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范例6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10-01

引言:语文阅读是初中阶段学生培养文本情感,锻炼表达能力,提高思想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环节。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的内涵剖析

教学这个活动在原始社会即己产生,并从自发!偶然走向专门化及制度化。在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说命下中的教季半,其义只是一种教者先学后教,教中又学的单方向活动"此后,不同专家学者给教学这个概念赋予了各种类型的含义,有广义,有狭义,有侧重教,有侧重学。如在近代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前提下,教学的语义变为教授,1928年的中国教育辞典把教学法解译成/各种教授方术者。之后陶行知受美国哲学家杜威学生中心思想的影响,结合中国国情,产生了第三种语义即教学生学气直到解放后,受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影响才接受其定义,肯定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统一活动。

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在本文中,教学指的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和学当然各有自己独立的活动,不能互相代替"但是,在这个特定领域里,教和学又是不能分离的"教学包括教和学,而且不是简单地教加学"教和学是教学这同一事情的两个侧面,是辩证统一的。

因此,教学就是教和学的统一活动,不是只有教,也不是只有学,也不是教加学"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方活动,他们相互作用!彼此联系,教学内部诸成分及结构诸方面综合影响于教学"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

二、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陈旧的教学观念

目前陈旧的教学观念仍然在很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有的教师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生字的注解、生词的解词、如何进行分段、段落的主旨是什么,再进行问题的练习和考试,这些概念化和模式化的陈旧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

2.单一的教学模式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不注意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在教学时照搬照抄,死抠课本,使得教学模式单一,难以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别提教学策略的优化了。特别是有的教师只重视阅读技法、写作知识、结构章法等等,这种教学模式只能培养出机械解读课文的学生。

3.缺乏主体性的教学方法

有的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采取一言堂的缺乏主体性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教师向学生灌输思想,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程序化教学抹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效益差。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成为当务之急。

三、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1.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要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如何优化教学方式与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主动获取语文知识,不断培养学生们在语文学科上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于“导”的配角角色,从而培养以学生为主角的多方面的阅读能力和解决社会各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2.从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主动性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从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阅读能力和水平稍差的学生,兴趣更是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文学阅读教学就应立足在这个层面上,先从提高学生对文学阅读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参与文学阅读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提倡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要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要提倡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适当的生活实际为素材进行以阅读为基础的小练笔。如扩写、续写和仿写等等都是比较好的读写结合形式。这些小练笔对于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的吸收、理解和探究都有非常好的影响,可以视之为学生从接受性阅读开始走向创造性阅读。

4.注重多层面的教学反馈和交流

要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要注重多层面的教学反馈和交流。教师将学生置于初中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就要引导学生全过程地主动参与教学。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优差生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都要在一段阅读教学后有一个较好的反馈和交流,从而不断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进,使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日益优化。

四、总结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努力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简迎春.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上海师范大学.2010

[2]蔡蓓蓓.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与实施.南京师范大学.2008

[3]闫学荣.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新课程学习(上).2011

[4]司翠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

[5]张锦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苏州大学.201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2

一、不断创新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项目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激发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善于从多个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意识,充分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注入灵魂。

二、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是保证阅读教学成果的根本。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变换教学方式,形成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与计算机软件技术向学生展示正规的有感情的语文阅读音频或视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与模仿空间,通过长时间的练习逐渐提升自身语文阅读水平。

三、充分开展语文阅读课堂展示活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阅读教学 策略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基础。而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主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将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运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1课堂教学的特征

要想将课堂教学策略高效的运用到初中语文的阅读课堂上,就需我们认识与了解课堂教学的特征。下面,就针对课堂教学的特征进行分析与讨论。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能够有效得到提高并不关心。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全新的课堂教学较传统的教学而言,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全新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期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无法预测课堂上所出现的事情。此外,全新的课堂教学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课堂氛围较为轻松,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性也是全新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其主要表现为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教学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课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就在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

2.1课堂阅读教学方法不合理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多选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虽然多媒体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对话、表演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进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还能锻炼学生对文章的体悟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课下多读文章,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积累阅读经验。

2.2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缺乏

语文的阅读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但就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老师大多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且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一定的阅读教学内涵,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此种教学情景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阅读教学的要求,有的甚至偏离了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因此,情景教学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于阅读教学所创造的教学情景有错误的理解与认识。

3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3.1丰富阅读方式

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活跃课堂的氛围。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应要不断的丰富阅读方式。其采取的主要方法有分角色朗读法,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通过分组来进行朗读,此种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展现其特长的舞台。

3.2创造良好的阅读情境及氛围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的阅读能力,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老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课堂上,要创造良好的阅读情境及氛围。老师可通过运用生动的语言来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在运用生动的语言时,应根据不同文章所体现的不同情感来创建符合文章感彩的情境。老师还可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式来为学生创建色彩鲜明、个性特征鲜明的情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3阅读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应参与到课堂中去,以此来让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老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自己总结相关的学习经验与方法,不断的体会文章的情感,进而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思维能够有效的扩展。

4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因此,我们应首先了解课堂教学的特征,其次认识与了解目前语文阅读课堂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教师应不断地丰富阅读方式,在课堂上不断创造良好的情境以及教学氛围,并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素爱.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4(38):44.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4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语文教师应抓住课堂45分钟,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策略,引领学生沉入课文中,回归阅读本位,“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策略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导入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驱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1.激趣导入。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2]。兴趣或趣味是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最重要的、最可靠的、永恒的动机。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一颗知趣识趣的心,而且要具备引趣说趣的能力,围绕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找准切入角度,或以情感激趣,或以表演激趣,或讲故事激趣,或说笑话激趣,或设置悬念激趣……激趣的角度有很多,激趣的方式也可以千变万化,关键是我们语文老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备课环节下足工夫。

2.情境导入。情境是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环境状况、情绪状态和情感氛围,其中也包含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不仅肯定了启发的作用,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如果语文教师在开展课文内容学习之前,就创设出一种师生关系和谐,学生精力充沛、学习兴趣浓厚、充满学习期待的教学情境,那么,接下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就可想而知了。

3.设疑导入。设疑导入是指语文教师根据初中生善于追根究底的心理特点,围绕课题或即将展开的学习内容抛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之产生急于想知道的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设疑有两个层次:一是低层次设疑,通常使用“是不是”、“会不会”、“能不能”、“好不好”等疑问词,学生不用多动脑,就能随口回答上来;二是高层次设疑,通常使用“怎么样”、“如何”、“什么”、“为什么”等疑问词,学生需要经过深入文本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回答上来。设疑导入要避免使用低层次提问,要尽量使用高层次的提问。另外,提问要避免停留在学生“已知区”,一定要使所设之疑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或指向“未知区”,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4.矛盾导入。制造矛盾导入是一种很少人使用的导入方法,它是指教师针对课题或课文内容的特点,故意制造两种互相矛盾的现象或说法,达到刺激和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例如,笔者在教学《陋室铭》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刘禹锡在《陋室铭》这篇文章里,先把他的住处称为‘陋室’,而作者最后又说‘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这不是互相矛盾吗?”有些课文,其题目本身或文章开头就充满了矛盾,教师只要稍微加以点拨、强调,就能以矛盾导入刺激学生的思维,如:《死海不死》。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导入方法的研究,综合的加以运用,就能让导入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同时,应避免导入环节占时过长,以免占用到阅读课文、进行训练的时间,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

策略二:设计科学简明的学习环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引领学生开展实实在在的语文活动,构建活动型语文课堂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成字词教学、文本教学、课堂训练等基本的、科学简明的学习环节,同时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开展实实在在的语文活动,从而构建起活动型的语文课堂。

1.字词教学。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课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且重要的环节。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传统的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读一遍、记一遍”的识记读音的做法上,用时之短,方法之简,目标之低,远远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反思传统字词教学低效的原因,主要是语文教师重视程度还不够和缺乏方法策略。字词教学高效化的前提是把它上升到“积累”的层面,“积累”就不是读一遍、记一遍那么简单了。字词积累应讲积累方法,既要动口朗读,又要动手摘抄,达到识记词语读音、字形,识记词语本义的目标;还应把词语还原到文本中,回归语境,去领会词语的语境义。笔者研究过一些名师的字词教学,无不闪烁着方法传授的教学智慧。如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进行字词教学,把字词划分为识记读音、二字词语、四字短语、叠音词、雅词等,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不仅有一种清新之感,而且把积累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而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王君在教学《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则立足文本语境,用同义词替代法让学生探究替代的同义词与原词的差异,引领学生品味原词在文中的妙处。

2.文本教学。文本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包括文本内容理解、语言品读、章法赏析等学习内容。文本教学至今仍存在一个误区:为教懂文本而教。尽管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已经熟知新课标的理念,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仍不知不觉地走入这个误区。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二是语文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教学能力脱节。文本教学固然需要教文本内容,但这并不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目标。文本教学的目标是用课文作为例子来教,通过读、说、品、思、写等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提升学生的听说、理解、品味、感悟、欣赏、写作等能力。听说读写相结合是开展文本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策略。课堂上,我们语文教师应减少讲授的时间,从文本的整体出发,精心布置听说结合、说读结合、读写结合、读思结合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深入文本,进行语文学习实践,尽量减少或避免非语文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出现。

3.课堂训练。课堂训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传统的语文课堂训练主要以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做书面作业为主,形式单一,缺乏趣味。天天如此,就会令人生厌,收效微小,培养不了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语文课堂训练的基本策略是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训练内容围绕听说读写展开,主要有听说训练、朗读训练、品读训练、写方面的训练和思维训练。常态化的课堂训练不应该单独进行,而应与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融课堂训练于文本教学之中,以语文活动的形式进行。

策略三:创建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学习评价机制

语文课程的评价具有多种功能,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3]。课堂学习评价是学生整个学习评价的基本单元,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具有特定的时间限定,形式上以口头评价为主,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等级或分数,也不是其他书面材料,而是口头语言。课堂评价围绕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参与度、学习方法与技巧、学习的个性化表现、学习的进步性与创造性等方面进行。应在充分尊重评价主体――学生――的基础上,采取鼓励性评价、建议性评价等积极评价的策略,从正面加以引导,避免消极性评价。

课堂评价应注意贯穿于语文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随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回应,用评价激励学生继续主动学习。

课堂评价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课堂评价还应注意开展面对整个班集体或某个学习小组的评价,营造整个集体向上的学习氛围。

结语:教学策略只是一种教学构想,一种预设的教学手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是变化多端、灵动多彩的,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树立起全新的课程理念,用策略但又不被策略所囿,把课堂变为灵动活泼的学堂,从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是广西桂林市规划办立项课题“初中语文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赵福祺、李菀:《语文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5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学生阅读兴趣不浓;二、自身阅读习惯不良;三、教师阅读指导不够;四、家校阅读书源不足;五、课外阅读督导不力.直言不讳地说,此五方面的问题若不能很好地得以解决,将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停滞不前,导致学生语文素质整体的下降,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久而久之,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维贫乏,文学修养贫乏,这是十分可怕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农村的初中教师,我们必须去反思、必须想办法、必须积极行动,来逐一解决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策略一、教师应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作为向导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

策略二、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

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创设阅读环境:在班级里,布置一些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亦可激发阅读的欲望:如果老师能与学生一起看书,而且看同样一本书,并能经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讨论故事情节,评论故事中的人物,那么就能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如有段时间班上学生掀起“易中天热”,我自己也找来了《易中天作品集》、《三国演义》、《三国志》,读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觉得与老师之间有共同话题,讨论很激烈,连一些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加入到读书热潮中来,班上读书的气氛更浓了。

策略三、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展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佳作欣赏会、读书知识竞赛、一日要闻等活动,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民情风俗,奇闻怪事,并跟大家交流,可以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比如提倡学生看中央台的《百家讲坛》、《焦点访谈》、《人与自然》、《子午书简》、《走进科学》等栏目,勾起学生对有关书籍阅读的欲望。

策略四,要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多,但针对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一定要注意以下四个习惯的培养: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初中阶段课程较多,学习繁重,学生都反映没时间读书。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们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4.指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查阅习惯、速读习惯。

策略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语文阅读教学方向出现了偏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在没有深刻地理解教学改革的深刻含义的情况下,为了显示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性,出现了偏离语文阅读教学的现象。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脱离语文阅读文本,讲述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会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应在语文阅读教学开始重视了人物的丰富形象和内容上的新颖性,而忽略了对基本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知识的教学。

2.对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偏离

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我国初中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一般都非常模糊,理解也非常宽泛,而且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重视对语文知识进行讲解,而忽略了教会学生利用知识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一定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能够主动地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只有明确了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师才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对策

1.发挥学生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水平的提高。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才能够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思和意义,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对于其他学科也有促进的意义,可以加深对其他科目的理解和掌握。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耐心的指导,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积累,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观念、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创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兴趣对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教学和学习,让学生逐渐地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个人特点的课外书,使阅读材料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逐步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慢慢地喜欢上阅读。

2.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来说也是如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语感即语言感知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语感的培养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充分发展学生的思考力,还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与文本进行思维的碰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同时增强学生的语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较快地领悟到全文的中心思想。如《背影》讲述了二十几年前父亲给“我”送别的情景,在让学生诵读课文之前,可提出为何作者用《背影》来做文章题目,而不是《父亲》《送别》之类更为直接的题目,使学生带着问题诵读,在大声阅读的过程中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的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提高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重视在平时生活中的积累,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