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例6篇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1

当前青年面对就业与失业的挑战,对职业继续教育的需求甚殷,除个人希望藉此提升市场竞争力,政府更期待由此促进青年就业、降低青年失业率。因此,要减少青年失业率、提升青年劳动参与率,是政府必须严肃以对、积极研拟对策的课题。(青辅会,2012;詹火生,2011)这些对策可分为两方面:其一,提升青年人口的“就业能力”,政策主轴以教育为主,政策目标是学用不落差,并辅以短期的就业训练。其二,建构“积极青年就业对策”,针对弱势青年提供强化的就业措施,包含青年职业继续教育。

需求

近10多年来,国际社会及全球经济面临大震荡及危机,对个人及组织产生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刚要迈出人生独立新旅程的青年人,更是一个艰困的环境。台湾的义务教育为九年,到15岁的青年人可以选择升学或就业,大部分都进入高中、高职、五专就读,未升学或未就业者就需要职业继续教育的方案。

到18岁或20岁的青年又面临升学或就业,大部分是进入大学校院就读,但这阶段有较多比例的青年进入职场,其中有些人通过夜间、假日参与进修课程,加上那些未升学或未就业者都需要职业继续教育的方案。

到了22岁之后,除修习特殊科系或继续就读研究所外,大部分青年从大专校院毕业,必须进入职场就业,若是面对毕业即失业的困境,更需要提供职业继续教育的方案。

因此,15岁到24岁的人口,正是从国中、高中到大专院校毕业而选择升学与就业人口。有关这些阶段的人数,可以从几项统计数据来讨论。

首先,从各级学校毕业生升学率来看,近10年来升学率逐步提高,国中毕业后未升学的只剩不到3%,而高中、高职毕业后未升学的约为5%和20%,见表1。

其次,从表2来看,学龄人口,17岁以前的在学率接近100%,而18岁以上的在学率,10年来从15%提高到83.77%。由此可见,未升学的人数减少许多,青年职业继续教育在层次上有必要往大专校院机构方向发展。

最后,毕业以后未就业的情况则明显增加。近年来,青年的就业率偏低且失业率较一般人口多,从表3可以看出,青年所面临的失业风险比成年人更大,近10年来15-29岁青年失业率是社会平均失业率的2.5倍至3倍(詹火生,2011)。

若从青年劳动参与率来说,15-24岁的劳参率继续下降,尤其是20-24岁的劳参率在2001-2010年间降幅达7.85%(詹火生,2011),这与高等教育扩张、延长就学年限有关。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升高,表示青年就业面临挑战,毕业后失业情形严重。基本上,台湾青年的劳动参与率,在24岁前低于其他国家,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扩大了24岁以前青年的入学机会,使青少年延后进入劳动力市场(钟琳惠,2007)。

综合来说,青年失业主要原因在于学用落差,致就业能力不足,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观念、工作经验不足等(青辅会,2012)。如何缩短落差及补充不足,就要通过青年职业继续教育,加强青年职业培训、提升青年就业力,下面从供给角度进一步说明。

供给

针对15岁以上国中毕业未升学未就业者之方案

此方案为青辅会的“国中毕业未升学未就业青少年职能培训辅导方案”。(青辅会,2012)国中毕业未升学青年由于未具备就业能力或就业能力不足,就业相对困难或低度就业,如果未给予及时的培训及辅导,不但对其个人的生涯发展、身心发展及家庭经济有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治安的隐忧及对社会整体竞争力的影响(青辅会,2012)。

研究显示(青辅会,2012),国中毕业后未升学或未就业之青少年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家庭经济因素未能继续就学。其二,不适应学校正规教育,导致学业低成就或无升学意愿,或是勉强进入高中职就读后又中途辍、休学。其三,暂不升学而有就业意愿,但因仅有国中学历及低技术能力,导致在职场上无法觅得合适工作。

该方案提供职业生涯探索、体验教育、就业力培训等课程,结合个案辅导员的全程辅导,协助这些青少年探索职涯兴趣,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与态度,依其性向、兴趣安排职场见习、观摩,通过了解各行各业,并进而协助青少年选择接受各地职训中心训练学习就业技能后就业或返回学校继续学习、进修。

针对15岁以上高中职及大专学生促进就业之方案

此等促进就业之方案大致可区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各种职场体验计划:为避免高中职及大专学生毕业后失业情形发生,此方案重点在协助青年职业生涯探索、增进青年职场实务等。

而计划以大专或高中职学生为主,配合青年职涯发展阶段,协助青年与职场接轨,同时提供在学青年各种职场体验的管道,通过与职业世界接触,探索职业兴趣,增加职场实务经验,提升就业力。这些计划包括以下几项(青辅会,2012):

1 提升技术士证照效用及办理技能鉴定;

2 提升高中(职)、大专院校学生就业力计划;

3 职业生涯咨询服务;

4 产学携手合作计划;

5 建教合作计划;

6 针对弱势青年提供职场学习及再适应计划;

7 大专生公共部门见习计划;

8 暑期社区工读计划;

9 推动与非营利组织合作青年海外实习计划等。

第二类是协助青年创业服务计划:目的在提供创业知能培育、资金协助及咨询辅导,协助创业青年成功经营并健全发展事业。主要内容有(青辅会,2012;詹火生,2011):

1 大专毕业生创业服务方案;

2 创业圆梦计划;

3 育成中心补助计划;

4 青年创业贷款;

5 飞雁项目(针对女性青年);

6 微型创业凤凰贷款(针对女性青年)等。

第三类是培植优质人力促进就业计划:针对近3年大学以上毕业之待业青年,推出“人力加值计划”,提供大专毕业生仍待业者就业促进方案,到企业及教育基金会进行职场实习,或辅导创业、产学联合研发、增加现有项目研究计划学术研究人员、或至大学院校及高中职短期就学(青辅会,2012;詹火生,2011)。

第四类是青年就业训练信息服务平台:将所有毕业生数据建文件,交由各地就业服务中心追踪。同时,通过就业博览会,每年毕业季时在主要学校与都市地区办理求才求职就业博览会,迅速媒合人力供需(青辅会,2012;詹火生,2011)。

第五类是产学训合作计划:目的在协助青年由学校顺利转衔到就业职场,其特色为由高职学校、技职院校及合作厂商共同办理,课程规划以合作厂商需求为主,采轮调式、实习式、阶梯式等建教合作方式教学,以培育学生成为合作厂商正式员工为目标(青辅会,2012;詹火生,2011)。传统就业服务局限于供需媒合信息的提供。然而青年需从自我探索和认识启发生涯规划,需要职场信息、产业趋势以建立个人就业计划,需要足够求职技能、观念、态度以进入职场,更需要在职场上有人导引协助。

针对21岁以上长期失业青年就业促进服务之方案

此外,针对长期失业青年提供经济协助,以稳定其经济生活,并提供职业训练与心理辅导,以提升其工作技能、促进就业。主要计划为(青辅会,2012;詹火生,2011):

1 就业启航计划;

2 中长期失业者职前训练;

3 中长期失业者心理辅导服务;

4 青年就业计划;

5 青年就业旗舰计划。

此外,其他有待业青年职前训练、在职青年产业人才投资方案、公费职业训练、补助大专校院办理就业学程计划、双轨训练旗舰计划、创新产学研发菁英培育计划、协助大专校院提升青年就业力计划等,虽然名称会稍作更改,但目标都在于鼓励未就业青年强化技能、提升就业能力,以促进就业,提供未就业青年训练学习,协助其顺利就业。

例如“劳委会”职训局自2004年度起办理“补助大专校院办理就业学程计划”,2009年度纳入“青年人才培训方案”。2007年度起办理“青年职涯启动计划”,2009年转型为“就业旗舰计划”提供青年务实致用之就业训练服务。并将办理模式分为接轨型训练、扎根型训练及成长型训练,主要系结合用人需求之训练单位办理工作岗位训练或合作规划课程,并分工办理实体课程。结合学校、事业单位、政府等三方资源,让应届毕业、可以配合全时见习的学生,有机会早一步与职场衔接。(“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2011a,2011b)

综合上述方案来看,都是针对整体需求所提出之青年职业继续教育政策,牵涉极广,主要以就业训练与服务为主,积极推出促进青年就业的对策与方案。由于新进劳动力已大多数为大专程度者,高等教育产出的质量未能同步成长,使大专程度青年的素质差距愈拉愈大。因此必须提出青年职业继续教育新策略,以解决当前面对的青年生涯发展问题。

策略

台湾大力从供给面与需求面来研提因应对策,尤其在青年职业继续教育政策中来协助青年提升就业力,归纳其主要策略包括以下几项:

强化生涯性向探索与多元职涯教育

这些计划以“职业生涯探索”“体验教育”“就业力培训”为主轴方向,并辅以“工作体验”,提供学员职场试探经验,加强青年生涯方向之认知。经由辅导会谈、培训课程及工作体验,加强体验过程、职场见习、后续关怀等。

因此,采取双管齐下途径,其一,鼓励各大专校院规划开设“职业生涯探索教育”课程,帮助青年及早规划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其二,增加企业提供青年职场学习机会之意愿:依“产业创新条例”明定运用补助方式,鼓励企业对学校人才培育之投入,其方式可包括提供在学学生实习机会等,以积极配合订定相关补助办法。

课程教学内容能充分融入就业力养成

因应全球化竞争与全球经济冲击的职场挑战,特别要求大专校院推动提升青年就业力各项工作,例如协助在学青年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建置系科职业生涯进路与课程学习地图、建置生涯(学习)历程档案,成为大专校院职涯辅导之基本功能,从制度性角度全面要求教育机构完成。

提升青年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认识与规划能力

为使青年人口能顺利进入劳动市场,减轻青年毕业后所面对求职不易的挑战,青年就业促进方案各项措施,针对协助青年从校园接轨至职场为主轴,强化青年职业生涯探索、职场体验、就业媒合、创业服务及专长培训,并针对长期失业者加强就业促进服务,以期能减缓青年失业问题,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与职场需求接轨,以提高就业率,保障工作权益。

办理就业接轨职业(前)训练

大专校院追踪该校应届毕业生(包括大专及研究生)就业状况至少1年,了解其未就业原因,对于未获面试通知、未获录取或进入职场工作期间未达半年以上即离职或频换工作者,皆进入积极追踪辅导名单,转介职业(前)训练,并可由实习见习、依产业特色开办相关职前训练班,提升青年就业技能。

增加产业界对教育的参与,扩大办理各项职场实务体验

提供有利的学习与发展环境,协助青年进行职场体验,毕业时得以顺利与职场接轨,为青年就业服务的重要主旨。因此,此一业务必须持续办理,并视经费预算规模,扩大办理各项青年职场体验相关计划。

扩大及强化创业辅导体系服务网络

以现有创业相关辅导措施,包括“青年创业项目计划”“飞雁妇女创业辅导计划”等,通过实体据点及虚拟网络之建置,塑造单一服务窗口环境与氛围,配合学校课程规划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家精神及创新能力。政府办理微型创业凤凰贷款,加强办理创业咨询辅导措施,扩大协助青年成功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趋势

台湾青年的失业问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有必要通过青年职业继续教育等项目促进青年就业,以改善“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这些协助青年就业接轨方案、青年职场体验计划(“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2011a,2011b)仍将继续,并具有以下趋势:

加强供给以扩大青年参与职业继续教育机会

面对越来越剧烈的竞争,青年进入职场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必须加强供给面以扩大青年参与职业继续教育机会。这些供给面的对策包括:提供多元教育与训练管道,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推动劳动供给活化策略,奖助企业雇佣;实施整合性就业训练计划,纾解短期高失业问题;创设学校与职场轮替接轨机制,累积青年工作经验及强化就业技能;建立就业安全制度,保障弱势青年就业等措施。

根据统计(青辅会,2012),15-24岁青年在学比率逐年提升,致其劳动力参与率趋降;25-29岁青年劳动力参与率则逐年递升。有升学意愿青年希望达到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者之比率(15-24岁有97.55%,上升10.62个百分点)逐年升高。因“正在找工作(含准备就业考试)”而未在学亦未就业青年之比率逾46%,而15-24岁与25-29岁未在学之就业者均逾六成。每年有超过30万青年自大专校院毕业,多数毕业生在面临毕业时才对未来前途感到焦虑,在未作好就业前准备下往往不知如何选择工作及作职涯规划。可见,在升学主义导向的教育与学习文化下,青年在学期间只注重记忆背诵,就学年限虽延长,但却仍无助于个人生涯规划,导致完成高等教育后无法立即投入职场或不适应职场环境。唯有继续加强供给青年职业继续教育机会,才能解决此类问题。(杨国德,2009)

整合资源以推展青年职业继续教育

为更多青年提供职业继续教育机会,在公部门要进行横向整合政府各机关,包括劳委会、青辅会、原民会、“经济部”等推动的青年职训或就业服务工作,建构完整的青年职业继续教育网络。学校必须与教育机构、民间企业积极密切结合,缩短理论学习和实务应用的距离,且由政府、学校、企业、工会等形成相互合作的策略联盟或伙伴关系。

主要重点为:扩大类似双轨制课程,于职业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等教育机构实施,可结合理论和实务,缩短就业等待时间,提供企业所需的中层劳动力。此种学徒制或三明治制度,让学校教育结合职业训练,学生在工厂实习所需经费,由政府与雇主分摊,同时为确保学生实习训练符合就业市场所需,相关工会也参与提供意见,强化政府与学校、企业雇主、工会等伙伴关系。(钟琳惠,2007)

当前也要加强新兴产业训练,针对特殊需求学生提供协助,结合教育部门、就业部门、产业界,发放青年就业津贴或职业训练津贴,结合雇主,由雇主负责提供就业或职业训练,强化效果。加上职训津贴可配合双轨制,鼓励在校青年学生参与就学期间的职业训练。同时,失业津贴与寻职津贴的提供,也必须与就业服务密切结合,安排教育训练、志愿部门就业,雇主如提供工作机会或职业训练给青年,政府可补助部分经费。

适时调整方案以增进青年职业继续教育的效益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 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制;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6-0060-06

近年,随着中德职业教育交流越来越频繁,国内关于德国职业教育的资料越来越丰实,介绍德国职业教育的学者与专家也越来越多。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有幸亲临德国职业教育三个月,对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有了更多的理解。

一、双元制:一元突出,二元并进,行业统筹,政府分管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涉及的主体不只是传统上所介绍的“双元”(企业和学校),而是“多元”。具体来说,主要有四个主体:企业、职业教育的学校、行业协会和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之所以称为“双元”,主要是基于《联邦职业教育法》中第二条第1款“职业教育学习地点的规定”[1],在该条款中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和地点是“企业和职业教育的学校”。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四大主体的职能和参与比重是不均衡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一元突出,两元并进,行业统筹,政府分管”。

(一)一元突出

“一元突出”是指在“双元”实施主体中,企业培训的比重和作用相对职业学校来说要突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企业是学徒(学生)培训合同的签署方。个人(未满18岁者需要监护人参与)要自己申请或通过劳工局职业介绍,经过考核面试筛选,与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得到一个企业培训岗位。然后,到区域范围内专业相关的职业学校注册,取得职业学校的学习资格。这样就具备学生(相对于职业学校)和学徒(相对于企业)的双重身份。培训合同规定了学员学习的期限、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期间的报酬、学徒的权利与义务,等等。

学徒(学生)学习的主要地点在企业。职业教育期间,约2/3的时间是在企业培训,参与企业生产;职业学校学习时间所占的比重约为1/3。也就是说学徒(学生)大部分时间是与企业的培训师一起度过。

企业支付学徒(学生)工资和毕业考试费用。企业要根据学徒(学生)所处的岗位,按月发放学徒(学生)工资,而且随着培训年限的增加,要逐步增长。例如,一年级的月工资,花匠460欧元、保险公司员工830欧元、机电一体工850欧元、内航服务1000欧元。职业教育学徒(学生)的毕业考试费用由所在企业支付,每人约400欧元①。

毕业后绝大部分会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学徒(学生)在申请企业培训岗位时,就已经开始考虑未来在该企业工作了。企业参与学徒培养的目的也在此。这一预期目标的存在,使得企业与学徒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二)二元并进

“二元并进”是指学生在企业和学校的学习是穿行、相互渗透,并没有时间前后的区别。

在双元制中,企业主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形式”;职业学校主要进行专业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其教学方法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学习场所实训设备非常好,实施的是理实一体化课程。

学徒(学员)在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培训时间与内容是培训合同中规定的,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和职业学校在学徒(学员)培养方面的合作是由《联邦职业教育法》第二条第2款,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的,分工如表1所示。企业培训的规定由联邦负责,职业学校教育由各州自决。

(三)行业统筹

“行业统筹”是指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特别是企业培训部分中所发挥的协调、监督和管理作用。

行业协会是《联邦职业教育法》中规定的职业教育的主管机构。在德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双元制职业教育运行的关键环节。

德国最大的行业协会主要有两个:一是工商界紧密联系的工商业协会(IHK),所辖行业主要有机械加工、酒店管理、金属加工等;二是手工业协会(HWK),主要涉及的行业有汽车、理发、木工、泥水工等。协会分为中央和各州市两级。

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一是企业学徒培训资格的审查与证书发放,企业是否具有学徒培训的资质,以及资质的取得和取消都由行业协会审定;二是监督企业学徒培训,企业培训的合同是否合法合规,实施情况等都由行业协会监管;三是受理学徒投诉,如果学徒发现在培训期间企业有违法或违反合同的行为,可以向行业协会投诉;四是毕业考试的组织,牵头成立考试委员会,组织学员考试;五是举办行业学校,行业学校主要职能是完成各自企业培训所难以完成的内容,即专业通用技能的培训,以使学徒专业技能的掌握更加全面。

(四)政府分管

“政府分管”是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分工合作,企业培训主要由联邦政府主管,职业学校教育主要由州政府主管。

联邦层面主要通过《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中企业培训框架、各级机构的权限;通过《职业教育条例》规定国家承认的职业的名称、教育期限,职业的基本技能、知识和能力;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商确定《框架教学计划》,规定职业学校教学的全国要求,以便全国职业学校参考。各州享有文教,可以自主规定职业教育在“职业学校”的教育事务。各州根据《框架教学计划》职业教育的内容、教学大纲和框架的规定,制定本州相关专业的学习领域与考试大纲,组织职业学校考试[2]。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是全免费的,经费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承担,企业培训经费由企业承担。但是,如果学生找不到培训企业,由劳工局介绍和推荐的企业岗位,则学员在企业培训期间的工资由政府出资。

(五)协调机制

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四大主体,尤其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机制运行的保障。

1.通过法律协调

通过法律协调全国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条例》对企业培训的内容作了规定,是企业人才培训方案的国家来源,企业可以根据条例进一步细化和个性化;《框架教学计划》对职业学校的教育内容作了规定,各州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来源[3]。

2.行业协会协调

企业之间培训的协调与监督主要由行业协会完成。企业与学校的合作,除法律方面有明确规定外,行业协会在其中也进行协调,行业协会可以把企业培训中的问题向州政府提出要求,州政府与所属学校进行沟通。

3.委员会协调

职业教育委员会由雇主(企业)代表、雇员代表和职业学校代表组成,是一个常设性协调机构,可以协调相关事宜。

4.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

该会议是一个官方协调机构,协调《职业教育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的一致性,协调各州职业学校教学的相关规定等。

5.学校与企业其他交流途径,见表2。

(六)证书准入

德国公认的职业培训有344项,都设置了培训证书制度,即上岗前需要完成相应的培训,获取企业、行业协会和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如屋顶木匠、泥瓦工、理发师、面包师、服务员、收银员等都需要2.5~3.5年的职业教育时间,毕业证书门槛的设置,有效保证了“德国制造”员工的水平与质量。也是推动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法律保障[3]。

二、职业教育教学法:学为主,师为辅,完全以学生为中心

德国职业教育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贯穿从招生到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企业培训再到毕业证发放等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定向分流,因材实教

在现实中,我国参与职业教育的学生总体上是文化课成绩相对(本科、重点高中)较弱的学生。在德国,学生职业意向的确定则完全不同。德国的中学主要分为三类,见表3。一般来说,小学毕业以后,孩子们就可以选择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哪一类中学,主要根据教师的建议以及学生与家长的意愿进行选择。教师的建议主要依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优秀会被建议上高级文理中学,其次是实科中学,最后是职业预科。选择进入职业预科学校或实科中学,可视为其接受预备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就读中学类型的选择,并不是“一锤定音”的,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还可以重新选择,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三类中学之间继续进行转换。

进入职业预科中学和实科中学的学生,在8~9年级时会专门安排时间到工商管理协会和手工业协会所举办的培训学校进行参观和交流,并在里面实习1~2周。学生实习期间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不同的职业岗位。毕业后就能向企业申请培训位置。

进入培训企业时,在学徒试用期期间,学徒还可以选择适合的部门和岗位,培训师傅会给出建议。建议的依据主要是中学成绩和试用期间的表现。

(二)小组合作,行动导向

1.以现代职业教学法为主,传统与现代教学法共存

传统的教育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围绕着知识的传授进行,如报告法、教学对话和四步法等。现代职业教育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能力的培养设计,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通常称为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法、角色扮演法、计划法等。这些教学法遵循完整的行动模式“信息―规划―决定―执行―检查―评估”六个阶段。

传统教学法与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法各有优势,应用的领域与对象不同,不能因为有现代教学法而抛弃传统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在当今课堂依然适用,而且面对一些情景和对象时还具有优势。例如,对于汽车专业初学者,就不能让其直接拆装发动机。一方面,发动机成本昂贵;另一方面,车上有可能存在高压的危险。在这种危险情况下,用传统的四步法比较合适。

2.分组形式下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训

在学习和参观过程中发现,德国的课堂活动,几乎都是以小组方式呈现的,这与以学生为中心是相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法不管是引导文法、案例法,还是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都需要在分组情况下进行。

小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在分组中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养成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对团队负责,学会组织协调;同时,小组学习也有利于学员在学习中互通有无,优势互补,集体创造等。

职业核心能力中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的教育在团队合作和企业培训师傅的“传帮带”中养成。在德国,没有专门直接开设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职业道德与伦理更多的是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形成。例如,责任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学会对团队负责;在企业培训中学会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在与培训企业打交道中学会对所签的培训合同负责。又如,汽车专业学徒独立完成冬季换轮胎活动,可以展现两方面职业能力:一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对所换轮胎负责。职业核心能力中的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在企业和职业学校教育中养成,亦即把职业道德等职业核心能力和个人能力方面的培养镶嵌在专业学习和企业实践中。

3.以“解决问题为主导”,充分展现学以致用的育人思想

德国课堂教学中,强调以解决问题为主导。课堂开始时,教师会根据学习领域中课程内容,设置问题情景(即客户委托书),以解决此问题为目标和载体,组织课堂和安排学生任务。

教师要明确要解决设定的问题,学生需要“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如何应用?如何解决问题?”即以问题为导向,划分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等级。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分成小组,设定工作计划,讨论、修订工作计划,并按照工作计划实施,直到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小组之间需要相互挑刺。

4.“学习地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过程

学习地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以一项客户委托为导向,通过图解的形式展现如何通过符合学习逻辑的结构来逐步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养成针对的实践能力。学习地图体现了课堂教学和课程组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思路,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也有利于主讲教师理清思路,在国内课程中可以大范围推广。

5.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教师帮助我,我自己解决问题”,这些教育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才是学习任务的完成者,才是学习问题的解决者。教师应把“学习的主体”交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

理念运用中,要求教师把课堂的准备、组织、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大到课程整体设计,小到教案的撰写用词,都应当时刻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切勿占据“学习的位置”。如小组在撰写学生技能类型时,写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当场被教师指出,这是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写法。应当改为“(学习者)对工作结果负责”,其主体是学生。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还要求教师不要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学生才是课堂时间的主要使用者。教师只是引导、观察和陪伴学生,当学生有问题时,教师给予引导,不可过多干扰学生的学习。

6.“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室设计

在企业,学生的学习就是跟着师傅直接在工作车间中开展,一些大型的企业,还有“学习岛”“学习角”之类的学习场所。在行业学会,学生的学习场是专用的学习车间,车间中分为学习区和设备区。在学习车间里既有教学设备,学习场所,又有汽车实训设备。当教师讲到某个点时,学生可以随时到汽车上试验,遵循职业教育的“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在职业学校则以活动桌椅为主,配合行动导向教学法配置。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场所设计,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也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生动。

(三)教考分离

统一的结业考试和教考分离,是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目的是确保考试不受培训机构影响,保证考试的独立性、客观性,使企业培训毕业证书更具权威性,是德国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的保证,也是“德国制造”的重要源头。

1.考试类型与时间

统一的教育考试从时间上来分:分为中期考试和结业考试。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第二年培训结束进行中期考试,中期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从考试内容分:分为书面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结业考试是在统一时间内进行的。

2.考试的组织与评价

考试由考试委员会在行业协会下属的培训学校组织。考试委员会由雇主(企业)、雇员(员工)、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培训师、行业协会的代表组成。

《职业教育条例》中规定了每一位职业考试的最低标准。经考试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发给结业证书。如考试通不过,学生就不能从事所学行业的工作,需要延长培训时间,再参加一次考试,补考费用由企业支付。学生考试通过率在90%-95%⑤。

(四)“学习领域”方案

1996年,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新的《职业学校职业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方案,代替原有的学科课程为基础的方案。

1.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是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学习领域=能力型学习目标+任务型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领域依据工作过程开发为学习情景,具体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2.职业学习领域

职业学习领域,是以《联邦职业教育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为基础,经过专家研讨,由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确定。各州在各职业学习领域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细化和增加学习内容。各职业学校根据“学习领域”开发具体的职业课程,企业培训机构根据“学习领域”方案确定培训的内容。职业学校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的实施主体。依据“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路径开发具体的职业课程。

三、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逐步为我所用

(一)强化政府主导:以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政府及其研究机构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1.加快加大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力度

当前,我国一些省市教育管理部门正在着手推进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制定,这类似于德国所研制的各职业的“学习领域”。例如,广东省所推进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项目,其核心部分就是各专业的“学习领域”。

2.成立机构逐步推进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在区域范围内实施

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制定工作的使用和实施,是此项工作的重点。在德国,各州文教部统筹制定的“学习领域”,在所属的区域范围内的职业学校都必须使用,这有利于按标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为教考分离提供基础。

3.以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依托,尝试“教考分离”

在专业标准和课堂标准实施后,为了更好地使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可以参照德国的作法,尝试设立“统一的结业考试”制度。结业考试的标准就是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或者依据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的考试大纲。

(二)力推现代学徒制:以现代学徒制改革为抓手,构建新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

1.加快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

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现代学徒制,其做法非常像德国的“双元制”。例如,学生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学生在企业培训的时间长;毕业后在企业工作等。现代学徒制较好的搭建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沟通平台,明确了企业、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造了条件。

2.制定现代学徒制法规,明确校企双方权利与义务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同时,可以尝试制定相应的区域性法律法规,用以规范现代学徒制的运行,约束企业和学校在现代学徒制办学中的随意行为,进一步保障学生权益。

(三)推进教学法应用: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为抓手,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向纵深发展

教室需要革命。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室都是以活动桌椅为主,教室内配有三块以上活动小黑板,以及与小黑板配套的长条纸,这些设备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的基本条件。然而我国的职业学校教室,大部分以固定桌椅和阶梯教室为主,这给行动导向教学法大面积的推广带来了困难,教室建设急需革命。要以教室的改革,实训室的建设,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为思考点,建设或者改造成相适应的教学场所。

分组学习方式需要改进。分组学习益处多多,但是我国学生人数多,50人及以上的合班上课情形经常存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分组学习,分组的组数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协调的时间,但是单组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学生的参与度。这就需要在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法时教会教师如何来克服学生上课班级人数多的问题。例如,教师在上课时配备和选定学生助教,分担分组指导的困难,协助完成教学。

制度约束与激励。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要大面积推广,不仅需要教师理解与运用,更需要学校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进与鼓励,对使用行动教学法的教师和专业给予奖励。

(四)系统推进职教改革:“理念-制度-教学法-教学场所―教学设备”自成体系,需要整体设计、逐步实施

1.整体设计

学校职业教育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设计。理念先导、物质基础、方法应用和制度规范,缺一不可。学校教学改革推行者必须通盘考虑,有整体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计划。

2.逐步实施

方案的实施,可以遵照先易后难、先局部后全局的思路,逐步推进。比如,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培养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可以先行,受条件制约,教室和实训室的改革可以逐步进行,制度上的规范与约束可以尽早制定。

参 考 文 献

[1]姜大源,刘立新.联邦职业教育法(BBiG)[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1):56-62.

[2]姜大源,刘立新.联邦职业教育法(BBiG)[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49-57.

[3]杨雁.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政府主导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4(12):165-167.

Abstract As the two prominent features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dual system and vocational teaching methods make the German technicians the way they are. The dual system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one system while keep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demonstrating the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ies and the govern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methods, starting as early as high-school, advocate a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of teaching,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classroom on the micro level. The experiences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bring enlightenments to the administration, school management,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eaching reform of China.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职业教育攻坚计划;试验区实施方案

作者简介:王为东(1973- ),男,河南确山人,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法、法制史。

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是设立各类试验区的初衷,也是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自2008年省部共建河南(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签订以来,河南省积极通过制度创新推进职业教育实践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在省级层面出台了十余份和职业教育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其中《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教育部、河南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以及《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规划(建设)纲要,对职教事业的发展和试验区建设有重要影响,体现着当前河南职教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主要成果。同时,三年来的职教实践也初步检验并校正着制度创新的方向。下面简要梳理试验区设立以来河南省在职业教育制度创新方面形成的标志性成果,并结合三年来职教攻坚计划及试验区建设情况对制度创新的特征做初步总结。

一、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及其特征

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设立以前,河南省通过积极主动的制度创新,遏制了1999年以来职业教育急剧滑坡的局面,取得了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成绩,为试验区落户河南创造了条件,也奠定了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基础。

省部共建试验区协议签订后,河南掀起了一股“职教热”,职业教育的理论成果推陈出新,职业教育指导或协作机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实践屡创新高。不仅省委、省政府积极为试验区建设提供政策支撑,各省辖市也密集出台关于职业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制度创新呈现出爆发性特征,制度的系统性、层次性及可操作性显著提高。其中河南省政府以豫政[2008]64号文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对未来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全面、深入、具体的规定,是奠定试验区建设基础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试验区首个重大制度创新。它对2008年到2012年间的职教投入、教育规模、职教重点形式及重要生长点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比如计划到2012年筹资100亿人民币作为职业教育攻坚经费,到2012年职教在校生规模达到262万人(中职教育达19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的50%以上;高职教育达72万人)。为了切实完成计划目标,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未来职教发展的重点形式,将民办职教为代表的多元化办学作为未来职业教育的重要生长点。计划落实的保障条件也较为具体明确,不仅大力开源,筹资投入职教,而且切实节流,大幅减免涉及职业教育的各项税费。攻坚计划的制订体现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和信心,更可贵的是,为执行该计划各省辖市相继出台具体措施,省政府全程监督,为计划的严格、全面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河南省职教攻坚计划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是比较全面、系统。计划不仅对攻坚计划的意义、思路、原则及组织领导等详细阐述,还罗列了十项明确具体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附件中不厌其详地将经费筹措及职责分工分解到各级政府机构及部门,明确职责以保证监督有据;计划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师资队伍、保障机制等各个方面。其次是比较明确、务实。计划制订的目标如筹资总量及分解渠道和数额、职教总体规模和各层次规模等非常具体,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计划目标也明确切实,便于执行和监督;计划关注的重点主要是政策措施、保障条件及分解责任,对争议问题如发展职教的责任主体是政府还是企业等搁置不论,反映了尊重既定体制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竭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务实态度。再次是具有顺时、应景的特征。顺时是指攻坚计划的出台确实是顺应试验区而来,不可否认有壮声势、造场面、加油打气的成分,这在政府主导的现代化模式中是常见的政策技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应景是指攻坚计划既要为试验区创造优越条件,又不具备突破现有体制的权能,实施计划的条件掣肘受限,因此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难免采取鸵鸟政策。比如对产学研结合问题的政策缺乏新意,对落实职业资格证作用的问题也全无突破,这些都使计划带有应景的色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障碍。

二、省部共建试验区实施方案及其特征

2009年5月22日,河南省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为协议的具体实施作出翔实明确的安排。实施方案目标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到位、保障有力,是试验区建设中具有法律效力的指导性规范。

实施方案明确了试验区的指导思想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先行先试为主要功能,以体制、机制、模式创新为主要方式。试验重点为中职教育发展的新机制、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格局、职教服务社会的新模式、职教质量提高的新途径、基础能力增强的新路子、终身教育构建的新体系。围绕以上重点积极试验如下内容:首先,通过建立广泛的职教网络、开展针对农村的职技培训、继续“职业教育强县”创建活动、扩大职业院校对农村的招生规模、建立农村免费职教制度等形式,探索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其次,通过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才观和教育观,把扩大中职规模作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新机制。再次,通过探索多元化办学体制、发展民办职教、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式,构建职教办学的新格局。第四,通过实施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以及薄弱职业学校建设工程,探索提升职教基础能力的新路子。第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养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第六,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原则,开放办学,探索构建终身教育的新体系。实施方案同时设计了五项保障机制,除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研究指导和加大宣传力度以保障发展环境的改善外,还规定河南省主要从加大经费投入、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等方面提供经济保障,而教育部则从加大政策支持方面提供制度保障。

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的实施方案除了具有层级高、效力强、内容全面、结构完整等一般规范性文件的特点外,还有以下特征:首先是立意高远。和攻坚计划相比,实施方案立意于探索职教体系和发展的新模式,着眼于加快中部地区职教改革,因此其目标和功能显然不同。它超越了经费、规模等简单的数字化目标,而更关注体制、机制、模式等具有规律性和长效性的制度要素;它追求的功能主要是“先行先试”,对试验结果的期望比较理性和科学。其次是重点突出。不仅明确列举了六个试验重点,而且每个重点都指向制度创新,都和职教实践中的难点、热点紧密结合。尤其和河南省情相适应,提出以职教服务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对比:天津试验区以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重点,三峡库区试验区以提升移民素质和就业能力为重点),并找准了切入重点的兴奋点,如提出通过建立职教网络和农村免费职教制度,以及继续实行职教面向农村扩招和创建职教强县等制度,切实增强职教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再如提出建设三个工程(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来实现对职教基础能力的提升,既便于实施又容易检验实效。实施方案的第三个特征是平台受限。虽然比攻坚计划立意高远,但由于试验区是教育部面向全国甄选,至少有5处部级职教改革试验区同时在建,所以试验区建设的责任主要在省,改革试验仍受限于现行体制的束缚,对职教发展中的痼疾仍持漠视态度。尽管提出“以就业准入制度为突破口,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但仅重复惯常的要求,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云云,显然难以有效突破。对敏感或者争议问题,如民办职业院校的政策倾斜问题,仍持回避的态度,与公众对职教改革试验的殷切期望相比,实施方案仍稍嫌保守。

三、发展规划中的职教制度及特征

在试验区建设的过程中,相继有《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等规划问世,这些规划都将职教制度的发展作为重要内容。

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受文本性质决定,《建设纲要》主要阐明了人力资源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支撑和保证作用,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职教制度并没有提出具体目标,而是对“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1]相关目标的重复和强调。与此类似,《十二五规划纲要》关注的焦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规划也奠基于攻坚计划和试验区实施方案,不过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如“到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分别达到210万人和104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比例达到53%”[2]等等。这两份规划纲要都不以职业教育为重点,但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单列一节阐明其地位和预期规划。

2010年12月下发的《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等四大块都涉及职教制度,其中第四章是对职业教育的专门规划。首先,明确了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和实现“三化协调”相适应的发展目标,突出强调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要求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其次,规划了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地位和待遇、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教助学政策、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第三,通过增强职教集团发展活力、调动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动职教集团化办学。第四,立足河南实际、适应中原经济区需要,提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积极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而不是仅仅发展“去农化”职业教育。第五,强调发挥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的功能。中长期教育规划对河南职教未来发展的方向把握准确,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协调一致,重视涉农职业教育,但也存在制度建设缺乏明确目标、对职教实践中的重点难点作为不大的问题。

上述规划对职教制度的设计具有共同的特征:首先是目标空洞、重复多。三大规划的目标都来源于攻坚计划或试验区实施方案,没能提出具体、明确、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目标。十二五规划和中原经济区规划属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上借鉴攻坚计划或试验区实施方案本无可厚非,但都把“加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攻坚”作为规划目标,显然过于空洞。中长期教育规划理应对职业教育未来10年勾画清晰蓝图,但其提出的目标仍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职高职相互衔接、职前职后相互沟通的具有河南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攻坚计划的目标毫无二致,没有体现中长期规划对制度创新及发展远景应有的建树和作为。其次是逻辑混乱、协调性差。三大规划作为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所规划的内容应有合理的逻辑性和良好的协调性,对于攻坚计划和试验区方案由于专业性强、期间短等原因没能理顺的问题,理应尝试解决。然而三大规划在关键问题上逻辑不清,如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问题,教育规划一方面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又提出“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尽快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的55%以上的目标”[3]。由于减少干预、加强统筹的机制当前还没有形成,而现行政绩考核方式又导致发展目标层层加码,地方政府虚与委蛇甚至弄虚作假的逻辑根源就在于此了。协调性差体现在三大规划对就业准入制度和行业企业的职教责任问题的设计流于空泛,这两个问题是保证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涉及人社管理、工商管理等多个部门,必须提出和相关部门密切协调的方案才能推动解决。三大规划都由政府主管部门协同相关部门制定,本来是设计解决方案、提高协调能力的良好平台,然而在这方面却鲜有创见。

四、试验区制度创新在实施中的特征

上述制度创新成果都指向同一个目标,体现为同一个成果,那就是河南职教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其中,以中长期教育规划为代表的三大规划历时未久,还谈不上实践的检验;试验区实施方案虽然规定了半年一次的联席会议行使领导和监督,但主要是靠河南省的推动;三年来河南省推动职教发展的主要载体就是攻坚计划,不仅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而且规定了扎实的实施、监督和考核措施,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从攻坚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材料可以看出,当前制度创新在实施中呈现出鲜明的不均衡特征。

首先是观念态度的分化。一方面是省级政府机构强调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4],而且制定了繁琐细密的《贯彻落实全省职业教育攻坚动员大会精神情况专项督导检查评分标准》,把各级政府对攻坚工作的态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则是部分企业、行业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仍持鄙薄态度,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对攻坚计划执行不力。《河南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全省贯彻落实职教攻坚动员大会精神督导检查情况的通报》指出“个别县(市、区)政府对职教攻坚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安排部署不力,发展职业教育信心不足”[5],由此带来行业、企业、部门办学整合力度不够,攻坚联席部门之间协作力度不强,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攻坚经费投入不足等,导致实践中对攻坚计划的推进速度差距较大。其次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悬殊。公办职业教育受惠于现行体制和攻坚计划,体制机制创新的动力较足,发展比较显著;而现行体制包括攻坚计划对民办职教的影响力较小,民办职教对制度创新的要求响应乏力,体制机制创新的动作不大,在制度环境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比如成功的职教集团化办学都以公办职教为核心和主体,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也集中于公办职教,以公办为主体的办学模式发展顺利,而“民办”和“民办公助”办学模式则步履维艰。再如在发展机制方面,尽管明文规定“对民办职业院校在发展政策上要与公办院校一视同仁”,但在具体保障机制上对公办院校是“应当的”,对民办往往是“可以”;对公办院校的支持明确具体,对民办则往往是“力争”,在资金帮扶、项目审批、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许多方面的歧视成为民办职教的隐痛。而当前民办职教比较弱小,鼓励扶持犹恐不足,似是而非的“一视同仁”造成的明伤暗痛,更销蚀了民办职教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导致当前在体制机制的创新方面公办、民办职教的悬殊。再次,保障措施的差异。主要基于不同层级财政收支体制的不同,也和政绩考核标准以及对职业教育的观念态度相联系,攻坚计划实施过程中呈现出随行政层级不同对职业教育保障措施有别的特征。省政府负主持之责,对由省政府负责的保障措施严格落实,但“市、县之间重视程度不一,市级政府普遍高度重视,县级政府举措略显不力”,“没有及时、足额拨付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投入的职教攻坚专项经费较低”。面对不同层级对职业教育保障措施的差异,省政府在要求各地完善多渠道筹措攻坚经费机制时,连用了5个“落实”,这与其说表明了坚决的态度,不如说是对个别地方保障无力的指控。

河南职教改革试验区设立以来,积极主动的制度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职教改革试验的顺利进行和职教攻坚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但制度创新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因循和回避。必须加强对试验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功能的认识,推动试验区真正以制度创新为使命。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委会:《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解读》.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6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 宣传教育 转变观念 以人为本 企业计划生育工作

企业是构成社会的元素之一,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好与否,职工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的强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影响到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稳定。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积极探索新的管理途径,不断转变计划生育工作模式和管理手段,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一、丰富宣传载体,营造矿区计划生育浓郁氛围

充分利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月、“5・29”会员活动日、“7・11”世界人口日、“10・28”男性健康日等纪念日和节假日,广泛开展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宣传服务活动。组织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和广大育龄群众在宿舍区成立宣传站,悬挂宣传条幅,开展了计划生育有奖知识竞答活动,向职工家属发放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协会知识、人口导报、艾滋病预防、避孕节育、关爱女孩、生殖健康知识等各类计生宣传品。通过举办各种宣传活动,使广大育龄群众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认知相关的健康知识,促进广大育龄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提高公司职工家属的国策意识,更新职工家属的生育观念,使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为推动矿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转变观念,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计划生育工作

(一)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自觉加强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从可以持续发展的观点重新认识和理解计划生育工作,以强烈的责任感,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真正负起总责,关注本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注重培养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的计生工作者;要建立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协调各个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切实把计生工作落到实处,继续完善目标责任制,切实把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真正做到“两种生产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二)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从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加强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全体职工思想观念转变。因此,企业的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宣传党和政府的计生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新的生育观念,普及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引导职工群众按照国家和政府的人口政策、法规,规范个人的生育愿望和生育行为;帮助解决职工思想认识问题和切身利益问题,提高职工实行计划生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

三、以人为本,用优质服务的态度解决育龄群众的需求

在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把依法管理与综合服务结合起来,把职工的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把引导节育与自愿节育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服务,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新路,开创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科学服务。随着时代的进步,计划生育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即安全避孕,其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者,要在以往开展的计生科普教育基础上,增加艾滋病、性病等一系列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科普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加宣传教育的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对象。新时期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者,不仅要懂政策、有热情,更要掌握与计划生育相关的医学知识,为职工群众解疑答惑,把科学管理融于服务之中,科普教育融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在服务中体现教育,营造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文明服务和谐企业氛围。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5

一、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协会工作的向心力

抓好协会组织建设,做好职工群众的计划生育工作,始终是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决定了计划生育协会这个群众组织的重要性和长期存在性,也是计划生育协会有所作为的基础。计划生育协会只有经常不断地组织职工、群众开展一些喜闻乐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起到组织、宣传、服务的作用,才能增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例如,小浪底建管局系统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活动,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科学知识,引导职工树立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晚育新风尚。

各计生协会组织积极主动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如在网上开辟计划生育宣传栏,组织群众深入开展“五期教育”活动,制作板报宣传“一法三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积极组织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参加计生知识答卷活动等。

常抓性工作主要有三点:一是要坚持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实行计划生育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党的政策深入人心。让职工能够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做计划生育的模范带头人。二是做好落实工作,不留死角。重点单位重点抓,重点人经常抓。防止个别人违反政策和法规,防止偏远分散单位和封建思想严重的职工发生违反计划生育的问题。三要服务上门,工作到家。把政策法规送给职工,切实做好落实工作,使协会成为职工的温暖之家。

二、经常开展活动,增强协会工作的生命力

计划生育协会是群众组织,在围绕计划生育做群众思想工作时,必然有着自己的优势。第一是群众优势。协会会员只要积极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时地将党和国家有关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传达下去,就能在群众中形成以“多数人带动少数人”的良好工作局面,不但可以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而且还可有效地解决一些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第二是知心交心优势。协会会员是职工群众中的积极分子,与群众相互接触、了解的机会自然比较多,对每一位职工群众的计划生育情况都比较了解。另外,协会会员与职工群众地位平等,不存在“管与被管”的关系,由他们去做工作最易于交心沟通,可随时随地把工作做好,“大矛盾化小,小矛盾化了”。第三是奉献精神优势。协会会员只讲服务,不讲报酬,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不但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帮,而且能带动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例如,为流动人口开展生产、生活、生育服务,累计上门送避孕药具280余次,联系医院为流动人口子女打预防针累计300余人次,联系幼儿园和小学解决流动人口的子女入托、入学19人次,为流动人口介绍工作提供就业机会82次。深入流动人口家中访谈指导新婚生活,给孕妇进行围产保健,传授育儿知识,介绍节育措施200余人次。每年为已婚育龄妇女组织四次孕检,进行查环、查孕及妇科病普查,还组织文艺团体深入辖区的一些工地为民工兄弟演出计划生育文艺节目。真诚的服务温暖了流动人口群众的心,受到了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的欢迎,增强了他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性。

多年的计生协会工作实践证明:计划生育协会的生命在于活动。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水平的高低、作用大小,主要看协会是否能经常组织开展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优势和特长。

三、发挥带头作用,增强协会工作的感召力

计划生育协会会员首先应该是以身作则的积极分子,然后再去带动和感召他人,形成模范带头作用,使广大职工群众自觉地效仿,把计划生育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

计划生育协会应是职工生育问题的科学指导站、后勤服务站、思想政治工作站、夫妻矛盾的调解站。要使计划生育协会会员成为一专多能的行家里手,既要有严谨负责、热情相助的工作热忱,又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还能主动为年轻育龄夫妇提供生育保健和生育咨询服务,同时还会调解家庭矛盾,善于做家庭问题的说服劝解工作。

例如,在开展知情选择初期,不少已婚育龄妇女意外怀孕较多,人工流产率上升,综合避孕率降低,给计生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为此,我们开展了大规模问卷调查,积极研究对策,建立了周密的随访机制。并与定期负责妇科检查、体检的医生协调推出了“三大后续服务”。一是健康服务。育龄职工群众意外怀孕流产后,可得到一份术后指导资料,以助其尽快恢复。指导资料内容有:手术后注意事项、异常情况处理、术后避孕指导和营养生活指南。二是预约服务。育龄职工群众可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预约服务,及时了解相关生殖健康知识。三是跟踪随访服务。第一时间掌握育龄群众情况,提供避孕指导。这种“后续服务”有效地确保了知情选择的顺利推行。

实践证明,计生干部只要在思想上贴近职工群众,生活上关心职工群众,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及时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问题,以文明执法、科学管理、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去工作,就会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四、开展“三生服务”,增强协会工作的凝聚力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6

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协会工作

——在全区计划生育协会一届二次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理事、同志们:

我代表区计划生育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理事提出意见。

一、××××年计生协会工作回顾

我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计生局的大力支持及市计生协的直接关怀和指导下,根据中央、省、市、区计生协会既定的工作思路和省专职副会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心,积极引导乡、村、企业开拓进取,在学习先进、争创示范、深化“一流协会”、建设企业协会、参与抗击非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协助党和政府推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落实“两办”通知精神,加强协会组织建设

⒈领导重视,搭建协会可持续发展平台

浙委办发〔〕号文件下发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协会机构、编制、人员到位的基础上,又下发了金东组复〔〕号《关于同意区计划生育协会列入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范围的批复》。协会考核工作力度也有所加强,分值从原来的‰增加到‰。

⒉创新机制,加强基层协会队伍建设

根据××××年×月×日市计生协会工作会议精神,区计生协于×月×日制发了金东计生协〔〕号《关于选聘镇乡街道、村居两级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的通知》,全区个镇乡(街道)根据通知要求全部配备专职副会长,其中孝顺、岭下、赤松、东孝等四个镇乡街道的专职副会长确定为原班子退二线的老领导担任,成为名符其实的专职副会长。

同时全区个人以上的行政村也配备了专职副会长,协助秘书长开展工作。人中有男性人,女性人,多为退居二线的原村两委班子成员或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他们一直以来就是村里计划生育的宣传员、带头人,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热心公益事业,拥护计划生育政策,尤其认可计划生育协会的宗旨和任务,认为计划生育协会是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好组织,非常乐意接受专职副会长这个职务。目前这些新当选的专职副会长已经在协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⒊经费落实,改善协会工作条件

我区计生协会活动经费在计生局正常性经费中列支。局长表态:协会经费需要多少拨多少,且随时划拨。有了一把手的明朗态度,协会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去年区计生协积极参与非典防治工作,轰轰烈烈开展“·”活动,与计生局的经费支持分不开,仅“·”活动就花费万多元,全年用于计生协会建设经费万余元。乡、村级在同级行政经费中实报实销。

(二)学习朱缀绒,争先进创示范

⒈广泛开展“远学朱缀绒,近学身边人”活动,

为了响应省委发出的关于向“一心为民的模范村党支部书记”朱缀绒学习的号召,区计生协于××××年×月×日转发了浙计生协〔〕号《关于深入开展向朱缀绒同志学习、深化创建“一流协会”活动的意见》,在××××年广泛开展学习朱缀绒先进事迹的基础上,号召乡、村两级协会深入开展向朱缀绒同志学习,并把此活动与争做“育龄群众贴心人”和“两为”活动结合起来,让每个会员都积极参与,让每个会员都积极参与,让一心为民的良好风气遍布城乡,并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典型。促进了计生协会建设和作用的发挥,推动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镇乡(街道)计生协利用召开理事会、每月一次例会,组织理事、计生服务员、村计生协会秘书长学习朱缀绒先进事迹,同时结合村级优质服务培训、会员活动组织会员、育龄妇女进行广泛学习。通过层层学习,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如:孝顺镇计生协联合镇农办举办了大型科技下乡活动,科技专家与位协会会长、会员签约结成对子。东孝街道组织会员开展“我为协会添光彩,协会为你做好事”的一帮一活动,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洗衣洗被、打扫卫生,并结成对子,以后定期上门服务。源东乡计生协考虑到非典时期大量水果销售受阻,及时与移动公司联手建立源东大白桃销售网站,使水果之乡的水果外销非但未因非典受阻,反而比往年更畅销,大白桃销售由往年局限于金华地区扩展到了广东、上海、辽宁、山东、福建等多个省市,货源供不应求,果农也因能卖个好价钱心里乐融融,交口称赞计生协会好。多湖街道东山村协会理事应金堂,带领周边群众养殖广东山黄鸡,三年内带动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源东乡邢村七十多岁的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邢子道老人,十年如一日,协同老伴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义务为村里修凿机耕路约公里。还义务为村里清理水塘,并且个人出资修筑塘坝和排污沟,使污水塘变成了清水塘,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邢子道在两项工程中无私地投入近万元,村民把邢子道老人称赞为“身边的朱缀绒”。

⒉开展评比先进、争创示范协会活动。

发挥宣传品的知识传播阵地作用,推进计生知识的普及,为推动协会工作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年,我区开展了评先创优活动。在帮扶群众脱贫致富中,无私奉献的多湖街道养殖专业户应金堂被评为全国先进志愿者;曹宅镇计生协建立企业协会富有成效,被评为市级示范协会。这些典型为协会整体工作的推进树立了典范。同时,各镇乡(街道)也开展了自评活动,评选出了先进村(居)协会和示范协会。评选中坚持标准:有一个精干、高效、议事能力强的理事班子;有一个富有生气的会员活动阵地;有一个热心服务群众的志愿者队伍;有一个“少生快富”项目。

⒊开展新家庭计划“少生快富”项目活动

××××年,我区各镇乡(街道)开展了源东大白桃基地项目等十个“少生快富”项目建设,帮扶一百多户脱贫,取得良好社会效应。同时以上村(居)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项目,利用会员联系户制度实行一帮一、手把手的帮扶结对,使会员联系户制度得到了深化。协会通过建立和发展项目活动,组织、帮助会员群众学知识、学技术,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奔小康,在拓展协会服务领域的同时转变了群众的生育观念,为稳定我区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企业协会建设,参与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尤其是加入后,我区“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集贸市场发展较快,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加强这些地方的计划生育协会建设已显得十分必要。实践也证明了企业计生协会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种很好组织形式和工作载体。××××年我区将企业协会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做了部署。

根据浙计生协〔〕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计划生育协会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区政府于×月×日下发了〔〕号会议通知。×月×日,区首家企业计生协会试点单位浙江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计划生育协会成立暨一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全区各镇乡(街道)的协会专职副会长、秘书长、计生局领导及家企业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

这次成立大会是推进企业计生协会建设的序幕,全区各镇乡(街道)年内在各自辖区内确定一个企业进行试点,并顺利完成,××××年将在剩余的家企业全面铺开。具体做法有:一是开展培训。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使员工对计生协会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在协会建设之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除计生协的性质、任务、工作方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知识外,扩展到致富技术、市场信息等。至××××年底已在企业举办培训班期,培训近余人。二是推行“零距离”宣传服务。镇乡(街道)服务站设立“三优”和生殖健康咨询点,企业设“会员之家”方便员工咨询。区、镇乡(街道)计生协还将法律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生殖健康知识的光盘、录像带、小折页、知识单、刊物等送到企业,由企业组织员工进行观看、学习。三是民主推荐会员、理事。在前期铺垫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民主原则层层推荐会员、理事,使会员理事真正具有群众性、代表性。四是落实协会制度建设。对会员的帮扶、学习、活动等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有些还写进章程,经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版权所有

(四)发挥协会网络优势,积极参与“非典”防治工作

去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牵动了全区协会会员的心。区计生协紧密配合局党组,层层发动,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工作,一手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到人口与计生工作要求不变、思想不松、力度不减、精力不散,努力把非典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根据区委、区政府和上级计生协要求,我们积极做好一切准备,迅速投入到防治非典的工作中去。

⒈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年×月×日成立了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协会专职副会长担任副组长。接着又成立了非典防治应急小分队,由区协会理事指导站站长任队长;明确责任科室和信息联系员,做到定期向市计生委报告疫情和发送信息,即每逢⒋⒎报非典疫情,每天报一则防治非典工作信息,每隔天汇总上报一次。同时,实行局机关全体成员和指导站科以上工作人员轮流昼夜值班制,把责任落实到人。

⒉调整部署,加强宣传

区计生协积极配合区计生局先后于××××年×月×日、×月×日、×月×日、×月×日四次召开了防治非典专题工作会议,传达上级协会和区委、区政府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布置非典防治工作任务和措施,并于×月×日制发了金东计生协〔〕号《关于转发浙计生协<关于切实做好非典型肺炎预防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向乡、村两级协会作了全面部署和要求

为配合卫生部门更好地做好农村非典防治工作,专门准备了有关防治非典的基本物资。一是制作宣传资料。如为农村地区制作、发放通俗易懂的非典防治墙报,向全区万多名计生协会会员和志愿者、多名计生宣传员发放一份《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和一封公开信,每个计生专干、协会秘书长、计生服务员配备一份《区计生局非典型肺炎防范与应急处置预案》等;二是投入防治医用物资。对计生指导站、各计生服务站有关防治非典的最基本医用物资、技术设备进行了一次清查,发现如温度计、防护服、防护眼罩存在严重缺货。因此,自购了温度计多支,发到区计生指导站和各镇乡(街道)计生服务站。区计生指导站还自制口罩多只用于自身防护。同时向区非典防治办公室申请补助经费万元,用于购买非典防治急需的物资及光机等设备。

⒊率先垂范,防范工作卓有成效

进村入户做工作是计生协会工作的强项。××××年×月×日,区计生局、协党组一班人深入到曹宅镇杜宅村与干部群众座谈,共商防非典的具体措施,还借此机会,宣传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与干部群众一道开展了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并拨出万元解决该村资金短缺问题。在区计生局、计生协的率先垂范下,全区有万多名计生协会员骨干参与了农村非典防范工作,参与消毒面积达万平方米,排摸来金返金人员人,发放防非宣传资料万多册,发给外地工作人员慰问信余封,利用农村集市开展非典防治、实用科技、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等知识咨询次,发放资料万多份。

⒋发挥服务职能,危难中送温暖、献爱心

按照上级要求,利用计生协会员联系户制度这一协会组织优势,建立每日一报制度,各村如有来金返金人员,特别是从北京、广东、内蒙古等个疫情严重地区来的人员要及时报告村协会,并监督其在到金的第一时间先到定点医院接受体检,把情况反馈给镇乡(街道)“非典”防治办。各镇乡、村(居)也正是严格按这一要求,发挥了爱心服务职能。如:江东镇雅湖村育龄青年胡玲莉将乘火车到广州打工,联系胡玲莉一家的村协会秘书长了解这一情况后,即动员胡父母与其一道赶往火车站,劝其暂缓外出,返回家里。多湖街道叶宅村将有两名人员从广州回乡,村协会班子成员从联系户会员处得知这一消息后,早早等候在车站,一等下车立即送他们到定点医院进行体检,在确定正常后,还要求他们在家天医学隔离观察,每天两次由村卫生服务员上门测体温,报街道记录在案。同时,协会骨干在这场战斗中身先士卒,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金东村民王国强于××××年×月×日从阿联酋途径新加坡和上海返金,为安全起见按规定需要对其隔离观察十四天,对此,王国强一家四口无法理解,不予配合。村协会会长金长江冒着随时有可能被传染的危险,近距离地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村计生协会理事日夜轮流值班,协会秘书长冯倩英每天到菜场为他们一家购买食物、生活用品,大家熬红了双眼,却毫无怨言,最终也感动了王国强一家。岭下镇的名协会会员,入党积极分子,自愿为告急的浙江血库献血。江东镇横店村协会骨干杰英乳品厂厂长项坤炉亲自组织名职工参加志愿者献血活动,为抗击“非典”献上一片爱心。名村协会秘书长也自愿加入了献血队伍。

在这场抗击“非典”的伟大战役中,我区计生协会发挥了组织网络优势,广大理事、会员在危难中挺身而出,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和奉献精神实现了“我为协会尽责任、我为国策做贡献”的誓言,体现了新时期协会组织的巨大生命力和凝聚力,为协助当地党委、政府阻断疫情蔓延作出了贡献。

(五)应群众需求,有声有色开展“·”活动

根据市计生协“·”活动《通知》精神,确定××××年协会会员活动日以围绕在广大会员和群众,深入开展以预防艾滋病和非典型肺炎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

⒈“·”活动早部署。月下旬,区计生协就着手部署镇乡(街道)“·”活动,各镇乡(街道)于×月×日前把活动计划交到了区计生协,由区计生协对活动计划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再返还各镇乡(街道)进行完善后,由区计生协统一安排时间,协调市人民医院、区计生指导站医务宣教人员到各镇乡(街道)开展巡回妇女病普查,“防非”、“防艾”知识咨询等。

区计生协于××××年×月×日制发了金东计生协〔〕号《关于组织计划生育图片展的通知》,各镇乡(街道)计生协按照文件精神认真收集有关图片,制作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帮扶计生贫困户脱贫致富、项目实施成果等块图板,参与了“·”活动图板巡回展,丰富了活动内容。

⒉开展互帮互助活动。通过计生协会网络,组织会员和群众开展互帮互助活动。随着源东乡白桃销售旺季的来临,“非典”成为白桃销售的大障碍,外面的人不敢进来,里面的人不敢出去。该乡的协会骨干组织白桃种植大户寻找白桃外销出路,把客户引进就地收购,还与移动公司联手开发销售网站,使源东水果远销多个省市,保障了种植户的利益。澧浦镇、孝顺镇等个镇乡(街道)计生协都不同程度地组织村级协会帮助敬老院、老年活动室打扫卫生、消毒。

⒊优质服务,送方便下乡。由于“非典”疫情的出现,为避免人员密集,取消了往年一贯的大规模宣传活动。区计生协要求各镇乡(街道)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农村集市分批多次组织小规模、形式多样的活动。各镇乡(街道)利用农村集市开展“非典”防治、实用科技、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等知识咨询次,发放资料万多份。同时发挥服务站优势,并联系区指导站医务人员,组织小规模的妇女病普查次,有多人接受了检查,查出宫颈息肉患者人,子宫肌瘤人,小叶增生人。

⒋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在这次活动中,充分显示了理事牵头,部门联动带来的社会效应。××××年月初,在区计生协着手调查各镇乡(街道)“·”活动计划的同时,联络了市防疫中心、区防疫中心、区教育局的计生协会理事,在各理事的全力支持下,上述部门的具体科室积极参与了活动。市防疫中心宣传科将“非典”防治、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的块宣传展牌借给了各镇乡(街道)巡回展出场,参观人次近万人;区防疫中心宣传科帮助制作传染病防治传单个品种,发放万多张;区教育局制发金东教办〔〕号《关于下发<区教文体局××××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的通知》,结合《青春健康》教学碟片,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青春健康教育。目前区各所高中、初中及乡镇中心小学都已购得《青春健康》教学碟片一套,制定教学计划,并有计划地分班、分年级进行观看。同时,开展对在校学生人口国情教育,在高中开设人口理论课,初中开设人口理论讲座,小学五、六年级开设人口与青春期教育课,并开展适合中学生的人口与计生知识征文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人口资源后备力量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构筑基层协会服务舞台,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

根据浙计生协〔〕号《转发<中国计生协关于基层计生协会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及金区委办〔〕号《关于印发金华市区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区计生协积极参与村(居)级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试点和推广工作。

⒈整建协会,充实理事班子。在半年明查暗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协会班子进行调整充实。通过调查摸底,把村里的产业带头人吸收进协会理事班子,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任会长、副会长,人以上行政村配备专职副会长协助秘书长工作。版权所有

⒉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小组。经调查摸底按行业、户籍地、亲缘关系建立计生协会小组,推选这些小群体中威信较高的人任组长,并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同时给予外来人口会员以当地同等的优惠待遇。

⒊加强会员素质培训。结合其他组织,以学文化、树公德、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提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活跃群众精神生活。为尽快培养和增强会员实行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区计生协与计生局联手组织专题培训,提高协会会员对村民自治的思想认识,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核心内容,组织计生协理事、会员进行专题培训,并通过广播、倡议书、宣传手册、入户宣传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强化他们的民主法制意识和村民自治的主人意识、参与意识。

⒋争取会员优惠待遇。在区委出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影响下,通过协调,出台了针对独生子女、两女户的优惠政策,其中“一免二优六减半”(一免:免收普通挂号费;二优:优先挂号、住院床位费优惠;六减半:心电图、超、血、尿、便、光透视检查费减半)适用于协会会员。由村集体出资,每年给全体会员一次全面体检的优惠政策在全区得到推广。另外,借助村民自治的东风,协会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制度规范、活动场地、经费支持等得到落实。

⒌建立计划生育保障金制度。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区计生协协助计生局出台了《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区计划生育公益金管理暂行办法》。各镇乡(街道)及部分行政村在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中都出台了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真正感受到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目前为止,已有对放弃生育二胎的夫妇享受到了养老保险的政府补助。

⒍落实会员联系户制度。在村民自治的推广中,通过调查摸底,把实行计划生育的困难户与行业领头人、致富能手结成对子,签订合同,实行帮扶,真正把会员联系户制度落到实处。

(七)、加强队伍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区计生协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抓好计生协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树立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思想,不断提高协会干部对协会工作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年月-日,区计生协联合计生局对全区多名乡级秘书长、村级秘书长、服务员、妇女主任分三期,每期二天,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政策法规、优质服务、计生统计、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等。这次培训工作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认为是夯实村级基础的有效举措,并亲临现场动员指导,这也是区建区以来规模最大的计生系统专题培训。同时,区计生协会工作人员还对乡村两级协会进行不定期下乡上门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一年来,我区计生协会围绕当的中心工作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协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平衡,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差距较大;帮扶职能发挥不够,部分镇乡街道联系户制度未落到实处;围绕群众“三生”需要开展的活动不经常;部分协会对协会作用概念模糊,仍停留在“三查”和四项手术服务上,未拓展到生产、生活上来;协会项目工作发展不平衡等等。

二、××××年协会工作建议

××××年协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最终目标,牢牢把握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主要任务,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努力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

(一)顺应形势发展,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

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概括的讲一是工作目标变了;二是工作对象变了;三是工作方法变了;四是工作机制变了。这四个变化对计划生育工作和协会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这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创新观念,改变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旧观念,树立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改变单纯依赖行政管理的旧观念,树立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多方面功能,实行综合治理的新观念;改变群众是计划生育工作“受控对象”的旧观念,树立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观念。通过观念的创新,促进协会工作思路、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同时,我们协会干部要深入基层,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结合实际,把许行贯会长提出的“会长抓、抓会长、一级抓一级”要求一以贯之加以落实;进一步激发广大理事、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活动质量,推动协会工作不断上新水平。

(二)抓好以整顿、健全基层协会组织为重点的组织建设

协会工作要开创新局面,关键在于基层基础,核心是队伍建设。首先,要抓住机遇,进一步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中央、省、市、区“两办”《通知》精神落到实处。一要把“两办”通知基本精神和要求向乡、村两级延伸,在去年配备乡、村两级专职副会长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好调整,发挥作用,做到人员、职责、报酬三落实,切实加强协会组织的队伍建设,重视专职人员专职使用的问题,确保人员到位、精力到位、工作到位,专职副会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协会工作上。二要继续抓好协会组织整建工作。针对兼任乡、村协会会长、副会长的党政领导每年都有一部分因工作调动,形成协会领导空缺的状况,要及时进行调整充实,随缺随补;针对当前还有一部分协会存在着“挂牌协会”、“名册会员”的现状,在继续深入开展“示范协会”创建工作,通过推选先进来带动整体工作的同时,继续抓好对作用发挥不够好或不起作用的协会的整建工作,重点放在组织、制度、机制和能力的建设上,使更多协会服务群众,活动经常,促进面上工作平衡。三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关键是要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群众利益作为协会工作的根本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我们工作好坏的衡量标准。要继续广泛开展远学朱缀绒近学邢子道活动,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树立和学习身边的典型。四要抓好会费的收缴工作。进一步增强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各镇乡(街道)要抓好试点,这项工作将列入××××年度省市“示范协会”和先进单位的评选条件。

(三)强化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

要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紧紧围绕群众求知、求富、求乐、求健康的需要,大力开展服务活动。一是继续抓好新家庭计划“少生快富”项目。一方面要认真做好现有项目的调查评估,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管理、服务水平和项目的效益,把“少生快富”工程落实到家庭,惠及群众。另一方面,还要深入基层,搞好调研,探索路子。抓住区委、区政府对乡村整治的机遇,紧密结合本乡镇(街道)实际,大力培育和发展与劳动力经济、特色经济、增长点经济有关的项目(如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农业、来料加工业等等),切实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增加收入,推进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此外,还要发挥能人优势。群众中不乏各类人才,吸纳他们为会员,选举为理事,注重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作用,鼓励他们带头开发项目,焕发能人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抓好宣传和服务的结合。充分利用人口学校、会员之家等阵地及发挥文艺宣传队的作用,进行计划生育国策、生殖保健知识、性病艾滋病防治、关爱女孩行动等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协助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推进。三是抓好宣传服务载体。与有关部门合作,认真部署并做好“”协会活动日、“”世界人口日、“”公开信纪念日、“”男性生殖健康日、国际家庭年中国宣传周等有关社会宣传活动。活动要有计划、有重点,力求活动热在基层、重心在基层,让更多的村(居)协会和会员在“两为”活动中参与并做出贡献。四是部门联动整合资源。建立协会牵头,政府有关部门、技术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有序合作机制。如目前在各镇乡(街道)开展的家政服务培训、农机部门的技术培训等,协会都可积极参与组织。

(四)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机制

新的一年,计生协会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改革,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力求在以下工作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要在村(居)民自治中不断创立新机制。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民主管理有组织,要有一个有决策议事能力强的理事班子,有一名德高望重又热心计生的会长和专职副会长;二是制度上有规范,进一步实行由村两委、村服务员、计生协会会员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管理与服务体系,村民按照居位近、活动方便的原则,成立自治小组,建立会员联系户制度,共同发挥作用;三是行动上有参与,在决策、管理、监督三个环节中发挥作用。同时按照省计生协要求,积极开展“村两委负总责,协会具体抓”的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和宣传推广。

二要在民营企业计生协会建设工作中再上新台阶。各镇乡(街道)对企业计生协会组织的建设要在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加快推广步伐。要求对人以上的企业有建立协会,其中要达到浙计生协〔〕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计划生育协会建设的意见》中规定的“六有五到位”要求。对人以下人以上且职工比较稳定的企业要积极建立协会组织,并努力发挥作用。在年底将选出示范民企协会参加市级示范民企的评选。同时,已将民企协会建设工作列为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与评估的内容之一。成立企业计生协会主要目的在于开展活动,关键要在发挥作用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各地要围绕协助企业落实计生基本国策、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发挥生产为核心内容,开展好企业计生协会工作。同时,要积极做好流动人口集居地计生协会组织的建立,通过在企业和流动人口集居地建立协会组织,参与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协助并推选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现居住地管理。

三要在协会自身工作机制方面有新突破。乡、村协会要建立相对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各镇乡(街道)要根据新形势下基层协会服务领域越来越宽,承担任务越来越重的情况,结合村民自治工作抓好试点,积极探索研究基层协会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