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例6篇

计算机的专业知识

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1

关键词:离散数学;辐射作用;辐射体系;编译原理;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4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所以又称为计算机数学[1]。离散数学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通过离散数学的学习,不但可以掌握离散结构的描述工具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而且可以提高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将来参与创新性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离散数学课程所传授的思想、方法与工具,广泛地体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诸领域,从科学计算到数据处理,从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从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到计算机硬件及体系结构,从人工智能到知识系统与工程,无不与离散数学密切相关。由于计算机本身是一个离散结构,它只能处理离散的或离散化了的对象及对象关系,因此,无论计算机科学理论本身,还是与计算机应用密切相关的现代科学的其它研究领域,都面临着如何对离散结构进行数学建模的问题;当然,也需要考虑如何将已建立的离散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应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专业课程统考的实行,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对离散数学的教学投入开始缩减,减少课时,降低难度,避重就轻;学生也无法认识与理解离散数学在整个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致使离散数学的教学与学习在计算机专业越来越边缘化。实际上,离散数学在各学科领域,特别在计算机相关专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许多专业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人工智能、数据库系统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软件工程等必不可少的先行课程[2]。

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数学基础的离散数学,对其它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有很强的知识辐射作用。本文致力于从一些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内容中还原离散数学知识,从而体现离散数学核心内容在计算机专业系统知识中的辐射作用。通过对离散数学辐射作用的介绍,让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重新认识到离散数学对计算机专业系统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本科生学习离散数学的兴趣,重视自己数学理论基础的巩固和形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1 离散数学辐射体系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不是一门纯数学课程,而是计算机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离散数学是应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交叉课程,主要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相关专业对数学的一些基本要求。广义的离散数学主题包括集合论、数理逻辑、关系理论、图论、代数结构、数论、信息论、组合数学等,甚至包含拓扑学、运筹学的内容。有些高校将除拓扑学、运筹学等内容外的主题分为三门课程,即集合论与图论、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数理逻辑。本文谈到的离散数学内容只涉及到数理逻辑、关系理论、集合论、图论以及代数结构。

离散数学课程与后续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其它专业基础课程的影响极其深远,在很多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中都会涉及到离散数学知识。无论计算机软件系列专业基础课程,还是计算机硬件相关基础课程,例如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组成原理。本文选择这六门计算机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来阐述离散数学在专业系统知识中的辐射作用,如图1所示的离散数学辐射体系。

在图1中,编译原理的课程内容中就可以还原出全部的离散数学知识结构;数据库的课程内容则可还原出离散数学内容中的关系理论、代数结构、集合论与图论等内容;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路中都有离散数学知识辐射的印迹。

2 离散数学辐射作用

2.1 编译原理中的离散数学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3],旨在介绍编译器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课程内容除了形式文法、有穷自动机等编译原理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外,其它内容基本上围绕处理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应该具有的各功能模块展开,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中间代码生成、存储管理、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离散数学的数理逻辑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逻辑推理,由前提事实出发,采用相应的逻辑恒等式、永真蕴涵式、推理规则、推理方法等进行不停的推导演绎,最终得到想要的结论,这是一个严格的演绎分析过程。在编译原理中,与这一演绎分析过程相对应的则是语法自上而下分析方法,即从形式文法的开始符号(前提)出发,利用文法规则产生式(永真蕴涵式),采用相应的推理方法(最左或最右推导),最终得到想要的句型或句子(结论)。在推理证明中还有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那就是从要求证的最终结论出发,依次为其找到相应的逻辑恒等式、永真蕴涵式、推理规则等作为最终结论或中间结论的依据,即从结论出发追本溯源到前提事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归纳逻辑。在编译原理的语法分析中,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则是归纳过程的代表,即从要得到的句型或句子出发,利用文法产生式规则和推理方法,进行不停的归约,一直到开始符号或失败至,这是一直明显的归纳逻辑推理过程,对应最右推导。

在离散数学的关系理论中,等价关系尤为重要。而在编译原理中,处处有等价原理辐射的痕迹,例如形式文法等价、有穷自动机等价、中间代码表示形式等价等。在编译原理的内容中,有关等价的部分还包括正规文法与正则表达式的等价性、正则表达式与有穷自动机的等价性、正规文法与有穷自动机的等价性。实际上,有穷自动机等价是进行非确定有穷自动机确定化、确定有穷自动机化简的理论基础。

编译原理的很多内容中都使用了形式化技术,最典型的就是状态图刻画有穷自动机、语法树表示语法分析过程,当然在LL(1)文法FIRST集与FOLLOW集计算、算符优先文法的优先函数关系图以及基本块有向图中都体现了离散数学的集合论与图论。在编译原理全部内容中都贯穿了符号串运算,符号串与其上的运算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代数系统。

2.2 数据库中的离散数学

数据库技术和系统已经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极大的促进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4]。数据库的数据模型中的关系模型就经典地体现了离散数学中的关系理论,尤其是关系模型中的参照完整性。数据库概念模型描述中使用的实体-联系模型(图)更是生动地呈现了实体型之间的关系。在离散数学中,函数是一类特殊关系,而关系数据理论中的函数依赖则描述了关系模式属性(集)之间的语义关联。数据库中的查询处理与优化的理论基础则是离散数学中等价原理,查询被处理或优化前后在功能和语义上必须满足等价关系。

与关系模型紧密相连的则是关系代数,这是一类典型的代数系统。关系数据结构是其运算对象,关系操作则是定义在关系上的具体运算,如选择、投影、连接、除等,这些运算都满足封闭性,关系操作的输入与输出则都是表示关系数据的集合,因此集合运算中的并、交、差、笛卡尔积等也是关系操作的一部分。关系数据模型中常用的SQL语言则是关系代数的一种具体实现,即一种具体的代数系统。

数据库理论中被集合论与图论辐射到的内容包括:(1)一个关系数据库是关系模式(二维表)的集合;(2)一个关系模式(二维表)就是一个实体集,表中每一个就是一个具体的实体元素;(3)在概念世界中描述实体型以及实体型间关系的实体-联系图;(4)关系查询处理与优化中的查询树。

2.3 其它课程中的离散数学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技术基础[5],也是计算机存储与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因而,数据结构课程中很多具体的数据结构都是集合,如队列、栈、线性表等。数据结构除描述集合中数据元素的特性外,还要刻画集合中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因此,一般认为,一个数据结构是由数据元素依据某种逻辑联系组织起来的,对数据元素间逻辑关系的描述称为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结构课程内容中的树、二叉树以及图等结构则是离散数学图论内容的延续,基于图结构的各种算法,如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关键路径等,在离散数学和数据结构中都有不同深度的描述。

操作系统课程中的进程状态图为典型的图论内容;操作系统在对进程等对象进行管理时,很多内容涉及到对象间关系,如死锁中进程间时序上的先后关系;操作系统中很多算法都使用到了集合概念,如死锁的解锁算法等。离散数学的核心内容辐射到了操作系统的管理与控制中。

软件工程最终的产物是软件系统,既然是软件系统,在进行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时,不可避免要研究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有自顶而下和自底而上两类分析方法,自顶而下对应数理逻辑中的演绎逻辑,而自底而上则表示数理逻辑中的归纳逻辑。软件工程内容中同图论有关的包括软件开发模型、软件模块间关系表示、软件测试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为计算机专业硬件方面的基础课,在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组成单元“逻辑门”等以离散数学中的命题逻辑为基础;计算机处理器的结构形式化等都离不开集合论与图论的参与。实际上,在让学生认知软件与硬件的功能等价性时,则充分体现了软硬件的逻辑等价原理。

3 结论

针对离散数学课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越来越边缘化的问题,本文以编译原理、数据库、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为例,论述了离散数学在计算机专业综合知识体系中的辐射作用,从而体现离散数学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傅彦,顾小丰,王庆先等.离散数学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耿素云,屈婉玲,王捍贫.离散数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张素琴,吕映芝,蒋维杜等.编译原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胡慧君(1976-),女,讲师,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刘茂福(1977-),男,教授,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2

关键词:英语专业;计算机能力;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166-02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计算机已经由单一的数值计算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当前计算机主体语言为英语,在进行核心操作和使用的过程中,英语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将学生的专业和实际结合在一起,拓宽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本文就英语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措施,现结果如下。

一、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意义

英语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还可以促进将自身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加强英语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联系,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拓宽自己的就业面,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计算机应用能力涵义和层次

对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进行全方位了解和认识,对计算机必备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和应用,提高自身学习的效果和自身能力,提高对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二,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语言进行全面了解和应用,对计算机专业软件进行熟练操作,能够实现对各种CALL软件的合理应用和对软件优劣程度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软件开发。

当前英语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在大一、大二时,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培训。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和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确保学生熟悉计算机操作环境和基础技能。例如,学生对word的操作能力、对字表的处理、frontpage的操作等。第二层次,在大三、大四时,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能力的研究和培养。通过计算机知识教育和计算机研究能力的培养,展开计算机自主教学,确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实现对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熟练应用,将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和专业教学结合在一起,加强对自身专业的拓展。

三、英语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

当前的高校计算机教育过程中,英语专业学生计算机教学主要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优化和延伸,实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和技术培养目标。本校英语专业具体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如下。

第一学期主要是对英语专业学生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大一第一学期,我校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教育,确保学生了解当前的计算机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认识和了解,确保学生正确审视和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硬件知识教育、多媒体技术教学、计算机基础操作步骤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认识、网络办公软件功能了解和操作方法学习,实现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初步教学。

第一学期下半学年和第二学期,结合英语专业学生的其他课程对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进行完善和深化。在该时期,计算机教学仍旧依据基本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为教学主体,但是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将计算机教学和英语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实现对英语专业学生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基础英语frontpage制作,将学生的英语录音、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专业课程包括在计算机教学和计算机技术操作训练的过程中,确保实现学生英语和计算机的完美结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Internet上寻找相关的英语专业知识,在英语网站上进行英语学习交流,进行计算机网页操作,充分利用网络外语计算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该教学阶段,英语专业学生要彻底了解CALL软件,实现对CALL软件中ILS语音分析软件、语音识别软件等的熟练应用。

第三学年上学期,本校开设计算机语言课程,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语言处理教学。计算机语言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需要学生对英语计算机知识进行熟练了解和应用,实现对汇编语言的顺利阅读和自我编写,进行计算机汇编。英语专业学生在大三开始进行英语专业学习,学生开始进行英语专业知识教学,在这一时期加强计算机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教师可以提倡学生应用相关的CALL软件,对自身专业英语学习进行辅助,提高阅读效果和学习效果。在该阶段的相应计算机必备软件有: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机器翻译系统语言知识库管理软件、SOWL语音资料库软件等。

第四学年主要是根据英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软件知识,将英语专业语言学习渗透到计算机技术中,实现英语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系统功能语言分析软件、语法分析软件、辅助文本生成系统KPML等的熟练运用。在大四学年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将自身英语学习和计算机学习有机结合,实现对自身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延伸,提高学习效果。

四、英语专业计算机能力培养方法

英语专业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专业性质和计算机教学的特色联系在一起,将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实现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和英语学习的全面培养。进行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逐步将学生的教学深化,增强英语专业学生的自身学习效果。

(一)注重上机操作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取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根据英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计算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上机操作训练,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指导,将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对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成果,确保学生提高自身计算机操作基础技能和知识,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淡化计算机复杂理论知识教学,将教学知识浅显话,加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培训和指导,确保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逐渐丰富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技能。通过上机训练,进行反复实践练习和联系,将本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融会贯通,领悟计算机教学内容,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二)注重教学配合内容深化

在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计算机教学的深化,将计算机教学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知识紧密结合,确保学生将自身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和应用。注重教学配合主要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色,将计算机教学和英语教学相互配合,提高教学效果。内容深化主要指教师要将教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扩充,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效果。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将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不断深化,确保学生学习到符合当前实际应用的知识技能。将教学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计算机知识和英语知识的高校应用。英语专业教师要对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环境内创造良好的计算机学习使用氛围,对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进行一定的要求,实现对学生的加压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动力。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高级应用试听教学的计算机技术设置。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考量,将计算机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应用,提高学生对英语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效果,实现逐级深化。

(三)注重课外活动

教师要注重对英语专业学生计算机技术的活动,组织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方面竞赛,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创建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网络资源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进行交流和评价,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进行指导;设置合理的英语专业类计算机交流比赛,增加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实现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兴趣培养,确保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进行计算机技术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在校园中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英语计算机应用平台,将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计算机成果进行展示,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创建良好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一些英语计算机学习机会,为学生的专业英语计算机操作进行指导。

五、总结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要将自身教学和当前的先进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英语专业的自身使用效果,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满足当前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式的需求。英语专业计算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紧密结合,确保学生专业特色的继承和发展,将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提高和完善,为学生的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许邓艳,范年柏.浅谈"教学合一"在新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7:94-95.

[2]曹勤.英语专业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关系研究[J].职业时空(下半月版),2008,4(6):90-91.

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3

计算机英语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本专业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是学好计算机的必要条件。本文从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英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目前计算机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计算机英语 高职院校 解决途径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计算机与人类通过英文代码进行交流,程序也都是英文语句构成;其次计算机发展的前沿性以英文文章为主体,没有良好的英文基础便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计算机领域最具前沿性的信息。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学好计算机英语是立足IT界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1.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计算机技术的更新主要是来源于西方国家,而由于翻译水平的影响和出版发行的延时,我们不但不能直接接受到作者的原有思想,甚至还有可能是早已过时的技术,因此,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阅读最新的原版资料;另一方面,对于专业的IT从业人员来说,对专业英语知识的需求更是无处不在;另外,由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公共英语的过程中很少能接触到大量的计算机专业词汇和文章,而计算机英语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计算机英语课程有必要单独开设。

2.高职院校计算机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使用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办公自动化、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病毒等方面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英语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2.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目前,高校计算机英语教材采用的原版教材不实用,内容只是涉及对计算机的概述,泛泛介绍而已,不能紧跟当今计算机的发展需要。另外,在学生自身文化素质、英语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当前计算机英语教学普遍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是为上课而学习,不是为了掌握技术而学习。

2.2 教学方法单一。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底子差的特点,如果只是要求学生在课堂阅读翻译,课后记忆单词,学生会觉得生词量大,背单词枯燥,逐渐失去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兴趣,从而达不到计算机英语教学的目的。

2.3 实际教学中,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不能紧密地联系计算机专业只是课程教学。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学生有部分时间需要在校外实习实践,课本大多内容虽能紧扣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但毕竟只是对某一方面计算机知识的介绍,因此实际中,计算机英语知识不能充分地为学生计算机知识服务。

2.4 计算机英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目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既有专业教师兼任,也有的是公共英语教师承担,二者各有千秋。专业教师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较容易理解、领会英语专业文献的内容,但缺乏大学英语教育学的系统学习;而公共英语教师没有专业知识,不能准确把握相关专业学科的体系内容、原理结构和重点、难点,也不了解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的程度,备课、教学仅仅是从语言的角度出发,无法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将专业知识和语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3.解决计算机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手段

3.1 根据学生特点,探求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明白:学好计算机英语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在专业学习中,尽量多地介绍专业术语、应用程序以及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以此更好的掌握对专业文献的阅读方法和要领。其次,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当今计算机专业发展特点的介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英语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再者,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底子差的特点,循序渐进提高专业英语教学难度。从基本的英语单词和惯用语法到深入的专业知识,教学中切不可为了教学进度拔苗助长。

3.2 重视专业特点,加强计算机英语课程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联系。计算机英语的教学不应局限某一个学期、某一本教材,也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时间,而是贯穿于整个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一般来讲,计算机英语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服务的,因此应适时调整计算机英语课程的顺序,灵活处理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英语课文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一般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开设计算机英语课程,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逐步掌握专业英语的主要词汇和表达方式,而且还复习了专业知识。学习还应组织计算机专业课、基础课、专业英语课教师相互交流教学内容与进度,及时调整计算机专业英语课教材的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以便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英语文章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3.3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先进教学手段,发挥其最大优势。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具有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善于运用多媒体、internet网络资源,就能真正教活计算机英语,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刺激,从而最大限度的吸取信息和知识。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经常性用于计算机英语教学,并组织、指导学生自制课件。通过多媒体电脑参与课堂教学来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像word processor中spelling checker and grammar checker内容时,通过演示,让学生知道实际上讲的是拼写检查与语法检查的一般过程,翻译起来就容易得多了,而且印象深刻。

3.4 端正教学态度,提高计算机英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和业务能力。计算机英语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发展不完善,计算机英语教学师资紧缺,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面临各种挑战。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满足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学校和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改进授课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二是在实际中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需要许多计算机知识,因此计算机英语教师应该掌握计算机知识。计算机领域英语词汇量大,很多专业词汇的解释必须靠计算机专业知识,教师须具备扎实而广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计算机进行演示,高效地完成计算机英语的教学。

高职院校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培养适合时代行业发展的人才。面对当今计算机行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必须高度重视计算机英语的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质量,使得学生能把计算机英语作为一种研究计算机知识和在该行业对外交流中的语言媒介。作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一种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将是受益无穷的。

参考文献

[1] 袁媛.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中的一些思考[J].文化教育.

[2] 陈旭,胡芳.《计算机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市场.

[3] 汪晓华.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初探[J].科技应用探讨,2006(3).

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4

近年来,虽然国家在大力推进职业高中的发展,但是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包括学生生源广、素质低、基础差等,而且各个学校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各不相同,教学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为此,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需着重分析当前的教学现状,明确定位教育方向,积极寻求和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对策,优化计算机专业教学。

1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教学目标不够科学,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主要教学目标是普及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过于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对他们计算机实践操作水平的培养与提高,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不符,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计算机知识。其次,教师计算机水平不高,计算机技术属于一门先进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可谓是日新月异,对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大部分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操作水平也有待提升。再次,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安排的还有其他文化课,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机会和时间较少,课余时间则用来休闲娱乐。而且不少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再加上学校的机房设施不完善,计算机软硬件水平不高,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较低。

2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善对策

2.1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决定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举动,特别是在职业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生源较差,学习积极性往往不足,为解决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问题,教师需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和提高他们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兴趣与动力。职业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对新奇事物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够以兴趣为导向,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授课,可充分发挥他们个性特点中的正面情绪,在计算机知识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更加积极。同时,在职业高中教育阶段,计算机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学生在学校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学习各种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各项计算机操作技能,这对于职业高中学生来说,整个学习过程十分枯燥乏味。为此,职业高中教师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需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使其认识到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2.2 优化专业课程设计,合理开展教学

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学校与教师在设计专业课程时,需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实用”上,与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相呼应。为此,职业高中在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时,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学习的课程与知识,真正实施以实践操作为主,倡导他们多上机操作,多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只有采用这样的课程设计与学习模式,职业高中学生才会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以稳固的基础为前提,教师不断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讲授和技能培训。职业高中教师通过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优化设计,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与竞争力,促使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为其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扎实基础。职业高中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设计的课程可以计算机硬件维修、网页制作、网页三剑客、动画制作、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管理等为主,确保教学活动的专业性与实效性。

2.3 注重教师引导作用,提升师资力量

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业务水平与专业素质十分关键,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而且教师作为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起着决定性效果。因此,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努力学习和钻研各种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相关的知识,做到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教育和激励学生。同时,由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特殊性,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计算机软硬件更是更新换代较快,教师需时刻关注当前的计算机行业发展与应用情况,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以免出现教学活动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另外,职业高中学校需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拓展培训范围,增加培训时间,并提倡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上的计算机培训活动,拓展知识视野,不断提升师资力量。

2.4 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

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中,教师为让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需求相符,不仅需要关注精神品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还需注重对他们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将其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在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上,职业高中教师需充分利用先进而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态度,增加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乐趣,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系列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实训与习题,增强他们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创新与自学空间,充分发挥其学习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强化他们获取、整理与采用信息的水平。另外,职业高中学生紧靠在校内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远远不够,教师可加强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学习完专业知识之后,去企业或单位进行实践练习,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

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5

论文摘要:为了解决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开设计算机课程偏少、不合理、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等的问题。通过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的研究和在校的实践,提出了针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法和对策,并提出了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的分级、连续性和层次性教学模式。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1 引言

在告别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在农业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进程中,越来越需要既懂农业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全球兴起,现代的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向农业领域渗透,对农业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就我国整体范围看,农业的发展速度较缓慢,远低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广泛开展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而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应用则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作为培养跨世纪农科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对农科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面对着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和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2 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针对我校和其它兄弟院校的调查研究,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重视不够。因为,这些学生是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些领导、老师认为懂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就行了,不需要更深的计算机方面知识。如会上网、聊天、打字排版就行了。在将来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学这么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农业科研中怎么能充分利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提高科研项目的速度和质量。对学生来说,意识不到计算机的作用,意识不到计算机是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知识是解决未来工作中面临问题的钥匙,而是仅停留在文档处理、表格处理的认识水平,对编程等认为“高深莫测”,缺乏信心。

2)所学计算机课程较少。进入90年代,各高职院校基本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其它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基本没有开过,一般只学一个学期,最多60个学时,到目前为止,我校大多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和学时还是这个情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现在世界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等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农科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这么一点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中根本不够用,距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相差甚远。

3)计算机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大家都知道因材施教这个道理,在农科高职院校里,要根据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相关的计算机课程。

4)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每年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有的学生是对口生,有的学生是普招生,他们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过计算机知识,有的学生没有学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极少数学生学的计算机比较好,不少学生一无所知。

5)目前农科高职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在学校三年时间根据不同的专业应连续不断地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课,分层次进行教学。

3 提高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设想和策略。

3.1领导、老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需要校级领导的充分重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加大投入, 筹集资金,改善计算机设备条件,淘汰使用多年的机器,及时补充新设备。(2)加强管理、资源共享,学校机房众多,由于涉及多个系部,因此难以统一协调管理,设备使用和人员工作整体效率低下。一方面是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个别系部教学实习资源充足,设备无法发挥作用,有些系部甚至购买的计算机多年未投入使用。而计算机更新换代快,超过一定时间不用造成巨大浪费。通过制定协调的政策,开放全校机房,统一调配,可以优化管理全校资源,使利用有限的资金购买的新设备能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使用效率,把设备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教师必须认识到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并不是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计算机知识。教师要转变这些旧观念,就要走向社会,深入农业企业搞调查研究,参与农业企业的生产工作,我校一位教师就是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深入调查研究,结果开发出了一个养猪管理方面的软件,这位教师并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足以证明了,随着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大发展,愈来愈需要这方面的人

才,既具有本专业方面的技术知识,又比较懂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人。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和老师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对在校学生来说,由于没有深入到专业研究,仅处于专业学习阶段,难以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仅停留在知道专业需要计算机理论和基本技能。知道相关内容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用,需要学到什么程度。许多同学只重视一般的键盘操作,他们误认为打字速度快就是计算机操作熟练,而往往忽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把软件编程看作高深莫测。部分同学计算机基础较差,学习跟不上,对学好计算机缺乏信心。针对在校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企业去参观。组织这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去做报告和讲座。

3.2增加开设课程门数和学时数

我们要到农业企业去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增加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学时数,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的,增加开设“猪博士”管理软件的学习、“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专门针对于现代养猪场开发的)软件”的学习和“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等的学习。同时建议每个非计算机专业都要学习一下《信息检索》这一门课。信息检索具有三大重要意义:1) 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2) 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3) 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同时,增加上机学时数,让学生多上机多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3因学生基础不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针对高职农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现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和形式上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在学生入学后统考一下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统考成绩将学生分三个等级,对每个等级进行编班上课,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等级高的即基础好的班级要求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地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等级低的班级可以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开始学习,学习进度慢一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合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及规律,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3.4要保持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连续性。计算机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机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学校安排的有限的课时难以达到预定要求。此外由于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问题,学生普遍反映低年级开始上计算机课时,学生很难将计算机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高年级进入专业课时,有了将计算机与专业问题结合的机会和需要,但却发现计算机知识仅停留在表面和能够应付考试,与解决问题的要求相去甚远。

鉴于此,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学应结合专业的课程进度保持连续性,积极研究教学安排与专业的结合,使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教学融入整个专业教学课程。结合专业课程的进展,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应用,在其他课程中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穿插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保证三年大学学习中计算机学习不断线,使学生认识到并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

层次性。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曾提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要上三个层次”,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就是要根据“三个层次”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和指导计算机基础教学。

第一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具备计算机的一般通用认识基础。

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需要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一些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工具的基本技能。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课程,例如我校的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可选《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Access数据库》等。

第三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层次的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例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教学课程选择《程序设计》、《信息检索》等,总之,应当结合专业需要和特点组织相关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体现连续性和层次性。

3.5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对于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成为在校学习和未来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展示个人能力的重要方面。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属于重要的公共课程,很多专业在要求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同时,更侧重计算机技术在本学科的应用。这对承担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学科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更好的为专业提供支撑。尤其是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除了在学校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在走出校门后,更应具有不断更新知识、跟踪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能力。在全面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非常重要。实际上学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远远赶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将不得不接受计算机技术的“再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4 结束语

总之,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完善本学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要让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好计算机,各级领导、教师及学生都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重视计算机的学习,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计算机技术引领下,深入研究、探讨改进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方式、方法,找出一条适合于专业需要的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子。坚持计算机教育的连续性,注重计算机应用的不同层次需求,将会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使计算机应用课程更好的与相关专业结合,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农业信息化和科研方面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苏中滨,孙红敏,等. 农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 2009(6): 59-61.

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6

    1 引言

    在告别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在农业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进程中,越来越需要既懂农业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全球兴起,现代的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向农业领域渗透,对农业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就我国整体范围看,农业的发展速度较缓慢,远低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广泛开展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而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应用则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作为培养跨世纪农科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对农科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面对着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和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2 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针对我校和其它兄弟院校的调查研究,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重视不够。因为,这些学生是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些领导、老师认为懂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就行了,不需要更深的计算机方面知识。如会上网、聊天、打字排版就行了。在将来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学这么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农业科研中怎么能充分利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提高科研项目的速度和质量。对学生来说,意识不到计算机的作用,意识不到计算机是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知识是解决未来工作中面临问题的钥匙,而是仅停留在文档处理、表格处理的认识水平,对编程等认为“高深莫测”,缺乏信心。

    2)所学计算机课程较少。进入90年代,各高职院校基本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其它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基本没有开过,一般只学一个学期,最多60个学时,到目前为止,我校大多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和学时还是这个情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现在世界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等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农科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这么一点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中根本不够用,距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相差甚远。

    3)计算机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大家都知道因材施教这个道理,在农科高职院校里,要根据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相关的计算机课程。

    4)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每年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有的学生是对口生,有的学生是普招生,他们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过计算机知识,有的学生没有学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极少数学生学的计算机比较好,不少学生一无所知。

    5)目前农科高职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在学校三年时间根据不同的专业应连续不断地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课,分层次进行教学。

    3 提高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设想和策略。

    3.1领导、老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需要校级领导的充分重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加大投入, 筹集资金,改善计算机设备条件,淘汰使用多年的机器,及时补充新设备。(2)加强管理、资源共享,学校机房众多,由于涉及多个系部,因此难以统一协调管理,设备使用和人员工作整体效率低下。一方面是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个别系部教学实习资源充足,设备无法发挥作用,有些系部甚至购买的计算机多年未投入使用。而计算机更新换代快,超过一定时间不用造成巨大浪费。通过制定协调的政策,开放全校机房,统一调配,可以优化管理全校资源,使利用有限的资金购买的新设备能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使用效率,把设备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教师必须认识到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并不是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计算机知识。教师要转变这些旧观念,就要走向社会,深入农业企业搞调查研究,参与农业企业的生产工作,我校一位教师就是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深入调查研究,结果开发出了一个养猪管理方面的软件,这位教师并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足以证明了,随着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大发展,愈来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既具有本专业方面的技术知识,又比较懂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人。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和老师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对在校学生来说,由于没有深入到专业研究,仅处于专业学习阶段,难以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仅停留在知道专业需要计算机理论和基本技能。知道相关内容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用,需要学到什么程度。许多同学只重视一般的键盘操作,他们误认为打字速度快就是计算机操作熟练,而往往忽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把软件编程看作高深莫测。部分同学计算机基础较差,学习跟不上,对学好计算机缺乏信心。针对在校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企业去参观。组织这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去做报告和讲座。

    3.2增加开设课程门数和学时数

    我们要到农业企业去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增加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学时数,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的,增加开设“猪博士”管理软件的学习、“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专门针对于现代养猪场开发的)软件”的学习和“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等的学习。同时建议每个非计算机专业都要学习一下《信息检索》这一门课。信息检索具有三大重要意义:1) 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2) 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3) 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同时,增加上机学时数,让学生多上机多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3因学生基础不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针对高职农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现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和形式上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在学生入学后统考一下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统考成绩将学生分三个等级,对每个等级进行编班上课,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等级高的即基础好的班级要求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地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等级低的班级可以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开始学习,学习进度慢一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合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及规律,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3.4要保持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连续性。计算机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机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学校安排的有限的课时难以达到预定要求。此外由于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问题,学生普遍反映低年级开始上计算机课时,学生很难将计算机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高年级进入专业课时,有了将计算机与专业问题结合的机会和需要,但却发现计算机知识仅停留在表面和能够应付考试,与解决问题的要求相去甚远。

    鉴于此,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学应结合专业的课程进度保持连续性,积极研究教学安排与专业的结合,使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教学融入整个专业教学课程。结合专业课程的进展,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应用,在其他课程中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穿插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保证三年大学学习中计算机学习不断线,使学生认识到并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

    层次性。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曾提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要上三个层次”,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就是要根据“三个层次”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和指导计算机基础教学。

    第一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具备计算机的一般通用认识基础。

    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需要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一些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工具的基本技能。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课程,例如我校的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可选《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Access数据库》等。

    第三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层次的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例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教学课程选择《vb.com程序设计》、《信息检索》等,总之,应当结合专业需要和特点组织相关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体现连续性和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