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方案范例6篇

智能建造方案

智能建造方案范文1

关键词:固网智能化;SSP;SHLR;SCP

中图分类号:TN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6-0023-02

1固网智能化的基本概念

固网智能化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建设3个中心来屏蔽端局层面,实现业务快速全网开放。3个中心分别指业务交换中心、用户数据中心、智能业务中心。其中SHLR属于用户数据中心,MS/SSP属于业务交换中心,SCP等其他智能网平台或业务平台为智能业务中心。

2智能网现状

长春市铁通智能网目前智能平台业务支持能力SCP为200CAPS,全市现在有两套智能网平台设备及1套长春IP系统。长春市铁通在西广场和高新区的两个DC1长途交换机属于中国铁通骨干智能网层面,具有SSP功能。本地智能网独立SSP在西广场和高新区各建有1套,本地智能网SCP共设有2套,能够提供17990、17991、197200、197201、96200、VPN、VC、MCS等多项业务。目前长春市铁通智能网平台业务由独立SSP触发。

3固网智能化建设原则

固网智能化的建设包括交换网络的建设和SHLR的建设,其中交换网络的建设包括汇接层优化以及端局层面、长途/网间层面的改造,为此首先确定用户业务属性的查询方式和智能业务的触发方式。

3.1访问SHLR的原则

根据本地网实际网络情况可以采取端局层面或汇接局层面访问SHLR。

3.2智能业务触发的原则

智能业务触发的原则:①国家智能业务仍然由DC1交换机进行触发;②本地智能业务由本地网内SSP进行触发。

3.3汇接层优化建设原则

如果选择汇接层方案,本地交换网汇接层优化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

3.3.1目标网络

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资源使用效率,实现一级汇接的二级网络组织结构。

3.3.2支持查询HLR能力

通过汇接层优化,使汇接层具备通过标准信令访问独立用户属性数据库HLR的能力。

3.3.3现有汇接层的考虑

对现有SSP升级改造为TM/SSP,改造之后的TM/SSP必须支持查询SHLR的能力,原有GW/TM作为纯关口局使用。

3.3.4局址选择

汇接层核心设备和SHLR应尽量选择现有目标机楼,必须是本地网内的传输枢纽节点,并有足够的扩容空间。

3.4SHLR建设原则

3.4.1设备容量要求

SHLR的固网数据存储能力应不小于1 000万用户,用户数据处理能力应不小于600万。

3.4.2信令协议

SHLR应支持ISUP+、MAP、MAP+协议。SHLR应具有与小灵通和3G网络互通的可扩展性能力。

3.5实施方案选择

固网智能化解决方案可分为3种,分别是:“端局+汇接局访问SHLR”方案;“汇接局完全访问SHLR”方案;“软交换汇接局完全访问SHLR”方案。

4长春市铁通固网智能化建设方案

4.1独立SSP做汇接局+SHLR方案

4.1.1方案概述

本期工程采用一级汇接的网络结构,关口局和汇接局相剥离,独立SSP下移作为中心汇接局,来去话全覆盖。

4.1.2本方案特点

优点:①采用一级汇接网络结构符合本地网建网指导原则,网络结构清晰;②关口局和汇接局功能剥离,便于保证关口局的稳定性;③采用传统的PSTN汇接,技术成熟,可靠性高,符合长春市铁通要求稳定可靠的需求;④汇接层采用同一厂家设备,便于业务的统一开展;⑤TM/SSP和SCP为同一厂家,避免了不同厂家配合问题;⑥两个汇接局位于不同机楼,便于异地容灾,进一步提高网络可靠性;⑦本期投资较少,工程周期相对较短,见效快。

缺点:①后期扩容和业务开展对厂家依赖性较强,不利于商务谈判;②它网卡类长途业务需要占用汇接层中继,存在话路迂回。

4.1.3建设规模

本期西广场TM1/SSP、高新区TM2/SSP、SHLR建设规模见表1、表2、表3。

4.2采用软交换汇接局+SHLR方案

4.2.1方案概述

采用一级汇接的网络结构,关口局和汇接局相剥离,将原华为NGN LS和西门子NGN LS升级扩容改造成软交换汇接局,来去话全覆盖。

4.2.2方案特点

本方案优势:①采用一级汇接网络结构符合本地网建网指导原则,网络结构清晰;②软交换方案符合网络发展及演进方向,网络建设一步到位,网络结构稳定,避免重复投资;③便于软交换业务平台引入软交换特色业务,缩短新业务引入周期;④可避免后期对厂家的依赖,有利于后期商务谈判。

本方案不足:①集团公司建议固网智能化采用软交换汇接局时,与SHLR之间需采用MAP+协议,由于中兴SS作为SSP跟SCP平台互通存在兼容性问题,智能业务需要桥接到华为SS触发,本地网智能业务的SSP为单点设置;②目前两个软交换SS位于同一个机楼,无法实施异地容灾;③本期投资较大,工程周期相对长,见效慢。

4.2.3方案比较

从方案的各方面对两种方案进行比较,见表4。

4.2.4方案选择

根据以上的方案比较可看出,虽然软交换汇接局方案属于新技术,符合网络发展潮流,但系统成熟度不高,有待在实践中接受考验。长春市铁通由于地处省会,且用户基本为大客户,对系统的稳定可靠要求非常高,因此需要采用成熟稳定的建设方案。

综上所述,本工程选择方案一,即采取独立SSP下移做汇接局方案来进行长春市铁通固网智能化改造。在本期固网智能化建设中,为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支撑系统将从服务开通、服务保障、服务计费三大流程进行相应配合改造。

5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长春市本地固定电话已进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长春市铁通在本地电话业务领域目前主要积极发展新建小区/社区、新建高科技园区、金融区、高档商业区、经济开发区、综合大厦等本地电话业务,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发展智能业务和异网卡类业务,有必要将关口局和汇接局功能剥离,将现有华为独立SSP升级改造为汇接局,负责本地话务的汇接,形成清晰的一级网络结构,利于集中维护,便于全网统一开展智能业务。摆脱了端局的束缚,实现业务快速全网开放。

参考文献

1 王磊.全网智能化开局总结与案例.华为公司,2005.12.26

Changchun Tietong Fixed-network Solution Design

Bai Xiujun

智能建造方案范文2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特点

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与其设计程序、特点是紧密联系。其设计程序主要分为: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设计、优化设计和深化设计。

1)需求分析是设计的根本,需求分析一般分为:一类是业主提供的要求给设计单位,二是设计单位根据建筑的功能和业主的实际情况,提供需求分析方案给业主评审。

2)方案设计是以需求分析结果为依据,进行智能化系统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分析,一般由主体设计单位在建筑主体设计同步进行,或由专业设计单位配合主体设计单位同步进行设计。

3)系统设计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一般应与建筑主体的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但在这一阶段,设备选型还未确定,不能完全达到施工图的设计深度,仅初步满足施工招标、投资控制和优化设计的要求。

4)优化设计是投标人或设计单位根据系统设计和招标文件的要求,结合选择系统设备的型号和具体技术特点,对系统设计进行和调整,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得出最经济的方案。

5)深化设计是在优化设计完成后,设计单位或承包商根据优化设计资料和招投标文件的要求完成传统意义的详细施工图设计。

目前,一般大中型智能化工程的设计程序的前4个阶段多数由设计院来完成,或由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承包商)来协助设计院来完成的。大部分情况下前4个设计程序是在招标阶段前完成的,因此它的正确性、完善性、符合性对造价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后续造价管理工作的成败。而第5阶段基本上是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或由设备供应商来协助系统集成商。小型项目一般由系统集成商或由设备供应商协助系统集成商完成。作为造价工作人员都非常清楚在设计阶段对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智能化工程,把握设计才能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现在,智能化工程一般也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但由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专业技术强、设备变化快等特点,使得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子系统、设备种类众多且变化远快于清单、定额计价规范中的更新;

2)不同品牌、型号之间的设备材料价格差异大;

3)系统集成商是优化设计、深化设计的主要实施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主动调整设计方案和工程变更。

二、当前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智能化工程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然而造价管理也存在着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以至于建筑智能化工程中造价管理过程方面会经常存在漏洞。以下列举了问题的几个方面。

(一)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设单位没有加强对智能化工程专业的了解,造成提出的项目投资估算内容较为简单不全面,缺乏专业知识含量。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容易出现对具体工程要求不明确确的现象,不能做到准确估算。

(二)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因为一些设计人员不能全面的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导致设计方案时不能全方位考虑。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也会因为对项目成本的认识不到位,而没有注重方案设计的经济性的问题。

(三)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问题

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编制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编制时间较短,导致招标文件不完善,出现很多漏算的项目,有些施工单报价不平衡,最终导致结算时价位过高。

(四)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监理单位存在监管不严的现象,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在工程中偷工减料,给工程质量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五)竣工结算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工程结算时,施工单位会出现材料设备报价作假的现象,以低成本谋取更高的利润,蒙混过关。然而设备型号繁多,更新换代比较快,这也给智能化建设工程带来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工期长而设备变更量比较大的项目,往往在工程结算容易产生矛盾。同时,缺少专业审计人员也是竣工结算阶段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的策略分析

建筑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施工项目的各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处理问题,从而完善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具体策略分如下几个阶段:

(一)项目投资决策阶段

要想建筑智能化工程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就必须拥有技术含量较高的人才团队作为支柱,然而智能化工程人才匮乏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聘请有经验的工程顾问,以及培训和深造审计人员的决定必须落实。这样可以解决工程经验上的问题,保证造价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项目决策阶段需要大量搜集工程的基础资料,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搜集的情况及时加以整理和评估。因此只有将搜集工作做到位,才能使得决策资料更为全面和准确。项目投资预算工作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此之前需要需要搜集项目建设功能、主要材料、用到的设备种类和价格,以及所在地的位置和详细情况等诸多基础资料,分析整合这些资料让设计成果更加经济化,节约不必要的开支。

保证市场研究工作的认真进行。设计和建设单位需要组队对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详细考察,认真做好市场研究工作并邀请具有专业经验的专家对市场研究结果做出相应的分析,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指导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二)项目设计阶段

做好准备工作。从系统的功能、适用性、经济性等方面设计好较为完善的评审内容,为招标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还需要在设备和材料的挑选上下功夫,保证其档次和价格在同一水平,满足深化方案设计的技术要求,使得报价公平均衡。做好优化方案征集工作。工程建设前必须要详细了解建筑物系统的使用和功能情况,征集优化方案可以吸引众多设备集成商的加盟,为项目设计出谋划策,完善设计理念,弥补项目的不足。设计人员也应提升自我造价的专业知识优化方案、节省资金,让建筑智能化切合实际发展。加强项目设计的质量监督工作,严格把关设计的每个过程,使设计更加合理可行,追求质量,提高设计工程经济适用性和稳固性。

(三)招投标阶段

给造价人员较为充裕的时间对各项文件进行审查和编制。在此过程中要加强设计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配合设计图加强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的变更管理,确保工程量清单的合理性。加强评标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采取综合评分法,充分考虑技术方案、投标单位的施工能力等因素,权衡各方面因素,保证施工单位成本合理、质量优良。

(四)施工阶段

加强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合,让审计人员进行更加全面的结算。对于设备和材料的价格,审计人员需要以市场研究的结果进行参考,确保工程结算的准确合理性,发挥智能化工程的预期效果。减少工期延误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加强管理,减少各个方面的变更和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五)竣工结算阶段

由于施工单位往往只送审有利于增加造价的资料,许多甩项、减少施工内容的资料不一定会如实提供。因此建设单位要注重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提交给结算审计人员。建设单位人员要认真会同审计单位人员加强现场工程量的核实。对于设备价格的合理审计,以相关部门的价格信息作为依据,以市场调研价格、同期类似工程投标价格、采购合同价格等资料做参考。审计人员要充实智能化方面的专业知识。

结语

目前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前景深远,涉及智能化工程造价的问题也日益复杂。因此,必须紧密跟踪智能化领域的发展,培养和提高造价人员专业水平,加强各阶段的管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才能保证智能化工程发挥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玫,谢秀颖,段培永.建筑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

智能建造方案范文3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 创新分析

Abstrac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it is the er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refore,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chang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igh technology,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the product of traditional building and new technology combination, i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informationization and economy internationalization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science, it perfectly reflects the architectural ar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actors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to design influence, this innovative analysis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Key words: analysis of innovative desig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因此,建筑智能化是21世纪建筑的长远发展方向。智能建筑的概念是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但是,它还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国际上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在我国,GB 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给出了智能建筑的定义。所谓智能建筑,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他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1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

智能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规划的基础上,运用建筑技术和现有的各种资源,结合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使用者的要求和智能设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成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空间构筑。同时,智能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在其不同的工作阶段,无论是建筑的前期策划、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技术设计的深化阶段都始终贯穿着合理性、人文性这些理念。工业社会改变以来,智能建筑发展构成了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因素。但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消耗,又使之成为当代能源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智能建筑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切。

2智能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1 智能建筑设计系统性

智能建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控制网络技术,把构成智能建筑的各主要子系统的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该资源达到充分的信息共享,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实现真正意义的统一、实用、高效、便利、可靠、低耗等目的。因此,智能建筑的设计应由具有智能建筑设计资质总承包单位的设计院来承担,从智能建筑的需求目标出发,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性,研究分析技术设计、产品、信息、环境、政策等方面的可行性,制定出智能化系统总体构想。设计中始终执行国家、行业、地方的设计标准,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技术先进成熟、经济合理、实用可靠,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符合标准,且要求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给集成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平台环境。

2.2 智能建筑设计优化

智能建筑优化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合理化手段。设计方案既要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又要优化配置并尽可能的减少业主的投资成本。技术经济性应是优化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系统集成商必须对建筑物功能本身有充分的理解,才可能做出符合该建筑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优化方案;必须对安装工艺有丰富的经验,才能符合国家标准,才能通过质监部门的验收;必须掌握控制、通讯、计算机等主要的技术和产品性能,才能达到二次集成的目的。

由于智能建筑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的时间差造成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因素大大增加,所以,系统集成商在投标时和中标后,必须根据总体设计方提供的系统设计施工图和招标文件,在满足相应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技术的发展和自身产品的特点,对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得出符合标书要求的既先进又最经济的方案,在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的前提下按/低价者得的原则评价。中标后的系统集成商应在总体设计方的指导下,根据系统设计施工图和具体的产品自行或委托设计方再进行优化设计,并经总体设计方同意后批准实施。

2.3智能建筑设计原则

建筑巨大的物质消耗在对建筑合理性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对智能建筑设计提出了合理性的要求,使智能建筑设计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下进行。但是,建筑可以通过有效的设计方法,在建筑的总体布局、空间组合和技术选择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有限的经济条件达到建筑的建设要求,或在限定的经济条件下创造出较多的使用价值。因此.全面地分析建筑消耗、合理平衡建设成本和消费成本是提高建筑合理性的关键。

还要从现实经济条件出发,对技术设置进行恰当的选择,有机协调建筑诸要素,提高综合效益。这些构成了智能建筑设计合理性理念的基本内涵。此外,由于建设可用资源的有限性,这就要求智能建筑设计师对建设投资进行合理的分配和高效利用,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在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善于把技术问题语经济指标相结合,通过经济分析和经济比较以及效果评价等手段,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先进技术与经济合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智能建筑设计师只要能把控制好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设计阶段的每个环节之中,全面评估先进技术的经济合理性,又能实事求是的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大胆运用先进技术,就有可能真正达到智能建筑设计的经济目标。

2.4 智能建筑设计经济的合理性

要认识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对建筑经济效益的含义应从两方面加以理解:其一,指建设资金投入的经济回报;其二,指在建筑全寿命过程中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智能建筑设计合理性是在“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要求下,用较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或在相同劳动消耗下,获取最佳使用效果。良好的经济回报是建筑发展得以不断延续的必要条件,而社会资源的优化和高效利用则是建筑发展由粗放型转入集约化、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两方面内涵是相辅相成的。

从智能建筑设计工作实践来看,影响智能建筑设计经济合理性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设计思想陈旧设计中的错、漏、补,使工程造价出现“三超”现象,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

②华而不实的建筑创作,忽视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现在某些智能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只是一昧贪大求洋,片面追求新、奇、特与豪华高档,而不考虑建筑的适用与经济。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的脱节。目前的许多关于设计方法和程序的理论均是停留在抽象的文字逻辑推理,缺乏对实际设计经验的观察总结;缺乏由设计理论到设计实践的具体有效实施途径,得不到设计方法和具体案例的验证,使设计理论失去了指导设计实践的意义。专业的室内设计师与学习室内设计的学生的层面不同,关注的对象不同其工作方式也会不同,设计方法重要,设计实践课程更重要,室内建筑空间设计专业本身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最适用的设计方法只有在设计实践中产生。

③工程技术与经济观念相分离。有些智能建筑设计师缺乏经济观念,导致设计思想保守,认为降低投资成本是业主的事,是财务人员的职责,与己无关。如此,智能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就很难做到。

④相关政府部门对设计的审查、监督不到位。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是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环节,同时又是节约建设投资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建设工程综合效益的重要阶段。但毋容置疑也有些勘察设计单位由于管理、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劣质设计,不仅有损于城乡形象,甚至造成了不少恶性质量事故。防止因工程设计而造成的智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加强对设计的管理,已成为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政府主管部门对智能建筑设计的宏观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对设计,更应该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监督,由专门机构负责。且应重点审查;(1)是否登记注册;(2)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有勘察文件;(3)必须要有会签与兼审;(4)是否通过设计招投标。

还要发挥社会特别是新闻媒体舆论的监督至关重要,对不符合要求的设计,违章设计在查处的同时及时曝光。

2.5 智能建筑设计结合自然因素

智能建筑设计中与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相结合,常常会使方案的建构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使用中的能耗、物耗。如今,“设计结合自然”、“设计结合气候”已成为智能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一个单纯从技术合理化角度出发,而忽视社会人文要素的建筑方案是很难得到使用者认可的,甚至与其经济实用性的基本前提都是相背离的。评判体系的偏差。最佳方案和最佳作品的标准是什么?无论是我们的室内建筑装饰行业,还是我们的室内建筑装饰设计教育,甚至我们的用户仍然是停留在外在表现形式的好与坏上。经常遇见这样的情况,一个设计师在对自己的设计作品如何评价和陈述时,一脸茫然,只是说这样好看这样时尚,更有很多的中标优秀设计方案看起来很美丽却在实施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这是因为缺乏对设计对象和现场状况的足够了解而不得不修改变更方案。以至于认为电脑表现效果图的作用就是用来骗业主和为了设计中标而做,这种现象已经是这个行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与整个室内建筑设计行业的项目招投标程序特点有关。同样不能幸免的是我们的设计教育,专业教师纯美术化的评判标准也无意中误导了我们的学生,使他们的设计价值观念和设计工作方法在读书环境和就业环境的两个不同的环境中相互矛盾;这与我们的教师专业素养有关,与我们的设计教育对此理解的程度和认知程度有关。

4 结语

智能建筑是人、信息和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是建立在建筑设计、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各类理论学科之上的交叉应用。

智能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工作阶段,无论是建筑的前期策划、方案构思、还是方案设计以及技术深化的阶段,始终都贯穿着合理性的理念。这就要求智能建筑设计师必须从当今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

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工程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智能建筑的实现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它完美地体现了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智能建筑的最终受益者应该是在其中生活、工作的人。发达国家的智能建筑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简单化,而是采用高新技术来实现人的需求、改善和提高人工环境的品质,更好地为人服务。我国智能建筑虽起步晚,但发展迅猛,呈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实践,总结、提高,为实现建筑智能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建筑一定能发展兴盛起来,成为未来时代建筑的标志。

参考文献

智能建造方案范文4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338-01

1 建筑实现低碳的途径

建筑单位从建造到运营有两大方面可以实现低碳。

(1)从建筑本身固有结构出发的固态节能方案,如在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上采取的节能措施;

(2)附属于建筑单位上的节能设施,以及通过智能方式进行节能设置的模块,本文称之为液态节能方案。如下简述这两个方面的低碳方案。

1.1 固态节能――低碳建筑的基础

固态节能方面主要在建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采用的新能源、新材料、新结构等节能措施。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资源等新能源同建筑结合产生低碳建筑。就拿大家耳熟能详的太阳能来说,现在已有部分楼宇在设计时就已经将太阳能设施融合到建筑当中,节能效益明显。

新材料,如高效的节能灯、LED灯不但起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也美化了环境。LED光色柔和、艳丽、丰富多彩、低损耗、低能耗,绿色环保,广泛适用家庭,商场,银行,医院,宾馆,饭店灯各种建筑单位的长时间照明。如此这些新型材料都对建筑节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新结构,例如鸟巢的建筑结构就具有优良的自然节能属性,节能降耗立竿见影。

1.2 液态节能――建筑低碳、智能的神经网络

液态节能,其核心就是将IT技术应用植入到建筑单位所产生的智能建筑,通过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等让建筑变得智能起来。该建筑涉及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电器、家电、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软件等许多专业内容,是许多专业学科边缘交叉结合的产物。

例如,在楼宇的空调设置上,通过放在建筑内部各个传感器,将重要的数据采集收集到楼宇的中央控制单元内,通过中央控制单元的信息处理,对楼宇实现科学送风。这样的节能技术只有通过智能方式来解决,使建筑单位的低碳过程从粗放式管理变化到精细的控制,这样的节能降耗,意义深远。

综上,不是所有的建筑本身有优良的固态节能效力,可液态节能却使很多的建筑具有节能的属性。基于此点,液态节能的智能解决方案理应成为低碳建筑的重点。

2 实现低碳的智能解决方案

2.1 日光和照度控制

我们依照安装在室外和室内的照度传感器信号与设定的照度指标相比较后控制电灯的开启或闭合,同时调整灯光亮度。

2.2 定时控制

建筑物内部的楼梯间、走道、电梯厅、厕所等公共区域的电灯可以采用预先设定时间(段),譬如在下班时间自动变暗或关闭,由此可以避免人走灯明,浪费能源的现象。

2.3 集中控制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实现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照明系统智能化集中控制,将所有的电灯都可以在中央控制室进行集中控制,设定各种运行参数,随意修改运行模式,智能化的面板开关可以任意的设定、调整开关控制的区域。将传统的、永远不能改变的、仅能完成开关功能的照明系统改变成具有人性化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任意的条件(定时开关,照度控制,移动检测控制等)进行单一或组合式的控制,加之与调光器的配合更加会使得照明系统锦上添花,实现了在不降低照明标准,甚至更加丰富照明内容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2.4 移动侦测控制

针对公共区域,例如电梯前室、楼梯、通道等,往往没有人时也是灯光长明,浪费了宝贵的能源。利用智慧型移动探测器,控制电灯开启。当有人到达时,探测器输出信号,启动电灯;经过一定时间,电灯自动关闭或者转暗。移动探测器也可以兼作可疑行动或非法入侵报警探测用。

通过以上智能设置,使得电力在建筑单位里得到更高效的应用,在节约电能,创造低碳建筑效果显著。应用同样的智能化方案,在建筑的其他能源消耗上都可以做到节能高效。

可以预见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最优化设计与常规设计相比,有以下特点:

(1)可以从系统的各种可能结构和参数中找到最佳匹配,使整体效能最佳,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

(2)可以对系统及其过程进行定量化的状态模拟,减少控制环节,提高可靠性与稳定性,发生故障概率降到最低可能限度,系统响应输出最优化;

(3)它有不变条件下的优化控制及优化控制条件的两种型式,通过优化控制方案达到节能目的的是一种“主动节能”。

3 结论――智能是节能的最佳途径

通过对建筑的智能化改造,我们将创造健康、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这也是建筑节能的基础和目标,为此,21世纪的智能型节能建筑应该是:

(1)冬暖夏凉;(2)通风良好;(3)光照充足。尽量采用自然光,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4)智能控制。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家电等均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既可按预定程序集中管理,又可局部手工控制,既满足不同场合下人们不同的需要,又可少用资源。

参考文献

智能建造方案范文5

近日,IBM公司在青岛举行了“慧聚典范力量,引领城市锋尚——IBM智慧城市软件解决方案高级研讨会”。来自国家发改委下属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方面的负责人、IBM软件集团全球和大中华区的高层领导、资深行业专家、当地政府领导以及众多合作伙伴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IBM智慧城市软件解决方案近两年来的发展以及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分享了IBM在水资源管理、交通、平安城市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及最佳实践案例。此外,在此次研讨会上,IBM在智慧城市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山西炎黄智杰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加入“IBM智慧城市战略合作伙伴”计划,依托IBM的资源和强大的技术能力,与IBM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而山西炎黄智杰科技有限公司也成为首家加入“IBM智慧城市战略合作伙伴”计划的企业。

自2009年推出“智慧的地球”理念以来,IBM一直致力于推动智慧城市相关产业以及中国城市的智慧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IBM软件集团全球行业解决方案总经理CraigHayman先生表示:“在过去几十年里,IBM专家团队与全球诸多城市展开合作,业务涉及水资源、交通、银行、医疗卫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公共安全等各大行业,在全球已拥有2000多个智慧城市的成功案例,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而在中国,IBM正通过整体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和实施保证这三大核心优势,携手合作伙伴与中国城市共建智慧城市的美好蓝图。”

2012年IBM软件集团隆重推出了“慧典先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整合全球可复用的最佳实践模型,以及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信息化水平的IBM智能运营中心、智能交通、智能水管理、和谐城市、应急等解决方案,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最佳的智慧城市软件和服务支持,全面促进全国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智慧城市,真正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运营效率。

如今,IBM正在凭借着领先的技术和卓越的服务,积极帮助国内城市充分有效的利用自身资源与产业优势进行智慧城市建设,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产业结构,改善民生、提高就业率,提高执政效率和城市管理水平。在江苏镇江,IBM基于智能运行中心(IOC)解决方案为镇江市搭建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指挥中心。该中心不仅为城市塑造品质、提升形象加分,更是拓展了城市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空间,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改善了市民生活质量,提升了市政管理对市民的服务。而在浙江舟山,依靠IBM智能运营中心等IBM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舟山市港航管理局创造出更集约化、人性化、智能化的业务形态,全面提升了舟山港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物流服务水平及国际影响力,有效促进了“国际物流岛,海上花园城”这个具有国际化属性的智慧舟山港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并为中国培养一批智慧城市的建设者,2013年IBM推出“智慧城市战略合作伙伴”计划,旨在招募有志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具备一定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的组织机构,以共同发展需求为基础,以提升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携手整合上下游产业、关键技术以及解决方案,共同建设更加智慧的城市。

智能建造方案范文6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 智能化改造 研究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674-098X(2013)02(a)-0047-01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节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应当充分体现“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特点和需求。对于传统变电站,可通过智能化升级建设,实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运行指标之目的。1110 kV惠民变电站改造前概况

本工程远景规划安装2台50 MVA的三相三绕组变压器;110 kV架空进线3回,单母线分段接线;35 kV远景出线8回,本期安装6回,单母线分段接线,电缆出线;10 kV出线远景规划16回,单母线分段接线,电缆出线;无功补偿电容器远景规划安装4×4 Mvar,串联5%铁芯电抗器。变电站采用全户内布置,按照无人值守变电站设计;采用光缆通讯方式。改造前,变电站在采用了典型的分层分布式常规综合自动化模式,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可提供间隔层就地监视控制、变电站层监视控制、远方调度监视控制、保护测控、微机五防、电压无功按地补偿及小电流按地选线等功能。电能计量系统采用传统的电子表,串联入485总线接入采集终端,通过调度数据网路由器实现远方数据传输。站控层总控装置遵循IEC-104规约实现与远方调度的联系。

2 110 kV惠民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总体规划,将按照三层结构方式进行现有设备的改造,开展功能业务模块的配置调整。变电站内电气一次设备选择采用全智能化设备和常规设备配置智能化接口的解决方案;站内二次设备按功能集成、设备集中和网络分层原则实施。计划将全站分为三个网络:站控层网络、过程层独立GOOSE网络、过程层点对点采样网络。变电站内数据传输以通讯光缆为主要介质,其中室内至室外的信号传输采用多模铠装光缆,室内信号传输采用尾缆或尾纤。变电站站控层采用通讯双绞线;室外一次设备至智能终端的信号,主变本体跳闸等少量关键信号、开关柜内的信号仍采用信号电缆。

2.1 110 kV惠民变电站站控层改造方案

主机兼操作员工作站1套,采用UNIX操作系统,提供整套一体化信息平台系统软件,含监控功能、操作闭锁功能和高级应用功能等;远动通信装置1套,双机配置,采用直流供电。具备2个4线E/M模拟接口/一个调度端(传输速率在300-2400bt范围内可调),采用IEC60870-5-101规约和新部颁CDT规约;并应具备至调度端的以太网接口(至少为2个),采用IEC60870-5-104网络通讯规约;网络报文记录分析系统1套,配置独立的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装置1套,实现对全站各种网络报文的实时监视、捕捉、存储、分析和统计功能。网络报文记录分析系统宜具备变电站网络通信状态的在线监视和状态评估功能;网络打印机1台,设置网络打印机1台,通过变电站站控层和间隔层网络通信打印全站各装置的保护告警、事件等。 2.2 110 kV惠民变电站过程层与间隔层的改造方案

间隔层设备选择110 kV及主变等高压侧间隔采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方式,实现电压、电流信号的数字式采集,传送给过程层的合并单元。对于35 kV/10 kV及以下低压侧设备,改造方案中决定在低压侧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方式。站内间隔层设备全部按入站内直流供电系统中,采用直流220 V供电。110 kV线路备投由独立装置实现,110 kV母联保护功能保留。过程层设备的改造与间隔层统筹考虑。主变部分一次设备,各侧采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方式实现电压、电流信号的智能化采集,就地智能化采集后送给主变合并单元;主变本体、各侧开关通过过程层智能终端实现本体、开关信号智能化采集与控制。110 kV间隔、主变本体及各侧采用间隔断路器采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方式,通过过程层智能终端实现开关信号智能化采集与控制、以GOOSE通讯实现一次设备的数字接口与智能控制;站内电气设备选择支持IEC61850标准的成熟产品。全站开关智能终端就地安装于智能柜;对支持电动操作的开关智能化一次设备,实现遥控操作。全站采用计算机监控逻辑闭锁,辅助电气闭锁和机械闭锁,完善35 kV开关柜电气五防。

2.3 网络设备配置

站控层配置2台24百兆电口、4千兆光换机(含光模块-SFP-GE-单模模块-(1310nm,10km,LC)4个)。控制室内配置2台24百兆电口、4千兆光口间隔层交换机。110 kVGIS室配置2台24百兆电口、4千兆光口间隔层交换机。35kV开关室配置2台24百兆电口、4千兆光口间隔层交换机。10 kV开关室配置4台24百兆电口、4千兆光口间隔层交换机。二次设备室和继电器室内网络通信介质采用超五类屏蔽双绞线;通向户外的通信介质应采用光缆。采样值和保护GOOSE报文的传输介质采用光缆,光纤连接宜采用1310 nm多模ST光纤接口。

3 110 kV惠民变电站智能化方案总结与分析

该方案实施后较传统变电站有以下优势:(1)一次设备智能化:包括变压器智能化、开关智能化,实现对变压器冷却系统的智能调节,提高变压器绝缘寿命和风机运行效率,降低变压器电能损耗和运行噪音。(2)全站设置一套一体化电源系统。直流、交流、UPS、通信电源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一体化监控,采用61850标准模型数据接入自动化系统,实现站用电源智能管理。(3)数字式电度表的使用使得智能电能量实时监测及结算系统更加完善。(4)大量电缆为光缆所替代,槽盒取代了电缆沟,节省大量的施工成本。

4 结语

该文针对110 kV常规变电站,通过分析技术方案,提出了既经济又安全,具备典型意义的110 kV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并通过工程实践,验证了成果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程莉.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的电子式互感器选型分析[J].江苏电机工程,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