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趋势范例6篇

产业融合趋势

产业融合趋势范文1

恰逢十七大召开之年的本次年会以“融合趋势与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下设“政策法规与趋势”、“新兴市场与机会”及“技术与创新”三个论坛。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莫玮、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鲁阳、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荣彬等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以及来自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埃森哲、大唐移动等诸多知名企业的代表参加了本届年会。

信息产业实现整体崛起

在7日晚的“成功企业家之夜”活动上,一年一度的年度盛事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事件、经济人物、新锐人物、创新企业、年度成功营销案例最终揭晓。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话题的本次年会还首次颁发了2007中国信息产业年度节能创新奖及2007中国信息产业年度商业模式创新奖。当晚,与会人士还就“成功企业家之夜”的主题“企业崛起与企业家精神”展开了高峰对话。

2007年注定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命题,这要求信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在这一关键时点上举办的年会,为应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迎接企业国际化竞争加剧的挑战及产业融合带来的机遇,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十五大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到十六大明确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再到今年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对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已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逐步深化。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莫玮司长在大会期间表示,作为一个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着实现信息化艰巨任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型道路。

融合趋势期待产业深化

事实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继蒸汽技术和电力技术之后,又一项全方位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用性技术,其特征决定信息技术的应用本身就是与传统技术融合的过程,信息化发展也就是与工业化融合的过程。

而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粗放式道路,使得我国工业化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约束,也在客观上要求信息化必须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在产业融合的大势之下,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周子学司长在发言中表示,信息产业应加速结构调整,着力打造大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与硬件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鼓励在汽车、医疗、机械等领域发展大宗软硬融合产品。”同时,推动制造业与运营业的融合互动。

经过多年的规模扩张,信息产业开始出现一些有别以往的明显变化。从往年看,电子信息产业的各项指标增速均大大高于工业平均水平,但今年上半年的电子信息产业增速却一直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以今年八月份信息产业利润增幅为例,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低11.4个百分点,信息产业出口增幅也低于全国水平1.5个百分点。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产业经过多年的规模扩张,是否已经到了一个拐点,开始要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发展?以加工出口和生态损耗带动产业增长的模式是否走到了尽头,下一步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模式是什么?”周子学在年会中发出了自己的思考。而有关部门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曾经依靠低价能源和资源获得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要“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但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当然不能以迟缓甚至停滞产业发展为代价。那么,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在哪里呢?

“软件服务外包”是“十一五”规划中给出的答案,而从制造向服务转移成为基本发展思路。周子学指出,要以信息化发展为契机,推动各种基于软件开发的信息服务,鼓励业务类型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要在推动软件外包的基础上推动软件“内包”,鼓励和引导软件企业承接国内传统制造业和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

正如分析人士指出的那样,如果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发展服务外包,则将引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向产业链上高附加值部分拓展。“这既有利于信息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又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链接2007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获奖名单(通信业部分)

2007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人物

袁欣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童国华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烽火科技集团总裁

2007中国信息产业年度新锐人物

钱建林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钱利荣

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2007中国信息产业年度创新企业

银河联动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产业融合趋势范文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产业融合;发展趋势

1 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战略高度和创新价值的政策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可否认,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产业结构已成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国适应新时代国际经济融合发展的战略思维。“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提升战略层次,将新兴的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系起来,搭建农产品网上产供销一体化平台,加快推进农产品网络化、信息化、鼓励“农业+互联网”模式的推行,做到农业与电商、物流、金融等产业对接,推进农产品机构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新的加速度,“三农”投入稳步增加,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高新科技在农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条件大幅改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较低水平,农村单一产业发展力度不大,融合力度小,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附加值低等问题确实存在。同时,农业劳动力长期大规模向城市迁徙,不仅导致农村人才等资源严重流失,还引发了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

2 产业融合概念界定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的是基于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形成的产业边界模糊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现象。产业融合指的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部不同部门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各产业间或产业内部的融合渗透,有助于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升级。

3 产业融合的制约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增大物质资料消耗带动经济发展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慢慢淡出历史舞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慢慢浮出水面。主要制约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3.1 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落后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推行、在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同时,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也越发严重,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配套设施不足,带来了一系列负的外部效应。

一方面、农村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价值链不完善且当前农村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大的龙头企业,难以形成良好的集群效应。

另一方面,农村公共产品较少,配套设施不健全,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得不到高效运转,难以很好地服务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流程。遂尽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保障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产品渠道,保障农户资金流、信息流安全已成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2 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的变革更新带来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对于农业产业来说,亦是如此,强大的科学技术会带来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业生产能

力低,技术投入不足,科技兴县、科技兴乡的真正势头还未形成,

科技投入不足且产出率不高,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科技兴农的局势还未在广大农村地区全面推进实施。农业附加值低的特点也难以吸引巨大的金融资本投入农村科学技术设备的建设。另外,农民自身科学技术水平低、科学知识摄入不足也严重阻碍农村科技进步发展。

3.3 缺乏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模式

“十三五”规划提出:互联网有望推动农业实现“弯道超车”,要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互联网+”的现代商业模式定然会给农村产业融合带来新的思路与想法。而在当下,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在农产品的推广销售过程中应用较少。硬环境方面,农村宽带普及率低,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现代的运输网络、物流体系。软环境方面,缺乏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技能培训较少,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产业模式还未得到广泛而有力的推广。此外,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多个领域,互联网技术覆盖面窄,渗透率低,互联网技术并未发挥其强大创造力。

4 打破瓶颈的重大举措

4.1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首先应当加大惠农强农的政策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在不断做大做强农业的同时,当地政府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致力于形成新的更有效的商业运作模式与企业组织形式,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首先,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流通设施,乡镇公路网络的建设,以完善农村物流传送网络,为产业链的延长、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奠定基础业农村经济增长点;

其次,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组织领导多层次的创新技术大赛,引进技术人才,将完善基础设施这一硬条件与培养技术人才这一软环境结合起来。同时积极引导各农村企业相互融合联系,形成以空头企业为主导,上中下游跨行业发展的产业联合模式,以形成良好的集群效应、规模经济。

4.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更好地为农村产业服务

现代农业水平的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条件,强大的政策支持力度,与此同时,还需要相关金融服务的配套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结构的重要一环,在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发挥出日益显著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不断开发适合现代农业发展、适应产业融合进步的金融产品,政策方面,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税收政策,推进农村金融社保体系的改革,为农村产业融合、农业现代化的大力发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利用保险、信贷等金融工具为现代农业发展分担风险,完善农民基本的养老、医疗、卫生服务。

支持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研发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适当简化农村小额短期借贷手续,同时加强风险控制,保障客户信息资金安全。

4.3 加快引进现代商业模式,推进电子商务的农业化进程

在当代,我国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互联网+”这一新型的商业模式已经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在金融、教育、卫生、医疗等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将新兴的电子商务技术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将会在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所以,我们应当紧紧围绕中央“十三五”规划中加快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培育、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

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商务技术,培育多元化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积极推进农业与电商、物流、金融等多产业融合,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运用电子化的平台带动传统农业大发展。

5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推行,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结构也会不断地调整、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大发展大繁荣以及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稳步落实推进定会推进农村形成新的产业模式、商业模式,推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面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基础设施薄弱、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我们也要充满信心,在政策支持、平台搭建、体系完善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陆国庆.基于信息技术革命的产业创新模式[J].产业经济研究, 2003(4):31-37.

[2]厉无畏.产业融合与产业创新[J].上海管理科学,2002(4):4-6.

[3]席晓丽.产业融合与中国多功能农业建设初探[J].福建论坛,2007 (09):20-23.

[4]孔祥智.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农村工作通讯,2012(02):46-48.

产业融合趋势范文3

(一)夏粮再获丰收

全国夏粮面积约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66万亩;夏粮总产量2821亿斤,比上年增加89亿斤,增长3.3%。其中,冬小麦产量2472亿斤,增产71亿斤。秋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长势正常。

(二)经济作物基本稳定

夏收油菜籽产量1388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增长1.2%。蔬菜生产基本平稳,农业部调查显示,1―4月份,580个蔬菜生产重点县蔬菜在田面积持续增长,4月底面积同比增长1.6%。

(三)肉类产量有所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06万吨,同比下降2.4%,其中猪肉产量2574万吨,下降4.9%;生猪存栏41739万头,同比下降6%;生猪出栏33437万头,同比下降5.1%。生猪价格近4个月来上涨幅度较大,据调查,6月份主产省区养殖生猪头均盈利达到210.2元,比4月份提高163元。

(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82元,实际增长8.3%,继续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二、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

(一)农业农村投入继续增加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用于农业农村建设的比重已连续五年超过50%,着力推进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调整2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产粮、产油和制种大县的支持力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二)农村改革全面深化

农村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33个县级行政区域实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抵押贷款开始试点,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稳妥推进。水利和林业改革进展顺利,水权确权登记试点以及水权流转(交易)试点在部分地区开展。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的实施意见》,在100个县开展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印发实施,各地按照政事分开、社企分开的方向,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

继续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与上年持平。油菜籽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各类企业进行收购,中央财政对部分主产区予以适当支持。深入总结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经验,完善补贴方式,降低操作成本,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户。优化重要农产品储备规模,调整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大宗农产品政策性收储。

(四)重大水利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截至6月底,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建设60项,湖南涔天河、河南河口村等一批工程加快建设,陕西引汉济渭、西江大藤峡、贵州夹岩、新疆阿尔塔什等去年新开工项目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推进,已解决96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快推进,6月底全国共完成造林面积6450万亩。

(五)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

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深入发展。近年来我国耕地流转规模和速度明显加快,至2014年底,全国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4.03亿亩,流转比例达到30.4%。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初步兴起,农民合作社不断壮大。到今年3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134.85万家,实有入社农户9559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6.8%。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意见》,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更加规范有序。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加强秋粮田间管理和防汛抗旱工作

要下大力气抓好秋熟作物生产,搞好技术指导服务,推广抗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措施,确保增产丰收。立足防大汛抗大旱,继续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排查,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变化,全力防范暴雨洪水。进一步加强江河堤防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

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推进购销市场化,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尽快向社会释放改革信号,合理引导农业生产和市场预期。抓好农产品进出口调控,从严控制粮食进口。密切跟踪国内外大宗农产品的市场动态变化情况,针对农业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相应对策措施。

(三)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已下达的投资计划,加快在建项目实施进度,重点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田间工程、林业生态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民生改善。加快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审批,推动落实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同地同价政策。积极研究简化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与此同时,深入研究“十三五”农口投资专项设置整合优化方案,压缩一般,突出重点,集中用于重大工程建设。

(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加快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深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加快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注重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推进电商与实体流通相结合,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推进各种形式的产销对接。研究设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资基金,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带动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

(五)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

产业融合趋势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电信业和传媒业如何融合为大传媒产业,以及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大媒体产业概念的兴起与以新观点和新思想著称的《今日美国》专栏作家凯文·曼尼(Kevin Maney)的推动有关。“因为没有一个恰当的词汇可以涵盖横跨通信、信息、计算机和娱乐产业之间所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一切”,所以,他才称呼这个产业为“大媒体”。[1]他认为:“跨越通信、信息和娱乐业的公司一不留神就遇到了产业融合。这次产业转型早在1993年就已经开始。……人们推想电视业、电话业、计算机业和内容产业将会融合为一种技术,一个产业。”[2]

大媒体产业虽然在我国还是一种产业发展趋势,尚未发展为成熟的产业形态,但是根据当前的发展现状可以预计,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将对我国电信业、传媒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大媒体产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是多方面,但是由于大媒体产业的形成与电信业、传媒业之间的产业融合密切相关,所以其对电信业和传媒业的影响尤为深刻。

推进传媒业产业结构向新的均衡演进大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未来整个产业的形成,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和转型,所以其对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法律从整体意义上推动和明确大媒体产业的发展,但是这种产业融合的趋势已经是势不可挡。产业融合的趋势仿佛是一阵洪流,正在冲击着产业分立时代所形成的各种壁垒和限制。产业融合的趋势正在为新产业形态的诞生寻找新的突破口,来为其发展铺平前进的道路。同时大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还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环境。在日益全球化的国际国内市场上,产业融合正在促使产业管制者和企业经营者适应新的变化,做出新的调整。

借鉴国外大媒体产业发展现状并研究我国大媒体发展趋势,我认为,大媒体产业将对我国传媒业产生如下影响:

1.管制体制从单一产业管制走向融合产业管制

随着传播体制的变化,传媒业的管制将逐步从单一的产业管制走向融合的产业管制,并使得整个管制体制的运作更为理性和透明。当前,美国已对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实行三网统一的管制体制,这三种信息传播网络都已纳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统一管制范围。

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传媒业整体管制思路的调整是必然的。不过我国对于传媒业管制体制的演进采取了比较慎重的变革路线。大媒体产业的发展则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传媒业管制体制的调整和改革。而美国信息传播产业管制体制的变化就深刻体现和回应了融合的必然要求。

2.传媒产业结构从旧均衡走向新均衡,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变革

从宏观角度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是世界范围内长期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从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一直在进行。近年来,我国传媒业在产业结构方面还存着企业数量多、产业结构失调、经济效益不高的弊端。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均衡的打破就是一种产业结构的演进。创新就是企业家把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创新的结果实际上是一种产业突变。”[3]原有产业结构均衡已经被打破,新的产业结构均衡正在形成过程之中。从旧均衡到新均衡,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大媒体产业的兴起则可从根本上对我国传媒业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于传媒业的产业结构来说,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将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和改变。

3.传播方式从分离方式向融合方式演变,媒介融合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经历了信息大爆炸洗礼的美国已经感受到了融合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近二十年来,产业预言家们一直在预言数字技术融合时代的到来。但是这在以前一直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已。由于更快的芯片、更宽的带宽和更为通用的互联网标准的出现,技术正在迅速地融合。”[4]在我国,当前,深入开展三网融合政策和管理方式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已是政府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可见,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网络融合将成为进一步促进当前各种传播方式走向融合的重要途径。

从历史角度来看,传播方式发展的趋势将更加人性化地体现人的融合传播需求,进一步摆脱传统的相互独立传播技术和单一静态传播方式的局限,进入大媒体时代传播方式融合发展的新阶段。而传播方式的融合必然导致媒介融合程度的提高。

4.传播内容呈现大融合和小众化的特征

当前,传播内容的发展存在两种鲜明的趋势:一种是随着传播媒介融合而生成的传播内容的大融合趋势,一种是随着传播主体日益细分而形成的传播内容的小众化趋势。如互联网的扁平式开放性结构,使得网络容纳了更多数量和类型的传播内容,这客观上使得传播内容呈现出更加小众化的发展趋势。总体来说,这两种趋势同时存在,又相互交叉渗透。

从大媒体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播内容的选择性没有因为大媒体企业的存在而从总体上变得缺乏多元性,而是通过其他主体对传播内容的创造而从客观上提高了其多元性和丰富性。

5.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多重性

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在大媒体时代是多重和复合的。新的传播世界中,传播角色的交叉和互换几乎可以同时进行。这种大媒体产业的传播环境为传播过程中的各种主体提供了空前自由的传播空间。这对于信息的传播、人际的沟通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博客和维客现象兴起就体现了这一点。对于博客现象,人们就从这个现象背后看到了新的传播环境、传播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博客现象使得“出版人与社会公众间的分界线消失了。这一切为大众传媒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属于大众的媒体诞生了”。[5]博客现象的兴起为满足个人传播需求提供了新的更为宽容的传播方式。

塑造电信业开放型的产业结构

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市场融合和服务融合的一种客观反映。电信业和传媒业在各个层面的融合推动了整个产业融合的实现。市场需求来自于电信服务和传媒服务的消费者,而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则是产业融合现象之所以发生的基础出发点。正是这个需求的原动力最终推动了并保证了技术融合乃至产业融合的实现。

世界电信业在近20余年,尤其是近10年以来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显得越来越举足轻重。它已从一个社会基础设施的角色转变成为社会提供服务共享平台的角色。在这个基础之上,其对于产业融合的吸引力和推动力都明显增加。正是基于这个意义,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才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简而言之,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将重新塑造电信业的产业角色,并使其产业位置更加前移,更加贴近终端消费者。

借鉴国外大媒体产业发展现状并研究我国大媒体发展趋势,大媒体产业将对电信业产生如下影响:

1.产业角色从电信服务提供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

电信业从电报、电话服务衍生而出,但是随着产业的变迁,电信业逐渐出离传统的产业角色,而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进行历史性转变。电信业从技术型产业到综合信息服务产业,经历了巨大的历史角色变革。同时它也经历了从垄断经营到市场竞争的历史变化;它还从一个社会基础设施经营者彻底转变为一个社会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对于电信业和传媒业在大媒体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认为,电信业在大媒体产业中成为一个不可忽略、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在大媒体产业中,真正要使得整个产业体系和谐运转,离不开电信业的产业支撑作用。目前,在我国对于网络电视业务主导权的探讨还没有定论。广电业一方认为,网络电视是传统广播电视业务在数字时代交互性的升级,而电信业一方则认为网络电视是从语音到数据再到视频的三重播放(triple-play),是基础电信业务的自然延伸。在IPTV的牌照及其运营主导权的争夺战中,虽然电信运营商被设置的壁垒排除在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在IPTV的业务拓展中无所作为。电信运营商正在尝试种种方式介入其中。可见电信业产业角色的转变也不会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

2.产业结构完成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转型

电信业中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遭遇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冲击之后,不管是市场,还是结构,都将进一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对于电信业来说,都是一种巨大而痛苦的转变。电信业的结构转型是为了适应整个社会发展和大媒体产业的客观需求而产生的。我国电信业在经历了自1978年以来的飞速增长之后,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通过电信业自身体制改革来解决,一方面需要通过大媒体产业等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来逐步解决。有学者曾经将电信业和IT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1、IT业一直是充分竞争;而电信业却是垄断起家。2、IT业是高度的专业化经营,但是电信业的各个企业都是从物理网到应用层,上下游“通吃”,成为典型的纵向整合。3、IT业是以应用层为主,而电信业中,谁有物理网谁就是“老大”。[6]

在大媒体产业时代,产业结构转型的动力来自于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从本质上来讲,产业群集的组织空间结构是与产业融合要求不相符的。产业融合势必要打破产业群集的相对固定的边界,使跨产业、跨机构的联结与互补更大规模化与密集化”。[7]由此可见,产业融合对于传统的产业集群的概念也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电信业和传媒业之间的产业融合对于原有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3.产业在战略层面呈现融合和协同的趋势

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关系在经历了“各走各的”产业分立时期之后,终于在大媒体产业时代走到了一起,并开始在战略层面尝试“齐步走”的产业协同。

对于电信和传媒业来说,基于融合基础形成的大媒体产业意味着一种历史机遇和新的挑战。大媒体产业战略的选择涉及电信业和传媒业产业战略的设定。电信服务的最高境界是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通过任何方式找到任何人进行通信联络和沟通。而传媒服务的最高境界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通过任何方式获得任何内容的传媒信息。这两者的最高境界是非常接近的,其唯一的区别就是在于电信业所进行的主要是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传播,而传媒业进行的主要是传媒和人的信息传播。在未来的信息传播环境中,信息传播服务已经跨越了产业分立的界限而逐渐趋向融合。在这种环境之下,电信业和传媒业之间的战略协同效应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我国大媒体产业将逐步在电信业和传媒业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在产业融合基础上形成的大媒体产业,将为电信业和传媒业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将给我国的产业体系带来全局之变,同时也将继续为信息传播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融合动力。

注释:

[1][2]Maney,Kevin.Megamedia Shakeout:the Inside Story of the Leaders and the Loser in the ExplodingCommunications Industry[M].New York:John Wil-ley&Sons,Inc.1995.preface,p.1、2所谓“大媒体”,其实并非新词,也不是凯文·曼尼(Kevin Maney)的独家发明。凯文·曼尼对于大媒体这个词只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描述和论证。在1991年前后的美国,对于大媒体的评论就时有兴起了。杰西·杰克逊(Jesse Jackson)对此的论述就比曼尼·凯文早四五年。

[3]于刃刚《主导产业论》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页。

[4]Stephen Baker,Heather Green.Big Bang[J].Busi-ness Week.Jun 21,2004,p.68.

[5]斯蒂芬·贝克,希瑟·格林,阮静,欧阳丽译《网络日志将改变你的生活》《商业周刊》中文版,2005年第6期。

产业融合趋势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银行理财 产品营销变革

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除了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以外,社会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改变,而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也从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逐渐发展为线上网点的销售渠道,基金,保险,证券等金融产品也纷纷建立了线上渠道销售模式,成功吸引了商业各界的注意,也进行了效仿[1]。但是线上渠道的银行金融理财产品又是否能替代传统的线下网点?本文就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作出分析,并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营销发展方向及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下银行理财产品营销发展现状

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在各银行中进行产品销售,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下银行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各网点,互联网金融发展浪潮的兴盛,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走进了千家万户,逐渐线上销售模式也成功被人们所吸引,银行也因此加大了线上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银行的销售规模从理财产品扩大到其他各项金融产品,形成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代销状态,以下就银行的销售模式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代销模式

互联网销售模式,从根本上说理财产品还是由银行发起,为互联网的终端用户提供理财服务,客户可以从银行发起的互联网平台上进行金融产品的购买理财产品,直接进入银行系统,这也是目前由银行系统唯一符合规定的代销模式[2]。这种模式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兴业银行所发起的一种代销模式“钱大掌柜”,该方法是通过整合各家银行之间的财富管理业务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财富管理网上平台,这种平台包括各银行的理财产品与基金,证券,保险以及贵金属交易等各种金融服务管理。该平台是通过银行发起的互联网销售,客户可以在线上及手机客户端上进行金融产品的购买,并省去了其他中间环节,为客户的服务提供了便利。

(二)银行与互联网合作销售模式

该模式是将银行与外部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并通过该平台将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行线上销售,但这种模式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由于监管力度较强,这种方法并没有进行开展,比如之前广发银行与淘宝网的合作,还有招商银行和京东金融的合作,都没有取得成功。该模式的存在仅限于线上销售,而没有线下具体的销售形态,还需借助第三方的支付平台进行支付,安全性不高,因此这种模式还需要不断的发展与完善[3]。

(三)第三方销售模式

第三方销售模式是指由独立的第三方平台,也就是互联网销售平台进行银行金融理财产品的销售,这种模式与银行之间的联系是委托关系而非合作关系,也就是说客户在进行金融理财产品购买时,是通过网站进行购买,与银行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网站以第三方的身份对银行进行交易,但值得注意的是,客户购买的理财产品的所有权还是归属于网站所有,而不是客户本身,因此该模式没有较为严谨的监管力度与法律效益,并且这种模式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也并不稳定,存在极大的风险。当然这种模式也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相比较其他模式而言,这种模式更加便捷,为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带来了便利,并且购买理财产品时门槛较低,为大部分客户都能对理财产品进行购买。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下银行理财产品营销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在法律监管下互联网代销模式存在制约性,就社会经济发展市场总体而言,互联网代销模式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打破市场渠道垄断

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之中,由于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下,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国家的监管机构对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进行严格的监管[4]。但现在的金融市场在不断扩大,规模和产品都在增加,投资者对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综合性的认识,而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不仅有利于投资者加深对理财产品的认识,还能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投资者也对投资能更加独立,培育风险意识。并且金融市场的改革,让我国的金融局面打开,对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但我国的金融市场目前还是处于初步阶段,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未来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相对重要的一个销售渠道。

(二)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当前金融市场的发展受监管机构的制约,对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的营销方式有一定的影响,不利于金融市场更好的发展。因此在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上看,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是必然的,对投资者的权益在保护的同时也应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与规避风险的办法,通过健全的管理办法引导投资者规避风险,对待金融风险进行防范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对投资者的权益进行保护,并让金融市场能够有序的发展。

(三)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

互联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进步,金融市场也逐步打开,根据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银行的理财产品营销打破地域的限制,形成线上营销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对传统的销售渠道形成强烈的冲击,银行理财产品的I销渠道终将代替传统银行的销售渠道,这种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方式更适合未来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金融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也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改变金融高门槛的局限,增加投资者的数量,改变传统的消费理念与理财观念[5]。

三、结语

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让这个大数据时代更加丰富也更加完善,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理财方式,银行的理财产品营销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银行的理财产品营销从传统的线下销售拓展为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结合的模式,单一的线上销售模式,还有第三方销售模式,但是当前社会的监管机制仍对这种销售模式存在一定的制约,在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上看,这种新型的银行理财产品营销模式将成为金融市场的潮流,为更多的投资爱好者提供便利的服务,以及高效益的投资回报。

参考文献

[1]陈嘉欣,王健康.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基于事件分析法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01:167-173.

[2]谢治春.互联网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销渠道的变革[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48-57.

[3]本刊记者.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创新与银行变革――访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J].新金融,2013,07:4-9.

[4]邱勋.互联网基金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以余额宝为例[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04:75-83.

产业融合趋势范文6

关键词:文化传媒企业;融资;融资效率;DEA

一、引言

随着国民对文化传媒产业的消费需求不断加深,文化传媒企业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对资本市场的资金需求也逐渐加大。然而伴随国家越发严格的监管力度以及行业“阴阳合同”等恶性问题的出现,国内文化传媒企业从2016年便开始遇冷,2019年,随着监管新格局的确立,企业融资相对困难,逐步进入“资本冷静期”和“政策严管期”。2020年上半年的新冠疫情暴发使得文化传媒资本市场备受冲击,行业经营效益持续下滑,但随着下半年疫情得以控制,市场逐渐步入正轨,行业多个细分领域的资本活力明显回升,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以及资本政策的持续利好使得文化传媒资本市场脱离“寒冬”的几率将大幅增加。关于文化企业融资,国内学者目前普遍认为我国文化企业存在“融资难”现象,并分析了相关原因和改进措施,HongXiao[1]、吴迅[2]等人从政府、行业和文化企业自身等角度提出了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可为文化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建议。融资效率界定方面,P.R.Gregory等[3]、孟枫平等[4]对其内涵进行了完善,并将其视为融资后资金通过优化配置所能实现的最大使用效率;融资效率影响因素方面,刘迅等[5]、WCen等[6]等人从政府、企业和金融市场等角度提出了优化融资效率的建议,且认为实现行业的自由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参与配合。融资效率评价方面,目前主流评价方法是DEA法,在研究不同行业融资效率特征差异时,田金方等[7]采用超DEA效率法研究得出第三产业融资效率正处于缓慢下行趋势。

二、文化传媒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随着2020年下半年疫情逐渐被控制,国内经济环境的恢复与发展使得文化传媒企业融资环境逐渐向好,融资热度也有所回升,与此同时,新政策的不断推行也为资本市场的再度活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由于文化传媒企业的“轻资产”特性,其较其他行业更加依赖资本市场的资金输入以及对融入资金进行的专业管理,因而市场参与者更需学会利用资本实现发展升级。由图1可知,自2016年起,文化传媒企业融资交易数量便逐年呈下降趋势,大额交易案例频现,融资交易金额于2018年创新高,但2019年便呈大幅下降趋势,2020年行业投融资市场仍处于寒冬期,且受疫情影响,融资活跃度大幅降低,相较2018年的峰值期,2020年行业融资规模仅占其约三成。同时,在经历行业投资热潮后,融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资本逐渐向后期轮次和头部企业聚集,2020年天使轮和早期轮次投资占比明显下降,中后期轮次占比大幅上升,未来投资者向头部企业大幅倾斜的趋势或将不断加大。正如“十四五”规划所强调的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文化传媒企业应顺应国家整体发展规划,不断脱虚向实,才能真正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从而在复杂的变局中站稳脚跟。

三、基于DEA的文化传媒企业融资效率评价

1.融资效率评价指标选择影响文化传媒企业融资效率的因素包括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投入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融资规模、融资成本与资本结构等;产出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资金使用率、盈利能力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文选取的投入指标为资产总额、负债总额、筹资活动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选取的产出指标为净利润、营业收入、未分配利润。以上指标对应的数据可分别从企业财务报表中获取,且数据准确性较高。2.样本数据选取与处理本文研究的主题是文化传媒企业的融资效率状况,考虑到财务信息披露的口径与数据间的可比性等因素,本文选取申万行业分类中“传媒”二级分类下“文化传媒”行业的企业作为原始样本进行分析,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表和chioce数据库,借助DEAP2.1软件对融资效率值进行测算。为满足研究需求,本文参照已有做法,根据东方财富网以及软件,选取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文化传媒板块企业作为样本,并对样本作如下处理:(1)选取2010年12月31日前成立的企业;(2)剔除ST、*ST企业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处于非正常营运状态的企业;(3)剔除主要财务数据不完整以及财务数据无法获取的企业。在进行样本筛选和剔除后,本文最终选取了21家在文化传媒板块上市的企业进行研究,且本文对选取的原始指标数据做了无量纲化处理。3.基于DEA-BCC模型的融资静态效率评价基于DEA-BCC模型的静态效率评价是以各年度文化传媒企业的截面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得出各年度文化传媒企业的相对效率值,进而对其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综合技术效率(TE)反映企业对资源的综合配置和使用情况,体现文化传媒企业整体融资效率。通过表1可知,文化传媒企业TE值为1的数量在2017年后便呈下降趋势,而TE值处于[0.8,1)范围内的企业数量呈上升趋势,说明这些企业存在投入浪费或产出不足等问题,即未实现产出最大化;同时,文化传媒企业中存在TE值处于[0.5,0.8)范围内的企业,即存在企业融资效率处于较无效状态的现象。纯技术效率(PTE)反映企业融资结构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充分利用现有管理水平及生产技术使资金在创造收入、提高利润等使用上实现效率最大化。PTE值越接近1,融资情况越合理,反之则表示企业需优化技术及管理水平以提升融资能力。通过表1可看出文化传媒企业PTE值为1的企业数量呈下降趋势,PTE值在[0.8,1)范围内的企业数量呈上升趋势。PTE值处于融资有效状态的企业数量逐渐减少,而处于融资非有效区间内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加,说明文化传媒企业在技术水平及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退步现象,需加强改进。规模效率(SE)是指在产出水平一定时,企业规模对效率值的影响,即企业融入资金的投入、产出是否与当前规模相匹配。当SE值为1时说明企业处于最佳规模状态;当其不等于1时,则会出现规模递增或递减两种结果。根据表1可知,文化传媒企业SE值为1的企业数量呈下降趋势,SE值在[0.8,1)范围内的企业数量呈上升趋势,说明文化传媒企业投入资金存在浪费现象,这使得企业规模收益降低,融资效率也随之下降,企业需控制投入规模、优化规模效率。根据图4可看出,文化传媒企业效率平均值自2017年后便呈下降趋势,说明文化传媒企业融资效率处于波动下降状态,这与行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特点有关;此外,2017年后行业出现的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等恶性问题使得监管之势趋严也是推动行业进入寒冬期的又一重要原因,在退出渠道收紧的影响下,文化传媒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行业经营效益持续下滑。通过图5可看出,规模报酬递减的文化传媒企业数量在2017年后呈上升趋势,说明企业投资浪费现象加剧,因此,企业一方面应减少资产的投资来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进行技术创新、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融资结构、建设人才队伍等,尝试从多方面综合提高企业融资效率。4.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融资动态效率分析在DEA-BCC模型静态横向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为反映2015年~2019年连续时间段内文化传媒企业融资效率的动态变化,引进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文化传媒企业融资效率进行动态分析。2015年~2019年文化传媒企业融资效率Malmquist指数分解及变动趋势分别如表2和图6所示。由表2可知,2015年~2019年文化传媒企业Tfpch平均值为1.053,大于1,表明四年的平均增长率为5.3%;Effch平均值为0.988,小于1,表明四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2%。其中Pech四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3%,而Sech四年的平均增长率为0.1%,说明2015年~2019年期间文化传媒企业规模效率有轻微提高,而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却有所退步,且其退步引起的效率下降幅度大于规模报酬变动带来的效率提升幅度,因此,最终使得文化传媒企业技术效率退步,从而对融资效率的提高起到抑制作用。而2015年~2019年文化传媒企业Techch平均值为1.066,大于1,表明四年的平均增长率为6.6%,说明企业生产技术进步对融资效率的提升起促进作用,这也是构成Tfpch平均值大于1的主要原因,其为2015年~2019年期间文化传媒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主要贡献作用。通过图6看出,文化传媒企业Effch值在2015年~2019年内基本较稳定,只有在2016年~2017年表现为进步,之后便处于退步状态,这也符合文化传媒企业2017年后资本遇冷、行业经济效益下降的行情。在行业资本遇冷后,许多文化传媒企业尝试改善生产技术,加快产量输出进而提高融入资金投入生产使用后的变现速度以缓解“钱荒”难题,如图6所示,尽管文化传媒企业Techch值和Tfpch值在2017年~2018年和2018年~2019年表现为进步,但其进步幅度呈下降趋势,说明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是有上限的,随着科技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当今文化传媒企业的生产技术基本趋于成熟,进步空间较小,长期内很难再有较大突破。因此,文化传媒企业想要提升融资效率,重点应从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和提高规模效率两方面着手。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