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教育范例

现代艺术教育

现代艺术教育范文1

关键词:艺术教育;现代设计

一、艺术教育与美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一种以提高个人素质、修养为目的的教育。我国现阶段艺术教育已经在教育体系中显示其重要地位。艺术教育能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当代社会,“艺术教育”有狭义与广义的内容。从狭义来说,“艺术教育”可理解为对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正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戏剧学院培养专业的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专业的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从广义来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艺术教育应该包含艺术史、美学、艺术鉴赏及收藏、音乐影视鉴赏、现代设计学、艺术理论以及艺术批评等课程的普及和学习。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是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通过理解与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歌剧、音乐等艺术形式,可以提高人们的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全面的素养,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全民的艺术观和创造力,提升生活的品味。许多人误以为艺术教育等同美术教育。其实不然,美术教育,亦称美术教育专业,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以用来在未来教导学生。在普通大专院校,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与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普通中小学美术课教材教法的学习,了解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意义和任务。在中小学生的课程里,美术教育的培养是通过美术鉴赏和简单的绘画实践完成的。简单来说,艺术教育涵盖了美术教育。艺术教育不仅仅包含有美术,还包含了其他艺术门类。美术教育的培养是艺术教育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是全部的环节。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而大专本科的美术教育只是培养中小学生美术教师为目的的。从课程设置上看,学校艺术教育包含了美术鉴赏、影视欣赏、工艺美术制作、书法等课程,面对的培育对象基本为在校学生。

二、艺术教育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1.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没有很确切的定义,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其中包括现代建筑、现代工业产品、现代平面设计等等。现代设计出现的时间也没有明确的界定,约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随着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现代主义的出现而产生。现代设计是基于现代社会和生活的需求,同时受商业营销、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等的影响,还会随着科技发展出新工艺、新材料而变化的设计活动。现代设计是工业化的产物,明显的特点是机器批量生产。现代设计遵循了物性的作用,也重视人文关怀,同时注重人性化、理性化和实用性。现代设计应随当代人类的需求而不断改变,生产出更多适合人们生活的产品,提高人们生活品质。

2.艺术教育对现代设计发展的意义

艺术教育是设计师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主要表现。要做更好的现代设计,那么对设计师来说,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就有很高的要求。没有人是天生的设计师,设计师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设计师的审美能力。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要培养设计师美的眼睛,艺术教育就必不可少。艺术教育唤起人对审美的需求,人经过艺术教育的培养之后,已经不是原来的状态,对美的需求会有更高的提升,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按照美的样式来提升人的生活。从这一点来说,不论是从大众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现代设计的发展离不开艺术教育的培养。大众通过艺术教育能把日常生活过的更美好,而设计师则更能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的东西来进行设计,从而服务大众。通过艺术教育的实施,大众的艺术品味得到提高,督促也激励着设计师创作出更好的产品;设计师凝聚个体的精神呈现出对时代的思考,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影响着人们,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味。艺术教育不仅使人了解艺术本身,而且更多认知和理解艺术背后的社会文化、精神和价值,现代设计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文化和精神,设计师设计的产品如果没有社会文化和内涵,是不会受到广泛认可的。设计师应该在更深远的层面上综合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更新观念,革新思想,用新的眼光和新的方式,重新发现并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总的来说,艺术教育是现代设计的土壤,有了优良的艺术教育的基础,现代设计才能很好的开花结果。

3.现代设计为艺术教育提供展示空间和表现机会

现代设计强国的艺术教育水平也是顶尖的,比如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德国的《基本法》明确规定,小学生不能进行小学前培训,而在读的小学生主要上培养素质修养的课程,强调思辨能力和学会独立学习、思考的方式,同时强调人全面素质的培养。德意志民族向来以理性、务实和逻辑性强著称,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和体系下,也就能明白为什么能出现闻名世界的包豪斯了。在美国,艺术教育也是被纳入法律规定的,这样艺术教育得以良性的发展。我国近几年有一种趋势,认为高中文化成绩不好,就可以报考体艺类高等院校。所以有很多体艺类院校的学生,本身就不太热爱本专业,仅仅是为了考取大学。我国在应试教育下,艺术教育的效果不理想,这类学生的艺术教育是不充分的,培养现代设计大师就吃力了。所以,这种模式培养出的设计师很难与现代设计强国的设计师相比较。我国的现代设计发展必须依托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使艺术教育成为现代设计的土壤。现代杰出的设计师,往往也是颇具艺术修养的人士。例如,日本工业设计之父柳宗理,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原研哉等。他们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洞察力,使他们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产品,影响全球。所以,艺术教育成为现代设计的土壤,现代设计为艺术教育提供展示空间和表现机会。艺术教育的良性发展,对社会必然是健康的、有益的,艺术教育在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这有利于提升整个国家的设计水平。经过艺术教育培养的学生,在现代设计中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平台,彰显暖暖的文人关怀和熠熠生辉的设计水准。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现代艺术教育范文2

关键词:艺术教育;民族教育现代化;重要性

何谓现代化?在林耀华先生的《民族学通论》一书中解释为:现代化就是指发展中的社会为了得到与工业发达社会中的某些特点而经历的社会经济的变迁以及文化变迁等的过程中。具体可以将其理解为技术发展、农业发展、都市化以及工业化这四个过程所组成。[1]随着现代化的发生,社会文化各方面都随之发生变化,也就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变迁。而艺术教育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影响,其也是必须得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如果经济的基础越好,那也就代表着人们受艺术教育的水平更高。这也就说明如果社会整体经济越强,那其文明化的进程也就会愈发的快,并且社会也会更加的和谐。

一核心定义

一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主要就是指以美术、音乐等为艺术内容以及手段的审美教育活动,其还是没有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人们的创作能力、审美观念以及鉴赏能力。还有部分学者认为艺术教育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说,艺术教育主要就是指培养艺术方面的人才,而从广义上来说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有部分学者认为艺术教育是一种感染性、参与性以及实践性非常强的一种教育活动。[2]二是民族艺术教育,主要是指在民族教育的框架之下,利用本土民族艺术资源,在民族地区的学校中开设以我国少数民族现存的各类艺术形式为主体的学习内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采用优秀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资源作为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民族艺术能力和民族艺术境界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艺术教育在民族教育现代化中作用

在中国近百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在发展都市化的过程中我们是以牺牲乡村作为前提的,是乡村的加速度崩溃,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处于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物质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道德开始混乱,价值观趋于模糊,因此急需修复乡村的价值,修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也即是在修复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一)艺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德育的发展

艺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其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艺术是美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以及人性的教育。所以要想更好地实现学生德育的全面发展,实施艺术教育也是十分有效的道路。其在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能力与观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造就整体素质高的人才方面作用重大。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艺术教育培养优秀人格和素养的功能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二)艺术教育具有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功能

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进程绝不是要泯灭各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而是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去保护和传承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创造具有时代性特点的新文化。在当前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也是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过分地重视民族文化独特性而将全球化的趋同性给忽视了,那就等于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最终导致民族优势的磨灭。[3]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也是将一幅中国各民族如何完美构建和谐相处的结构图,在这之中相关于多元一体化的教育部分明确的指出:我国当前的教育内容不仅仅需要包含主体的民族文化内容,同时还应该融入少数民族的文化内容。艺术教育活动不仅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实践的舞台,也可以改变青年一代对自己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接收正确的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树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而且在国家大力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下,所习得的艺术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还有望成为一种职业技能。对于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以及保护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这对于维护国家稳定、民族团结推动以及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开展民族地区的艺术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与国内形势下,民族歧视、民族差异以及民族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有正在加剧发展的趋势。而艺术教育的发生以及发展归根到底还是由经济基础进行决定的,经济基础越雄厚,那人们接受艺术教育的程度也就会更加的高。所以城市与农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等能够接受到的艺术教育也是差异较大。[4]目前在城市中大部分孩子都从小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教育的熏陶,而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艺术教育,做到艺术教育面向大众,为每个人都提供享有艺术熏陶的机会和权力,努力提升艺术教育的总体水平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例如,艺术家信王军在云南德宏梁河开办了一个“先生书院”的公益项目,为提供免费的艺术教育给当地的留守儿童,把文化艺术传播到最偏远的地区,让最需要文化资源的边远地区的孩子获得了一个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现在这座四方的院子,已经成了当地孩子们心目中的小小天堂,各种年龄的成年人也喜欢来这里。目前先生书院的曲靖分院也即将开放,有志的艺术家们正在用文化艺术改变云南偏远地区的教育生态。

(四)艺术教育能把年轻人留在家乡参与建设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后的户口放松,很多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年轻人都蜂拥进了城,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使中国很快成为了世界工厂,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大国。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居住到了城市,导致很多民族地区的古村落消失,每天都有许多乡村在空巢化,从而也就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通过艺术教育一方面改变了地方的文化生态和经济增长模式,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拥有艺术技能的人有意识地用艺术和传统文化资源介入到乡村建设中,改变了村民的自我意识,改变了村庄的文化环境,进而推进了经济的发展,让村民为自己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随着环境的改变,现在有一些年轻人不愿再离开家乡,而愿意留下来参与家乡的建设,而年轻人能回来才是乡村能够发展的根本问题。例如,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小妥倮苗寨42岁的苗族妇女蔡群在广东打工不幸手受伤后,回到家乡凭借祖传的苗族蜡染刺绣技艺,投身创业大潮,从最初的夫妻店,发展到拥有300多名计件制员工的苗族蜡染刺绣有限责任公司;从景区售卖,发展到销往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从年产值不足2万元,发展到去年的900多万元。蔡群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运作,官寨乡的300多名苗族妇女通过蔡群的苗族蜡染刺绣有限公司技术培训和手工艺指导,将苗族蜡染刺绣拿回家制作,平均月收入达2000多元,让小妥倮村民通过艺术技艺走上了致富之路。

三民族地区艺术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民族地区艺术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强调全面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艺术教育不能仅仅视为专业艺术技艺的培养,而应是通过艺术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促进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学会以艺术的眼光思考客观事物,养成一定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艺术保护以及艺术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将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当成是一项丰富的资源和一种软实力,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要让一些少数民族的艺术形态和艺术精髓得到了非常好的继承,并且在新的时期和新的生活灵感以及新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进而衍生出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新的艺术形式以及新的艺术作品,进而使得人们的美感世界以及精神生活方面得到有效的丰富。[5]这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少数民族艺术的生存以及更好的发展,并且还能够促进各个民族文化的和谐融合。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民族地区艺术教育的政策扶持

民族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在中小学,通过开设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或相融合的艺术课程、举办艺术文化节、特色艺术展以及开展民族艺术课外活动等各种形式来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还应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民族学专家、艺术家及非遗传承人等编撰民族地方艺术教育教材,让各民族学生以自己民族为荣。还可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认识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情结,以此来丰富民族教育资源以及教育的方式。而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还应该增设双语教育的艺术课程。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以此来规范艺术教育的实际教学行为。

(三)加大民族地区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是民族地区艺术教育面临的大问题。过去在艺术教育方面分配的资金占比较小,许多非常好的想法难以实现,这对于艺术教育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限制。学校应保证有独立的教学空间来开展艺术教育,并且应配置相应的教学器材,如音乐课程的乐器,钢琴至少要有一至二台,其他乐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民族传统乐器作为教学内容,还应该配备用于课外展演活动的相应场所以及用于欣赏类课程的各种硬件设备,然而这样的配置并不是民族地区每一所学校都能达到的。所以,资金问题是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根源性问题。

(四)培养民族地区艺术教育的复合型师资人才

民族地区艺术教育的高质发展离不开一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满足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重要的是必须要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能力,既能开展当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理论研究,也能有扎实的艺术技能。多元文化素养是每个民族地区艺术教师必备的基础性素养,在推进多元文化一体教育的进程中,应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起跨文化学习和交往的能力。国家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及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为民族艺术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艺术课程应把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教学,将传统的民族艺术与现代的艺术有效融合,让学生能够以一种综合的眼光与心灵关注世界上所有的艺术,从而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近几年,云南高等院校培养的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相当一部分都投身到了民族地区艺术教育的热潮中,但就目前的培养规模来看,师资的人才的缺口还很大,还需进一步完善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建设,使民族地区的艺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加快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有效的提升其教育水平以及改善少数民族的生活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举措。[6]在提倡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民族教育现代化就应该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其中的重要性,我们应当在此基础上对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当前我国应进一步地加大对少数民族艺术教育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艺术教育事业,培养大批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努力打造一个多元一体、各民族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社会。

参考文献

[1]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501.

[2]杨晓来.民族地区中学艺术教育发展现状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3]阿呷热哈莫.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困境分析与应对思考——以凉山彝族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7(4).

[4]赵琳.少数民族聚集地艺术教育发展研究[J].大舞台,2012(10).

现代艺术教育范文3

本文通过对早期大学艺术教育历史的回顾分析,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我国现代大学教育在战略化教育发展实践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学科分类和布局结构的路径,提出了现代大学艺术教育多型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艺术教育历史分析;现代大学艺术教育;多型发展模式

在我国现代大学教育中,战略化教育发展的实践背景下,提高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比重是至关重要的,体现了教育与市场互通性的实践理念。我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兴起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以培养高素质艺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1927年11月27日,中国最早新型音乐高等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诞生。1927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派肖友梅博士到上海筹建国立音乐院,办起了中国第一所音乐高校,是肖友梅参照法国“国立巴黎音乐院”创建的。我国的艺术教育比欧洲的艺术高等教育晚了一个多世纪,但我国的艺术教育在之后的发展中呈逐年迅猛上升趋势,直到2013年底,全国共形成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等5个专业类,33个本科专业。各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40110名博士生导师中,有308名是艺术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0.77%。2013中国大学艺术学B级以上学校名单: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等,这些艺术院校都是逐步扩建起来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和影响力,培养了很多艺术的人才。我国艺术类院校在20世纪有两个明显的发展时期,一是四五十年代,一个是八九十年代及21世纪初期,到2013年底,开设艺术学专业的大学共484所,并且还有上升的势头,这些大学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学科结构与布局分类,以及学科如何多型化发展。其实,早在民国时期的大学艺术的教育方面就具有独特的教育发展模式。民国初年,重视女子的教育被列入法制的议程。1912年7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临时教育会议”,作为“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中央教育会议,对女性高等教育的问题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规程案》经过审查,同年9月28日,教育部颁布《师范教育令》十三条“,女子高等教育”议题正式纳入政府的工作规程,同年《壬子癸卯学制》被颁布出来,该法令使女子在受教育方面使女子在法律上和制度上可以享受同等的高等教育的权利,并且设立专门的女子高等师范及女子大学。而且,民国时期女子教育在清末女子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北洋政府教育部规定女学生的学习科目中,就包括美术、音乐学科。这些艺术学科在当时的女子专科学校中普遍设立,如1919年当时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女子大学、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等,这些当时的女子专科学校都包含艺术并作为主要的学科,以家政、工艺、美术、音乐作为培养女子的主要内容。这些,对我国现阶段大学艺术教育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现代大学艺术教育的学科分类与布局结构

1.现代大学艺术教育学科分类和布局结构与市场的关系。

现代大学艺术教育学科分类和布局结构传达给市场体现出的文化教育价值。艺术教育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其表现主要在对人的思想的不断实现、人格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形成。艺术教育的学科分类与布局结构应该与这些结合。长期以来,我国通过层层的考试制度来选拔人才,精英教育是大学一贯奉行的教育准则,在教学思想、方法与教学管理方面等都形成了完善的配套措施。然而,从学科分类和布局上看,女性教育的侧重,是否在大学教育阶段得以体现,是我们所要面临的问题。如民国时期我国高等家事家政教育被重视,当时有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成立后,北洋政府就开设家事科,再如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和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也设有家政科,主要以家事、缝纫、手工、刺绣、园艺、图画等科目,这为我国现阶段形成艺术教育个性化特点学科门类提供了借鉴。这种注重女性自身条件和素质方面教育在现代大学艺术教育中应该被重视,这对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现出现代大学教育的文化教育价值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2.优化现代大学艺术教育的学科分类与布局结构的策略建议。

现代大学艺术教育的学科分类与布局结构的内涵式管理方面,现代大学教育应该在各地区发挥各地自身优势与特点进行学科分类与布局结构的管理。我国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现状,使得在经济发达地区,名校云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寥寥无几,更不用说艺术类院校了。这方面的逐渐改革可以参照1922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在成立之初也是逐级升级的,随着而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厚的艺术底蕴,我们应该发展这种优势,在现代大学教育的学科分类与布局结构方面,构建学科内部合理的专业结构,根据各地区的民族特色,各地区的民族地区优势打造学科品牌,学校间建立分类型、分层次,不重复的学科品牌模式,即保证大众化教育,又在此基础上树立独特的学科分类与布局结构,继而培养出不同的精英模式。并结合注重培养女性高等艺术教育的理念,改变原有的培养方式。现代大学艺术教育的学科分类与布局结构的外延式发展方面,我们要在高校艺术教育办学理念上进行创新,提倡“艺术源于社会”,正因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女性艺术教育的崛起,女性在高等艺术教育的各方面倍受关注,这个社会问题值得探索,以多培养女性艺术类学生成为有多种实践技能的全能人才,这一做法都是以提高整体艺术文化素质为目标。但是在学科分类与布局结构的安排方面还没有形成专门的系或部门,要形成一个专门的部门为艺术实践的专门化进行服务。这就要求要对学科分类和结构布局进一步进行资源配置,不同大学的资源配置策略会有不同。这是现代大学艺术教育内涵式管理与外延式发展所起到的效果,这需要在组织结构与布局方面都有所调整,在市场与政府两个方面共同优化调整。

二、现代大学艺术教育的多型发展模式

1.比照国外的艺术教育形成新的现代大学艺术教育的多型发展模式。

世界各国的艺术教育特色不同,如德国的设计具有悠久的发展传统,一批设计教育家在乌尔姆市建立了乌尔姆市设计学院,形成德国设计的理性风格,主张设计的理性和功能特点。再如荷兰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现代艺术设计的国家之一,荷兰的设计教育有两所最主要的设计学校,一是阿姆斯特丹的盖里里特维特艺术学院,另一所是德夫特技术学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从国外的艺术教育的优秀成功经验来看,艺术课程要根据地区特点来建立,从而发挥地区特色。艺术要根据市场导向来设计现代大学的艺术课程,有了好的学科布局结构,现代大学艺术教育就要有新式的多型发展模式与之配套,从而形成新的艺术教育体系。

2.形成新的现代大学艺术教育的多型发展模式的策略建议。

联合型艺术教育模式,采用网络化教学模式,建立网络教育平台,通过网络,将各个学校-学院-系联合成为立体的学术单元,各个组织与单元间横向联合,这种新的教育模式采用各个高校艺术教育按地区和民族特色建立不同的课程,学生可以网络上跨学校选择课程。这种形式即高效又灵活,同时具有挑战性,促使高校必须创办有独特、高质量教育理念的课程才能吸引学生。多层次型艺术教育模式。建立多层次的艺术教育模式,需要在高校的教育模式有所转变。市场化复合教育模式,这一教育层次是指,在艺术教育在市场化的作用下,形成配套的教育模式。高校在招收之前,可以将当年招收的学生在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做一个预估。而且,根据市场需求来改变大学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机动改变是适应市场化需求,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改进教育教学的同时,实现教育的个性化,这是在教育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教师在课程设置中的采用不同的课程设置形式和评价标准,这决定市场对学生实际要求的标准,是培养学生向市场化复合型转变的开始。基础的教育教学在教育模式中起着主要的位置,这是在学生对选择各自的课程设置后的通实型教育,即基础的理论教育教学培养,学生通过掌握技能型的应用知识,从中培养专长,为成为适应市场的创新型人才增添内在动力。在各自的特色学科建设中,要即保护传统,又开拓创新,形成“两手抓”的原则,提倡创造出高品质、独具内涵和时代特征的新型学科形式,利用大学特有的优势将文明传承下去。在开放的教育模式中,知识是一种互通的形式,通过互联网的加入,将知识的传播力量最大化,高校开放式管制的效应分析在这里可以充分体现,这也是符合教育发展模式转变规律的可行性措施。

作者:胡楠 单位:东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现代艺术教育范文4

关键词:中职教育;艺术设计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一、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优势

1.创新互动式学习方式

在中职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中,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一名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这使得直接课堂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存在较大的障碍。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多媒体建立高效的互动连接,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式互动。正是这种高效、新颖的互动方式,使得多媒体技术在相当广的范围内成为颇受教师欢迎的辅助教学工具。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堂教育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多媒体技术实现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师生互动效率。

2.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具有突出的优势,比如艺术设计教学可实现课堂多媒体演示,可实现与市场实际需求紧密联系的实践操作要求等。多媒体改变了传统“课本+粉笔+黑板”的模式,能够从视觉、听觉等感官功能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能动性。在中职艺术设计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表现出以下优势: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可重复性、针对性、情感性、情境性、观赏性、联想性、知识性等。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在美术与设计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职业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指挥、引导、协调作用。在中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特色与学生学情,深入研究课程设计,恰当地设计和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中,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以挖掘教材中的情境难点为主,目的是“活化教材”,将教学内容创造成真实的情境,进而调动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激发其思维,培养综合能力。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需要结合实际学情进行,不可“无计划的滥用”。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时,要注重“换位思考”,将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此外,教师还应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多媒体使用的关系,做到合理、科学、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2.多媒体辅助艺术设计教学备课

中职艺术设计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尤其是在教学资源的准备上,具有较高要求。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备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以文字资料为主要内容的备课,教师可结合文字资料适当地设计短小的情境,并在情境中设计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探索与问题解决。教学过程具体为: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学生活动→问题与结果→教师讲授→学生信息反馈→教学评价。二是以图片或其他资料为主要内容的备课,艺术设计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其中图片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在备课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资料进行梳理,适当地展示给学生。在图片展示中,可辅以文字说明,但文字的比例不要过大,否则会影响图片展示的效果。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对图片进行适当的处理。三是以多种资料集成为教学内容的备课,这种模式使得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形式多样化、趣味化、直观化。对于多资料集成多媒体课件,要结合教学目的,对多资料进行分层设计,突出重点。具体教学过程为:选择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设计→选择与收集教学资料→选择与运用多媒体→集成制作教学资料→教学实践。

3.多媒体辅助艺术设计教学授课

在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角色,变教授者为组织者、实施者与引导者,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一般来说,多媒体应用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可先以多媒体演示为主,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然后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设计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与小组交流,最终完成自主学习。多媒体在中职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应用如下:教师先对教材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之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与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先以多媒体演示带入情境,引导学生欣赏评述案例,认识感受与掌握基础,然后进行任务设计。在任务设计完成之后,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并将结果呈献给教师,然后教师进行点评与重点知识讲授。最后,教师结合教学情况进行课后作业布置。

参考文献:

[1]谢镜鹂.现代教育技术下艺术设计教学的探索心得[J].科技视界,2013(8).

[2]高江泽.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职美术与设计课程中的运用与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3]陈茜.现代信息技术对艺术设计高等教育的影响[J].大舞台,2012(11).

现代艺术教育范文5

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现代学徒制;教学

无论是孔子时代中国的六艺,还是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七艺,艺术教育都是人文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严格来说,中国古代的艺术有师徒制和学徒制两种,以学徒制为表现形式的艺术教育更多体现在民间艺术领域,比如雕刻、曲艺和相声艺术等。而在西方,学徒制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以达芬奇为代表的艺术巨匠都是通过学徒制的教育模式成就日后不可逾越的地位。现代学院派教育体系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差的弱点,近年来,我国艺术教育类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困境,这对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因此,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体系的经验,结合我国自身高职艺术教育的现实,构建高职艺术教育现代学徒制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英国现代学徒制在艺术教育上应用的经验

(一)英国现代学徒制提升了艺术教育专业的就业率

因为学徒制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英国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之下获得了更好的机会,他们大大地提升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应用实践能力,尤其是广告设计等艺术相关领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相关岗位。通过学徒教育,工作效率,专业对口率和就业率都大幅提高,CEBR的报告指出,2013年学徒制毕业生专业对口率87%,就业率96%。如果在高职阶段能够更好借鉴现代学徒制经验,那么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就能够相关职业领域有着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前景。

(二)英国学徒制的发展历史

在12世纪到16世纪中期,英国手工业行会规范了学徒制,建立了“学徒—工匠—师傅”的三级体制,规定师傅才可以独立建立作坊,学徒年龄不得超过21岁,同一师傅的学徒人数不得超过3人,师徒同吃同住同工同学。师傅会付少量报酬,并且承担道德教育职能。1563年,英国出台了《工匠学徒法》,该法规定:学徒毕业年龄不得小于24岁而且要完成7年的教育才可以从业,学徒制必须用合同规范权利义务,师傅必须有作坊,招收人数按照3名学徒一名工匠的比例。30年后《济贫法》对无人监护的儿童强制推行学徒制。1814年《工匠学徒法》被废除,到1964年现代学徒制建立的这段时间里,学徒制处于集体商议模式之下。而在19世纪末,学徒制从艺术工匠拓展到建筑和印刷领域。二战以后,面对德国双元制的挑战,英国1964年颁布《产业培训法》将学徒制重新纳入到现代教育体系当中。90年代开始英国逐渐建立与职业资格证对应的技能认证学徒制,从立法上严格监管,避免学徒成为廉价劳动力以影响教学质量,并且制定了相关行业规范和技能标准,学徒培训改变过去传统按照师傅意愿进行培养的模式,而是严格基于合同制。2010年英国出台学徒最低薪资标准:每小时不得低于2.6英镑,实际上薪酬支付标准明显要比这高。现在英国学徒制已经从传统的艺术工匠领域扩展到青少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通用模式,建立了从14到16岁的青少年学徒制、16到18岁的青年学徒制、计划指向型学徒制、职业入门学徒制、学徒制、高级学徒制和成人学徒制。

(三)英国现代学徒制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应用

学徒制最早就是应用于艺术工匠领域,因为这些领域技能性和设计性更强,更需要结合市场实际发展需要。英国学校注重校企合作,尤其是工学结合下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比如艺术类学校和学科注重和电视台、剧场、设计公司、游戏和电影企业的合作,以表演专业学生为例,每学年学生都被要求到电视台或者剧院中获得演出机会。合作单位和学校共同承担考核学生的任务,按照相关职业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评定,而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就获得了一定的就业资源。各个学院都会对艺术专业的就业市场进行调查,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招生章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践。在艺术类教学中突出企业的主导地位,尤其是未来专业就业的导向性,比如在雕刻领域,学徒制学生不是按照学校课程为主,而是按照企业要求领取薪酬完成企业安排的雕刻任务。学校更多的是从事理论教学,维护学生利益,推动校企合作。

二、我国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需求分析

(一)我国高职艺术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1.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2014年就业蓝皮书》显示表演专业就业率倒数第二,绘画专业就业率倒数第四,而实际上对于艺术类学生的考察表明,艺术设计、动画、绘画、摄影、音乐等专业就业市场都不好,而且离职率较高。艺术技能本身是高层次技能,和技工不同,市场刚性需求不强,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是仍然不能满足艺术专业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在艺术领域只有少数杰出者是艺术家,而多数都是从事艺术设计和相关工作。比如美术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虽然有画家的梦想,但是他们毕业之后还是要到剧场画宣传画,画商业漫画和动画片,在艺术设计领域就业。

2.高职院校教学课程应用性不足

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比较陈旧,尤其是实践教学和市场脱节较为严重,比如音乐和美术课还在沿用多年前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严重限制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学科理论性强,而应用性不够。以美术课为例,在实践方面主要注重绘画技术和绘画功底的培养,但是对于绘画技能在现代市场上的应用性教学却严重不足,比如漫画技能的培养,动画人物的制作等方面脱离现代艺术实践。毕竟传统绘画书法在就业市场机会渺茫,所以高职类院校的艺术类人才培养应该以技能为主。然而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之下,我国高职院校受到大众院校的挤压,艺术类更是录取分数较低的学生,这和达芬奇时代完全不同,达芬奇作为人类历史最聪明的人之一,是极具创造力的。我国高职艺术类生源录取成绩较低,高职院校也对其缺乏重视,许多学生将高职艺术类作为获得大学文凭的敲门砖,这根据造成了学习过程动力不足,教学质量下降。

(二)现代学徒制对我国高职艺术类学生的适应性

我国高职艺术类学生未来就业主要是现代艺术相关领域,因此培养方式主要是技能型而非研究型。现代学徒制非常适合高职艺术类学生,因为艺术是以实践为主的学科,现场实践能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市场就业环境,掌握先进的技能运用方法,更早掌握就业资源,提升就业优势。以平面设计专业为例,很多学生学习了诸多平面设计理论,但是在学校里从来没有接受到一个真实的平面设计案例,进入公司之后往往需要再培训,这不但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而且降低了学生的竞争力。因此,如果能以现代学徒制的方式进入企业进行平面设计工作,那么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我国高职艺术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构建

(一)加强校企合作

在艺术领域更应该推动校企合作,学校应该和艺术相关领域的企业展开全面合作,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国家在总体层面上成立专门化学徒制管理管理机构,制定学徒制相关法律和标准框架,规范企业行为,避免企业为低价劳动力而降低教学质量。在企业选择方面,不但要选择大型企业,还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选择中小企业,通过实习的机会加强合作。此外学校可以自己建立艺术类项目,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比如学校自己的雕塑,以及对外经营雕塑行业等。

(二)建立分层学徒制体系

学徒制传统上有绘画音乐的师徒制,也有作坊式的学徒制,在艺术教育领域开展学徒制,要根据学科和个人特点,建立不同的学徒制。对于书法、绘画这种专业,如果学生没有就业压力,可以选择付费较高的专业教师制进行指导。而对于高职大多数技能型艺术专业来说,培养目标不应定得过高,比如环艺学生要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建筑景观的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应该定位于实际的工作单位和职业导向建立学徒制。在分层学徒制体系当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可以选择一般企业或者个人导师的模式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杨海存.认知学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2]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03).

现代艺术教育范文6

【关键词】剪辑;运用;技术

从影视艺术发展以来,剪辑在影视中就有着很高的地位,随着影视艺术的不断发展,剪辑艺术也已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发展时期,剪辑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剪辑技术的精湛程度决定着影视作品的质量,如果剪辑在影视艺术中运用的当,就会为影视作品增光添彩,增加影视作品的趣味与艺术性,赢得观众的喜爱,如果剪辑在影视艺术中运用不当,就会拉低影视作品质量,为影视作品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剪辑在影视艺术中的运用至关重要。

一、剪辑概述

(一)剪辑的发展过程。影视艺术中的剪辑,简单来说剪辑工作人员将摄影机所拍摄的各种素材与镜头经过整理、挑选、组合、拼接、特效等多种程序最终展示给观众一个完整的、并且有艺术特色的影视作品。剪辑在影视作品中的最初运用,是将一段胶片与另一段胶片粘接起来,这种粘接胶片的技术工作叫做剪接,也是剪辑的最初使用名称,也是剪辑的最初发展阶段。后来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需要,在影视拍摄工作中划分出了导演、编剧、场记、摄影师、特效师、剪辑师等专业,明确的分工,并且也发展出了一套影视艺术的特殊叙述方法与表现方法,因此影视剪接也就应运而生。从剪辑的发展角度讲,当时的剪辑已经经过了剪接与剪辑两个阶段的发展。

(二)剪辑的作用。剪辑是表达影视艺术所要将讲述的自身价值及艺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影视处理技术。剪辑的工作就是将拍摄的镜头进行组接,并且保证所叙述作品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流畅连贯性,更直白的说就是剪辑要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对镜头的设置,将所表现的事物给与一定层面上的表现的意义。剪辑的技术要求将所拍摄的影视镜头与素材能够充分与人们的心理情感、大脑意识相迎合,抓住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的心理特征,在剪辑中使用相关的技术手法如渲染,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的心理需求,让影片的情感表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剪辑实质。剪辑的实质就是一种推动技巧,将本来平淡无奇的影视镜头通过剪辑技巧的处理,让影视故事的发展根据观众心里的情感向前推进,从而达到优化影视作品的效果。但是就剪辑的应用也不能理解的过于简单,剪辑不只是简单的将几个分开的镜头进行连接,而是在深入了解影视作品整体意义以及影视作品想要实际表达的内容的同时,运用剪辑师的思维与技巧再加之导演设想的拍摄镜头将素材进行合理有效的拼接,并在剪辑中使用一些特殊的视频效果,通过剪辑将影视作品的整体质量提高。对于影视剪辑的理解,应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了解剪辑实质的同时也要明确剪辑在整个影视制作过程中的位置所在,才能将剪辑的优势在具体的影视艺术制作中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达到剪辑的预期效果。

二、剪辑的程序

影视艺术中的剪辑工作,并不只是将分开的镜头进行拼接那么简单,而是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等分工明确的各个程序,要经过从镜头到场景的安排,从场景到段落的连接,从段落到整体的剪切,直到最终完成影片的组接整个过程。我国现今摄影机的拍摄一般只能一组镜头一组镜头的拍,并且也只能形成一些单镜头,多个单镜头素材根本无法组成一个完整的影视剧情,因此就要求剪辑师在初步剪辑阶段根据影视剧本内容,将拍摄出的单镜头中的演员动作、对话、所在场景等一系列分散的视频片段连接到一起,然后在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上进行调整,这个在经过初步剪辑的基础上进行影视片段修整的过程,就是复剪。在复剪过程中就需要对素材细节与整体布局及效果均进行充分的考虑,反复检查,仔细推敲,找出画面中衔接不连贯,情节不符合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改,同时对于剪辑技巧的使用,如在镜头中特效的使用也应仔细推敲,不能出现与影片内容不符,给人突兀感觉的情况。在最后阶段,也就是精剪阶段,应着重考虑影片的完整性,重新检查结构内容、场景布局、特效使用等各个阶段。因此影视艺术剪辑的过程较为复杂繁琐,就要求剪辑人员具有对于剪辑知识的学习情况及对影片视频的理解能力整体把握能力,分散片段的合理组合能力。

三、剪辑在影视艺术中的运用方法

(一)剪辑中对于声音画面的处理。声音与画面是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剪辑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声音在影视画面中的加入能够准确表现出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是视频节奏的主要控制者。在片段视频拍摄结束后,视频的类型以及基本表达内容都已经确定,在剪辑工作中就开始背景音乐、特效音乐的制作与视频合成工作,一首合适的背景音乐在影视作品中为画面进行衬托,与画面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起到补充、深化画面内容,烘托画面效果、渲染气氛的效果,并且能够将画面的表达表现的更加丰富、更有内涵。剪辑在影视作品中将声音与画面有效结合,可以使作品中展现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富有感染力且完整。

(二)剪辑中风格的确立。影视艺术中的剪辑工作需要确立一个风格,具体来说就是剪辑人员对于剪辑工作整体的构想与自己在剪辑中的思维就是剪辑风格,剪辑风格对于剪辑工作的最终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剪辑工作刚开始时就确立一个合理明确的风格,是能够剪辑出清晰、连贯、合理的影视作品的重要保证,也是所剪辑出来的影视作品内容与结构能够保证一致协调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剪辑工作中,剪辑风格必须统一。剪辑人员做到剪辑风格统一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熟知剧本内容,理解编剧人员在这个剧本中所要讲述的事情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结合拍摄影片的题材,选择相应的剪辑方法进行素材的剪辑工作。于此便能够保证剪辑风格的统一,进而保证影视作品的质量,为观众呈现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三)调和剪辑节奏。就像一首音乐的而主打节奏一样,影视作品的主体节奏对于观众内心情感的起伏与控制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影视艺术的额剪辑工作中也应该重视对于节奏的控制与协调,利用与故事情节向协调的节奏,加强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推动影视剧情的发展。利用节奏剪辑的协调,更好的渲染出影视作品的氛围,烘托出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带动观众观看情绪,让观众仿若身临其境,因此更加感同身受的理解影视作品所要表达出的深层次的含义。

(四)注意剪辑技巧的运用。影视艺术中的剪辑最考验的是对于剪辑技巧的使用,优秀的剪辑工作人员会在剪辑工作中合理有效的运用剪辑技巧,让自己剪辑出的影视作品更加连贯、更加生动、且更富有感染力。因此剪辑人员在进行影视作品的剪辑时应充分使用剪辑技巧,熟练掌握并列剪辑、隐喻剪辑、对比剪辑等剪辑技巧,增加影视作品的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四、结语

影视艺术中的剪辑是一门集技术与艺术型的工作,也是让影视作品富有灵魂、富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就要求剪辑师要不断充实自身剪辑知识、提升剪辑技艺充分理解影视作品内涵,制作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同时影视艺术的剪辑工作也应时刻跟随影视艺术的发展脚步,在不断探索中提升剪辑技术,服务影视艺术,促进影视艺术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莎.浅析剪辑在影视艺术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7(01)

[2]徐冰.剪辑在影视艺术中的运用探讨[J].电子世界,2014(14)

[3]陈雅红.浅谈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26)

现代艺术教育范文7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现代;高职教育;应用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艺术品味和品质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从而获得生活环境的完美体验。基于这种实际需要,环境艺术设计逐步发展起来,并在高职教育中形成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因其的优势和满足实际需要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国内近百所高职院校均设置了相关专业,而且专业发展态势较好。高职教育中要贯彻多元的艺术设计理念,从而实现环境艺术的和谐,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一、基于环境艺术设计在实际高职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目前的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内容更新变化极快,人们的需要随时会发生改变。然而众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基于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培养并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实际需要,无法紧跟时展。而且高职院校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未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目前的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中,只重视高职学生的设计理论培养,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设计潜力的挖掘,特别是没有对学生环境艺术设计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严格的训练和培养,致使艺术设计的实训环节和整体教学脱节,致使学生在社会工作中,无法发挥环境艺术设计的实际作用和无法适应市场的实际需要。

二、基于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原则分析

(一)实际需求指向原则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需要,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基于这一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将人才提高作为一个导向,在艺术设计的职业教育课程中,始终要充实教学在实际中的使用。因而,各大高职院校要关注和重视艺术设计实训平台和基地的构建,充分发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独特优势,例如当前比较流行的工作室。

(二)设计者能力培养原则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教育,更应该明确高职教育重点是基于人才能力培养的,也就是现在教育领域中提出的“能力本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和扎实的艺术设计专业技能,以及适应和转变社会实际需要的能力和观念[1]。

三、环境艺术设计在高职教育中应用对策措施

(一)转变高职教育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教学观念与方式

新时代,新时期的社会是不断发展,其要求也有了新的转变。目前国内的小型设计公司以及部分中型设计企业日益壮大,他们对高等职业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且大部分公司并不要求应聘的员工拥有多高的学历,相反他们更重视、更期待这些应聘者自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相关的从业背景与经历。例如,有的设计公司在招收员工的时候,往往会重视环境艺术设计类的人才及其专业技能。所以高职院校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并结合环境艺术设计在高职教育应用原则进行科学的教学专业设置和内容的调整,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市场的用人需要。

(二)优化艺术教学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高职学生不应该只是局限于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教材的学习,还应当涉猎更多其他平台上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知识和技能。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及时优化艺术设计教学环境,改善专业教学硬件设施,增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书籍和电子期刊,不断完善环境艺术设计的知识构架。高职院校要不断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进入学校提供的平台中汲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同时还要搭建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一个专业技能实操平台,促进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学术沟通,灵感碰撞,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扎实和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其次学校也要定期带领学生去社会上的知名环境艺术设计公司参观学习,及时更新知识链,避免知识出现断层和落后[2]。

(三)培养和强化设计方面的创新思维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者而言,灵感是他们进行创作的源头,是他们创作灵魂的迸发,而这种灵感不是凭空产生,是基于设计人员的思维观念。设计者倘若具备多种思维方法,同时还在不断丰富和转变,那么它的创作灵感始终不会枯竭,才能不断的创作出更多的产品。这种创新思维是需要不断培养才能形成的,所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高校要重视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挖掘,要不断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要积极的转变思维角度,不断提出新的构思,敢于突破,才能形成开放式的思维,创作出艺术精品,而且也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生活环境,使自己的艺术设计更加贴近生活,服务生活,这样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

四、结语

新时代,新形势,新需求的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在高职教育的工作要基于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和视角以及实际需要来开展从而实现艺术设计的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创新培养。由于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设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要不断革新和完善,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动手设计能力,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并重,从而发挥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高职教育和社会生活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继雄.浅析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学科,2016(4):55-55.

现代艺术教育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

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是高职教育体系的主要构成内容,伴随我国对于高职院校教改工作的重视度提高,促使高职教改工作持续深化,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目标也愈发明确。实现全面育人,以及培育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不但要基于文化艺术素质层面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水平,而且还要基于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丰富的专业实操经验以及艺术审美等层面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虽设有艺术设计类专业,并开设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课程,但是在课程教育实践中,通常对于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过多讲解,忽略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提升,尤其是脱离社会就业岗位的现象愈发显著。为此,针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不但要转变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而且还要采取多元化教育模式与手段,完善艺术设计教育团队建设,切实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一、现代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创新的意义

我国高职教育在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与技术型人才的实践中作出了卓越贡献,而艺术设计教育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办学体系中具有特殊性的专业教育,要基于专业技能培养层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此来使学生可以满足当前社会岗位工作的需要。但是,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具体就业反馈信息来看,学生普遍存在艺术修养有待提升、手绘能力认知存在偏差等问题,在工作实践中,只是以各类软件工具操作为重点,与企业对于人才的期望相差较大。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对现代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我国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要树立既定目标,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是教育目标当中的根本要求,但是部分高职院校依然沿用本科教育体系中的专业性学术研究模式,并未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的现实需要,导致多数毕业生在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其掌握的能力脱离市场要求。现如今,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迫切需要基于教育观念、课程设置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层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教育观念、课程设置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为基准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开拓教育模式,实现以学生为核心、以岗位工作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另外还可以完善与提高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团队水平,切实拓宽教师队伍,使更多大学生可以在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当中明确学科知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现代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改革观念认知不足

教育改革工作的有效推进与教育观念密切相关,基于研究限制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文献内容,可知多数归结于学校生源质量较低、教育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以及教育教学设施滞后等层面。在具体改革创新中,多数规划与方案浮于形式,贯彻落实程度不足,浮躁之风已然成为现代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革新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教育观念层面,部分学校和教师并未深刻认识到革新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对学校办学事业发展以及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未从思想层面切实提升认知。具体来说,一方面教师忽略培育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导致学生毕业后所掌握的实践技能难以满足企业需要;另一方面教育模式较为陈旧,仍延续普通本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思路,并未彰显高职教育的实践性特点。

(二)课程设置存在严重脱节

建设职业教育特色品牌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现,高职学生不但要在职业技能层面具备岗位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学科素养、职业道德以及专业基础理论。伴随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需求的持续增加,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应基于素质、知识与技能等层面着重增强学生们的综合性职业技能。但是,现阶段艺术设计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基础面狭窄,在学生群体技能培育层面存在单一化问题,难以全面对接社会岗位。另外,专业实践课程设置课时较少,学生并无足够的时间进行职业技能实操训练,导致学生对于职业实践技能掌握不足,在毕业进入社会后难以满足相应要求。

(三)专业教育手段较为陈旧

新时代下,信息技术发展快速,社会各领域在自身发展中均引进了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亦不例外。然而,现阶段国内部分高职院校仍存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手段陈旧与技术落后等问题,同时教育技术相关设施建设也不完善,并未配备先进性设备。另外,部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忽视与学生交流互动的重要性,导致课堂教育、学习氛围压抑,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趣味性不足。

三、现代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创新的对策

(一)转变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观念

相对于本科教育而言,高职院校在教育目标层面倾向于职业性与岗位能力。所以,现代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便是转变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观念,明确育人目标与育人途径,把学生的岗位能力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对接,强化学生群体责任意识,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与独立认知当中完成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接受途径发生较大改变。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当中,应积极以社会发展诉求为基准,调整自身教育改革理念,直面现阶段教学困境,立足于创新性教学,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完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

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当中,课程设置对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育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推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应善于在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和交叉当中,强化学生群体的实践应用,促进各课程充分衔接,有机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满足学生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针对现阶段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来说,高职院校可以从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的衔接方面加以优化,打破以往简单的专业技巧训练模式。比如,可以把调子素描纳入设计素描课程体系,使学生群体可以在视觉分析过程中增强自身审美能力。除此之外,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教师应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以此来促进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

(三)完善艺术设计教育团队建设

众所周知,教育团队是所有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师资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专业教育成效。所以,完善艺术设计教育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有序推进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同时,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实践性问题而言,提高教育团队整体素养十分关键。首先,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基于综合能力与专业素质层面进行明确的自我认知,并紧跟时展要求,以自身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与文化底蕴为学生群体做示范,强化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与创新性。其次,教师应基于现代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技术和艺术的高度统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增强自身终身学习能力,并以个体知识结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为基准,深入至行业、用人单位与科研机构中展开实践学习和锻炼,借助构建工艺美术作坊与设计工作室等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与职业素质。

(四)采取多元化教育模式与手段

高职艺术设计是以实践教学为基准的职业化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均应在教育观念层面,正确认识实践操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堂教育手段层面,调动学生群体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在教育实践中,应强化师生交流互动,在语言交流、专业知识深化以及动手实践等层面拉近师生距离,转变以往教育实践中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通过任务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融合,切实呈现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先进性以及应用性等基本特点。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