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城市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智能化城市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智能化城市管理

智能化城市管理范文1

关键词:智能化服务体系;城市治理能力;发展韧性

一、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发展韧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危机的快速响应和自我修复能力,成为衡量城市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2019年年底,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城市治理能力的全面检视、反思和促进。面对重大疫情,对我们的政府、组织及个人的站位、素质、能力是否能够应对,我们整个社会的运行架构、体系、机制、状态是否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社会治理体系中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否能高效实现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和发展韧性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是当前和今后城市发展需要长期加强的紧迫任务。

二、打造智能化服务体系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发展韧性,通常需要综合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有效动员社会力量及居民参与配合的协调能力,同时以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依托,有效调度各类资金和物资。而打造智能化服务体系正是以人民为中心,以提升服务价值为核心,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应用为基础,构建科学的数据治理规则体系,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提升城市发展韧性过程中必须要解答好的问题。

(一)智能化服务体系。城市智能化服务是通过“云网端”新型基础设施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并以互联网为载体,在线上线下开展政务、医疗、教育、养老等城市服务,发展城市智能服务新业态,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质量、推动城市服务业经济升级。城市智能化服务直接反映了基于互联网的城市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打造智能化服务体系,政府应加强城市规划设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城市发展品质,增强广大居民的体验程度和服务获得感,因此,应重点把握三个主体方向: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基础服务。政务服务是指向社会提供政务信息,为居民和企业提供在线办事服务等,可以通过信息、政民互动、O2O政务办理、专属订阅等方式实现智能服务,打通“政民渠道”,构建社会化政务服务新平台。政务服务体系可以围绕各级市、县政务微博,搭建功能强大的为民服务微平台,各地政府接入城市服务平台,用户通过手机打开微博、支付宝和淘宝,就可以使用包括交通出行、旅游、文化、公益、便民、政务信息等多项市政服务。比如用户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完成政务信息查询、网上行政审批等事项。因此,城市智能化服务体系中的政务服务将实现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一切政府服务都在移动互联网上轻松办理,实现政府在线服务一体化、重构服务模式、升级服务效果。便民服务是以人为本,提升居民服务获得感和幸福感。从居民角度看,城市智能服务就是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居民生活体验,为其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便民服务将为所有城市居民提供包括公共缴费服务、公共民生服务和商业消费服务等服务。便民服务的推广可以为民众参政办事、网上生活缴费、大数据分析奠定基础,将成为连接信息服务和数据治理的核心节点,将政府公众服务、民生服务等功能融为一体,为民众提供更贴心、高效、便捷的服务,出行、医疗、上学等诸多民生领域的问题变得容易解决,人们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大幅度提升,居民的满意度更高。基础服务是打造支撑城市服务生态的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智能服务能力和效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制保障、法规保障、平台保障、应用上云、数据共享、服务上网等互联网基础设施环境条件。要想打通智能服务体系,基础服务是关键,基础服务设施应用比例越高,整合程度越高,服务上网越多,意味着城市智能服务能力越强,效率越高。因此,加强基础服务必须稳步开展网络整合,深化云平台等基础建设,大力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着力完善各类公共基础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探索大数据挖掘分析,让数据红利得到更充分体现。

(二)智能化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发展韧性城市经济体的持续发展是国家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城市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同时也面临着潜在的危机与风险。提升城市发展韧性就是指突遇重大应急事件时,城市社会资源的应对能力。目前,许多城市正在强调数字化和智慧城市建设,应当借助数字化工具和智能化服务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韧性。2020年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是对城市韧性的重大考验,如何全面审视城市是否具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处理应急危机的能力,是否具有发展的韧性,如何借助智能化服务体系增强城市韧性以保护发展成就,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大议题。

1.提升政府管理体制应变能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应充分调动各种组织力量,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各类主体的作用,将其纳入治理体系建设架构中去;明确、细分各主体的治理职责,推进城市治理多方共治体系的建设。城市智能化服务能够提升政府管理体制应变能力,体现在将提高城市韧性和风险抵御能力纳入政府管理体制,通过城市智能化服务体系对公共资源进行总体规划用于应对各类重大突发危机事件,应对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的政府部门通过智能化服务体系进行及时监测和迅速反应,并进行灵活调整,可以及时披露公开透明、及时有效、准确可靠的官方信息和公众监督评价信息等,这些都是考量政府管理体制应变能力的重要方面。

2.调配抗灾机构和专业人员。抗灾机构和专业人员是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有力保障。通过城市智能化服务体系可以监控抗灾机构是否具有足够数量有效覆盖受灾地区,是否具有功能完善的专业设备和数量充足的专业人员开展抗灾救援,如果不够充足,通过数据分析和检测能够短时间内进行迅速调配和补充。

3.获得居民和企业的支持。提升城市发展韧性要求居民和企业对城市潜在的重大突发危机事件有清晰的了解和认知,具备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卫生常识,有渠道或途径了解到与危机相关的信息、数据和最新发展情况并对政府的官方信息高度信任,企业管理者能够根据政府信息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与方案,在危机事件后的恢复阶段企业能够有渠道或途径获得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与援助,这些通过智能化服务体系都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满足。

4.社会组织援助。在城市发生重大突发危机事件时,慈善类社会组织能够对政府官方慈善组织的运行起到补充作用。有心理辅导、职业发展支持等专业救助型社会组织能够通过智能化服务体系提供的基础设施向受灾群体提供援助,专业性咨询机构等社会组织能够针对应对危机和危机后经济社会的迅速恢复,向城市管理者提供专业化的对策与建议。

5.基础设施完善和资金物资调度。交通系统、信息通信系统、水电气热供应设施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直接影响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是否完善、资金物资配置、政策的传达或变动都需要借助大数据资源和分析能力,在城市管理和发展过程中为管理者做出关键决策助力。资金物资能否及时有效地合理配置,向社会公众及时披露各项收入与支出信息,对物资的储备数量进行定期监测与补充更新,城市政府和交通、商务、海关等部门能否高效协作,以支持物资的调用、运输和分配,这些都可以通过智能化服务体系实现。因此,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打造智能化服务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也是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的重要趋势。从提升城市发展韧性角度分析,打造智能化服务体系是提升城市“韧性”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打造城市智能化服务体系的措施

智能化城市管理范文2

(一)目标要明

2020年是“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区城管局将围绕“市容环境上台阶”的工作目标,按照市、区两级工作要求,结合我局“城市管理提升年”年度计划,从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成效等方面进行提升。

(二)观念要变

我局将以“全省城市管理标杆”为工作动力,积极策应“揽山入城”和“全域旅游”工作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管理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革新思维,扩宽眼界,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惯性思维、固化思维,弥补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短板和差距。

(三)管理要严

进一步完善“用制度管人”工作机制,强化队伍管理力度,健全和完善绩效考核、综合巡查等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任务,细化奖惩,切实把人管起来、把队伍强起来、把效率提起来。

(四)标准要高

一是常态管理标准化。以南昌大都市中心区的要求统筹行政执法、市容保洁、园林管养、市政管护等各项工作,行政执法做到“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的“三化”标准”,环卫作业做到“全路段覆盖、全天候作业、全机械清扫”的“三全”标准,园林管养做到“精细修剪、精准施肥、精心除杂”的“三精”标准,市政管护做到“路面完好、设施完好、路灯完好”的“三好”标准。

二是城市景观精品化。按照“增加色彩、提升品质、彰显特色”的思路,城区花箱和交通盲点铺花造景继续坚持市场化长效管理,结合重要节日和重大节庆,分批次实施景观提升,做到“有规划、有设计、有效果”,营造出“一年四季色彩缤纷,条条道路景色各异”的城市街景新风貌。

(五)方法要改

一方面进一步强化督查和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和运用通报排名、奖先罚劣考评机制,认真抓好社区环境考核、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核、垃圾分类全面推广等工作,重点治理社区、农村环境脏乱差、易反弹等问题。另一方面变被动督查为主动指导,联合属地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指导,将问题摆在明面,将工作落实在现场,真正凝聚部门联动工作合力。

(六)关键要准

以完善城市功能为导向,继续坚持用项目建设夯实基础、提升水平,主要实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打好“改涝”攻坚战。持续推进雨水管网常态管护,做好冬季清掏和汛期整治工作,围绕城区内涝隐患点整治工作,实施“阻改通”工程。

二是打好“改污”攻坚战。持续推进城区污水管网整治提升,在常态开展管网跑、冒、滴、漏问题的巡查和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先主管后支管、先污水量大后污水量小、先投资小见效快后投资大见效慢、先在建项目后建成年代久远项目”的工作思路重点开展雨污混流小区管网分流改造工作。

三是打好“改厕”攻坚战。按照南昌市“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以“2020年实现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公厕达到5座以上,二类以上公厕达到75%,步行10分钟左右有一座公厕”的目标,扎实做好2020年厕所新改建工作,计划新建公厕2座。

四是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方案要求,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努力提高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从加快改善人居环境,从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出发,以“政府主导、法制保障、市场推动、横纵结合、部门协同、齐头并进、严格考核、末端保障”的原则,结合我区垃圾分类工作实际,打造符合我区实际的垃圾分类新模式,着力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100%覆盖,居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到35%目标。

五是打好道路提升攻坚战。进一步细化、优化样板路实施方案,把城市管理重点工作与样板路打造紧密结合,丰富打造内容,提高打造标准,让样板路打造更具目标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七)创新要有

一是城市管理市场化。探索城区环卫作业、垃圾清运等城市管理常态工作市场化运作,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管养分离运行机制,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筛选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二是城市管理智慧化。探索和启动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完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建设城市管理“天网”系统,对行政执法、市政设施、道路路灯、园林绿化、城市道路等方面实行智能监控、智慧管理,解决传统的人力采集信息不及时、不全面等弊端,实现城市管理的实时监控、实时管理、实时整改,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高效化运转。

智能化城市管理范文3

引言: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为城市管理的发展及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当前的城市管理工作逐渐脱离了传统的价格高昂、效率低下的管理模式,呈现出一种科学化、智慧化、系统化和精细化的发展趋势,而在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进程中,我国一些城市的政治管理工作、文化建设工作以及商贸中心等都取得了十分优质的效果。因此,必须要提升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视程度,并进一步明确数字化城市发展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此来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以及全面建设,为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在城市建设中的现状

数字化城市管理,主要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的数字技术为主,并通过构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信息管理体系的革新手段,采用综合管理的方式建立起全新的城市管理运营系统。通常情况下,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所遵循的主要理念就在于科学、严谨、高效、精细,使得城市管理工作当中能够融入更加精确、系统的管理理念,使得更加高效的管理手段以及管理体制能够运用到城市管理工作当中,其不仅能够达到提升管理效率以及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也能够促进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提升。而在当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之中,其具体的管理模式为城市事件管理法以及单元网络法等等,其主要就是将数字化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平台,将城市内部进一步划分成多个区间,使其能够形成单元网络,同时,也要派出专业的数据信息采集人员,利用终端上涉及到的数据信息采集器来高效收集单元网格当中的相应事件信息,以此来科学合理地设定好必要的评价环节,通过数据信息处理、核实以及传送等基本程序,对城市内部的各个事务展开更加高效的管理。同时,这种城市管理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方式,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数字化管理流程的优化再造,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的基本模式,不仅可以优化升级政府的主要职能,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国内城市的管理水平,使得数字信息技术能够覆盖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使得长效管理能够与高效管理之间有效融合,集中工作人员自身的管理意识,为各个企业以及部门带来更加优异的发展几率。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第一个城市进行试点过后,各监督部门、指挥部门以及信息采集部门都已经遵循相应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程序以及业务流程,使得管理工作的重点能够转移至公共设施和空间规划等多方面内容,并将出现的管理问题进行备案,派出专门和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展开评价以及调查,并制定出更加规范的尺度和处理标准,有效地解决传统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1]。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

(一)自动化的城市交通系统。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自动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城市的整体建设规模都在逐渐向外部拓展,而城市内部为了满足基本的出行需求,也增设了必要的交通运输道路,但其中存在的出行不便以及交通堵塞等问题,很难在根本上得到解决,并且各类交通事故频频出现,某些企业对群众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引发社会经济损失等较为严重的问题。而在改革的初期阶段,国家就已经将工作重点转移至城市交通的自动化管理工作当中,如果能够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转变,就能够在根本上降低各类工作效率低下以及管理措施不当等问题的发生几率,而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能够将汽车、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以及司机之间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系统当中所接收的数据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递至用户之中,为其提供出最可行的交通方式方案以及交通路线,提升出行的便捷性。同时,交通管理部门也能够通过相应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来展开科学合理的路线控制、路线处理以及路线疏导。同样的,运输部门还能够及时掌握车辆的具体运行状况,对其展开智能化调度,使得城市内部的交通系统能够处在最佳的运行状态当中[2]。

(二)稳步推进各项管理原则。在当前的城市经济发展进程中,其更加需要具备实效性,并且能够稳步推进的原则,而数字化管理模式则为其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通过现在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能够逐步明确城市管理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其要求相应的信息中心应当尽力而行,科学合理地把握好城市管理工作以及整体建设目标,同时,还应重点关注管理工作的局限性。而尽管数字化管理系统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涉及到的工作人员也绝对不能擅自利用互联网技术盲目追求效率,而是要将城市的基本建设、公共事业、社会秩序以及市容整顿作为日常管理工作当中的基础内容,并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更好的引导,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管理与产业之间的有效连接,避免产生资源过度开发以及浪费人力物力等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应当关注系统开发工作的实用性,以达到用最少的资金投入来获得更加优异的城市管理效果。

(三)仿真化的城市建设规划。数字化的城市管理工作,其能够为城市内部的各个规划部门提供出相应的仿真建设系统,这同时也是一种提升城市自身形象的关键手段。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各个城市都积极引入外资来对内部城区进行改造,建立起了各式各样的城市商务中心。然而,部分具备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特色的历史建筑却被各种商业化建筑所替代,这种城市建筑频繁出现的现状,也无法在视觉的角度上体现出现代化科技的运用。因此,如何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有效体现出历史底蕴以及艺术性质,保证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历史传统、乡土文化之间有效连接在一起,已然成为目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采用仿真系统来建立起可视化的三维城市建设形象,并有效模拟出具体的建设风格,能够使其变得更加直观、细致,设计人员也能够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构建出更加理想化的城市形象,通过完善的仿真数据信息库来将当前的设计风格与数据库之中的各类建筑风格进行对比优化,收集群众所提出的意见,确保城市建设能够符合基本仿真系统的建设理念,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数据信息网络系统的基本优势,确保城市规划能够体现出自身的特色,使得城市的使用功能能够与历史内涵之间有效结合在一起[3]。

三、有效发挥出数字化城市管理作用的具体措施

(一)正确处理好市政建设与管理之间的关系。部分城市在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其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市政建设与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的关系,这就导致了城市内部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对城市内部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因此,城市内部的政府部门必须要积极引入相应的法律法规内容,进一步完善数字化的城市管理体系以及城市管理模式,并采取各种刚性措施来更好地实施城市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管理空白等问题,还可以实现专业化的管理模式。而行政管理以及城市管理工作,也要确保其与执法治国的基本理念之间保持一致,只需要投入相对较少的物力或是人力,就能够进一步拓展监控范围,使得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能够有效运用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当中,防止工作人员在工作方面产生重大失误或是纰漏。

(二)完善必要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为了进一步强化数字化城市管理内部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力度,管理人员的建设就应当将工作重点集中在平台操作人员以及数据信息采集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中,其中的数据信息采集人员,能够对城市内部的各类事件以及问题进行数据信息的高效收集以及处理,并深入分析数据信息的具体效用以及质量,对城市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平台操作人员,主要负责对上报的数据信息做好必要的分类工作,并针对具体数据信息的作用及来源采取与之对应的方案,特别是在数字化的城市管理工作当中,更加需要借助强大的信息系统来有效发挥出自身的价值,这就必须要提升对于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使得上报的数据信息能够具备准确性,为制定后期的解决方案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反馈到辖区的管理工作当中。因此,这就需要提升对于人员培训制度的重视程度,各个部门都应当做好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内部各类矛盾的发生几率,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有效激发出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以更加完善的技术培训体系来有效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业务水平,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转奠定坚实基础[4]。

结论: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数字化的城市管理并非单纯的只是先进信息技术所形成的产物,其同时也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所产生的基本时代需求。而在各种各样城市化问题的影响下,使得科学化、经济化以及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各个城市当中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这就需要提升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为人民群众创建出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有效发挥出各个部门所拥有的职能作用,促进城市化建设脚步不断加快。

参考文献:

[1]吴志送.大数据时代下的城市管理机遇与挑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6):217- 218.

[2] 张雪蓉.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研究 [J]. 中国高新科技,2020(19):128- 129.

智能化城市管理范文4

一、技术赋能“一网统管”构建城市生命体征体系

利用实时在线数据和各类智能方法,“一网统管”系统可以及时、精准地发现问题,对接需求,研判形势,预防风险,在最低层级、最早时间,以相对最低成本解决最突出问题,取得最佳综合效益,实现线上线下协同高效处置一件事。空气质量指数、市内交通客流量、全市供水量负荷、水质达标率等每一个指标都在实时更新变化,通过构建城市生命体征体系,城市管理者能直观了解城市运行的宏观态势。

二、“一网统管”为公共数据开放融合提供训练场

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实现了系统数据与管理业务上的共享和打通,形成了线上线下的人机协同,更好地推动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一网统管”以政府、市场和社会为治理主体,借助数据全面感知社会事项及公众所需,减少政府公共管理的横向协调及纵向整合的成本,大大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丰富的数据资源,体现了当前城市治理创新发展的新方向。

三、“一网统管”为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搭建大舞台

智能化城市管理范文5

0引言

现阶段,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在计算机互联网推进下,信息通信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在了各行业的发展之中,同时多种针对性的应用软件使用,也让更多的工作变得更加的便捷,然而所有软件信息设备的使用都需要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进行操作,因此加快电子信息技术使用创新变得尤为重要。针对的当前火灾发生的实际特点,以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构建起信息消防报警装置成为当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主要推行的一种工作方式,通过将消防报警与数字信息系统、智能分析系统、消防指挥系统、人员分配系统等信息数据串联协同,才能更好的发挥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优势,提升消防综合治理工作水平。

1电子信息技术在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中的应用

当前电子信息系统已经逐渐渗透在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之中,尤其在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之中更是普遍使用,主要涵盖内部消防指挥中心系统、消防站系统、移动指挥中心系统三个部分,整个过程在完成实施的同时,主要涵盖受理、指挥、通信、查询等多个环节,在整体工作完成中不同缓解对于电子信息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1.1在事故处理中的应用

在现代化的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整个系统环节所涉及到的内容下不过对较为繁琐,涵盖了消防通信的只会、消防站、移动指挥、重点监控、辅助管理等多个环节内容。在整个火警工作的过程中,整个火警的接警过程涵盖了报警、受理、信息处理以及指挥调度等多个阶段。在现行的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工作要求中提出,电子信息系统的工作应当严格按照规范化的管理要求进行推进[1]。(1)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对整个火警工作环节进行综合管控,同时以信息系统为核心,对所有的报警工作内容进行统筹分析和数据整理,以保证后期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所依据。(2)精准的掌握事故发生地的实际情况。通过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与GPS系统之间的联系,通过云端数据库形成系统的工作管理平台,通过实时的观察分析,对事故发生地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以帮助指挥人员完成事故分析和应急处理方案的确定。(3)构建起有效的数据统计归集窗口,对所有产生的事故信息和处理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建立起云端数据分析库,对事故出警、事故应急预案、事故救援方式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4)对整个事故发生类型进行整理归集,通过反复的分和明确的工作模式构建,通过云端自动判断,精确的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明确,通过智能化的应急方案构建,第一时间下达出警命令,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序实施。

1.2在事故记录中的应用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本身就是城市化管理综合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所有的电子信息系统的构建应当充分相应现有的工作基础要求,做到第一时间对数据信息及你想你给处理,及时有效的完成报警案件落实,充分明确数据信息,及时完成数据收集备案。(1)在进行火警电话受理的过程中,应当通过智能化管控平台,明确报警人的地址、电话、事件基本情况,通过电子信息录音,以保证后续工作的有效推进。(2)明确着火的地点,结合报警人所提出的相关报警信息,通过信息记录的方式,第一时间明确着火的实际位置,通过提取的数据资料信息,完成事故位置的确定,通过信息集中处理的方式,对火场信息进行基本的资料收集,以方便后续出警。(3)可以有效的完成案件的记录工作。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整个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之中的应用,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通过信息计算机处理设备对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详细精准的记录。所有的记录过程是以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为基础,通过智能化记录的方式对火警的立案信息进行精准的记录,明确报警人的实际信息资料,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周边的可利用物品进行观察,一方面帮助消防工作人员完成救援工作,另一方面提升事故处理的有效性[2]。

1.3在事故处理工作中的使用

(1)消防地理环境信息的数据收集整理。在当前的工作中,为了满足消防人员的实际需求,提升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效率,通过信息数据库就能在第一时间为消防管理人员提供事故发生周边的实际环境情况,能够帮助消防人员了解周边的水源分布状态,救援设施实际情况,气象环境特点、危险化学品的存储情况、救援方式的构建等。(2)能够帮助消防管理人员及时的了解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消防地理数据主要涵盖消防分布点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地区的消防地图,这些信息不仅仅涵盖城市内部,也应当覆盖整个城市所有面积,精确到所有街道环境的实际情况。同时所有的器械、水源、压力等信息都应当在相关的数据库中明确表现出来。

2加快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质量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我们通过系统的观察分析可以得知,现阶段的消防通信管理工作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管理人员在完成管理工作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认识到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中电子信息建设的重要性。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为消防通信指挥系统配置何种有电子信息设备却也成为现阶段管理人员应当深入分析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针对本地的环境状态、资源情况、人员分布状态、消防安全设施配置情况等信息,以基础预算支撑、城市环境规模、软硬件工作特性等基础资料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管理者的工作构思和工作设想,确定未来城市内部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构件的实际规模和工作模式,最终结合城市化发展的实际诉求,结合当前城市构建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明确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内部的功能资料和软硬件支撑状态,一方面以保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构建满足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全面提升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实际工作质量,降低资源消耗,提升工作水平。

3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构建

3.1消防指挥系统一体化构建

为了全面提升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工作质量,发挥系统管理工作优势,在当前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构建过程中,要想全面提升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就应当从源头起,构架系统的消防安全一体化工作模式。(1)重新梳理现有的工作模式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对消防报警管理与资料处理同步结合,通过信息化传输的方式,第一时间明确消防安全事故发生位置所产生的安全问题特点,以GPS为基础,对周边环境进行观察,形成即时应急预案。(2)通过与互联网信息的有效融合,将消防指挥系统和互联网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充分融合,第一时间将报警信息、出警情况、事故风险、事故结果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同步传输到网络数据库之中,让各级单位之间对相关的数据信息充分了解,提升内部管理质量的同时,增进了多个单位之间的协同工作质量。在发现问题之后,多单位之间也能通过互联网沟通系统的构建,第一时间完成信息资料的交流处理,有效的提升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发挥了消防安全处理工作效率。(3)实现了各层级设备之间的智能化管理。通过消防指挥系统的一体化构建,能够将各种消防安全管控设备综合起来进行集中的处理,对于发生的安全问题第一时间通过智能化管控平台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智能命令,协调多种设施,以提升消防处理工作质量[3]。

3.2虚拟城市管理技术的构建

随着当前信息化科学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发展也逐渐向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进行转移,为了全面提升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质量,降低消防安全管理压力。在当前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构建过程中,将虚拟城市管理技术与之相结合就成为了后期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虚拟城市管理技术的提出,更多的是将城市的三维立体图形在空间平面中投影出来,所有的设备信息、人员情况、事故状态都能以三维成像的方式展示出来,不仅方便了指挥人员对于整个事故现场的把控,同时也能提升所有消防事故处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升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作为指挥人员能够较为直观系统的了解到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极大程度的节约了工作时间,提升了消防处理工作质量。另外通过虚拟城市系统的构建,能够在第一时间针对事故发生的位置、情况构建出最为合理的处理方式。另外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与虚拟城市系统之间的融合,也能大幅度的提升数据传输运算处理的能力,通过集中的数据处理,最大程度的发挥了数据处理的优势,提升了数据处理工作质量,发挥了综合管理的优势。

3.3系统网络监控智能化构建

为了全面提升城市内部的智能化火灾防控管理工作质量,在现有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构建过程中,作为管理人员也应当提升预防意识,因此在城市范围内构建器系统的网络监控智能化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于城市火灾防控管理工作的监督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很多火灾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监控不到位产生的,同时监控信息的产生也能为追究事故发生的原因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为此在城市范围内就应当以街道为核心构建起网络监控智能化管理体系,同时所有的监控设备不仅要有一定的监控管理能力,也要具备一定的事故记录和事故分析能力。在火灾发生之后,监控管理设施要根据火灾烟雾的产生状态,第一时间做出火灾报警,同时将所有的信息数据传输到上一阶层的网络数据库之中,同时通过智能化的报警装置提示,将或在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消防管理工作平台之中,通过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数据处理分析,对火灾事故的处理方案进行确定。同时智能监控平台也要通过一定的运算分析,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及时的报送到上级信息处理平台之中。

4结语

现阶段,消防信息系统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了消防通信指挥管理工作推进中的主要工作方式,尤其当云端与物联网技术二者的联合,更加积极的推动了消防管理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全面落实。电子信息技术本身作为云端处理和物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在未来的消防通信管理工作落实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的凸显出来。为此作为消防指挥管理单位,更要会从分结合指挥优势,将信息化与消防安全指挥工作全面融合在一起,加大对于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将信息化发展与消防综合管控落实相结合,让更多的消防工作人员提升信息化管理工作意识,增进火灾安全隐患综合治理,降低火灾发生率,提升消防指挥管理工作综合能力。

引用

[1]彭海峰.电子信息技术在通信指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1):121-122.

[2]招继恩.在消防通信指挥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1,23(9):7-8.

智能化城市管理范文6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社区;路径;管理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居民社区组织逐渐被人们所认同,居民社区信息化、智能化、生活便利化等社区管理与服务功能的要求不断提升,以社区为载体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成为社区建设的趋势。我国社区管理与服务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初步实现了社区基础信息的电子化,为社区管理与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但是,从我国目前社区管理与服务来看,其基层管理组织的功能尚未完全开启,智慧化社区建设更是路途遥远。本文在分析我国社区管理与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析了社区管理与服务智慧化的路径。

1我国社区管理与服务现状

我国曾经的“小企业、大社会”的单位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居民管理与服务的主要模式。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单位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社区逐渐成为居民居住、生活的社会群体组织单位,原来由企业承担的管理与服务功能自然过渡到社区,居民的社区管理与服务理应在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城市管理者、社会学者以及企业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研究日趋火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以政府为代表的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概念,借助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建设与管理。社会学者从社区群体出发研究社区治理、社区邻里关系、社区社交关系等社区社会学。企业从社区建设、管理、服务需求的角度出发,围绕社区进行多方位的商机挖掘。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社会对智慧化的社区生活更趋向往。社区管理与服务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初步实现了社区的信息化管理。部分社区借助管理信息化,满足了医疗保健、居家护理、家政保健、家电维修、水电维修等社区服务需求。同时,通过对社区居民信息的登记管理,以及社区网络论坛平台等的建设,居委会、公安等各级政府管理者能及时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与建议,接受社情民意。社区基础信息的电子化,为社区管理与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但是,从我国目前社区管理与服务来看,其基层管理组织的功能尚未完全开启,智慧化社区建设更是路途遥远。

2我国社区管理与服务存在问题

(1)社区管理与服务跟不上居民需求发展。目前我国社区管理与服务基本上是以居委会和物业公司为代表,居委会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化作风仍然较重,社区建设与服务重行政管理而轻服务提供,社区服务功能形式主义、不切实际时有发生。物业公司虽然是社会化的、专业化的社区管理者,但提供的服务往往是单一的保安、保洁,有的物业公司将自身作为管理者角色,凌驾于业主之上。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参与方,未能充分体现其服务需求,故而社区服务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能充分调动,形成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增长与管理服务滞后的鲜明对比。(2)社区管理与服务智慧化建设千差万别。从我国社区智慧化建设来看,不同地方推出的智慧社区服务项目侧重点差异较大。从不同城市不同社区的建设为例,上海市“浦东碧云”社区以“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生活为社区的建设管理服务目标;江苏省南京鼓楼区,开通“智慧社区感恩养老”服务平台,实现虚拟养老、视频监控、人员定位、短信等功能,为老人提供智慧养老服务;广东省广州天河区,以建造智慧家居、智慧医疗为代表的智慧神曲,实现社区基础工作和社区公共服务智能化[1]。目前,“智慧社区”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从政府到企业,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招数,缺乏有效统一规划,尚未形成统一标准。(3)社区管理与服务概念性多,实用性少。我国城市建设中的老城改造、新城建设大多由政府主导。智慧社区的概念也深深打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他们往往把智慧社区建设概念化,作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用作宣传城市形象,代表政府管理水平提升的窗口。因此,政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将某一方面领先技术作为智慧社区的亮点对外宣传,彰显建设成效。这种短平快,立竿见影的施政理念,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必然会忽视市民的应用性、便利性、普及性等实际需求,导致智慧社区功能与市民期望相去甚远。另一方面,智慧社区管理与服务为企业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市场天地,吸引了各领域企业参于其中,大显身手。然而智慧社区建设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技术的强力支撑。这些核心技术多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我国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研究开发能力弱,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相对处于弱势,企业往往在参与智慧社区建设时热情高、技术不足。所谓的智慧社区实际上市概念性居多,实用性偏少。

3我国社区管理与服务智慧化建设的途经

我国社区管理与服务智慧化建设可从社区管理智慧化和社区服务智慧化两个维度建设。

3.1我国社区管理智慧化途经

(1)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弥补社区管理不足。现代社会,人们对社区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从被动接受管理,向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自主管理需求转变。政府必须转变传统的、强制式的社区管理方式,从直接的管理者转变为标准的制定者。笔者认为PPP模式可以作为实现社区管理智慧化的较好途径。众所周知,PPP模式是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投资风险减小[2]。这种模式,一方面,改变了政府在社区管理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另一方面,在投资利益驱动和政府管控框架下,企业作为社区建设者,必然将提供最好的技术、产品、服务参与竞争。(2)“智慧技术”助推社区智慧化管理。智慧社区管理其核心是管理智慧化,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切身感知,只有以更人性、更精细的方式管理社区生活,才能达到社区智慧化。因此,智慧社区建设应致力于“智慧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智慧技术”应注重社区管理智能化、社区管理信息化、社区管理人性化等方面。首先,社区管理智能化,是社区智慧化管理的关键。一方面,在社区管理中引进智能化基础设备,让智能化设备在社区管理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采用智能化技术整合社区资源,实现社区公共事务处理的智能化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推进社区管理互动、精细、及时、便捷治理。其次,社区管理信息化,是社区智慧化管理的基础。通过社区信息化管理以及信息化管理设备将社区人口、环境、行为、需求等社区管理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聚合、整理、分析,特别是大数据技术挖掘利用,构建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实现家居、物业、养老、出行、家政、健康等的信息化管理和智慧化管理。最后,社区管理人性化,是社区智慧化管理的核心。社区智慧化围绕人这一根本,在社区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强调人本理念。社区设施、社区环境、社区布局等都应依据不同社区进行合理配置和设计,与社区居民相关的养老、医疗、家政、文体、保健等动态社区管理与服务有其复杂性,更需要人性化管理,应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

3.2我国社区服务智慧化途经

(1)深度开发智慧社区新服务。智慧社区最终目标还是要为人们提供更舒适、更方便、更安全、更环保的生活环境。社区服务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居民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社区居民期盼社区服务提升为智慧社区服务,对社区智慧化的服务需求永无止境。智慧化社区服务的巨大市场需求,值得我们深度研究和开发智慧社区服务。智慧社区服务研究开发应从人本理念出发,基于对居民行为模式和需求分析调查,形成全面的、多层次的、阶段性的智慧社区服务内容。智慧社区服务深度开发与研究可以借助社会资本力量,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政府购买研究调查成果,或有偿转让给相关企业或无偿公布,吸引众多的企业参与到智慧社区服务这条产业链,开发出符合智慧社区需求的新服务。(2)创新智慧社区服务新机制。首先,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契机,将智慧社区服务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能否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居民日常相关的智慧社区服务如何。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智慧社区服务必定是这个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子系统。其次,创新智慧社区服务机制。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物联网技术,促进智慧社区的发展和建设,提升智慧社区的硬件环境,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智慧社区服务不仅限于物业管理,既要进一步跨度服务范围,更要体现社区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随着社区服务机制的完善,服务资源的整合,更能体现服务效率和服务人性化的社区“一站式”服务,必将是社区服务未来创新机制的发展方向。(3)引导居民消费智慧社区新服务。创新智慧社区服务最终要被社区居民接受和消费,才能实现真正推动智慧社区持续发展。引导居民消费智慧社区新服务,需要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力量。首先,明确政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定位,发挥政府引导市场、搭台唱戏的作用。政府应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制定行业相关标准,城市发展规划中与智慧社区服务新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发挥政府管理作用和新服务的推广作用。其次,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智慧社区建设和服务提供,像一块巨大的蛋糕,在逐利天性的支配下,各方企业竞相参与,不断激励企业推出智慧社区新服务,如智慧停车、智慧医疗等区别于传统服务服务项目,吸引社区居民感受并购买这些新服务。

4结语

社区管理与服务智慧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可从社区管理智慧化和社区服务智慧化两个维度建设。在社区管理方面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弥补社区管理不足;建设过程中,需要寻求高尖端“智慧技术”助推社区智慧化管理,使社区管理智能化、信息化、人性化。在社区服务方面要深度开发智慧社区新服务、创新智慧社区服务新机制、引导居民消费智慧社区新服务。通过循序渐进,逐步构建一个智能、便捷、人性化的智慧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郑从卓,顾德道,高光耀.我国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9):53-56.

[2]杨旭.新型城镇化中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4(12):15.

智能化城市管理范文7

关键词:新基建;智慧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

1引言

新基建是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从开始之初就站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新基建”一词于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被提出,到2019年“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基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智慧城市是指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1]。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从2012年拉开序幕,到2016年走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征程。如今,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均明确提出要分类分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随着5G商用、新基建等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智慧城市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2新基建

2.1新基建的定义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新基建是智慧经济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吸收新科技成果,实现国家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结构对称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2.2新基建的主要内容

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新基建概念,目前最新的权威定义是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给出的,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讯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2)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3)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未来,伴随着技术的革命和产业的变革,新基建的内涵和外延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2.3新基建的作用意义

新基建具有创新性、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基础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新基建将会构建支撑我国经济新动能的基础网络,给我国的新经济带来巨大的加速度,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基建对实现国家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结构对称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新基建也会带动形成短期及长期的经济增长点。从短期看,能够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就业岗位,有助于消除疫情冲击带来的产出缺口、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从长远看,能够夯实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显著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智慧城市

3.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是指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

3.2智慧城市的应用体系

智慧城市应用体系主要有:智慧物流体系、智慧制造体系、智慧贸易体系、智慧能源公用体系、智慧公共服务体系、智慧社会管理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智慧安居服务体系、智慧文化服务体系。

3.3智慧城市的实现目标

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5G商用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要求通过社交网络、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可持续创新,强调通过价值创造,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4智慧城市的作用意义

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民众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建设智慧城市,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新基建与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城市各行各业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2]。智慧城市是传统产业信息化、智慧化与新兴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交汇点。新基建作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其他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智慧城市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需求最大、融合最强的领域之一,无疑是新基建名列前矛的服务对象。

4.1新基建赋能新型智慧城市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从2008年开始,经历了数字城市发展阶段、智能城市发展阶段到如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把智慧城市推向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阶段,新基建中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无疑是智慧城市通往智慧的必要技术基础,必将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向高质量高效进发。智慧城市要实现数字转型、智能升级,都需要建立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上。物联网可以提供庞大的感知网络,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和技术基石。5G技术使数据传输实现跳跃式发展,满足智慧城市更多的应用场景。大数据、云计算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计算存储等基础服务,为大规模软件、硬件及数据的操作和管理提供平台。人工智能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深度学习等数据算法支持。区块链则有助于智慧城市打通数据孤岛,并提供智能合约支持。

4.2智慧城市反哺新基建

智慧城市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是传统产业信息化、智慧化与新型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交汇点。从场景应用产业来看,前述2.2章节中可以看到智慧城市庞大的应用体系。具体来说,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物流、智慧政务、智慧能源、智慧旅游、智慧环保等等等等,都是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从技术应用产业来看,智慧城市产业可分为:感知物联层、网络通信层、计算存储层、数据与服务融合层以及智慧应用层。由此看来,智慧城市可以说是物网融合型的新型城市管理信息基础设施,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是新基建需求最大、融合最强、应用产业最广的领域之一,正因如此,智慧城市必将反哺新基建[3]扎实稳健地高质量推进。

5结论

新基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智慧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需求最大、融合最强、应用产业最广的智慧经济之一。未来,新基建在成就智慧城市的同时,也将会受到智慧城市的反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智慧城市术语》,GB/T37043-2018。

[2]《城市类型》,科学出版社,2015年。

智能化城市管理范文8

关键词:德州;智慧城市;城市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国家在发展建设中应顺应时代发展特色,充分重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作为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依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也出台了《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山东地区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基础。德州是山东西北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地处京畿腹地,是连接山东与京津地区的咽喉,是京津冀经济圈战略城市。德州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依托京津地区的优势,以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型城市。德州城市建设要充分利用京津冀经济圈的发展,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到城市整体规划中来。德州市政府为了统筹推进数字化建设,实现向智慧城市的转型,实行了机构改革,专门成立了大数据局,负责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数据建设工作。2021年,德州市大数据局起草了《德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了德州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相关举措。德州市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在顶层设计的框架下,还应该结合具体的问题和领域更加有效地开展建设工作。

1德州智慧城市发展建设路径

1.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

在德州市城市数字化建设中,首先要加强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数字化发展的前提,也是构建智慧型城市的必要条件。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包括城市视频监控体系和智能感知体系,提升城市的“视觉”和“触觉”。目前,德州市的视频监控体系主要以交通管理和刑侦监测为主,但还存在很多视频监测盲区。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视频监控体系要不断完善,除了交管和刑侦之外,还要涉及更多民生事务,比如城市广场、居民社区、公园步道等地区,要保证公共场所无死角覆盖。除了市区之外,还应将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到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实现城乡监控一体化模式。城市的智能感知体系,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交换和感知信息服务系统。城市感知系统的构建,建立了网络数据采集与汇聚的软硬件系统和信息采集与交换平台,制订了物联网信息交换标准。德州市智能感知体系的构建,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单位和社区中,由政府、企业和社区各自开展,主要是为了方便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还未形成统一整体的智能感知系统。因此,在德州市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加大社会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力度,提升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内的资源使用效率。鉴于当下以及未来社会的疫情防控常态化需求,在智慧感知体系的构建中,也应该将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纳入到系统中,实现多方面的信息整合,以更加有效地应对突发疫情。

1.1.1加强高速网络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为加快德州市网络建设和优化,提升德州主干传输网络水平,需要建设具有更高速率以及更大容量的光通信传输网络和系统,以促进德州网络的互连。扩大德州市各地域网宽带的服务面积以及业务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安全等级。根据国家和山东省的统一安排部署,全面推动5G网络建设和推广,进一步完善移动无线网络覆盖德州市郊区、旅游风景区、重要交通沿线等重点区域。

1.1.2打造云服务平台

打造具有德州特色的数据中心,通过了解德州市经济及社会多方面的应用需求,集中部署配套设施,逐步加强绿色、低碳、环保等技术的应用推广,实现绿色发展。通过数据中心建设德州以服务为主的基础设施,并始终贯彻一切以服务为主的思想,发展德州政务云、德州交通云、德州健康云等具有德州特色的云服务平台。

1.1.3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通过进一步融合电信、电视和互联网,促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德州市应对本地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安全管理及风险防护,加强对各类信息的安全监督,在强化基础通讯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各种应急措施的建设。同时,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工作方法和机制,进一步保证德州市在城市建设项目的信息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得到有效规划。

1.2建设城市数字中心

智慧型城市需要完善和科学的指挥控制系统辅助协调运行。指挥控制系统是智慧城市发展和运行的“大脑”,对于智慧型城市的统筹和协调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数字中心建设中,要将提升城市协同治理与综合服务水平作为宗旨,切实解决智慧城市中的盲点和不足之处。比如,某些智能化设置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或工作方式不相符,导致智能化设施流于形式,没有起到便捷生活、服务民生的作用。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使普通群众能够直接将问题反映到城市中枢决策机构中,建设数字民意直通车,这对于社情民意的良好反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民意直通车也能够使普通民众为智慧型城市建设献言献策,共同建设美好和谐的城市。

1.2.1建设线上线下互动的市民服务体系

为了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应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支撑德州市综合服务建设,加快整合各种政务服务资源以及社会服务资源在民生相关版块中的应用,进而更好地实现全面覆盖、全天候受理以及便携式办理市民生活服务业务。通过建设线上线下互动的城市服务模式,整合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基础电信服务站点等信息化平台,扩增市民综合服务平台线下网点。还可以通过整合社保医疗、交通等多领域用卡资源,设置一卡多用的市民服务卡,加速网络信息化的渗透,提高德州市智慧城市信息化服务水平,形成全方位、智能化的市民信息化服务模式。

1.2.2加强医疗和养老的一体化体系建设

通过指挥控制系统推进建设德州智慧医院和智慧社区,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应用手段公开、共用、共享德州市不同卫生保健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实施智能化医疗服务。市民可以享受24小时在线预约、远程问诊、诊断咨询等智能化医疗服务,还可以整合不同医院的实验室和影像报告材料,再到医院进行问诊,避免市民重复消费、耗费精力,有效推进了信息整合一体化的个人健康服务管理模式的发展。不断推广市民养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例如远程医疗监护、市民居家安全保护、远程援助等,整合医疗养护资源,实现更全面的医疗护理一体化服务模式。

1.2.3实现数字化的城市管理

智慧城市的主要实现形式是数字化,实现城市的数字化管理,首先要从政务服务的数字化办公开始。以电子政务云平台为基础,实现在线政务服务一体化管理,通过升级改造德州市政务服务应用系统,对惠民服务平台进行便携化处理,进一步为市民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信息数据服务。将参与人数较多、流程较为具体的政务转变成数字化的办公形式,开展线上自助服务等内容,切实解决德州市政府服务存在的人员拥挤、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同时,还应该通过数字化的政务服务建设,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这样既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经济效益,还能够吸引外地企业来德州市开展投资活动。在数字化城市的管理体系构建中,要将城市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与城市中的高等院校、中小学校以及社区和其他企事业单位深度融合,实现一体化的城市服务,方便城市居民生活,提升市民的幸福感。目前来看,德州市高校已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在学生的课程学习、日常生活方面,数字化建设程度较深。高校学生活动较为集中,人员素质普遍较高,数字化服务的实施和推广也较为便利。由于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很多高科技技术及设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通过与德州市高校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获得高校的技术支持,在与其搭建交流平台、进行成果展示的同时,可以培养高校学生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力。在德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要吸取高校数字化管理经验,推广高校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以社区为单位进行试点推广,再将各社区关联起来,逐步实现数字化的全面覆盖。

1.3确保数字化建设有效落实

数字化建设除了要完善硬件配套设施之外,还需要通过行政管理手段具体操作和实施。德州市成立的大数据局就是要集中人员实现专项专管,细化职责。市政府大数据局负责统筹管理和顶层设计,各行政区域及各企事业单位也应建立相应部门开展大数据的对接工作,进而确保智慧型城市建设的各项政策和举措能够有效落实,实现智慧型城市建设的良好运行。另外,德州市出台的《德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出了建立“数长制”的措施,加强了数字化建设的组织保障。第一,将政府、企业、市民以及其他利益方调动起来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挖掘智慧产业的发展潜力,促进当地经济不断增长。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民众需求出发建设信息化程度更高的智慧服务和应用,更好地实现智慧民生。第二,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中,并把任务细化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市县区,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确责任划分,保证数字化建设的执行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网上检查监督平台,全面监督德州市政务服务各平台和系统。通过构建在线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市民反馈机制等多种手段,在线跟踪政企服务全过程,对相关服务部门进行监督和考核,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效率。第三,加强管理人员尤其是行政管理人员的数字技能。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是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数字化水平,才能保证数字化建设质量。因此,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建立智慧城市行政人才体系,注重对智慧人才的培养,使人才充分发挥引领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数字化思维和技术,进而更好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