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问题范例6篇

当代世界经济问题

当代世界经济问题范文1

本课进行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二、过程与方法:

收集和分析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材料,阐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关系的内容、形式及其决定因素,分析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分析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比较各种类型的国家在重大国际事件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的异同,深刻领会我国的国防政策及我国对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自觉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正确认识多极化趋势和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增强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局势,对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面临的发展问题,树立必要的忧患意识。

关于“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教材分析

第二节: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分三个框题。

第一个框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讲述三个问题:

1、和平问题:课文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讲述了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原因,即它们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根本问题。接着,课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和平问题:

①和平问题: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课文用楷体字讲述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从战争中人类付出的惨重代价可见和平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②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和平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

③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第二,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第三,经济的一体化,使国际上各种力量互相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④各国人民还面临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艰巨任务。因为战后的世界和平是不稳定和不完全的,局部战争从未间断,这是世界和平的隐患。在这里,课文用了一段楷体字讲“世界和平的隐患”,还用了一段楷体字讲“避免战争的可能”。这些事实材料有利于说明观点。

2、发展问题:课文从两个方面作了分析:

①发展问题:指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课文用一段楷体字,列举战后经济发展的事实,说明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发展经济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②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发展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战后经济发展是主线。

③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任务更显得迫切和艰巨。

课文有三段指体字,一段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存在的两个严重问题;另外两段讲发展中国家绝对贫困的人数等。主要用于说明世界经济形势的严峻性。

3、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课文指出: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课文设置了“议一议”——“如何理解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这个小栏目,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①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课文用了一段楷体字介绍海湾战争的有关材料,主要目的是说明战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②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因为,第一,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和联合,抑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第二,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第三,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课文引用了邓小平语录:“世界和平能否维护,归根到底是第三世界发展的程度如何。”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课文还设置了“议一议”小栏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去思考“如何理解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一设问。

本框教学重点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与当今时代的主题、建立国际新秩序和我国对外政策是紧密联系的。

第二个框题“建立国际新秩序”,讲了两个问题:

l、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对此,课文讲了三点: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含义;

②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课文用楷体字讲述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扩展性说明。

课文还设置了“试一试”这个设问小栏目,要求学生“用历史和现实事例,说明西方大国如何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教师应启发学生列举历史和现实事例来说明,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当代世界正是由于少数国家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破坏别国,才使世界和平受到威胁,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课文讲了两点:

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课文在这里用了一段楷体字,强调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还配有一幅“原中国外长钱其琛在联大会议上阐述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的图片,这有利于增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有利于证明我国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②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其内容是:第一,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第二,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第三,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选择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第四,各国特别是大国必须严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国际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而不能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第五,国际新秩序应包括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两个方面。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国际新秩序包括政治、经济新秩序,我国已把建立国际新秩序作为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个框题“当代的国际竞争”,讲了两个问题:

l、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课文讲了三点:

①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②自70年代以来,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原有的两极格局被彻底打破,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

③当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由它来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课文用一段楷体字以“旁证”方式说明中国是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属于扩展性说明材料。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课文讲了四点:

①世界在向多极化发展过程中,竞争越来越激烈。

②国际竞争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课文解释了综合国力的含义及其包括的七个方面的因素。指出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能否增强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③我国也要抓住时机,加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课文设置了小栏目:“议一议:面对当前国际激烈的竞争,我国应如何增强综合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议论,也可用于课后作业。课文还用了两段楷体字,介绍西方主要国家振兴经济和科技的战略计划,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的认识。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关于“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教法建议

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采用时事导入的艺术讲述:放几段时事材料(录像或投影)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和平问题?什么是发展问题?

①继续用时事资料辩证地讲解战争与和平,加深学生对和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尽管局部的战争时有发生.甚至还极其残酷。(如美国等对南联盟军事打击)但世界和平的力量仍在增长,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的。同时,也要看到因为存在战争,所以,战争对世界和平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世界人民反对战争。

②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发展问题的重要性:要正确分析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重困难.发展问题不仅带来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落后,而且也加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发展问题正在制约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全世界的发展前途,必然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③正确对待和平与发展的关系.讲解时要防if:绝对化和片面性。和平与发展二者之间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和平的保证。还要认识到并不是有了和平的环境,经济就一定能发展.经济发展了和平就一定能够得到维护。这就是说.除了二者互为条件的因素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如强权政治、霸权主义。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

可框题可采用复习导入法:让学生回忆并回答:什么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也可采取视频导入法:播放视频(关于国际和平与发展问题)引导学生对视频材料出现的问题进行发言,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导入本课。

关于“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教学,通过课前学生探究活动,收集有关当今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饿强权政治的事例,在课堂上就探究结果或心得进行发言、讨论,形成这样的认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就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教学,这部分的内容可采取讨论法。首先确定好讨论的问题,例如:从探究结果来看,怎样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如何认识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等。其次要协助学生做好讨论、发言的准备,包括撰写发言提纲和探究报告等,因此,这部分讨论的内容在探究活动中应有所体现,教师自己在课前也要认真研究讨论题,从不同角度把握讨论内容,并充分估计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看法和问题,做好解惑答疑的准备;再次,组织好课堂讨论。教师应紧紧把握好讨论的中心和方向,避免偏离讨论题;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坚持正确的观点,修正错误的看法,并提出富于创新的建议;调控讨论气氛与课堂纪律,最后对讨论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当代的国际竞争

本框题建议采用直接导入法:由当今世界多种多样的竞争,引出“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进入本课的内容。也可采用视频导入法:通过一段关于国际竞争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导入本课。

关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的教学,可采取"自学阅读--讲授"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阅读教学内容,通过自学掌握知识,然后由教师引导加深理解。

关于“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的教学,这部分的内容可采取"讨论法"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综合国力的概念时,最好通过中外各国综合国力的比较来分析我国的综合国力。还应充分运用教材157页的"议一议",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思考: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国应采取什么战略措施,应如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学生的讨论中找寻正确合理的答案。

收集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材料,阐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①明确综合国力概念,收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国力表现的具体数字,比较他们的差别有多大。

②从比较中认识: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国际排名中仍很落后,是处于弱势。

③明确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用材料证明;要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发展经济,实现科教兴国。

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袭击,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中国人民在呐喊之后更清楚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逍理"。

⑤发展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就要振兴科技教育,惟有这样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

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看,当今世界存在着哪些类型的国家?绝大多数是什么类型国家?这个绝大多数国家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高二哲学课讲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什么意思?

(设计以上问题是为了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与矛盾以及更容易理解课文中关于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材料反映了国际关系中哪些方面的问题(用小黑板或投影展示材料);

据联合国1995年统计,过去的50年,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但全世界有13亿贫困人口,比5年前增加了3亿;最不发达国家已从1974年的29个增加到1994年的48个。

1996年国际形势的主流继续走向缓和,但是,一些大国谋取全球及地区战略优势,各种形式的强权政治、干涉主义和民族主义依然存在,某些地区局势令人担忧;在阿富汗和中非大湖地区,炮声不断,难民如潮;中东和进程受挫;海湾地区风云再起……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引出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讲授新课:

当代国际问题纷繁复杂,各国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难题,如资源枯竭、生态失衡、贩卖等,种种问题困扰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而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下面讲:当代世界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板书)

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和平问题

一、和平问题(板书)

1、和平问题的含义:(板书)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和平是相对于战争而言的。它是指没有战争的一种社会状态,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平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世界和平、地区和平、国家间和平以及国内和平等,因为和平的威胁来自战争,所以在国际关系中,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

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的原因。(板书)

(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147-148页的例子,并讨论为什么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战争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特别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灾难深重的世界大战,先后有几十个国家卷入战争,几千万人死于战争,4亿万美元的社会财富毁于战火;但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核武器这样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如果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无疑将给人类造成更加惨重的浩劫,使人类的文明面临毁灭的危险。因此,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战后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同时,和平也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不息的理想和目标,而当代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可以说,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

世界维持总体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板书)

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板书)

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和现代化杀伤武器的发展使世界人民强烈要求维护和平,坚决反对战争。同时,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主要任务,这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他们成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中坚力量。例如(可用小黑板或投影展示),80年代首先从西欧开始掀起了反核运动;1988年11月举行的4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1990-2000年为根除殖民主义国际年。这反映了世界人民的要求和平的愿望,钳制了战争势力,维护着世界和平。

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板书)

想念大家还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一件大事: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请学生讲述这一事件,教师也可以展示有关的相片等资料显示其巨大的破坏性),促使日本军国主义者投降和给这两个地区造成了严重“后遗症”。可见,由于核武器具有毁灭性的威力,核大国如果发生核战争,只会导致双方同归于尽,而不可能有胜利者。科学研究表明,一场核战争会给地球带来“核冬天”,其后果造成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灭绝。核战争的不堪设想的后果,使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而不敢轻易发动世界战争。

国际上各种力量互相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板书)

战后,帝国主义被削弱,法西斯主义彻底被打垮,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大批的民族独立国家走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能力减弱;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生产的国际化,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互相渗透,使得各国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的趋势日益加强,各国的共同经济利益增加,维护世界和平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

目前,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构成对和平的严重威胁。

(媒体显示)据统计,战后世界共发生150多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这些战争和冲突几乎都是由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发动、策划或背后操纵的。

美国和原苏联争霸制造出的大量核武器使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威胁。

(投影)

二战以来,美苏争霸不断升级,从地面、海洋发展到外层空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为此美国政府拨巨款发展宇宙空间反导弹,反卫星武器。80年代,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万多枚,其爆炸当量达130至160亿吨TNT,如果使用起来,那就意味着全世界50多亿人口,每人平均得随两吨烈性炸药。这对人类的生存是多么严重的威胁!

世界仍然存在诸多的矛盾、斗争和不稳定因素。如帝国主义的“三大”基本矛盾的存在,民族矛盾与冲突的激化等。

可见,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新的世界战争的艰巨任务。但我们相信,经过全世界人民的努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

学习了和平问题之后,让我们再探讨另一主题——发展问题。

发展问题的含义。(板书)

发展问题的含义。(板书)

发展问题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板书)谋求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挂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七大工业国等发达国家和阿富汗、尼泊尔、索马里、海地坦桑尼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位置,引导学生归纳: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北半部,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半部。

发展问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地球的北方,而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在南方,因此,发展问题也称为南北问题。

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主题的原因。(板书)

在当代,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是因为发展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49页的材料,并思考:发展有了现实的可能性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可见,战后50多年,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上均为罕见。同样,我们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的严重性。

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板书)

在世界经济总体发展的同时,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抹不掉的阴影总是与人类相伴随,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的任务更显得迫切和艰巨。(请同学们带着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哪两个严重的问题阅读课文第149页的材料)。(教师归纳)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当前,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两个严重问题是:第一,外债数额急剧膨胀。发展中国家的外债由1982年6260亿美元升至1991年的13500亿美元,仅利息一项,每年就要支付1.4千亿美元,有的国家每年还债额占国民收入的40%;第二,对外贸易条件恶化。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出口困难,而发达国家出口的制成品价格却逐年上升。据权威机构统计,1988年与1977年相比,初级产品价格仅涨2.7%,而制成品价格却上涨了33%。这使发展中国家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板书)

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又互相影响的。(板书)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提问: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原理,观察、分析、和平与发展的问题。通过前言的学习我们知道,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决定政治,而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在这里,和平问题讲的就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讲的就是发展问题,所以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板书)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世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战乱不仅使参战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务、财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交通运输瘫痪,国际贸易中断,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板书)和平事业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具体地说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增进了各国间的交流和联合,有可能抑制世界战争的爆发;(板书)

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板书)

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板书)

可见,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

请同学们思考:“既然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互相联系的,那我们能否说,有了和平,经济就一定能发展,经济发展了就一定能维护和平”。学生讨论老师小结:和平与发展虽然互为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虽然互相联系,但不能互相代替,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还要按照各自的原则和途径来处理。

巩固新课:

通过本框题的学习,我们要弄清以下问题:

什么是和平与发展问题?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板书设计:

和平与发展是当

代世界的主题:

和平问题:

含义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和平问题成为世界主题的原因

世界维持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

发展问题:

含义

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原因

探究活动

关于“必须坚持一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的探究活动

探究内容:

收集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材料,阐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关于“从中美两国关系变迁看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通过探究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使学生初步懂得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及作用,懂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已经从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抗转变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上来,从而增强学生竞争的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树立远大理想。

探究内容:

1949年至今,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的交往情况调查表

时间

国别

政治

经济

外交、国防

科技、文化

1949年以前

1949—1972年

1972—1989年

1989—2000年

2001至今

探究过程:

全班学生按自愿原则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探究结果在课堂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探讨。

对教师的建议:

协助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撰写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

评价标准:

1、学生是否对探究内容感兴趣,是否能独立完成探究内容,并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调查与讨论。

2、是否能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提出有事实依据的见解。

3、是否能较完整地整理、归纳探究成果。

当代世界经济问题范文2

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实施案例专题式教学的作用

当今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如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与经验,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影响教学效果的制约因素,其中,教材内容与国际形势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讲授内容枯燥等都是突出问题。而通过案例专题式教学,以“以案论理”为宗旨,力避从理论到理论,同时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四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能够有效缓解上述问题,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动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非常关心中国外交和国际热点问题的发展变化,但由于所用教材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无法跟踪了解国际时政的最新变化,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削弱。因此,在教学准备与实践环节中,应当根据形势发展的新内容、新特点、新趋势,对所用教材进行增补与整合,形成专题式的内容讲授结构。比如,可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教学要旨,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当代国际政治、世界经济、世界主要国家(地区)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三大领域,并进一步细化为相应专题内容,辅以案例情境设计、发散性思维诱导、专题讨论等教学设计,深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现实针对性与实践价值。案例专题式教学可以通过案例把抽象的理论、概念置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并具体化,使得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这些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理论和概念在时政问题中的具体表现,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达到教与学的互动。例如在讲述“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及态势”时,可突出大国关系的风云变幻(中美关系、俄美关系、中欧关系、俄欧关系),通过相关案例的选取,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和分析时政问题。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正确认识世界的发展趋势,学会分析国际形势。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果差,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需求。而案例专题式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重大革新,它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国际时政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在紧跟时展脉搏的基础上,满足学生“求新、求深”的认知需求。案例式教学法把学生关注的时政问题,以典型案例的方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思考,使得学生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当代中国外交”专题时,首先需要展示60年来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历程,从而使学生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理论和政策的深刻内涵。同时,通过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巨大历史进步的事实,说明我国“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深刻道理,帮助学生理解内政是外交的基础,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进一步认识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辩证关系及其重大意义。

二案例专题式教学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专题式案例的选取要精准、恰当案例是案例专题式教学的核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案例既是教学的内容,又是实现教学要求的手段,故案例的选取是否精准、恰当,将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效果。”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一门现实性很强的课。这门课讲述的内容主要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半个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国际问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十分现实而生动的画面,因而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而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浩如烟海。为了更好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上好这门课程,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学重难点,针对每个专题、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选取有针对性的案例,既要针对大学生的认知实际和思维水准,也要结合国际时政、地区热点问题的发展脉络。例如在讲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时,可以选取新加坡、沙特、乌干达这三个具有不同历史、文化和经济背景的发展中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争得民族独立之后,从各自的国情和条件出发,自强不息,探索生存发展之道的历程作为案例。就这三个国家的发展实际来看,它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东方被压迫民族谋求民族解放和民族解放的政治产物,但各国的自然资源条件、社会政治条件、经济技术的原有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各国政府奉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不同,因而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数量众多、地域广泛、层次不一、发展各异,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与对外关系进行总体把握,同时又能在微观上重点理解地区、国家、区域性组织以及地区热点问题的基本常识。

当代世界经济问题范文3

然而,在会计方面,20世纪却也留下了一些值得会计界认真加以思考的及一些很值得深切反省的历史教训,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记取历史教训,方能端正未来会计发展的历史航向,为21世纪会计的发展扫清障碍。同时,站在历史的基点之上,也须认真审视世纪之交会计环境的变化,与预测新世纪信息与知识发展的基本态势,以明确新世纪会计改革的历史使命。

百年往事并非过眼烟云,它经历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演进过程。在对会计世界发展变化的认识方面,人类的会计思想通常滞后于会计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变化。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会产生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思想认识方面所出现的偏差,会造成会计工作与会计问题研究方面的限性;而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又而然会在会计工作与会计问题研究方面产生失误,最终必然形成为一种必须认真加以反思的历史教训。

(一) 关于财计组织构建与运行中的"官场病"问题

历史地考察,官僚组织体制在中长期存在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必然性,包括这种组织体制中的财计部门在内,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也确实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这是问题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同政府组织机构中所出现的问题一样,企业的官僚组织体制又确实容易产生"官僚主义",患发"官场病",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造成一定的负面。并且,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官场病"的危害越来越大,它已严重约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阻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决策的民主化进程,及至严重影响到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与效果。20世纪30年代以来,尽管通过企业管理组织体制改革及财计组织改革,在克服官僚主义病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20世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官场病"问题,也未能在主要方面消除"官僚主义"对财计组织的不良影响。具体讲,(1)在正确处理集权与民主、集中与分散关系方面,错位现象依然严重;(2)在企业上层组织机构中,真正以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专家、专家集团取代企业中身兼数职的财阀;(3)在解决大型企业上层的以集体领导取代过度集权的个人独断专行问题方面,还需要经历一个艰巨的深化企业组织体制改革的过程;(4)当可何将"受托责任"的管理精神充分体现在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建设方面,在责任中心、责任层次与责任环节之间形成系统的经济控制关系,尚需进一步调整与改革原有组织布局;(5)在财务、会计组织改革方面,尚须解决决策行为控制系统、决策速度、决策准确性及提高决策成效问题;(6)在企业财计组织进一步改革问题,尚须考虑与机信息系统、控制系统协调一致的问题等。

(二) 关于企业财计组织工作行为准则建设问题

在市场经济建设中,人们在认识到市场经济建设是以市场为中心运作的经济这一实性问题的同时,也逐步认识到财务与会计两项工作都是具有深刻性意义的工作。为体现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一根本精神,政府与会计界也正是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出发,有的放矢地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与财务、会计行为着手,来解决市场经济管理问题的。尽管20世纪已开始将财务会计规范的制订引入系统化建设阶段,并初步解决了由"人治"化管理向"法治"化管理这一根本转变问题,然而,在系统化、法治化管理方面却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首先,在处理根本法--相关经济法--财会专业法规这三者之间关系方面尚缺乏深刻认识,在上还缺乏一体化安排,因此,不仅在实现由"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的转变方面还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且在经济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也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显然,这一问题将是未来适应经济全求化要求相应推进会计全球化工作方面的一个障碍。最后,尽管自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建立,在具有国际性意义的会计规范建设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并且它的影响已逐步扩大到80多个国家,然而,从总体上讲,国际性会计规范的制订与执行依然停留在初期阶段,它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对进行会计国际协调所提出的要求,故改变国际会计准则制订与世界统一的停滞后状况是进入新世纪急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关于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向国际惯例靠拢,确定一国之内会计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

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已不可逆转,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确定改革方针,切实进行经济与会计改革,以解决本国经济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相适应的问题。然而,必须注意,要端正本国经济与会计改革的航向,其关键在于端正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防止产生负面影响。从主要的方面讲,(1)应当认识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经济全球化将是不平衡的,其中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存在不平衡;(2)必须明确会计作为一项工作是严格存在国家界线的,客观上国与国之间不仅存在各种差异,而且因所处会计环境的不同会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 ,进行会计国际协调只能建立认真考虑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注重维护与保障本国的经济权益;(3)应当明确,即促进人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发展阶段,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从宏观方面讲国家依然是经济利益的主体,而从微观上讲,企业依旧是经济利益的主体;(4)应当正确认识国际惯例,所谓会计的国际惯例既不是仅仅体现某一些国家的特点或会计发展的成就,也不是仅仅体现某些国家的会计制度及其政策,而它应当是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交互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被国际经济界与会计界共同确认的、具体体现在会计方面的基本思想、基本规范、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术与。20世纪后半期,无论在那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还是在一些力求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国家,均在会计国际协调认识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诸如在会计准则制订方面的照搬现象、会计教材编写方面的西化现象,盲目强调本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的现象,以及超前提出实现会计全球化的现象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负现影响。所以,我们认为这是面向新的世纪必须深刻反思与认真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关于会计与会计教育改革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教育是缩小国与国之间知识差距、经济发展差距,及至会计管理差距的一种国家战略,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人们还认识到,在现代社会里,教育已成为每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人们还认识到,在现代社会里,教育已成为每一个人终身的"脚手架",而通过教育与再教育所取得的知识则如同人体流动着的血液,因而,教育也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存价值及社会地位。就会计教育而言,尽管会计教育在20世纪已取得显著进展,它也改变了人类以往数千年会计教育发展的基本格局。然而,从大的方面考察,在进入20世纪后半期后,会计教育在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形势下已处于停滞状态。(1)会计教育投资相对不足,它还不能适应会计人才更新换代的要求;(2)会计教育采用新技术不足,它已影响到现代会计教育的质量;(3)会计教育计划与课程设置具有一定局限性,会计教育的专业面向狭窄,它已不符合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对综合性较强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4)会计教育较为严重地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今后急需实现由会计教育课堂化过程向社会化过程的转变;(5)在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趋支配下,现代会计教育已成为会计工作者毕生的过程,然而,事实上就大多数国家而言,政府与学校在支持后续教育方面十分不够,对于会计工作者终身教育的投入也十分有限,并且有不少已开展手续教育的国家,其教育进行过程尚处于不规范状态。

(五)关于经济信息与会计信息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当今人们已从两基本方面认识到,一方面信息是每一经济发展时期的生命线,是企业家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性要素,而另一方面,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知识会发生丧失,信息也会产生失真与失灵。并且由于这种信息的失真与失灵现象是世界性的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人们面对这种现象既不应惊慌失措,也不能一般性对待,而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手段,既从当前,也人长远解决这一问题,以防止因信息失真与失灵带来整个市场经济的失录与失控。就会计信息失真与失灵而言,20世纪之所以依然严重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1)经济制度不健全与执行不力,或无法可依,或有法却缺乏威慑力度,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过各中"人治"凌架于"法治"之上;(2)经济体制问题,尤其是那些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变型过程中的国家,极易在宏观与微观经济管理方面产生漏洞,最终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与失灵;(3)社会经济监督体系健全或监督配合不力。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客观上需要实行企业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密切配合、协调一致,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建立与健全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形成科学的内部控制组织制度,而另一方面又必须建立、健全包括财政、税务、审计及证券机构在内的社会监督体系。可以讲,在20世纪大多数国家尚未能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故在这方面还存在着相当艰巨的改革任务。

(六)针对举世发起的绿色革命与世界性的绿色回归运动进行反省,20世纪会计工作失控与会计研究工作不力方面应当进行检讨的问题

20世纪经济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危机,最为严重的便是生态环境危机,它日趋严重的后果将是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乃至人类生存危机的重要原因。尽管人们早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已采取部分措施力求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然而,由于人们未能真正从思想上、理论上及在经济发展实践方面解决这一问题,故生态环境危机依然越来越重。从会计方面加以反思,尽管有有关生态环境危机方面的问题的发生与解决不以这一职业群体的意志为转移,不少关键性问题也不是它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可以单独加以检讨的问题(1)人口失控中的会计责任。在成本控制方面,涉及对活劳动消耗的控制,会计界未能始终坚持"尽可能节约劳动时间"的基本准则及在成本计量中未能坚持"必要的活劳动消耗"控制的基本原则。在这方面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成本失控问题,而任何一个企业也未能完全解决好优化劳动组合与优化管理组合这一根本性问题。(2)能源与资源消耗失控中的会计责任。与上述原理相同,在成本中的物化劳动构成方面也普遍存在着失控问题,在这方面会计界应负有一定责任。(3)在生态环境恶化方面的责任。当今,面对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人们从中悟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即"污染对其他人有不利影响,污染者一般不必赔偿他们所造成的损失",即使对环境危害造成损失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也是软弱的、不可补偿性的,它在成本控制方面几乎无法得到体现。会计研究人员尚未能从企业与社会相关联的重要方面寻到建"绿色会计理论"的支点,也未能解决"环境成本控制中处于被动状态。故应当讲会计界在这方面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4)客观上会计控制是实现与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可发挥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方面,这个高尚的职业群体也是未来"实行双重战备,实现发展与环境的良性互动、解决发展与环境的同一性这一重大问题"的关键性方面。然而,在20世纪,国际经济界与会计界却缺乏一致的行动,因而,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未能在协调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一性关系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可见,为担负起"环境成本"控制责任,国际会计界应当组织、有纲领地采取一致行动,拓宽会计控制的范围,改变会计控制的历史局限性。

当然,百年回首在需要审视与反思的一些大的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故要解决这些问题便须得从总体上加以。一方面应把的经验与教训结合起来进行会析,、,以提示共历史运行,让历史的光辉照向未来。另一方面又须针对世纪之交、千年之交的环境变化,对未来会计的基本态势作出分析、预测,让对历史--现实--未来的会计问题研究融会贯通,以据此切实作出新世纪会计改革与发展规划,让国际会计界从历史起向未来。

(一) 走向宏观世界--21世纪会计全球化发展态势展望

自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便开始了经济全球华的历史进程,到19世纪末便形成全球化了的资本主义经济世界,而自20世纪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以及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便出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从而打破了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格局,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新局面。由于20世纪后期信笺与知识经济出现,专家们认为旧的全球化已经结束,新的全球化时代到来了,因此,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经济化了的全球社会",新的经济全球化将在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的推动之下向前发展。

正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支配下,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从总体上已实现了由民族史向世界史发展的转变,并且这一转变又在20世纪突破了经济发展界域,使全球化扩展到其他方面。如就文化发展而言,"文化性质从文化转向信息文化","文化主体正从区域文化走向全球文化"。再如上已逐步打破了"西方中心论"与霸权主义的模式,而在"多元化"并存状态下,将世界引向和平与发展。从经济方面讲,20世纪也已在基本的方面实现了由民族经济向世界化经济的转变,并且这一转变在世纪之交处在更加迅速的进展之中。从发展趋势考察,21世纪世界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将是在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支配之下进行的,而且这种一体化或曰全球化又将是以跨国公司、区域经济集团与世界性文化发生撞击为基点进行的。而无论如何未来在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推动之下的"知识经济化了的全球社会",都地强有力地改变着未来的会计世界,而这种改变首先又集中体现在适应"全球化"发展对会计所提出的要求方面,它促进新世纪会计的发展迅速向宏观经济世界推进,其发展方面在于:(1)依据会计控制的历史空间必然与经济扩展的历史空间相一致的运行规律,在21世纪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会计的发展将必然要体现"以大制大"的管理战略,相应地,逐步地拓宽其控制领域,并通过建立健全宏购会计控制体系,使会计的发展向全球化推进;(2)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国际化格局逐步形成的情况下,专家们不仅已有了建立世界经济共同体的设想,而且已从多方面考虑如何通过建立一个"全球性社会"来解决全球性经济管理的问题。固然有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在"经济国际化趋势与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同步演化的情况下,有关建立"全球社会"的构想尚属一种超前性的思想与行为,然而,在进入新世纪之后,解决全球性经济控制问题确实已迫在眉睫,故当今类似联合国之类的国际性组织应切实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应着手解决筹建一种具有代表性及权威性作用的国际经济管理组织,并在其组织系统中确定会计、审计管理部门的组织地。从国际会计界方面讲,也应当相应考虑构建国际会计控制体系的问题,以在宏观方面实现对全球化经济的基本控制。

(二)建立健全"绿色会计"控制体系--21世纪会计改革与发展中的最重要使命

当今,人们已经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突破国家界域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也早已超过国家界限,因而,欲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便必须全球采取一致的行动。当今,人类所感受到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未来,人们深感忧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与他的同事罗姆班德在题为《21世纪我们必须谈判解决的问题》一文中官道:"人类能够度过21世纪吗?"提出这样惊世震俗的问题,意味着下世纪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与解决这方面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艰巨性。从通过经济控制达到参与环境控制的目的来考察,会计界在下世纪肩负着重要使命。(1)世界银行在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建议下世纪制订一种适合于全球的衡量环境状况的指标体系,其中又建议围绕着对环境质量的监督建立包括多种指标在内的"信息框架",而建立"信息框架",实理环境指标控制的主要任务便落在会计界的肩上,其中尤其是在环境管理"对策框架"的确定中,会计工作又是采取治理性对策与防治性对策的重要方面;(2)针对21世纪生态环境控制,一些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还提出建立"绿色GNP"的切实设想,有鉴于这种构想所设定的目标在于把"与资源损耗和污染成的环境有关的成本从GNP"便成为会计工作者与统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3)由于建立有效的环境体现制改革与财务、会计组织体制的改革都应服从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的要求;(4)除以往已颁布的环境保护法之类的文件外,还须围绕生态环境管理建立不同的管理规范,诸如国际生态环境控制专门准则、生态环境保护公共道德准则,以及建立适合未来宏观会计管理与微观会计管理两方面要求的特别环境会计准则等。

(三)建立与健全的专家经营管理决策组织体制,实现化、民主化与高效率决策,21世纪必须进一步提高财务、会计专家在企业组织的上层、中层及基层单位经营决策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新世纪,改革企业官僚制化最有效的办法将是以各类专家优化组合而成的专家集团取代原来的官僚化集团,其主要精神当体现在:(1)董事会的主要成员当由专家担任;(2)企业的总经理与分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副总经理须一律由具有综合专业素质的专家担任;(3)类似财务长、会计长、内部审计长之类的重要管理岗位当选择优秀专家担任;(4)财务、会计、内部审计方面的专家以往仅处于参与决策的地位交应得到根本性改变,他们将是确定企业上层、中层乃至基层主要经营管理决策事项的重要成员。

(四)在21世纪,信息与知识经济的发展变化,必将促使会计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改革,也将会在一定程序上改变会计的理论体系与体系

在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时代,所反映出来的一些变化将是根本性的:(1)它促使经济增长所依靠的主要方面;(2)它改变了以往以大最消耗人力、原材料和能源为基本手段的生产经营状况,转而依赖于知识创新、智能开发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3)这个时代,衡量生产效率的标准已由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率生产标准转变到以知识生产率为标准的方面;(4)在这个时代,知识、信息与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比货币资本、实物资本更加重要的资本;(5)由于上述根本性变化必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学与会计学原理的一些主要的变化,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与具体问题与具体问题均有待会计学界展开研究,以在会计理论体系重构与调整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在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的支配下,21世纪围绕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与协调企业同市场的关系,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必将在新世纪经济管理工程建设中密切配合,协高一致,在企业--市场一体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在智力资本起支配性作用的时间,财务管理工作者将必须经过调整旧的财务指标体系,建立新的指标体系,以解决企业--市场一体化管理问题;其次,密切配合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进行财务会计的改革;再次,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相适应,系统解决不定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问题,管理会计工作也将通过改变适应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改革的要求;最后,体现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改革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新的内部控制关系。

(六)适应21世纪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变化要求,将在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切实解决会计控制系统的构建问题,使会计工作进入化、科学化控制时代,以实现快速决策与高效率决策

(七)在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的推动下,21世纪的将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为转移,朝着"综合化教育"与"大教育"方面发展,其中会计教育也将朝着"综合化会计"与"大会计"教育方向发展

专家们认为,21世纪将是信息与知识经济及教育并驾齐驱发展的世纪,教育将既是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21世纪新经济增长点,而大学教育则将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就会计而言,(1)未来的会计教育将以培养高智能型人才为目标,其教学计划将充分体现拓宽会计人才的知识面,按照管理"通才"的标准进行培养;(2)将建立会计专门人才终身接受教育的制度,以始终保持会计管理工作的先进性;(3)推行会计教育普及将成为21世纪会计教育发展的另一战略目标,通过多层次、多面向、多渠道及多种方式的专业教育,让会计基础知识真正一种社会性知识,以进一步发挥会计人才的社会性作用;(4)从会计教育提高方面讲,会计专业的学位教育将在专门人才培养中占据主导地位;(5)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渗透与相互长入发展趋势下,会计作为边缘学科的特点将会越来越明显,会计将最终成为一门新型的跨学科专业。

(八)21世纪审计发展趋势将是(1)强化企业各层级的内部审计,管理审计将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大支柱;(2)注册会计师审计将紧跟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继续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3)开展跨国环境审计,推进社会责任审计与环境经济效益审计继续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此外,在新的世纪,对人力资源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特种经济业务处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以及质量会计等方面的专门研究,也将成为现代会计学发展的重点。同时,随着大科学、高新技术及大经济与信息、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将会不断出现,现代会计发展的前景也将会越来越宏伟,会计学发展领域也必然会越来越宽广。

反思与展望在于满怀信心走向未来。就全局而言,国际会计界当联合采取行动,面向新世纪确定改革进取目标,把21世纪会计的发展建立在一个新的起点之上。就而言,会计界当以世纪经济所确定的基本目标为依据,以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改革为重点,把企业财务改革与企业会计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制订21世纪的《财务与会计改革纲要》,推动财务与会计改革工作的持续发展,使中国的财务与会计工作、研究工作、教育工作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迎接伟大的"依靠与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正昂首阔步起向未来,带送五光十色的历史宝藏,人们举起创新发展的旗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千年过去,新的千年到来,幸运的60亿人共同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在守候、在盼望、在期待;度过了一个世纪,又迎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都处在热情洋溢的欢庆气氛之中,在迎候、在呼唤、在等待。谁讲千年难遇,如今,我们将在新旧世纪更替的一瞬间为新时代来到剪彩;谁讲千年难有一回,而今,60亿人一起举涉跨过世纪、越过千年,决心在环球上再现"青山绿水,兰天碧海"。

建设伟大的"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绝非"浪漫经济学"思想的复归,创造"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气象崭新的国际经济社会,在于彻底改变20世纪经济发展中那种"一味追求增长逻辑"的"超越浪费的时代"。在21世纪,绝不能再让经济发展中的放纵主义思想继续支配世界,也决不允许quot;工业化的好大狂"行为继续存在。应当注意,20世纪留下来的两个大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中为什么会造成就出"一个没有方向盘的世界"?为什么会让"国民生产总值(GNP)拜物教"在世界上普遍存在,在宏观经济计量与考核方面又为什么会出现基本上"把社会效益排斥在外"?应当明确,以上两大问题正好击中20世纪经济发展中的要害,它也正是20世纪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历史教训所在。应努力奋斗,建立"信息与适应经济时代"新的文明形态,以新的产业群体取代旧的产业群体,以一下全新的经济世界取代旧的经济世界。实现对一体化的全球经济的科学控制,全世界的工作者、管理工作者、会计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应建立专业联盟关系,携手齐心共创未来的经济世界。

当代世界经济问题范文4

追溯百年消逝的岁月,没着历史的脚步回行,本文已展现20世纪会计发展的辉煌业绩。突出百年发展史实,比较研究人类会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业已全面评价了现代会计工作的历史贡献。在会计发展史上,20世纪是最伟大的一百年。其进步、成就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20世纪会计发展的成果为21世纪会计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下世纪的会计朝着科学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毫无疑问,在20世纪会计发展的历史基础上必将会迎来世界会计界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然而,在会计方面,20世纪却也留下了一些值得会计界认真加以思考的问题及一些很值得深切反省的历史教训,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记取历史教训,方能端正未来会计发展的历史航向,为21世纪会计的发展扫清障碍。同时,站在历史的基点之上,也须认真审视世纪之交会计环境的变化,分析与预测新世纪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以明确新世纪会计改革的历史使命。

百年往事并非过眼烟云,它经历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演进过程。在对会计世界发展变化的认识方面,人类的会计思想通常滞后于会计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变化。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会产生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思想认识方面所出现的偏差,会造成会计工作与会计问题研究方面的限性;而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又自然而然会在会计工作与会计问题研究方面产生失误,最终必然形成为一种必须认真加以反思的历史教训。

(一) 关于财计组织构建与运行中的"官场病"问题

历史地考察,官僚组织体制在企业中长期存在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必然性,包括这种组织体制中的财计部门在内,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也确实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这是问题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同政府组织机构中所出现的问题一样,企业的官僚组织体制又确实容易产生"官僚主义",患发"官场病",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官场病"的危害越来越大,它已严重约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阻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决策的民主化进程,及至严重影响到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与效果。20世纪30年代以来,尽管通过企业管理组织体制改革及财计组织改革,在克服官僚主义病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20世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官场病"问题,也未能在主要方面消除"官僚主义"对财计组织的不良影响。具体讲,(1)在正确处理集权与民主、集中与分散关系方面,错位现象依然严重;(2)在企业上层组织机构中,真正以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专家、专家集团取代企业中身兼数职的财阀;(3)在解决大型企业上层的以集体领导取代过度集权的个人独断专行问题方面,还需要经历一个艰巨的深化企业组织体制改革的过程;(4)当可何将"受托责任"的管理精神充分体现在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建设方面,在责任中心、责任层次与责任环节之间形成系统的经济控制关系,尚需进一步调整与改革原有组织布局;(5)在财务、会计组织改革方面,尚须解决决策行为控制系统、决策速度、决策准确性及提高决策成效问题;(6)在企业财计组织进一步改革问题,尚须考虑与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系统协调一致的问题等。

(二) 关于企业财计组织工作行为准则建设问题

在市场经济建设中,人们在认识到市场经济建设是以市场为中心运作的经济这一实性问题的同时,也逐步认识到财务与会计两项工作都是具有深刻社会性意义的工作。为体现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一根本精神,政府与会计界也正是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出发,有的放矢地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与财务、会计行为着手,来解决市场经济管理问题的。尽管20世纪已开始将财务会计规范的制订引入系统化建设阶段,并初步解决了由"人治"化管理向"法治"化管理这一根本转变问题,然而,在系统化、法治化管理方面却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首先,在处理根本法--相关经济法--财会专业法规这三者之间关系方面尚缺乏深刻认识,在理论上还缺乏一体化安排,因此,不仅在实现由"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的转变方面还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且在经济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也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显然,这一问题将是未来适应经济全求化要求相应推进会计全球化工作方面的一个障碍。最后,尽管自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建立,在具有国际性意义的会计规范建设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并且它的影响已逐步扩大到80多个国家,然而,从总体上讲,国际性会计规范的制订与执行依然停留在初期阶段,它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对进行会计国际协调所提出的要求,故改变国际会计准则制订与世界统一应用的停滞后状况是进入新世纪急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关于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向国际惯例靠拢,确定一国之内会计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

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已不可逆转,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确定改革方针,切实进行经济与会计改革,以解决本国经济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相适应的问题。然而,必须注意,要端正本国经济与会计改革的航向,其关键在于端正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防止产生负面影响。从主要的方面讲,(1)应当认识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经济全球化将是不平衡的,其中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存在不平衡;(2)必须明确会计作为一项工作是严格存在国家界线的,客观上国与国之间不仅存在各种差异,而且因所处会计环境的不同会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 ,进行会计国际协调只能建立认真考虑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注重维护与保障本国的经济权益;(3)应当明确,即促进人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发展阶段,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从宏观方面讲国家依然是经济利益的主体,而从微观上讲,企业依旧是经济利益的主体;(4)应当正确认识国际惯例,所谓会计的国际惯例既不是仅仅体现某一些国家的特点或会计发展的成就,也不是仅仅体现某些国家的会计制度及其政策,而它应当是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交互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被国际经济界与会计界共同确认的、具体体现在会计方面的基本思想、基本规范、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术与方法。20世纪后半期,无论在那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还是在一些力求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国家,均在会计国际协调认识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诸如在会计准则制订方面的照搬现象、会计教材编写方面的西化现象,盲目强调本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的现象,以及超前提出实现会计全球化的现象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负现影响。所以,我们认为这是面向新的世纪必须深刻反思与认真总结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关于会计教育与会计教育改革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教育是缩小国与国之间知识差距、经济发展差距,及至会计管理差距的一种国家战略,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人们还认识到,在现代社会里,教育已成为每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人们还认识到,在现代社会里,教育已成为每一个人终身的"脚手架",而通过教育与再教育所取得的知识则如同人体流动着的血液,因而,教育也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存价值及社会地位。就会计教育而言,尽管会计教育在20世纪已取得显著进展,它也改变了人类以往数千年会计教育发展的基本格局。然而,从大的方面考察,在进入20世纪后半期后,会计教育在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形势下已处于停滞状态。(1)会计教育投资相对不足,它还不能适应会计人才更新换代的要求;(2)会计教育采用新技术不足,它已影响到现代会计教育的质量;(3)会计教育计划与课程设置具有一定局限性,会计教育的专业面向狭窄,它已不符合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对综合性较强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4)会计教育较为严重地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今后急需实现由会计教育课堂化过程向社会化过程的转变;(5)在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趋支配下,现代会计教育已成为会计工作者毕生的过程,然而,事实上就大多数国家而言,政府与学校在支持后续教育方面十分不够,对于会计工作者终身教育的投入也十分有限,并且有不少已开展手续教育的国家,其教育进行过程尚处于不规范状态。

(五)关于经济信息与会计信息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当今人们已从两基本方面认识到,一方面信息是每一经济发展时期的生命线,是企业家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性要素,而另一方面,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知识会发生丧失,信息也会产生失真与失灵。并且由于这种信息的失真与失灵现象是世界性的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人们面对这种现象既不应惊慌失措,也不能一般性对待,而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手段,既从当前,也人长远解决这一问题,以防止因信息失真与失灵带来整个市场经济的失录与失控。就会计信息失真与失灵而言,20世纪之所以依然严重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1)经济法律制度不健全与执行不力,或无法可依,或有法却缺乏威慑力度,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过各中"人治"凌架于"法治"之上;(2)经济体制问题,尤其是那些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变型过程中的国家,极易在宏观与微观经济管理方面产生漏洞,最终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与失灵;(3)社会经济监督体系健全或监督配合不力。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客观上需要实行企业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密切配合、协调一致,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建立与健全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形成科学的内部控制组织制度,而另一方面又必须建立、健全包括财政、税务、审计及证券机构在内的社会监督体系。可以讲,在20世纪大多数国家尚未能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故在这方面还存在着相当艰巨的改革任务。

(六)针对举世发起的绿色革命与世界性的绿色回归运动进行反省,20世纪会计工作失控与会计研究工作不力方面应当进行检讨的问题

20世纪经济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危机,最为严重的便是生态环境危机,它日趋严重的后果将是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乃至人类生存危机的重要原因。尽管人们早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已采取部分措施力求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然而,由于人们未能真正从思想上、理论上及在经济发展实践方面解决这一问题,故生态环境危机依然越来越重。从会计方面加以反思,尽管有有关生态环境危机方面的问题的发生与解决不以这一职业群体的意志为转移,不少关键性问题也不是它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可以单独加以检讨的问题(1)人口失控中的会计责任。在成本控制方面,涉及对活劳动消耗的控制,会计界未能始终坚持"尽可能节约劳动时间"的基本准则及在成本计量中未能坚持"必要的活劳动消耗"控制的基本原则。在这方面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成本失控问题,而任何一个企业也未能完全解决好优化劳动组合与优化管理组合这一根本性问题。(2)能源与资源消耗失控中的会计责任。与上述原理相同,在成本中的物化劳动构成方面也普遍存在着失控问题,在这方面会计界应负有一定责任。(3)在生态环境恶化方面的责任。当今,面对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人们从中悟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即"污染对其他人有不利影响,污染者一般不必赔偿他们所造成的损失",即使对环境危害造成损失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也是软弱的、不可补偿性的,它在成本控制方面几乎无法得到体现。会计研究人员尚未能从企业与社会相关联的重要方面寻到建"绿色会计理论"的支点,也未能解决"环境成本控制中处于被动状态。故应当讲会计界在这方面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4)客观上会计控制是实现与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可发挥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方面,这个高尚的职业群体也是未来"实行双重战备,实现发展与环境的良性互动、解决发展与环境的同一性这一重大问题"的关键性方面。然而,在20世纪,国际经济界与会计界却缺乏一致的行动,因而,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未能在协调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一性关系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可见,为担负起"环境成本"控制责任,国际会计界应当组织、有纲领地采取一致行动,拓宽会计控制的范围,改变会计控制的历史局限性。 

  

二 

当然,百年回首在需要审视与反思的一些大的问题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故要解决这些问题便须得从总体上加以分析研究。一方面应把历史的经验与教训结合起来进行会析,、总结,以提示共历史运行规律,让历史的光辉照向未来。另一方面又须针对世纪之交、千年之交的会计环境变化,对未来会计发展的基本态势作出分析、预测,让对历史--现实--未来的会计问题研究融会贯通,以据此切实作出新世纪会计改革与发展规划,让国际会计界从历史起向未来。

(一) 走向宏观经济世界--21世纪会计全球化发展态势展望

自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便开始了经济全球华的历史进程,到19世纪末便形成全球化了的资本主义经济世界,而自20世纪社会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以及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便出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从而打破了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格局,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新局面。由于20世纪后期信笺与知识经济出现,专家们认为旧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新的全球化时代到来了,因此,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经济化了的全球社会",新的经济全球化将在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的推动之下向前发展。

正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支配下,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从总体上已实现了由民族史向世界史发展的转变,并且这一转变又在20世纪突破了经济发展界域,使全球化扩展到其他方面。如就文化发展而言,"文化性质从工业文化转向信息文化","文化主体正从区域文化走向全球文化"。再如政治上已逐步打破了"西方中心论"与霸权主义的模式,而在"多元化"并存状态下,将世界引向和平与发展。从经济方面讲,20世纪也已在基本的方面实现了由民族经济向世界化经济的转变,并且这一转变在世纪之交处在更加迅速的进展之中。从发展趋势考察,21世纪世界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将是在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支配之下进行的,而且这种一体化或曰全球化又将是以跨国公司、区域经济集团与世界性文化发生撞击为基点进行的。而无论如何未来在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推动之下的"知识经济化了的全球社会",都地强有力地改变着未来的会计世界,而这种改变首先又集中体现在适应"全球化"发展对会计所提出的要求方面,它促进新世纪会计的发展迅速向宏观经济世界推进,其发展方面在于:(1)依据会计控制的历史空间必然与经济扩展的历史空间相一致的运行规律,在21世纪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会计的发展将必然要体现"以大制大"的管理战略,相应地,逐步地拓宽其控制领域,并通过建立健全宏购会计控制体系,使会计的发展向全球化推进;(2)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国际化格局逐步形成的情况下,专家们不仅已有了建立世界经济共同体的设想,而且已从多方面考虑如何通过建立一个"全球性社会"来解决全球性经济管理的问题。固然有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在"经济国际化趋势与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同步演化的情况下,有关建立"全球社会"的构想尚属一种超前性的思想与行为,然而,在进入新世纪之后,解决全球性经济控制问题确实已迫在眉睫,故当今类似联合国之类的国际性组织应切实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应着手解决筹建一种具有代表性及权威性作用的国际经济管理组织,并在其组织系统中确定会计、审计管理部门的组织地。从国际会计界方面讲,也应当相应考虑构建国际会计控制体系的问题,以在宏观方面实现对全球化经济的基本控制。

(二)建立健全"绿色会计"控制体系--21世纪会计改革与发展中的最重要使命

当今,人们已经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突破国家界域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早已超过国家界限,因而,欲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便必须全球采取一致的行动。当今,人类所感受到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未来,人们深感忧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与他的同事罗姆班德在题为《21世纪我们必须谈判解决的问题》一文中官道:"人类能够度过21世纪吗?"提出这样惊世震俗的问题,意味着下世纪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与解决这方面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艰巨性。从通过经济控制达到参与环境控制的目的来考察,会计界在下世纪肩负着重要使命。(1)世界银行在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建议下世纪制订一种适合于全球的衡量环境状况的指标体系,其中又建议围绕着对环境质量的监督建立包括多种指标在内的"信息框架",而建立"信息框架",实理环境指标控制的主要任务便落在会计界的肩上,其中尤其是在环境管理"对策框架"的确定中,会计工作又是采取治理性对策与防治性对策的重要方面;(2)针对21世纪生态环境控制,一些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还提出建立"绿色GNP"的切实设想,有鉴于这种构想所设定的目标在于把"与自然资源损耗和污染成的环境有关的成本从GNP"便成为会计工作者与统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3)由于建立有效的环境体现制改革与财务、会计组织体制的改革都应服从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的要求;(4)除以往已颁布的环境保护法之类的文件外,还须围绕生态环境管理建立不同的管理规范,诸如国际生态环境控制专门准则、生态环境保护公共道德准则,以及建立适合未来宏观会计管理与微观会计管理两方面要求的特别环境会计准则等。

(三)建立与健全企业的专家经营管理决策组织体制,实现科学化、民主化与高效率决策,21世纪必须进一步提高财务、会计专家在企业组织的上层、中层及基层单位经营决策中的地位与作用。

当代世界经济问题范文5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极中的一极自行坍塌终于导致了支配战后国际关系40多年的冷战体制的解体。然而,从冷战后时代的发展来看,邓小平的理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是我们把握这一新时代的世界主要矛盾的一幅重要的坐标。

冷战解体后,国际形势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缓和与和平、紧张与动荡并存的两种趋势。由于两个超级大国、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的结束,原来意义上的东西关系已经转化,全球性的扩军备战、军备竞赛已经停止,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世界和平得以维护的可能性增大。基于这样的大背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当代战争的特点和世界各国的矛盾。他说:“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战争的危险。后来我们的观点有点变化。我们感到,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小平同志所说的“制约战争的力量”主要是指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从政治角度来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都是有利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新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又明确指出,“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小平同志既讲战争的危险是存在,又讲战争是可以推迟和避免的,正是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战争的结果。当今,制约战争的条件因素发生了变化,国际力量的对比有利于和平,不利于战争。概括地说:一是世界人民维护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力量。二是核大国的“核均势”变成了遏制世界战争的重要因素。邓小平深刻分析了国际形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得出了世界战争有可能推迟或避免的科学论断。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力量遭到了重大挫折,东西方原有的平衡打破,国际关系中一系列新的失衡、紊乱、矛盾和冲突便出现了,力量版图上出现了15个独立的国家,东欧一些地区政治、经济危机严重,从巴尔干半岛到高加索山脉,直至中亚地区,形成了一条危险的“地震带”。在这些传统的多民族混居的地区,长期积累的矛盾在新的条件下爆发出来,并和侵略扩张欲望、领土争端、政治经济利益、宗教纷争相互交织,使一些地区的人民再次生活在战乱中,诸如海湾战争和南斯拉夫内战之类。另一方面,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体制改变后,西方国家转而将矛头对准中国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极力施加压力和影响,急欲彻底铲除共产党政权,使世界全部西化。对我国,在“民主”、人权、加入世贸组织、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上层层设卡,处处施压,即属典型的表现。即使对俄罗斯、东欧等原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放松警惕。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东西关系上的矛盾和斗争就会持续存在下去。如此种种,无不证明,现在的世界并不太平,并不安定。

与此同时,南北问题至今也并未因冷战的结束、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中间地带”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它们已无东西方矛盾可以利用,也站到了与西方直接对阵的前台。当今世界绝大部分财富仍由北方少数发达国家占有,世界经济和贸易在很大程度上也依然受它们垄断和支配,同时,它们还经常以“民主化”、人权等手段对发展中国家推行强权政治,以维护它们在经济上的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小部分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一定时期的较快增长,但“增长”不等于“发展”,南北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并且越来越大,冷战时期关系全球发展利益的一大战略问题――南北问题,在冷战后时代依然是时代的主题。

正是基于冷战后的这一客观现实,1992年,邓小平同志说:“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东西问题、南北问题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邓小平的“东西南北”理论是冷战时代分析世界主要矛盾的正确思路和科学总结,在新的转型时期,我们目前所处的冷战后时代,也依然是我们把握时代主要矛盾的根本出发点。

同志曾指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至于什么是主要矛盾,邓小平同志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所提出的关于主要矛盾的理论是科学的。他说:“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中心任务……我们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邓小平关于主要矛盾的理论虽然是针对国内问题而提出的,但它所包含的一般理论涵义是完全可以运用到国际问题的分析和把握上的。据此,冷战后时期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只能是邓小平“东西南北”理论中的东西问题和南北问题中的一个,或者更确切地说,只能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中的一个。也就是世界生产力水平不能满足世界人民,尤其是南方国家人民的需要这一矛盾问题。

根据邓小平的“东西南北”理论,发展问题最基本的表现是南北问题,是经济问题。小平同志说:“经济问题不解决,第三世界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继续发展,都不容易。总之,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可见,发达国家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在经济技术合作上都应抱积极态度,共同来解决世界经济发展这一“核心问题”。

当代世界经济问题范文6

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正式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战略构想,它的实施不仅标志着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新的开端,同时也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教育的对外开放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教育将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为推进国家战略服务。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和关键[1]。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肩负着国家振兴发展的重任。如何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化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基础工作,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则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之一,课程设置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科学分析二战以来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我国国际战略思想和外交政策。因而它可以成为大学生国际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中开展大学生国际意识教育是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究的内容。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国际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大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国际社会就普遍认同将国际以及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情况反映到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科研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并强调指出21世纪应将国际意识渗透到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当中[3]。

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旨在构筑新格局,推动大开放,实现中国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联互通和互利合作。而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无论是解决理论问题,还是推进实施的实践问题,关键都在人才。在此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充分考虑新形势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结合本校实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并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传递担当与责任,加强大学生的国际意识教育,这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际意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课程性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一门主要讲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领域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基本发展趋势的公共政治理论课程。该门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国际政治、世界军事、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又涉及政治学、外交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因而它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掌握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培养国际意识教育,引导他们为实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有效途径。

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际意识教育的重要平台。时间来到21世纪,资金、劳动力和信息构成一股无比强大的潮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国家和民族要发展,就必须用世界的眼光来面对、顺应和投入这股潮流。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高速发展,对外开放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这就意味着这个因素要不断强化,中国经济的未来才能充满希望。“一带一路”的构想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改革开放的那条我们曾经走过的来时的路。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任务不仅仅是一味地埋头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应当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肩负历史使命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国际视野,实际上他们也非常乐于了解和关注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有关研究发现,跟刚入学相比,大学生时政关注度在整体上呈提高趋势[4]。然而,如果没有统一的引导,他们大都选择快捷且方便的互联网来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据调查显示,超9成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渠道为互联网[5]。但互联网泛滥且纷繁复杂的信息流会使青少年难以分辨和选择正能量的、有用的信息,这对于大学生来说会存在获取信息不全面、不系统以及缺乏深度的问题,且容易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媒体所利用。在大学生自身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以选修课程的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了解和学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大部分高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是面向大一学生开设。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刚脱离高考的压力,时间又还没有被繁重的专业课程挤压,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人文、时政等公共基础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加容易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是大学生了解和关注当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塑造其国际意识的重要平台。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国际意识教育实施路径

1.以培养学生国际意识为导向,把国际意识教育作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中心任务。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人才培养都不应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更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6]。“一带一路”是促进世界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版图重绘的战略布局,它正在引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我国国家利益迈向全球的强国梦展现,也是中国教育破茧腾飞迈向国际化的新机遇[7]。如何让青年意识到这一社会重任,让教育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特殊作用,尤其是在人文沟通、人才培养、科技合作等方面的作用,是当前摆在高等教育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对大学生进行国际意识教育的良好平台。我们应当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国际意识为导向,把国际意识教育作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中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