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范例6篇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范文1

——基于多元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

摘要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应树立提高自身阅读水平的意识,做好课前准备,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阅读训练,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措施实际上便是多元化教学策略的一种表现,因而本文从多元化角度出发,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其他教师应用该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元化

引言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多元化教学的思维模式与应对措施,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教师灵活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教学方法较多,笔者主要从多元化阅读教学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教学方式。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停留于静态式教学模式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着重归纳字词、段落、语法句式、中心思想。如果涉及到具体的考试阅读题,则更多地注重正确选项。在语文阅读的拓展上,教师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得到有效激发。笔者大致总结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下:

1.教师未能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阅读教学

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并存着“静态填鸭式”教学、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理念和方法。多数语文教师都认真讲课,力图从多角度,

多层面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以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升学压力的存在,导致语文阅读课程的新理念和新方法难以坚持,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静态式教学具备“简单明了、直奔主题”的特点,似乎能够直接提高成绩。但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在于分数的提高,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与文学文化素养同样重要。

2.教师备课方面的现状

语文阅读课程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的认真准备。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是多数青年教师刚步入工作时的绝佳状态,但是在授课几年之后,入职时的激情与动力会逐渐减弱,准备的上课内容也由细变粗,由繁变简,对于知识的讲解总是单一匮乏。同时,备课过程简化处理,课堂内容单一枯燥,缺乏生动性,同学们也逐渐丧失了听课的兴趣。

3.授课知识的片面化

在对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往往着重讲解重要考点,要求学生反复背诵文章中出现的新字词、文学常识、名篇段落等等,却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要想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训练,老师应该带领同学们对文章进行深度解读、全面分析。

二、多元化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根据笔者自身授课经验,结合当下阅读课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采取多元化教学措施,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树立责任意识,加强自身阅读水平的提高

欲渡人,先渡己。语文老师自身能力的欠缺往往会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在教授过程中,语文老师会接触到各方面的知识,如自然科技,人文社科等。这对教师的理解力与钻研态度有很高要求,若是只停留在表面,不深入剖析理解,语文老师也许只能吃透文章中的知识点,但是对于文章深刻的内涵及道理,也就无法理解了,何谈将他们教授给学生?这对教育资源是一大浪费。为了减少老师自身因素对课堂的影响,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养成多阅读、多思考的好习惯,加大自身阅读量,切实做好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其次,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教学态度可以弥补教师在能力上的不足。若教师有着良好的师德和高度责任意识,那么他的课堂一定是成功的,学生也是乐意加入到这样的课堂的。语文教师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当成一项系统工作来做,将阅读作为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来考虑。

2.认真备课,做好授课前的各项准备

教案的准备是个细致的过程,认真备课,做好授课前的各项准备可以使教师面对学生们的提问时“游刃有余”。而这样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做许多准备:确定讲课篇目,细致研读文章,提出问题,查找相关资料,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有针对性的为同学们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查阅资料,用自己的想法将文章的主旨与写作手法表达出来,并将问题带到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使学生在深入系统学习之前,能够充分体会文章美感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自主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师生有效的互动配合为课堂增添许多活力与生机,如果想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就要尽可能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将各自发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共同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以求获得全方位解读。如古文《二章》中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篇的学习,将古今中外的诸多事例拿到课堂上来讨论,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刻苦学习不可懈怠的重要性等等。

4.加强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训练

师生的课堂互动,可以说是意义非凡的。激烈的思想碰撞常会有一些好的看法观点出现,如果不能及时记录下来,很容易被遗忘。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下写读后感。学生通过将想法落实成文字这一过程,可以提升其阅读感知能力和写作水平。当然,部分学生可能对写作不感兴趣,认为“写读后感”是变相的要求多写作文,教师为了调整学生心态,可以将读后感与作文相结合,以充分提升学生的水平。

5.合理有效利用网络媒体资源

教师应合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通过聆听知名教育专家或学者的讲座,探寻合理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还可以将积极向上的优秀网络文章介绍给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三、结论

阅读课堂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从思想意识到具体措施,教师作为主要的把关者,应从备课过程的每个细节入手,充分思考各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阅读课堂的时间分配比重向学生倾斜,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言空间,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促使他们喜欢语文阅读,享受语文阅读课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丽.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林区教学,2017(11):36-37.

[2]何涛.

中学语文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及实践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吴桐.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关键的关节,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也是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因为有效的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教育,在塑造优秀的品格,陶冶美好情操的教育中凸显出独有的价值。当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已成为备受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关注的教学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的内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应该结合初中语文的教材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设计及反馈等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获得满意的效果,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评价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否实现了真正的优化。

首先,优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其次,优化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的是对学生的语文审美、情感等方面的培养;第三,优化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出的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出人性化及个性化。

二、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之处

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要优化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就应该首先寻找不足,改革创新。

首先表现在教学观念方面,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只能填鸭式等待教师的灌输,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人的作用,教师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关注的是对生字、生词的讲解,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介绍,然后是作业练习等,这种模式化的阅读教学严重限制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创造性,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其次,表现在阅读教学的方式上的不足,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因为完全照本宣科,阅读教学只是让学生被动地解读课文,教学方式没能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实现多样化、灵活性,没有实现理想的阅读教学目标;第三,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没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收效甚微。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渗透新课改的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结合学生的主体性,站在学生的主体性的位置去考虑,优化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将初中语文教材用活的同时,还要整合语文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使课堂阅读教学充满活力,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探究语文知识,提升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综合能力。在阅读教学的进行中,教师要做好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设计和合作者的角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加深学生的语文素养,使阅读教学发挥出实效性。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才能调动阅读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有效地运用。比如,设计精彩的导语,在学习新课时,教师设计一段能够吸引学生的导语,会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在执教《我爱这片土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哪个人不爱自己的母亲,哪个人不爱自己的祖国?有一种深深的情感穿越历史的时空将一颗中国心紧紧联系了起来,1938年,一位著名的诗人面对日本侵略者对祖国人民的烧杀抢掠,铁蹄践踏,怀着满腔诚挚的感情唱出了一曲爱国主义的悲壮恋歌――”再如,通过优美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曲学生十分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里》,营造阅读的氛围,当学生还沉醉在歌声美好的旋律的时候,我讲到:“自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吟诵春天的诗歌与美文,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样的导入顿时将学生引领到一个充满着好奇和求知的状态中,对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3.通过读写结合方式,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运用,简单地说,就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素材,开展以阅读为基础的写作练习,比如,将课文进行缩写、扩写、仿写、续写等,这样的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式,促进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和思考,产生了独立探究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的阅读层次从接受式上升为创新性的阅读方式。

4.关注全面教学反馈,探索有效教学策略

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同时,还要关注各个层面的反馈就阅读开展沟通,在学生参与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以阅读为主体的交流反馈活动,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及家长和教师之间能够针对阅读的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使教师对此通过认真的分析后,善加运用,使初中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不断得到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针对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改进,勇于实践,不断实施优化阅读的教学策略,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顾长善.自主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J].教育革新,2009(04):33-33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范文3

【关 键 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120-02

一、阅读教学现状探析

尽管阅读教学不乏成绩,但也有不理想之处。

(一)教学观念较旧

现阶段有些教师迫于中考等压力,难以真正奉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还是多以讲解收缩教学,难以树立“大语文”观,难以真正落实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陈旧的教学观念束缚了阅读教学的手脚。

(二)教学目标欠妥当

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在未吃透教材的情况下便设定阅读教学目标,造成目标的空大,并难以达成。

(三)教学策略不灵活

不少教师推崇讲解,侵占学生“读”的时间;注重方法技巧类的教授,忽视情感体验熏染;重预设、轻生成;重课内、轻课外。这样,使得阅读少了纷呈,多了寡味。

究其原因,大致与中考考试机制固有弊端的规约,学校考评机制不完善的束缚和图书资源的欠缺,以及教师自身能力不足的限制等因素相关。

二、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求

(一)更新教学观念

1. 制定妥帖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应在认真备课、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制定确切可行的教学目标,比如把《祝福》的教学目标定为“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比定为“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更具体、明确、直接,更容易把握文脉,理解主旨。[1]明晰具体的教学目标更易达成。

2. 树立“大语文”观。初中是学生思维活跃的时期,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倡导在生活中阅读,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激发其阅读兴趣,培养其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来培育。如果能从培养一种完善的生活方式这一角度去理解,阅读教学的改革就可能获得新的高度和力度。[2]刘国正曾指出,“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通过各种孔道使教学和生活息息相通。”[3]教学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教室,走进社会、面向生活,寻找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增加共鸣点。

(二)活化教学策略

1. 强化“读”的环节。阅读教学的根本是“读”,多“读”见真知、显真情。略读感整体,精读得神韵,默读体内理。教师应特别重视默读,学生在默读中能潜心体悟文章内蕴。重视教师的导读、范读,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提示、启示、过渡语等进行导读,并做好范读。在范读时,应注重情感熏染,做到披文入情,引生入境,正如于漪所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4]教师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教学氛围,学生可进行分角色朗读等。此外,还应追求阅读的功效,融读于写,以读促写,达到读写融通,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2. 注重弹性留白,自由驰骋想象。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材料,适时利用留白挖掘学生阅读潜能,驰骋学生的想象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经验教师讲课,往往只是微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李镇西正基于此,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孔乙己》的阅读感受,才有了学生极具概括力的声音:一个无望的人物,一个无望的社会。[5]教师有意识在最佳时机将自己的理解隐藏,留给学生反思、探究的自由空间。[6]这样巧妙地应用留白,锻炼了其发散思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3. 注重课堂生成。生成意味着不确定性和创造性,显现着生命的律动。叶澜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适时根据教学情境和学生具体情况,整合教学中诸多因素,灵活组织教学,生成新的教学流程,兼顾学生和教学的互动,提升学生能力。教师应追求生成性教学,在预设基础上生成,实现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结合。

4. 鼓励个性化阅读, 倡导自主探究。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做更能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多元解读,并适时予以点评指导。但多元并非任意,所以无论怎样的多元和个性解读最终都需指向并回归主题。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如某教师教《死海不死》时,便以鼓励自主探究的姿态请学生以死海湖边长大的一位居民身份,向巴勒斯坦和约旦政府、居民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这个神奇的湖泊消失在世人视野中。[7]经学生的出谋划策,还增强了探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利于提高语文素养。

(三)加强反思修养

教师要追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不断加强反思修养,做到生命与反思相伴相随,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反思的过程是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修正的过程,教师通过写反思日记,与同行切磋等方式,促使自身成长,促使教学有效并趋向高效。

(四)寻求外部的适切性支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存离不开外部的支持。为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国家应在制度上加以优化,特别要改革中考考试制度,完善考试、评价机制。学校应完善考核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并且增加图书配置,保证阅读资源。这些可为阅读教学有效地开展提供保障。

我们对教学的“有效”不能仅仅从教学任务的角度考察教师教了什么、怎样教的,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过问一下:我体验到了什么,这段教学对我当下生活乃至以后的整个人生的意义何在。[8]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学中投放了感情,投入了精力,我们的课堂也就接近了有效。[9]总之,我们会执着地探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注释:

[1]倪文锦.问题与对策: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9):57.

[2]温儒敏.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1.1,31(1):80.

[3].刘国正.语文教学与生活――读宜昌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报告手记[J].语文学习,1998,(2).

[4]张正君.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6.

[5]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133.

[6]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231.

[7]孙开仁.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迁移训练”[J].教学与管理,2004:61.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104-02

阅读教学,是初中Z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更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整个初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所需关注的重点。可见,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是有其必要性的。

1 互动式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问题思考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都是教师扮演独角戏,写板书授知识,而学生记笔记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教学状态明显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所以,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效果,有必要展开师生互动式的阅读教学。而在实际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再局限于讲台位置讲解,而应参与到学生中间。

例如,在讲述课文《登上地球之巅》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认为这篇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哪个呢?”在提问后,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品读时间。在品读的过程中,对整篇文章学生便有了大概的了解,如往返地球所面临的重重险阻、航天勇士又是如何牺牲自我、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等都有了较为恰当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邀请学生进行阐述,向同学分享自己认为精彩的环节。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教师就应当进行合理的引导,再指出学生问题所在。此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式的问题探究,以便更好地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不仅能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

2 体验式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所谓的体验式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与教材文本进行虚拟对话的一种过程。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需做的便是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多元化体验,并通过角色扮演、自由想象等形式,使学生加强对文本内容的认知与了解,并融入文本所创设的世界当中。

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事先让学生进行阅读,先把握好文章的主旨大概。而在学生阅读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对文本的标题“最后一课”进行详细解读和剖析。接着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若今天这堂课是最后一堂语文课,你们想要如何度过?你们的感受又是如何呢?”通过这样的情感想象和体验,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跨越不同时代、意识形态的阻隔,确实了解到“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这句话的内涵。同样学生也能够真切体验到“汉语母语”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融入的更是中国人民深厚的情感。而在深刻解读文章后,学生的思维也被有效调动,再次阅读时将会融入更深切的情感,最终将其变为自己的文章。

3 定位式阅读教学,增强学生心灵体验

文本定位对于处理语文教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事情。文本的准确定位能够将学生与其文本所体现的情感主旨、心灵视线更好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从而培养深厚的人文情操,并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为此,教师教学时应针对学生情感培养和发展能力来筛选文本,并做出准确的定位和心灵视线解读。

例如,在备课《背影》一文时,应根据父亲的背影来定位为父爱这一主题;而在备课《杨修之死》时,应根据杨修的个性特征、行为处事来定位为最终命运的使然;在备课《海燕》时,可根据文中的语势和象征意义定位为朗读性教学等。

4 情景式阅读教学,加深学生文本理解

教师可通过文本的内容情景开展情景式阅读教学,以便学生加深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与实际经历,并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有效展开教学活动。

例如,教学《哟喝》这一课文时,该文本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京味语言,最凸显的便是让人能够感受到独特的民俗文化。因此,教师可以此展开情景式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各种类型的“呦喝”模拟体验,如卖烧饼小哥的“哟喝”声、卖糖葫芦的“哟喝”声、包子铺老板的“哟喝”声等传统的富有京味的叫喊声都是以怎样的形式发出来的。而教师可从旁指导,尤其要对学生的语气、语速及音量等方面加以注意。此外,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传统老北京街头的热闹场景,而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和对比现实生活中“哟喝呐喊”的促销活动联想,可加深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深刻理解。

5 探究式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探究语言

语文包含了工具性和人文性,而工具性又作为人文性的基础。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仅要强调人文更要着重探究语言。探究语言并不是局限于简单的是什么、为什么,而是要让学生去探讨文本内容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的,用这种语言表达是为什么,而又产生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如此,学生才能更好地感悟语文语言的魅力,并在阅读过程中累积丰富的语言素材。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很容易理解文章前半部分主要描写鲁迅在百草园中快乐的生活,接着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探究:如这部分的语言描写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用意如何?而当学生去进行探讨时,便能够获取这段语言的相关信息,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6 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品读质量的提高有着显著效果。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与角色,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情感主旨,最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春英.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J].生活教育,2014(S2).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33

前言:

初中语文是学生语文知识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知识水平积累最为重要的环节,而阅读又是考验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最好方式,所以,教师要充分的重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从而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就可以带动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转变,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断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开始产生自主性学习意识,逐步的开始探究语文知识领域,使得学生在增强阅读能力的同时,获得更多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丰富的知识水平。

一、创设个性化教学课堂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先从课堂教学模式抓起,即创造个性化的教学课堂模式,增添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课堂把传统的讲课模式转变为互动的教学模式,即把学生分成几组,采取小组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彼此来沟通和交流,分析彼此的经验,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助于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得到启发;教师也可以把课堂变为体验式教学,也就是把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改变,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一切都依靠学生自己,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的剖析问题,教会学生阅读的正确分析方法,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通过不断的练习,让学生开始学会运用知识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实现阅读水平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即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的习惯,这样就可以从本质上让学生脱离教师的依赖,学会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好的启发,也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他们后续深入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先把文章中的一部分让学生练习自主性阅读和分析,从而逐步的开始锻炼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久而久之,教师再让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阅读,使得学生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也可以把阅读的文章列出几个重点问题,创设一些趣味性的问答题目,从而可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在学生自主阅读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从而让学生开始体会文章的主旨,感受到阅读的作用,继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

三、优化教学目标与内容

语文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即要让语文阅读教学变得人性化。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到文章的精髓,考究的是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记忆一些语句或者生僻字,阅读教师意在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优化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深刻的意识到教学目的的内涵;同时,教师也要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不同的知识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授课,要保证学生的听课效果,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之下,掌握扎实的知识内容。

四、激发学生兴趣与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设定一些特殊的情境,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利用一些特殊的富有新意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对于语文阅读课堂的兴趣,继而通过兴趣来让学生获得轻松的学习体验,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设备,先让学生观看一些短篇,在观看完之后,让学生再去阅读文章,这样通过视觉和思维模式的复合,从而加深文章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语感能力,通过让学生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语句美感,欣赏作者表达的意境,从而使得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记忆一些优美的词句,帮助学生增加对语文学科的好感,继而通过阅读来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针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讲解,更多的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内容体验,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展开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逐渐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体验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所在,使得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知识水平。由此可见,教师必须要采取合适的策略来提高阅读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恰当的教学策略之下,获得更多的知识内容,收获丰富的阅读经验。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策略

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注意积累语言,对背诵和课外阅读的总量作出了具体规定;三是要求学会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这为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阅读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语言素养。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还在小学语文老师的思想中跳跃,这就大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笔者就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谈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知识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一位教师在教学《采莲》一文时,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采莲小船、采莲人,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他便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为了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教师还借助多媒体演示“微风吹来,荷花、莲子充盈摇摆的情景”。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花和莲子“香”的气息,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有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重视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从而理解全篇内容。

此外,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

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所以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朗读。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材料

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指导学生美读,能使读者与文句产生共鸣,情景交融,由此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情感相融,读者的情感随着朗读的加强而不断地加强。”当读者对课文语言增加了自己浓浓的感彩,这时的书面语言不仅仅是作者笔下的语言材料,在某种程度上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材料。因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审美主体的情感活动是美感的母体,美读到位、有实效,情感活动越丰富。从而使读者对所读语言材料由赏心悦目的一般层次的美感,提升到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巅峰。

四、要培养质疑释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爱好的作用等。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找疑问、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五、注意阅读灵活性,不拘一格

从一年级上期开始,每周设一到两节阅读课,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和会读课外书。阅读要求与课文内容同步,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1、阅读指导课。根据不同阶段阅读的要求加强阅读指导,教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培养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

2、开展听、读欣赏。在课内指导学生听读欣赏一些儿童文学佳作,并教学生掌握听读欣赏的方法,在课外独立进行听读欣赏,以培养听读欣赏兴趣,提高听读欣赏能力,促进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听读欣赏可以先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读,引导儿童一边听,一边想象,进人作品意境,听后思考:写的是谁?在做什么?这件事开始是什么?经过了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当然,这些问题不一定要学生回答)再让学生跟随录音或教师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读后,再初步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说说人物(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初步概括懂得的道理。最后让学生独立阅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读给大家听,共同欣赏。

3、开展阅读活动。可以与班会或队会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开展朗读、背诵、故事复述比赛活动,开展分角色化妆朗读活动,表演小课本剧活动,阅读交流活动等。在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同时,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各种有益书藉,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

六、读写结合,提高质量

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书可以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

七、自我测试,增强自信

我们在这一评估工作上彻底打破了历来考试为教师所包办的传统,而采取学生自我测试的方式,题目由学生自己拟,答案由学生自己做,评分也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做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直接培养学生自我检测的能力,这是“自能”不可缺的一个方面。其次,变考试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作评估的单一功能手段为多功能手段,即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评估功能外,还具有巩固和深化知识、培养迁移能力之功能等。第三,可以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增强其学习能力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阅读是文本、生活与人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课堂上,教师如果能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方面实施教学,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吴雪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 新课程 2010.12.

[2]冉丽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浅见.[J] 新课程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