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例6篇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构建;城市;和谐;交通。

1、前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胡锦涛同志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办专题研讨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2004年建设部制订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确立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基本战略。温家宝总理也提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的指示精神,这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既是一个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的第一道工序,是保持城市正常运转的枢纽,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应该在获得优先发展的同时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加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经济的服务,营造有利于城市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在保持城市稳定与发展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2、构建城市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 

2.1和谐交通的基本内涵 

和谐交通,就是能够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交通,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需求得到满足的交通,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对运输服务感到满意的交通。和谐交通反映的是交通系统员工之间、交通系统员工与社会成员之间、交通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交通与自然之间和睦相处、协调相生的一种良性互动的状态。具体地讲,和谐交通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公平共享、规范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善的交通。城市交通作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 

2.2构建城市和谐交通需要处理的五种关系 

正确处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城市交通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构建城市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城市交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统筹兼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以及社会能够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发展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进行。因此,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态度办事,在推进城市交通改革和发展的地程中,充分地、前瞻性地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善于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方法,去解决城市交通发展中的问题,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注重协调城市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各种不同群体之间、交通与环境之间和和谐发展。 

正确处理城市交通系统与社会公众的关系。要把城市交通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提供让社会公众满意的城市交通服务,取得社会各界对城市交通发展的认同和支持;通过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提高社会各界对城市交通发展的知情度和参与度;通过树立和巩固亲民、负责、为民、务实的城市交通系统形象,不断增强城市交通系统对社会各界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正确处理城市交通系统与外部行业的关系。城市交通系统是社会关联系度很高的行业,比如与城建部门、环保部门、交警部门等都具有密切联系。城市交通系统要主动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建立有效的协作对话机制,在制订有关政策时全面系统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和协调各种关系,形成有利于城市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推动力。 

正确处理城市交通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构建城市和谐交通,还必须注重协调城市交通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尤其是要注重协调城市交通系统内部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没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 

正确处理城市交通系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城市交通不断发展的地程中,要努力构建绿色环保和具有人文化的要求交通。尤其在中央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后,作为城市交通系统要在发展过程中切实保护和全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构建城市和谐交通应该树立的基本意识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城市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努力构建城市和谐交通,必须树立六个意识: 

3.1人本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为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构建城市和谐交通的核心原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城市运输生产力滞后的矛盾。只有城市交通不断发展,才能为构建城市和谐交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城市交通发展的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公共交通优先即"人民大众优先"。要把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经济的出行方式,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产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 

3.2规划意识。加强城市交通的规划工作,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城市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目前城市出现的许多交通拥挤问题,都是缺乏规划协调意识所造成的。因此,应该在广泛调研和预测的基础上,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总体设计。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综合交通专业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是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的首要环节。应该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和调整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指导和规范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要认真分析和预测未来城市交通运输需求,科学谋划城市交通发展,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系统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2

摘要:城市交通协调城市各要素的布局与功能,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提出城市交通现状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提出全面的需求观、正确的目的观、科学的资源观、全局观四项原则从宏观上引导城市交通的规划。最后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提出城市交通规划的策略,协调城市发展、交通功能需求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城市交通的合理、有效运行是体现城市服务效率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这一方面实现了人才、财富的聚集和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但另一方面使得原本脆弱的交通系统不堪负重,交通生态不和谐问题日益凸现,由此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交通运输以满足单一的交通需求为目标,在交通运输系统建设运营管理的同时并未考虑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发展城市交通的意义

每个城市自身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历史的发展,都有一套自身的城市交通体系,如何建立适合的交通运输体系结构,优化配置交通资源,使得各运输方式在整个城市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合理分工、协同发展,从而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交通作为城市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之一,在城市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其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满足人民出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合理的交通系统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大多数城市基本上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城市道路网及相应的交通配套设施。但是, 在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指导下建设的城市交通系统,并没有完全实现人们的初衷——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却普遍出现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严重及交通污染严重等现象,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在大城市尤为突出。

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原则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城市交通功能出发,提出以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就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在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指导下,提高交通系统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经济合理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具体来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应是在促进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优化利用;在重视交通系统建设的同时,重视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提高;交通系统在满足近期需求的同时,要符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要求。

1、全面的需求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必须保证系统高效、安全、舒适、准时, 不能以牺牲出行的“质”来满足出行的“量”;同时, 满足个人出行需求时, 不要损害他人的出行要求, 也不要损害自己和他人以及未来人的生存需求和生活质量。

2、正确的目的观。城市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然而经济包括城市交通发展本身不是目的。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环境的整体提高,才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不仅仅意味着“道路拓宽”或“道路网容量增大”,更要有利于城市未来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3、 科学的资源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交通方式,如地铁、轻轨等,形成以公共交通为骨干的大运量、快速度的综合交通系统,合理地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交通设施。

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需要开发和利用一定的资源,包括恒定的和有限的自然资源。前者包括水、空气等,后者包括土地、动植物、矿产资源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必须重视有限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否则随之而来的交通污染,包括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振动和电磁波等会使城市付出巨大的代价。

4、全局(整体)观。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中, 由于人口、土地的开发强度都在不断增加, 规划的道路不仅要满足近期的交通需求, 还必须适应城市未来的发展, 否则就会占用后代应有的资源与发展的机会, 尽管它会给当代人带来可观的效益, 但却破坏了代与代之间的公平性。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应将城市交通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整体上、系统上进行调节与控制,还要用发展即动态的观点来分析研究城市交通规划, 以连锁反应的形式进行交通系统的演变;同时,要增加城市交通总体活力、适应力和承受力,并保留一定的弹性,为城市交通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策略

城市交通涉及范围广、处理复杂、投资大、系统性强、协调难, 城市交通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的努力实现。

(1)拓宽城市发展空间,调整松散的土地利用模式与高度集中的城市结构,将城市土地和城市空间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相结合。

(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集约化交通),压缩个体交通需求,尽快建立起完善的体制保障公共交通的发展,并通过市场竞争、新技术引进、资金扶持,使之实现良性循环。

(3)建立地铁、轻轨等交通方式为骨架的大、中、低运量俱全的城市交通网络和快速交通走廊,实行长短距离、快慢速度交通的分离,提高城市交通整体运作效率。

(4)改建交通换乘枢纽,实行常规公交、自行车交通与快速交通的便捷换乘;加强次干道、支路与步行街道的建设,确定不同主体的交通方式,实行各类交通的有效分离。

(5)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综合信息系统等,对城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控与服务,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与应急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既要满通需求,又要降低资源的投入和环境影响,必须同步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体系规划,并重点规划不同的交通方式之间的分工和协调。协调交通需求、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三者间的关系;协调满足需求和成长管理的关系;协调交通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的关系;建立起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交通系统的现代交通规划理论体系,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发展规划战略。

马荣国, 杨立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0,10(4)

林震; 杨浩.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J].综合运输, 2002,10

舒蕾,陈千.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比较分析[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8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城市交通结构优化模型研究[J].开发研究,2009(3)

梁富强.浅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之对策[J].青海科技,2011(6)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干线公路 城市结点 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干线公路建设不断完善,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在其发展中相互促进的同时又相互制约,且存在一种深层的互动协调关系。随着二者发展步伐的加快与加深,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将会深远影响着城市与公路的进一步发展。倘若城市的发展速度过快、扩张过广,将会逐渐包围干线公路,产生过境交通现象,对市内交通造成一定干扰,引起交通堵塞;而倘若干线公路的布局不够合理,将会一定程度降低城市结点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使城市结点的发展潜力无法得以有效发挥。因此,展开对于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发展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为深刻的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一种相互适应与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有效解决二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市与公路交通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一、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发展的相互关系

所谓干线公路,是指连接县、市及沿线枢纽地带(如公路、铁路、机场、旅游区、物流园等)的交通通道,具有开放性、覆盖面广、网络性强以及服务水平高等特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脉;而所谓城市结点,则是指县级以上城市(包括县级)建成区以及部分国省干线公路所经过的新市区规划范围,是公路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形成的源泉。作为两个平行发展的平行体,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发展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城市结点的发展直接决定着干线公路的布局走向,同时干线公路布局走向的变化又会对城市结点的空间布局与空间拓展有着重要影响力。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关系:

(一)依存关系

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能够共同构成“干线公路-城市结点”体系,二者之间相互依存。这种依存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城市依靠公路而兴盛。作为城市结点发展的关键支柱,干线公路对城市结点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依靠干线公路,能够推动城市结点的商业、贸易的快速流通,从而加快该城市结点的经济发展速度。事实证明,拥有发达的公路交通体系的城市,尤其是一些交通枢纽城市,往往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以及较高的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从另一层面来看,具有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结点,多处于交通要塞之处,尤其是公路两侧,交通十分便利。2)公路依靠城市而畅通。干线公路要想具有很好的运营效益,必须具有充足的人流与物流,而城市结点的发展则满足其所需,为干线公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确保该城市人流量以及物流量的持续增长,为干线公路的改建、拓建以及新建供应充足资金。

(二)制约关系

“干线公路-城市结点”体系不仅存在依存关系,同时还存在着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系主要体现为:1)当干线公路的发展步伐与城市结点的发展步伐不协调时,将会对城市结点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存在高速公路穿城而过、切城而过,换线公路距离城市过近,城市干道与干线公路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城市结点的快速发展。2)而当城市结点的规模较小,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城市化水平较为低下的时候,将会直接影响干线公路的交通流量,运营效益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这也是制约干线公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原因。

(三)互动协调关系

除了表层显现出来的依存关系与制约关系之外,“干线公路-城市结点”体系在其内层还存有一种层次较深的互动协调关系。这种互动协调关系主要从时间维与空间维两大维度上体现出来。

(1)时间维上:“干线公路-城市结点”体系存在一种不同步却又相互追赶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①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前提下,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公路发展水平不同步时,尤其是后者明显滞后于前者时,公路将会成为阻碍和制约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在。而基于城市结点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将会反过来有效加快并促进区域公路的大力建设,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反推动型发展模式”。②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前提下,城市、公路的发展水平均不高时,此时通常要以公路为基础,采取大力建设公路的工作方针,积极引导并有效推动区域内的城市化建设、商贸流通、招商引资以及对外开放,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要求公路建设水平领先于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水平,也就是所谓的“基础引导型发展模式”。

(2)空间维上:“干线公路-城市结点”体系存在一种相互吸引却又相互排斥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为:①基于公路特有的流通性,会吸引该区域内的居民、商家等大量汇集于此,逐渐形成城市。发展初期,公路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汇集于该区域,使得商贸发展迅速,并提升公路两侧的土地价值,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又会汇集越来越多的人流与物流,为公路的运营提供充足动力,从而实现“双赢”。②发展中期,伴随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原先的过境公路逐渐成为城市内部道路,一定程度影响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并且这种影响力将持续增大。随着矛盾与排斥的不断激化,“干线公路-城市结点”体系将重新进行空间布局,即建设公路立交、高架或公路外迁。③发展后期,当公路向外扩迁后,将提升城市的土地价值,使得城市结点的发展方向延伸至已外迁的过境公路,引发新一轮的城市扩张,并不断循环反复,直至城市扩张停止。如此“公路外迁”与“城市扩张”的循环往复过程,是“干线公路-城市结点”体系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规律。

二、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之间的衔接

在深刻理解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后,我们必须将二者有效衔接起来,建立一种相互适应与相互促进的良好衔接模式。考虑到干线公路自身功能、城市地理生态条件、城市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城市规模与交通区位等因素的影响,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对于中小城市,应采取能够有效发挥干线公路对于城市结点发展的支撑与引导作用的衔接模式;对于大或特大城市,则应在系统考虑城市道路网络与干线公路网络间的衔接关系的基础上,利用高快路系统的枢纽作用高效实现二者之间的衔接。其各自经典衔接模式如表一所示。

表一干线公路与城市的典型衔接模式

模式 表现形式 优点 缺点

干线公路与中小城市

穿过式 过境公路直接穿过市中心 对中小城市的早期发展与布局有很强的积聚作用 城市交通负荷较大,严重干扰城市交通与环境干扰

切线式 干线公路从城市的边沿切线布置 过境交通能够快速安全的经过结点,对城市的干扰也有所减小 切线式干线公路另一侧容易街道化,易演变成城市道路的一部分

绕行式 原有公路穿过结点成城市道路,新建干线公路自结点绕行经过结点 彻底分离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减小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与环境的负面作用 增加了过境交通的绕行距离

干线公路与大或特大城市

接入式 干线公路直接进入城市内部,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直接连接 适用于通行能力较弱、交通量不大的干线公路 衔接路段的通行能力匹配度较差时,容易造成出入口道路的拥堵

绕行式 干线公路自城市或组团绕行经过城市结点,将过境交通分离 减小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干扰,适用于通行能力强、过境交通量集中的干线公路 绕行线两侧易成为开发建设用地,干线公路将很快被城市用地包围,面临再次改线、重复建设的问题

穿越式 干线公路从城市组团之间空地穿过,或以高架式穿过城市 减少过境交通的绕行距离,适用于过境交通量集中的干线公路 工程造价高,影响城市景观,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

融入式 干线公路接入结点“高快路”系统,引导过境交通与出入境交通融入结点“高快路”系统集中转换和疏散 减少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干扰,节约出行时间,提高结点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技术标准高、难度大

结语

总之,公路干线网络对于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干线公路的发展战略直接决定该城市的未来空间形态。广大建设者们应在充分认识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在其发展中存在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以及深层互动协调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需求与发展阶段的不同,选择最合理的衔接模式,在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中真正建立一种相互适应与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推动城市与公路交通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4

1.1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发展特征与趋势

(1)缺乏空间引导与控制导致城市空间低效扩张。基于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来看,呈现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城市发展呈现多中心扩散模式,造成大小组团串联式发展,在交通系统并不发达的情况,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占用耕地,破坏环境;另一种模式是圈层式发展,注重城市规模扩张而较少关注“土地与交通一体化建设”,因而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城市运行效率低下等严重问题。从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来看,城市扩张的总体趋势有所减缓,但由于缺乏城市空间引导和城市增长边界的有效控制措施,城市仍然在无序扩张。(2)注重城市物质空间扩展而忽视城市空间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城市是一个复杂有机体,组织城市经济、社会、空间和环境的要素构成了整个城市高效运行的重要要素。高效运行的城市和会呼吸的城市都是一种“内生型”城市,城市整体发展与自然环境处于一种平衡的“新陈代谢”过程。而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缺乏城市规划要素间的协同,也较少采用低冲击建设模式。具体表现在各规划层面间物质空间规划要素缺乏协同,导致土地利用与空间建设呈现“两张皮”的不协调局面,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上下级规划间难以协调,导致规划调控的指标阀值难以控制、保护性开发建设难以执行,出现城市发展方向不明确,城市空间分散、建设时序混乱等现象,影响到城市功能片区联系弱化,城市空间要素运行效率低。

1.2城市空间结构与碳排放效应关系

城市整体运行是通过城市能源输入系统和废物输出排放系统构成。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设用地增多,绿化空间减少,高污染能源的利用,导致城市生产空间碳排放增多,交通和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大,因而在整个城市碳排放系统里,能源循环利用低,废物和废气排放量大,出现高碳排放模式。Glaeser和Kahn两位学者通过紧凑城市和蔓延城市案例对比发现,城市碳排放与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有密切的关系。土地与交通一体化的开发和利用模式,更能促进城市低碳高效运行。通过北欧等国家的低碳生态城镇案例经验表明,随着城镇密度的提高,土地经济价值更加凸显,与之配套的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网络要健全,形成高效运行的城市公共交通走廊。同时从城市整体空间层面要构建城市整体的绿化和开放空间网络,形成贯通城市内外的通风廊道和生态格局。

2低碳城市空间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判定空间绩效优劣的直接依据和量化指标。由于研究层面和方法不同,其关注的重点也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空间绩效标准。从城市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构建低碳城市的空间绩效指标体系,对于城市低碳减排至关重要。

2.1基于城市层面的空间绩效指标体系

城市层面的低碳指标体系分别从生态绩效、社会经济绩效、空间形态、交通绩效等4个层面,采用综合评价、模糊评价等方法构建了城市空间绩效的评价模型。该评价体系更关注从城市环境建设、经济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及交通发展等层面,力图从城市整体层面控制城市碳排放的路径,实现城市低碳生态发展。

2.2基于街区层面的城市空间绩效指标体系

城市街区层面的城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主要从经济、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4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主要指标,直接反应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城市经济是城市整体运行的关键,物质空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途径和平台。城市交通是城市的骨架,关系到城市物质流、信息流、经济流和人流的运行速度和效率。通过这些主要指标能反映城市空间发展是否协同、高效、有序发展。城市基础教育设施均衡化配置直接关系到每个受教育者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所以基础教育设施的配置应具有良好的空间服务绩效。在全球变暖和能源短缺的大环境下,城市生态环境的绩效成为当前热点议题之一。

3结语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城市交通;公共交通;绿色交通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前言

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城市交通,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城市交通的需求量快速增加。城市交通的发展可为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出现了有待完善的城市问题,包括噪音、事故、空气污染、城市形态破、坏地块阻隔等等[1]。对于城市发展的方向,能够更好满足人们的各种出行需求,并且建立通畅的绿色健康的城市新型交通系统。

二、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

国内交通规划起步较晚,发源于1980年代,主要是关于交通规划理论引进与交通规划体系模拟方面,尽管现在较为完善的适合国内国情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已经形成,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支撑体系,城市交通的橙承载能力目前还不能满通出行的需求。人们重视的热点是分析和开发有助于减少城市交通压力,节省成本、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相一致的城市交通方式。对城市道路线路开展改进、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加大政府相关政策调控管理等措施,呈现了一定的作用。改进国内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点是提倡和弘扬城市公共交通与绿色交通,同时投入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致。[2]。

三、城市交通的现状

1.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

美国学者汤姆逊关于城市交通问题的看法是交通速度、事故、公共交通高峰时间拥挤、公共交通非高峰时段乘客稀少、步行人困难、停车位不足和冲击环境都属于城市问题。并且,他认为困扰大城市市民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交通拥挤[3]。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有安全问题、传统能源的枯竭、资源、环境污染,具体体现在:交通拥堵,且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停车设施不足,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公交通承担出行比例太小,公共交通日益萎靡;忽视步行者的需求,行人交通不便;交通事故增加;噪声和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能源消耗量猛增;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超过城市交通的承载能力;交通规划不能够达到城市发展的交通需求等。

2.造成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

国内遵循以往的公路城设市计道的路思设路计,较重多点的参考虑机动车交通,对于车辆行驶线性几何指标关注度偏高,同时行人和公交空间路权分配不足、没有保障到通行安全性,出现了城市交通出行率不高、交通不通畅、交通事故以及其他的现象,以人为本等优先理念没有得予表现。

总结导致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因素,总体包括认识、规划以及管理体制几个方面。解决城市交通自身的问题,目前交通研究机构以及城市管理者给出的建议措施是:改建、增建既有路网,发展地面交通;修建城市高架道路与立交道口;细化交通管理、优化路权分配;修建轨道交通系统[4]。在未来混合动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投入新型燃料,能够提高燃料的使用率,同时对于机动车的废气排放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在积极建设并改进城市公共交通,借助于提倡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模式指引人们少用或以低碳方式使用小汽车[5]。

四、发展绿色交通的必要性

安全、环保、节能,城市道路运行能力的提升是未来城市交通的热点与重点,同时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倡导公共交通优先和推广绿色交通模式,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核心在于倡导实施公共交通,并且建立一个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一致的多层次、全面的城市交通体系。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要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以常规公交系统为主体,以出租车及个人交通方式为辅助;以公路和铁路、航空等为对外交通的主要手段,并且要具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用系统调配置,实现各种交通方式彼此无瑕疵衔接、协调运行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绿色交通主要为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等方式,发展绿色交通目的是提升道路通畅度、减少污染、有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环境、减少建设维护费用,绿色交通系统涵盖出行工具、道路状况、车辆运行方式和交通管理办法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需要融入绿色交通理念的指引思路,分析城市的开发强度、交通容量与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促进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共同发展。

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交通都必须满通的基本目的,“公交先行”是绿色交通发展的大势所需。实施“公交先行”,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有重要帮助。第一,提倡绿色交通出行以及公交优先,同时城市发展有赖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交通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两者需要协调一致。在城市交通规中,将体现“公交先行”理念,在交通规划中对于公交车车道、始发站、枢纽站要做到优先规划,城市交通系统是多元化的,以公交为主导,能够对公众出行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并有利于提升城市交通能力。第二,“公交先行”必须解决“路权”问题。在有条件的道路开辟公交专用道;在十字路口信号灯优先让公交车通过;站点设置优先,方便公交车停靠;此外,在道路通行上,解除对公交线路的限制,如在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上允许公交车双向行驶;再者,在政策、财政上给予优先;最后是科技优先。

五、结语

我国城市化发展愈来愈快,城市交通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以轨道交通为主,建设现代化多层次的综合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发展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将会对城市交通的合理健康发展,以及人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缨.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研究展望[J].上海城市规划,2008,(80).

[2]周怀恩,刘巍.城市公共交通未来发展方向[J].交通世界,2012(20).

[3]孙斌栋,赵新正,潘鑫,胥建华.世界大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的规律探讨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J].2008,(2).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道路规划;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道路是城市的动脉,道路规划的合理与否更是关系着一个城市未来交通的便捷以及经济分腾飞,合理的规划能清晰的将城市划分,反过来为道路的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以及环境,因此,二者之间是双赢互惠的关系。本文针对城市道路规划与城市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道路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1)道路规划一方面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状况,通水也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合理的规划,可以全面的利用并有机的融合城市的各项资源,提高整个城市的效率,并有效的整合城市周边的资源,更广阔的拓展城市的影响空间,对城市的发展起着决定行的作用。

(2)便利的城市交通环境,尤其在现在的环境下,对于一个城市的准投资者来讲,是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交通可以促进资本的流动,甚至克服一些生产中因所处环境而造成的资源瓶颈,实现经济的扩张,并且,便捷的交通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娱乐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交流过程中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拓宽城市发展的思路,也从另一层面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3)除了直接的经济影响以为,道路规划还能够影响城市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传统价值。例如厦门环岛路宽60米,双向6车道,依山傍海而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建设中考虑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旅游景观等多种因素,使长达43公里的道路建设成为厦门美丽的滨海风景带。环岛路之美和环岛路之长也使它成为世界上少有而最漂亮的马拉松跑道。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在众多历史悠久的大赛中脱颖而出,被国际田径联合会评为国际金牌赛事。可以看出,道路的规划促进了城市设施附属功能的开发利用,提高了城市现代文明和社会经济价值。

二、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1)城市发展目标的研究与确定;

2)安排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

3)确立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

4)城市各建设的部署和安排。

这些内容决定了城市规划具有综合性、政策性、前瞻性和长期性。根据城市规划的上述特性.城市规划应当立足长呢故事的实际,从城市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着眼,对各系统、各部门、各单位的发展实行统筹兼顾的,综合部署,以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的整体综合效益。

三、城市规划工作的上述特性

要求它在制定规划与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处理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城市总体规划以2O年为期,同时要求对三、五十年以后城市发展有远景设想。有无远见。是衡量规划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2)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既要有科学预见.又要充分考虑显示的可能性,是规划尽量切合实际。

3)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局部服从整体,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准则。各局部区域是城市的有机构成部分。比如。在城市基础设施大系统中,给水、排水、道路、供电、通信、防洪、防洪、消防等系统.必须全市“一盘棋”。

4)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是国家的中心任务.城市是经济中心.为经济发展服务是长呢故事规划的基本任务之一。保护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是城市规划的根本原则.应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比如:要求排放污染大气物质的企业和单位必须建在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方位.一切恶臭、严重噪声的单位不得健在城市居民稠密区。

5)处理好城市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土地。城市发展中合理用地是城市规划的根本任务。“珍惜用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城市规划必须全面贯彻这一国策。

6)处理平常时期与非常时期的关系: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这些自然灾害。特别注意供水、供电、通信等防灾减灾“生命线”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城市规划应将防灾与减灾作为重要任务,力求城市安全。

7)处理好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的关系:我国是历史文化大国.对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有价值的古建筑、传统街区等应当认真加以保护。

8)处理好城市功能与城币形象的关系:在充分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在讲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注意形象建设,做到适用、经济、美观相结合。

四、当前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规划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具体来讲:

1.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北方一些旧城市的交通规划问题,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其一是我国现阶段处于城市新旧交替的发展时期,城市原因交通系统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难在新的规划中予以一次性取缔,因此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过程。其二是由于城市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中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及合理性。如对于影响到交通发展的政策未给予充分的考虑,对整个城市及城市间的交通规划缺乏整体协调性。

2.随着城市交通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城市交通容量不足的问题却日益凸显。同时大部分城市的交通运输仍没有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及时的整顿,城市交通发展速度和质量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难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得不到明显的缓解,交通压力巨大。交通堵塞问题必将直接影响到运输及经济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对于城市形象建设和宣传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

3.城市交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经济的支持。从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首先,经济发展的落后以及发展失衡的问题,使得我国很大一部分城市交通的发展缺乏有力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许多地方政府受财力限制,对于城市交通发展重视明显不到位,形成恶性循环,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城市交通的不发达,城市交通的落后及不完善而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难度。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城市道路规划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是一个大的难题。其次,我国部分地区政府直接忽视经济快速发展对城市交通提出的更高要求,政府财政收入用于诸如形象性工程的建设方面,城市交通发展难以得到持续发展。

五、道路规划与城市发展的思考

1.加大城市规划投入力度。

针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落后的情况,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大城市交通、道路规划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合理规划和专项的自己费用,加强资金的管理以及使用,从而积极推展城市规划的发展。应重点针对扩大城市道路容量、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和系统,为城市经济发展过程的商品流通、扩大市场等提供便利的基础服务,以便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另外,鉴于城市规划及交通建设的特殊性,可以再保证公众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和私人机构资金的参与,从而共同推进城市规划的发展。

2.要进行规划层面的思考。

加强城市道路的生态规划,在考虑城市长期生态质量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强城市道路的生态规划,将先进的通讯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同先进的交通管理理论结合在一起,规划并建立一套智能化的交通运输系统。这样既能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又能协调处理城市生态发展的问题,还人们以健康、生态的城市交通环境,为城市发展注入一些和谐的元素。

3.合理的建设方式。

道路交通地面建设的原则为,在保证交通顺畅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道路的面积。并非道路越宽对于行驶的性能越好。据研究资料表明:2.7-3.2m是车行道最合适的宽度,道路过宽反而会影响交通的流畅。合理的道路宽度与充足的绿地空间,降低道路对于城市温度的影响,并且建设完善的道路和地下排水问题,才能实现城市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城市道路规划与经济建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提高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又可能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城市道路建设的生态化规划,以实现城市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