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园林设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当代园林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当代园林设计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1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集大成者,该时期在造园艺术上达到了高峰。从纵向上看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是在唐、宋写意山水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比而言它更注重主观的意兴和主观情绪的表达,突出山水之美、自然之美,更注重园林的“诗情画意”的趣味。从横向上看明清江南私家园林与气势磅礴、中心对称、金碧辉煌的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宗教氛围浓厚的寺观园林相比也有明显的区别。通过分析江南私家园林的“诗情画意”的设计特色,以期现代设计师在设计景观时有所启发。通过对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在造园风格、造园思想和园主所追求的“诗情画意”的园林境界的探讨,希望当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方案时能吸取江南园林造园的精华部分,力争营造一批集明清私家园林精髓和现代审美理念、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于一体的现代景观。

二、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所表现的“诗之情”

“诗情画意”是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最高的审美追求,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也是中国诗画艺术的主要美学特征之一。由于明清时期江南一代经济相对比较繁荣,文化发展的速度也较快,江南自然而然就成了文人、士大夫们的聚会、谈事及居住之地,园林就成为文人、士大夫抒发个人情感、表现个人追求的空间环境,所以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园林,又被称为“文人园”。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一语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异。明清江南私家园林中的“诗之情”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造园之人把优美的诗词运用在匾额、碑刻和对联等上面,成为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一道彰显园主人“性情”的美丽风景线,并产生一种意境美,即“诗生园景”,以此凸显园主人的涵养和文化修养。另一种是由于江南私家园林景观之秀美、山水之雅致、空间处理手法之独特使文人、士大夫看到美景后诗情大发,禁不住作出如今广为流传的名诗绝句,这也即是“园景生诗”。

(一)“诗生园景”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造园元素包括匾额、碑刻、对联、建筑景观的命名都运用大量的古典诗词,从而促使“物质”景观升华到“精神”景观的高度,使园主人和踏园者在游赏庭院时化美景为真情,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意境美,从而又达到“诗生园景”的效果。如:扬州寄啸山庄内院北建四面厅“船厅”,廊柱悬木刻楹联,取自李钟豫的诗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诗人不但描绘出了园主人船厅及其附近的美景,此诗词挂在何园内也为其增加了诗情画意,从而达到“诗生园景”的作用。

(二)“园景生诗”

由于江南私家园林的景色优美、移步移景,所以很多古人、今人游园时都会禁不住地诗情大发,留下很多名言、绝句,从而达到由“园景生诗”的功效。如:蒋吟秋赞美拙政园曰:“拙政名园好景多,池塘屈曲漾清波,远香堂外清如画,四面凉风万柄荷”。

三、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所表现的“画之意”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造园之人非常讲究“三境”,即画境、生境和意境。所谓画境是指园林景观的艺术美,即是在园林空间中追求绘画的效果,从而达到一种意味深长、“留白”的效果。当时中国的文人画对江南私家园林的建造起着巨大的影响。反过来,江南私家园林也为山水画师们提供了绘画的“范本”。胡光华曾在中国设计史一书中提到,明清江南园林和中国山水画的关系是“明清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的意义就在于把中国山水画的构思立体化”。清代画家石涛修建的扬州个园“四季假山”是最能说明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具有“画之意”的例证,游园一圈使人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此景恰巧体现画家心中的“春山淡治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绘画道理。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无论从色彩上、意境上、还是整体的布局上都与中国绘画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私家园林的追求———明丽、淡雅之色

在色彩上,江南私家园林与中国画有极其相似的地方,如:中国的山水画主要运用黑白二色组织画面,而江南园林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色彩也是以黑白二色为主。园林中的其它景观小品的用色也以淡雅、明丽为主,如:植物的搭配以绿色为主,墙以粉色为主,黛色的瓦、栗色的窗和柱,道路的铺装以灰色为主。看似简单、单纯的色彩,却以不变应万变中衬出满园的风光无限。造园者这种用色的方法和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用色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私家园林的意境之美

文人、士大夫的私家园林所追求的美,即意境美。它包含着文人、士大夫这个阶层的道德美、理想美和情感美,这种美是一种与天地相亲和、充满了深沉的宇宙感、历史感和人生感的富有哲理性的生活美。所以,私家园林的景象并不十分强调逼真地重现大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思想情感活动和文人士大夫及画家共鸣的因素摄取到园林中来,从而用象征性的题材和写意的手法反映高尚、深邃的园林造园意境,使园主和观赏者、游赏者不但感觉到“师法自然”的自然之美,更使人感觉整个私家园林造景的“高于自然”的意境美。而山水画家所追求的笔简气壮、景少意长,创造出高远、深远、平远的景深,对于造园家创造园林的意境有极深的影响。在中国山水画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徐渭的《青藤书屋图》中也追求一种意境美。由此可以看出明清私家园林对于意境美的追求和中国山水画对于意境美的追求具有相同之处,并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独特的空间意识

园林是一门经营空间的艺术。由于明清江南园林追求的是意境美,因此园林的时空观也必须与之呼应,造园者要具有独特的空间意识,以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景物来表现无限的意境美,从而达到“小中见大”“壶中天地”的艺术效果。

四、诗情画意的设计手法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2

关键词:造园手法;意境美;空间布局

1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历史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过程主要处在原始时代后期,贯穿整个农耕时代,涵盖工业时代前期。通常把我国古典园林园林的历史分成萌芽、转折、发展、全盛、成熟五个阶段。萌芽期指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朝农业、工业具有一定的发展,为园林的萌芽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撑,囿、台便产生了,登台可通神,观四方,便于狩猎,狩猎和通神是传统造园萌芽阶段最基础的两项功能,因此萌芽期的园林成为田猎型自然山水林;转折期指秦汉朝阶段,承上启下,秦代皇家宫苑规模宏大,皇宫构筑成为当前阶段园林的主体,这个阶段可称为皇家造园生态林;两汉后期受文人影响,皇家园林由建筑逐步趋向于自然山水,推崇小型化,文人隐士的相继投资,标示着古典私家园林的兴起;发展期指南北朝阶段,传统造园体系成型,皇室、私家、庙宇、陵寝四大体系鼎立,构筑物作为造园人为元素与自然生态要素形成了亲近的调和关系,从此造园的规划向精致细密转变,上升到设计艺术的境界,为古典造园大发展创造了基础;唐宋是传统造园的全盛阶段,皇室宫苑的特征在规模盛大的基础上,更是增添了总体以及局部的设计处理。更是吸取百家所长,向文人风格所转变。私家园林融合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文人园林观。文人园林作为一种潮流推动整个皇家、私家、寺观园林的全面发展;成熟时期指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的园林已经完全具备简远雅致的文人园林特点,园林创作完全写意化,全面引进和学习岭南园林,形成南北园林艺术的大糅合局面。

2古典园林造园布局手法分析

按隶属关系,我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私家、寺观三类。皇家园林集天下名胜园林于一体,大多效仿“一池三山”的建筑布局,采用明显的中轴线对称式结构布局。皇家园林轴线布局的方式使得建筑体量与布局相对称,与自然山水相呼应,庄重肃穆,体现皇家至高无上的权威。私家园林在空间上相对皇家园林较小,然而却突破空间局限,依据有限空间营造山水景象。布局上使得大体量建筑后移,合理运用小体量建筑前移遮蔽,增加园林的空间层次感,达到加长景深、扩大空间的既视效果[1]。寺庙造园多选址于环境清幽、山林幽深的山野之中,整体多采用以主殿为轴线的对称式,其它建筑分列于轴线两侧,规模较大的寺院,常常含有2~3条测轴线,禅院、斋堂等辅助建筑布局于测轴线两侧,建筑风水均衡配置,营建寺庙造园庄严幽玄的佛道意象。

3古典园林造园设计手法剖析

3.1叠山理水

叠山、理水为中国古典造园中的基本元素。筑土为山,引水为池,运用叠山理水营造出大自然山水景观,独树一帜,达到自然美于生活美相结合的境界。叠山指使用天然石块堆砌山体进行造园的堆筑技艺[2]。叠石造山应该与整个园林风格统一,确定山体的规模和形体,以石代山、以小代大,表现自然山川之奇。叠山在古典造园中也可以起到遮蔽视线,增加空间层次的作用,使景藏而不漏,避免从外部直接看到内部景色,代替屏风、影壁的作用,增加与生态的亲和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理水是指传统造园睡醒设计在地区原有水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引流布局,表达出高设计水平的理水技法。古典园林水景处理包含动态、静态之分,古典园林中多以静态水形式出现,湖泊、池塘等,手法上长以桥体、堤岸等用以水面的分割,如杭州西湖,以亭台楼榭、荷莲芦苇进行点缀,设计上贴合自然,突出意境,构建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风貌景观。

3.2构景手法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构景方法多式多样,抑景、透景、漏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借景、点景等,分区设景,一步一景,空间相互渗透,变化丰富。抑景,欲扬先抑。假山则为山抑,树丛则为树抑。中国园林向来较含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造园抑景手法,增添了古代造园独特的魅力内涵。透景指美好的事物被高于观赏者视线的物体所遮挡,因此需要开辟出透镜线,在安排透镜时,往往以中心轴线或直线道路优先考虑,以减少开辟透景对自然风貌的破坏。框景是指利用洞槽、门窗等有目的的提取园林内的优美节点,常常将远处的优美景色与人文景观包罗其内,此为框景。漏景手法起源于框景,但相比于框景,虚虚幻幻,内敛尔雅。借景又分近远、邻互、仰俯、应时七类,内容包括借山水、建筑、天文气象等,以小见大,尽收眼底。对景是指从某一观赏点观赏另一观赏点,再反观某观赏点的方法,分为正、互对景。

3.3空间表现

在空间层次中,包含真与假、疏与密、崎岖错落、看与被看、渗透与层系、引导与暗示、蛇形曲折与空间对比等八种表现主题。构筑物中,白墙为真,廊道、花窗等洞槽为假,真与假互相对比,真中有假、假内含真,相辅而行;疏与密是我国古典造园所恪守的空间法则,“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即强烈疏与密对比的运用;高低错落主要以垂直空间的层面进行解析,《园冶》中认为:“园地唯山地中最胜”,古典园林多是依靠自身地形变化增加垂直维度上高低错落的空间感;看与被看指的是某个景或建筑与其他景物的关系;渗透与层系是传统造园所寻求博奥意境中的重要特点;蜿蜒曲折与空间的对比使得园林空间的变化更加多样、曲折,拓宽了观景者的视野;引导与暗示是利用园林中细长形式的长廊,起到引导与暗示的作用,可以构建出非常强烈的空间纵深感。

4现代景观园林造园应用解析

中国古典造园具备趋于自然,超脱自然、构筑美与生态美的融合、诗画的志趣、意境的蕴含四大特点。当代景观在继承古典设计理念的同时,又生成了新的风格。现代景观借鉴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的元素较多,现代园林多建造在城市中或较近的郊区,现代景观是现代住宅小区的延伸,占地面积较小,风格素雅精巧,以欣赏休闲为主[3],可以作为日常休憩、游玩等需要。意向美是当代景观造园规划所寻求的至高境界。意向美是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有机结合,是景观规划师从自己对古典园林的理解、体验中提炼而出的,并利用独特的设计手法与材质所体现给观赏者。意境美需要情与景融会贯通,所以现代园林景观规划应该是充满写意的设计。当代景观造园中,小品设计作为造园中的基本元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4]。当代景观应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结合大时代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可再生环保材料进行景观造园,节约资源,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将当代造园与古典造园设计理念相联合,重拾传统美学思想、古典造园手法。将传统性、艺术性、景观性相糅合,规划我们的城市,保持中国园林的独特性及创造性,做出代表中华民族特征的当代园林。

5结语

当代景观造园应该在个性发展的同时,保障对古典造园理念的连续性,赋予当代景观造园丰富的人文内涵,立足于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宗旨,提高规划格调,促进对古典园林规划的传播,创造出更加适宜人类生存享受的人文环境。在当代过于紧张的工作环境之余,为人们提供一个闲适雅致、宁静致远的生活、休憩环境。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吴琪.浅淡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7,30(9):317.

[3]曹钰岩,徐长贵,张圆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8):202.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3

关键词:风景园林;人性化理念;运用分析

自我国人民逐渐摆脱了温饱问题后,提升生活质量以及弥补精神空虚成为了热门话题。正是在该环境中,将人性化理念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这一思路横空出世,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故对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的意义

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发展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有效的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能及时对区域生态环境设施进行美化改善,提高区域噪音空气质量,将绿植的空气过滤器作用提起来从而达到减少噪音的目的,利于和谐社会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构建。在我国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中,应充分运用融入整体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且我国风景园林主要的设计服务内容对象大多为自然人,实现整个风景园林的整体人性化环境设计是必然性的要求。

2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2.1融入中华历史

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传承,蕴含着中华民族之美、地域之美和历史文化之美,设计实施过程必须充分体现民族文化传统风俗和反映地区文化风貌。但是随着现代时间的不断流逝和现代人们生活审美观念的不断转变,设计中还是应该适当加入一些现代化艺术元素,让一个风景园林项目在能够保有传统文化艺术内涵的基础同时又能满足一个现代人的特色,给现代人们的精神心灵生活提供一个可以放松健身休闲的良好场所。

2.2蕴含民族文化

在什么样的地方适合设计一个风景园林旅游景区、怎样适合设计园林景区都是必需经过反复考量,不仅仅是要设计符合一个地方文化特点,还要以景区周围环境的保护提升美化为设计重点,给人民百姓旅游提供一个获得放松和尽情享受于大自然的良好机会。因此,出于现代人性化设计理念的风景园林设计必须是既要在充分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特征的基础同时又要具有社会实用性强的特征,为当地经济发展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社会贡献。

2.3求同存异

所谓的求同存异指的是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整体性质就是因为风景园林设计师需要从总体大局角度着眼,注重风景园林的整体主题式和园林一体化内容建设,如园林生态主题、娱乐休闲主题等。但是从整个布局理念出发的背景设计又不能完全缺乏这种差异性,千篇一律的背景设计方式会容易造成在背景色上的趋同。在产品整体上从设计元素入手的根本基础上,它还要充分兼顾不同,用这种分块组合设计的表现方式充分展现不同历史地域的民族风俗传统文化、环境壮观景色的不同特点,并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使用需求。

3当前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我国的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大多存在缺乏创意的问题.这是因为我国的新型城市化工程建设起步较晚,其中的风景园林工程无论设计理念还是设计技术更是与国外差之甚远,故许多新型的风景园林工程采取直接引用国外的设计,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建设,但许多技术引用的较为生硬,导致风景园林设计作品模仿痕迹明显,缺乏自身独有的特点的同时又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极大影响了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以及城市景观建设的发展。

第二,在我国的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缺乏对其个性的塑造,导致各地的景观都极为相似.这一方面显得单调,另一方面也无法提起人们的兴趣,并不利于风景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社会体制以及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城市风景园林总有一套固有的设计理念,缺乏公众参与指导,最终导致其平平无奇。

第三,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该环境下,大多数的风景园林工程过分强调追求商业利益,使得设计中的商业化元素太多,影响了风景园林的美观性,从而导致风景园林建设效果不理想.此外,因为大多数的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都由政府部门负责,所以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根据当地领导的喜好对某些地方进行更改,导致部分设计比较随意,与整体不符,影响了风景园林整体的效果.这也是当前原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4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4.1注重特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往往太过于追求美观性,因此,无法充分满足当前现代中国建设发展实际需求,而现代人性化的风景园林设计在美观与实际需求结合方面却又做了一些相应的优化调整,风景园林设计既充分保留了传统美感,又充分符合当前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具体的设计实践效果体现即为在具体的风景园林设计中,注重体现区域特色园林文化与区域现代化互相融合协调、共同促进发展。我国地大物博,拥有56个少数民族,因此,不同历史地域、不同文化城市都应该有着自己特色鲜明的文化,因此,在具体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要深入贯彻落实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充分满足我们现代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客观需求的基本前提下,将我国地域特色文化理念融入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这不仅是一种人在精神上的追求,也是一种人性化保护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实践中一种很好的有效体现。

4.2构建自然生态化发展

随着国家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快,使得改造城市与在建设中的形势越来越需要具有天然相似性,人们长期以来生活在由单层混凝土与多层钢筋混合构造的“钢铁森林”里,在各种心理承受方面已经让人倍感巨大压力。而这种统一单调的现代城市整体建筑风格又在无形之中又大大加重了这一心理压力,使得当今人们的心理精神长久得享受不到充分释放与舒缓,已经逐渐对人的正常精神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困扰。人们更加渴望向往于大自然,期望从中可以获取一定的精神慰藉,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具有一种向往于大自然的美好天性,身处于大自然之中也就会从而使得许多人的日常身体与社会精神生活得到放松,从而有效率地缓解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与减轻精神压力,而此次融入这种人性化设计理念的风景园林设计正好彻底解决了这一切的问题。

4.3注重风景园林实用性与人的需求性相协调

成功的融入各种人性化设计理念的风景园林设计,不仅需要能够充分满足现代人的各种精神与文化特色以及精神文化上的需求,其理念在风景园林本身也同样需要能够具备一定的经济实用性,即融入人性化的理念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不仅仅是要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各种精神文化需求,也能满足物质需求。例如,交通运输是否方便、道路环境是否宽敞、公共服务以及基础性公共设施配套是否完备。风景园林设计不仅仅是需要使它看起来美观,使它让人赏心悦目,还要求它具备一种足够的艺术实用性,人们只有一种物质上的生活需要得到基本上的满足,才有机会用心去努力追求一种精神上的生活。因此,针对具体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实践发展过程中,需要设计师先对一个的特点进行做好前期相关调研,了解其具体的实用性涉及影响到哪些方面,基于能够满足实用性的需要前提下,再来仔细考虑对其美观性的整体设计。

4.4注重设置人性化标识

众所周知,人性化艺术标识在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当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艺术角色,其不但是它属于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之中的一个关键艺术元素,而且还是一个充分体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人性化的重要艺术标志。因此,相关设计师在对不同风景园林进行整体设计的不同时候,科学设置人性化标识能够大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如在湖岸设置醒目的警示牌,并在此基础上对水的实际深度加以明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游客提醒,降低游客因为一时疏忽发生安全事故。除此之外,在对人性化标识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应当灵活运用充满趣味的设计来提高的美感度,最大限度地确保游客在看到这些标识以后能够自觉遵守,继而增强游览的趣味性。

4.5重视风景园林中的细节设计

当代园林的观赏价值直接体现在了园林设计中的细节内。将每一个点做到精益求精,可以让游客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放松,与此同时,设计师也可以借此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贯穿于园林景观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无论是设计师还是现场的施工人员对于风景园林中的细节都不可以掉以轻心,在这一点上应充分发挥我国的工匠精神,真正做到为游客着想。举例来说,对于风景园林中较为阴凉的地方,可以放置少量的健身器材与休息座椅,一方面可以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锻炼了身体,另一方面也让已经疲惫的游客有充分的空间进行休息,从而保证游客们的良好心情。此外,对于园林中灯光的使用,应以冷色调为主,且在保证覆盖园区的情况下,亮度不要太高,以免影响景观的真实感。这些措施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游客对于园林的好感,以及带来了更高水平的人性化设计。

结语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4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当代公共性;教学创新

目前,我国城乡绿地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创造满足广大人民生活需要的人居环境[1]。园林艺术与公众的生活方式及环境已密不可分,园林艺术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作用越来越显著[2]。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着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所以在当前园林设计中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仍要继承与创新。中国古典园林类型多样,包括了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及其他公共园林。虽然类型多样,各不相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着公共性的特征[3-4]。而这一特征长期以来被国内外专业人士和公众所忽视,并由此造成了人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理解上的偏差,认为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等都是供私人或皇室使用,这也导致一些设计师在当代语境下进行古典园林设计时仅从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考虑,忽略了古典园林公共性的特征,在功能布局和空间设计上较少考虑如何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使用需求。“古典园林设计”是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其课程教学较为注重设计立意及空间营造艺术的训练,忽视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公共性特征,致使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满足行业需求。目前多名学者对“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展开了研究,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古典园林的空间组织、场景设计等[5-10]方面,对教学内容中如何融入当代公共性特征的研究较少。近年来,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对“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进行了创新,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古典造园艺术的同时,注重培养其对场地公共性特征的分析能力,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中。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目标、教学阶段两方面阐述了将公共性特征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以期对“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当代语境下的古典园林公共性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各类园林在历史发展中都具有公共性特征,即允许大众进入园林,开展游赏、集会、祭祀等公共性活动,如唐代著名的公共园林芙蓉园、曲江池等都是当时市民游玩的首选地。即使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也有对市民开放的传统,如宋代皇家园林金明池在每年龙舟竞渡时更是呈现出“君民同乐”的场景,百姓可以在这里游赏、集会、祭祀、开展水上娱乐等活动。这些都说明古典园林自古就具有公共性特征,这一特征在促进当时君民交流及城市文化进步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在当代语境下,中国古典园林的公共性特征必然产生新的内涵。陈跃中[11]认为当代中国园林设计中公共性特征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园林类型从独立花园到城市开敞空间,二是功能需求从满足单一休闲功能过渡到服务城市综合功能。所以现代园林设计应在满足人们休闲游憩功能的同时,还要兼具人文传承、防灾避险等多项功能。朱建宁[2]提出风景园林学科应该发扬古人寄情山水的文化传统,引导公众形成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并使公众在与自然的接触中提升对自然的情感认知,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根据学者对风景园林设计公共性内涵的总结,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当代语境下的古典园林的公共性特征应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为公众提供科普教育的场所

在当代语境下,古典园林设计既体现了我国传统的造园艺术,让居民和游客认识了解古典园林本身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又可以让古典园林设计空间成为教育科研机构举办市民科普活动的场所。

(二)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活动需求

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活动需求是当代语境下古典园林公共性特征的关键性内容。传统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都是以满足古代人民居住、游览为目的,这种园林建筑设计方式中的开敞空间组合等并不符合现代人们的活动如餐饮、问询、展览、购物等对空间的要求。所以设计师不能完全照搬传统古典园林的设计模式,而应从公众多样化的活动需求出发,对传统古典园林的功能布局、空间尺度进行创新优化,尽量做到既保留了传统古典园林的艺术韵味,又能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活动需求。

(三)遵从特殊人群的行为习惯

作为公共空间,其设计应该考虑不同人群尤其是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残疾人等行为习惯,为特殊人群提供方便、舒适的无障碍设施,以体现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特征。而传统古典园林设计讲究山水格局、曲径通幽等,这恰恰容易造成特殊人群游览的不便,且极易引发安全问题。因此设计师必须重视特殊人群的行为习惯,在园林建筑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上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二、当代公共性特征融入“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开设“古典园林设计”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掌握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更好地完成古典园林设计项目。所以,“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要结合当代语境,培养学生在设计中注重对公共性特征的解读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以往的“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注重对古典园林设计理论的讲授,学生利用古典园林设计理论可以在课程实践场地较好地修复或新建一座完整的古典园林。但是这种设计成果在实际建造中往往难以实现。因为封建时期的园林多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具有鲜明的“私有”属性,即使是为公共游览而建造的园林,由于人口数量以及地域交通的局限,在游人容量以及活动需求方面远不及当代的公共园林。所以古典园林要在当代环境下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在设计上进行创新,否则设计出来的古典园林即使能尊重历史、设计手法精湛,也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难以被大众所认可。因此在“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增加古典园林公共性特征的讲授内容,可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衔接。

(二)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增加公共性特征的讲授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对设计场地周边环境、场地内部条件、使用人群的分析调查意识,从而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代语境下的古典园林是传统造园手法与现代公园设计方法相结合的设计,部分设计还包含了旅游规划、节事策划、文创产品等,其设计内容复杂、场地矛盾突出,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当前的社会背景,对场地的现状、地域特色、历史价值、周围环境和投入成本等实际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决策。如果缺少对公共性特征的考虑,其设计就会脱离实际。

(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时代特征

在“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入公共性特征的讲授内容,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和时代特征,并通过设计实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古典园林在当代仍然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三、当代公共性特征融入“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的途径

笔者以西南民族大学的“古典园林设计”课程的选题“四川省绵阳市李杜祠改造设计”(以下简称为“李杜祠”)为例,说明当代公共性特征在“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体现途径。此次课程是以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8年四川省古典园林设计联合课程竞赛为契机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场地为绵阳市“李杜祠”旧址,原是纪念李白和杜甫的纪念性园林,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李杜祠”有着较好的文化价值,但园内大部分建筑已经破败,存在着与历史建筑不协调的建筑和绿地,园林环境急待整治和提升。围绕此选题,学生进行了为期6周的课程设计。

(一)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增加公共性特征的设计要求

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关系着教学内容的方向和教学的质量。因此笔者将“四川省绵阳市李杜祠改造设计”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一是要学生掌握当代语境下古典园林在选址、立意、掇山置石叠水等方面的艺术手法;二是让学生对“李杜祠”进行科学、合理的修缮和改造,将“李杜祠”打造成具有公共性特征的古典园林,既能纪念文化名人,又能满足市民休闲游览、举办科普活动等多样化活动需求。

(二)在不同教学阶段融入公共性特征设计内容

1.在前期调研阶段增加公共性特征的分析

前期调研是学生了解社会背景、发现场地问题的过程,调研包括拟定提纲、现场调查以及调研成果汇报3个过程。以“李杜祠”改造设计为例,学生首先要对“李杜祠”及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详细勘察,分析地形特点、山水格局等;其次学生要认真考虑“李杜祠”作为今后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具体调研内容包括:一是“李杜祠”的旅游价值,主要对“李杜祠”和周边的富乐山、芙蓉溪、越王楼的关系进行辨识,对“李杜祠”内部的建筑功能进行分析,辨析旅游服务设施是否完善;二是“李杜祠”的审美价值,主要是对“李杜祠”内部的建筑风貌、年代等进行评价,对“李杜祠”内部空间布局、植物要素等进行评价,探析其作为川西园林景观能否让游客在园中体会到传统古典园林的韵味;三是“李杜祠”的教育价值,主要通过挖掘“李杜祠”现有的历史资料、馆藏文物、景观要素等,分析“李杜祠”能否为游客提供教育文化资源;四是居民对“李杜祠”的认知,这也是体现“李杜祠”公共性特征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周围居民、游客、园内管理人员的采访调查,了解不同人群对“李杜祠”的认知程度和需求。通过对“李杜祠”现状的评价分析,学生需要归纳出“李杜祠”的自然、交通、文化、社会等公共属性的特点以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初步解决策略。在调研阶段增加公共性特征的讲授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古典园林设计并不是单纯的叠山筑水,而是需要综合解决设计场地内外的社会、生态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2.在设计阶段结合公共性特征确立主题立意和功能定位

园林设计阶段旨在训练学生提出合理的主题立意和功能定位。立意是整个园林设计的灵魂,“三分匠,七分主”,可见主题立意对园林设计的重要性。而清晰的功能定位是保证园林总体布局和详细设计合理性的重要关键点。在主题立意方面,学生应结合场地特色、功能定位以及居民需求,形成独特的主题立意。在“李杜祠”的改造中,有学生提出“隐逸”这一主题,就是将“李杜祠”的场地文化和主要功能相结合,既反映出诗人李白、杜甫的隐逸思想,又迎合了参观游览人群的心理需求,寓意着“李杜祠”为居民及游客提供了一个“隐于市”的诗意之园。在进行功能定位时,学生应以前期调研为依据,辨析用地性质,确定园林类型,之后进行功能定位。“李杜祠”从园林的功能来说是纪念性园林,从地域特色来说是川西园林,从项目类型来说是改造设计园林。在此基础上,学生提出独具特色的功能定位。例如某小组学生提出“李杜祠”主要的功能是为游客和当地市民提供一个纪念李白和杜甫、了解诗词文化、体验川西园林的空间,同时也是休闲娱乐的文化绿地空间,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将当代公共性特征融入了“李杜祠”的功能定位中。

3.在改造方案生成阶段将空间艺术与公共性特征相融合

在改造方案生成阶段,笔者要求学生必须将古典园林的公共性特征通过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体现出来,并且和空间设计相结合。在总体的空间设计中,学生将展览、纪念、休闲、服务、后勤办公等功能和“李杜祠”场地中每一个园林建筑相对应,使古典园林能够承载丰富的公共活动。在进行详细的空间设计时,学生针对不同的功能定位对山水环境、建筑单体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在山水环境设计方面,除了让游客体验古典园林步移景异的山水格局的奇妙外,还要满足游客在园中交流、休憩、举办活动的需求。基于这些要求,学生在对“李杜祠”进行改造时,考虑到人行空间过于局促,不足以容纳游客的集散,同时也缺少市民休息的空间,于是将场地外原有的商业建筑拆除,改为公共空间,并将入口设置在场地西侧的支路上,借鉴古典园林“曲径通幽”的艺术手法,以竹径作引导,既解决了人流和车流的冲突,又带给游客由闹入静的“世外桃源”般的体验。

4.在设计成果深化阶段通过细节体现公共性特征

在当代语境中,设计成果深化阶段包括指示牌、无障碍交通等细节设计,而这些细节是古典园林设计中缺失的,因此学生要在古典园林设计成果深化阶段通过细节增加公共性特征。如在设施铺装的设计中应考虑游客,尤其要考虑特殊群体如幼儿、老年人、残疾人等使用的舒适度、安全性。以“李杜祠”改造为例,学生在园林中放置石凳作为休息设施,但从公共性特征分析,石凳在冬季冰冷,对游客尤其是妇女、老人容易造成身体不适,因此学生设计了更舒适的木凳或具有川西园林特征的竹凳、竹椅。又如,有学生在园林出入口沿用了传统园林设计中大门的高门槛,这必然给残障人士、老年人的参观游览带来不便,对此,笔者引导学生采取了坡道和传统大门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入口大门的安全性、通用性。

四、当代公共性特征融入“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学生对风景园林师的社会责任与价值的认识

将公共性特征融入“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园林设计需要“古”与“今”的融合,既要传承历史,又要有所创新。教学改革前,学生面对设计场地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常采取消极态度解决,例如当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设计主题产生冲突时,学生更愿意除旧建新,而不愿意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再利用。而将公共性特征融入“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后,学生慢慢体会到风景园林师的社会责任和价值,逐渐学会从社会公共需求、人群需求出发进行园林设计,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二)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5

【关键词】人性化;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引言

在我国已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幸福感是当代社会面临的巨大考验。而风景园林的设计渗入人性化理念就是为了达到满足人们精神需求而提出的,将人性化理念应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更是园林设计的最初以及还未达到的目的。所以本文主要就如何使得人性化理念于风景园林化设计有机融合展开讨论,供参考。

1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分析

1.1缺少个性化元素的加入

长期以来,我国园林建设受政府的干预严重,很多的公共建筑都有政府包办,使得社会群众的意见难以得到采纳,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3]。并且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使得各风景园林有很浓厚的传统气息,设备陈旧,与当代社会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缺少园林应该有的个性化元素,对于游客而言园林将失去其观赏价值。所以设计者要注重在园林设计中加入代表个性的元素,使得园林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1.2没有以独创性为支撑

由于我国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导致了我国园林设计方面的技术不成熟,存在着较多的缺陷。为了跟上经济发展的加速的脚步和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引进了一些外国的先进技术以期望可以解决园林设计的问题。虽然园林设计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得到了解决,但是园林设计却失去了其宝贵的独创性,导致我国的许多风景园林看上去千篇一律。并且外国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与我国不一样,过度的模仿只会得到邯郸学步的效果,同时也会阻碍我国园林设计技术的培养进程。

2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要求分析

2.1坚持实用性与观赏性统一原则

风景园林的设计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所以在设计中应该要体现园林的情调性[2]。但如果只注重于情调性而忽视其实用性会大大削减园林设计的质量,使得园林难以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反过来会降低风景园林的整体价值,所以在人性化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园林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2.2坚持时代性与历史性统一原则

实践证明在历史文化不同的地区,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差别,即传统历史的存在给园林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各地区的传统文化也与当地群众的审美观、价值观和需求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园林时要对历史传统文化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将其融入到园林设计中。

3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理念的应用措施分析

3.1重视对风景园林的细节部分的设计

园林设计的细节部分决定着园林整体的观赏价值和设计水平。其实小的方面做到精益求精更加会让游客体会到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同时在细节方面的设计有利于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表达的淋漓尽致,体现着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水平高低。因此,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该要清楚设计和建造风景园林时对于细节的把握千万不能马虎,要发挥大国工匠精神,从细节着手,确保游客的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比如在一块较阴凉的地方设计一些运动器材,像单缸、双杠和脚踏车等,帮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锻炼了身体,保持身心的同步愉悦与放松。比如要确保灯光可以将园林全部覆盖并且光强不要太强,不然会影响游客对于风景情境的设定。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增添游客对于园林的好感,及带来了更高水平的人性化设计。

3.2风景园林的合理规划以及能够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

除了要在风景园林的细节上细心设计之外,对于园林的建设规划也要重视其可否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因为当代社会各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和发展,过去单一的园林设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也无法达到城市建设的标准要求。所以设计者在设计园林时要对园林的地理位置及其具备的功能和人们的需求等各个方面做一个较为透彻的了解,再来对园林设计做一个模板式的规划,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手段实现园林设计,达到园林效益的最大化[1]。首先要确保园林的位置与居民区较为接近,但要远离人流量较多的城市中心繁华地带;在设计游玩区域时要将成人区和儿童区划分好,有效避免危险的发生。对于娱乐设备的建造也要考虑其是否安全,原理机动车路道。同时还可在园林内的小路上多设置点与景色相符的长椅和桌子,免得游客走的很累的时候找不到可休息的地方。这些都可达到满足游客的需求的目的并增加游客对于生活的幸福感,使得人性化设计理念有了实际的、有价值的效果。

3.3尽量在设计中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

在以人性化理念为基础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要求能够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体现出来。风景园林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造访,其原因在于当代城市中已经很少能够感觉到自然的气息了。但我们都是生于自然,与自然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默契,如果很久没有回归自然就会觉得内心世界无比的空虚。所以在设计中加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在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园林设计中加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思想首先要将建筑物设计和景观设计协调统一,使得风景园林能够在一个明确定义的背景下。然后对各种生态技能在园林设计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例如可以在园区内使用太阳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等等。运用这些节能减排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一部分在建筑园林时对自然造成的消极影响,并且能够为在园林建成之后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奠定夯实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缺少独特性和专业性,使得一些园林设计与当代时代潮流不符,与其历史发展的方向不符。为了真正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求,就要渗入人性化的设计思想,加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提高全民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博.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21):87+107.

[2]赵建方.探讨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50):67~68.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6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景观设计;融合思路;实践应用

1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对世界上很多国家园林工程设计建设形成明显影响,其建造技艺、设计方法、设计理念等传承至今日,有很大的学习与借鉴价值。在城市化建设脚步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合理应用古典园林设计方法、理念,使现代园林的设计富有实用、美观的双重特性,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持久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

2.1设计空间上,提倡以小见大。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实践中追求典雅、精致、小巧、圆润,借此方式呈现出设计内涵,巧用遮景、象征等诸多设计手法,在实践中取得先抑后扬的设计成效。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层面上又凸显出以小见大的特征,以使古典园林空间层次分明,曲径通幽。

2.2秉持因地制宜原则,借景造园。对中国古典园林建设阶段常用的设计手法,不难发现其重视和园林地形地貌的有机整合,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调配与使用园林周边的山、水等自然元素,即实现借景造园。在构园、造园实践中,古典园林设计重视借景手法的应用,合理应用远借、近借、虚实而借及应时而借等方法,使古典园林设计抵达更高的层次,更富有空间感[1]。

2.3追求自然和情趣。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和生态自然贴合度很高,追求自然和人工两者的结合美,力争抵达“虽为人做,倘若天开”的设计层面,优化园林景观设计效果,使园林意境更为深邃。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设计阶段,通常会以自然状态为始发点,提炼并加工园林结构,有针对性的完善景观布局,重视自然与情趣的融合。在多种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支撑下,构筑出的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自然山水风貌,还能呈现出浓郁的审美意趣与情感寄托,取得一种自然和谐的设计成效。

3古典园林设计和当代园林设计的融合思路

3.1自然融合。古典园林设计阶段重视凸显自然特色的理念,结合区域内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以此为基础进行改造升华,使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和本地自然景观相契合,且有一定观赏价值。故而,当代景观设计阶段,一定要结合本地自然环境进行设计,例如,结合本地气候条件,科学设计景观的部署结构、选择植被类型及布设功能[2]。也要将以人文本理念渗透至当代景观设计实践中,要从物质与精神层次上迎合使用者的主管需求。求。古典园林设计和现代园林设计的自然融合主要通过建设设计理念与自然环境的匹配关系进行,并合理调控人为因素,进而使古代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更充分的凸显出自身价值。

3.2空间融合。古典园林设计阶段强调从整体出发,重视利用与布设整体空间,追求动静、虚实结合,进而使园林景观产出差异性的视觉效果。也应将空间融合因素整合至当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进程中,提升有限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和谐、简约是空间融合设计理念的核心,设计人员应有效把控这一因素,规避游客产生繁杂的视觉效应。

3.3地貌融合。我国地理环境较为多样,不同地理环境中园林设计的设计也有别,这就预示着设计实践中应把握地理环境这一因素,全面解读本地区地理环境的优势与弊端,科学应用地势地貌优势。当代园林景观设计时,也要彰显出古典特色,采用古时的设计理念,使园林景观整体产出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成效[3]。地貌融合设计理念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有效应用了现存地貌状况的优势,也实现对本地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和绿色、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观念不谋而合。

4当代景观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实践应用

4.1分析基址现状,科学整改。因地制宜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建造中的常用手法之一,考虑的问题不仅是景观建设实践中基址的原态,还要在布局方面做出综合性调整,科学配置景观的主、次关系。纵观中国多个地区古典园林工程的设计情况,能感触到各个错落有致的园林均凸显出设计者对园林基址环境的整体、深入分析,不仅满足了观赏游玩者的视觉体验,也能较好的维持园林自然本色,进而传递出现代群日高度肯定的人文思想,以上是经典园林造园者实践中的点睛之笔[4]。合理应用布局手法,于既定的庭院内建设出虚实相间的艺术景观,对外流露出自然风光,也能有效点缀亭台楼阁,提升有限空间的利用率,创造出无穷尽的意识形态。

4.2充实庭院景致,园中理水。在部署现代园林景观过程中,受“一池三山”、“虚静为”等道教思想的影响,理水成为工程设计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孔子有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是智慧的象征体。在形式上,和其他实物相比较,水的可塑性更高,可静亦可动,可细水长流也可波涛汹涌;在作用上,水能促进空气流通过程,对建筑物起到烘托作用,也能拓展空间感,为植被健康生长提供基础物料绿化建设等;从意境层面上,能够移情寄性,也可以充实周边景致,凸显出生态自然景观的独特性等。水因自身具备特有属性,故而将其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领域中,能营造出连绵不绝的意境,荡漾园林内好似整座园林富有灵气,一方面较好地满足了、构园造园实践中所需的自然景色,另一方面传递出园林工程设计者、居住者的精神寄托[5]。水是园林的灵性,苏州是举世闻名的江南水乡,水是园林设计建设中不可缺乏的元素之一。苏州博物馆有两处水景,一处为主庭院的大面积水景,另一处为室内莲花池的水景,博物馆的庭院水系和留园有很大相似之处,参照了传统特征对水面进行分割处理,把桥和亭子划分为不同区域,水面与桥面间距很低,有较好的亲水性。图1是苏州博物馆主庭院的水景图。

4.3赋予自然灵气,科学调配植物。中国的古典园林在设计实践中,追求于崇尚自然景色,配置花、木、草等植被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精细而巧妙地配置一花一木,并赋予他们生命的灵气,以上同样是中国经典园林工程的巧妙之处,古典园林内的一草一木始源于自然,但其意境却高于自然。在现代景观园林设计阶段,应合理应用植物、建筑之间的搭配关系,借此方式建设出内涵充沛的意境,使现代景观散发出经典园林特有的趣意观赏、人文素养。在安置植物过程中,一方面要传递出观赏价值,另一方面也要使其起到调整庭院内生态环境的作用,景观设计人员要充分分析植物自体的生长规律与固有的生长特性,在满足庭院中植物基本的生态需求基础上,打造出相对平衡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持植被较好的生长态势。国内很多园林景观会采用建筑、游廊及墙垣围成小型封闭式空间院落,这样的小庭院中如果由栽花种树,则很可能造成光秃、单调,但是若栽培的花木过于茂密,则将会形成拥塞局面。北海公园地处北方,因为冬季时间较为漫长,气候较为寒冷,和南方的私家园林相比较花木的品种显得更为单一。为打造出四季常绿的景观,经常采用松树或柏树作为景观的主题,还能呈现出朴素苍劲的特征。在植被配置方法上,通常忌规格而追求自然。针对树木的疏密程度应由变化与对比,手法取于自然,密中有疏,大小相间,高低参差有致,进而取得“虽人工栽种,却倘若自然山林”的设计效果。静心斋主景区的植物配置也如此,树木集中被栽种于园子西北部的假山上,南部和西侧的长廊相邻,北贴近叠翠楼,尽管栽种的植物类型与树木不多,但游客远观将有郁郁葱葱之感。在植物类型上,乔木以油松、桃树、海棠等,灌木有紫丁香、迎春等,合理配置海棠、迎春,还体现出皇家园林“玉堂春富贵”的特色。图2为静心斋主景区的植物配置图[6]。

4.4设计空间格局和线路组织。中国的古典园林景观内建造的建筑基本上是依赖游廊与道路组织实现交通,以此为基础构建出扇形、八角形、方形的建筑景观,打造出步移景换、蜿蜒曲折的优美意境,使人们捕获多样化的空间感悟与趣味。现代景观的空间相对有限,可采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三种线路组织方式科学规划景观的空间格局[7]。一是辐射式,该种布局形式呈放射样态,中心景观处于园林工程的中心地位,为景观的重点,使用辐射式的线路组织形式,对周围的景观带形成辐射作用,确保游客经过各线路均能顺利抵达中心景观的效果;二是串联式,该种线路组织形式追求打造富有自然变化和情趣的意境,采用廊道把景观内不同园林景点串联在一起;三是圆形、闭合式的观赏路线,等同于采用内向布局景观,凸显出线路的向心性设计特征,通过于路线周遭规划多种景观样态,打造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景观环境。

5结束语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7

关键词:现代园林;设计要点;园林设计

景观园林设计承载着当代人们在工业化快节奏的生活下,对大自然环境的渴望与追求,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方法[1]。我国园林设计历史悠久,受地域性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当下园林设计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但从整体上看,当前园林设计始终围绕基本原理展开设计,保障了园林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能够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设计时只有把握好园林设计的要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和实现风景园林的积极作用与价值。

1坚持以人为本

目前,园林设计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人们的物质水平,还通过园林自身定位、寓情于景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人是城市景观园林的主体,一切空间环境设计都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在充分尊重历史、自然、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人的心理和审美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目前,园林设计应该最大限度地考虑人的行为方式,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园林。设计师要考虑不同阶级人的特点,明确功能分区,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且要把握设计的细节,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近年来,结合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很多园林都进行了无障碍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人的心理需求是设计师所需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深化设计的重要步骤。满足心理需求并不像基本需求那样直观,往往难以言说和察觉,人们对园林的心理认同感其实是一种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可分为推理和联想两部分,经过推理,有利于人从整体到细节系统地感知景观园林,通过联想,由前事物出发想起其他有关的事物,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形成人与景观园林的统一,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2因地制宜

园林设计的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当下园林设计上,应根据气候特点因地制宜选择植物。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跨经纬度较大、地势高低不同,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当地的特点,体现地域特色,考虑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在保护当地自然植物的同时使园林建设具备自身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地形规划直接影响着园林空间的美学特征和心理感受,影响着园林的布局方式、景观效果和排水设施等要素。通常情况下,园林的地形可分为平地、山丘和水体。设计师要在原地形的基础上布置相应景观,做到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为我所用,并从气候、水土、栽培成本等角度考虑植物的因地制宜。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在设计上以乡土植物为主,选择能被更好利用、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使植物系统形成一个良好稳定的生态群落,极大减少养护护理费用,同时也降低植物养护难度。人类环境是通过从长期有机化、有目的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设计师需要充分重视这种环境,在营造景观园林的过程中,根据植物的特征在不同的人工环境选择不同的物种。园林设计要符合当地的审美,由于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们生活环境不同,导致社会风俗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设计师应以当地风俗民情为依托,建造符合当地的景观园林。

3科学规划园林

科学规划园林是实现园林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在园林设计时,要维持当地的文化特色,在实施科学化设计时充分考虑城市特征,规划整体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人员、材料和机械工具,做好园林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设计师要依据科学性对园林的空间进行划分,让有限的空间实现最大的价值;与人们保持联系,了解人们的建设思想和要求,将园林设计与居民的需求相结合,找到平衡点,真正实现园林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基于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需求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因此,景观园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探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园林设计时要以人文主义和生态主义为基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在设计时尽量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充分了解园林设计环境生态系统特征,尊重环境内其他生物、生态的需求。在符合生态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园林设计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5结语

环境保护是当下每一个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园林设计作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载体,不仅完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园林设计师作为推动城市建设者之一,在设计时要充分结合设计要点,将科学、艺术、功能以及价值等特性充分赋予在园林设计中,进而推进城市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8

关键词:园林设计;地域文化;运用价值;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0引言

园林是地域文化的代表,拙政园代表着苏州精致小巧,大明湖代表着济南的孔孟文化,颐和园代表着皇家园林的气派辉煌。园林设计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就好似当前的住宅设计,走到哪个城市都好像在自己的城市。园林设计需要立足地域文化,展现地域文化,传承地域文化,发扬地域文化,为外地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园林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建筑设计价值和应用价值。

1园林设计中地域文化运用价值分析

1.1有助于增强旅游发展实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旅游市场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推动下,累计实现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6%。旅游事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预测,我国在2023年的旅游总收入将会突破10万亿元,国内旅游人数也将突破85亿人次。我国旅游事业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背景下也更为注重文化+旅游的模式建设,文化类旅游在整体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能够让园林展现出地域特色,避免陷入千篇一律的陷阱。例如,苏州园林众多,如果拙政园与寄畅园的风格设计雷同,人们会愿意将同类型的园林游览两遍吗?当前,很多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在做古建筑复原时或者仿古园林建设时,大多都是统一的格局和样式,这容易导致游客的审美疲劳。正是因为地域文化的运用才让不同地域的园林设计有了自己的特点,能够不断地带给游客新鲜的体验和感受,继而增强当地的文化旅游实力。

1.2有助于弘扬当地传统文化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祠堂建筑展现的宗族文化,颐和园建筑代表的是皇家文化,大明湖承载的是孔孟文化。园林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有助于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增强当地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园林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可以通过带有地域文化色彩的装饰或者装饰材料等,展现出地域文化内涵。例如在苏州园林设计中综合缂丝工艺展览设计,可以让游客以及当地群众更好地了解苏州缂丝文化;在园林建筑墙壁上绘制苏锦图案或者绣娘刺绣的图像等,也能够更好地弘扬苏锦文化;在园林设计中增加彩灯、泥塑、玉雕、核雕等文化元素,也能够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由此可见,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对于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价值。

1.3与当地生态环境发展相契合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园林设计融入地域文化能够实现与当地生态环境发展的契合。园林设计中必然涉及大量植物的设计和应用,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当地地域文化特色,能够使园林设计与周围环境更加相得益彰,更加和谐,符合园林设计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例如,在杭州植物园设计建设中,其主要植物是竹子,各种各样的竹林组成了杭州植物园。竹子作为杭州的重要植物之一,将其纳入园林设计中能够体现现代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契合。除此之外,在杭州植物园设计中,虽然用到了大量的竹子,但是其原有大树和沟渠也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各种参天大树的存在进一步体现了园林设计中和谐统一的设计观念,具有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契合的发展和建设价值。

2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路径分析

2.1立足人文特征

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不能浮在表面,仅仅是象征意义或者浅层次的运用或者是融合。因此,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需要立足人文特征,深挖地域文化内涵和文化符号等。因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深入到当地生活中挖掘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内容,并结合当代设计理念进行创新设计,让园林设计充满地域文化特征,为园林设计找到根基。例如,在济南园林设计中,其可以立足济南人民热情好客的人文特征,综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特点,整合出济南的文化符号———好客山东、荷花、柳树、趵突泉、大明湖、夏紫薇的传说等等。然后立足于这些文化符号,从中选取两到三个,融入园林设计当中。但是在运用地域文化时,也需要注意园林设计的定位,避免选取过多地域文化符号,想要面面俱到,最终导致园林设计没有重点,定位混乱。由此可见,园林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需要立足人文特征。

2.2立足自然环境特征

我国传统园林设计讲究和谐统一,即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因此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立足自然环境特征,重视园林整体设计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性。基于这一点,在园林设计中就应该多引用当地植物,而不是在北方的园林里种满细细的竹林。从当地气象、地质、水文条件出发,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结合现代设计理念的园林设计能够较好地运用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其运用价值。例如,在济南园林设计中便可以运用好荷花和柳树作为主要装饰植物,然后围绕这一主题与济南的“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城市定位和文化环境相契合。在云南园林设计中便可以运用竹子以及亚热带植物作为主要装饰植物。这样一来,能够让园林设计与整个城市文化氛围融为一体,彰显地域文化的运用价值。

2.3结合历史文化元素

历史文化元素是园林设计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因为没有历史文化元素作为根基,园林设计很容易陷入过于现代化或者千篇一律的问题中。对于历史文化元素的运用,需要结合具有城市符号或者地域象征的内容。例如一说到孔子就会想到曲阜,一说到六朝古都就会想到南京,一说到兵马俑就会想到西安。因此,在园林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可以综合分析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其中隐藏的古代智慧。例如古建筑中的飞檐设计。然后基于这一点,再综合地域文化中的历史文化,将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等进行现代化设计,融入园林整体设计当中。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增强园林设计的文化底蕴,让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与这一地域有关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让游客深深地园林设计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园林设计的历史厚重感。相较于千篇一律的园林设计或者单纯照搬古建筑的园林设计,这种综合历史文化元素的园林设计无疑更能够让游客产生情感共鸣,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也能够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引导游客对地域文化展开深入研究和了解,起到一定的文化宣传作用。

2.4满足地域发展需要

园林设计的重要功能是旅游功能,因此,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的运用还应该基于对地域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园林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规划时,需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地域园林设计风格和特色,避免出现设计风格和特色雷同的情况,浪费社会资源。除此之外,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整合地域群众的休闲需要,不能将园林变成一种摆设,导致园林资源的浪费,而是应该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地域福利,让当地群众享受到园林设计带来的社会环境改善。立足于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需要,既着眼于地域旅游事业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拉动作用,也应该看到社会环境改善所带来的人们幸福感提升。因此,在园林设计中需要兼顾人本理念和经济发展理念,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对于当地旅游实力提升、传统文化弘扬、生态环境建设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当代园林设计中,既应该秉承我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原则和智慧,也应该积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体现出我国现代化园林设计风采。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还包括历史文化元素的融入,帮助园林设计增强历史厚重感和识别度;城市发展需求的关注,能够更好地发挥园林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园林设计凝结着古代人的智慧、文化内涵以及哲学思考,地域文化是园林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关于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价值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倪雁冰,胡平.会展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审美呈现[J].设计,2019(17):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