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概论范例6篇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概论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概论范文1

一、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及其探讨

(一)素质的涵义

要明确素质教育的涵义,首先要对“素质”概念有一基本的了解。

1.素质的涵义有狭义、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素质概念,指的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认为,素质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中义素质概念,是指“未来发展的主体可能性”,亦即“发展潜力”或“发展潜能”。广义素质概念,也就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则泛指整个主体现实性,亦即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广义素质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

2.素质教育范畴的素质涵义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的素质概念,素质教育也就是提高主体整个素质的教育。概括地讲,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通过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培养来养成并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素质的涵义有所不同,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二)素质教育的涵义

1.素质教育涵义的表述

关于“素质教育”涵义,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的涵义作了新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意见》和《决定》的表述可以归纳出,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的特征

通过分析素质教育的特性,可以进一步明确素质教育的概念。

(1)主体性。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它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这也是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中的应有内涵——人的发展既是全面的,又是主动的,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3)全面性。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并重,要求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4)发展性。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现在一般发展对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

(5)创造性。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大批创新人才。

(三)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涵义

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目前理论界尚未对它作出定义和界说。这里结合素质教育的涵义和远程教育的特征,提出个人的认识和见解。

1.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定位

远程教育是否有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在理论界和远程教育工作者中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远程教育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一种,它必然与其它教育一样,也要实施素质教育。从“远程教育”词义来看,它是一个偏正词组,由两个词义框架组成,但其中心词仍是“教育”。远程教育固然有其个性的一面,但它仍然具有教育共性的一面,一样需要按照教育规律的普遍要求,加强和实施素质教育。

2.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特性

远程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与远程教育的特征相结合,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其特性主要有:

(1)开放性。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特征,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对象、教育资源、教育时空、教学过程和学习形式的开放。

(2)终身性。远程教育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体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3)个体性。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个别化自主学习,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

3.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涵义

“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而不是“现代远程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简单叠加;同时,它又是一个特定概念,它的涵义既由它的构成要素所承载,更由它所产生的特定语义所决定。把握它的涵义时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的涵义简单移植,二是语义泛化,失去了其特殊规定性。考察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首先,应基于高等教育来理解。目前,中国远程教育的主体是高等专科和本科教育,因而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核心应是专业素质;其次,基于成人在职的特点,其素质教育必须适应成年人和在职学习的特点,符合在职成人发展素质的要求;第三,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其素质教育必须体现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本质特征,以学生和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中心,突出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所谓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指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对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在职成人学生所进行的以其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综合为基础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的,以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理念和思想。在这一界定中,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把素质教育视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面向未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想,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某项或几项教育措施。

(四)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偏差与误区

由于理论与实践的欠缺与滞后,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一些偏差或误区。在论述了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是什么”之后,为了更好地矫正偏差,澄清认识,从而对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有一个较明晰的认识,不妨打破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变一个角度,即从远程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什么”、“不等于(≠)什么”来辨析素质教育的涵义,矫正偏差与误区。

1.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德育

2.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文体活动

3.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课外教育活动

4.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非考试教育

5.远程教育素质教育≠选修课

6.远程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模式或措施

二、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

远程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出发,按照现代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规律,结合远程教育的实践,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理念

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先导。如果没有现代教育思想作指导,素质教育只能局限于实践探索层面,只能处于自发阶段,难以实现向自觉阶段的转变。如前所述,现代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即它是以对人的关注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理念,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某项或几项教育措施。远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以培养高等专门人才为目标的社会活动,人居于这一活动的核心,而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为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对社会有较大作为的高素质人才。再者,要把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在一定意义上说,“终身教育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是终身持续不断的过程,素质教育将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作为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现代远程教育,应当而且能够实现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统一。一方面,现代远程教育要为终身教育服务,不断地提高国民素质,不断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远程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本领,不仅对学生“授之以鱼”,更要对学生“授之以渔”。

(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

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并不只是通常所理解的灌输与管理,它的深层次的涵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远程教育也要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造,积极主动地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探索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传播媒体,以学生和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教育形式,其目标是“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远程学习者”。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突出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技能。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的素质教育,应渗透在专业教育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实现。在这里,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首先是要从人才培养规格入手,通过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结合,克服以往过分专业化的弊端,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在坚持高等教育专业教育特性的基础上,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与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培养规格,作为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的现实目标;其次是改革教学计划,注重提高人才素质的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推进专业模块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模式,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培养基础较扎实、知识面较宽、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专门人才。第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现代远程教育规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个别化自主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基础以及自己的时间、精力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由学生自己更多地去感受、思考和体验,更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掌握所学的学科教学内容,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概论范文2

【关键词】 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混合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5—0041—05一、混合学习在我国远程教育

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混合学习的原有含义是混合式学习或融合式学习,就是把各种学习方式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最早用于企业培训。在21世纪,随着e-Learning的发展,混合学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 混合学习的概念虽然在我国远程教育理论界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但其新涵义在远程教育教学中却被实质性地应用,特别是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实践对此进行了很好的阐释。

1979年成立的广播电视大学可以看做是我国第二代远程教育的起点,与第一代远程教育——函授教育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就是广播电视媒体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同时传统的函授教学、面授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占有很大比重。这是混合学习在我国远程教育中较早的表现形式。混合学习在这个阶段还只是雏形,在理念和形式上都不成熟,媒体在教学中的补偿性和辅作用非常明显。上世纪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启动(以下简称“开放教育试点”),它和普通高校举办的网络教育试点项目被看做是我国第三代远程教育的起点,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主体,它们在最基本的教育理念方面是一致的,如“以学生为中心”等,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又有很大的区别。网络教育把e-Learning作为最基本的(或者说是唯一的)教学形式,教师只是在校外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告、资源和对学生学习进行考核评价,几乎没有参与学生的学习,教学存在明显的单面性。开放教育在“试点”之初,教学形式与普通高校的网络教育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解较片面,同时又由于要进行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主义比较泛滥。随着“开放教育试点”的深化,这种技术主义和“先上马后备鞍”的做法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凸显。中央电大在“开放教育试点”中本着边实践边研究的原则,于2004年左右在教学中及时加入了面授辅导环节。虽然这个环节看起来与远程教育基本教育理论相冲突,但却提高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到总结性评估时(2007年),开放教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学导结合”模式。[2]至此,混合学习在开放教育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模式,在理念和形式上都更加成熟,具体表现为:

1.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

远程教育对象主要为成人,确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的教学形式,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又符合远程教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特征。开放教育的自主学习不是简单的自学,其内涵包括学生自治、e-Learning、协同学习等。实现自主学习的环境基础是学校提供的支持服务,在技术上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主,根据混合学习的需要,强调多种技术、多种媒体、多种服务的结合。

2. 重视面授辅导在教学中的作用

开放教育中的面授辅导与传统的面授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是教学目标不同。开放教育的面授辅导以课程难点和重点为辅导内容,同时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为目标。二是课时比重不同。开放教育面授辅导的课时是根据课程难度和学生需要而确定,不过多受课程内容量的影响。三是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严密、更融洽。

3. 网上交互是师生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

利用网络交互功能,教师和学生实现网上实时与非实时(同步与异步)交互,积极开展难点答疑、基于问题的探究、情感交流、咨询等教学活动。

4. 形成性考核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形成性考核被纳入学生评价范畴是我国当前远程教育教学评价的一大特征,这在基础教育和以往的远程教育中都是不明显的。虽然基础教育更重视学生的作业,但往往是以实践和练习为目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最后的考试。开放教育的形成性考核在具备作业功能的同时,还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既可以作为对学生学习策略诊断的依据,又可作为对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开设入学教育课程

在开放教育中入学教育的内涵远远大于其它教育形式。开放教育的入学教育是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的,它既有传统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的内容,也有远程教育理论知识(认识方面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等导学内容,且以后者为主。入学教育课程是开放教育能否真正实施混合学习的关键。

综上所述,混合学习已在我国开放教育教学中深入应用,表现为传统教学与e-Learning的互补、传统媒体与信息技术的互补、传统远程教育教学形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形式的互补等。虽然如此,当前我国远程教育在教学模式方面还存在许多理论难题和现实疑问,如学校支持服务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分配问题、如何正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是不容回避的,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出回答。

二、对我国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反思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第三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始到2004年“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期评估。这一阶段可以看做是现代远程教育的起步阶段或者奠基阶段,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转变观念,提高对开放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二是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软件建设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建设(文字教材和网络课程资源)。第二阶段是从中期评估到总结性评估(2007年)。这一阶段可以看做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初步成熟阶段,基本形成了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第三阶段是“试点”结束后至今。在这一阶段,无论是电大的开放教育还是普通高校的网络教育,都开始重视内涵建设,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支持服务等方面不断完善。纵观上述三个发展阶段,现代远程教育在建设基础环境、形成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扩大办学规模、构建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质量问题,正如苏辛所言:“我国远程教育长期以来‘左冲右突’,始终未能走出所谓‘质量迷宫’。”[3]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里不作讨论。但就教学本身而言,我们有必要对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作进一步反思。

1. 对“以学生为中心”的重新审视

现代远程教育一开始就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自己的基本理念,这一方面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便于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划清界线。随着我国远程教育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探索发展,基本建立起了以“以学生为中心”为内核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但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主观主义的倾向。其原因源于两点:一是教师对这一理念的模糊认识,二是学生对这一理念的茫然。

教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模糊认识既源于这一概念本身字面意义上的误导,也有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等的历史原因。当教师刚卸下以自己为中心的担子,面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时,茫然中便认为学习是学生的事情,自己可以游离于学生的学习之外。于此,就有必要重新厘清一下“教学”的概念和“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教学”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分开来谈。如果单从主体行为来说,可以用“教”和“学”分别描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行为,但要放在教学活动整体中是不能分开的。“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综合和统一,不是“教”和“学”的简单相加,是相互依存、有机结合。[4] “教”和“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如果分开了就构不成“教学”。远程教育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绝不能否定教师的主体地位(笔者认为教学的主体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把“以学生为中心”简单理解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自己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必然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作用的缺失,且在这样的模糊认识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也必然不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能动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势必会感到茫然。要使学生的学习实现较高的有效性,学生自己首先要明确干什么、怎么干、最终实现什么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虽然远程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成人,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比较成熟的逻辑判断能力、比较稳定的世界观,但他们接受远程教育的基础毕竟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学习行为和认识都会受固有惯性的影响,所以“以学生为中心”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过于简单化、概念化,必然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不知所措。

2.师生交互的淡化与错位

交互是现代远程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行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和优越性。它的含义是指“一种发生在学生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事件,包括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和各种物化的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5]交互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德、情、思等方面得到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交互的有效性难度不小,特别是学生与教师的远程交互很容易走形式。有人就网上课程论坛中师生答疑的有效性做了研究,“学生在论坛中的交互内容质量不太高,这些交互的利用效率也不太高,这种答疑交互质量在当前情况下,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从教师回复情况看, 教师对学生网络提问的支持和引领非常缺乏, 开放教育网络答疑实施多年未能得到明显的改观。”[6]这些问题说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出现了明显的错位。

要实现师生之间交互的有效性,首要的是教学设计。交互作为远程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必须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二是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建立起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教学活动场。这些作用能不能真正实现就要看交互设计的科学性。交互的设计至少要包含五项内容:交互目标、交互主题、交互主体(明确交互对象)、交互形式、交互媒体。在交互设计中虽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从教学本身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离不开的,也就是说交互设计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当然,造成师生交互的淡化与错位也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基础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3. 教学模式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被“僵化”

“学导结合”是电大系统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形成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方法和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技术。“学导结合”模式的具体内容是: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教师基于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进行多种方式的引导与辅导,学校通过天地人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全程学习支持服务。[7]这一模式描述了远程教学的全过程,强调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设计与导学、学校支持服务等环节,同时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混合学习特征。但是在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中,“学导结合”模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课程教学中对自主学习缺乏具体的设计,学生对环境与学习方式的相融性把握不准,对学习过程缺乏有效控制;二是教师导学目标比较逼仄,重视方式方法的指导而忽视对课程内容的引导和辅导;三是“学”和“导”难以融合,教与学不统一,“我教我的,他学他的”现 象比较严重。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关键在于对“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的“僵化”认识,对教师实际、学生实际、环境实际和课程实际缺乏了解,不重视系统化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模式的应用停留在课程教学表层。

关于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基本可以用e-Learning来概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很小,教学结构基本由学生、教学内容和媒体构成。这里不再作进一步分析。

三、混合学习对远程教育

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

1. 促进了对教师导学的深化认识

导学,简单理解就是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指导和辅导。从这个层面看,现代远程教育的导学和传统教育中的导学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行为,但当混合学习用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时,导学的内涵被深化了。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导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远程教育特征的教学行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知识的有意义建构,但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有意义学习是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虽然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样依赖于教师的导学,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与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融合(是一种混合)。再从远程教育的特征分析,由于教师和学生处于准分离状态,所以教师的导学不仅要针对课程学习,而且还要涉及学习技术、学习能力、情感培养、协作能力、思想教育等方面(这也是一种混合)。

现代远程教育中导学功能的实现途径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系统设计。前面在谈到交互的有效性时我们说交互离不开教师的设计,其实交互只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一小部分,整个教学系统设计都是由教师来操控和完成的。远程教育中有些一线教师把教学系统设计称之为导学设计或导学指南设计。导学设计是教师站在宏观高度对教学全过程的把握和规划,是建立在对学生、课程、教学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教学行为,带有明显的研究性。二是教师角色的主体化。虽然远程教育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从教学概念的整体内涵去认识,教师同样是主体。如果弱化教师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的导学也就无法纳入教学系统。引导、指导、辅导等导学行为都是教师积极扮演主体角色的行为印证。

2. 提供了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新视角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治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核心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全程负责,包括学什么、怎么学、利用什么学、什么地方学、什么时间学等。关于自主学习的概念国内外学者的看法有所不同。如“操作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行为,它是个体基于外部强化而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的过程。社会认知学派的心理学家则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都进行主动控制和调节的学习”。[8]被尊为“美国远程教育之父”的魏德迈(Wedemeyer)针对大学层次的远程教育提出了独立学习的理论,他对自主学习讲得很详细,其理论核心有三条:“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教育目标和选学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决定学习进度;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9]我国有学者认为(董奇、周勇,1996),自主学习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督、评价和反馈,也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调节、修正和控制。[10]以上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基本都强调了学生的自,但基本都忽视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存在。

混合学习为我们构建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新视角。首先,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与教师的“导学”分不开的,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之一,在学生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相伴。其次,传统的利用文字教材进行自学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它与e-Learning共同构成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第三,自主学习在手段上强调多种媒体的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对远程教育的巨大作用不容怀疑,但也要看到传统媒体对教学信息的传播作用。近几年随着三种形式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推广,农村计算机网络建设有了较大的改观,但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条件、不同文化层次的学习者,还是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多种媒体的综合应用为不同环境下的学习者提供了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这也是混合在媒体上的具体表现。综上所述,现代远程教育中自主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既区别于传统的自学,又与e-Learning不完全相同,它是传统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自治精神,是一种“有支持的学习”。

3. 拓展了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教学模式和教育的基本理念。从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看,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二是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三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11]教学设计从层次上分有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宏观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对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或一个年级的系统教学设计,微观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对一堂课或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中观的教学设计是基于课程的。现代远程教育由于受教学环境、传播手段和学生特点的限制,教学设计一般是基于课程的,也就是中观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和基于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的两个最基本要求,构成教学设计的各要素都要以此为基点。

一般我们把教学设计看做是教师教学的准备,也就是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熟悉课程与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完成教学设计。但在远程教育中学生个性特征和教学环境有比较大的差异,教师很难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和教学环境,所以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操作步骤为:教师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指南——学生根据“指南”、自己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能力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教师在学生个人学习计划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进行系统设计——教师向学生公布教学设计并按设计开展教学。

同时,远程教育教学设计不像传统教育教学设计那样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编码,它更注重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强调三个结合:传统教学活动形式与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形式的结合(如课堂面授、纸质作业与视频课件、在线作业等的结合);传统媒体教学与现代信息化教学的结合(如印刷辅导材料和网上辅导文本的结合);师生间传统交往方式与基于网络的线上交互相结合。这三个结合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概论范文3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师角色;扮演;理论基础;主要特征

单向传输的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向多媒体机双向交互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单一模式的远程教育机构向单一模式、双重模式混合模式并存的多元化教学实体发展,使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和持续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培养大量专门人才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必然结果,也是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给人们学习和教育方式带来的深刻变革。同时,这些变革又对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基础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大量远程教育理论问世,奠定了远程教育的理论基础,标志着远程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成熟。远程教育学科理论基础的奠定和成熟主要表现在远程教育基本概念和学科领域的确立,远程教育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阐述和发展,以及远程教育各种学派的形成,从而构成了远程教育的学科理论体系。在这方面研究比较突出的理论有:霍姆伯格的指导性教学会谈理论、基更的教学活动再度综合理论和加里森的交互控制理论。

霍姆伯格(BorleHolmberg)在1983年发表了关于指导性教学会谈的理论。霍姆伯格认为:在远程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学,但学生并不是孤立无助的,学生一方面从专门为他们设计、制作的课程材料中受益,另一方面从他们与远程教育机构的相互作用中受益。因此,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必须给学习者以自由和尊重。与学习者建立个人联系,是激发学习者动机和促进其进行学习的前提,这可以通过非接触性通讯(学习者与教育者或教学机构在时空隔离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交流)来实现。

基更(DesmondKeegan)于1986年提出了教与学活动再度综合理论。基更指出: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必须重新构建教师与学生内在的主动性,重新构建跨越时空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情景。远程教育的秘密在于将这种分离开来的教与学的活动再度综合。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材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教与学的再度综合,对降低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辍学率,提高学习质量和增强远程教育机构办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里森(Garrison)1989年提出了交流与学习者控制理论。理论的核心是远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相互作用)。加里森认为:交互影响是通过对话和讨论寻求理解与知识为基础,因此,使教师与学习者之间进行双向通信不但是必要的,而且应该要求用技术手段来支持这种通信和影响。要求教师的反应是这一理论的一个突出点。在远程教育过程中,控制不能由某一方面建立起来,而必须要有本质上的多方合作才行,应该在一个内在的合作过程中为师生双方分享。控制的平衡将依赖于不断变化并被评估的特定关系和环境。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

多种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协同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在现代远程教育这一高层次的教育领域中,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提供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各种信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将信息通过物理线路在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之间传递,使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设备资源面向所有使用者)的融合作为基础与广播电视、卫星电视、录音、录像、电话、传真等多种传统的媒体技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协调运用,并将更加有效地提高远程教育的教育质量。

时空界限的自由缩放,扩大了教学规模。对信息传播技术的运用,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可以使教育扩展到全社会甚至全世界,使每个求学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主地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形式。在教学模式上它真正实现了音频实时交互式教学,学生和教师虽远在天边,但又都亲临其境,近在眼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远程“课堂教学”。在学习对象的取舍上,它为所有的求学者提供了均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求学者不分贫富贵贱都能得到一流教师的指导,都可以查阅最新的信息和资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教育、社会教育,极大地扩大了教育规模,提高了教育的办学效益。

教与学的新型结构正在形成。在远程中,教与学在时空上的分离彻底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最突出的体现是教师的地位、作用有较明显的转变,教师从台前走向幕后,从教室走向荧屏。要对富有各种工作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教育,教师的教学宗旨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给学生更多自我学习的、工具和探索新知识的思路,让他们充满信心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去勇敢地改变现有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已不再是按自己的思路,强行指导学生“要这样”、“不要那样”,而是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启发引导,共同探讨大家所感兴趣的。使学生在自我学习探索、深度讨论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远程教育中,课堂将实现对外开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广泛的交流渠道,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互相联系,互相讨论。同时,借助于多媒体化的机网络,师生可以用到更多的数据库,从校园网、全国教育信息网乃至全球信息网中获取所需学习资料,一个教师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指导更多的学生。总之,远程教育为信息技术扩展教育的范围和领域提供了又一种途径。

三、教师在远程教育中的角色

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21世纪,人们对教育需求日益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专业知识更新要“快”、教学手段要“新”、实践经验的积累要“厚”、教材制作技术要“高”。也就是说,教师要成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一)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

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计算机网络,使身处各地的学习者可以互相听得清、看得见,实行异地同步辅导、讨论和交流,学习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营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进行协商和辨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的共享,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因此,学习者用自己的活动对人类已有的知识建起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去仔细地吸取课本上的或老师讲述的现成结论,所以这种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的概念或思维活动的组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习的知识的意义,并且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

(二)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要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必须为学习者的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多元化学习、“会话”学习提供多媒体形成的信息资源。特别是网上资源,要让网上学习者都能部分或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中资源的效用。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组织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与内在联系的知识,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意义的建构的方向发展。在远距离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轻松,从而主动观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相互启发,畅所欲言,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建立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要求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发言和争论。教师要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认真学生思维的差异、特点、方法和过程,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指导。通过在设定的友好的人——机界面上,师生双方共同传播、接受信息,使学习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者的自主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三)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在一个基于多媒体机、Internet和通讯技术的远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一种创新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其次要求教师自身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在网上查找信息,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资源和资源集成。因此,教师需要以丰富的工具来支持各类媒体对象的创作和合成,并将它们融于教学活动中,为者创设必要的,最佳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差别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即进行信息资源的设计、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满足每一位学习者的要求,帮助学习者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意义建构,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利用信息化的工具,按学习者的知识点开发教学资源,以使每一位学习者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总之在远程教育中,要求教师在现代教学指导下,创建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和教学设计思想。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为了辅导完成以学生为主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并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更要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人类学习资源,设计开发有效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客观的引导与具体的帮助,充分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协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1]李玉斌·杨改学·现代远程教育:基于理论的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教育技术专业2000级生班学习资料。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概论范文4

[关键词] 远程教学模式;发展趋势;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09)05-0043-03

一、远程教学模式发展的基础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远程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了特有的教学形式。而这一教学形式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也不仅仅是随着时间的更迭而发生变化的教学形式,而是一种需要在观念上加以重新认识、重新学习的新的教学形式。正是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和焕发着魅力的信息技术为远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师生行为发生了变化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伊始,在很长的时期内,电大教学的基本方式是沿袭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理论没有摆脱行为主义的影响。1999年自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在电大系统内广泛地、大规模地开展了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工作,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即现代远程教学模式。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教师行为开始由“教”变“导”,即指导学生学习,向他们提供认知路线,使之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同时为学生提供反馈、答疑,教师在教学中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采取灵活的辅导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他们的行动直指教学目标,为达到目标而付出各种努力;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在学习中不仅注重对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他们重视辅导过程中的反馈,在反馈中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并通过形成性考核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促进学习。总之,远程教学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转变。

2.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卫星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是学生学习不受时间上的限制,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学生可以在自己单位与家庭或在学习中心的网络与多媒体教室获取学习资源,也可登陆试点各学校的互联网站,获取动态教学信息、重点难点辅导信息与网上学习支持服务;二是各网络学校开发了网络版开放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和远程开放教育需要的网上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各网络学校努力使每个专业有一个主页,建一个教学平台。此外,学生可以在校园网或宽带地区网上进行课程或课件点播;三是有些课程学生可利用网络学校开发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学习,进行人机和人与教学内容的交互,这有利于实现个体化学习。学生,特别是尚未接通网络地方的学生,还可以通过遍布全国的VBI接收点,接收课程辅导,并可以通过VBI接收网上全部信息。在这里,传统校园被完全打破了,一种真正意义的远程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学习的个别化出现了。

3.教学资源与教学交互发生了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传播媒体多样化,教学交互形式多样化。比如英国开放大学“它的大多数课程附加电子邮件、讨论板和网站,并且还有很多改革的教育技术项目。”[1]在中国,学生可以定期进入直播教室,接收学校的直播课堂的实时授课,并通过电话或e-mail与主讲教师进行实时的提问讨论。与此同时,文字教材、录像教材(VCD)(包括卫星与有线电视播出)、网上课程(Web)和CAI课件等应用于教学中。学生接收动态教学辅导信息或向教师发出学习请求反馈信息,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教学交互,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直播课堂、VBI、电子信箱和电子答疑系统、BBS网上讨论、收发e-mail、电话以及小组学习、面授辅导和作业批改等实现。

二、远程教学模式发展的条件

1.技术条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应用于教学,促使了教学模式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移动学习的相关概念、教学方式、教学程序这种新的教学形态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并产出了部分科研成果。远程教学模式不仅有一般的教学模式,而且广大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科特点探索出具体的用于不同学科教学的特定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远程教学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条件,教学技术的智能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人们开始关注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技术也将不断向人们提供更为便利的工具,为人们学习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环境,进而为远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重要的技术条件。

2.理论条件

教学理论的更新与发展为远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条件。无论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还是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任何一种理论有其合理性,也存在不足,并不是任何一种理论适用于教学的所有学科、教学的所有阶段。教育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其他学科和发展,这些学科被引用到教学中,会产生新的教学理论和流派。毫无疑问,远程教育学是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有自己特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自成一体的学科体系。但是,并不影响利用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特别是心理学及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如构建主义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对远程教学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传播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的发展,系统科学、信息论和控制论、通信理论等其它学科被引用到教学中,也会引起远程教育学的不断革新和发展,也将促进远程教育学的成长。各种教学理论随着人们教学实践的深入而层出不穷,人们依据社会的需求进行新的诠释,得出新的结论,为远程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提供理论条件。

3.社会条件

学习是人类的终身行为,这为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社会条件。学习是人类终身行为的理念被人们所接受,构建学习型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远程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是人的终身行为,也是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社会条件,远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取决于们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远程教育的对象是在职成人,这类人群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未来的社会中,社会的职业越来越多样化,参与学习的成人学习需求、学习愿望也必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学习的多元化、学习的个别化以及学习的终身化在远程教育中更加突出,而这一现象为在学习型社会中构建新的远程教学模式提供了社会条件。

三、远程教学模式发展的新动向

1.远程教学理论基础不断扩大

教学模式存在于教学过程中,有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必然存在教学模式。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到赫尔巴特,人们开始用哲学、伦理学来研究教育学,多学科的运用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理论的产生,使教学理论可以吸纳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社会学、文化学的研究成果,这些理论运用于教育学的研究必然成为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此外,各种理论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借鉴。

一种教学理论的形成是教育家从不同的角度、观点对教学规律的探索,也正是这些不同观点的理论才形成了今天的不同流派,正是这些不同的流派的形成才不断发展和丰富了教学理论,促进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提示教学规律,教学模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本身就说明单一的教学模式的理论被多样的教学理论所替代。如同教育学吸纳其它学科发展自己一样,教育学中的流派也在互相学习、借鉴、渗透来丰富自己。互联网已经使地球变成了“地球村”,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家把自己封闭起来而不受其他国家教育研究成果的影响,一种新的重要的教学理论产生后也会引起其他学者的关注而用于教学活动中。实际上,目前各学派也都在互相借鉴来丰富和发展自己。

2.远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

长期以来,教学模式的构建都是人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结果,这种教学模式有极大的创新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理论。近代以来,一些教学理论得以发展并被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证明对教学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并据此形成教学模式。人们把这种教学模式称之为通过演绎的方式来形成的。无论是归纳形成的还是演绎形成的教学模式都来自于教学实践,通过演绎的方式来形成的教学模式也是在前人对教学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所熟知的一些教学理论都是教育家长期实践的结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教学实践的结晶;同时,教学模式是否符合教学实际还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不断充实与完善并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教学活动,世界上影响很大的教学理论的形成概莫能外。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教学理论服务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更为成熟、更加丰富,也使教学实践呈现出科学化、规范化特征,更为重要的是促进教育理论及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动了教育改革的不断向前发展。

3.远程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巴班斯基认为:“对教学过程的一种目的明确的选择,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依据的一种选择,是最好的、最适合于该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方案”。[2]教学最优化的标准有两条,一是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学效果;一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教学最优化思想一直是远程教学追求的教学目标。现代远程教学要求教师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进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一体化设计,其设计依据的教学思想就是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要求把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网络、多种媒体、教学方法按照教学原则、教学目标进行最优化设计,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现代远程教学超越了传统的教师学生面对面的教学信息量的传播,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支持下,教学信息量的传播在同一时间内百倍千倍地增长,可以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不仅能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益。远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习的行为发生了变化,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资源、教学交互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过程的优化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说,教学模式的构建实际上是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了最优化的教学技术,应用这一技术,使教学工作者对教学任务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注重对影响教学因素的分析、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教学的内部与外部条件对教学的影响,对多种教学方案进行选择,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4.远程教学模式构建的方法与手段更加丰富

在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人们往往采用了文献调研法、归纳法、演绎法、综合法、观察法、经验总结、实验法、统计分析、案例法、行动研究法等等不同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研究。此外,上个世纪70年代产生的一种新的范式,即质性研究开始运用于教学研究中。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质性研究范式与传统的利用数据、实验、相关检验这类实证研究手段不同,采取以长期、持续的第一手观察和记录为主要方法,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更加细致观察,并对这些教学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解释。不难看出,远程教学模式的发展,使得远程教育的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手段现代化。这些研究方法和手段深入教学内部,使教学研究具有更富有创造性,它不是一种纯思辨的而是行动的、过程动态的、参与的特质研究方法。而且随着人们的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学研究的方法也必然不断更新。

5.远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将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教学模式概念的提出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远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则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始于概念、要素、框架、特点、方法和相关理论等理论方面的探索,随之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从转变观念入手,随之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此同时加强了教学资源、教学基础设施、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在国家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后,远程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模式的构建各具特点,呈现出地方特色,基本上为各地的教学提供了基本范式和模型。但是,远程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满足于这些教学的基本范式和模型,而是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对这些教学模式进行运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完善了已有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具有学科特点的,如比较文学教学、刑法学、会计学、英语、现代文学等各专业、各学科的教学模式。这些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各学科教学模式则是远程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

6.远程教学模式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从总体上说,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在教育上的反映,就是使人在德、智、体等各方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在不同时期人们或社会对人的要求在上述等方面是不同的。不同时期的教育质量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反映在教学上: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都是有所区别的。从教育发展史分析,教育家对教育对象关注由重视知识的传授逐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各种理论、教学流派尽管对于如何育人众说纷纭,其实质是关心所培养的目标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而实现的途径是通过教学活动、教学任务来完成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体系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变化,包括对教学规律的研究都是围绕上述目标进行或开展。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的技术,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的教学行动路线,通过构建教学模式的活动寻求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将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在实处,通过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来提高教学效果,完成对人才培养的任务,正是在这个意义我们认为教学模式的构建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加]托尼・贝茨著,祝智庭译. 技术、电子学习与远程教育[M].上海: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17-18.

[2][苏]尤・克・巴班斯基著,李玉兰译.教学过程最优化问答[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省略);王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Exploration in Development Trends of Instructional Model in Distance Education

Liu Xiaoqing1 & Wang Ying2

(1. College of Media Science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7;

2. Institute of Distance Education, China Central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1)

【Abstract】 It i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teaching model. Meanwhile, that all, the development of ICT, teaching theories being mature and the penet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provid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explores new trends of distance teaching mode further on the basis of above, and hopes to giv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stance teaching mode.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概论范文5

关键词:物联网;远程开放教育;泛在学习;“4A”通信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061一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物联网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本文基于对物联网的概念、特点的分析,针对目前远程开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物联网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

一、物联网概念和特征

物联网(The Intemet of Things),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强调物品的互联,被看做一种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使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件互为连通而形成的网络,物联网将解决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联网问题,物联网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把物理世界的各种智能物体、传感器接入网络。物联网通过接入延伸技术,实现末端网络(个域网、汽车网、家庭网络、社区网络、小物体网络等)的互联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在这个网络中,机器、物体和环境都将被纳入人类感知的范畴,利用传感器技术、智能技术,所有的物体将获得生命的迹象,从而变得更加聪明,实现了数字虚拟世界与物理真实世界的对应或映射。

物联网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一是连通性:连通性是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国际电信联盟认为,物联网的“连通性”有三个维度:任意时间的连通性、任意地点的连通性、任意物体的连通性;二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三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四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2010年9月,物联网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列为国家重点培育的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物联网将引发的第三次IT产业化浪潮,必将引起产业间、地域间甚至国家间的竞争格局的重大变化。

二、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现状

当今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终生教育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共识。开放与远程教育被认为是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终生教育,加速人力资源开发,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教育形态。我国的开放与远程教育由于信息传送方式和手段不同,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邮件传输的纸介质为主的函授教育阶段;二是以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为主的广播电视教学阶段;三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远程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网上远程教育阶段。每一种远程教育形式的发展和壮大都和当时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三种形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函授面授课时短且学生工学矛盾突出;电大是单向传播,学生处于受众角色,师生交互差;网络教学部分解决了师生交互问题,但是其所提供的虚拟学习环境以人机交互为主,学习者缺乏与现实世界的交互,而物理教学环境与虚拟学习环境的整合也容易停留在表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理论也相应发展。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使得基于认知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教育得到了普及。当前,泛在学习已经成为许多远程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泛在学习(U—Learning)是指任何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泛在学习的学习理论基础是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个体与他人、环境参与实践,构成群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的过程。知识和概念都只有通过社会化的运用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个体参与实践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学习得以发生的根本机制。它关注物理的和社会的场景与个体活动的交互作用,认为学习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情境不同,学习者受到具体的情境影响也不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最好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和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

由于物联网“4A”通信的特点,只要接入物联网就能够实现了数字虚拟世界与物理真实世界的感知和控制。通过物联网,不但使得现实世界的物体互为连通,而且实现了现实物理世界与数字化虚拟世界的相互连通,能够更加有效地支持人机之间的交互、人与现实物体之间的交互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社会互。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开放教育使得现实教学环境中的每个物理物件都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性,因此可以无缝地和数字化虚拟学习环境进行连通与整合,可以即时地捕捉、分析师生的教与学的需求信息,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为师生提供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物联网的思想与泛在学习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物联网可以为泛在学习的实现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则为泛在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物联网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及思考

(一)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开放教学实现模式

我们设想可以把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开放教学实现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学校直接面向学习者,可以利用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M2M业务平台,学校只负责建设相关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教学内容,学习者使用智能移动通信终端可以随时进行学习。物联网智能移动通信终端能提供更为智能化、全面化的通信服务,只要接入网络就能实现智能化的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有效通信。因此,物联网能更好地支持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实现,彻底解决传统远程开放教育的工学矛盾问题。二是通过网络教学点组织教学,此时网络教学点的地位相当于传统远程教育中的函授站和网大教学点,对于智能移动通信终端无法解决的复杂教学内容,如实体远程实验、研究性学习等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

(二)物联网在远程开放教学的应用

互动反馈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相应调节教学进程。而教学过程中师生交互差恰恰是传统远程教育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教学,可以利用学习者手中的智能终端进行实时教学测评,如统计学习者听课、答题、测评投票等情况。在教师端分析实时测评结果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随着技术发展,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智能终端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学习者的多种体征数据,如血压、体温、眨眼频率、脑电波等,实时感知学习者的注意力、紧张度、用脑情况、疲劳程度等。教师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与学习,还可以有效帮助教师修改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之间交流和互动。

(三)物联网在远程实验教学的应用

对于理工科专业学生而言,实验教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理工科许多课程很枯燥,如果没有相应的实验,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理工科一些课程很难学懂,有些理论知识必须通过一定的实验才能理解。可以说,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传统远程开放教育领域始终无法有效解决远程实验教学的问题。目前,常用的远程实验教学手段如下:

1 录像或CAI课件实验教学。此种方式学生利用录像或CAI教学课件来学习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特点等。但是学生并不能实际动手操作,只能算是看实验,达不到实验的预期效果。

2 集中到各地教学点进行的实验教学。此种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基本的实验教学环境。但是要求学生集中教学,工学矛盾比较突出。而且由于各远程实验教学点条件的限制,对于一些需要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完成的实验或者存在安全性问题的大型实验无法为接受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条件。当前,虽然很多高校建有开放实验室,但普遍存在分散管理、封闭使用、无法提供远程实验服务的问题。

3 虚拟实验教学。虚拟实验是指借助于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虚拟实验建立在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平台仿真)之上,而注重的是实验操作的交互性和实验结果的仿真性。此方式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网络虚拟实验。在此种方式下,虚拟实验通过数学模型的抽象来表达,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来实现。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结果过于程式化、理想化,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与问题。因此,实验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目前,大部分的远程实验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上都不很理想,并且很难取得有效性的突破。究其原因,远程实验教学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直观性、真实性、互动性不足的缺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学生在进行远程实验时没有身临其境动手操作的感觉和真实的实验感受,缺乏现实的实验体验。这个问题在进行远程虚拟实验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心理学研究揭示,在知识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智力、非智力、环境、教师指导等因素。对远程实验教学来说,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狭义上来说,即为心理因素)甚为关键,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身处异地与教师缺乏交流、无法面对实验仪器、设备而带来的不真实感,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完成教学,是远程实验教学方法探索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共享的、智能化的实验教学环境。由于物联网的物物相连的特性,接人教学实验物联网的设备利用自身传感器实时采集实验数据,并传送给进行远程实验的学生,学生也可以远程控制异地接人物联网的实验设备,学生实验过程的操作和数据信息也被传感器实时采集,并传送给实验设备和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的是真实实验而不是虚拟实验,实验过程中的数据与操作都是真实发生的,而教师的指导也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时性。尤其对于需要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完成的远程实验,利用物联网可以有效开展真实远程实验。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概论范文6

一、经济数学基础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目标

经济数学基础网络课程是教育部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中第二批网络课程建设项目。本项目设计与开发的目标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育技术,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利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共享国内本课程最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辅导和教学支持服务,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真实的网上课堂教学环境和实时与非实时的交互学习中得到良好的远程开放学习的支持服务。

总体目标:按照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要求和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全方位进行设计与开发,争取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环境的构建、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的创新等方面争取有所突破,达到先进水平。学科目标:按照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改革教学内容,优化内容体系,在保证“必需、够用”前提下,保证课程内容体系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准确把握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的定位和学科发展,力求既保持本课程学科体系的合理性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又不失经济概念的严谨无误和时代特征,真正体现“以数学为本,以经济为用”的经济数学特点。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本网络课程的学习,对微分学、积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的思想和方法有初步认识,初步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以及基本运算能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分析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目标:按照现代教育理论,遵循远程教育规律,符合中国远程教育特点和实际,进行一体化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和可选择的教学资源。技术目标: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技术规范》,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依据经济数学基础的教学大纲和网络课程总体设计方案,为学生提供一个聆听名师讲课的虚拟真实的网上课堂,营造一个个别化学习与协同化学习的良好环境,创造一个层次连贯、查找便捷、导航清晰、资源丰富的学习平台。

二、经济数学基础网络课程设计思想与开发特点

经济数学基础对于学生,特别是学经济的学生来说是困难较大的一门课程。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的需求已有了充分的了解。所以在网络课程的制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设计思想。

1.以学生为中心

网络课程的设计在遵循远程教育特点的基础上,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加强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注重远程教育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分析,开发体现远程教育特点的个性化网络学习环境。学生进入经济数学基础网络课程系统后,首先听到非常谦逊、热情、亲切的“欢迎词”,使学生了解到在经济数学基础网络课程的学习空间里,自己是幸运的、自主的、主动的,若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困惑,只要告诉课程组的老师,就将得到及时、圆满的解答和帮助。

学生在开始课程的学习之前,可以选择课程主页中的“课程说明”栏目,了解课程概况,明确学习内容;通过“使用指南”了解本网络课程的特点、栏目设置及使用方法和需要的基本网络技能等情况。在做好必要的准备后,可以按照主页中设置的“课程序言”、“教学内容”、“复结”三个方面的各个栏目,选择自己需要了解的课程序言,或正在学习、复习的篇章节知识点,可获得个人的笔记本、书签、电子信箱、课程信息和学习资源、课后作业、综合练习、本章作业和阶段测试。充分体现了个别化自主学习情境。

2.注重教学过程设计

经济数学基础网络课程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周全的设计,而且十分注重教学过程设计和学习支持服务。为了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的不足,网络课程首先给出预备知识的简要回顾,并采用按章节组织,每节包含若干个知识点的结构来表现。每章的课堂教学前首先给出教学内容结构。每节课的“课堂教学”前给出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安排名师进行“内容讲解、例题讲解”,并配有“跟我练习、课后作业”等助学环节。为了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做练习,我们精心设计了“例题讲解、跟我练习、课后作业”等循序渐进的三段式导学方式,使学生真正学好经济数学基础这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在每个知识点中除了课堂教学外,还配备了典型例题讲解,和多种题型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练习机会,提高学习效果。“参考资料”将直接按资料索引连接到有关网站的电子图书馆的资料源上。若干联系较密切的章节的内容将提供“阶段复习”和阶段测试。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点击“课程总结”和“总复习”,全面总结本课程基本概念、主要方法、典型例题等。登录课程讨论区,学生可以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其他同学的帮助。最后,本网络课程还制作了四个专题讲座,补充相关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济数学应用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结合我国实际,坚持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媒体不同的教学功能和作用,注重多种媒体在网络课程中的优化、整合和一体化设计。

从1998年起即已经投入使用的经济数学基础多种媒体一体化教材是在众多著名数学和经济学专家以及远程教育设计专家的直接参与下,按照学生业余自主学习的需要和媒体的各自教学功能设计编制的,主要媒体有文字主教材、文字辅教材、电视课录像教材、VCD教材、录音教材、经济数学基础学习指南(VCD)、CAI课件、速查卡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仅是静态的实物媒体教材,更主要的是从网上的文本、图片、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可交互、动态的教学资源中获取。因此,充分利用已有的优秀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4.加强学习的交互

经济数学基础网络课程中,不仅构建了虚拟真实的人机交互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媒体,组建自己的学习模式;而且还在“跟我练习”、“典型例题”栏目中采用模拟“教师”分析指导、人机交互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5.先进实用的技术

本网络课程在技术手段运用上,实现高标准、多接口、广适应。以教学过程为线索,合理使用各种技术,做到既保持技术先进性,又保证教学实用性。

(1)视频流“文字流

本网络课程在内容讲解、例题讲解、总结、复习等栏目中使用视频素材进行讲解、展示的页面中,广泛采用视频流“文字流技术。视频流能模拟教师讲课环境,提供生动直观的现场感受,文字流提供或全面的或细致、准确的概括性描述,视频流与文字流两者互为补充,构造成一个网上个别化学习的良好环境。

(2)Flas

通过采用Flash的矢量动画,能够保证较低带宽下仍然有较好的画面质量,对屏幕分辨率有较好的适应性。还能够提供较强的交互性,并且能够下载后使用,对帮助学生自主化学习提供了强劲的支持。

(3)全局概念检索

采用SQL2”””后台数据库提供的先进技术,设计结构合理,逻辑关联清晰的数据表,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支持多种操作平台。为其他开发工具提供良好的数据接口。使用内嵌式网页设计语言PHP,和服务器内置式的JavaScript脚本语言结合,能够快速地执行动态网页,并提供对SQL2”””后台数据库的支持。实现数据查询、检索等功能。通过全局概念检索,学生可以随时在经济数学基础网络课程中的任何一处检索自己需要温习的概念,系统将给出该概念的解释及所在知识点的链接,学生可以简单地回顾该概念的定义或选择重新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思想。

(4)网络版的双带宽支持

本网络课程采用了大量视频素材,而视频素材对网络带宽要求较高。考虑到学生上网条件的差异,本网络课程采用了双带宽支持。无论窄带上网还是宽带上网,均能充分发挥网络的性能达到最好的使用效果。

(5)单机版中的自测功能

本网络课程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利用Internet实现自主化、个别化形成性考核与评价,提出了网络化通用无纸化作业系统的设计思想。开发了一个功能完整、简便实用的无纸化作业、自测系统。该系统采用通过网络下载题库,脱机完成答题,利用电子邮件回传答卷,既充分利用了网络传输快捷、方便的特点,同时又节省了上网时间,减轻了网络负荷。

三、结论

通过经济数学基础网络课程的开发,我们认为网络课程开发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网络课程的建设要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要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自觉性。

2.网络课程的启动要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大纲,科学合理的整体设计,完整的文字与制作脚本的电子文档。

3.网络课程的开发必须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要具备安全、稳定、可靠、下载快等特点。

4.网络课程文字流中的有关名词、概念、符号、人名、定理、定律和重要知识点都要与相关的背景资料相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