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构建;城市;和谐;交通。

1、前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胡锦涛同志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办专题研讨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2004年建设部制订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确立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基本战略。温家宝总理也提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的指示精神,这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既是一个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的第一道工序,是保持城市正常运转的枢纽,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应该在获得优先发展的同时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加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经济的服务,营造有利于城市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在保持城市稳定与发展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2、构建城市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 

2.1和谐交通的基本内涵 

和谐交通,就是能够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交通,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需求得到满足的交通,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对运输服务感到满意的交通。和谐交通反映的是交通系统员工之间、交通系统员工与社会成员之间、交通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交通与自然之间和睦相处、协调相生的一种良性互动的状态。具体地讲,和谐交通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公平共享、规范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善的交通。城市交通作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 

2.2构建城市和谐交通需要处理的五种关系 

正确处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城市交通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构建城市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城市交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统筹兼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以及社会能够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发展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进行。因此,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态度办事,在推进城市交通改革和发展的地程中,充分地、前瞻性地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善于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方法,去解决城市交通发展中的问题,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注重协调城市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各种不同群体之间、交通与环境之间和和谐发展。 

正确处理城市交通系统与社会公众的关系。要把城市交通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提供让社会公众满意的城市交通服务,取得社会各界对城市交通发展的认同和支持;通过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提高社会各界对城市交通发展的知情度和参与度;通过树立和巩固亲民、负责、为民、务实的城市交通系统形象,不断增强城市交通系统对社会各界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正确处理城市交通系统与外部行业的关系。城市交通系统是社会关联系度很高的行业,比如与城建部门、环保部门、交警部门等都具有密切联系。城市交通系统要主动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建立有效的协作对话机制,在制订有关政策时全面系统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和协调各种关系,形成有利于城市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推动力。 

正确处理城市交通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构建城市和谐交通,还必须注重协调城市交通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尤其是要注重协调城市交通系统内部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没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 

正确处理城市交通系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城市交通不断发展的地程中,要努力构建绿色环保和具有人文化的要求交通。尤其在中央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后,作为城市交通系统要在发展过程中切实保护和全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构建城市和谐交通应该树立的基本意识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城市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努力构建城市和谐交通,必须树立六个意识: 

3.1人本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为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构建城市和谐交通的核心原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城市运输生产力滞后的矛盾。只有城市交通不断发展,才能为构建城市和谐交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城市交通发展的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公共交通优先即"人民大众优先"。要把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经济的出行方式,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产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 

3.2规划意识。加强城市交通的规划工作,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城市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目前城市出现的许多交通拥挤问题,都是缺乏规划协调意识所造成的。因此,应该在广泛调研和预测的基础上,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总体设计。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综合交通专业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是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的首要环节。应该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和调整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指导和规范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要认真分析和预测未来城市交通运输需求,科学谋划城市交通发展,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系统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2

摘要:城市交通协调城市各要素的布局与功能,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提出城市交通现状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提出全面的需求观、正确的目的观、科学的资源观、全局观四项原则从宏观上引导城市交通的规划。最后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提出城市交通规划的策略,协调城市发展、交通功能需求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城市交通的合理、有效运行是体现城市服务效率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这一方面实现了人才、财富的聚集和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但另一方面使得原本脆弱的交通系统不堪负重,交通生态不和谐问题日益凸现,由此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交通运输以满足单一的交通需求为目标,在交通运输系统建设运营管理的同时并未考虑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发展城市交通的意义

每个城市自身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历史的发展,都有一套自身的城市交通体系,如何建立适合的交通运输体系结构,优化配置交通资源,使得各运输方式在整个城市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合理分工、协同发展,从而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交通作为城市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之一,在城市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其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满足人民出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合理的交通系统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大多数城市基本上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城市道路网及相应的交通配套设施。但是, 在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指导下建设的城市交通系统,并没有完全实现人们的初衷——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却普遍出现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严重及交通污染严重等现象,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在大城市尤为突出。

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原则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城市交通功能出发,提出以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就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在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指导下,提高交通系统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经济合理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具体来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应是在促进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优化利用;在重视交通系统建设的同时,重视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提高;交通系统在满足近期需求的同时,要符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要求。

1、全面的需求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必须保证系统高效、安全、舒适、准时, 不能以牺牲出行的“质”来满足出行的“量”;同时, 满足个人出行需求时, 不要损害他人的出行要求, 也不要损害自己和他人以及未来人的生存需求和生活质量。

2、正确的目的观。城市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然而经济包括城市交通发展本身不是目的。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环境的整体提高,才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不仅仅意味着“道路拓宽”或“道路网容量增大”,更要有利于城市未来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3、 科学的资源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交通方式,如地铁、轻轨等,形成以公共交通为骨干的大运量、快速度的综合交通系统,合理地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交通设施。

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需要开发和利用一定的资源,包括恒定的和有限的自然资源。前者包括水、空气等,后者包括土地、动植物、矿产资源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必须重视有限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否则随之而来的交通污染,包括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振动和电磁波等会使城市付出巨大的代价。

4、全局(整体)观。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中, 由于人口、土地的开发强度都在不断增加, 规划的道路不仅要满足近期的交通需求, 还必须适应城市未来的发展, 否则就会占用后代应有的资源与发展的机会, 尽管它会给当代人带来可观的效益, 但却破坏了代与代之间的公平性。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应将城市交通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整体上、系统上进行调节与控制,还要用发展即动态的观点来分析研究城市交通规划, 以连锁反应的形式进行交通系统的演变;同时,要增加城市交通总体活力、适应力和承受力,并保留一定的弹性,为城市交通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策略

城市交通涉及范围广、处理复杂、投资大、系统性强、协调难, 城市交通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的努力实现。

(1)拓宽城市发展空间,调整松散的土地利用模式与高度集中的城市结构,将城市土地和城市空间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相结合。

(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集约化交通),压缩个体交通需求,尽快建立起完善的体制保障公共交通的发展,并通过市场竞争、新技术引进、资金扶持,使之实现良性循环。

(3)建立地铁、轻轨等交通方式为骨架的大、中、低运量俱全的城市交通网络和快速交通走廊,实行长短距离、快慢速度交通的分离,提高城市交通整体运作效率。

(4)改建交通换乘枢纽,实行常规公交、自行车交通与快速交通的便捷换乘;加强次干道、支路与步行街道的建设,确定不同主体的交通方式,实行各类交通的有效分离。

(5)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综合信息系统等,对城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控与服务,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与应急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既要满通需求,又要降低资源的投入和环境影响,必须同步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体系规划,并重点规划不同的交通方式之间的分工和协调。协调交通需求、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三者间的关系;协调满足需求和成长管理的关系;协调交通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的关系;建立起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交通系统的现代交通规划理论体系,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发展规划战略。

马荣国, 杨立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0,10(4)

林震; 杨浩.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J].综合运输, 2002,10

舒蕾,陈千.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比较分析[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8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城市交通结构优化模型研究[J].开发研究,2009(3)

梁富强.浅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之对策[J].青海科技,2011(6)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干线公路 城市结点 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干线公路建设不断完善,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在其发展中相互促进的同时又相互制约,且存在一种深层的互动协调关系。随着二者发展步伐的加快与加深,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将会深远影响着城市与公路的进一步发展。倘若城市的发展速度过快、扩张过广,将会逐渐包围干线公路,产生过境交通现象,对市内交通造成一定干扰,引起交通堵塞;而倘若干线公路的布局不够合理,将会一定程度降低城市结点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使城市结点的发展潜力无法得以有效发挥。因此,展开对于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发展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为深刻的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一种相互适应与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有效解决二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市与公路交通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一、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发展的相互关系

所谓干线公路,是指连接县、市及沿线枢纽地带(如公路、铁路、机场、旅游区、物流园等)的交通通道,具有开放性、覆盖面广、网络性强以及服务水平高等特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脉;而所谓城市结点,则是指县级以上城市(包括县级)建成区以及部分国省干线公路所经过的新市区规划范围,是公路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形成的源泉。作为两个平行发展的平行体,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发展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城市结点的发展直接决定着干线公路的布局走向,同时干线公路布局走向的变化又会对城市结点的空间布局与空间拓展有着重要影响力。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关系:

(一)依存关系

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能够共同构成“干线公路-城市结点”体系,二者之间相互依存。这种依存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城市依靠公路而兴盛。作为城市结点发展的关键支柱,干线公路对城市结点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依靠干线公路,能够推动城市结点的商业、贸易的快速流通,从而加快该城市结点的经济发展速度。事实证明,拥有发达的公路交通体系的城市,尤其是一些交通枢纽城市,往往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以及较高的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从另一层面来看,具有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结点,多处于交通要塞之处,尤其是公路两侧,交通十分便利。2)公路依靠城市而畅通。干线公路要想具有很好的运营效益,必须具有充足的人流与物流,而城市结点的发展则满足其所需,为干线公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确保该城市人流量以及物流量的持续增长,为干线公路的改建、拓建以及新建供应充足资金。

(二)制约关系

“干线公路-城市结点”体系不仅存在依存关系,同时还存在着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系主要体现为:1)当干线公路的发展步伐与城市结点的发展步伐不协调时,将会对城市结点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存在高速公路穿城而过、切城而过,换线公路距离城市过近,城市干道与干线公路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城市结点的快速发展。2)而当城市结点的规模较小,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城市化水平较为低下的时候,将会直接影响干线公路的交通流量,运营效益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这也是制约干线公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原因。

(三)互动协调关系

除了表层显现出来的依存关系与制约关系之外,“干线公路-城市结点”体系在其内层还存有一种层次较深的互动协调关系。这种互动协调关系主要从时间维与空间维两大维度上体现出来。

(1)时间维上:“干线公路-城市结点”体系存在一种不同步却又相互追赶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①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前提下,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公路发展水平不同步时,尤其是后者明显滞后于前者时,公路将会成为阻碍和制约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在。而基于城市结点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将会反过来有效加快并促进区域公路的大力建设,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反推动型发展模式”。②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前提下,城市、公路的发展水平均不高时,此时通常要以公路为基础,采取大力建设公路的工作方针,积极引导并有效推动区域内的城市化建设、商贸流通、招商引资以及对外开放,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要求公路建设水平领先于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水平,也就是所谓的“基础引导型发展模式”。

(2)空间维上:“干线公路-城市结点”体系存在一种相互吸引却又相互排斥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为:①基于公路特有的流通性,会吸引该区域内的居民、商家等大量汇集于此,逐渐形成城市。发展初期,公路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汇集于该区域,使得商贸发展迅速,并提升公路两侧的土地价值,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又会汇集越来越多的人流与物流,为公路的运营提供充足动力,从而实现“双赢”。②发展中期,伴随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原先的过境公路逐渐成为城市内部道路,一定程度影响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并且这种影响力将持续增大。随着矛盾与排斥的不断激化,“干线公路-城市结点”体系将重新进行空间布局,即建设公路立交、高架或公路外迁。③发展后期,当公路向外扩迁后,将提升城市的土地价值,使得城市结点的发展方向延伸至已外迁的过境公路,引发新一轮的城市扩张,并不断循环反复,直至城市扩张停止。如此“公路外迁”与“城市扩张”的循环往复过程,是“干线公路-城市结点”体系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规律。

二、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之间的衔接

在深刻理解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后,我们必须将二者有效衔接起来,建立一种相互适应与相互促进的良好衔接模式。考虑到干线公路自身功能、城市地理生态条件、城市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城市规模与交通区位等因素的影响,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对于中小城市,应采取能够有效发挥干线公路对于城市结点发展的支撑与引导作用的衔接模式;对于大或特大城市,则应在系统考虑城市道路网络与干线公路网络间的衔接关系的基础上,利用高快路系统的枢纽作用高效实现二者之间的衔接。其各自经典衔接模式如表一所示。

表一干线公路与城市的典型衔接模式

模式 表现形式 优点 缺点

干线公路与中小城市

穿过式 过境公路直接穿过市中心 对中小城市的早期发展与布局有很强的积聚作用 城市交通负荷较大,严重干扰城市交通与环境干扰

切线式 干线公路从城市的边沿切线布置 过境交通能够快速安全的经过结点,对城市的干扰也有所减小 切线式干线公路另一侧容易街道化,易演变成城市道路的一部分

绕行式 原有公路穿过结点成城市道路,新建干线公路自结点绕行经过结点 彻底分离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减小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与环境的负面作用 增加了过境交通的绕行距离

干线公路与大或特大城市

接入式 干线公路直接进入城市内部,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直接连接 适用于通行能力较弱、交通量不大的干线公路 衔接路段的通行能力匹配度较差时,容易造成出入口道路的拥堵

绕行式 干线公路自城市或组团绕行经过城市结点,将过境交通分离 减小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干扰,适用于通行能力强、过境交通量集中的干线公路 绕行线两侧易成为开发建设用地,干线公路将很快被城市用地包围,面临再次改线、重复建设的问题

穿越式 干线公路从城市组团之间空地穿过,或以高架式穿过城市 减少过境交通的绕行距离,适用于过境交通量集中的干线公路 工程造价高,影响城市景观,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

融入式 干线公路接入结点“高快路”系统,引导过境交通与出入境交通融入结点“高快路”系统集中转换和疏散 减少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干扰,节约出行时间,提高结点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技术标准高、难度大

结语

总之,公路干线网络对于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干线公路的发展战略直接决定该城市的未来空间形态。广大建设者们应在充分认识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在其发展中存在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以及深层互动协调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需求与发展阶段的不同,选择最合理的衔接模式,在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中真正建立一种相互适应与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推动城市与公路交通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4

1.1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发展特征与趋势

(1)缺乏空间引导与控制导致城市空间低效扩张。基于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来看,呈现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城市发展呈现多中心扩散模式,造成大小组团串联式发展,在交通系统并不发达的情况,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占用耕地,破坏环境;另一种模式是圈层式发展,注重城市规模扩张而较少关注“土地与交通一体化建设”,因而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城市运行效率低下等严重问题。从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来看,城市扩张的总体趋势有所减缓,但由于缺乏城市空间引导和城市增长边界的有效控制措施,城市仍然在无序扩张。(2)注重城市物质空间扩展而忽视城市空间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城市是一个复杂有机体,组织城市经济、社会、空间和环境的要素构成了整个城市高效运行的重要要素。高效运行的城市和会呼吸的城市都是一种“内生型”城市,城市整体发展与自然环境处于一种平衡的“新陈代谢”过程。而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缺乏城市规划要素间的协同,也较少采用低冲击建设模式。具体表现在各规划层面间物质空间规划要素缺乏协同,导致土地利用与空间建设呈现“两张皮”的不协调局面,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上下级规划间难以协调,导致规划调控的指标阀值难以控制、保护性开发建设难以执行,出现城市发展方向不明确,城市空间分散、建设时序混乱等现象,影响到城市功能片区联系弱化,城市空间要素运行效率低。

1.2城市空间结构与碳排放效应关系

城市整体运行是通过城市能源输入系统和废物输出排放系统构成。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设用地增多,绿化空间减少,高污染能源的利用,导致城市生产空间碳排放增多,交通和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大,因而在整个城市碳排放系统里,能源循环利用低,废物和废气排放量大,出现高碳排放模式。Glaeser和Kahn两位学者通过紧凑城市和蔓延城市案例对比发现,城市碳排放与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有密切的关系。土地与交通一体化的开发和利用模式,更能促进城市低碳高效运行。通过北欧等国家的低碳生态城镇案例经验表明,随着城镇密度的提高,土地经济价值更加凸显,与之配套的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网络要健全,形成高效运行的城市公共交通走廊。同时从城市整体空间层面要构建城市整体的绿化和开放空间网络,形成贯通城市内外的通风廊道和生态格局。

2低碳城市空间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判定空间绩效优劣的直接依据和量化指标。由于研究层面和方法不同,其关注的重点也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空间绩效标准。从城市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构建低碳城市的空间绩效指标体系,对于城市低碳减排至关重要。

2.1基于城市层面的空间绩效指标体系

城市层面的低碳指标体系分别从生态绩效、社会经济绩效、空间形态、交通绩效等4个层面,采用综合评价、模糊评价等方法构建了城市空间绩效的评价模型。该评价体系更关注从城市环境建设、经济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及交通发展等层面,力图从城市整体层面控制城市碳排放的路径,实现城市低碳生态发展。

2.2基于街区层面的城市空间绩效指标体系

城市街区层面的城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主要从经济、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4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主要指标,直接反应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城市经济是城市整体运行的关键,物质空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途径和平台。城市交通是城市的骨架,关系到城市物质流、信息流、经济流和人流的运行速度和效率。通过这些主要指标能反映城市空间发展是否协同、高效、有序发展。城市基础教育设施均衡化配置直接关系到每个受教育者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所以基础教育设施的配置应具有良好的空间服务绩效。在全球变暖和能源短缺的大环境下,城市生态环境的绩效成为当前热点议题之一。

3结语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城市交通;公共交通;绿色交通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前言

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城市交通,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城市交通的需求量快速增加。城市交通的发展可为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出现了有待完善的城市问题,包括噪音、事故、空气污染、城市形态破、坏地块阻隔等等[1]。对于城市发展的方向,能够更好满足人们的各种出行需求,并且建立通畅的绿色健康的城市新型交通系统。

二、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

国内交通规划起步较晚,发源于1980年代,主要是关于交通规划理论引进与交通规划体系模拟方面,尽管现在较为完善的适合国内国情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已经形成,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支撑体系,城市交通的橙承载能力目前还不能满通出行的需求。人们重视的热点是分析和开发有助于减少城市交通压力,节省成本、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相一致的城市交通方式。对城市道路线路开展改进、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加大政府相关政策调控管理等措施,呈现了一定的作用。改进国内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点是提倡和弘扬城市公共交通与绿色交通,同时投入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致。[2]。

三、城市交通的现状

1.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

美国学者汤姆逊关于城市交通问题的看法是交通速度、事故、公共交通高峰时间拥挤、公共交通非高峰时段乘客稀少、步行人困难、停车位不足和冲击环境都属于城市问题。并且,他认为困扰大城市市民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交通拥挤[3]。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有安全问题、传统能源的枯竭、资源、环境污染,具体体现在:交通拥堵,且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停车设施不足,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公交通承担出行比例太小,公共交通日益萎靡;忽视步行者的需求,行人交通不便;交通事故增加;噪声和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能源消耗量猛增;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超过城市交通的承载能力;交通规划不能够达到城市发展的交通需求等。

2.造成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

国内遵循以往的公路城设市计道的路思设路计,较重多点的参考虑机动车交通,对于车辆行驶线性几何指标关注度偏高,同时行人和公交空间路权分配不足、没有保障到通行安全性,出现了城市交通出行率不高、交通不通畅、交通事故以及其他的现象,以人为本等优先理念没有得予表现。

总结导致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因素,总体包括认识、规划以及管理体制几个方面。解决城市交通自身的问题,目前交通研究机构以及城市管理者给出的建议措施是:改建、增建既有路网,发展地面交通;修建城市高架道路与立交道口;细化交通管理、优化路权分配;修建轨道交通系统[4]。在未来混合动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投入新型燃料,能够提高燃料的使用率,同时对于机动车的废气排放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在积极建设并改进城市公共交通,借助于提倡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模式指引人们少用或以低碳方式使用小汽车[5]。

四、发展绿色交通的必要性

安全、环保、节能,城市道路运行能力的提升是未来城市交通的热点与重点,同时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倡导公共交通优先和推广绿色交通模式,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核心在于倡导实施公共交通,并且建立一个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一致的多层次、全面的城市交通体系。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要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以常规公交系统为主体,以出租车及个人交通方式为辅助;以公路和铁路、航空等为对外交通的主要手段,并且要具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用系统调配置,实现各种交通方式彼此无瑕疵衔接、协调运行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绿色交通主要为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等方式,发展绿色交通目的是提升道路通畅度、减少污染、有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环境、减少建设维护费用,绿色交通系统涵盖出行工具、道路状况、车辆运行方式和交通管理办法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需要融入绿色交通理念的指引思路,分析城市的开发强度、交通容量与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促进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共同发展。

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交通都必须满通的基本目的,“公交先行”是绿色交通发展的大势所需。实施“公交先行”,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有重要帮助。第一,提倡绿色交通出行以及公交优先,同时城市发展有赖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交通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两者需要协调一致。在城市交通规中,将体现“公交先行”理念,在交通规划中对于公交车车道、始发站、枢纽站要做到优先规划,城市交通系统是多元化的,以公交为主导,能够对公众出行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并有利于提升城市交通能力。第二,“公交先行”必须解决“路权”问题。在有条件的道路开辟公交专用道;在十字路口信号灯优先让公交车通过;站点设置优先,方便公交车停靠;此外,在道路通行上,解除对公交线路的限制,如在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上允许公交车双向行驶;再者,在政策、财政上给予优先;最后是科技优先。

五、结语

我国城市化发展愈来愈快,城市交通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以轨道交通为主,建设现代化多层次的综合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发展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将会对城市交通的合理健康发展,以及人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缨.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研究展望[J].上海城市规划,2008,(80).

[2]周怀恩,刘巍.城市公共交通未来发展方向[J].交通世界,2012(20).

[3]孙斌栋,赵新正,潘鑫,胥建华.世界大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的规律探讨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J].2008,(2).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城市交通;城市规划;关系

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交通作为链接外界的方式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城市要想快速、稳定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对交通环境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调节好交通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使交通与城市建设紧密相连,规划出一个综合性强并且实用性强的城市布局。

一、新时代背景下城市交通发展的特征与趋势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核心,它的发展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发展的进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交通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但是,交通运输种类呈现出了多元化,并且运输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城市交通发展逐渐实现综合性和实用性,并且与城市的整体规划越来越密切。交通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交通疏散的本身,而是更多的与城市整体发展相结合,交通与城市规划呈现出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趋势。

二、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

(一)城市房地产业与交通的关系

城市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周期长、价值量大、位置固定等特点,并且在对房地产进行开发时,往往会受到国家对政策、经济的宏观调控或者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同时,房地产的开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因此,与其它城市建设相比较而言,房地产的开发对投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房地产自身属于不动资产,并且它的使用、开发以及日后的经营都会将整个交通网络作为发展的依托,由此也可以看出,便捷的交通网络可以为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以及延伸起到积极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城市空间的外延。同样,房地产的开发也能够带动城市交通网络的建设,二者在发展中建立了相辅相成的关系。交通系统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交通网络的建设对房地产开发的顺序有影响。第二,交通网络的建设对房地产所开发的类型有影响。第三,交通网络的建设对城市房地产的分布情况有影响。第四,交通网络的建设对房地产的价格确定有影响。

(二)交通枢纽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交通枢纽不仅承担着整个交通的调控功能,同时,也在现代城市发展与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规划中,交通枢纽既是人们进行日常活动的聚集地,也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聚集地,交通枢纽在城市当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突显出来。交通枢纽的改进和完善,可以使它更好的服务于城市规划,并且激发城市的各项功能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对城市的规划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交通枢纽可以为周边的人群提供更加完备的、便利的交通条件,在确保交通枢纽可以正常的进行交通集散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对周边的空间环境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用交通枢纽来拉动整个提高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交通枢纽为城市规划的核心,在周边建立办公楼、商业、住宅楼、城市综合体等,使城市中的多种产业可以同时发展。交通枢纽与城市的规划以及城市功能的发挥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作用。因此,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同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城市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及交通枢纽疏散和调节功能的发挥情况。

(三)道路拥堵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对城市来说,城市交通可以称得上是城市的核心。交通情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中的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商业贸易以及市场经济都会产生影响。交通是城市谋求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它也是城市生存的基础。城市交通的拥堵会对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效率带来压力,并且也减缓了城市发展的进程。道路拥堵主要对城市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第一,道路拥堵影响了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第二,道路拥堵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规模。优异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交通环境是一个城市繁荣发展的条件,因此,道路的拥堵势必会对城市的功能性产生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

(四)道路设计年限、质量等与城市道路拥堵主要对城市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 的影响:第一,道路拥堵影响了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第二,道路拥堵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规模。优异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交通环境是一个城市繁荣发展的条件,因此,道路的拥堵势必会对城市的功能性产生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

1、道路设计年限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道路设计的年限对城市规划产生影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就是在对道路进行设计时,参数的取值出现了问题。其次,是对道路进行设计之前并没有进行一个长远的规划。在参数取值方面,通常情况下,交通道路都是沥青混凝土的路面,它的使用年限在理论上应该是20 年左右,但是实际上由于对道路的日常养护工作不到位,道路在使用10 年左右时间就出现了严重的损坏。使道路的使用寿命缩短。对道路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主要体现在,设计路面时在宽度上以及承载量方面考虑的不够周全,使后期不断的对道路进行修缮,造成资金浪费。面对这种情况,对城市的发展与长远规划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道路不断的进行改善,使交通受到干扰,自然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

2、道路设计的质量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道路设计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路基路面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以及对路基设计的合理性没有达到路面的使用标准,因此影响了道路的正常应用。这样一来,就导致道路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在对城市规划时,受到了道路的限制,造成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减慢。

三、新时期城市交通线路规划与城市发展的方法探讨

(一)绿色交通规划

建设绿色交通的先决条件是,要注重城市中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的发展。其中,对城市当中步行系统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在地下、路面以及空中建设人行通道,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为步行系统建立一个网络。在建设步行系统的过程中,也间接的扩大了城市的规划范围,使城市中一些立体空间可以被充分的利用,城市的各项功能也被激发出来。同时,在城市当中的一些公共空间范围内设置相应的环境设施、休闲设施等,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中国是自行车的发源地,自行车这种交通运输工具对整个城市的交通来讲十分重要,并且所占的比例很大。由于自行车具备清洁、无污染、方便等优势,因此,发展自行车这种交通形式,与建设绿色交通的理念是十分吻合的。

(二)从用地布局的角度分析

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不断的将单一的城市布局转向多元化的城市结构。因此,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布局是改变城市结构的重要形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化理念使土地在空间上的布局更加合理,并且城市规划的各个性能得以充分的体现。合理分配土地,避免交通出现区域性集中的现象,这样也可以进一步缩短人们出行的距离。对城市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特别要注重土地与交通之间相互配合的程度,使交通可以发挥出它的调节功能,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

(三)各类交通的协调发展

交通运输时,协调各类交通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交通系统更加有序的进行,同时,也使交通系统从整体上达到最优化,最终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交通的协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整个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使城市的规划更加合理。要想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就必须要对交通的运输量以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依照所预测的结果来对城市进行布局。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的整体规划不能离开对城市交通发展的预测。对城市交通进行精准的预测,可以进一步提高交通的运输能力,进而为城市经济发展和规划提供理论基础,使城市的功能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吕维娟.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异同点初探[J]城市规划,2005(02).

[2]韩强,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J].山东大学学报(理科版),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