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计算小技巧范例6篇

初中数学计算小技巧

初中数学计算小技巧范文1

关键词:解题技巧 学习体会 知识点 数形结合

如果说初中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那么高中阶段便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谓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黄金时期。在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应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相关知识点来解题,即基于数学问题的内在原因,将“数”与“形”两个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从直观、形象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如此可以简化习题中复杂的数量关系与抽象的数学要素,更简单地解决数学问题,以揭示其代数意义与几何直观意义。

一、以形转数的解题技巧

例题1:见图1,假若(X-1)2

解题思路分析:假设f1(x)=(X-1)2,f2(x)=logaX,若要实现(X-1)21的时候,若要确保(X-1)2

总结:图形虽然比数值更加直观形象,但是在推理逻辑性与计算正确性上却有明显的缺陷,对于需要求得具体数值的问题,如果只用图形解题将有可能出现错误,这时便需要借助“以形转数”的解题技巧来将图形转化为代数语言,从另一条道路上探究问题解决方法。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告知学生全面思考的重要性,不要遗漏任何已知条件,必须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完整且正确的计算结果。

二、以数转形的解题技巧

例题2:>0,为此不等式求解。

解题思路分析:这个不等式带有根号,直接求解需要经历复杂的计算过程,其中需要运用到的计算技巧并不是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知识点,因此可以将不等式与函数图像联合起来进行求解。首先,可以将无理式两边配以平方,使其化为整式,随后为其取不等式的交集。通过教师的计算可以发现,若=0这一等式,将是没有解的,但是可以将其转化为y1=,y2=,如此便可以在坐标轴中画出图2中的函数图像,最K取结果的交集,即x≥3。

体会:从例题2的解题过程可以发现,不等式解题若直接进行计算,学生难免受思维不全面所限而难以给出全面的结果,并且复杂的复习和计算过程也会浪费学生的计算时间,因此教师可以将“数”转变为“形”来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以数转形的解题技巧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简便的得出答案,更有助于学生培养发散思维。

三、其他数形结合的解题实例

例题3:已知一条直线与一条曲线,分别为y=k(x-2)+4与y=1+,它们相交于2个不同的点,求k的具体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分析:为曲线y=1+配以平方,得出(y-1)2+x2=

4,已知y介于1~3之间,绘出图形(图3),曲线所形成的圆形有圆心点A(0,1),半径为2,鉴于y的值域大于1,因此解题所涉及的图形是上半圆。因直线为y=k(x-2)+4穿过点B(2,4),将直线围绕点B进行顺时针旋转,可使圆形、直线相切,即直线和圆的交点只需要在弧线MT之上便可以满足题意。由于交点M也在直线y=1之上,因此可得出点M坐标为(-2,1),而直线BM经过点斜式法进行计算可得KBM=3/4,也就是说点M与点A两点之间的距离即为半径,因此可以列出等式|1+2k-4|-4||,最终计算可得KBR=5/12,即k∈(5/12,3/4)。

体会:高中阶段的圆类问题通常与其他几何图形交叉存在,题目多给出直线或圆形的标准方式,若仅进行抽象计算不仅会提高错误出现几率,也不利于快速得出正确答案。以例题3为例,若要解决圆与直线位置关系问题,可以借助直角坐标系进行圆与直线空间位置的直观观察,通过计算直线与圆心之间的距离来判断二者是相切、相交、相离。经过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得知,直线与圆心距离小于半径即为相切、直线与圆心距离等于半径即为相交、直线与圆心距离大于半径即为相离,再结合图形,便可以计算出相应点的位置(取值范围)。

四、结语

数形结合实际上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学生尝试从不同于题目叙述角度的另一个方面进行解题,其实际上是对学生知识储备信息的重新组合,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设想与发现。从学习角度来说,数形结合技巧可以使学生奠定更加扎实牢固的知识基础,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便捷有效的解题技巧,无论是对日常学习还是对高考,都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尝试分析“以数转形”、“以形转数”等数形结合解题技巧,结合例题进行展示与分析,总结了相应的学习体会,旨在更清晰地指明数形结合的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张艺璇.关于高中数学几何解题技巧之“数”“形”结合策略[J].亚太教育,2015,(34).

[2]江士彦.浅析高中数学数形结合的解题技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

初中数学计算小技巧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133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隹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并最终形成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两点尝试。

一、巧借信息技术人机互动性,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野、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谈的信息环境。可谓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可触控),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解强得多,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 化“抽”为“直”。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如九年级的“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股票的指数走势图,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2. 化‘静”为“动”。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视觉神经,产生强烈的印象。如九年级的《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

3. 化“繁”为“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代数中的“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着学生在“60名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二、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如七年级几何“探究性活动:轴对称”,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轴对称”,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轴对称图片,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展示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而且很有创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寻控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并将反馈信息,传送给教师,教师通过计算机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从而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与和谐互动的状态。

当然,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就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

初中数学计算小技巧范文3

关键词: 初中化学竞赛 计算题 解题方法和技巧

初中化学竞赛试题中常设置新颖、灵活的计算题,借以考查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为了提高解题速率,提高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技巧非常必要。我现将竞赛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下。

1.守恒法

例1.某种含有MgBr和MgO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原子数×Mg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原子数×Br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a克,则:

×2=×1+×2a=40(克)

故Br%=40%。

2.巧设数据法

例2.将w克由NaHCO和NHHCO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和NHHCO的质量比。

解析:由2NaHCO=NaCO+HO+CO和NHHCO=NH+HO+CO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CO,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2=212克,故mNaHCO=168克,mNHHCO=212克-168克=44克。

==。

3.极值法

例3.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4 B.40 C.56D.65

解析: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的质量为=0.25克。由题意知,产生1克H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克×4=14克,大于2.5克×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答案为A。

4.十字交叉法

例4.取100克胆矾,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铜溶液?

例5.解析:结晶水合物(CuSO*5HO)可看成CuSO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0%=64%。设加水(溶质质量分数可看成0%)的质量为x,则:

,=,x=60克。

5.估算法

例5.将13.2克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SO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反应,可收集到4.3升NH(密度为17克/22.4升),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NHHCO、NHNO?摇?摇?摇?摇?摇?摇?摇B.(NH)CO、NHNO

C.NHHCO、NHCl?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D.NHCl、(NH)CO

解析:假设样品为纯(NH)SO,则由(NH)SO2NH可知,能产生4.48升NH,大于4.3升。因此样品中的杂质造成样品NH的含量小于纯(NH)SO中NH的含量。这就要求选项的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物质的NH含量小于(NH)SO中NH的含量,都大于是不可能的。可将备选答案化学式变形后进行估算:

NHHCO(NH)(HCO),NHNO(NH)(NO),NHCl(NH)Cl。部分“式量”:(HCO)=122,(NO)=124,Cl=71,CO=60,而(NH)SO中,SO=96,故答案为D。

6.差量法

例6.4.0克+2价金属的氧化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完全转化为氯化物,测得氯化物的质量为9.5克,通过计算指出该金属的名称。

初中数学计算小技巧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计算能力

计算是一个极为笼统的概念,其包括了笔算、估算、简便运算等。若我们要究其根本,那么便可以发现口算是一切运算的基础,是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师要正视口算教学这一基本教学任务,将“如何进行有效的口算教学”和“如何顺利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以便切实有效地搞好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重视思维过程以进行有效的口算教学

口算属于一种最为基础的计算形式,其自然而然的体现出了学生对待解决问题进行思考的基本思维过程,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重视整个思维过程,那么口算教学将会得以有效进行。

1.懂原理,知法则。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应首先考虑让学生对口算的基本原理进行理解,再引导学生对口算的法则和方法进行深入学习,并辅以适当训练强化及巩固,以便让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口算的要领,并同时让学生能够获得计算能力的有效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了十以内的口算加减法之后,需将口算教学予以进一步拓展,让学生转而开始学习口算结果大于十的加减法,以求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口算教学中教给学生“凑十法”的相关原理,让学生在教学用具的辅助下进行眼、耳、口、手、脑多感官协同的口算练习,让学生能够将知识从现实认知带入到抽象思考中去。当教师让学生口算“9+5”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将这个结果超过十的加法拆分为“9+1+4”,从而先口算“9+1”得到结果“10”,在用结果“10”去和剩下的“4”相加,得出最终结果“14”。最后,教师再让学生继续联系“8+6”、“7+5”、“9+6”等计算结果大于十的加法,让学生将“凑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础方法予以掌握,使学生学会“兼顾较大的数,拆分较小数,先将结果凑成十,再去加剩余的数”,从而学生就能在口算教学中获得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正是如此,学生才顺利从具体迁移到了抽象之中,又从抽象还原到了原本的具体,既保证弄懂了口算基本原理,又掌握口算基本法则,还保证口算正确性,为学生的口算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奠定了基础。

2.以思维,促技巧。

随着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持续进行,教师将会明白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对口算法则进行理解的基础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足够全面的思考,从而诱使学生成功经历一个展开式的思维过程;而在学生对计算技巧进行掌握的进阶阶段,教师需引导学生对思维活动进行逐层次的简略、转化和压缩,使得口算的具体步骤能够尽可能趋近于最简,使得成功计算推理过程逐渐变得简单明了起来;最后,随着学生计算技能的不断熟练,遇到一些简单的口算题目时能将答案脱口而出,全面实现学生计算思维活动的高效与自动。

为此,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节奏需得到有效控制,教师要尽可能把握先慢后快的教学基本原则。在口算训练进行的初期,可以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口算原理的讲解之上,让学生能够尽快理解基本法则和掌握基础计算方法,只对口算的正确率作出相关要求,暂时不去考虑学生口算速度的快慢问题,使学生能够先将口算的基础知识予以牢牢掌握,为后续技能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正是如此,随着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口算知识会得到进一步深化,并开始对口算的基本原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进而学生才会在思维过程的持续简化中掌握相应的口算技能和技巧。

二、科学安排训练以进行有效的口算教学

口算属于一种最为实用的计算形式,其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训练来予以有效掌握,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口算训练,那么口算教学的进行将会变得更为有效。

1.有计划地进行系统性的口算训练。

就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而言,教学大纲对此已提出较为明确的要求,教师需根据“要求”来有计划地按步骤组织口算教学及训练,让口算教学能够自始至终地贯穿整个小学阶段。

首先,教师要先对教材进行仔细地研读,搞清楚口算教学进行过程中所需把握的关键及重点,让口算训练的具体内容得以初步明确,使学生能够进行更具针对性和指向性的口算训练;其次,教师要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研究,据此找准口算教学的具体目标,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给学生安排好对应的口算训练内容,让学生通过持之以恒的口算训练来获得口算技能和技巧的提高;最后,教师还要重点考虑口算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口算训练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正是如此,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才会得以更为顺利的进行,从而学生所进行的口算训练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获得更为持续的提高。

2.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的口算训练。

初中数学计算小技巧范文5

关键词: 初中计算机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途径

一、引言

如果要让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水平出现较明显的提高,教育者就要尝试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与授课方法,尊重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激发他们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社会对于信息人才的需求量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所有初中计算机教育者都要积极地加入对教学现状的改革队伍中。

二、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兴趣是他们最大的学习动力,教育者需要在计算机课程开始之前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通过在课堂中引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期待。例如在教授“如何用鼠标”的课程时,教育者可以让学生通过玩一些诸如连连看、扫雷及方块消除等小游戏自行摸索鼠标的使用要点,而后再结合教材中内容讲解一些操作技巧。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者要掌握好游戏的应用程度,切记不要让学生将计算机房当做“游戏厅”,要引导学生逐渐懂得计算机的真正用途。

(二)整合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不仅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学课程,还是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学习工具。基于此,计算机教育者要将其他学科中的知识巧妙地融入计算机课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喜好适当地调节教学方法。

首先,教育者要让初中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同时要帮助学生掌握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而后在此基础上将语文、数学、品德及体育等课程内容融入进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自行选择学习内容,摆脱知识本位主义的束缚;其次,教育者需要借鉴其他科目老师的教学方法,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引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授课形式,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合理地搭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在教学课堂中穿插实例内容。

针对于那些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初中生来说,他们会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产生较强的畏难情绪,从而开始对计算机课程产生较大的厌烦心理。基于此,教育者要在日后的教学课堂中尽可能多地引入一些实例内容,让学生能了解计算机对生活所能带来的诸多帮助,其中包括天气预测、动画制作、绘画、卫星轨迹预算等。除此之外,教育者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设计作品,对于那些年级稍高的学生来说,可以指导他们设计简单的网页,在课余时间多运用QQ群与学生交流与互动,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项目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让实践教学法在计算机课堂中更好地实施,教育者可以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参与实践设计与制作活动,以此达到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自行参与项目制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还会让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事实上,项目教学法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教育者要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利用专业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项目的设计任务。例如在教授“文字处理”相关课程时,教育者可以让学生扮演在杂志社编辑的角色,让他们在使用办公软件编辑文章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图文混排、制作表格等技巧。此外,教育者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课程主题,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展开创新性的设计活动。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教育者还要在课堂当中分享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结语

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堂是他们学习计算机使用技巧的最好渠道,为了能让学生更轻松地学好计算机这门课程,教育者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积极地研究与探索,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笔者建议,在日后初中计算机教学课堂中,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虚心听取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授课方法的意见,积极地同其他科目老师交流,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计算小技巧范文6

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些同学在考试时能理解题意而因为计算出错没有得分。误以为下一次考试只要细心就可以了,殊不知运算是一种能力,它不是一天两天细心运算就能解决的问题。虽然现行的新课标对运算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并不是不要求运算。新课程大纲下编排的教材体现的是知识的螺旋上升,与以往教材相比删除了一些繁、难、死、旧的知识,新增了现代社会所需要新知识,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数学,提高数学能力,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一些内容的难度,但现行高中教材,比以前的要求有增无减,从难度上来看是加大的趋势。 数学是建立在数量关系上的学科,有数量关系就必然有运算,有运算就对运算能力有所要求,且运算能力是数学的几大能力要求之一,没有运算能力要想学好数学,是决对不可能的。

其次,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高中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涉及数与式的运算,而学生的运算比较差,许多学生出问题总是体现在运算上,严重影响高中数学成绩。这可能是初中数学内容对运算要求的降低,训练不到位所造成。如在多项式的运算教学内容中,初中现行教材已经把乘法公式中的立方和、立方差、两数和的立方、两数差的立方以及三数和的平方公式已经删除,只在习题中出现,要求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公式自行推导,但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在许多地方都有要使用。

再如方程的内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韦达定理要求很低,含有参变量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在初中都不作要求,而在高中的解析几何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有很高的要求,而这部分内容又是高考的重点。又如因式分解的内容,初中也降低了要求,许多因式分解技巧都不讲解和训练,而在高中数学中分解因式的技巧,增项减项、十字相乘、 法都有很高的要求。其次在函数的内容上,初中只要知道解析式,二次函数只要求简单的解析式和图象、对称轴方程及顶点坐标,而高考中函数思想方法,建立在二次函数基础之上的内容既深又广,学生很难适应。根据以上分析,建议在高一就进行运算训练,加强学生的心算、口算、速算能力,在学完函数的内容后,加强学生运算技巧的训练,在讲解数列内容后,针对数列的问题初步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提高数的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以后的运算中培养学生准确,细心,快速计算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