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调研报告范例6篇

线上教学调研报告

线上教学调研报告范文1

各位考生:

现将我校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公布,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成绩查询

考生凭姓名、身份证号和准考证号登录教育部研招网查询成绩,网址:yz.chsi.com.cn/apply/cjcx/。考生成绩以网上查询结果为准,我校不再寄发书面成绩单。

我校不提供初试成绩排名,请勿来电咨询。

二、成绩复查

我校考生试卷经过严格评阅,成绩经过反复核查。如考生对成绩有异议,可于2月26日-27日提交书面复查申请,逾期不予办理。具体复查时间及申请办法另见研究生院网站《关于2018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复查的通知》。

三、复试相关信息

1.复试分数线:预计教育部将于3月中旬或下旬公布“全国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即:国家复试分数线)。教育部公布国家分数线之后,我校将在国家分数线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尽快制定并公布各专业复试分数线、调剂政策,生源缺额信息,请考生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通知。

近三年我校各专业复试分数线:2017年 2016年 2015年

在我校各专业复试分数线公布之前,我校一律不接受有关复试分数线、成绩排名、调剂政策等咨询,请勿来电咨询。

2.复试时间:另行通知(一般为3月下旬)。

3.复试科目及命题范围:详见我校招生章程中附录《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科目命题范围》。

四、报考资格审查

复试时,我校将对考生报考资格进行严格审查,需要考生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根据往年经验,如果考生的学籍(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学历(非应届生)存在问题,考生将花费较长时间向相关部门申请学历认证、更正信息或开具相关证明,最终影响考生复试及录取。

现提前通知相关事宜,有可能进入我校复试的考生应尽快登录“学信网”(chsi.com.cn/)核实本人学籍或学历证书信息:

1.应届本科毕业生:须在学信网申请《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中文版),并逐项认真核对验证报告中信息。如考生无法申请到在线验证报告或报告中信息与本人信息不符(如姓名、出生日期等),请尽早联系所在学校学籍管理部门进行更正。

2.非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境外学历或学位证书者除外):须在学信网申请《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中文版),并逐项认真核对电子注册备案表中信息。(1)如考生无法在网上申请到电子注册备案表,请尽早就近选择学历认证机构提交申请,现场申请《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2)如考生的电子注册备案表中信息与本人信息不符(如姓名、出生日期、证件号码等),除办理《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外,还需到相关机构开具信息变更证明(如个人身份信息不一致,需到公安机关开具证明;如学习形式、毕业时间、证书编号等信息不一致,请咨询发证院校)。

3.非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境外学历或学位证书):获境外学历或学位证书的考生须持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相关认证流程详见中国留学网(cscse.edu.cn)。

4.相关网址:

线上教学调研报告范文2

关键词:移动计算;无线网络;专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140-02

《移动计算》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作为本专业硕士生的必修课程和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具有涉及面非常广且知识点多的特点,而且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迅猛,教学活动如何使得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这对教师及教学过程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门课的主要目标是:了解移动计算前沿方向和课题,掌握研究方式、方法和工具,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让学员在阅读最新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完成某个研究领域的综述报告或提交项目技术报告。如何通过这门课使得学生能掌握移动计算的最基础内容以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我们认为传统的以上课讲授相关知识的方式既不能满足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也达不到我们开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专题教学为主的方式进行了教学改进,并采用以讨论为主的方式授课。对考试的成绩比例进行了降低(40%),大幅提高以专题报告和论文为主的课程作业的分数比例(60%)。然而,通过近十年的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本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的建议。

一、《移动计算》专题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移动计算》这门课的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无线网络、Ad Hoc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认知网络、4G网络、移动数据库、移动定位与位置管理、移动信息系统安全、移动QoS、移动电子商务等内容,使学员掌握移动计算技术发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了解该领域的前沿动态,理解日益普及的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计算原理和技术,具备使用移动计算技术与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我校徐明教授等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移动计算技术》,我们针对目前主流的无线网络:蜂窝网、无线局域网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其他较为新颖的领域进行了专题教学,如《Ad Hoc网络》、《无线MESH网络》、《传感器网络》、《无线认知网络》等开设了31个研究专题[1]。每位学生必须至少精读10篇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论文,每次课1~2个专题,完成不少于1万字的技术报告,并且准备幻灯片,按计划进行报告。对所阅读的论文,要求提炼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主要技术途径、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对自己的启发。评论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简单翻译,更不准抄袭。由于各专题都是一个较大的研究领域,不可能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地进行讨论,因此必须对每个专题进行子方向的课题讨论,如《Ad Hoc网络中的按需路由协议分析》等。这样不仅能帮助学员深入地了解本研究领域,又能培养学员掌握一定的学术研究方法和能力,而最重要的是在该教学过程中能对学员的批判性思维进行系统的训练。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员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第一,对专题教学的准备工作不到位。具体来讲就是阅读论文不够深入,没有掌握本专题领域的基础知识。第二,讨论过程中不够积极。时而出现冷场的现象,并且对报告的内容,较少有人提出异议,难以展开深入的学术讨论。第三,专题报告完成质量不高。大部分学员由于之前没有撰写过学术论文或者技术报告,对报告的写法非常生疏,行文很不规范,且对论文的研读不深,难以把握住论文的本质问题。第四,学员课程教学结束后缺乏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力。许多学员都认为提交完报告就不用再参与移动计算方面的学习与研究,不再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多年义务教育过程中长期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对学员上课造成了深远影响。另外,长期的考试制度也使得学员容易养成做题目、寻找标准答案这种惯性思维。对于这种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专题式教学方式,学员接触太少。因此,我们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方面的改进措施。

二、专题教学的改进方案

针对以上出现的四种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

第一,针对专题教学预习工作,我们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如在第一次就将整个课程的专题设置进行通告,使得学员对本课程的各个专题有个整体的认识。另外我们对每个专题给出了几篇经典的参考文献,尤其是综述文章,使得学员能在前期对所涉及的专题有个初步的了解。在完成两周的课堂教学之后,即确定每个小组的人员和题目,要求每个人参与两个专题,并且每个小组的成员均需撰写一份个人的专题报告和一份小组的专题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组内成员的分工不均的问题。而且小组报告要求每人都要上台发言,使得学员必须做好先期的预习和准备。对于非本小组的其他学员,则要求能在报告过程中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第二,对于讨论过程中不够积极的问题。对于该问题,主要原因是小组在进行专题报告的过程中,其他学员总以为自己的专题并不是这个,与自己无关,因此报告过程中很有可能遭遇冷场。对此,我们首先强调老师的引导作用,在报告过程中,老师可以对报告内容实时的进行点评,并要求其他同学进行思考,在报告结束后要求小组外的其他成员进行提问、总结报告的优缺点,并进行打分,每组同学对其他组的报告进行总结和评论,并且必须提出至少1个问题,要求被报告组进行现场回答。由于采取的是类似同行评议以及答辩的研讨方式,而不是老师一个人对报告的成绩进行评分,学员就不得不认真听并参与到其他组的报告中,不然无法提出问题,无法形成评论性的意见,更无法给出合适的分数。对学员的参与度我们也进行了记录,积极参与研讨的同学可以获得额外的加分。另外,我们不断强调对任何技术途径,均存在优点与缺点,学员必须进行辩证的优缺点分析。这些措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家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第三,对于专题报告的完成质量不佳的问题。由于学员在此阶段还不具备成熟的的能力,因此在专题报告的完成过程中经常出现很多不符合学术论文写作基本规范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典型的优秀论文和技术报告进行分析和示范讲解,让学员理清一个专题报告的组成、需要完成的工作、写作的规范以及本报告的目的、意义,最终能引导学员对该领域的前沿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并能提出一些自己的初步想法。而对于提交的报告,因为是平时作业的主要衡量方式,要求学员以其力所能及的最高标准完成,并且鼓励小组间相互进行讨论、修改,如果学员愿意,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及时向老师反馈相关问题,老师可按照修改论文的方式与标准进行改进。

第四,学员课程教学结束后缺乏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动力。由于课程教学结束后距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往往这段时间内除了准备考试,学生没有较强的继续自主学习该课程的动力。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说很多门课程都会遭遇。学员往往在课堂结束后就不会再主动接触这门课的相关内容。这就需要从学员的整体培养上进行规划。如为了鼓励学员深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如信息安全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等为平台,鼓励学员课后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如可规定在某竞赛中获奖的学员该门课程可评为优秀等等。另外一个可行的办法是与学员的研究方向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在课程开始之初,就指明学院有哪些相关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到哪些研究领域,使得学员能知道通过某个专题的研究可以完成什么目标,如果学员的课程学习质量较高,可以鼓励其申请在某个选择的专题范围内完成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等等。

以上四方面的建议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在课堂上和课后同时进行、交叉运用。其目的是使学员以一种做研究的方式完成该门课的学习。为了能顺利实施这些改进措施,教员需要加强与学员的沟通,可通过建立课程微信群、建设课程网站、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交互。对每个专题,教员更需要跟踪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于课堂学生提出的想法能给出准确的评价,尤其是在创新性、技术途径的优劣等方面要做到客观、公正。当然这对教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教员具备长期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基础,并且愿意将自己的研究心得、研究方法等无私地传授给学生。另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请进该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授,这也是扩展学生学术视野及提高该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提出了在《移动计算》这门课中采取专题教学法实施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随着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在无线网络这个领域对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逐渐从工程应用型向创新研发型转变。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必须使得学员掌握该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且能提出有创意的想法。我们坚信,通过这种专题教学的方式能基本达到以上培养的目标。并且,通过本门课的示范作用,将专题、研讨为主的教学方式推广到其他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

线上教学调研报告范文3

目前,地平线研究报告包括高等教育版本、地区教育版本、K12基础教育版本、博物馆版本,呈现出系列化、定期化、专题化的趋势。K12版本的地平线研究报告2009年开始,今年是第4份年度报告。与主报告和其他专题报告类似,基础教育版本地平线报告采用相近的体例结构和内容模块,提出本年度项目专家组对新兴技术、关键趋势和重要挑战的研究结论。

4个年度的基础教育版地平线研究报告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现了全世界范围相关领域专家的集体智慧。尽管报告并不针对特定的新技术,也不对新技术及其应用提出预测,但是报告中关于新兴技术、新型实践的主题分布和调整情况,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反映了国外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于推动新兴信息技术在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研究和应用具有积极意义。美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伊利博士对计算机技术的教育应用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如果技术是答案,那么问题是什么”这一深刻的问题(Donald Ely,1995)。时隔多年,面对日新月异发展的新兴技术,学习者的经验、背景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伊利博士提出的问题仍是我们面对信息化、面对新兴技术和教育实践应用时应该首要考虑的。

启示一:注重技术与需求的紧密结合

随着信息化在工作、学习、生活、沟通、娱乐等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深入应用,技术已经深深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之中。相应的,教育也面临着信息化深度应用的综合挑战,例如,教育资源的形态、教与学的过程和方式、教育服务的内涵和个性化需求、教育认证的多元化、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开放性等。这种深刻变革的背后,主导技术革新的是需求及其变化,需求推动技术发展,需求推动技术革新,需求推动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技术的应用需要特定的条件,技术只有和特定的教育需求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掘技术支持教学的潜能,才能准确评估其价值。从一定程度上说,技术与教育需求紧密结合的程度决定了技术应用的成败,也影响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和效度。在技术革新的链条上,需求及其变化永远是第一位的,是具有最终话语权的。基础教育领域因其学生主体特殊、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特殊、应用环境和条件特殊,对技术发展、技术应用实践的需求不同于其他阶段或对象,因而也是基础教育领域新兴信息技术孕育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笔者提出,当前以注重参与、个性化、去权威化为内在特征的Web2.0技术,如博客、维客、社会化互联网络等,为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的参与交互的技术条件和环境。新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行性转化为教与学的实际应用,为学习者提供受支持的学习体验,提供更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互体验机会(王龙,2009)。教育领域的决策者、管理者、研究者、技术人员需要从有效应用和准确应用信息技术的角度,积极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实践应用。

启示二:关注技术的融合与教育应用

美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海涅克提出,从技术的发展来看,未来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融合,相互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正在改变我们思考、认识、学习、工作与协作的方式(海涅克,2005)。这一观点在地平线系列研究报告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以移动技术为例,最初的教育应用可以获取定制的资源、短消息通讯等,后来发展到成为电子阅读、即时通讯、社交网络、多媒体记录、地理定位、多点触控、执行应用程序等综合性智能终端,这可以看做是技术融合性发展趋势的最佳例证。另外,移动技术、云计算、数字化出版、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教育游戏等新兴技术,也在发展中不断融合。例如,实现移动技术、数字化出版技术、数据分析技术背后都有云计算的支撑,数字化出版日益朝着移动应用方面发展等。

更深一层意义上的融合是推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这也是技术实现有效教育应用的关键。技术融合于教育,成为我们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环境,成为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并对学习过程提供支持,对开展学习评价提供支持等。例如,在教育资源的组织呈现和获取方面,在师生教与学的互动方面,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方面,在对学习互动的支持方面,在对学习过程的记录和评价方面等,技术有更广阔的空间。技术在发展中融合,并最终融合于教育应用,这是技术融合的应有之意。

启示三:更加重视和关注技术支持的学习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未来是技术支持和推动下的学习。2010年基础教育版的地平线研究报告及其近两年研究报告提出的关键趋势认为,越来越多的教和学发生在教室之外(李睿,2011)。云计算技术及其应用、协作网络环境、开放教育内容等,使得无所不在的参与和分享成为可能,这也体现了新技术发展背后的核心所在,为大家提供随时随地获取资源、互动交流、参与分享的机会。与此相适应的则是“非正式学习”开始变得无所不在,适应现代社会节奏逐步加快、压力逐步增大的需要,人们希望能够随时随地地工作、学习和沟通,快速及时获取信息,进入能实现最大化价值的社会网络。

值得引起关注的是,教室内的“教与学”和教室外的“教与学”从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困扰大家的是,对教室外的学习是否发生了进行分析和评估相对困难,但却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在高等教育领域和基础教育领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制作和共享了优质的开放教育资源,允许使用者基于非商业用途的再利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也有相应的数量不菲的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和共享。在这种方式下,学习者获取资源的行为,如页面平均停留时间、参与讨论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于校园内学习的特点。笔者注意到,2011 年地平线报告把学习分析列为远期阶段(未来三到五年内)将在教育领域获得重要发展的关键技术,2012 年的报告更将其提前至中期阶段(未来两到三年内)的关键技术。学习分析可以通过对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为优化学习支持服务、为个性化定制方案提供直接支持。

线上教学调研报告范文4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主动观念,为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1形势政策报告要强化服务功能,重视人文精神

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具有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提升大学生观察时政的能力,培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双重职能。对受教育者来说,一方面通过接受形势政策教育了解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进而理解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在依据和客观标准,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形势政策课的学习,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判断现实现象,提高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能力,认真分析自己所处的社会形势,学会认识、把握形势政策,思考应对策略,顺应、利用好个人成长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显然,形势政策教育既体现出贯彻、传达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工具理性,又有帮助大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准确客观认清形势从而为自身提高发展开辟道路的人文理性,应当是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的有机统一。

但是,目前的形势政策报告在实践中偏重的是传达、贯彻的工具理性目的,把学生当作被动受教的一方,强调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讲授,强调宣传党和国家政策、路线、方针的“传声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直接需要重视不够,人文意识薄弱。工具理性在报告中居主导性地位,致使学生在对形势政策的理解中感受不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背后所体现出的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很多同学感到报告的内容实用价值偏低,更无法理解形势政策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形势政策报告的举办中应切实转变急于灌输政治理念的观念,改变图解政策、只求传声的倾向,深入体察学生的内在需求,渗透人文精神。

2形势政策报告要与学生个人发展相关联,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部分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形势政策报告的价值感到困惑和迷惘,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调查中,有些同学表示,报告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相距甚远,感觉不到这样的报告对自己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和价值。因此,应该切实加强对形势政策报告价值和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政策及其教育与个人发展的直接关联。一是形势政策大环境决定着大学生个人的自我发展空间的最大上限和个人的发展方向。时势造英雄,必须认清时势,才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杰出人物,古往今来许多伟大人物的成长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二是形势政策也制约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大学生的成功概率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客观准确地把握形势,顺应政策,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正确定位,为自己的发展选择合适的行业和职业。因此,应当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报告重要价值意义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观察形势,利用政策,形成对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政策的深刻理解力,培养起超前把握和利用形势政策的胆识,从而实现自身的大发展。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形势政策报告在自身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进入大学生头脑。

3形势政策报告要找准报告切入点,迎合学生内在需求,实现报告价值

当前的形势政策报告由于种种原因,内容与报告的价值相分离,出现了报告内容与学生的内在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的是形势政策的微观内容,希望能够有对形势政策微观内容的纵深解读,而不是从宏观着手,再向微观印证。据调查,在各项形势政策内容中,学生对物价上涨、就业形势等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微观形势以及相关政策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对离自己学习生活实际较远的宏观形势政策关注度明显较低。这充分说明自身利益诉求已成为学生中最关注的热点,也是吸引学生关注报告、学习报告内容的重要内在动力,是报告进入大学生头脑和思想的有效切入点。要调动各方力量,认真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脉搏,找准学生的思想兴奋点和报告的切入点,从微观层面切入,中观挖掘内容,最终达到宏观把握目的,从而提升形势政策报告的有效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为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1建立高校所在地各级领导来校做形势政策报告的常规制度

中央已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亲自前往高校为大学生做形势政策报告,结合当地或部门工作实际向在校大学生介绍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农业、交通、能源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实事求是地总结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为此,高校所在地的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亲赴高校做形势政策报告的常规制度,将中央的政策精神落到实处。为增强形势政策报告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报告人在报告前应主动深入高校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了解当前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报告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各高校在报告举办前,应充分利用校内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校园舆论氛围。在报告进行中,各高校还可通过校园广播和闭路电视设立多媒体分会场,使全校师生同步收听收看报告实况,扩大教育覆盖面。报告举办后,各高校还应通过团委、学生会、党支部等进一步开展讨论、学习,从而使形势政策报告取得更好的效果。

2建立健全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在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的实行中,要建立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牵头负责,党委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社科部等直接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负责协调和落实省(市)领导和省(市)直部门负责人到学校作形势政策报告的衔接、组织、安排等工作。党委宣传部门负责拟定专家学者或先进模范典型集中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的年度方案,掌握工作进展和实施情况并协调校内外有关宣传媒体做好形势政策报告的新闻宣传,收集反映学校形势政策报告的信息,加强检查、指导和督查。

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形势政策报告的保障机制。要把形势政策报告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所需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学校还要为形势政策报告的举办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

3制定和完善高校形势政策报告的配套措施

一要加强形势政策报告报告人的相关队伍建设。报告人队伍建设是举办形势政策报告、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联络、建立一支精干的专兼结合的报告人队伍。在校外要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特约报告员;在校内要发挥校院各级领导的带头作用,培养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专职报告人队伍。

二要加强对形势政策报告资料的开发与利用。形势政策报告因受场地等条件的限制,能够真正参与听报告的大学生还是少数,即使学校具有很好的网络条件,再好、再精彩的报告也往往只有一个学校的学生能够分享。因此,加强形势政策报告资料的开发与利用,就成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报告的价值、提高报告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措施。我们可以将最新的形势政策报告文字汇编成册或公开出版,将音像资料整理成库或公开出版或上网传播,从而实现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三要强化形势政策报告的督促与考核。形势政策教育在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中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中计1个学分。高校应把学生听形势政策报告纳入考核体系,在规定的学分中再规定一定的学时比例并强化管理,建立档案,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成绩计入学生的成绩册,而且把它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一个条件。这样,从制度上保障学生参加形势政策报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的有效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参 考 文 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王莉梅.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综述[J].新西部(下半月),2007(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

线上教学调研报告范文5

美式教育的特点即是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参与及创新运用,因此,报告便成了常见的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比如实验报告、学期报告、专题报告、研究报告及论文(含毕业论文)等。研究生presentation 及 seminar 的机会更是占很大的比重,有些甚至占学期成绩很大比例。如何完成报告、论文同时得到良好的成绩,是本文提供给有志留学的有心人参考的目的。

美国大学生由於自小已养成自动寻找答案习惯,在启发式的教育环境下,写报告、论文对他们来说比较不陌生,虽然专业知识上美国学生不见得比外籍学生强,但是表达能力由於自小培养,加上英语能力的优势,常比外籍学生在报告、论文方面有较隹的利基。反之中国学生比较缺乏报告写作的训练,因此如果在留学过程中无法适应美式教育会比较辛苦,其实论文、报告的写作要领其实不难,只要把握技巧就可水到渠成。

通常论文由篇首(Preliminaries),本文(Texts)以及参考资料(References)三部分构成;而这三大部分各自内容如下:

(一) 篇首:

封面(Title)

序言(Preface)

谢词(Acknowledge)

提要(Summary)

目录(Tables a nd Appendixes)

(二) 本文:

引言(Introduction)

主体,含篇(Part)、章(Chapter)、节(Section) 、以及注释 (Footnotes)

(三)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References o r Bibliography)

附录资料(Appendix)。

进行论文或报告写作之前,先要确定想要表达的主题,主题确定后,将其具体表达,即为题目。题目可以提供研究者:

一.研究的方向

二.研究的范围

三.资料搜集的范围

四.预期研究成果

通常在确定题目之後就开始找资料从事研究,建议在找资料之前最好去问教授有哪些参考资料来源可供参考引用。构思为确定写作大纲或 Proposal 的先前步骤, 大纲是论文、报告淘学古在线学习网网才能船员招聘网

更多内容请登录一个讲述初高中学习方法的神奇网站

的骨干, Proposal 是研究的架构、流程及范围的说明书。如何构思大纲或Proposal为论文、报告写作前的必要准备工作。好的论文或研究报告,要基于在完整、详实的资料上,而参考资料除了和教授商借之外,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图书馆了,一般参考资料来源可分成教科书或手册、政府机构的报告、科技或商业方面的杂志,及会议性质的资料。此外现代的电脑资料库也可帮助收集资料,在国外可利用学校的电脑连线资料库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当一切准备就绪,即可开始着手写报告,一般报告还分大报告如期末、专题等报告,及小报告如 Seminar 式的报告。

就算是小报告,也至少应含

(一)TITLE PAGES :包含主题名称、作者、日期

(二)Summary: 即主要的结论

(三)Introduction:包括理论背景及内容

(四)Technical Sections:是论文的主体,为最重要的部份应再细分为 几个片断。

(五)Conclusions:即扼要的结论

(六)Appendixes:复杂公式的导引及叁考资料和电脑程式的报表可附加在 此项

美式报告的撰写通常要打字,两行式,行间若有未拼完的字要以音节来连接。写报告通常需要用到电脑,如有计算数字统计图表的需求,也常会用到程式软体如PASCAL、

LOTUS,统计分析软体如SAS,也是不可或缺的,电脑绘图在今日已成为工商界及学术界的重要工具,文书处理更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Wo rd fo r Window、Powerpoint、Excel便成了颇受欢迎的工具。此外在英文语法、文法上的润饰与修改,如能请老美帮忙会比较好。

线上教学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开题论证报告 教师课题研究 再关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27-02

近年来,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热情普遍高涨,尤其是校本研究专项的设立,使得教师市区级规划立项课题数量大幅度增加。既然课题得以立项,其研究过程的规范要求就相对较高,由此,全市各区县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课题管理也更加规范。作为一名科研管理工作者,我认为,课题立项之后的开题论证是保证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因为,对于研究经验水平尚待提高的一线教师而言,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的真正开始阶段,也是课题实施之前的最后一次设计。往往很多在申请立项时应该解决的问题,教师的课题立项中都没有完全解决,因此,开题论证,尤其是现场开题论证,有其与专家、教授立项课题,理论书籍论述中所不同的独特地方,需要特别引起关注。

近期,我区分批分期组织了区级立项课题现场开题论证活动。其间,我越发感到,现今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要更多地聚焦于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之中,要增强围绕问题的课题研究整体设计意识。因为,处于教育科研初级阶段的教师,虽然能够按照开题论证报告各部分的要求撰写报告,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一部分内容,不能很好地突出科研课题的科学性、应用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等价值属性。致使“报告”就是为了“报告”,而不能周密地思考自己的研究设计,很好地指导自己的研究过程。因此,我认为,目前的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应继续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一 应再关注课题论证报告的整体思路

校本研究理念的兴起,使各级研究机构争相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但无论是各级课题规划管理部门,还是各级教育学会、各专业研究会等,各自组织申报课题所下发的课题申请书、开题论证格式要求等均不相同。致使很多刚刚走上科研道路的一线教师虽然有了好的选题,但撰写开题论证报告时就像回答问题一样,按要求逐项回答各部分内容项目,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填写这些内容,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不明。实质上,不论哪一级课题申报只是所要求的创新层级不同而已,其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与可操作性的评审原则是确定不变的。因此,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申报,首先应在确定好研究意向的基础上,明确课题论证无非就是要回答下表中的基本问题。各级组织部门所要求的论证报告各部分内容不是孤立的,是围绕研究课题的基本问题所应回答的具有逻辑关系的研究要素(见下表),因不同部门组织者所选研究构成要素的不同,致使课题论证内容的格式要求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初次接触课题研究的教师,面对开题论证报告中诸多需要回答的问题,首先不要畏惧、不要慌乱,要围绕研究的基本问题认真梳理好研究思路,然后对照不同组织部门开题论证的格式要求适当调整表述语言即可。一般而言,课题设计往往要深入思考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即: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条件如何?有何成果?需要体现这样的研究设计思路:清晰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背景清)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缺乏研究或尚未完善的领域,提炼出新颖而富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主题新)把主题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研究任务(任务明)为完成任务制定符合实际条件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手段(道可行)。因此,初次接触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善于将论证报告的诸多格式要求简化为对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关注它们的逻辑关系、论证报告的整体思路。

二 应再关注课题名称表述

课题论证设计要从课题的名称做起,因为课题名称中往往预示着课题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研究的范围等;课题名称的表述要准确、精练、具体;要关注课题名称中出现的关键词内涵与外延等。上述关注课题名称的一些基本常识很多一线老师已经知晓。但在实际论证指导活动中,我们感到,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对课题名称中各关键词之间联系的思考,多问“为什么”,以利于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创新点。

例如,“借助多元智能理论实施小学语文评价策略的研究”。教师设计的研究目标是: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建立多元化的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体系,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感到,教师对研究课题名称缺乏思考,研究目标较为笼统,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课题研究背景介绍、课题研究内容涉及等方面都没有体现。只是知道研究“评价”、“多元智能”,而且是在小学语文学科范围内研究。为此,我首先指导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是“评价策略”(而非评价体系),是“小学语文评价策略”。进而启发思考:为什么你单单研究“小学语文”中的评价策略(因为他是一位教学干部)?而且还是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它与“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指导下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吗?上述课题名称中对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的思考,可以使课题研究背景的论述以及研究目标的表述更加有针对性。以便整体上更加突出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

三 应再关注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是课题研究的灵魂,只有核心概念界定清楚,课题研究的方向才能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边界才能更加清晰。为此核心概念的界定,可以通过文献研究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明确。目前,很多开题论证报告中都会明确要求要有核心概念的界定这一项内容。因此,教师往往能够通过各种资料,查找到核心概念的定义。但实际课题论证中,我发现教师只是明确核心概念“是什么?包括什么?”等,但这还很不够。反映在教师撰写的论证报告中研究内容的设计、甚至研究重点都并非在核心概念所划定的边界内,研究背景撰写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表现、研究目标的设定均未与核心概念紧密联系,相反,偷换概念的现象却比比皆是。体现出教师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还很不到位。报告中要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有此项内容是基本要求,但概念的运用是否恰当,是否能够体现在报告的整体思想中才是根本。

因此,我认为,教师的课题设计论证过程,有些没有要求写出来的部分,如相关概念的辨析也是很重要的。课题论证中,我指导教师在界定核心概念时还要运用比较法,辨析相关概念之间的异同,如“延时评价”与“即时评价”、“超前评价”之间的异同;“群体”与“团队”、“集体”之间的异同;“策略”、“方式”、“方法”、“模式”、“对策”等,这样可以有效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内容,突出研究重点。

四 应再关注文献综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教师教育科研信息资料的匮乏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教师课题论证中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寥寥几笔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但是,课题论证中,应如何选取有价值的资料进行综述确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我们发现,文献综述只是对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做一简单介绍,或只对该领域研究的文章或论著进行罗列者有之。文献研究没有紧密围绕关键词或忽视关键词进行论述者更是普遍。例如,“科学游戏中促进幼儿主动探究策略的实践研究”一题,“科学游戏”的文献研究要关注,不能仅限于科学教育的文献综述上;针对“主动探究策略”的关键词,他人对“策略的研究如何”也要重点论述,因为,已有“主动探究策略”的再研究、实践中丰富完善策略的研究等是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再如,“外地务工子女学习困难成因与对策的研究”的文献综述,如果只对国内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文献的研究,而没有关于“学习”方面的研究文献论述,显然文献研究的针对性极为欠缺。

因此,教师文献研究的目的要更加明确:一是为了找到他人研究的不足或空白点,以明确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二是借鉴前人对该问题的界定,即要明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界定研究的边界,确定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如果文献研究不到位,就不能起到应有的“站在巨人的肩上”进行研究的目的。

此外,研究参考的文献还要注意其权威性。

总之,撰写文献综述时要注意:(1)紧扣主题。综述应与课题直接相关。(2)高度概括。对引文要精心梳理避免繁复。(3)有所选择。选择出自政府或专业机构有影响、有价值、正式出版的文献。(4)内容翔实。对相关观点和成果的叙述要全面客观,内容精练而不干瘪,选择精要而不偏颇。(5)有述有评。引述不可扭曲别人的观点,但可阐述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

五 应再关注教师对论证专家指导的心态

规划课题一旦立项,请专家论证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很多一线教师对专家的质疑或意见不知如何处理,甚至有些教师只喜欢听表扬、肯定,唯恐专家提出问题与意见。课题论证时的专家质疑很多课题承担者难以接受。其实,有专家认为,课题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命题作文的过程。专家的质疑,是在帮助课题研究者能够自圆其说,不是对课题全盘否定。

如面对某市级立项课题,专家论证时质疑道:“你的课题中的某种提法科学吗?”实质上是在指出你的理论文献论述不够充分,“怎么样表述才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呢?”我们应这样思考与改进。那么,如何正确对待专家的质疑?质疑是课题论证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有些专家擅长质疑,其目的是帮助你思考,不一定要求教师都一一作答,因为该课题的研究主体是教师本人,而非指导专家。其实,课题立项,从某种角度已经肯定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即研究方向、研究基础等,但开题论证是请有经验的研究者帮助课题承担人进行课题研究周密设计、修改完善。因此,教师对待事情的思维角度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是”与“非”、“对”与“错”的两维水平,要多维立体思考。

专家的质疑是指引课题研究创新的方向,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问题。开题论证专家不是检查者、评价者,而是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课题论证时要放松心态。

总之,开题论证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对于尚处于初期研究阶段的一线教师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尤其要注重开题论证报告,以保证研究过程顺利,研究成果丰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