伟.探究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初中美术教学[J].学苑教育,2015(18):90-90.

[2]郑璐.现代美术教学与传统绘画艺术的关系[J],2015(27):186-186.

[3]耿琳.论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及传统艺术的关系[J].文学教育:中,2014(5):87-87.

第六篇:初中美术教学学生观察能力培养

美术作品的任何一种形式表达都始于观察。观察是视觉艺术最基础的活动,是绘画训练的起点。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提高美术课的课时效率,提高学生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笔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动力。想让学生学得知识,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如在教学《空间的魅力》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课本中的狗为什么会越来越小呢?”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讨论后得出结论:“那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引起的。”笔者及时鼓励和表扬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笔者趁机突破了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这两个教学难点。当然,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能挫伤学生提高观察能力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帮助学生形成观察习惯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视知觉活动。在观察事物时,学生若是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就会认真研究和观察细节,从而忽视了全局,以至于无法正确把握观察的主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防止学生盲目地走马观花,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融进行观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索事物的规律性,掌握事物的特征,深刻理解观察事物的重要意义。学生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才能发现新问题,并且有所提高和收获。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观察的方法,真正打开学生观察的慧眼,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观察,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后进行描绘记录,积累和创造素材。这样一来,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观察习惯。

三、提高学生观察的精确程度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临摹教学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它能提高学生美术观察能力的精确程度。与写生训练教学不同,欣赏、临摹教学中的观察对象是既定的美术任务。但是,学生在欣赏与临摹教学中的观察不能局限于作品本身,学生还要体验作者的情感,这是观察的最高境界,即通过静止的美术作品观察、体会作者生动、鲜活而强烈的情感。在临摹教学中存在表现“体验”这一重要的教学课题,教师应把教学目的定位在以形式美的临摹为主,以作者情感的体验性临摹为辅。临摹画有三种方式:第一种,用坐标格作准确临摹;第二种,自由而准确地临摹;第三种,纯自由地临摹。在体验性临摹中,笔者经常选择一些写意类的绘画作品,如马蒂斯的小速写、中国的写意画范本等,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用笔绘画时的情绪与情感投入。此外,笔者还会要求学生进行变形式地临摹,即对原作品进行夸张、变形地处理,但形式上的变形、夸张与新的构成不能脱离原作品的风格面貌。这些教学实践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速写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的基本功,是记录生活、积累绘画素材的有效手段,是锻炼学生绘画概括能力、默写能力的最好方法。在学生乐观察、会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他们把每日观察到的见闻、人物、动物、风景、建筑物等,用速写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定期开展作品展览活动。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锤炼学生的绘画技能,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初中美术教学范文2

一、倡导自主学习

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趋严格,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始终供不应求,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综合•探索”教学模式,初中美术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各渠道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确保学生可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或教学目标,倡导初中学生自主探究与尝试,鼓励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美术七年级教材《走进美术》为课例,某教师在课前收集了一系列流传下来的传统艺术,譬如动物图、山水画及中国画等,要求学生以著名画家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为背景,选择不同的绘画方式或风格,大胆发挥,将所想、所感用画笔呈现出来,自由创作出一幅作品。该教师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在一旁监督学生创作,对偏离绘画主题的元素给予针对性的提醒或纠正,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该教师还鼓励学生对绘画中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进行大胆提问,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自主感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开展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主张让初中学生围绕现实生活,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内容。教师可创设学习情境,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学习即为学生自主探索各类专业性问题,并通过反复的信息收集、调查及互相交流,获取理论知识或专业技能的过程。新课标倡导的“综合•探索”教学,旨在跨越突破教学范围,紧扣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深入发掘校内外的新课程资源,定期组织实践活动,让初中学生在切身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提高其实践能力。某教师在讲授教材《你、我、他》这一课时,要求学生画一张人物肖像,且不限表现形式,鼓励初中学生以漫画、素描、国画、油画、剪贴画等方式来完成肖像画的创作。该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或特长来选择绘画方式;当学生画好肖像画后,教师让学生就肖像画中的主要特征进行完整地描述,让另外的学生说出自己在看到这幅肖像时的第一印象;此时,教师拿出了一张课前准备好的人物照片,要求学生传阅后,说出该人物较为明显的面部特征;最后,教师鼓励全班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艺术作品,有学生认为《蒙娜丽莎》《凡•高自画像》及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等堪称杰作,还有学生认为《现代版蒙娜•丽莎》与《蒙娜•丽莎》相比,做出了巨大的改变,该教师提出了:“同一人物的肖像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这一问题,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便于初中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教师要求学生找出人物肖像画中的明显特征,有助于初中学生准确掌握人体比例(坐五、立七)及人体结构(骨骼图),帮助学生打开了人物肖像绘画的新思路,为后期教学打下基础。

三、鼓励合作学习

“综合•探索”教学鼓励初中学生相互协作,重视合作学习的过程性及群体差异性,提高初中美术合作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体意识。且其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让初中学生享受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例如,在教材《你、我、他》这一课的学习中,某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三人为一组,让学生互相观察后,说出对方的显著特征;鉴于初中学生对认识人物面部特征的局限性,该教师出示了几种常见脸型的照片,譬如圆脸、国字脸、方脸、瓜子脸等,进而让学生找出与组内成员相符合的脸型;然后,该教师开展了一场《大家来做鬼脸》的活动,鼓励各学生上台做出各种表情(喜、怒、哀、乐),并让学生带着“大家在做表情时,五官变化最大的是?”这一问题认真观察,分组讨论后,将印象深刻的表情以素描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说出最为主要的表情特征;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选择一张人物肖像画来临摹,并详细刻画其特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各小组应合理分工,不定期开展互评、自评等考评机制,构建各学习小组的竞争机制,确保初中学生始终以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美术课堂中,最大限度发挥集体合作的力量,激发初中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总结

初中美术教学范文3

一、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开放式”特殊教学的依据和设想

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潜能。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创造力可能是成人不能超越的。美术是一门有生命的艺术学科,美术教育有专门的独立系统,美术教育要“活”起来,就需要吸收各种美术资源,实施“开放性”教学。关于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开放式”特殊教学的设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美;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各种美;再次,在对美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让学生尝试进行美术创作,最后教师对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给予点评。

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开放式”特殊性教学的实施

1.让学生发现美

大自然的景物是美的集聚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一年四季大自然的景色各有不同,春天百花齐放,鸟语花香;夏季骄阳似火,蛙声一片;秋天秋高气爽、满眼金黄;冬天白雪茫茫、银装素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引导听力障碍生直观地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进行仔细的观察,重视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感受,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可以向学生介绍和展示一些传世名画,对听力障碍生给予详细的讲解,帮助他们学会去欣赏画作,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比较著名的雕塑作品,书法、绘画展览,提高听力障碍生的审美能力,为他们创作画奠定一定的基础。

3.提高学生综合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评价作品。在绘画完成后,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欣赏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别人的成功之处,从而提升自己的作品水平和综合审美能力。

三、总结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实施“开放性”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综合审美能力。

作者:程智亮 单位:江西省婺源县特殊教育学校

第二篇:初中美术教学注重对学生潜能开发培养浅议

一、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潜能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合理运用,就以其快捷、灵活多变的功能为教育带来方便,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学习与创造的积极性,从而极大地丰富美术教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独特的风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引导其观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物并进行描绘创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或风俗习惯等,从多种感官上对学生形成刺激,并激发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发挥自己的联想,用美术创作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与情怀。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丰富,更具有表现力,能够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其兴趣与热情,并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构思,从而激发其创造的潜能。

二、结合实践,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质

美术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而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活泼好动,所以教师就可以综合这些特点,引发学生的实践兴趣与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其在将自身的审美情感物化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开发美术潜能。例如,在《织物彩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下织物彩绘作品,初步领略织物彩绘的艺术魅力,引导其尝试用一些工具、丙烯颜料及辅助材料,在胚布或织物上自己创作一件织物彩绘作品。同时,鼓励学生张扬其个性,使其极富有创新意识地进行创作,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至高潮,实现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美术潜质的激发。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审美素养,从而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与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帮助其拓展思维空间,开发潜质,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有效地学习。

三、拓展美术教育领域,开发潜质

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美术教育的内容也越发丰富多彩,其致力于对美术知识的整合和对学生美术潜能的开发,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所以,当前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多学科交融教学,实现多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促进。例如,美术与音乐等艺术学科相互交融,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那么教师就可以在美术教学中融入音乐,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音乐,如画人物动态等内容,可以播放《运动员进行曲》,鼓励学生联想操场、运动员及运动场景,从而将运动员的动态更加具体、灵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帮助其拓展作画的思路与空间。而音乐又是一种良好的陶冶情操的方式,能够震撼人心,有效渲染气氛,学生在良好音乐气氛的感染下,也会深化美术学习的意义,同时感受音乐的魅力,不断提高美学鉴赏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加深了美术同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优化了教学内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引发学生对某些情景的回忆与联想。同时,学生会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空间中进行学习,产生情感的共鸣,其作画兴趣与热情也会明显提高,促进其多学科知识的积累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结合起来

我国传统艺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得到不断的传播和推动。美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之一,而美术的教育则是美术事业发展的关键,中外文化的融合,让美术教育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在传统元素中增加了许多流行元素,而同一件美术作品也因为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结合显得更加新颖、更富有创造力。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展现文化内涵,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对文化和历史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发挥美术教学的功用。美术教学中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能够实现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如可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精选剪纸作为教学内容,剪纸材料简单,学生能够通过已有的剪纸技能进行创作,而且剪纸能够呈现传统的色彩与图案造型,这些元素都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学生通过对传统美术纹样、色彩、图案和造型的学习,并将其与流行元素相融合,能够创作出新颖、富有创造力的美术作品。

1.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针对现在初中美术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辩论会或者讨论会,从而实现对学生创作的指导。如开展“谈谈美术中如何实现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结合”讨论会,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与创作欲望,并将各自的想法表达出来进行分享和讨论,通过这种积极的思考,有利于对美术的学习。

2.创新美术的创作方式。

美术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结合也可称之为“1+1”的创作形式。“1+1”创作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将这种创作形式设置在系统的单元课程学习中,能够让学生对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学生通过不同素材的选择,不同创作思维的集合,能够创作出各式各样的作品,这种创作形式能以单人创作、双人组合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3.对中学生美术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面对形式多样、新颖的美术作品我们应该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看到作品的新颖性,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在美术学习以及创作中的创新意识、想象力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过程的表现;根据学生的特点,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等。同时,为了促进美术教师的不断进步,还需要构建起评价系统。

4.增加评价主体。

增加学生美术学习效果评价的主体,如自己、家长、教师等不同年龄或不同身份的人,进而实现多角度、多方面的全面公正的评价。当学生自评与互评时,主要表达的是个人对作品的见解;教师则是通过各种评价意见收集,从美术专业和美术教学目标的角度来评价学生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与审美等,然后给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主体的增加,能够获得各种意见,得到鼓励,从而使美术创作得到进步与发展。

五、总结

总之,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强大的美术潜能,当前美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化也提倡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美术潜能的开发。美术有其独特的教学魅力,在表达情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创造潜能。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当前初中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引起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美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化,也注重将学生的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有效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质,拓展学生的审美思路,激发其潜能,从而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作者:赵小庆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中学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学教学语言魅力探析

一、注重教学语言魅力对新课导入的重要性

初中美术课程已经摆脱了小学阶段的幼稚和基础,在美学艺术方面相应地提高了一个层次。不再像小学阶段那样写写画画就可以了,更多地涉及美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绘画技巧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对于美术教学这样的转变,可能很多学生都比较难以接受,而美术理论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针对这类情况,教师如果在导入新课上下些工夫,比如说,教师注重自身教学语言的应用,以一种积极、活泼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如,采用猜谜、或者讲故事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佳容易地接受新课程,使课堂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在课堂上注重启发性问题对教学效果带来的益处

初中美术教学范文4

本文对初中美术教学开展师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对于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同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于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教学模式的具体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可以帮助提升初中美术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近些年,我们国家新的教育理念越发的重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关于学生艺术方面的学习和培养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新的教学模式走入了我们的视野,其中初中美术教学所开展的师生合作教学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新型教学模式之一。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并且更加适应当前教育制度的要求,是一种十分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美术的学习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学习美术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目前来看,大部分初中开展的美术课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画,学生来模仿。这种教学方式十分的枯燥和单调,很容易让学生在课堂上走神,并且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也不符合当前教育制度的要求。而本文提到的师生合作的美术课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互相帮助的思想,有效的提升了初中学生多个方面的素质,完善了学生们的人格。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更容易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师生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师生合作学习不是单纯的分组讨论

虽然师生合作学习需要进行分组的讨论,但是要注意分组讨论却不是师生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仅仅进行分组讨论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入更多的内容来充实师生合作学习的这种教学模式。

(二)合作也是学习的内容

之所以要进行师生合作学习,目的当然不会仅仅是学习,合作也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建立了交流和沟通,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迁就对方,学会了互相帮助。这也是培养学生社交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三)注意合作的人数

教师在进行学生分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组的人数不要太好,也不能太多。一般来说7个人是比较适宜的,既要保证学生们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也不能因为交流过多影响课堂的正常教学,这样一来,才能够使得师生合作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方式分析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想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教学模式,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和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有自信,也更有展示自我的意愿。这种课堂氛围更有益于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所以说,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对于师生合作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配置适合合作学习的辅助工具

在师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适合这种教学模式的辅助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可以在教室里加一些落地灯,利用温和的灯光来优化美术课堂的教学氛围。另外也可以在墙上挂一些图画,在教室的窗台上放一些花草,增加美术课堂的艺术氛围,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就可以非常有效的提升师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另外,教师要注意对这些工具的替换,不然学生很快就会对它们失去兴趣,所以要用替换还保持住它们对于学生的吸引力。

(三)增加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在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也十分的关键。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足够的沟通和交流,在能互相之间建立信任,这也是老师和学生能够进行合作的前提条件。另外,老师和学生建立情感交流也使得学生更愿意与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表达也是学习投入的一种体现。无论是对于美术课的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效率都会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四)注重学生的合理分组和实际操作

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开展师生合作学习模式,其中对于学生进行分组也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首先要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有足够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师生合作学习模式不但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和教学,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加符合当前教育理念的要求。

四、总结

总的来说,初中美术教学的师生合作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和优化,本文通过对初中美术教学开展师生合作教学的必要性、师生合作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开展师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帮助促进初中美术教学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为初中美术教学开展师生合作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胡百珊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第三中学

第二篇:初中美术教学学生欣赏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

初中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欣赏技巧和知识,学生的美术学习才会更有内涵。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外,美术教学更肩负着提升学生艺术素质的重任,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则是其艺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当下初中美术教学实际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大行其道,严重背离了美术教学的初衷和内在要求。教师的教学大多只停留在绘画技巧、作品介绍等表面内容上,忽视了美术鉴赏环节的重要性。总体来说,初中美术教学的基本情况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欣赏能力 主体地位

一、初中美术欣赏应融入人文情怀

培养初中生的美术欣赏能力需要引导学生由外而内、全面感知美术作品的魅力,挖掘和感悟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和美好的事物之间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纽带,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只有具备了欣赏能力的人才能发现事物当中存在的美与善,感受到美术作品传递的深刻内涵。学生在培养欣赏能力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不断接收到美好事物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和高尚的人文追求。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过程中融入人文情怀,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逐步培养对自然、社会的喜爱之情。

二、增强学生对美术欣赏的敏感度

研究发现,无论是美术学习,还是针对其他学科,学生感兴趣的程度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十分熟悉的学习内容,学生似乎难以再集中精力去学习和研究。此时,教师需要因势利导,不断挖掘新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美术欣赏的敏感度。教师在挖掘新知识点时应倾向于选取一些视觉刺激强烈、内容风格突出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鲜明的知识诉求。例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梵高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这幅作品时可以首先从画面的色彩切入,使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色彩的刺激;其次,再引导学生欣赏画家娴熟的绘画技巧和综合运用各种技法的表现力;最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创作背景,感受画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处境和内心写照。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更应该从作者的思想意境出发。作为一名奋斗在初中美术教学一线的教师,笔者深刻地感受到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要性,这种能力的养成不仅有利于美术学习,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心理素质。另外,教师还应从美术作品的色彩构成、技巧运用等细节方面引导学生,将欣赏能力的培养聚焦于更加细微之处。

三、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应激发其创造性

加强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其养成创造性的思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加强教学课程设计,重视备课环节,善于利用不同资源并进行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研究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初级中学李万海整合,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并进行自主性地创造性学习。总之,教师要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变成其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除了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外,师生关系的营造和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参与艺术鉴赏、发挥自身想象力的过程中,将受到心灵和思想上的冲击,教师的适时介入将给与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继续学习。基于此,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师生互动也将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建立了空间,活跃了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还应创新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保持高度的关注力和兴趣,充分发扬个性。增强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还应加强实践教学,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来源”。

四、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应融入情感教育

美术欣赏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和技巧上的提升,还应该获得情感上的独特体验,发挥情感层面的教育和指导作用。例如在鉴赏诗词《沁园春•雪》的美术作品时,除了领略作品中表现出白雪皑皑的宏大意境和祖国美好的山川风貌外,学生还应从作品中正在顽强行军的红军战士身上感受到情感上的深深震撼,感悟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情怀,起到了很好地情感教育作用。美术作品的创作内涵必然是丰富的、精华的,和学生的情感世界具有一座无形连接的桥梁。

五、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应尊重差异性

班级学生不可能都具备同样的美术欣赏水平,有的学生欣赏能力强,有的学生欣赏能力偏弱,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性,实行层次性教学。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养成基于牢固的美术基础知识,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美术欣赏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生。为此,初中美术教师针对这部分学生应首先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为了保证班级整体学习质量、平衡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水平高、能力强的学生带领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六、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生的美术欣赏能力重点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形成来源于其对美术作品的充分认知,建立在牢固掌握美术知识的基础之上。初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既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美术作品的表达形式,也要引导其关注作品的核心内容,由内而外,全面地了解美术作品,不断提升美术鉴赏水平。

作者:李万海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志敏.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J】.教法研究,2010(08)

【2】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沈海驯.新课程名师创新教学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4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学问题探讨

摘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初中美术教学工作渐渐得到了重视,这门学科对培养学生审美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美术教学工作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内心的挖掘,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让学生更好地对社会进行认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长足发展和进步。本文对当下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初中美术教育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育 问题 解决措施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曾经说过:“美术是最具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他认为,美术教育过程中,如何传授学生看世界的“方式”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钱初熹教授在其作品《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中提到:“艺术教育理论要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钱初熹教授认为学生学习美术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两位名家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起到了主导作陈肖敏关于初中美术教学问题的探讨用,而学生则处于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是学生提升美术素养的关键。本文对初中美术教学问题的研究,注重于对教学方法的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初中美术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当下初中美术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文对初中美术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以笔者自身工作经验为例,探讨了笔者所在学校的初中美术教学工作。笔者所在学校面对的初中学生,大多数为进城务工子女,美术基础较为薄弱,如何把握这些问题,提出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笔者认为,当下所在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美术课程在因材施教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变革,教学资源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进行美术教育,是120TEACHER当下美术教学工作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教学工作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部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没能很好地抓住学生心理,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导致美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美术教育中必须把握的一个关键环节。学校美术教师由于没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对提升学生能力这一问题不能很好把握,这是当下美术教学工作较为严峻的问题之一。第二,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美术教师大多数出身于艺术类师范学校,自身具有较高的美术绘画功底,但是教育理论较少,教学实践能力存在一定问题。美术教学工作不同于单纯的绘画,青年教师自身的绘画水平再高,若是无法将其有效表述出来,很难起到实际效用。这一点,在我国初中学校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之一。同时,很多美术教师刚刚踏上美术教学工作岗位,缺乏教学经验。第三,学生自身存在一定问题。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进城务工子弟,其接触美术学习机会较少,缺乏美术功底。同时,美术这一门学科不是考试学科,学生对美术学习动力不足,很难真正投入到实际学习当中。城里的孩子大多学习过美术、舞蹈这些课程,有一定的功底。而笔者所教的学生们并没有进行过补习,底子薄,加之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进城务工子弟潜意识中存在一种误区,认为美术这门学科并不重要,学好学坏对他们未来发展不会有多大的影响。这样一来,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会认真学习美术知识,从而导致美术教学效果不佳。在进行教学时,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美术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关于初中美术教学问题的探讨

综合以上所述,在对初中美术教学问题进行解决时,必须注重对实际问题的了解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1.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工作时,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抓住和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以及年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授美术知识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发言,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善于与学生沟通,深入到学生当中,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还要注重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挖掘,对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把握。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可能会对绘画产生兴趣,单纯的理论教育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感,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活跃课堂气氛、把握学生兴趣两点着手。进行绘画技巧传授时,也要以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绘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扮演一个辅助角色,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绘画技巧,以实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

2.加强高素质美术教师团队建设

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较高,拥有着娴熟的绘画技巧,但是教学经验匮乏,是当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应注重建立高素质美术教师团队,具体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第一,加强对美术教师的教学培训工作,让美术教师掌握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学习美术进行积极、有效引导。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让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传授自身的教学经验。第二,开展美术教师交流会,让教师们进行教学工作经验交流,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很好的思考,并予以改进。教师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可以更好地交流教学经验,在交流过程中,有利于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第三,贯彻落实新课改美术教学工作精神,让美术教师对新课改目标下如何进行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较好的认识,在日后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按照新课改要求,进行自身完善,从而更好地提升美术教学效果。美术教师团队建设,是当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在进行这一工作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美术教师自身的问题,关系到美术教学工作的效果,若是无法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无从谈起。学校要认识到构建高素质美术教师团队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切实推进这一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3.注重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钱初熹教授曾说过:“学生对学习美术是否有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实际成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在进行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内心进行感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以一颗审美的心去看待世界,陶冶学生情操。学生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感知,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进行内心感知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同时,这种内心感知,也可以让学生以一种审美的观点看待社会,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例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尝试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以创新思维进行美术绘画,注重学生内心世界的培养,而不是表面绘画水平的提升。这种教学方式,先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再去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积极引导,不能急于求成。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对初中美术教学问题的探究,注重分析当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立足于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我国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要注重学生对自己内心的感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具备审美观,提升审美素养,以促进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作者:陈肖敏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观音山音乐学校

第四篇:初中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分析

【摘要】

新课改之后,我国大部分初中已经开始转变教学理念,由2000年以来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诸如体育、美术等科目也逐渐得到重视,能够进一步发展。在笔者看来,即便是过去提倡应试教育,初中美术本就是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了现今这个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新时期,初中美术更应该发挥其作用,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初中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笔者旨在促进初中美术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就初中美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

初中美术 素质教育 审美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西方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观念对我国传统教育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初中教学的发展。现阶段的初中教学提倡素质教育,即不仅看重学生的平时成绩,而且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过,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学生在体育成绩和艺术鉴赏能力上明显下降,尤其是在艺术鉴赏能力上和其他国家学生有着明显的差距,这一点与初中美术教育的缺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艺术鉴赏能力在初中美术上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学生的审美能力。很明显,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在审美能力上有着很大的不足,因此,如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重新通过初中美术这一学科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每一个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美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的初中教育已经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同时加强了对美术的重视,可是过去应试教育对初中教学系统以及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其他重点学科的教师依旧占用美术课的时间,或是学生自身对初中美术存在偏见。除此之外,初中美术教学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课时数目不足,课堂内容单一。

由于进入初中,学生要面对较大的升学压力,学校在课时安排上也会着重给语数外等学科安排较多的课时,这就导致很多学校每周只有一节美术课,甚至有的学校将美术课分为单周和双周,更是压榨了初中美术的课时。同时,大部分美术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是重复一个环节,比如教学生画一幅素描,就单一地重复绘画,一方面导致课堂内容单一枯燥,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对于美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最表层,不能让学生领略到美术更深层次的美。

2.未能规范课堂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其相符合的课堂关系也随之出现。如果说应试教育对应的是高容量的填鸭式满堂灌教育,那么素质教育则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将课堂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教师只要充当一个引导者就足够了。尤其是美术课,更加要给学生一个相对放松和舒适的学习环境,如果教师依旧采取满堂灌式的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将关注的重点从教材转移到学生身上,投其所好,从学生喜爱的美术上进行引导,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3.初中美术课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很多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往往偏离了审美的培养,反而只是教教学生美术理论,这种流于表面形式的教育很难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提供了不小的便利,同时也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一些耗时久的,或者没法在课堂上带着学生欣赏的美术,都能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措施

1.美术教师抓住有限的教学课时,注重充实教学内容。

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很多因素有关,同样的因素在美术的不同方面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带着学生欣赏美术的同时,还需要传递给学生一种看到美术本质的思想,让学生学会通过绘画的形式、设计等因素,去感受美术创作者所寄予的思想感情,同时感受美术创作者自己对于绘画的理解和认识。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从一些名家画作入手,选择一些比较特色的画作,让学生能够很轻松地感受到美术的语言,先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敏感度,然后再逐步加深,选择一些有深度的画作,逐渐培养学生的这份感受能力,藉此来形成最初的审美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有很多,然而,在笔者看来,每一位画家对于美术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因此,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好方法无疑是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这种切实的美术活动来增加美术体验,在绘画的过程中来形成自己对于美术的一种理解。

三、结语

美术涵盖的不仅仅是画技和艺术感染力,它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带着学生欣赏另一种多彩的文化。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足够的熏陶,多让学生观看名家画作,能够通过名家的表现力来辅助学生进行理解,体会美术文化。美术的特点是极其富于变化,可以用于表达各种感情,学生审美就是透过画作的表现力来感受作画者赋予画作的感情。我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如同给学生打开了一扇门,门内是另外一种风景,是美术所带给人的美的体验。

作者:蒋继荣 单位:张家港市后塍学校

参考文献:

[1]石恙宏.美术教育改革中的美术审美价值导向[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01).

[2]代百生.德国的美术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启示[J].美术教学研究,2007(01).

第五篇:初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摘要]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意义,并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形成和谐的师生沟通交流机制,适当延伸教学内容,科学运用情境教学法。

[关键词]

初中美术 情感教育 情境教学

新课改打破了传统教学重视学生智商培养的局面,将教育重心转移到对学生智商与情商进行双重培养。为此,针对初中美术教学,合理渗透情感教育是新课改深化的必然趋势。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丰富,使学生的观察洞悉能力更加敏锐,这对于学生美术作品的创作能力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提升自身对情感素材灵活运用的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其基础是教师能够灵活运用美术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感悟到美术学习的魅力所在,并使学生的审美情操以及心理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并挖掘美术情感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其综合学习水平。

二、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发挥其美术情感教学的主导作用。美术学科是一门与审美有关的学科。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着美育的责任。由于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导向作用和人格魅力,并密切关注学生的美术情感教育,对教学手段进行科学的调整,充分发挥初中美术情感教育的效果。将教学内容贴近富有神秘色彩的大自然是教师取得成功的情感教育的途径之一,只有基于生活的情感教育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形成和谐的师生沟通交流机制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离不开和谐的师生沟通。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沟通交流机制,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接受审美熏陶。另外,构建和谐的师生沟通交流机制还要求教师以情感作为教育的载体,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保护,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各抒己见,实现师生之间无障碍沟通,融洽师生情感。长此以往,学生在和谐的师生沟通中,形成美好的品质,形成审美能力。

四、将美术教学进行适当的延伸

具备发现周边事物美的能力,就是一种积极生活的表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具备这种能力能够养成积极感悟周围事物的习惯,促进其学习的进步。以九年级下册中国民间美术教学为例,笔者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了民间美术作品参观的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该教学活动,了解了年画、窗花以及剪纸等民间艺术,对民间艺术品的审美性与实用性功能进行有效整合,更好地感悟了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结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热情,并能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实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美术情感教育目的。

五、科学运用情境教学法

教师在进行相关美术技巧的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情境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提升美术学习热情。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需要激活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教师利用课堂情境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如音频情境、悬疑情境、视频情境或游戏情境等。这种情境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丰富学生的美术想象力,使学生的消极学习思想得以打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六、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为培养素质型人才贡献力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心理特点等方面,在美术教学中不断融入情感教育,从而使素质教育从根本上得到落实,使初中美术教学的价值得以有效体现,并进一步促进初中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形成。

作者:傅国栋 单位:江苏东海安峰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陆春.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1(9).

[2]胡艳群.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6).

[3]周之云.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2014(9).

第六篇:初中美术教学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摘要:

新课程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正顺利进行着,与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相比,新教育囊括了众多新鲜的元素,无论是从教学理念上还是从教学模式上都有了全新的改善。新教育要求中学美术教学从知识、方法和情感三个层次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组织全面、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作者着重以初中美术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氛围教学互动美术是一门美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从专业层面感知美术所传达出来的艺术,更要从人文角度诠释美术所带来的艺术感。因此,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美术学科具有明显的艺术性和人文性。教师需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互动、愉悦的氛围中展开美术学科的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中更好地理解美术,提高美术综合素质。

一、在美术教学中营造互动的氛围

虽然美术是一门以审美为基础的艺术性学科,但是如果在美术课堂上仅凭教师单方面的言传身教,是无法让学生获得美术的真知的,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互动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师生在美术课堂上尽情动起来。要想在美术教学中营造互动氛围,首先就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习容易冲动,容易敏感,如果美术教师不能在这一关键的时期做好本职工作,那么很容易造成师生隔阂,出现不和谐的师生现象。为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继而在此基础上找到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多与学生交流一些教学之外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教师的眼中并不是只有美术教学这一个目的,美术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聊天、玩笑、游戏,一起畅谈人生,美术教师也可以成为学生最好的朋友,可以说美术教师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彻底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从而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时不时地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互动情绪。例如在进行“我为校园添颜色”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不要一开始就让学生为校园添上五颜六色的色彩,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一些小问题,如“同学们认为我们生活的校园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你理想中校园的颜色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你们可以通过哪些有效的方式来为我们的校园增添最美的色彩呢?”,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之前对教师的问题逐个思考,再完整回答教师的提问,这样师生便能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更好地交流,更好地互动,从而为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我曾经在美术课堂上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吗?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感受美术学习的快乐。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们不是最喜欢画画吗?为什么会不喜欢上美术课呢?究其原因,便是教学已经遗漏了美术学科所传达出来的独特的魅力。学生们喜爱画画,是因为画画可以让他们感受到颜色的冲击和形状的感知,但是美术课堂却是以应试教育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是可以理解的。在美术课堂上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是实现高效美术教学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改传统教学中不利的教学因素,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改进美术教学,和学生一起寻找快乐的源泉。例如在学习“春天的畅想”时,教师可以领着学生走出教室,与春天来一次亲密的接触,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春天的氛围中受到更多的感染,从而得到更多的启发,在春天的海洋中进行创新。再如在学习“校园艺术节”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亲手制作作品,为校园艺术节作出一份贡献,这样学生才能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最真实的快乐。

三、在美术教学中营造美术的氛围

一定的美术氛围可以为美术教学增添不一样的色彩,与小学美术教学相比,初中美术教学更注重美术审美和欣赏能力的教学,也就是说,美术教学不再是仅仅传授一些美术绘画的技巧,更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培养,因此,一定的美术氛围会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将校园走廊和教室布置的充满美术的氛围,如可以在墙壁上挂一些美术大家的作品和名言,可以在板报上搜集一些与美术作品有关的信息,可以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播放一些美术拓展的信息,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自己正处于美术的氛围中。与此同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尽量为学生拓展更多的美术课外知识,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事先将搜集好的美术信息录入到课件中,然后在美术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有关视频和音乐,这种在多种感官、日积月累的刺激和感染下,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和欣赏的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与美术有关的校园实践活动,如参观美术展览、做小小画家、我是小小艺术家、美术我最大、绘画比赛等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这些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由此逐步感染学生的美术情绪,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四、总结

为了落实和巩固素质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广大中学美术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营造互动的、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触美术,感受美术学科的真实气息。教师作为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者,可以带领学生在广阔的美术海洋中尽情遨游,进而使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在良好氛围的感染下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美术综合素养。

作者:陈运 单位:邳州市占城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永英.构建情趣、自主、有效的美术课堂[J].教育科研论坛,2009(07).

[2]刘源波.新课程改革为美术教学带来的几个“转变”[J].科技信息,2009(13).

[3]陈清华.新思路、新方法激活美术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7).

第七篇:初中美术教学应用和实践

摘要: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到灵活熟练地运用的程度,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生主动地“学”,再加上学生积极地“做”,学生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课堂的高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做合一;授之以渔;做中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一种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都在纷纷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做,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探究中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教师科学地“做上教”,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1.教授学习方法,授之以渔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对于学生的指导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思考掌握学习方法。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当学生对学习有着浓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时,教师再教他学习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面对任何美术知识都能够迎刃而解、得心应手。例如在学习“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现《江山如此多娇》的图片,指导学生首先从近景进行欣赏,让学生看到近处的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其次让学生欣赏中景连接南北的原野;最后让学生透过近景和中景看到远处的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通过学生一层层地进行观看和欣赏,学生就会欣赏到图片中的美丽景色,而且掌握欣赏的方法,由远及近或者是由近及远,帮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眼光进行鉴赏和分析图片中的美景。通过学生的鉴赏,学生学会了讲画面上的景物和画面融为一体,使学生掌握作者的创作性和图片构思,从而了解图片的表现技巧。

2.针对问题讲解,有的放矢

教师的教不能够面面俱到。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哪里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要少讲、精讲,挑学生在美术欣赏上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师挑学生不会的进行讲解会提高课堂效率,做到有的放矢,也提高了学生探究和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例如在学习《描绘我们的校园》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首先进行自主探究,并且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发现学生在鉴赏和美术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地发现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对话,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教师也了解了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普遍对于视点、心点、视平线、取景构图这几个概念还不是很理解,因为是刚刚接触,很多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学习和指导,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教师发现了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就可以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分析了。教师可以细致地给学生讲解:“视点:观看者眼睛的位置。心点:画者中央视线与画面垂直的相交点,位于正常视域和视平线的中央。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为了让学生理解取景构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双手做取景框取景。构图时,一般把景物的主体部分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画面的三分之一的交互线上。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实现学生知识上的突破和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自主地“做上学”,成为课堂探究的主体

1.构建艺术思维,自主探究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使课堂学习呈现出了无穷的生命力,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思考来理解、掌握并灵活地应用美术知识,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感受到美术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会在大脑中构建出自己的艺术思维,形成自己的艺术修养,从而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色彩的魅力》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探究不同的颜色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生活中每一种颜色都象征着什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的主动性,让学生可以在问题的启发下去感受不同色彩的魅力,增加学生探究的目的性。教师的问题会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给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带来了动力,从而让学生参与到了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发表自己观点,合作学习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改变传统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师设置的问题或者是任务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你一言,我一语会在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促进活跃课堂氛围的形成,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发表自己的观点,实现学生视野的开阔和学习兴趣的增加。例如在学习《校园小伙伴》时,本课的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及其处在不同姿态情况下比例的变化。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亲自动手来测量一下小组内不同学生的基本比例。通过学生的合作学生就像是在做游戏一样,会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活跃课堂学习气氛。通过学生的实践和学习,学生会归纳总结出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从而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探究就会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可以在参与中提高自己对于美术学习的认识,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三、学生动手去“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学生动手实践,巩固知识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他倡导以“做”为中心,指出事该怎样做便该怎样学,该怎样学便该怎样教,重视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进行学习提高自己。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通过做来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做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和改进。例如在学习《校园艺术节——广而告之》时,教师就可以在学习之后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让学生参与到操作中,带领学生一起亲自动手为“我的梦,中国梦”演讲比赛设计一个宣传招贴画。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学生会了解招贴画的图形、色彩、文字、创意、构成要素,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构思和设计会更明确招贴画的内涵和本质,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在制作中更好地进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做中得出成果,循环开始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恰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来练习和提高,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美术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时给学生设计的实践活动要难易适中,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践活动太难学生会失去探究的欲望,实践活动太简单也没有探究的必要,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难易适中的活动和实践,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在“做”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就会在做当中得出成果,产生新的行动、思想、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和实力,然后这个行动的成果就是下一个行动的开始,一种循环,促进学生不断地提高改进自己。学生有了实践就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和提高自己,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不断地提高自己,提升自己。

四、总结

总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学生有了课堂主人翁的意识。在美术课堂上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了自己应该做什么,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在“做中学”,感受到了美术学习的快乐和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做”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作者:陈彩云 单位: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洪波.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J].保定师专学报,2010(9).

[2]李明涛.浅谈美术教学的有效方法[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5).

[3]周利民.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10(3).

第八篇:初中美术教学欣赏教学现状分析

摘要:

美术是一门富有神秘色彩且充满美感的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逐渐受到很大重视,而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对于课堂教学与艺术的融合,欣赏教学都是有很大作用和意义的。根据实际情况浅析欣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现状。

关键词:

欣赏教学 初中美术 现状问题

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门一直占据很大分量的艺术,欣赏教学也是提升学生审美的重要教学手段,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美术的内在,品味其深刻之美,还能培养一种深远的鉴赏眼光。下文通过义务教育的现状分析了美术教学中关于欣赏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目的过于散漫

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普遍和有效果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当今的义务教育中,这种方法的应用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其中最突然的就是教学目的过于散漫。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通过欣赏让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与掌握游离在美术表面。为了让欣赏深入课堂与学生内心,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宗教画时,教师可以先对宗教画进行背景描述,然后举出九龙图这一实际例子让学生细致欣赏,从而达到感觉明显的效果。

二、不突出重点,广度不够

欣赏教学是一种相对笼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感,但也是利弊相随的。在当今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能在采用这种方式时突出重点,从而形成广度不够的现状。例如,学习毕加索的画作时,很多教师会注重欣赏本身,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笔法与内涵上,或者很多教师只是就画言画,不能在欣赏的同时更加扩展地引领学生,这是目前初中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欣赏形式过于单一

除了上述两个显要问题外,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方面还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欣赏形式过于单一,不能真正利用欣赏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美术。例如,在学习中国画时,教师通常都是把画作带到教室,在简单的描述后让学生简单欣赏,然而对于像中国画这种极富精神意义与内在含义的画而言,欣赏教学不仅仅停留于表面,例如对于《清明上河图》,美术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的同时讲述画作背后的意义,从时代的背景出发去授课,还可以让学生以作业或者演讲的方式从多个方面领会精神内涵,从而改善这种欣赏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

四、总结

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只有把欣赏教学更好地运用到美术授课中,才能真正带领学生走进艺术。

作者:唐波 单位:长春市第七十八中学

参考文献:

孙丽荣.欣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解决问题[J].现代教学,2014(04).

第九篇:初中美术教学评价亮点

【摘要】

中学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并非简单的是对学生美术技能与技巧的培养,关键的是让学生具备个性化的创作能力与创作精神。于实践中我们发现,在美术教学中经常被教师所忽略的评价环节,对中学生个性化培养却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积极探寻美术教学评价“亮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个性化 美术教学 评价 亮点

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呈现出了一片新的景象,新形式、新方法层出不穷,但让更多教育者所不知的是,被他们忽略的美术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占据着重要位置。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中的美术教学评价,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好”与“差”的简单评判,而是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为综合因素进行的,具有建设性,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评价。积极探寻美术教学评价中的“亮点”,让学生个性化更加鲜明,创作更具激情,是新时期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全面探析。

一、让评价充满“赏识性”

“赏识”并不是单纯的赞赏与鼓励,它是对学生行为结果的一种认可,也是对学生生命的一种“唤醒”。它既是让学生个性得以舒展的教学艺术,同样也是让学生将自身能力得到极限发展的最佳方法。赏识评价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让他们在“品尝”到学习快乐的同时,迅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这无疑是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最好的动力与引力。如在“端午节”一课中,让学生们自制与端午节相关的作品时,某位同学用不同颜色的废旧衣服接链做的“套娃粽子”非常有创意,得到大家共同的好评,那么这件作品到底好在哪里?老师并没有急于进行评价,而是“邀请”其他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甲说:这个“粽子”颜色很丰富,很漂亮,让我们见识了五彩斑澜的粽子。教师提示:那么仅仅是颜色漂亮吗?这时学生乙说:用废旧衣服的拉链当做材料,既有创意,又环保!教师给予赞同:该同学想到了“环保”,非常好!还有其他的看法吗?同学丙继续评价:把中国传统的粽子与俄罗斯传统的套娃结合在一起,中西合璧,体现了世界文化大同!这时教师已经开始非常惊讶了,惊讶学生们的视野竟然如此开阔,思维亦如此敏锐。而这部部作品的创作者,听到这么多中肯且真诚的赞赏之后,其快乐、满足之心溢于言表。教师不要把中学生当成小孩子来看,他们中很多人具有着比成人还要敏锐和成熟的情感,对于赏识是真心还是敷衍,他们一目了然。所以,无论是来自于教师的赏识还是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时,务必要将“真诚”摆在首位。

二、让评价带有“建设性”

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那些毫无建树的评价教师应果断摒弃,及时、合理的给学生以“建设性”评价,让评价真正发挥“导向”作用,成为实现学生良性发展的指路明灯。如在让学生认识了“老房子的美”之后,进行构思创意时,某学生提出想做一个象艾菲尔铁塔式的房子,教师可以温和的提出自己的建议:“你的想法很不错,大胆且具有创意,但是今天我们主要是想感受一下传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老房子,我们将创作的重点放在传统文化上好吗?”当然,教师的评价“亮点”还应体现在学生产生问题的时候,如“你的作品很有想法,但是不是在衔接上稍微差了些?看起来这个房子好象不太稳固。”,或者是“这个房子的造型真是形象生动,如果构图能够再大些就完美了!”这种委婉的但同时具有引领作用的评价,一方面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他们得到的并不是强硬的否定或者批评,而是有价值的引导;另一方面这种具有建设性的评价,恰恰为学生接下来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三、让评价体现“三维性”

评价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综合不同个性、不同基础的学生实际来进行。如在让学生们设计“有趣的文化衫”时,可以提供“设计”和“绘制”两个作业内容让学生选择完成。要与课本的教学目标相契合,在完成要求中建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自我创作相结合的形式,以期为接下来的客观评价做好准备。评价时则可以采取作品展示、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等方法,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意见与建议中实现交流,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在反思中成长。这种作业设计形式,既有个人独立完成的内容,同样还有小组合作的共同设计,充分体现了评价的“三维性”——设计一件作品(文化衫)是基础目标;设计一件充满新颖创意的作品是提高目标;设计一件有趣活泼的作品则是体验目标。而教师进行评价时,可以将学生们的设计“草稿”用投影仪进行课堂展示,然后采取分组评价的方法展示各自作品。有的学生直接穿上了“作品”进行展示,体现了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还有的学生在设计元素中添加了中国传统的诗词、书画等,让趣味性和创意性更浓厚。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感到美术的有趣,学习的乐趣,精彩的评价随之而来,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重要的改进意见,成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勇敢创新的源头活水。

四、总结

个性,是所有艺术创作的灵魂,美术亦不例外。罗丹曾说过:笨拙的艺术家永远载别人的眼镜。新课标背景下的美术教育并不是想要培养出“笨拙的艺术家”,或者培养出只能够跟着艺术家跑的追随者,而是通过倡导个性,激发出学生的灵性,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艺术创作者。

作者:郭秀芬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明德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杰.如何建立初中美术教学的评价标准[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3):207-208.

[2]胡菊妹.“四步五察法”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优化评价的小试验[J].新课程:教研版,2014,0(12):210-211.

[3]黄赛丹.浅谈初中美术课业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策略[J].新校园:中旬刊,2015,0(1):218-218.

第十篇:初中美术教学需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众多教育分类中的一种,既不同于常规的智能教育,也不同于大众化的体能教育。情感教育也是一种将态度、情感作为教学中心的教育理念,美术教育可以与之进行充分结合,从而培养学生优良品质,作为升华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陶冶学生情操。

一、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现状

现在的初中美术教育摒弃了传统单一教学目标的形式,增加了美术理解和美术情感等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美术认知和感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美术成绩。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有所转变,教学越来越看重学生美术情感的激发和挖掘。教师通过将现实中生活化的客观形象进行艺术化表达,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进行美术学习和探索。在具体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氛围变得和谐美好,教师允许学生自主发言,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或诉求,学生更加亲近教师,乐意与之探讨任何美术相关话题,这种现象的产生为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情感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

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针对美术课堂实践,教师在进行美术教材具体内容选择时,应该遵循四个原则,即具有价值性、具有教育意义性、具有延伸性、具有情感通性。同时,为了迎合学生喜好,还应尽可能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教材编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挖掘,从而促进美术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具体实行。由江苏省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发行的美术教材就非常优秀,其选编的内容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内容的选择有利于缩短学生与美术间的距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美术情感。以“身边的物品”一章为教学案例,学生在学习该章内容之前,就可以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研究,绘画技能高超的学生还可以进行物品速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绘画技能。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心爱的桌、椅等物品进行语言描述和绘画体现。根据心理学研究,学生对自己心爱的东西往往有着非比寻常的记忆力和情感寄托。通过对自己喜爱的物品的观察和绘画,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情感迸发,将情感与美术进行充分结合,从而达到美术与情感的同步有效教学。

2.加强情感在课堂实践的渗透

从艺术层面上讲,美术就是一种抽象的表达手法,不仅可以完整表达出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还能直观呈现出人们现实的生活经历。这种利用客观形象进行的情感、经历、诉求表达形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激发是至关重要的。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有着其他阶段学生无法比拟的敏感和细腻,这种情感特点能够让学生轻易捕捉到美术作品中极其细微的情感表达。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多元化美术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视频、图片等多种元素的刺激下,更加自由、放松地进行美术理解。例如,在学习《中国山水画》一节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网络上搜索我国山水画家的相关经典作品,下载之后作为播放素材,在课堂上对这些画作进行简单赏析,以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美术修养和美术情感。这些画作虽然对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会有很大难度,但这并不影响作品对学生美术情感的吸引和激发。通过长时间的熏陶,学生的美术情感和美术个性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3.美术结合情景进行情感教学

除了上述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在美术课堂上,充分将美术与情景进行结合,通过情景设置、气氛渲染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丰富,从而达到美术教学和情感教学同步进行的目的。如电影情节中渲染的一样,在特定的故事情节下,搭配固定的场景,再辅以意境相似、需求相同的音乐作为背景,将故事中蕴含的情感进行充分表达。美术教学亦如此,将美术和情景进行有机结合,一定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学习苏教版“走进古人的生活”一章时,教师可以播放故宫、颐和园等古代建筑的纪录片供学生欣赏,播放纪录片时,也可以适当配上意境相近的古风歌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全身心融入古代,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人的惬意生活以及精致的生活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直接组织学生到北京故宫、浙江横店等极具古代特色的地方进行切身体会。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让学生的美术情感油然而生。这种教学方式无论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加强,还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是极有好处的。

三、总结

初中美术教学范文5

摘要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开展,使得教育教学理念也逐渐发生变化,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自主以及全面发展,这也与要求学生德智体美老全面发展的理念相吻合。在教育教学中,美术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强化学生审美意识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各方面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很强的塑造性,因此应积极推进美术教育教学,充分发挥美术的能力,使学生有美的意识与想法,能够使学生今后的生活更具艺术性。就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进行简要的阐述和探究。

关键词

美术教学;审美艺术;策略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在初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需要提高重视。审美艺术与能力是办所学生一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进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需要初中美术教育积极转变理念,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为学生审美艺术的培养提供优质的平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艺术的意义

审美就是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等进行的单纯的鉴赏、观看等,从中感受到美,获得愉快的享受。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性阶段,这也是学生审美艺术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提高对学生审美艺术培养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与能力。虽然人的审美艺术水平以及能力与先天的天资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与培养,初中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艺术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自主观察和鉴赏,挖掘和感受生活中的美,通过特定的美术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艺术水平和能力。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艺术的有效策略

1.全面把握学生的审美心理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像教小学生一样,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教师越强调什么,他们就会越反着来,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对美术教学的效果进行优化。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对象有自然、社会以及艺术等内容,他们能够从事物的表现简单的看到背后隐藏的深层次情感,如线条、颜色等。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对事物外在以及内在的美进行感知。由于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他们对于美术的爱好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些喜欢中国的民间艺术,有些喜欢西方的印象派。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我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对于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感兴趣的,教师可以让其说明喜欢的原因,并对保护民间艺术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产生好学的意识,也使其能够更好的认识民族文化。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审美艺术体系,因此在对作品进行欣赏评价时还不够深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2.创设有艺术氛围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教学开展的重要动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艺术,就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有艺术氛围的教学情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美术教学,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美术作品更加形象的展示出来,加之优美悦耳音乐,让学生在富有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感受到美术中的艺术性。比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作品,然后配合一段温和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再对梵高以及《向日葵》的创作情况进行介绍,1888年,在法国的南部,一位画家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正在画室中认真的创作,《向日葵》也就此诞生,整幅作品虽然看似烈火熊熊,美艳华丽,但同时又很和谐、细腻。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讲解美术作品,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有助于学生审美艺术水平的提升。

3.加强美术作品的欣赏与临摹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临摹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认知以及观察能力,这是极为重要的,能够提高学生绘画观察能力。在临欣赏创作中,一般是将作者成功的作品作为观察的对象,在临摹和欣赏过程中不能只是对这些成功的作品进行观察。通常而言,在欣赏作品时需要对作者绘画时的内心以及创作的年代等进行考虑分析,欣赏作品过程中,需要使用计算机等有利条件,对图片进行有效的处理,让学生能够看到很多在课本上看不清楚的地方。比如,在学习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时,需要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作者,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对作者刻画人物的表情以及内心世界进行观察,这幅作品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壮阔场面表现出来,对《开国大典》进行欣赏讲述,让学生对我国现代绘画的艺术成就进行全面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油画的民族化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强化学生的美术审美艺术。

4.积极开展美术创作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创造能力就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出的综合能力,从而对信息进行掌握,科学的进行分类组织,通过创新、推测等,结合自己已有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方案,要使创新能够成功,需要有创新的态度、思维以及技能,这些对于创造性活动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创造性是对已有知识的加工和组织。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以审美素质的提升作为主要内容,强化创造性能力,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将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使学生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凸显学生的特点,使其敢于创新、敢于表现,定期组织学生写生、观察,让学生亲自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开动脑筋创作绘画,教给学生多样化的、满足初中学生实际需要的绘画技能。美术创作对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提高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水平和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社会、自然以及艺术美,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防止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形成片面的审美艺术,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也与教学大纲中学生审美艺术水平培养的目的相违背。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认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向上,结合多样化的美术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审美艺术与能力,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更好地强化学生的鉴赏水平。

作者:严明霞 单位:广东省阳春市石望中学

参考文献:

[1]曹美涛.获得审美享受提高艺术趣味———谈宁夏高职非艺术生源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集体经济,2013,(30):94-95.

[2]蒋广云.培养审美能力提升审美境界———新课改下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116.

[3]付艳红.初中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5,(22):146.

[4]丁小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0):195-196.

[5]韩萧.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19):162

第二篇:初中美术教学合作学习措施

摘要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初中美术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初中美术教师重视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展开,真正提升初中学生的美术素质。讲述了现阶段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的建议。

关键词

初中美术;合作学习;问题;建议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展开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提升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然而,现阶段在美术教学中展开合作学习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出现的一些问题

1.美术教学合作学习中的分组不够合理在现阶段的初中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虽然开始逐渐在课堂上实施合作教学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不够全面透彻,缺乏科学的合作学习观,导致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分组学习的时候不能进行合理的分组。一部分的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会以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但只是为了能够方便教学,随机的将学生按区域分组,或者根据教师个人喜欢进行分组,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性格特征等来进行科学的分组,这样就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分组的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组内合作学习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降低教学质量。

2.初中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能够有效地、合理地展开合作学习的基础,就是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组内学习中,然而,针对现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来看,由于合作学习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然而一些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弱,很容易在合作学习中跑神,并没有按照学习要求去认真地执行学习探究的任务。另外,很多教师的合作教学方式不够合理,组织能力也不够强,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对合作学习缺乏积极性,在小组内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导致初中美术学习的效率较低。

3.初中美术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

由于初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把握合作学习的内涵,只是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改革,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仅仅是流于形式,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之后就不再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表面上课堂很热闹,然而实际上学生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或者谈论一些与美术学习无关的内容,这样就会导致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合作学习的意义。

4.学生和教师之间地位不平等

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学习更好地展开,在初中美术教学合作学习中,师生的平等对合作学习的展开的影响更大。然而,现阶段教师多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过多地干涉和指导,完全忽略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由于教师的过多强制性干涉,导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学生被动学习不仅学习美术的效率低下,还会导致学生不想接受合作学习,甚至不想学习美术,对美术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美术教学的目标的达成。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展开合作学习的建议

1.初中合作学习中要做到科学分组

科学合理地分组是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有效展开合作学习的基础,只有保证组内的成员搭配科学合理,才能使成员中的每个人都得到很好的学习。因此,在实际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性别等来进行合理地分组,让小组之间相处和谐并且可以相互带动,相互学习。例如,在分组的时候,需要有学习优秀的和学习成绩相对不太好的学生,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帮助学困生进行适当地辅导,活泼的学生和相对安静的学生一组,促进组内之间的交流,同时要注意组内的男女比例,通过这样合理的分组使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学习,形成相对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同时,要注意在分组的时候考虑班级内的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多,这样可以方便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提升学生组内的凝聚力和小组荣誉感,积极去学习提升组内的美术水平,形成组与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美术教学效率的提升。

2.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上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美术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遇到问题在组内谈论,共同解决克服困难,通过小组内共同完成一个艰巨的任务增加组内的凝聚力和组员之间的协调性。同时,通过展开合作学习给学生一共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艺术的趣味性,而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知识的灌输,毕竟美术课程是一门可以提升学生品味的艺术课程,可以通过世界有名的画作来向学生展开,让每个小组都去搜寻自己最喜欢的画家的一些资料,用艺术品味来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从而加强合作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美术教学合作学习更好的展开。

3.初中美术教学要重视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是一个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的展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只有合作学习的效果得到凸显,才能保障美术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在组内的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学习效果的关系和对他的重视,让学生在和谐,平等,公平,自由的美术学习环境中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另外,教师要适当的创新教学情境,让学生感觉自己处在一个真正的美术环境中,在美的熏陶下,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合作学习的效果得到不断地凸显。

4.初中美术教学中促进师生的平等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明白,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更是这样。教师要摒弃原来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不能将自己作为教学课堂的领导者,不要对学生进行太多的干涉,而是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积极促进构建友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课堂上有效进行,让学生在具体的合作学习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强与小组内人员的合作,存进初中美术教学合作学习的有效展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学中展开合作学习对美术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提升自己的美术整体水平,从而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更好地展开,从而促进初中美术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作者:宋海波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段诗音.初中美术教学开展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0):237.

[2]彭卫波.初中美术教学开展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中华少年,2016,(29):184.

[3]钮晓莹.初中美术教学开展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127.

[4]宋莉.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5]赵佳佳.初中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学审美判断素养培育

摘要:

审美判断是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文章就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以校本教材《根雕》为例,从赏析优秀根艺作品和大自然的树根,寻找、发现“美”的树根,根雕创作三个方面对审美判断三个层次素养的培育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核心素养;审美判断;根雕;培育

建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人们也提出了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1]07其中审美判断素养表现为“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1]08根雕“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的一种艺术创作。学生通过对根雕艺术的学习与创作,能有效地培育审美判断素养。现就以这几年校本课程《根雕》的教学为例,谈谈初中教学中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培育。

一、学会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一)赏析优秀根雕艺术作品,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

优秀的根雕艺术作品,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根雕艺术的美和个性存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参与根雕艺术的学习和制作。但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而言,仅靠自己要理解根雕作品的美,有一定的难度。面对根雕作品,学生往往只知道作品很漂亮,但看不懂,看不出“美”在何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赏析根雕作品,让学生“感受和认识”根雕艺术作品“美的独特性”。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依据作品,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赏析根雕艺术作品。问题的设置要能在学生与作品之间搭起交流的桥梁。学生通过赏析作品、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明白优秀的根雕艺术创作者是如何发现一块自然中树根的自然美;是如何针对一块自然形态的根进行立意;是如何把一块树根创作成一件艺术品,向人们展示出其独特的美。在教学中,学生在赏析根雕作品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疑问,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间或师生间的交流来解决。要搭建平台,给学生赏析根雕作品提供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交流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的认识,更好理解根雕艺术作品的美。同时,重视教师的讲述在学生赏析中的作用。通过讲述,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审美意识,更好理解根雕作品的美。通过讲述,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品,加深对作品背后蕴含内容的理解。通过讲述,让学生更好同作品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素养,给学生寻找美奠定基础。如:在教学中出示优秀的根雕艺术作品《啸》。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作品,并完成以下问题:1.这件根雕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树根的哪些特性能有效为创作提供服务?2.通过你的观察与对比,你认为以树根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有哪些优点?通过问题的引导、课堂的交流、教师的讲述。学生明白了,作品《啸》是一个象形的映山红树根进行创作的,借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啸”通“笑”,取意境之美,表现了十分自负、踌躇满志的形象。了解了根雕作品是创作者的“奇思妙想”与树根的自然美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解根雕之美,在于其独一无二。没有两个一样的树根,就没有两个一样的根雕作品。根雕“美得别致,美得孤独,美得让人过目不忘。”[3]52

(二)赏析大自然的杰作———树根,感受和认识美的多样性

罗丹说:“我们的眼睛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树根以各种姿态展现在他们的生活中,经常玩耍的村头、嬉戏的水岸、往来的林间。复杂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形态各异的树根,有的树根扭转、有的树根盘桓、有的树根交错、有的树根粘结、有的树根嶙峋。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树根以多种奇特的自然形态存在,生产的疤疖、瘤结、纹理、线条、洞穴等,大自然赋予“根”多样的生命力。杜鹃的根盘曲交错、野柿子的根瘤结丰富、红豆树的根纹理多样、樟树的根芳香四溢;老树的根苍老空灵,小树的根婀娜多姿。丰富多样的树根竞相展现出多样性的美,只要我们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观察,就能发现美无处不在,大自然有着美的多样性。让学生在博大的自然怀抱将“美”的引线点燃,让双眼绽放出发现的火花。让学生用审美意识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多样的美,养成自己的审美判断。

二、懂得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

“根艺重在发现”“根艺是一门发现的艺术”,[2]都告诉我们“发现”是根雕作品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创作出一件“美”的根雕作品,必须要去寻找一块“好”的树根。一块“好”的树根,甚至比后期的创作技法更为重要。著名美术理论家王朝闻认为“根的艺术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客观存在根的美的发现”。但没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是很难发现树根的“美”。没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是很难找到一块适合自己创作的树根。中国根雕艺术大师马驷骥说:“谁能从大批根中辨别出美,又有独创,谁才是发现真正美的能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现各种形态的树根,引导学生去了解各种根的特质,明白各种根所包含的“美”。能从松明子块茎上看到线条的灵动美、能在柏树根上闻到时间沉淀的香、能在骨骸木上体会到岁月雕琢的沧桑。要不断提升学生“用自己的审美意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界的树根进行感知和评价”,[1]08只有用“自己的审美意识和生活经验”对树根“进行感知和评价”,这样才能从“众多只能是做蒸煮所用的燃料”的树根中,“发现和感受它其中所隐藏着的作品形象”,找寻到一块能进行根雕艺术创作的树根。让学生“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不断地提升审美判断素养。

三、懂得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

找寻到一块“美”的树根后,还需要进行创作,融合创作者自己的审美意识,对其进行立意、构思,赋予其思想内容,让它成为一件根雕艺术作品。如果没有人工创作,一块再“美”的树根,也很难上升为艺术作品。“根雕艺术既取决于材料(树根)的质量和先天的形态,又要靠艺术家们的审美意识和创作性思维以及他们雕刻技艺的水平。”[4]根雕艺术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3]52而正是这“三分人工”让一个树根成为了根雕艺术作品。刘开渠认为根雕艺术作品的创作“既要根材的巧妙,也需要人的智慧的巧妙。利用根材巧妙的自然形态,在加上人的智慧和审美观点,这两者巧妙的结合,我看就可以成为根的艺术。”根雕的创作,我们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步立意构思;第二步雕琢塑造。立意构思是根雕创作的灵魂,高公博认为“凡是成功的作品,往往起决定的,不是精雕细刻的高超技艺,而在于巧妙的构思。”在教学中,学生面对一个树根,进行立意构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观察。要根据树根的形态,充分利用树根的节、穴、瘤、疤、纹理、姿态等。依根立意构思,尽可能地保留树根的自然美,不能凭空构想,进行立意构思。当然立意构思,也要符合学生的审美判断。“情出意境为真情,意触物境合神意”,只有在立意构思时,加入个人真实情感,才能激活学生创作的欲望。如在课堂教学中,出示一件根块(如右图),要求学生多角度的观察,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1.这是什么质地的一块树根,是怎样形成的?设置意图: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树根,为依树根立意构思提供基础。2.你准备把“它”塑造成一件什么根雕作品?并说出你的理由。设置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树根的形态、树根的优点,尽可能保留树根的自然美,进行立意构思。在第一个问题的交流中,学生明白这是一块花梨木的树根骨骸木,时间带走这块树根上松软的部分,留下树根上最硬,最精华的部分。剔除外面一层外衣,会露出古铜般的色彩,会有多变的纹理。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深入到这样的情境:一棵生长了几百年的花梨木,人们取走可用的部分,留下深埋在土地中的树根,这树根与百年的岁月斗争,仅剩下这一块顽强的骨骸木。升华学生的情感价值,激发学生立意的灵感,激活学生的审美判断。在第二个问题的交流中,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块树根的凹面,把它创作为在水中漂流的一叶扁舟;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利用树根弧形的边线,创作一条在海中激进的海豚;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利用树根的静态,创作一片凋零的秋叶;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利用树根的残缺,创作为一片残破的蝴蝶翅膀。多种想象力的碰撞,突出了学生审美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判断。雕琢塑造要在立意构思的基础上分四步骤进行:第一,去皮去腐;第二,整修、雕琢(对于初中的学生,雕刻技艺的技能是欠缺的,所以也不做要求,多以整修为主);第三,打磨;第四,着色。在教学中,要求初中的学生掌握一些根雕雕琢塑造的原则。雕琢塑造要充分利用树根原有特色形态,要尊重原材料的基础,如树根的纹理、姿态、色彩等。雕琢塑造时,人工的成分可以少一点,自然的成分可以多一些;根雕艺术的表现为“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它追求的不是逼真的造型,而是一种朦胧美,能留给人广大的想象空间。”[3]52多以抽象造型为主。如右图作品《脊背上的爱》是八年级学生依树根的基本型,结合电视《动物世界》里母爱的表达,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的立意,赋予了树根生命的质感而创作的。在校本课程《根雕》的教学中,学生经过对树根的选材、根雕作品的制作,从中真切地感受了一次美的洗礼和成长。成就一件根雕作品,这对于学生不管是在审美意识的培养还是在审美判断素养的培育上都是一次难得的历练。

作者:江巧珍 单位:柘荣县富溪中学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述要之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J].中国美术教育,2016(4).

[2]张良.“根艺重在发现”的随想[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1995(1).

[3]田云生.浅谈根艺[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

[4]刘长福.根雕艺术与因材施教[J].小演奏家,2006(7).

第四篇:初中美术教学动手能力实践

摘要

素质教育在我国当代教育界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而动手课正是美术课堂的“精髓”。在实习期间发现,一堂初中美术动手课上下来并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在初中美术课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将学生美术的潜质开发出来,激发起兴趣。培养和鼓励学生动手能力,改变教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之间的参与能力、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关键词

能力培养;动手参与;初中美术

1引言

1.1概况

通过在师专上课的这两年期间,让我收获颇多,但在课堂上也发现了些许问题,新课改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创新能力非常重视,但是美术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面出现了些许问题。美术动手课上,难免会出现些许学生做不出、不会做的情况。这次论文的撰写主要围绕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报告。

1.2目的

美术课本应是学生们最喜爱的课程,但是,当前美术动手课却不能大大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果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手脑协作能力,那么学生对美术的“潜力”也会被开发出来,美术课堂的教学也会更加顺利,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高。

1.3意义

(1)美术课堂中提高初中学生动手能力,课堂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学生作品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来,整体会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2)美术课堂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获得实践能力、感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本论

2.1提高学生学生能力的有效措施

2.1.1开发课程新事物,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期间,也曾发现美术课上的问题,上美术课会出现一些学生表现出不积极的状态,可能对美术课不怎么感兴趣,这便考验到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了。面对着现实的情况,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能够学习和探索的动力!以实习教学为例:大部分学生对新事物会有所好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这便要求教师从美术教材中能否挖掘出好的有用的东西了。例如:在实践过程中,课堂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有些学生可能不想做。所以,将这个课堂作业的问题改成了:为未来的自己、同桌或者父母制作一本书籍,并将自己想问的、想说的记录在里面,书籍制作外形不限…问题的改变为课堂的流程取得了些许功效。接下来带来学生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书籍制作的作品,由于学生从没见过,所以会感觉很新奇,很好玩。能完全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这时,将学生作品带入,让学生观赏,并且将学生的制作思路和独特的想法讲述给学生,学生的情感在上学期间是非常浓厚的时间段。所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会产生一些共鸣之处。拥有攀比心理的学生用“老师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

2.1.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保护学生动手能力激情

教师多与学生沟通则是促进师生关系的一大准则,学生在初中是逐渐有了自己想法和情感的时间段,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多与学生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保护学生动手能力的激情。如: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谈论,来回走动教学时,曾发现一位学生闷闷不乐,独自坐在角落不去参与讨论制作,便上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到了其原因,进行了一番交流之后,学生积极参加了动手制作书籍当中。这次经历让我发现,多与学生洽谈,多在教师间走动教学,不仅仅能够拉近师生心理距离,还能让学生与教师为友,不再对教师有畏惧心理,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动手制作当中。

2.1.3建立鼓励机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动手实践

在任何课堂教学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对学生的鼓励了。实践中也发现,无论学生制作出作品的好坏,只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要加以鼓励,这样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也会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以后也会积极参加动手制作的各种活动,学生的创造性和思想性也会大大增加。学生每完成一份教学任务,并得到教师的夸奖,便会获得成就感,也会暗自激励。让学生下次的课堂教学任务的制作更走心,更完美。总体来说,当学生对自己制作的东西不满意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帮助并鼓励,而学生制作作品很喜人的时侯,教师要加以表扬,这样,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动手课当中,也会更加走心。

2.1.4教师实践动手展示制作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学生展示制作步骤,更能吸引学生。如教《书籍设计》时:在实践美术书籍制作课中,将亲自动手制作的书籍《乐漫》带入课堂,发现学生看到后都兴奋不已,并让学生观察书脊的特点,然后讲解了自己创作书籍的思路,将内容加以介绍,让学生们感兴趣的同时也会将自己要制作的东西思考出创作思路,在创作过程中也更加了解书籍的组成部分,并可以添加新的书籍成分到其中。

2.1.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审美能力是美术手工课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想要制作出好的作品,学生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中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作品什么地方是值得自己考虑和学习。还可以将其他班级或者自己班级的优秀作品进行分组展示,近距离观察好的作品,也能吸取好的创意,更加开阔学生的思路。当然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手工课上最能体现出来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可将实物和多媒体联系起来,让学生欣赏更多不同的作品,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也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制作的欲望。

2.1.6改变教师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感兴趣

以往的教师可能都过于依赖课本,一堂课下来可能就是将课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讲下来。教师应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与课本结合,因为多媒体的可视性非常强,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兴趣。将学生没见过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用多媒体放映出来。如:在书籍制作课上,将鳄鱼书籍的视频播放给学生,书籍里面有很多个性的创意,都让学生惊奇不已,并且能够将里面比较有创意的地方吸取过来。

2.2美术手工课教学的创造途径

2.2.1寓教于乐法:创设情境,情趣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学生天性都爱玩,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的特点,创建一个有意思的情境,引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如教《书籍设计》时,自己的导入为:将学生感兴趣的动漫书拿出,马上吸引到学生的兴趣,然后拿出一本同样的漫画书,但是书籍的封面做了改变,画面非常简单,从而引出书籍设计的重要性。

2.2.2善于观察:艺术源于生活,而美术手工课与生活中的实物也息息相关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教师,每个人都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将生活中的美融入眼里,记在心里,绘于手上。如:想要制作一朵花,首先要认真观察一朵花,从它的花瓣、花蕊、颜色、叶脉、枝茎等方面深入观察。做到铭记于心,就像郑板桥画竹一样,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精进你的手工,让一朵花跃然在你的手上。

2.3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在枯燥乏味的课本教学以外,给学生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乐趣,赋予了学生们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一颗善感的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并且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方面也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3结语

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手脑结合,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开心地收获。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能将自己想要的东西创造出来。当然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提高学生之间的参与能力、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让学生更加喜爱美术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很好的帮助,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成分。

作者:俞超群 单位: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戴建.初中美术绘画创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8).

[2]陈建军.初中美术校园写生课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策略[J].广西教育,2013(5).

[3]景钢.初中美术课本应该增加民间美术的手工制作内容[J].新课程学习(上),2012(2).

[4]徐蕊.略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师范教学的作用和要点[J].新课程(教师),2012(12).

[5]李瑾瑜.论良好师生关系建构的观念基础[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6]冷胜火.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7]张屹.兴趣激励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江苏教育,1996(2).

[8]林彩君.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1).

初中美术教学范文6

一、开展素描教学,夯实素描基础知识

要想完成一整幅完整的画作,素描是完成这幅画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步骤。因此,初中美术结构素描教学是学生在整个美术课程中学习的基础,学生在以后的美术学习生涯中,画得好还是坏,可以完全取决于对素描方面的理解是否通透。学生学习素描的过程应该是从粗到细、从整体到局部的这样一个把握布局的过程。然而,在初中学生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常常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刚开始就从局部着手,然后再整体。因为如果先从局部着手,再至整体,等整幅作品完成后就会发现局部与局部之间关联不紧密、不协调,进而从整体观察这幅画时,缺乏一种艺术的美,看起来比较呆滞,没有生命力,会降低整幅作品的质量。学生在学习素描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和感受,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自身意识中形成对这些几何体的整体把握,也可掌握几何体的造型规律。在素描空间几何的构造关系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这些关系。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几何体与几何体之间衔接的空间规律。对于这种几何体的简单变化规律,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当然对于一些没有必要的枝节,学生应学会舍弃。在素描过程中,引导学生首先从整体感官着手,然后准确素描整体的轮廓,这才是整幅素描的最基本保障。不论怎样,素描的基础知识应该扎实,才能为以后的绘画奠定基础。

二、开展素描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方式

在素质教育下,因材施教是初中美术结构素描教学的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适应学生对素描的不同程度的理解与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素描的积极向上的能动性,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素描的学习热情,学生可以在自己思考的意识下得到对素描的认知。大多数的初学素描者对素描的有关知识了解得并不多,也不够透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要认真去指导,帮助对绘画感兴趣的学生走上艺术之路。例如,当教师布置给学生一样的命题,“空间几何体中的正方体与圆”,当作品交上来时,每个人的作品应该都是不一样的,特点自然各不相同。每个人观察几何体的方式以及角度不同,创作方式不同,导致每个人创作的作品迥然不同。其实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将有用的信息串通一遍,那些细节都已经过滤掉了,这就是学生各自创作的显现。教师在点评学生作品时,要懂得因材施教,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与了解,掌握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脾性,结合学生各自的特性再加以指导。

三、开展素描教学,提升学习持久力

初中美术教学范文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迈向成功的基石。它可以激发学生去记忆、去探索、去学习,在快乐中获得成功。因此,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很关键。每个学生内心都是纯真的、率性的,他们不喜欢矫揉造作,不喜欢拐弯抹角,也不喜欢曲意逢迎,他们渴望自然,渴望本真,这对学习美术来说是最为可贵的品质。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只要把握住了学生这种纯真、自然的本性,就能够使学生对美术充满兴趣。初中学生的美术基础一般都很薄,因此,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时,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内容,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呈现,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注意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美术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美化自己的生活,使他们领悟到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这样,学生就会对美术产生强烈的兴趣。此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把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新课程理念明确了师生新的关系,强调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和学生平等的,师生间平等地进行学习、情感交流。所以,美术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的全过程,积极地观察、想象、收集资料,充分地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地学习构图、学习画法和技能,最后尽情地画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脑中形成的画面,把自己的想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与他人互动,激发了主体人格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是一门教给学生发现美、记录美、演绎美、创造美的课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发现美、记录美,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美的事物出现在画布上的时候,不单显示出它本真的美,还应该具有画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演绎出的美、创造出的美。这样的美才是艺术的美,才能给人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质感等进行分析、解读,然后对实物或者是实物的照片中的图案的线条、色彩、质感等进行分析、解读,之后对美术作品和实物照片进行联系、比较,以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某一事物,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剪纸,观察它们的图案、线条、装饰,刀味、纸感,写意与寓意等,并尽可能地了解它们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使学生在观察、欣赏中发现美、追求美,并在脑中构成美,在手中表现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只是真实地记录美,那效果肯定没有照片好。美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融入了画者的情感、态度,对原物进行了创新。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这种创新融入到美术作品中,呈现给观者不一样的美感。学生的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课下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题目。学生具有实际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不仅对教师出的题目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还可把这种经验融入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去,从而具有了创新性。此外,学生在完成美术作品后,还可以返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与真实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在更加充分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进行充实、丰富和美化。因此,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为获取丰厚的创作素材、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劳动也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多多带来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去学习,去劳动,在实践去享受独立和自由,塑造创新型的人格,培养创新能力。

五、总结

初中美术教学范文8

 

在学生正确审美观念的构建,健康审美情趣的培养,艺术知识修养的提升,心智及创造潜能的开发挖掘等方面,美术欣赏课有着极其有重要作用。苏教版初中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凸显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美术欣赏课所占的比例达到了30%,而70%的份额则属于造型表现课和综合探索课,由此足见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当前初中美术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教师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用于传授基本技能,而对于欣赏课教学则浅尝辄止或一讲而过,甚至干脆让学生“自主学习”,按程序让学生讨论、交流、评论,虽然课堂热闹,学生畅所欲言,但学生几乎是看图说话,没有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进行评说,未能体现美术欣赏课的高度与深度。这样的欣赏课堂,教师无论怎样侃侃而谈,学生无论如何热烈发言,学生所收获的都是表面的、空洞的、肤浅的感性认识,而没有品味和体验到作品的深刻含义以及在此过程中作品所带给欣赏者的愉悦之情。这样的美术欣赏教学,既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更无法实现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   美术欣赏课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感染、美的陶冶,从而提高自身的精神情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努力为学生展示作品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融入古诗词,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内涵的理解   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文明古国,我国还有一个雅称———诗的国度。我国古典诗歌最突出、最集中的特点是诗情画意。以我国就水墨山水画而言,对后世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当属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的完全融合是王维山水画最显著的特色,作者在作品中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美轮美奂的境界。充分地感受与领悟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山水画的意境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欣赏山水画时,以品味和体会古诗的意境为切入点,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山水画的深邃内涵。古诗词与古代山水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及《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首诗所蕴涵的意境在很大程度上与北宋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相吻合。一首好诗其实就是一幅佳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有机融入诗词,学生不但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诗词的内涵,更可以以此提高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二、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融入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最悠久,最具有广泛性、感染力和震撼力的艺术形式是音乐。学生学习激情的调动对于美术欣赏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充满情感地欣赏就会提高欣赏的效果和质量。因此,美术欣赏课上恰当地播放一些“阳春白雪”、“凤箫鸾管”、“玉润珠圆”、“高山流水”的音乐,可以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使学生在心旷神怡的艺术氛围中很自然地陶冶情操,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教学《中国古代画作欣赏》过程中,笔者遴选了《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溪山行旅图》、《秋林飞瀑图》、《早春图》等一些优秀作品,配上古典音乐《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阳春白雪》、《渔舟唱晚》、《牧羊曲》、《平沙落雁》等,并播放相关的风景录像,使学生有见其景、闻其声、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比对与思考自然风景摄影与绘画艺术作品的联系与区别何在,重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融入“现实生活作品”   将多媒体用于美术欣赏课,既可以直观动态地充分展示作品,还可以提高欣赏的效果功能。学生可以遨游在网上浩瀚的美术资料海洋中,自由地学习欣赏自己喜欢的作品,而且还可以查阅作品的相关信息,加深对作品的认识、把握与理解。作为信息时代的美术教师,要熟练地将网络技术用于美术教学中。如果条件许可,技术成熟的,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有重点地建立自己的美术欣赏图片库,并为每幅图片撰写欣赏性文字,最后链接相关美术网站,要求学生在欣赏作品之后,在留言板上写下自己的感言。这就将美术欣赏课置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美术欣赏的空间,大大丰富了学生欣赏的视野。   把美术欣赏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不失为美术欣赏教学的好方法。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发展,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多融入社会生活,以美术欣赏的视角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如我们学校所在的海门市有闻名的“一人(清末状元张謇)、一品(叠石桥绣品)、一山(南黄海蛎蚜山)、一港(天然渔港东灶港)”,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是美术欣赏中难得的好教材。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清末状元张謇故居欣赏”、“叠石桥绣品欣赏”和“蛎蚜山及东灶港自然风光欣赏”等活动,引导学生零距离接触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提高美术欣赏课的内在品质和含金量。这样的美术欣赏课,不但激发了学生美术欣赏的欲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洗礼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