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财基础知识范例6篇

金融理财基础知识

金融理财基础知识范文1

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金融知识的市场需求分析

1.1应用型财务管理的兴起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市场结构的发展变化,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趋向于“应用型”教育。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此,许多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证券公司、银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转变无疑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对学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财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才有可能成为适应时展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1.2金融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各种财务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从事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可避免会参与其中。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既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涌入.一方面为企业筹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使企业处于极大的金融风险中。这些对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资本约束还未形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运作规律.并具有较强的发展适应能力。

因此,市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其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具有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还要了解金融市场、熟悉金融机构、能够理解我国金融机制及法规。要培养此类人才.在其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开设一定数量的金融类课程必不可少。

2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框架多分为五个层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公共课.即为通识教育课程.强调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质教育的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通识课程。因其与专业性质无关.故不必开设金融课程。后四层都属于专业教育课程.不同层次中金融类课程的设置也有所不同。

2.1专业基础课中,几乎没有金融类课程

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法、甚至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并无不妥.但对财务活动的生存环境——金融市场.及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金融机构未作丝毫介绍.这显现出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尚有欠缺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

2.2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有所增加

专业主干课是构成财务专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院校传统选择的为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投资学为金融学课程.在财务活动的三个环节,即筹资、投资和分配业务中,投资是中心,投资的需求决定了筹资的规模.投资的预期收益构成了筹资成本的约束条件。而投资的现实收益则成为财务分配的基础。因此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设置为专业主干课。

随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除了传统开设的投资学课程外,各高校对专业主干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复旦大学的必修课增加了金融市场和金融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和资本运营;东北财经大学开设了金融学和公司理财等。这说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数量。

2.3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随不同院校的特点而变化

    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设置的多少和具体的开设种类都有所不同。如复旦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特別重视学生的金融基础,金融学相关课程设置的非常细致,十二门的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如金融工程、期权与期货、金融实务、保险学、中国金融市场等占了九个。而中国人民大学在重视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更看重的是会计类专业课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门的选修课程中,金融类课程仅仅只有保险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贸易和证券投资学五门。其中证券投资学是必选课,是作为专业主干课中没有开设投资学的必要补充。

综上分析,在当今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金融类课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对比我国庞杂多样的现实市场需求,金融类课程的设置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不足,为能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其中金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优化。

3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

3.1增加专业基础课中的初级金融课程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与资金运动有关的"Hmnce”一词。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之处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中,应至少开设一入门级金融课程,如《金融学一>或彳.货币银行学这两门课内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较浅显但较为全面的对金融学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财务管理的对象——货币的产生发展、相关形态制度的演变;可以掌握财务分析中关键因素——利率其作用及运行机制;可以初步认识筹资或投资等财务活动所接触到的各种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

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将这门课开设到专业主干课中。这实际上是混淆了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关系。二者不应是并列而应是前者为后者的学习进行铺垫和打基础。因此,应将金融学调至专业基础课程中。如果学校较为重视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知识的培养,还可在专业基础课中除金融学之,再加设一门金融课程,如金融市场学等。

3.2加强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实践环节

市场迫切需求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灵活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

进行理财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在于财务主干课程的理论学习,更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的财务活动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市场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仅仅加大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的数量远远不够,还应加强培养财务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般来说,尽可能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放在全真模拟实验室中,通过采用模拟炒股实验、上市公司融资实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甚至沙盘对抗实验等设计性实验方法,着重训练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运用财务数据,设计分析模型的综合能力。即便不具备全真模拟实验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基本方法,使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财务金融知识,为其今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3.3设置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

虽然在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都开设了金融类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并无特别要求,但学校对该专业培养重点和方向的不同导向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身就隶属于会计学院,该专业学生在专业限选和任选课的选择上,必然以财务会计有关课程为核心,多选择公司治理、高级财务会计、企业价值评估等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

为了能够培养出既能满足金融市场需求.同时又能突显学校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在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专业限选课中设置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例如,若某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限选课一共要求30学分,其中金融类课程不低于8学分。这样,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种类及数量多少,仍由学校根据自身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来设置,只是为了配合市场需要对学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识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还兼顾了学生个人的兴趣偏好。

金融理财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投资理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153-03

教育部和财政部2010年7月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导思想别强调,本科教育应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在高等教学错位竞争发展趋势下,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研究型重点大学的培养任务,地方院校应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

金融工程本科培养以地方财经类院校作为中坚力量,51%的金融工程本科在地方财经院校。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受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严峻的挑战,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是“根据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确定财经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张进,2006)。因此,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也需要实施面向应用的人才培养改革,以顺应高等教学大众化趋势和响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教育部的本科质量工程。

一、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困境

国内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属于教育部认可的目录外专业,其培养是以国外金融工程硕士教育(Master in FinancialEngineering,MFE)为蓝本,要求学生具备金融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学科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从学科结构、培养层次和学生能力分析发现,作为金融工程本科培养中坚的地方财经院校根本就培养不了本科生具备这种金融、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的专业能力。

1.地方财经院校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基础薄弱。作为金融、数学和计算机三学科融合交叉的体现,国外金融工程硕士通常由大学的商学院(国外金融属于商科)、数学系和工程学院联合授课,其实质是以数学工具来建立金融市场模型和解决金融问题。然而,地方财经院校传统的经济管理专业和学科体系限制了其对金融工程的数学和计算机学科支撑:一是这些院校的数学教学以“经济数学(俗称数学三和四)”为主,要求较低,即使为金融工程专业开设“理工科数学(俗称数学一和二)”,教师长期习惯“经济数学”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的深度和难度以及课程的成熟度都难以达标;二是地方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也缺乏专业性,授课主要由偏重管理的信息管理学院负责,难以实现程序设计、算法优化等教学要求。数学和计算机偏科的现象不仅是地方财经院校,中央财经大学等教育部直属的财经院校也同样因为学科问题而被排除在“985工程”之外,与研究型综合大学差距明显。同时,财经院校学科偏科还体现在“金融工程”课程建设上,所有获得“金融工程”国家精品课程的高校都是具有综合学科优势的“985”研究型综合大学,没有一所财经院校,即使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财经院校也如此。因此,数学和计算机学科缺陷严重制约了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的培养。

2.地方财经院校本科层次难以到达金融工程的培养目标。在金融、数学和计算机学习过程,金融工程本科生面临工商管理专业同样问题,跨学科学习导致学生疲于应付金融、数学和计算机课程学习任务,泛泛的学习难以精通,因而数学建模的金融工程专业技术能力难以形成,这种天方夜谭式的学科交叉培养形同虚设。因此,以金融、数学和计算机学科交叉培养不适合地方财经院校当作金融工程本科的培养要求和培养定位,只适合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这不仅是国外金融工程只有研究生项目的原因,而且也体现国内实力雄厚的“985”综合性大学不设金融工程本科之上,例如四所“金融工程”国家精品课程高校仅武汉大学保留金融工程本科,而同是首批开设金融工程本科和“金融工程”国家精品课程高校的厦门大学2009年取消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

3.地方财经院本科毕业生难以胜任目标职位。从培养方案来看,金融工程本科定位培养面向投行、基金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层次金融技术人才——金融工程师(Quant),从事衍生品定价、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模型验证、模型研究、程序开发和风险管理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精深的数学建模能力,而事实上金融工程本科生只具备金融基础知识和常规业务素质。因此,地方财经院校培养的金融工程本科毕业生不能胜任需要数学建模的金融工程相关职位,同时各大财经招聘网站的相关职位招聘信息也从来不把本科毕业生作为招聘对象。

综上,地方财经院校难以将本科生培养成具有数学建模能力的金融工程师,因此,其金融工程本科培养必须重新定位。

二、金融工程本科面向投资理财的培养定位可行性

地方财经院校难以培养跨学科合格的金融工程人才,其金融工程本科培养必须顺应人才需求的趋势,经分析和梳理,面向投资理财的专业定位是现实的选择和最可行之路。

1.投资理财就业稳定而有潜力,是金融工程本科最佳的就业渠道。遵循著名哈佛校长德里克·博克将学生的发展与社会需求(就业市场)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思想(潘金林,2010),将投资理财作为金融工程本科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从培养规模来看,金融工程本科只需很小的金融就业细分市场,2010年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仅有2000—3000人,不到金融专业的8%;同时,整个金融就业市场前景广阔,2003-2007年我国金融从业人数比例不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齐小东,2010);再者,资本市场扩容和直接融资比例增长的趋势下,以证券业发展为基础的投资理财就业将获得结构性增长和突破,金融工程以投资理财作为就业方向将非常稳定。

2.投资理财紧密联系金融实务,是金融工程本科最好的切入点。由于数学和计算机培养的学科缺陷,地方财经院校实现不了数学建模解决金融问题的金融工程本科培养目标,只能退而求其次,弱化数学和计算机的培养要求,利用其经济金融的学科优势,凸显培养以投资理财为主的金融知识和能力,不失为可行之路。抛开数学和计算机课程,国外金融工程硕士的金融课程主要是股票市场分析、投资组合分析、期货和期权、资产定价、资本预算、固定收益分析、利率模型、金融风险管理等,这些课程正好构成投资理财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投资理财是金融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本科生可以从投资理财切入证券业,积累经验提升成为真正意义的金融工程师,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无限。

3.投资理财实务素材丰富,是金融工程本科合适恰当的教学内容。投资理财内容翔实具体,既可发挥地方财经院校的学科优势,又能作为金融工程本科生的培养定位:(1)投资理财教学内容充实丰富,与以期货期权为重的金融工程教学因国内实务匮乏而枯燥空洞截然相反,投资理财实务工作成熟而繁荣;(2)投资理财的教学素材易于收集,例如,丰富的证券软件财经资讯和各大网站财经专栏的投资理财专题;(3)投资理财不仅是有丰富的案例和实务可供讲解和学习,而且得到以资产组合理论为代表的现资理论体系强有力支撑。因此,投资理财非常适合用来培养本科生。

三、面向投资理财的金融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应用型金融工程本科面向投资理财的培养定位是一条现实可行之路,为了进一步理清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培养的教学改革,本文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考察金融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结构重新设计和课程改革。

1.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工程本科的背景介绍。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工程本科教学和培养由金融工程教研室具体负责,所属金融学科背景扎实、优势凸显,是贵州省唯一的金融学硕士学位授予点、金融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和金融学省级示范专业建设单位。同时,该学科的教学改革也备受关注,先后获得了教育部2009年度“‘面向基层、面向三农’的金融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贵州省级教学团队“金融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和2010年贵州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改革研究”等项目。

同时,金融工程教研室师资科研实力强劲,投资理财专业背景扎实。该教研室15名教师博士占10位,集中金融学科70%的科研力量。同时,教研室以投资理财教学为主,有“证券投资学”省级精品课程、“金融工程学”和“投资银行学”校级精品课程;教师证券研究和从业经验丰富,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金融研究》和《管理工程学报》权威期刊发表证券文章5篇。

2.金融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结构设计。参照刘德仿等人(2009)的“以能力为主线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框架”、发挥学科背景和教师专业背景优势,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工程教研室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定位为投资理财,以知识能力结构体系作为议题进行教研室讨论,采用逐层分解的结构化方法,将专业能力结构体系分为方向、岗位、能力和知识点等四个层次:(1)就业方向分为投资分析和理财规划,其中投资分析是理财规划的基础;(2)岗位以就业方向为导向,梳理出适合本科生工作的相关机构的基础岗位,投资分析方向面向实务投资、证券投资、金融市场创新等三个岗位;(3)能力则是岗位需要具备专业核心能力,为了凸显专业能力,省略通识能力,以证券投资岗位为例,以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投资组合等三种能力为主;(4)知识点是专业能力的知识基本框架,技术分析能力包括基本指标、分析指标、图形学、分析理论等四个知识点。

3.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与建设。与此同时,依据面向投资理财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体系,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工程教研室也提出了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和建设基本方向:(1)教研室集中精力重点建设专业主干课建设,专业课是教研室的主要任务和特长,而通识教育和基础课非教研室所专长,由基础教学部门负责;(2)选择投资分析作为专业主干课,理财规划为专业选修课,以体现投资分析作为理财规划基础的课程规律;(3)采用马建荣(2010)学科逻辑和问题逻辑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法,投资分析专业主干课以“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学”和“金融衍生工具”为原始蓝本,借鉴国内相关课程的主要成果,按照不同投资工具分为八门课程(详细见表1)。

四、展望

地方财经院校是培养金融工程本科的中坚,但在由于学科结构、培养层次和学生能力的原因很难培养出真正具有数学建模能力的金融工程人才。依据地方财经院校的学科优势、金融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本科培养的特点,地方财经院校将金融工程本科培养定位面向投资理财,以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与研究型综合大学错位竞争的地方院校应用人才培养趋势。与此同时,针对地方院校应用金融工程本科培养,面向投资理财梳理出方向、岗位、能力和知识点的专业能力结构体系,并提出按照学科逻辑、问题逻辑和投资工具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依据学科优势、金融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本科培养的特点,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与研究型综合大学错位竞争的地方院校应用人才培养趋势,作为地方财经院校的代表贵财金融工程教研室将金融工程位面向投资理财,并提出由方向、岗位、能力和知识点构成的专业能力结构体系和按照学科逻辑、问题逻辑和投资工具改革的课程教学方案,这种应用型金融工程培养模式可以作为其他地方财经院校借鉴的范式。

未来落实面向投资理财的金融工程应用化培养,地方财经院校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对金融工程的主要理论和思想进行重新梳理和组织,分课程讲解,避免同一个理论在多门课程重复出现的现象;二是吸收丰富的投资理财实务资料作为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增强金融工程专业实用价值和实际意义;三是兼收并蓄,吸纳成熟的投资类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按投资工具细分的金融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成为特色课程。

金融理财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 Excel;财务;金融;建模

【中图分类号】C623.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从事财务与金融管理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的操作;而现代金融的快速发展又对企业财经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从单纯的会计核算型向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型发展。这意味着今天的财经类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财务金融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应该训练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建立各种财务金融模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在今天的财经类本科高校的教学中,Excel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于课程教学之中,但在相关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中还普遍的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使用Excel建立财务金融模型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Excel应用在财务金融管理课程中的重要性

(一)Excel在财务金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企业会计财务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通过相关学习与培训,大部分财经类高校本科生对于商业化的财务管理软件已经能够做好熟练的运用。但是随着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提高,财务金融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也随着从会计记账、财务核算转向高级财务会计、项目估值、筹资和投资决策分析等方面。在复杂的经济活动面前,靠功能较为单一的财务软件无法实现灵活有效的公司财务金融的分析与管理。所以将财务软件与Excel结合起来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实现一定程度的财务预测与投资决策成为越来越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择。

(二)Excel在财务管理上的应用优势

Excel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办公软件,它能够与绝大多数财务软件对接,从而给数据的获取和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Excel在数据处理上功能强大,方便的数据运算加上自带的大量财务函数基本上能够满足日常财务数据处理的需要。交互式的信息处理技术使得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较为容易的建立各种财务分析模型,利用宏和VBA的编程技术还可以简化数据处理过程,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二、Excel财务金融建模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

(一)Excel基础教学定位缺失,内容过于简单

所有的财经类高校都设置了计算机基础的相关课程。然而课程教学的定位基本上偏向于如何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因此在内容设置上更多的是与计算机等级考试挂钩,在教学上没有突出Excel操作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只掌握了Excel的一些基础应用知识和技巧而缺乏系统的训练。由此学生在使用Excel的时候,存在着工作簿设置不合理、工作表运用不科学、不会使用Excel的大部分工具、宏与VBA应用知识欠缺等情况。这造成教师在财务金融建模的课堂教学中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学生传授Excel的应用技巧知识,不仅影响到课堂教学进度,也使得学生顾此失彼,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体系不完整

随着用人单位对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必然要求高校在培养财务金融人才的时候要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应用性。而目前许多高校在财务金融人才培养计划的设置上,还存在方向过于单一、内容简单重复、学科交叉性不高的现象。今天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具备财务预测与决策、预算与控制甚至是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能力。然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这样的普遍问题:会计和财务管理类的学生缺乏金融学的相关知识,而金融学的学生缺乏公司财务的相关知识。这使得教师在开设财务金融建模课程时,内容设置上受到限制,课程教学只能停留在一些基础模型的练习上面,无法开展更高层次的模型设计与应用的教学。

(三)实验课程项目设计单一,缺乏创新性

财务金融建模课程作为实验课程教学,其课程项目设计上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对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必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不完全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匹配;实验课程项目的建设上过分依赖软件资源而不重视实验内容的有效设计;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上还存在着内容单一和深度相对较浅,模拟型、验证型实验项目较多而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相对缺少的情况;过多注重于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缺少培养整体解决方案的思维训练。这与培养创新型财务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提高Excel财务金融建模教学质量的对策

金融理财基础知识范文4

多媒体教学已然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一个新型手段,多媒体教学以其内容的丰富性、直观性,获得知识点的便捷性以及各个学科知识点的交叉相互性取得了明显的优势,在《财政与金融》的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知识的较快更新以及与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串联。但是,多媒体教学更应该注意章节的选择使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情感交流以及新型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法的结合等。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财政与金融;教育方式

随着现代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已由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向现代教学模式发展,而现代教学模式要求不但能够准确快速的传输教学信息,又能较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这就是新型的多媒体技术。正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推广,使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财政与金融》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然成为此门课程讲授过程改革的趋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又被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分支,指利用多媒体信息及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点如下。

1.课堂教学包含知识容量大

对于经济信息变化比较快的课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显得尤为明显。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能够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使教学资源能够实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能够直观的化繁为简

由于多媒体教学本身内容直观性强、感知材料比较丰富的特点,使多媒体教学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较直观的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更快的使抽象信息在大脑中迅速转化为形象信息,充分传达教师的教学意图,使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多媒体利用视、听、学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刺激信息,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财政与金融》课程的特点

《财政与金融》是一门经济类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介绍一些宏观理论知识,并与《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税法》部分知识重复,仅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使得知识的传授繁杂而冗长。而这些基本知识由于其较强的理论性导致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效果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低。而《财政与金融》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又具有以下特点。

1.和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联系比较紧密

课程包含了财政学与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容纳了国家、政府、金融、市场经济等相关的知识和内容,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的微观经济反应联系较为紧密,需要根据市场实时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实时更新紧密结合。

2.课程信息量大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开设通常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而《财政与金融》又是基础教育理论里不能缺少的基本理论知识,不能在整体的教育教学中占据太长的时间,所以整个课程包含了所有与财政学、金融学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总体看来课程的信息量大。

3.财政、金融原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得到生动的反映

财政与金融看起来讲述的都是国家政策,大政方针,与我们的生活离得太远,而细细研究起来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国家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公共产品与公共需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家的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都会牵涉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的工资、我们的物价、我们的房子、我们的交通及我们出门在外的每一项公共基础设施等,无一例外都属于财政与金融的知识范畴。这些看似宏观的理论都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生动反映。

4.课程能反映当前与财政、金融有关的前沿知识。更依赖信息化传播工具

自从十以来,中国梦的提法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中国梦,我的梦,如何实现,国家政策怎么变化,老百姓的生活如何提升,每年的国家预算有什么变化,国家的财政往哪个方面倾斜等。有关这些知识都是财政金融最前沿的知识。而财政与金融的信息又瞬息万变,尤其是金融部分股票债券市场期权期货市场的金融实时信息,变化无常让人捉摸不定,而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仅靠理论知识是没有办法直观了解实时更新的金融信息的,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获得最直接的直观信息,《财政与金融》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应该更加依赖信息化的传播工具。

三、多媒体教学在财政与金融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财政与金融的理论抽象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多媒体教学主要以声音、影像、图表、动画等素材作为最主要特点,这些素材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使用能使理论知识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来,从而增加教学内容的表现力,能较好的提高课堂讲授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财政与金融知识里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章节里,讲述的课本基本知识之后只能让学生感官上认识一下数字,从数字了解关于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那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我国某个省份的财政预算的新闻或者资料,播放财政年度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报告,再用柱形图对比近年来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变化,可以从直观上表现我国财政的变化。在选取某些案例,配上相关图片,可以使学生对我国财力的增加,国家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多一份信心。

2.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突出重点难点

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新颖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财政学里税收内容时,仅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述我国的主要税种时显得苍白无力,而且讲授过程非常枯燥,教学效果差,如果在传统的讲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播放各主要税种的征收短视频,尤其是与我们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税时,会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听课率和上课抬头率。促进教学效果,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同时,多媒体教学又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加工和处理,在课件制作时还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难点例如在介绍金融市场章节时,课本内容讲述了金融市场的主要内容,特点,现状以及分类,在分类里又讲述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期权期货市场等等各个金融市场的特点。章节里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若一一讲述会占据很长时间,也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若不讲述,单靠学生自学也达不到好的目的。那么,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播放近期有关金融市场的最新消息和视频资料,通过视频和资料的内容引入相关的基本知识,从而通过基本知识去分析视频资料的客观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更多更好地去把握金融市场的风险性,收益性,流动性特点,通过多媒体的教学突出这一章节的重点也使难点随之解决。

四、财政与金融教学中实施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1.课程章节选取的合理性,遵循适用性原则

多媒体的出现无疑展示了它明显的优势,尤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多媒体教学,在实施多媒体时必须结合课程章节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原则。在基础理论的讲授方面多媒体教学显然差强人意,原因是在对基础理论讲授时需要大量的思考以及辨识过程,由于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多媒体多彩的课件本身,往往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介绍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时,需要很严密的数理推断和逻辑思辨过程,使用多媒体教学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此时就应该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板书,在黑板上一步步推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够跟随教学思路,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便于掌握,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一般而言,多媒体教学所包含的信息量是传统教学的5-6倍,从师生的交流角度上看,教师占据了主动性和主导地位。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从表面上看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但其负面作用是会使教学节奏加快,导致学生学习跟不上节奏,不愿意做笔记,只管听老师讲授,而过去之后听过的知识有如过眼云烟。由于知识掌握的不牢固,不深入,课下就丧失了与老师交流的积极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的魅力有所削弱。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加深学生多知识点的印象,就要求授课教师严格把握教学节奏,突出重点难点,上课多停顿一会儿,多与学生交流,加强师生情感,情感的加深更有利于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财政与金融教学过程中讲授到货币的起源,发展以及人类货币演变的章节里,除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展示货币的演变过程外,可以和学生交流并畅想现代货币的未来发展前景,对于现代的电子货币以及未来的无纸化货币的看法,以及思考无纸化货币可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等。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然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笔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关于财政与金融教学过程中的心得。正如硬币的正反面一样,任何事物的出现必然有两面性。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把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方法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适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最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会生动,才会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作者:孟倩倩 杨贵仓 郭瑞强 单位:郑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秦强.财政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金融理财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财商;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2

一、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财商的现状

财商,最早是在美国作家罗伯特.清崎所著的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中提出,解释为金融智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财商一词在公众视野中频频出现。一个人的财商是个人在市场经济中对财富的认知、获取和管理的表现,所以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对财商的教育。但通过《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金融类与理财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前期调研发现,作为我国将来市场经济发展接班人的大学生们,其财商素养却令人堪忧。

2013年3月13日,我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提及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创新型的金融模式,表示支持以科技促进金融发展,央行会对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探索给予支持。自此,掀起了金融改革的狂风,各种模式P2P平台、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新型网络小额贷款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上市,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门槛较低,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投资和资金需求渠道,增加了参与者的可支配收入,颇受民众青睐,但由于市场监管的改革没有及时跟上金融的创新发展,使得市场风险不断累积和涌现。

这些平台产品良莠不齐,新闻中频频出现在校大学生被不良互联网金融平台骗贷的现象,尤其是在2016年出现的大量校园贷、“裸贷”现象,不仅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还对他们的家庭造成了的伤害,影响深远,也引起了网友的大讨论,这充分显示出在校大学生金融知识的匮乏和财商教育的缺失。

鉴于此,课题组对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及周边兄弟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发出了5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0份,有效率达100%,根据问卷调查内容分析,了解到了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财商现状:

首先,针对目前市场上主流金融产品,在校大学生有所耳闻或参与,但对这些金融产品的实质、风险管理了解的学生只在少数。

问卷调查中有60%的在校大学生对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各种“宝宝”类理财产品、P2P及网络贷等有所耳闻,部分学生参与到了“余额宝”的投资中;20%的学生家长有参与过P2P、网络贷等的经历,且父母们在参与过程中最关注的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收益率和贷款利息,从而也深度影响了学生们对这些平台的关注点。但在校大学生们对“宝宝”类理财产品、P2P平台理财产品及网络贷等的资金来源和管理模式、投资方向、运作模式,以及可能带来的本金和收益的损失均不甚了解,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可能带来的风险毫无意识。

其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投资理财意识薄弱。90%学生的零花钱来自于父母,64%的学生会将每个月的零花钱花光,他们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投资理财规划意识,没有考虑过将多余的零花钱存起来或用于理财规划,以增加自身的可支配收入。36%学生每个月会将生活费余下一部分,存在银行卡里面,或者存入“余额宝”。

二、造成在校大学生财商现状的原因分析

我们对网络上的新闻报告和回收的调查问卷做了深入分析,对造成大学生财商素养匮乏,理财安全意识薄弱,互联网金融安全认知不足的原因做出了如下分析。

(一)金融市场监管与发展不匹配,在校大学生对新型金融产品认识偏颇。

当前金融市场创新发展快速,在校大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普适性的财商教育,所以很难透过表象看本质,对于很多金融现象、金融活动的理解存在偏差和误区。

自2014年来大量的P2P平台跑路等,3M平台等庞氏骗局平台频繁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套住了大量的参与者,可在高收益率的诱惑下,更多的参与者们前仆后继。由于网络的快速传播以及在校大学生对网络的粘度,这种追求高收益而忽略投资风险的偏颇认识在在校大学生中风靡开来。部分有富余零花钱的学生纷纷参与其中,甚至不惜借款投资。当风险来临时,有些人侥幸逃脱,也有人被困其中,社会催债者频繁出入校园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在校大学生缺乏基础系统的财商教育

从家庭方面来说,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身处在一种缺乏正常财商氛围的环境中。

例如,在对四川华新职业学院的学生调查时,了解到有27%学生家庭成员积极的参与了P2P等各种平台的投融资,金额不等,甚至有学生父母参与了3M平台的投资,3M网站曾因资金链和监管等原因一度停运后复运,但并未引起学生家长对风险的警惕,甚至带领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其中。此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很容易形成对金融产品片面追求高收益,而无视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参与互联网金融投融资过程中,这些学生并未真正的去了解这些金融产品的运作流程,而只会一味的比较哪种金融产品收益率高,就投哪种金融产品。

而另外73%学生父母投资理财意识趋于保守,家庭资产大部分躺在银行存款上,或对投资理财完全没有认识,觉得是空泛的东西,或认为投资理财风险太高,视金融产品为洪水猛兽,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学生片面的财商意识。在对这些学生调查交谈中,当问及是否有理财想法时,他们的答案可以归纳为投资理财会造成较大亏损,所以家长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亦或是家中没有理财环境,所以也没有意识去了解投资理财方面的信息。

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对在校大学生的财商教育设计也不够系统和完整,也是造成学生的财商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大学教育中各专业分类细致,除了经管类专业教学中会涉及到基础的经济金融知识外,其他专业的学生除非特别感兴趣去旁听,一般很难了解到基础的经济金融类知识。此外,校园内对经济金融类的宣传媒介也缺乏,校园橱窗、广播电台、户外广告牌中很少出现金融投资和风险的教育。亩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货币的运动和其增值的原理,不了解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不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原理,不了解金融产品的运作流程,随时暴露在金融风险中。

三、大学教育中提升在校大学生财商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课题组基于教学改革的目标,提出了提升在校大学生财商的建议:

(一)学校应拓宽在校大学生财商教育的渠道

1.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增加普惠财商教育

各学校应该拓宽在校大学生财商教育的渠道,可以在学校开展普惠金融知识教育的讲座、交流会或公益宣传活动等。

在校大学生课余时间丰富,除了开展经济金融方面的全校性公选课外,学校的各种机构团体还可以为学生开展普惠金融知识教育的讲座和交流会,邀请相关金融机构的专家、金融企业工作人员莅临学校,通过实际案例讲解与理论相结合,为学生介绍金融市场基本运作方式和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区域内的兄弟院校也可以通过开展跨校区的金融类公选课,既节约学校教学成本,也可以强化学生中间的交流和影响。

多次的讲座和交流会,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化基础的经济金融知识,拓展视野,辨别真伪,提升风险管理意识,提高财商,还可以让学生对社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接触,避免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

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投资理财类竞赛活动,例如金融小知识竞赛,辩论赛,“大富翁现金流游戏”等等,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在校大学生的财商意识,营造端正的金融氛围。

2.校园内创建普惠财商教育的硬件条件

目前,各大学有较多的宣传媒介,学校应该利用各宣传媒介,通过财商教育的硬件建设,创建端正的财商氛围。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橱窗文化专栏、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户外广告牌等硬件设施,开设普惠财商知识和投资者风险教育专栏,并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实时更新,使学生在畅游校园时,也能感知财商教育的氛围。

(二)加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育,以点带面,提升整体学生财商素养

1.加大专业实践开展,丰富专业实践方式

在专业教育尤其经管类专业中,建议深化实践教学,丰富专业实践活动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升学生整体的财商素养。以四川华新职业学院证券与期货专业为例,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串联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为更好的开展财商教育,系部架设了金融类专业的“金融综合实训平台”,并开辟了“财商教育”专栏,凡在校学生均可随时登录校园网浏览该专栏。在“财商教育”专栏通过多种形式,视频、ppt、文字、新闻链接及财商小游戏等形式开展,既能吸引学生参与,深化学生的金融专业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财商,形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2.开展校企合作,深化财商教育

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活动的开展,深化财商教育。仍以四川华新职业学院为例,证券与期货专业的人才培养通过和知名金融企业校企合作,_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受益匪浅。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证券与期货专业学生建立了“金融服务社团”,以社团为基础,邀请校企合作的证券、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来为学生组织交流会,让学生了解金融企业的运作及最新的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及监管,与未来就业岗位接轨,并为学生讲解适合大学生的金融产品,提升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

另外,证券、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还带领学生在校外开展“金融投资知识送温暖”、“投资风险管理轻松辨”等等活动,为其他专业学生及周边社区群众提供财商教育,既在校园内起到了带头作用,也体现了社团服务社会的功能。

在课余时间,校企合作的金融机构还组织学生前往证券、保险公司参观学习,除了了解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状况,还开展投资者风险教育,让学生对金融市场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薛B,李雅柳.高校学生的财商教育研究[J].商业经济,2014.

[2]邹晓涓,严飞.大学生投资理财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4.

[3]王彦梅.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及财商教育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作者简介:刘 琛(1982-),女,湖北荆门人,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理财规划师,主要从事金融与证券研究。

金融理财基础知识范文6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创新和发展,新型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但目前在校大学生由于财商教育的不足,导致了许多大学生被骗的事件,让社会震惊。本文立足于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青年教改课题《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金融类与理财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训教学改革研究》,结合成都城区的高职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情况,调查研究了目前在校大学生财商问题现状及存在的原因,由此提出适应大学教育体系的财商教育,以期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财商素养。

关键词:

财商;教育;实践

一、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财商的现状

财商,最早是在美国作家罗伯特.清崎所著的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中提出,解释为金融智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财商一词在公众视野中频频出现。一个人的财商是个人在市场经济中对财富的认知、获取和管理的表现,所以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对财商的教育。但通过《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金融类与理财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前期调研发现,作为我国将来市场经济发展接班人的大学生们,其财商素养却令人堪忧。2013年3月13日,我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提及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创新型的金融模式,表示支持以科技促进金融发展,央行会对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探索给予支持。自此,掀起了金融改革的狂风,各种模式P2P平台、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新型网络小额贷款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上市,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门槛较低,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投资和资金需求渠道,增加了参与者的可支配收入,颇受民众青睐,但由于市场监管的改革没有及时跟上金融的创新发展,使得市场风险不断累积和涌现。这些平台产品良莠不齐,新闻中频频出现在校大学生被不良互联网金融平台骗贷的现象,尤其是在2016年出现的大量校园贷、“裸贷”现象,不仅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还对他们的家庭造成了的伤害,影响深远,也引起了网友的大讨论,这充分显示出在校大学生金融知识的匮乏和财商教育的缺失。鉴于此,课题组对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及周边兄弟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发出了5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0份,有效率达100%,根据问卷调查内容分析,了解到了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财商现状:首先,针对目前市场上主流金融产品,在校大学生有所耳闻或参与,但对这些金融产品的实质、风险管理了解的学生只在少数。问卷调查中有60%的在校大学生对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各种“宝宝”类理财产品、P2P及网络贷等有所耳闻,部分学生参与到了“余额宝”的投资中;20%的学生家长有参与过P2P、网络贷等的经历,且父母们在参与过程中最关注的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收益率和贷款利息,从而也深度影响了学生们对这些平台的关注点。但在校大学生们对“宝宝”类理财产品、P2P平台理财产品及网络贷等的资金来源和管理模式、投资方向、运作模式,以及可能带来的本金和收益的损失均不甚了解,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可能带来的风险毫无意识。其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投资理财意识薄弱。90%学生的零花钱来自于父母,64%的学生会将每个月的零花钱花光,他们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投资理财规划意识,没有考虑过将多余的零花钱存起来或用于理财规划,以增加自身的可支配收入。36%学生每个月会将生活费余下一部分,存在银行卡里面,或者存入“余额宝”。

二、造成在校大学生财商现状的原因分析

我们对网络上的新闻报告和回收的调查问卷做了深入分析,对造成大学生财商素养匮乏,理财安全意识薄弱,互联网金融安全认知不足的原因做出了如下分析。

(一)金融市场监管与发展不匹配,在校大学生对新型金融产品认识偏颇。

当前金融市场创新发展快速,在校大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普适性的财商教育,所以很难透过表象看本质,对于很多金融现象、金融活动的理解存在偏差和误区。自2014年来大量的P2P平台跑路等,3M平台等庞氏骗局平台频繁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套住了大量的参与者,可在高收益率的诱惑下,更多的参与者们前仆后继。由于网络的快速传播以及在校大学生对网络的粘度,这种追求高收益而忽略投资风险的偏颇认识在在校大学生中风靡开来。部分有富余零花钱的学生纷纷参与其中,甚至不惜借款投资。当风险来临时,有些人侥幸逃脱,也有人被困其中,社会催债者频繁出入校园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在校大学生缺乏基础系统的财商教育

从家庭方面来说,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身处在一种缺乏正常财商氛围的环境中。例如,在对四川华新职业学院的学生调查时,了解到有27%学生家庭成员积极的参与了P2P等各种平台的投融资,金额不等,甚至有学生父母参与了3M平台的投资,3M网站曾因资金链和监管等原因一度停运后复运,但并未引起学生家长对风险的警惕,甚至带领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其中。此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很容易形成对金融产品片面追求高收益,而无视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参与互联网金融投融资过程中,这些学生并未真正的去了解这些金融产品的运作流程,而只会一味的比较哪种金融产品收益率高,就投哪种金融产品。而另外73%学生父母投资理财意识趋于保守,家庭资产大部分躺在银行存款上,或对投资理财完全没有认识,觉得是空泛的东西,或认为投资理财风险太高,视金融产品为洪水猛兽,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学生片面的财商意识。在对这些学生调查交谈中,当问及是否有理财想法时,他们的答案可以归纳为投资理财会造成较大亏损,所以家长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亦或是家中没有理财环境,所以也没有意识去了解投资理财方面的信息。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对在校大学生的财商教育设计也不够系统和完整,也是造成学生的财商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大学教育中各专业分类细致,除了经管类专业教学中会涉及到基础的经济金融知识外,其他专业的学生除非特别感兴趣去旁听,一般很难了解到基础的经济金融类知识。此外,校园内对经济金融类的宣传媒介也缺乏,校园橱窗、广播电台、户外广告牌中很少出现金融投资和风险的教育。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货币的运动和其增值的原理,不了解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不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原理,不了解金融产品的运作流程,随时暴露在金融风险中。

三、大学教育中提升在校大学生财商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课题组基于教学改革的目标,提出了提升在校大学生财商的建议:

(一)学校应拓宽在校大学生财商教育的渠道

1.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增加普惠财商教育

各学校应该拓宽在校大学生财商教育的渠道,可以在学校开展普惠金融知识教育的讲座、交流会或公益宣传活动等。在校大学生课余时间丰富,除了开展经济金融方面的全校性公选课外,学校的各种机构团体还可以为学生开展普惠金融知识教育的讲座和交流会,邀请相关金融机构的专家、金融企业工作人员莅临学校,通过实际案例讲解与理论相结合,为学生介绍金融市场基本运作方式和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区域内的兄弟院校也可以通过开展跨校区的金融类公选课,既节约学校教学成本,也可以强化学生中间的交流和影响。多次的讲座和交流会,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化基础的经济金融知识,拓展视野,辨别真伪,提升风险管理意识,提高财商,还可以让学生对社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接触,避免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投资理财类竞赛活动,例如金融小知识竞赛,辩论赛,“大富翁现金流游戏”等等,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在校大学生的财商意识,营造端正的金融氛围。

2.校园内创建普惠财商教育的硬件条件

目前,各大学有较多的宣传媒介,学校应该利用各宣传媒介,通过财商教育的硬件建设,创建端正的财商氛围。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橱窗文化专栏、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户外广告牌等硬件设施,开设普惠财商知识和投资者风险教育专栏,并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实时更新,使学生在畅游校园时,也能感知财商教育的氛围。

(二)加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育,以点带面,提升整体学生财商素养

1.加大专业实践开展,丰富专业实践方式

在专业教育尤其经管类专业中,建议深化实践教学,丰富专业实践活动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升学生整体的财商素养。以四川华新职业学院证券与期货专业为例,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串联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为更好的开展财商教育,系部架设了金融类专业的“金融综合实训平台”,并开辟了“财商教育”专栏,凡在校学生均可随时登录校园网浏览该专栏。在“财商教育”专栏通过多种形式,视频、ppt、文字、新闻链接及财商小游戏等形式开展,既能吸引学生参与,深化学生的金融专业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财商,形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2.开展校企合作,深化财商教育

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活动的开展,深化财商教育。仍以四川华新职业学院为例,证券与期货专业的人才培养通过和知名金融企业校企合作,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受益匪浅。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证券与期货专业学生建立了“金融服务社团”,以社团为基础,邀请校企合作的证券、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来为学生组织交流会,让学生了解金融企业的运作及最新的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及监管,与未来就业岗位接轨,并为学生讲解适合大学生的金融产品,提升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另外,证券、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还带领学生在校外开展“金融投资知识送温暖”、“投资风险管理轻松辨”等等活动,为其他专业学生及周边社区群众提供财商教育,既在校园内起到了带头作用,也体现了社团服务社会的功能。在课余时间,校企合作的金融机构还组织学生前往证券、保险公司参观学习,除了了解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状况,还开展投资者风险教育,让学生对金融市场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薛珺,李雅柳.高校学生的财商教育研究[J].商业经济,2014.

[2]邹晓涓,严飞.大学生投资理财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