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互发展模式范例6篇

智能交互发展模式

智能交互发展模式范文1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外语教学;智慧学习环境;课堂智能交互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2-0046-05

引言

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能够移动化、泛在化、碎片化,并且丰富了各种远程、在线、协作和终身学习,以及非正式学习的方式和内容。然而,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才是促进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核心与关键[1],所以我们应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互动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为突出,能有效提高外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扩充教学信息量,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课堂智能交互的设计,需要结合外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与需求,实现课堂中常用移动智能终端的无缝联接,以及多媒体资源的多元交互使用等,进而为推进智慧教室和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做出贡献。

互动式教学概述

互动式教学是伴随建构主义、互动理论和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2]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采用对话、研讨、交流等学习方式,形成互动学习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本,旨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倾向于接受式学习,而互动式教学更有利于发现式学习。该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迅速发展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引入国内研究。

1.互动式教学的主要基础理论――建构主义

普遍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互动式教学的主要基础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发源于认知发展理论,融合了皮亚杰的“自我建构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意义建构”。[4]它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与精练中的作用;强调整合课程,使学生能以不同的途径、方法学习一个主题;强调教师不以传统的集体传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是组织情境,使学习者通过操作或进行社会互动主动参与内容学习。[5]它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教学时采用交流、讨论等协作学习方式,提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这些都是构成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尤其是建构主义提出的“双主”教学模式,是互动式教学的核心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指导和评价,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协作能力。

2.互动式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非常符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交际教学法,因此,它在外语界获得广泛共识和认可,并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已经有许多关于英语的互动式教学研究与成果,涉及课型有听说、阅读、写作等,教育阶段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但大多数集中于高校。互动式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全面性人才,又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改进大学英语教学,使其适应时展的要求有着现实与深远的意义。[6]互动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日趋成熟,拥有了一些成功的模型和案例,可供其他语种的第二语言教学参考。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关于对外汉语的互动式教学研究,有人认为,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关系体系,被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7]由此可见,互动式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光明。

多媒体及信息技术对外语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综合效益,而且全方位地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同时也改变了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今后外语教学发展的方向。[8]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引发了传统教学要素的嬗变[9],多媒体及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Mishra、Koehler于2006年曾提出著名的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框架[10],它指明和强调了技术知识对学科教学的影响。TPACK框架是教师在信息时代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代表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的七种知识[11],信息技术正逐渐解构和重构外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技术知识已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TPACK结构为外语教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提供了理论框架,可以说外语教师的TPACK结构是技术与外语教学融合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12]

外语互动式教学中的课堂智能交互设计

1.课堂智能交互的大背景――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室

继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智慧教育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它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必将影响到未来的课堂教学。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13]而关于智慧学习环境的界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还存在许多不同的表述。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认为,智慧学习环境包括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社群、教学社群、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六个构成要素,可以有机融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通过记录过程、识别情境、感知环境、联接社群等,促进学习者轻松、投入和有效地学习,简称“TRACE3智慧学习环境功能模型”。[14]也有国外学者认为,“智慧学习环境是一个以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且具有以下特征的环境:可以适应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可以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提供支持;可以为学习者的发展提供支持”。[15]其中,交互、动机、参与度、自主学习、情感体验、创新能力是最常提到的关键词。[16]总体上都认为,智慧学习环境是新技术和新教学理念,是促成智慧教育的重要保障,它的建设将成为未来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自2007年以来,智慧学习环境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研究主题,吸引了计算机科学、教育学、信息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关注,其中智慧学习环境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适应性学习策略和算法研究、智慧学习环境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案例设计研究最受研究者关注。[17]

智慧教室是智慧学习环境的一个子范畴,为满足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发展需求,提供了一个“智慧型”的教学空间。未来教室便是利用先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学校教室的学习环境,建立师生间双向互动的教育学习模式,它不但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创新、探究精神等,更能让教师丰富教材内容,实现轻松教学。[18]智慧教室关注利用新兴技术创建教与学的环境,促进资源个性化呈现、教学交互多元化,实现学习者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提高。[19]智慧教室的“智慧性”涉及教学内容的优化呈现、学习资源的便利性获取、课堂教学的深度互动、情境感知与检测、教室布局与电气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可概括为内容呈现(Showing)、环境管理(Manageable)、资源获取(Accessible)、及时互动(Real-time Interactive)、情境感知(Testing)五个维度,称为“SMART”概念模型。[20]

2.课堂智能交互的设计思想

为了融入新兴信息技术,课堂智能交互的设计将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后,使用网络资源、电子教材或教学软件,以支持网络时代的新型课堂教学。

图1反映了这样一组关系:智慧学习环境是连接、涵盖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大背景;智慧教室主要应用于正式学习,也可以应用于少数非正式学习;课堂智能交互属于正式学习中智慧教室的一个功能集成模块,能实现智能终端之间多媒体资源的多元交互等功能。因此,课堂智能交互是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优化、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该设计受到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室的发展大方向影响。

课堂智能交互设计是一个较为具体的功能实现模块,其重点是实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资源的优化呈现与交互,包括硬件联接和软件使用两大部分。其“智慧性”主要体现在利用各种智能终端,通过网络实现无缝联接,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及交互工具,实现多元交互功能,记录学习过程,进行学习分析,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合到学科课程当中。它结合具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和学科教学内容,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计,通过实践进一步优化、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有助于促进探索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室的建设。

以外语作为学科背景,教学通常是围绕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而开展,听和读被视为“输入”,说和写被视为“输出”。由于以往的外语教学较注重“输入”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学中相对缺乏互动,但随着对外语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输出”能力,推出了交际教学法,开始关注课堂中的互动环节。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外语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方式,可以利用丰富的电子文本、图形、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电影等形式,来丰富课堂互动。课堂智能交互便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外语教学课堂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创建更为逼真的语言学习情境,拓展互动的方式;基于智能设备的互动有效支持教学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赋予互动式教学模式更多的活力和发展空间。语言教学中所需的互动比其他学科更为多元化和多维度,互动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也更为显著,所以课堂智能交互的设计在外语教学中显得更具有价值。互动式教学模式具体可分为主题探讨式、归纳问题式、精选案例式、多维思辨式等,互动的主体通常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个体与媒体之间,包括展示、提问、协作、交流等环节,技术的应用可贯穿全过程。外语互动式教学中的课堂智能交互设计,需通过硬件联接和软件使用两个方面来实现。

(1)硬件联接

硬件联接是指将师生拥有的智能终端借助网络,与教室的“教师操控系统”相联,为多媒体语言教学材料的展示、提问、回答、讨论、协作等具体互动,提供硬件设备支持。

如图2所示,这里的硬件联接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教师操控系统、多元智能终端和网络连接。教师操控系统是教室的核心设备,由显示系统、双向语音系统和录播系统构成,根据教学规模和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其中,显示系统可以是投影仪、电子白板、分屏显示器、触控一体机(互动大屏)或其他设备,而录播系统的功能更为全面,可涵盖显示和语音功能,且便于视频录编。多元智能终端主要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电脑,这些设备目前已非常普及,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智能终端。如果将这些设备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它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网络连接,包括互联网、物联网、无线网局域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接口以有线和无线结合,优势互补,可借助Wi-Fi,或RFID、Zigbee、WSN等技术,实现智能终端的多种接入方式。

(2)软件使用

实现硬件联接后,便打通了多媒体资源的交互使用渠道,但如何管理和使用好多媒体资源则需要依靠软件来完成。因此,需要为外语互动式教学设计合理、适用的教学软件或电子教材,用以存储和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并使其适用于多种操作系统,以便在教学中使用,实现传统课堂无法达到的一些功能。使用网络资源、电子教材或教学软件,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多元交互及学习记录、学习分析等功能,对有效提高外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如左表所示,外语电子教材和专门的教学软件具有共同的教学功能,如电子教学内容呈现、多媒体资源存储、灵活交互、学习记录和学习分析,但它们也有不同的特点。而教学内容系统组织和多媒体资源制作,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选择使用。目前,获得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外语类电子教材或教学软件还比较缺乏,这正是需要我们努力开发和填补的空间。

智能交互发展模式范文2

发改能源[2016]3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有关中央企业:

“互联网+”智慧能源(以下简称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具有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散、系统扁平、交易开放等主要特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理念、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正在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兴起。能源互联网是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支撑,对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综合效率,推动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能源国际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能源互联网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的要求,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和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重大决策部署要求,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着眼能源产业全局和长远发展需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互联网+”为手段,以智能化为基础,紧紧围绕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能源和信息深度融合,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推动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和推进能源革命,为实现我国从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转变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基础开放,大众参与。发挥互联网在变革能源产业中的基础作用,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合理开放,促进能源生产与消费融合,提升大众参与程度,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主要特征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

探索创新,示范先行。遵循“互联网+”应用发展规律,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鼓励多元化的技术、机制及模式创新,因地制宜推进能源互联网新技术与新模式先行先试,形成万众创新良好氛围。

市场驱动,科学监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驱动形成能源互联网发展新业态。适应新业态及大数据应用发展要求,完善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下的安全监管和市场监管机制,保障信息安全和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深化改革,推动革命。适应能源互联网“三分技术、七分改革”的发展要求,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推动能源消费、供给和技术革命。

(三)发展目标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相关技术、模式及业态均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为促进能源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近中期将分为两个阶段推进,先期开展试点示范,后续进行推广应用,确保取得实效。

2016-2018年,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作:建成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试点示范项目。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能源互联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能源互联网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一批重点技术规范和标准。催生一批能源金融、第三方综合能源服务等新兴业态。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新兴市场主体。探索一批可持续、可推广的发展模式。积累一批重要的改革试点经验。

2019-2025年,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产业体系,成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建成较为完善的能源互联网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形成较为完备的技术及标准体系并推动实现国际化,引领世界能源互联网发展。形成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环境,能源综合效率明显改善,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提高,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取得积极进展,大众参与程度大幅提升,有力支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二、重点任务

加强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能源生产消费的智能化体系、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与能源系统协同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营造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建立新型能源市场交易体系和商业运营平台,发展分布式能源、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智慧用能和增值服务、绿色能源灵活交易、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等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核心设备研发和标准体系建设,促进能源互联网技术、标准和模式的国际应用与合作。

(一)推动建设智能化能源生产消费基础设施

1.推动可再生能源生产智能化。

鼓励建设智能风电场、智能光伏电站等设施及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运行云平台,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生产。鼓励用户侧建设冷热电三联供、热泵、工业余热余压利用等综合能源利用基础设施,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协同发展,提高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协同生产,推动对散烧煤等低效化石能源的清洁替代。建设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的计量、交易、结算等接入设施与支持系统。

2.推进化石能源生产清洁高效智能化。

鼓励煤、油、气开采、加工及利用全链条智能化改造,实现化石能源绿色、清洁和高效生产。鼓励建设与化石能源配套的电采暖、储热等调节设施,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增强供能灵活性、柔性化,实现化石能源高效梯级利用与深度调峰。加快化石能源生产监测、管理和调度体系的网络化改造,建设市场导向的生产计划决策平台与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化石能源的污染物排放监测体系,以互联网手段促进化石能源供需高效匹配、运营集约高效。

3.推动集中式与分布式储能协同发展。

开发储电、储热、储冷、清洁燃料存储等多类型、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储能产品及系统。推动在集中式新能源发电基地配置适当规模的储能电站,实现储能系统与新能源、电网的协调优化运行。推动建设小区、楼宇、家庭应用场景下的分布式储能设备,实现储能设备的混合配置、高效管理、友好并网。

4.加快推进能源消费智能化。

鼓励建设以智能终端和能源灵活交易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小区和智能工厂,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普及智能化用能监测和诊断技术,加快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以多能融合、开放共享、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为特征,各类用能终端灵活融入的微平衡系统。建设家庭、园区、区域不同层次的用能主体参与能源市场的接入设施和信息服务平台。

(二)加强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建设

1.推进综合能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以智能电网为基础,与热力管网、天然气管网、交通网络等多种类型网络互联互通,多种能源形态协同转化、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协调运行的综合能源网络。加强统筹规划,在新城区、新园区以及大气污染严重的重点区域率先布局,确保综合能源网络结构合理、运行高效。建设高灵活性的柔性能源网络,保证能源传输的灵活可控和安全稳定。建设接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促进灵活互动用能行为和支持分布式能源交易的综合能源微网。

2.促进能源接入转化与协同调控设施建设。

推动不同能源网络接口设施的标准化、模块化建设,支持各种能源生产、消费设施的“即插即用”与“双向传输”,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及多元化负荷的接纳能力。推动支撑电、冷、热、气、氢等多种能源形态灵活转化、高效存储、智能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覆盖电网、气网、热网等智能网络的协同控制基础设施。

(三)推动能源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深度融合

1.促进智能终端及接入设施的普及应用。

发展能源互联网的智能终端高级量测系统及其配套设备,实现电能、热力、制冷等能源消费的实时计量、信息交互与主动控制。丰富智能终端高级量测系统的实施功能,促进水、气、热、电的远程自动集采集抄,实现多表合一。规范智能终端高级量测系统的组网结构与信息接口,实现和用户之间安全、可靠、快速的双向通信。

2.加强支撑能源互联网的信息通信设施建设。

优化能源网络中传感、信息、通信、控制等元件的布局,与能源网络各种设施实现高效配置。推进能源网络与物联网之间信息设施的连接与深度融合。对电网、气网、热网等能源网络及其信息架构、存储单元等基础设施进行协同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的共享复用,避免重复建设。推进电力光纤到户工程,完善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系统。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通信设施基础上,推进电力通信网等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设施建设。

3.推进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的高效集成与智能化调控。

推进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在量测、计算、控制等多功能环节上的高效集成,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实时感知和信息反馈。建设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相融合的智能化调控体系,以“集中调控、分布自治、远程协作”为特征,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响应与精确控制。

4.加强信息通信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加强能源信息通信系统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信息重要程度、通信方式和服务对象的不同,科学配置安全策略。依托先进密码、身份认证、加密通信等技术,建设能源互联网下的用户、数据、设备与网络之间信息传递、保存、分发的信息通信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能源互联网安全可靠运行。提升能源互联网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营造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

1.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开放共享体系。

充分利用互联网领域的快速迭代创新能力,建立面向多种应用和服务场景下能源系统互联互通的开放接口、网络协议和应用支撑平台,支持海量和多种形式的供能与用能设备的快速、便捷接入。从局部区域着手,推动能源网络分层分区互联和能源资源的全局管理,支持终端用户实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平等参与和能量共享。

2.建设能源互联网的市场交易体系。

建立多方参与、平等开放、充分竞争的能源市场交易体系,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培育售电商、综合能源运营商和第三方增值服务供应商等新型市场主体。逐步建设以能量、辅助服务、新能源配额、虚拟能源货币等为标的物的多元交易体系。分层构建能量的批发交易市场与零售交易市场,基于互联网构建能量交易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交易平台间的竞争,实现随时随地、灵活对等的能源共享与交易。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微平衡市场交易体系,鼓励个人、家庭、分布式能源等小微用户灵活自主地参与能源市场。

3.促进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

搭建能源及能源衍生品的价值流转体系,支持能源资源、设备、服务、应用的资本化、证券化,为基于“互联网+”的B2B、B2C、C2B、C2C、O2O等多种形态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平台。促进能源领域跨行业的信息共享与业务交融,培育能源云服务、虚拟能源货币等新型商业模式。鼓励面向分布式能源的众筹、PPP等灵活的投融资手段,促进能源的就地采集与高效利用。开展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金融租赁业务,建立租赁物与二手设备的流通市场,发展售后回租、利润共享等新型商业模式。提供差异化的能源商品,并为灵活用能、辅助服务、能效管理、节能服务等新业务提供增值服务。

4.建立能源互联网国际合作机制。

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建立健全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国际合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国内能源互联网先进技术、装备、标准和模式“走出去”。

(五)发展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新模式

1.发展储能网络化管理运营模式。

鼓励整合小区、楼宇、家庭应用场景下的储电、储热、储冷、清洁燃料存储等多类型的分布式储能设备及社会上其他分散、冗余、性能受限的储能电池、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充放电桩等储能设施,建设储能设施数据库,将存量的分布式储能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管控和运营。推动电动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在储能电站等储能系统实现梯次利用。构建储能云平台,实现对储能设备的模块化设计、标准化接入、梯次化利用与网络化管理,支持能量的自由灵活交易。推动储能提供能源租赁、紧急备用、调峰调频等增值服务。

2.发展车网协同的智能充放电模式。

鼓励充换电设施运营商、电动汽车企业等,集成电网、车企、交通、气象、安全等各种数据,建设基于电网、储能、分布式用电等元素的新能源汽车运营云平台。促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能量和信息的双向互动,应用电池能量信息化和互联网化技术,探索无线充电、移动充电、充放电智能导引等新运营模式。积极开展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业务,探索电动汽车利用互联网平台参与能源直接交易、电力需求响应等新模式。

3.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运行新模式。

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在城市、景区、高速公路等区域因地制宜建设新能源充放电站等基础设施,提供电动汽车充放电、换电等业务,实现电动汽车与新能源的协同优化运行。

(六)发展智慧用能新模式

1.培育用户侧智慧用能新模式。

完善基于互联网的智慧用能交易平台建设。建设面向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小区、智能工厂的能源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多种能源的智能定制、主动推送和资源优化组合。鼓励企业、居民用户与分布式资源、电力负荷资源、储能资源之间通过微平衡市场进行局部自主交易,通过实时交易引导能源的生产消费行为,实现分布式能源生产、消费一体化。

2.构建用户自主的能源服务新模式。

逐步培育虚拟电厂、负荷集成商等新型市场主体,增加灵活性资源供应。鼓励用户自主提供能量响应、调频、调峰等灵活的能源服务,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进行动态、实时的交易。进一步完善相关市场机制,兼容用户以直接、间接等多种方式自主参与灵活性资源市场交易的渠道。建立合理的灵活性资源补偿定价机制,保障灵活性资源投资拥有合理的收益回报。

3.拓展智慧用能增值服务新模式。

鼓励提供更多差异化的能源商品和服务方案。搭建用户能效监测平台并实现数据的互联共享,提供个性化的能效管理与节能服务。基于互联网平台,提供面向用户终端设施的能量托管、交易委托等增值服务。拓展第三方信用评价,鼓励能源企业或专业数据服务企业拓展独立的能源大数据信息服务。

(七)培育绿色能源灵活交易市场模式

1.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绿色能源灵活交易平台。

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绿色能源灵活交易平台,支持风电、光伏、水电等绿色低碳能源与电力用户之间实现直接交易。挖掘绿色能源的环保效益,打造相应的能源衍生品,面向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绿色能源套餐。培育第三方运维、点对点能源服务等绿色能源生产、消费和交易新业态。

2.构建可再生能源实时补贴机制。

建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实时补贴结算机制,实现补贴的计量、认证和结算与可再生能源生产交易实时挂钩。进一步探索将大规模的风电场、光伏电站等纳入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实时补贴范围。

3.发展绿色能源的证书交易体系。

探索建立与绿色能源生产和交易实时挂钩的绿色证书生成和认证机制,推进绿色证书交易体系与现行排污权交易体系相融合,并通过合理的机制,将绿色证书交易作为碳排放权交易的有益补充。推动建立绿色能源生产强制配额制度,实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绿色证书交易与结算。推动绿色证书的证券化、金融化交易。

(八)发展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

1.实现能源大数据的集成和安全共享。

实施能源领域的国家大数据战略,积极拓展能源大数据的采集范围,逐步覆盖电、煤、油、气等能源领域及气象、经济、交通等其他领域。实现多领域能源大数据的集成融合。建设国家能源大数据中心,逐渐实现与相关市场主体的数据集成和共享。在安全、公平的基础上,以有效监管为前提,打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促进各类数据资源整合,提升能源统计、分析、预测等业务的时效性和准确度。

2.创新能源大数据的业务服务体系。

促进基于能源大数据的创新创业,开展面向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新业务应用与增值服务。鼓励能源生产、服务企业和第三方企业投资建设面向风电、光伏等能源大数据运营平台,为能源资源评估、选址优化等业务提供专业化服务。鼓励发展基于能源大数据的信息挖掘与智能预测业务,对能源设备的运行管理进行精准调度、故障诊断和状态检修。鼓励发展基于能源大数据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关专业化服务。鼓励开展面向能源终端用户的用能大数据信息服务,对用能行为进行实时感知与动态分析,实现远程、友好、互动的智能用能控制。

3.建立基于能源大数据的行业管理与监管体系。

探索建立基于能源大数据技术,精确需求导向的能源规划新模式,推动多能协同的综合规划模式,提升政府对能源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的科学决策水平,推进简政放权和能源体制机制持续创新。推动基于能源互联网的能源监管模式创新,发挥能源大数据技术在能源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覆盖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透明高效的现代能源监督管理网络体系,提升能源监管的效率和效益。建设基于互联网、分级分层的能源统计、分析与预测预警平台,指导监督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九)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攻关

1.支持能源互联网的核心设备研发。

研制提供能量汇聚、灵活分配、精准控制、无差别化接入等功能的新型设备,为能源互联网设施自下而上的自治组网、分散式网络化协同控制提供硬件支撑。支持直流电网、先进储能、能源转换、需求侧管理等关键技术、产品及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港口气化、港口岸电等清洁替代技术。加强能源互联网技术装备研发的国际化合作。

2.支持信息物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低成本、高性能的集成通信技术。研究信息物理系统中面向量测、电价、控制、服务等多种信息类型、安全可靠的信息编码、加密、检验和通信技术。研究信息物理系统中能源流和信息流高效融合的调度管理与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信息-能量耦合的统一建模与安全分析关键技术。

3.支持系统运营交易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多能融合能源系统的建模、分析与优化技术。研究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计算、控制、调度与自愈技术。研发支持多元交易主体、多元能源商品和复杂交易类型的能源电商平台。研究支持分布式、并发式交互响应的实时交易,互联网虚拟能源货币认证,互联网虚拟能源货币的定价、流通、交易与结算等关键技术。探索软件定义能源网络技术。

(十)建设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

1.制定能源互联网通用技术标准。

研究建立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优先制定能源互联网的通用标准、与智慧城市和中国制造2025等相协调的跨行业公用标准和重要技术标准,包括能源互联网的能源转换类标准、设备类标准、信息交换类标准、安全防护类标准、能源交易类标准、计量采集类标准、监管类标准等。推动建立能源互联网相关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努力争取核心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2.建设能源互联网质量认证体系。

建立全面、先进、涵盖相关产业的产品检测与质量认证平台。建立国家能源互联网质量认证平台检测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国家能源互联网产品检测与质量认证平台及网络。鼓励建设能源互联网企业与产品数据库,定期测试数据。建立健全检测方法和评价体系,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互联网+”行动实施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下,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设立“互联网+”智慧能源专项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切实推动行动的贯彻落实。加强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依托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组建国家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立跨领域、跨行业的能源互联网专业咨询委员会,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各地发展改革(能源)、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牵头研究制定适合本地的能源互联网行动落实方案,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科学组织实施,杜绝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务实有序推进能源互联网行动。

(二)完善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能源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正在制修订过程中的能源法、电力法等法律法规应适应能源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需求。加强电力与油气体制改革、其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以及碳交易、用能权交易等市场机制与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协同对接。积极开展能源互联网创新政策试点,破除地区配额、地方保护、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交易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壁垒,研究制定适应能源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特点的价格、税收、保险等相关政策法规。加强能源互联网技术、产品和模式等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加强能源互联网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

(三)推动市场改革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能源市场交易体系。建立健全能源市场的准入制度,鼓励第三方资本、小微型企业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市场,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平等、协同发展。加快电力、油气行业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信号能从时间、空间上反映实际成本和供需状况,有效引导供需。允许市场主体自主协商或通过交易平台集中竞价等多种方式开展能源商品及灵活性资源等能源衍生品服务交易,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

(四)开展试点示范

围绕现代互联网技术与能源系统的全面深度融合,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部门和企业,因地、因业制宜地开展各类能源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在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发展业态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探索,先行先试,总结积累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为能源互联网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创新产业扶持

将能源互联网纳入重大工程包,加大中央、地方预算内资金投入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分步骤组织实施能源互联网重大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计划和相关专项作用,支持开展能源互联网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依靠金融创新探索企业和项目融资、收益分配和风险补偿机制,降低能源互联网发展准入门槛和风险。支持符合条件的能源互联网项目实施主体通过发行债券、股权交易、众筹、PPP等方式进行融资。积极发挥基金、融资租赁、担保等金融机构优势,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能源互联网产业。

(六)共享数据资源

开展能源公共数据分级利用改革试点,研究制定能源数据使用管理和交易共享规范。从国家安全、系统安全和用户信息安全需求出发,推进能源信息的分级分类。加强能源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共享全过程的安全监管。加强能源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建立贯穿能源全产业链的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和数据库,加强上下游企业能源信息对接、共享共用和交易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与能源企业合作挖掘能源大数据商业价值,促进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创新。

(七)强化创新基础

推动成立能源互联网创新产业联盟,配合有关政府部门严格能源互联网产品准入管理,开展标准、检测和认证相关工作。引进和培育一批领军型、复合型、专业型人才,形成支持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智力保障体系。吸引能源互联网领域国际人才在我国创业创新和从事教学科研等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多层次、跨学科的能源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在高校探索设立能源互联网相关专业或培养项目,大力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

(八)加强宣传引导

各有关部门、企业和新闻媒体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能源互联网政策机制、发展动态、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新兴业态等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能源互联网,扩大示范带动效应,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能源互联网的研究建设与创新发展,形成广泛、活跃、持续的能源互联网发展氛围,为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孕育兴起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智能交互发展模式范文3

1、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a)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4G技术发展及完善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跟其核心技术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脱不了关系,随着近年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技术的成熟及普及,电子商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移动电子商务”阶段。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通俗地说就是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在一起,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中国工信部于2013年12月初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放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均获得TD-LTE牌照,这正式标志着中国将进入4G移动通讯年代。4G具有上网速度快、延迟时间短、流量价格更低等特点,能够有效实现移动状态下的高速数据业务。随着我国4G的建设发展,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移动用户高速无线上网的需求,而且将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持续深入,推动移动生产办公、移动电子商务、移动交通物流、智慧家庭等行业信息化服务不断扩展,并将催生更多的业务形态和服务模式,让更多的用户分享到4G发展带来的成果。b)智能移动终端技术日益完善,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方式普及市场研究机构IDC的“全球智能手机季度追踪”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超过10亿部,同比增长39.3%。而且IDC还预测,在2013年到2017年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以年复合增长率(CAGR)18.4%的速度增长,到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接近17亿部。随着4G牌照的最终确定,各大通讯运营商相继摩拳擦掌进行新一轮的较量。而各移动终端设备提供商也没有闲着,纷纷出台各款针对4G技术的新型智能移动设备,如支持4G网络的智能手机等,也预示着后PC机时代的开启。在2013年12月中旬,包括三星、HTC、华为、中兴、酷派、联想等10家手机厂商相继向公众公布了他们针对4G(TD-LTE)终端产业链的新一年部署及规划。由于对智能终端销售预期良好,将向更广大的移动网民用户推出各款新型的4G千元智能手机,大大降低了网民利用移动智能手机终端接入互联网的门槛,预兆着在互联网今后的发展中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模式将普及为基本模式。除此之外,物联网的发展及应用,也推动着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应用的普及。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为了实现物物相连,就需要相应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将其联系在一起。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由于物联网市场的迅猛发展,预计到2020年时,物联网设备安装基数将突破260亿。c)针对移动终端用户的各类移动应用如雨后春笋一般应运而生4G高速移动网络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也使得各种针对移动终端用户的移动应用如雨后春笋一般应运而生。移动应用的提供商并不仅仅为各移动用户提供在移动智能手机中使用的软件如此简单,还针对商家企业用户及普通网民用户推出了涉及到企业运营管理、销售推广、娱乐休闲及移动支付这类第三方服务功能的各类移动应用。为了更好的进行企业业务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电商运营商及相关行业经营者相继地研发推出了属于自己品牌的移动应用(MA)。如阿里巴巴推出的“天猫”、“淘宝”等应用。有了多种功能齐全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这一载体及4G移动互联网络的辅助,各类移动应用能更有效更直接地协助各类用户完成工作办公、生活消费等日常活动。与此同时,手机端移动支付功能的开启,也显示了移动电子商务闭环交易的发展前景,利用移动应用完成网上交易的用户也日趋增多。(如图所示)d)网民上网模式改变,各类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成为时尚据2013年7月CNNIC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4.64亿,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数比例提升至78.5%,智能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如图所示)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智能手机端应用发展迅速,领域内各应用的使用率相较其他类应用涨幅更大,其中手机在线支付使用率的涨幅最大,相比2012年底增长了3.9个百分点,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增长了43.0个百分点。此外,手机购物、手机团购和手机网上银行的使用率相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3.3%、2.1%和2.7%。

2、O2O模式的精准营销模式出现

2.1O2O模式出现的契机在移动互联网及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电商行业的参与者与网购消费者规模日益庞大,据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3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6月,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35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B2B交易额达3.4万亿,同比增长15.25%。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7542亿元,同比增长47.3%。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20万人。目前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600万人。个人网店数量达1246万家,中国网购的用户规模达2.77亿人。依据2013年8月的《2013年上半年我国家电网购分析报告》披露,今年上半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额达到8559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7%。人均网购消费额达到650元。而在去年统计而得的数据来看,2012年我国平均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约为24565元(即12282.5元/半年)。这两个数据中相差如此巨大,代表着国民生活消费中非线上消费还是占着大多数的,而这些差额消费在了人们的其他生活环节里,如在餐厅消费、在健身房锻炼、到电影院看电影,到理发店电发等等线下的消费中。按这种推算,线下模式中潜在的商务规模将是现行线上电子商务模式规模的10~20倍之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电子商务经营环境下,这一潜在市场将是各大电商巨鳄虎视眈眈的一块“大饼”,如何进占这一市场是今后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要解决线下的店铺与线上的消费互联的一大问题,就是解决网上下订单及支付之后到线下实体店消费时的电子凭证问题。其实在早期的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种特殊的消费模式:团购订餐消费。消费者只要在制定的网站内,选取相应的餐厅所推出的团购就餐消费,在支付成功之后,自然能通过手机接收到由系统发出的一串数字字符串。当消费者到达餐厅的时候就可以向店家报出相应的字符串,经过验证之后就能在餐厅消费了。这便是早期的“线上-线下”消费了。在通常意义上来说,O2O即OnlineToOffline,也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2.2O2O电子商务模式O2O电商商务模式,并不是简单的线上与线下的互联,而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的:A、onlinetooffline模式(线上交易到线下消费体验)这种模式很常见,例如中国“携程网”推出的“线上定酒店,线下入住酒店”;麦当劳、肯德基推出的“线上订餐,线下送餐消费”等交易模式都是典型的线上交易之后到线下进行消费的O2O电子商务交易模式。B、offlinetoonline模式(线下营销到线上交易)线下营销到线上交易这种模式在职能手机不断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也开始普遍起来。如号称中国第一网上超市的“1号店”就推出了在地铁站一带贴出二维码标签的商品海报进行推广营销,消费者只要用自己的职能手机用户端对着海报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即可连线到线上进行相应的消费。C、offlinetoonlinetooffline模式(线下营销到线上交易再到线下消费体验)线下—线上—线下这种模式比较特殊,常常出现在一些特殊时间段内。中国人有着过节给亲朋好友送礼的习惯,但现如今的送礼方式已经不像以前大包小包上门的那种旧模式了。例如今年的圣诞节,一些网站就推出了一种特殊的营销模式,现在线下一些实体店里以特价的方式售卖一些特殊的“礼品卡”,这些礼品卡里面有一定的二维码来表示一定的金额,消费者在线下购买了这些礼品卡之后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收礼方可以在相应的网站上进行账户充值来交易及支付,然后再到线下完成消费体验。D、onlinetoofflinetoonline模式(线上交易或营销到线下消费体验在到线上消费体验)这类模式常常出现在一些互动性强的网站和一些实体店的相互合作情况下,例如一些网络游戏在玩家通关的过程中,推出一些特殊道具(如麦当劳道具),玩家在线上购买了这些道具之后,到线下的麦当劳实体店里进行消费体验,消费完毕之后玩家回到网络游戏中又能得到相应的游戏角色能力进行继续通关。无论是哪一种O2O模式,首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将个人消费者、线下商户及线上电商联系起来。二维码电子凭证的出现及普及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3、在此模式下,各电商企业的相应应对措施

在中国电子商务三大巨头几乎引导着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因其各自的企业特点和文化,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总的来说:“百度连接了人和信息,阿里连接了人和商品,腾讯连接了人和人”,于是在O2O这一新赛场上便出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竞争局面。

3.1阿里系——利用自身原本的平台服务不断地进行服务提升A.整合集团事业部,明确各部分分工以便精准营销2013年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宣布,对集团现有业务架构和组织将进行调整,成立25个事业部,具体事业部的业务发展将由各事业部总裁(总经理)负责。这些事业部将会承担阿里集团内同类型业务整合、拓展的任务,打通子公司或事业群间界限。阿里巴巴针对未来市场变化和产业升级所进行的各项调整,从一些新增的事业部我们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在新的发展期将有怎样的动向。以阿里新设的“无线事业部”为例,以前多个大事业部涉及无线互联网业务,现将其专门整合出来,这体现了阿里巴巴将着力发展这一领域,而无线互联网络也是联系线上线下的重要渠道。B.寻求O2O入口,增加各项新服务、新合作为了避免沦为“线下试衣间”,传统零售商电商化已是大势所趋,继银泰百货牵手支付宝之后,阿里巴巴又与华联BHG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后消费者可在华联BHG用支付宝缴费。华联商厦购物中心也加入到阿里巴巴的O2O阵营中来,这也是首个试水O2O模式的购物中心。阿里巴巴这次将调动全线产品,打通阿里电商平台及移动互联产品,并且首次试用高德地图LBS功能高效引导客流到店。

3.2腾讯——侧重于利用自身庞大的用户信息网络进行用户体验与关系的推广“二维码+账号体系+LBS+支付+关系链”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多次强调:腾讯和微信就是要大量广二维码,这是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微信扫描二维码”成为腾讯O2O的代表型应用。在中国,腾讯集团所拥有的的用户群体数量暂时来讲任然是无可替代的,基于这一用户群体的微信平台将利用O2O入门券“二维码”来联系线上与线下,完成完整的O2O闭环交易。与此同时,腾讯也不忘加大线上支付的力度,财付通与微信平台将更加紧密的结合,形成一套式交易服务。腾讯也在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成立多家公司,经营业务为电子商务和金融,总注册资金16亿元,未来腾讯在前海的投资不会少于100亿元。腾讯在前海的分公司具体运营业务包括互联网金融、微信支付、小额信贷、股权投资和外汇业务等。在解决了用户流量和线上支付这些难题之后,腾讯又转战O2O实物网购战场,由易迅网运营的微信卖场将在2013年12月升级为微信商城,有望成为腾讯电商在移动端的最重要平台之一。

3.3百度——紧依靠自身重要“百度地图”功能服务寻求突破口百度首席产品架构师孙云丰曾勾画出百度O2O蓝图:依托地图服务将消费深度信息深度覆盖到餐饮、电影院、KTV、商场、酒店、公交、超市、公园景点等全门类服务,专门开发独立的APP满足用户特点需求,并利用UGC和BGC方式共建LBS生态圈,构建百度平台的云+端移动战略。百度地图将提供完全开放、平等的支持和服务,将以API调用的方式,免费向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提供和更新各种数据,如地图数据、交通数据、卫星影像数据等。百度LBS事业部还将以“智享生活”计划为基础,和硬件厂商、运营商、网站、商家等合作。百度自己也会有针对性做一些APP,并将内部涉及O2O的业务也被涵盖进来。比如,百度团购导航业务原隶属于网址导航hao123旗下,已被整合到LBS事业部。

3.4京东——从特殊商品营销中寻求突破京东作为一个由网购平台发展起来的电商企业,如何在O2O这个几大巨头打得不可开交的战场上分一杯羹,就必须有一个突破口。既然自己比较突出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直经营的电商网购平台,那便应该从核心方面着手,尤其是一些特殊商品的营销,例如医药商品。京东已获第三方药品服务交易资格证,未来将组建“京东医药商城”和“连锁药店上门快送”。京东的做法线上选购及线上交易支付,然后由线下的医药连锁门店上快送,区域化发展。也就是线下大的连锁药店,到京东线上销售,下单后药店负责物流,这样打消了药监局对药品质量的担心。

3.5苏宁云商的云商2.0模式变革——从传统商贸企业全面转型,打造完整的O2O产业链无论之前几大电商巨头或者电商巨鳄如何部署调整,他们都有个最大难题,就是他们都是网络线上的领头者,着重在线上线下联系做功夫,但却缺乏一条完整的O2O产业链,很难做到O2O真正意义上的闭环交易。而苏宁则不同,虽然是曾是传统的线下实体营销企业,但从2013年2月份,苏宁电器正式更名为苏宁云商,紧接着推出了苏宁云台,突破价格和商品的壁垒,实现线上线下同价。后又拿下基金销售结算许可,抢滩理财市场。还战略投资PPTV,争夺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布局移动互联入口(虽然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落空,但也证明了苏宁的实力和发展动向)。今年“双十一”,苏宁云商推出“第一届O2O购物节”,结合新推出的社交应用—苏宁云信,共同打造出一条完整的O2O产业链。在第一届O2O购物节上,苏宁打造了苏宁云商2.0模式的口号“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双线商品,服务共享”、“价格、促销统一”。

4、结论

智能交互发展模式范文4

一、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智能机器人学习模式综合研究 

智能机器人学习是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要开展,中学高中也要开展,根根据青少年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结合智能机器人教育教学活动的任务和特点,依托网络提供的强有力的辅助环境,提出小学、初中、高中三级阶梯式网络环境下智能机器人学习模式是可行的。 

该模式基于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大型智能机器人比赛活动,整合各级学校优秀教师辅导队伍,按教学模块和知识特点统一编写使用教材和研究授课知识重难点。形成在小学学习阶段重在打基础、初中学习阶段重在培养兴趣和素养的提高、高中学习阶段重在设计、创新成果的“小学、初中、高中三级阶梯式网络环境下智能机器人学习模式”。 

二、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智能器人学习模式课堂学习研究 

我们在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中,注重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优势,通过学习吸收他人的成果和自己的研究实践,建构合理的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智能机器人学习课堂模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1.网络环境下课前导学学习模式 

课前导学,顾名思义,重在强调“导”与“学”。 “导”指的是知识的引导、教师的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伙伴合作学习。课前导学实际上是用来引导学生提前自学,提前梳理知识的一种方式,强调的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网络普及和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网络媒体工具,课前教师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导学案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新知识的预习、思考和准备工作,智能机器人学习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门课程,所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会做得更有方向性、针对性、更出色,以“智能机器人走迷宫”一节为例,教师把智能机器人走迷宫这一命题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思考走迷宫的各种实施方案,提前编写好流程图,给课堂提供更多时间用于编程和运行调试,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把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放在课前,充分做好课前知识的预习,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和提高自学能力。 

2.网络环境下课中交流学习模式 

这一环节主要包括课前导学反馈、提出目标、合作探究、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释疑精讲、达成目标。网络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软件平台,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利用机房局域网和电子教室软件工具完成授课内容,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充分表达的自己独到见解,质疑的问题可上传发表在局域网的互动讨论区,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以智能机器人走迷宫一节为例,在一个复杂的迷宫环境中智能机器人怎样才能走出迷宫,方案如何设计,程序如何编写,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师生、生生间的求助。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假想和思路在小组中展开讨论,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而编写可行性程序,通过仿真系统进行调试,调试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局域网互动平台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这一环节也充分展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并通过网络体现小组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借助问题的提出、变化和逐步深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交流、探究,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良好风尚。 

3.网络环境下课后拓展学习模式 

智能交互发展模式范文5

【互联网+普惠金融】

“互联网+普惠金融”论坛以“健康发展 温暖世界”为主题,聚焦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普惠金融服务的典型案例,共同研讨如何通过机制建设及技术创新推动全球普惠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让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潘功胜

要发挥好“互联网+普惠金融”的潜力和优势,关键是要把握好金融的普惠性、商业可持续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要关注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执行官 井贤栋

数字普惠金融有三个支柱――科技、用户和监管,共同推动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促进了消费和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民生的服务,有利于消除地区以及发展的差距不平衡。

【互联网+智慧医疗】

“互联网+智慧医疗”论坛以“助力全民健康”为主题,惠及全球智慧医疗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和政府官员,共同探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等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协同创新,探索全球卫生与健康治理新模式,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国家卫计委主任 李斌

“互联网+智慧医疗”凝聚了信息化技术与医药科学的新成果,正在成为创新驱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先导力量。“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已现端倪,并将为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发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彦宏

从互联网角度看“互联网+医疗”,基本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O2O的服务,怎样通过线上把用户引流到线下,分发给适合处理他疾病的地方去;第二个层次是智能问诊,计算机很多时候能够超越医生;第三个层次是精准基因分析和精准医疗;第四个层次是新药研发。

【互联网+出行】

“互联网+出行”论坛以“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为主题,重点围绕互联网背景下的交通出行领域,就“互联网+出行”相关政策、技术、标准、应用服务等进行探讨交流,并同期举办“综合交通出行大数据开放云平台”上线仪式。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 杨传堂

互联网以其广泛覆盖、高效连接等特性,改变了传统交通运输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优化了运输服务要素的资源配置。交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方便旅客出行、提高综合效率、改善出行体验,也是培育交通发展新动能、催生交通新业态、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

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CIO克拉斯・本德里克

汽车工业正在进入智能和互联网时代,未来的汽车将拥有高度智能和智慧,主动探索和满足人的需求。车联网、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是实现这一切的三大技术和方向,将引发一系列变革。

【互联网+物流】

“互联网+物流”论坛围绕“创新与实践――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为主题,分享和交流“互联网+物流”的政策、创新模式、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深入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现代物流发展的新模式和增长点,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有效结合,加强国际国内企业和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何黎明

物流业要把握时代机遇,以转换思维方式为起点,以加强互联共享为条件,以推进深度融合为着眼点,以优化政策环境为保障,积极创建开放、共享、协作、共赢的现代物流生态体系,推动新时期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美团大众点评首席执行官 王兴

最近的四年时间我认为是“互联网+”的上半场,也就是以用户红利为代表,以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为代表,以广度为代表,现在我们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拐点时期,接下来的下半场,很重要的一点不光是用户的广度增加,我们还要加大用户的深度。

链接

智能交互发展模式范文6

关键字:智慧经济;智慧商城;城市规划;建设措施

Abstract: Smart Mall branch of the smart city smart economy, or the wisdom of the economy of a building,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to the wisdom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economy. In this age of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just like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the wisdom of the economy is actually an extension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In this paper, from the Mall of the definition of wisdom, wisdom,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all to do some simple discussion.

Keywords: economic wisdom; wisdom Mall; urban planning; build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智慧商城是一种能让人与人、物与物更智能交流的城市模式。网络化社会不知不觉取代了过去传统的社会形式,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学习工作都已经与网络紧密相连,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网络商城也是网络化背景之下新的商城形态一种体现。这种经济形态是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在这种社会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互联网产业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随着网络商城的产生,与之相关的电子商务等也快速发展,市场的交流方式也逐渐网络化、数字化、中国网络商城在经历了方兴未艾的数字商城、信息商城的发展高潮后,逐渐向“智慧商城”演化。

一、智慧商城的概念

智慧商城是以传统商城和文化商城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的商城模式,在此基础之下,智慧商城主要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例如云计算、电子商务等科技手段对传统的采购模式等进行改革,实现现代科技在传统商城的完美嵌入和复合,让人与人、物与物的交流更加融洽方便,使之更加智能化、便捷化,这就是智慧商城的基本概念。目前来说,智慧商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基础的电子商务、云计算方式,并且还会逐渐使用第三代第四代通讯科技来进行智能网络的的兴建。与此同时,伴随着智慧商城的建设需要,各种新兴产业例如共享互动、专业咨询服务等行业也不断壮大起来。

二、智慧商城的基本特征

(1)数字交易

智慧商城的首要特点是数字化交易,这也是以网络作为基础的基本特点,因为它首先就是一个网络商城。但是,智慧商城的数字交易又有不同的特点。在智慧商城的背景下,商品交易更多地依托网络,从商品的厂家,从商品的买卖店铺,店铺的整合以及商铺资源等等,都是通过数字化来进行拓展或者建设的,这样实现数字交易。

(2)全程互联以及云端共享

全程互联也是基于网络商城而来的特色,智慧商城在这方面更加网络化,之前的网络商城可能只是一部分的网络化交易。智慧商城将互联网和云计算结合,实现全程的电子商务交流模式,而且由于智慧商城会运用云计算传感设备,所以会在云计算的交易平台上实现信息的共享,并且会对商城运行的核心进行实时感测。

(3)集成整合以及协同运作

在智慧商城之一城市模型之下,物联网会与互联网高度融合,实现数据的整合,将商品交易的前后以及过程尽量整合在一起,而且,由于这种整合,智慧商城的基础设施也会在形成协同合作的局面,从未实现商城的高效运作状态,这无疑是商城的最佳状态。

三、智慧商城的规划与建设

智慧商城的规划与建设不仅仅只是针对智慧商城,智慧商城的规划和建设大致上是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物互联网的融合,采用各种高科技的方式进行商业而操作以及普通的商品交易。而另一方面,对于传统商城的转型工作才是目前智慧商城建设的重点。智慧商城的规划建设主要是在两个方面:

(1)注重产业转型。产业转型是我国目前商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商城首先是基于传统商城和文化理念,然后才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科技嵌入和复合,智慧商城的主体依然是之前的城市体。所以,建设智慧商城不能仅仅搭建网络体系,更要关注传统商城的发展模式,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是商城的关键。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如何促进传统商城在产业上的转型,特别是在商业地产上的转型是重中之重,传统商城在发展路径上的转变将是智慧建设的关键。

关于智慧商城的规划和定位,我们也有工作重点,应该重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应用型商城的构建。应用型商城的建设水平以及它的运营能力与智慧商城的建设密不可分,例如智能商铺、智能商家等,都是隶属应用型商城的建设。它们的建设还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的发展,这一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社会的内在要求。

一是商业地产的发展领域。智慧商城要求之下的商业地产发展领域要包含智慧商城产业发展以及传统商城商业地产的改造与升级。物互联网的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引进、培育新的方式来建设物互联网的核心业务,物互联网的建设也不是单一的作用,这个网络体系的完善状况对商业地产的建设规划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2)要使商城应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商业地产的有效利用。这个方面应该站在总体的角度上去构建。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建设。首先,站在商业地产的总体规划建设这个角度上,去合理规划商城建设,逐渐解决商业地产在进行产业规划时出现的重复建设问题,从避免资源浪费。其次,重视智慧商城的建设,在做好传统商城的建设转型后,就要对智慧商城的建设进行全面的建设。从最开始的商城培育到后期的发展规划,都要有周密的安排。最后,由于商业地产的转型是智慧商城建设的核心,所以在对商业地产进行转型时要按照智慧商城的建设要求进行合理改造,从而为智慧商城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

四、小结

智慧商城的建设是基于传统商城的发展程度的改造活动,所以在进行智慧商城的规划与建设时,我们应该关注传统商城的转型。智慧商城的建设是一项整体的任务,对它的规划与建设也应该更具长远眼光,我们更该看到当前商城建设的不足,为了智慧商城的培育和发展,要不断引进、采用以及创造新的方式,做好智慧商城与传统商城中间承前启后的工作,尽量杜绝发展的遗留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