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范例6篇

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

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范文1

概况

所谓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予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植物新品种权是国家审批机关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授予完成新品种选育的单位或者个人生产、销售、使用该品种繁殖材料的独占排他权。对植物育种人权利的保护,保护的对象不是植物品种本身,而是植物育种者应当享有的权利。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有关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法律体系。1997年3月 20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同年10月1日开始施行。1999年4月23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此后,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和林业部分。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据了解,目前多数国家通过特别法来保护植物新品种,只有少数国家对植物新品种在专利范围内提供保护。美国对其保护自成一体,将专利法与特别法结合起来对植物新品种给予保护。我国《专利法》明确将植物新品种排除在专利保护范围外。

有关资料显示,即使在美国等可以利用专利权保护的国家,植物新品种也仅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权,而不能获得发明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这主要是因为植物新品种和发明专利之间存在着本质属性的不同。植物新品种不属于发明创造,只是对现有植物的改造。植物新品种是对自然界原有产物的改进和利用,不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产物,因而不具备专利法意义上的创造性,故专利法规定对其不授予发明专利权。专利法上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植物新品种和发明专利比较,前者是改造,后者是创造;前者是结果,后者是程序;前者保持稳定性,后者追求发展性。

但二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敏介绍,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最先的基因分类,到基因克隆、基因修饰、基因转化,最后培育出新品种。这样一个过程,把农业技术跟其他工业技术一样,形成了一个由众多人参与的综合技术体系。在这样一个体系当中,最后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实际上包含着非常复杂的知识产权问题。从遗传资源里面分出来的功能基因,还有对这些基因的装饰,可以申请基因专利,分类技术、装饰技术本身也可以申请专利。当然到了转化体以后,在有些国家也是可以申请专利的。最后转化体培育出的新品种,这个新品种本身也可以单独申请形成一个知识产权,即植物新品种权,在品种权里面实际上又包含着专利的问题,遗传资源的问 题。这也是农业知识产权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现状

在实施《条例》和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以来的十多年间,我国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在激励育种创新、提升种子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公布数据显示,从1999年起,我国品种权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快速增加,截至2010年7月,我国受理植物新品种权累计申请量达到7144件,授权量达到3251件;申请人范围涵盖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和14个国家。其中,1999年的申请量仅115件,2009年攀升到992件,较上年增长14%,创历史新高。

目前我国只保护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任何单位和个人没有得到植物品种权人的许可,不得以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得以商业为目的将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种品种的繁殖材料。繁殖材料是指可繁殖植物的种植材料或植物体的其他部分,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由于一些制度方面的原因,我国现在植物新品种的申请当中主要是集中在国内申请。据统计,2008年中国在国外的申请只占总申请量的2%。在国外基因的申请当中,中国抗虫基因占9%,除草基因占了20%左右。转化体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产权,现在主要的商业化转化体大多被国外跨国公司所掌握。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品种权的申请主要是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申请量相对比较少,这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实力是相一致的。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是由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两个部门来进行的。农业植物新品种包括粮食、棉花、油料、麻类、糖料、蔬菜(含西甜瓜)、烟草、桑树、茶树、果树(干果除外)、观赏植物(木本除外)、草类、绿肥、草本药材、食用菌、藻类和橡胶树等植物的新品种。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负责农业植物新品种的审查和其他的有关事务。到目前为止,共了8批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植物新品种保护处高级审查员陈红博士表示,不断增加的优良新品种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特别是《条例》实施前和实施后,整个品种选育的数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十大玉米授权品种占到全国玉米品种的32%,“超级稻计划”选择的100%均为授权品种。授权品种成为粮食增长的主要力量,在保障粮食安全、带动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另据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龙三群处长介绍,根据《条例》的规定,参照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我们对保护的品种要先分种属,提出保护名录,在保护名录中的新品种才能申请保护,国家林业局分四批共公布了78个种属,主要是林木和观赏植物等。从历年的申请数量来看,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截至2010年共受理林业植物新品种申请723件,其中花卉占77.5%,林木占13.3%。根据农林两部门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上的分工,国家林业局负责林木、竹、木质藤本、木本观赏植物(包括木本花卉)、果树(干果部分)及木本油料、饮料、调料、木本药材等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具体的管理机构是2000年成立的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

问题

据宋敏介绍,目前国内在植物新品种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从创造主体的问题,二是知识产权的质量问题,三是权利保护问题。

在农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当中,科研单位占据相对优势的地位,而农业企业还没有成为农业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比如,种子行业本应该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但目前国内的种子企业资本规模都相对较小,全部企业加起来还抵不上孟山都一家公司,其中真正具有科研创造能力的只有1.5%,在品种权申请中企业的申请量只占33.2%。并且,国内单位一、两百件申请量已经算最多的,这样一个水平跟国外的跨国公司比较差距是很大的。

宋敏表示,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构建一个桥梁机制,把科研单位创造的知识成果转移到企业当中,但这其中涉及到公共投资的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公共投资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除涉及国外利益以外,都归完成单位所有。这样一来,在农业领域出现了知识产权的浪费和流失问题,科研单位考虑更多的是完成项目,对知识产权本身的转化积极性并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产权界定不清,还存在一个公共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问题。因为研发成本不平等,科研单位自己办种子公司,生产种子在市场销售,和企业自己研发出的成果在市场上竞争,这也是导致种子公司侵权的原因,拿着国家公共财政搞的成果在市场上卖,当然是侵权的。

关于质量问题,一是我国的品种权 申请结构很不均衡,大田作物占绝对优势,达到80%以上,特别是水稻和玉米占申请量的大部分,而像花卉、蔬菜、水果等等这些国外现在主攻的一些高附加值的领域,我们的品种权申请量相对很少;二是在品种权申请当中,现在商业装饰性的品种较多,原创性的品种较少,在专利申请当中也存在同样状况,主要是由外观设计申请比较多,而发明专利的申请相对很少。

为什么会出现装饰性品种多的情况?宋敏分析认为,这要从制度上寻找根源,例如《条例》中对品种权保护的水平相对偏低。另外在生物技术领域当中,现在使用新的技术领域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技术还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主要像遗产资源的问题。另外,对利用新品种生产的材料进行加工以后,产生加工品的衍生保护的问题,这些在制度当中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保护

由于植物新品种培育投入大,且培育周期长,一般要10到15年,甚至更长时间,一些单位和个人不肯为此付出,因而选择了走“捷径”,如此可以较少的投入而获得更多的商机及丰厚的利润。

利益的驱动使得侵犯品种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不仅侵权形式多样,侵权主体亦很复杂。侵权单位一般都是直接与制种乡镇或村签定合同,再由村里落实到户,签定合同不在当地农业行政部门备案,也不办理生产许可证。因侵权品种长在田里无法转移,往往是侵权物好找,但实施侵权的行为人不好找,而找不到侵权人就无法追究其责任。有的侵权人将授权品种改头换面,即将授权品种的名称改为其他名字,以“自己培育”的名义去审定、销售,甚至申请品种权。这种案例因其隐蔽性强也成为维权打假工作的难题。更有甚者则是直接造假,即直接仿制授权品种的外包装和内标签,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此种维权打假难度在于真伪难辨,无法及时掌握侵权动向和范围。经营中侵权的取证工作难度还表现在侵权发票难以为证,库存数量难以掌握等等。

专家表示,农业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比其他行业显得更为严重,特别是植物新品种侵权情况比较普遍,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农林产品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林木新品种繁殖容易、苗木培育简单,且多是靠无性繁殖,一片叶、一根枝,就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大面积扩散,保护起来非常困难。其次是因为农业有其特殊性,是在开阔的空间进行生产,不像工厂有相对密闭的空间进行保护,所以很容易发生侵权现象,在很多地方发动农民偷材料的情况非常普遍。尤为重要的一点是,社会上对新品种保护的认识不足,育种者对新品种保护制度也了解不多、不深,而广大农村地区的知识产权意识又相对比较薄弱,有些人对于此类侵权非但不以为然,还提出极其荒谬可笑的观点,称“谁让你姑娘长得这么漂亮?”等等这些都造成了保护力度不够。

为此,有关部门正在不断加强行政执法力度。据陈红博士介绍,农业部积极探索品种权行政执法模式,先后在全国22个省市开展农业品种权行政执法试点,同时对玉米、水稻还建立了DNA快速鉴定技术标准,为快速查处品种侵权案件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截至2008年,全国各级农业行政机关共查处各类品种权案件1123件,从2009年开始主要采取了“种子执法年”和“双打”专项行动,2010年查处了100多件案子,金额达到3000余万元。当然,实际上的数据远远比这个大,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农业知识产权侵权的严峻现实。

之所以出现执法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不完善,特别是《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经过多年的实施暴露出很多问题,特别是在行政执法方面的规定不具体、不明确,操作性不强;二是存在举证难的问题,在品种权侵权当中举证的难度非常大,主要是因为时效性很强,种子生产受季节限制,一旦那几天生产期过了以后,再举证就很困难,这需要从制度上进行一些创新;三是侵权查处的措施相对比较单一,处理的力度比较轻;四是行政执法能力亟待提高,各个地方行政执法中的尺度、标准不统一,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五是《条例》中没有关于侵犯品种权的刑事责任规定,在《刑法》中也没有将侵犯品种权纳入刑事处罚,这也是导致侵权成本低的重要原因。

龙三群介绍了两个有关林业植物新品种的典型案例,从中可以看出很多问题。一个是河北省林科院培育的“美人榆”,在十多个省区遭到数百家苗木生产企业侵权。他们的维权过程非常辛苦,也遇到许多困惑,幸运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已与部分侵权企业达成了和解协议,得到了赔偿,并确立了授权关系,使之成为合法的生产商。另外一个是河南省林科院培育的“红叶杨”,也在多个省份遭遇了严重侵权。品种权人向当地公安局报案,公安局说《刑法》上面查不到品种权的刑罚问题,后来以盗窃罪将侵权人拘留了半年。

从司法实践角度来看,虽然现在有关植物新品种的纠纷案件很多,但由于目前许多法官和律师对品种权的特点并不是很熟悉,对具体的操作自信心不强,因此撤诉的案件不少。中国法院网上公布出来的相关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撤诉、和解方式结案,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没能得到有效保护。该领域急需增加基础知识和相关法律方面的研究。

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范文2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此背景下,提高农业种植水平,增大农业种植量,传统农业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现在农业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在种植绿色农业及蔬菜时,就存在着相应的危机[1-2]。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

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循环发展体现了绿色,生态的本质面貌也是绿色,推广绿色农业就是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生产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在新时代,大力研发绿色种植技术,让人们食用健康的食品,保证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符合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有很多优势,具体如下:1)安全性。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可以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不会使用过多化肥和农药,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2)经济性。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并不局限于温饱,而是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例如,在超市中,他们会更加关注带有绿色字样的农产品,更愿意买这一类农产品,这无疑会扩大消费市场,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促进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3-4]。

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问题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1)人员专业能力欠缺。大多数推广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都不足,由于没有掌握丰富的技术知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推广效率,减缓了推广应用的进程。2)一些地区推广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没有足够重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导致推广难度大幅度增加。3)一些地方政府不够重视推广工作,只是走形式主义,注重表面工作,没有后续指导工作,没有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影响了推广成效。此外,政府宣传的手段太过于单一,他们只是简单地发放宣传单,并没有提高人们的推广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推广的进程。

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具体推广措施

3.1加强宣传力度

政府必须增强绿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为人们营造绿色消费环境,大力推广绿色食品,让消费者更加关注绿色农产品,提高其销售效益,既保证人们的生活健康,又为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还要提高农户的绿色意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植入绿色农业意识,增强他们的道德责任感,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要求,让其生产达到规定标准,

3.2加大绿色农业扶持力度

政府必须结合农业实际发展情况,完善相关政策,提高对绿色农业的支持力度,扩大其绿色种植面积,在研发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之后,做好推广工作。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种植技术,结合地区的特性和以往的种植经验,研制适合当地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此技术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派专业人士进行技术培训,让种植人员拥有更专业的技术,掌握更丰富的知识。要加大支持力度,还可以从制定补贴政策入手,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对绿色种植企业而言,农民在管理模式、预测风险、经营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绿色农业种植效益低、规模小,政府必须对此加大扶持力度,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促进绿色种植企业的发展。

3.3加大技术研究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一种高科技技术,当前处于初级阶段,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造成一定的农业经济损失。相关机构必须加强农业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让农户掌握丰富的技术理论知识,增强农户的技术操作能力。另外,还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培养优秀的人才,增强技术人员的素质,将专业能力得以提高,让他们掌握更加丰厚的知识,掌握更加专业的技术,并定期展开考核,考核不通过的人员需要参加另外的培训工作,研发更多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形成绿色农业的产业氛围,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人们吃到健康绿色的食品。

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范文3

一、为了了解本县年桔生产情况,以第一旁观者的目光,为本县的经济发展做出合理的支持,使得年桔生产的结构更加的合理化,规模化,现代化,增加农民的收益,打出本县的特色,以品牌带动县的经济发展!我们准备了200份的调查报告,到达各农户的农场进行与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其中回收份额为186份。从调查报告的结果来看,年桔种植已经成为了该县的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为该县的经济发展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打响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但其中也存在着极大的隐患与不足,农户的年桔种植的理论严重的缺乏,制约着年桔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有的农户存在着使用农药化肥的量越多,年桔产量与质量越好的错误理念。

调查内容

二、我们从调查报告中得知,80%的农户年桔种植理论知识不足,仅是从农药化肥经销商中获取相关的基本知识,仅有5%的农户具有充分的了理论知识。年桔种植业为i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但也因为农户着理论知识的不足,相关部门的引导工作做的不够完善,农户的逐利心态使得年桔的产业结构不完善,不稳定,容易因为气候和外在市场的变化,而导致波幅起跌,甚至产业崩溃,人心惶惶,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现在这一问题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苗头,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也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农业生产力外流,出现局部地区的打工潮。

三、从报告上看,现在的年桔种植已经占了改县总农业种植量的70%以上,对于该县的来讲,年桔种植已经可以影响了全县的经济动态,所以一定要引起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注,不可以放任自由了,要提高相关部门的领导能力和规划能力,更重要的是宣传能力,以第一者的身份去为该县的年桔种植业打响品牌,打开新的销售渠道,使得该县的年桔种植业可以更加的合理化,拥有更加合理的产业分布,,年桔销售的渠道可以更加的多,销售的更远。

调查报告中也显示了,90%的农户已经觉得年桔种植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放缓,45%的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打击,10%的农户已经面临了种植其他作物,或外出打工的选择性问题,如果不采取积极有力的政策与措施,长久下去,甚至该县的年桔种植业将不复存在。

在本次调查中,95%的农户属于农场户口,是一种小农户的生产模式,没有引入农村以外的更多资金和技术进入,这就已经决定了该模式无法长期存在,无法进入年桔大规模种植的生产模式。所以有关部门的作用就更加的明显了,其引导的职能必不可缺。同时,也看到了一种现象,年桔联盟的出现,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可以更好的打开销售渠道和增加效益。

调查结果:

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范文4

关键词:农业推广;农业种植业;促进作用;推广策略

我国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产业内容,农业技术以及农业发展情况将直接影响我国民生事业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技术研究实现了较多突破,而现代化农业技术不仅能够促进种植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同时还能够起到调节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产量等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技术人员应当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并意识到推广工作对于农业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断创新农业推广的方法,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1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从技术本质上来说,当前我国推广的农业技术形式与内容非常丰富,呈现出不同的样态。站在农民自身的种植管理技术的角度,相关部门应该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活动,不断拓展农民的农业技术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实现农业技术的内化与应用,进而改善当地的农业发展形势。总的来说,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着眼于当地农民种植意识的更新与提升,让农民能够意识到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的重要促进作用,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多农民的认同与应用。除此之外,负责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也应该不断补充自己的农业技术专业知识,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农户展示农业技术的应用成效,积极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与问题解答,促进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

2农业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

2.1改善种植业生产结构

通过对我国各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来看,现代化农业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同时还能够改善当地种植业的生产结构,优化其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对于那些农业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地区来说,其农业技术已经被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与销售的全过程中,形成了规范化的生产-运输-销售模式,这样就能够实现农业的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还能够形成当地特色的农业品牌。以上情况就能够突破我国传统种植业的发展模式,增进种植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满足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先进农业技术还能够有效改善农作物的性能,解决反季节种植问题,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农民的收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2.2提高种植业综合效益

从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对于种植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其在短期内其实是很难实现种植技术的突破与革新的。尤其是在技术推广与宣传方面,更是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够落实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得到农民的广泛响应。但是与传统农产品相比,新型农业种植技术生产出的农产品价值更高,受到市场的欢迎,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体现出更高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绿色食品的概念,希望能够开启绿色健康的生活模式。这就使得新型绿色农作物体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融合发展。

3农业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技术推广方式单一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都受限于推广方式,大多数都是通过传单、广播以及电视等形式进行推广与宣传,这样的推广方式很难引起农民的共鸣,其通过以上方式难以改变自己对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认知,同时也看不到现代化农业技术带来的优势与成果,因此很难接受农业技术,其中很多农民意识到有不同的农业技术,但是却始终处于观望的状态,并没有实际运用或者接受。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很难开展,再加上有的地区不够重视推广工作,更是导致农户出现抵触与排斥的心理,增加了推广工作的难度。

3.2农业技术发展缓慢

与传统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相比,当前的农业经济已经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技术较大,现代农业技术改革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很多地区依旧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大规模农业种植产业的发展。而在技术方面,我国当前使用的农业种植技术发展不够完善,后期创新以及发展能力较弱,很难实现现代化技术与工具的投入使用,进而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1]。

3.3技术推广人数较少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宣发的意识,同时还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现代化农业技术知识,但目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人数也比较少,其推广方式单一,日常用于展示宣传的农业机械也比较落后,很难发挥推广的效用。推广人员数量与能力的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除此之外,很多地区的农业技术部门对于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提升与更新不够重视,导致工作人员难以掌握农业新技术,也就很难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4农业推广工作有效策略

4.1创新推广机制

要想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创新技术推广的机制,扩大推广宣传的范围,形成多部门、多机构相互配合推广的工作形式。随着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农业结构与技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其不同农村的自然资源以及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因此,人们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农民的情况进行,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前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现状的调查分析能够知道,人们应该将其中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视为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基础,在解决此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农业技术知识的宣传以及技术的培训,提升农民的参与意识,同时实现合理的分工协作,最终进行多元化的农业合作,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2]。

4.2加强技术培训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人才断档问题,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剩下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为知识能力不足的中老年,我国农村留给青年发展的机会并不多,导致其在农村中得不到提升的机会以及足够的社会资源。而技术人员的离开同时也是农村的损失,如果一直没有人才的补充,农业技术很难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这样我国的农业产业就难以实现持续发展。因此,人们应该提升农业劳动人员的收入水平,优化其产业结构,为农村建设引进更多的技术性人才,并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开展技术知识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当地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3]。

4.3推广主体多元化

要想实现农业多元化发展,首先就应该确立国家政府在农业技术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承担其技术推广的主流力量作用,为各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作出资金以及人力方面的支持。其次,相关农业技术部门还应该成立专门的技术推广机构,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最后,我国政府还应该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同时制定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引导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进行技术推广工作,实现多元化的技术发展与推广。

4.4改善推广方式

农业技术的推广方法也会影响推广的效果,因此,推广人员应该不断改善技术推广的方式,保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提高我国农业种植业的生产品质。首先,当地政府应该完善中介服务机制,结合当地农业发展以及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为农业推广机构提供帮助,提高农业推广工作的效率。其次,人们还应该完善技术基础建设,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进行,有助于人们开展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应该完善技术推广与应用的评估体系,根据评估的结果不断改善技术推广的方法,提高农业推广的效率。最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还应该从种植新品种以及农业新技术的角度切入,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去,鼓励农民采取新型农业技术,并给予农民科学的指导,促进农业种植效果的提升[4]。

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范文5

[关键词] 农业种植技术 农业机械化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231-01

前言:在我国,农业是经济的重要支撑,农业种植技术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多样,种植经验丰富。但我国地域差异较大,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晚,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何将现代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种植技术相结合,形成农业种植产业化、机械化发展,仍需要相关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探讨,寻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

1 发展历程

农业机械化源于工业革命爆发,机械工具和大型设备取代了传统人力耕作方式,大力推动了种植业发展。在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晚,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最主要的机械设备为农用拖拉机;70年代政府将农机部门与农业部门结合,形成精耕细作的特色道路;一直到90年代基本完善了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种植技术结合;到了21世纪,农业机械化已经得到普及,大型设备如收割机、栽载重汽车等得到广泛使用,大田农业逐渐转换为设施农业,由传统粮食作物为核心转化为以经济作为作为支撑,种植农作品种增多,产业规模化发展,为我国人民温饱提供了基础保障。

从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来看,农业种植技术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农业机械化满足生产需求,为农业种植技术提供保障;二是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种植技术相辅相成、互相磨合,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但仍存在着缺陷,与农业种植技术存在矛盾;三是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种植技术结合,农作物品种增多,机械化运用范围更加全面,功能更加齐全,更及适应农业种植技术要求;四是为农业种植技术配套相应机械化设施,基于相应理论指导和系统操作,实现农业种植的综合配套,其中以SPAC系统为代表[1]。

2 相关性

农业机械化主要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和具体技术的运用,其主要内涵是将机械与技术相结合。农业种植技术是只基于农作物生长规律和种植经验进行的种植方法,在我国有着长久的理论和经验积累,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农业种植技术有着长久的发展,但农业机械化在我国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仅有半个多世纪。二者存在着辩证关系,既互相紧密联系,又有本质性的区别。

二者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农业种植技术是基于植物生态学角度,以农作物本身生长规律为依托;而农业机械化是依靠机械原理,利用机械化手段促进农业种植物质量与数量,降低人工成本。二者的结合造就了现代农业机械化理论和配套机械系统[2]。

3 发展现状和问题

3.1 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不断完善,农产品种类的增多,对农业机械化和科学化的需求更加严格。新形势下环保理念的环保措施的措施的实施使得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例如吕梁地区退耕还林,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到0.14公顷以下,这就使得粮食作物机械化需求量减少,但同时经济作物和果树作物的机械化需求量增大,促进了农业机械技术和理论发展,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种植技术应用中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效果。例如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使得收割机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不仅能够收割小麦,还能够收割大豆,提升了收割机经济效益和利用率,满足了大规模农业种植的机械收割需要。

3.2 存在问题

3.2.1地区差异

我国地区差异较大,土质水质也有较大差别,农作物种类不同,使用农业种植技术不同,部分地区土地类型和地势不适用于大规模机械化操作,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例如山地丘陵地区受地势影响,不适用于大、中型机械设备。南北方种植能作物时节不同,例如北方一季稻、南方两到三季稻,对机械设备的需求程度不同,易造成农机设备资源闲置浪费。

3.2.2小农种植

小农种植是农业机械化应用的最主要问题,我国不同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属于种植园或大规模农场模式,多数地区仍属于农村小农种植,普通的种植技术已经能够满足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且农机设备价格较高,容易大材小用。使用寿命有限,农村对机械的保养和维护知识较缺乏,部分地区农户仍使用陈旧落后的机械设备,阻碍了农作物种植效率。

3.2.3专业人才匮乏

受传统观念影响,在我国,农业自动化专业在高校中属于冷门专业,每年农业类高校招生率都较低,从学校毕业的人才也很少回到农村,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中,所以农业种植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对机械化设备技术研究和探索较落后,使得我国农业观念始终无法得到迅速发展[3]。

3.2.4农民观念陈旧

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长久以来农业种植者习惯于手动耕作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没有意识到将种植业与农业机械化融合的便利和重要性,因此在农村无论是村乡领导还是劳动者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配套设备和资金不完善,机械化在农村的开展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约。

4 建议

4.1 针对区域差异

农业机械化应用于种植技术中应该针对区域差异,不能盲目投入,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为农户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例如在东北,地势平缓,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可以实现大规模机械化运作,如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商品粮基地。

4.2 提高惠农政策

政府可以根据地区农业形态,适当调整惠农政策,发展“三农政策”,提高对农村农业机械设备补助。加强农机设备使用方式、保养方式和使用重要性宣传力度,改变农民对农机设备的传统认知,发展适合小户农民的小型机械,提高机械化设备使用率[4]。

4.3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农业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文化素养,因此鼓励大学生和中高级职业技能人员投入农业生产,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吸收国外先进理论,不断接触最新农业种植技术,从农业机械化中寻找农业发展契机,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同时培养专业师资队伍,有助于带领农业种植者进行农业生产,将自己的所学知识惠及地区劳动者,营造农业种植技术和农机技术学习氛围,实现农业发展良性循环。

4.4 完善职业技能培训

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广播、新闻等渠道宣传农业机械化重要性,通过示范园的形式使农民直观感受到农业机械化的便利和高效,改变传统种植观念。发展农村职业培训是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融合的有效方式,通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动者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使农民能够通过自身学习将已有经验同理论知识结合,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实现“以农惠农”,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发展种植业和机械化生产,拓展农村人力资源[5]。

结论:综上所述,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是相辅相成的,在我国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还具有局限性,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国家和农户共同努力,寻找解决途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种植技术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科学化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剑飞.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赵琨.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

[3]詹金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5,11(7):81.

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范文6

王昌红,泗阳县致远中学,宿迁市高中地理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2014年江苏省高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致力于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强调地理感性可视化教学,指导学生应用系统思维建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管理。

一、情境引入

师:首先想和大家讨论一个话题――美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课件展示我国南北方代表性美食图片)大家喜欢美食吗?

生:(齐声)喜欢。

师:而要吃到正宗的地方美食,需要知道我国美食分布的基本特点(课件展示)――南米北面,为什么?

生:环境差异。

生:饮食习惯。

生:农业分布差异。

师:对,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我国东部农业分布的格局(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片段)。

师: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是什么?

生:南稻北麦。

师:南稻北麦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地理环境的差异。

师:由于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学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点评: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有效促成学生生活经验与新知识的连接,进而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本节课中,教师将学生生活经验中最熟悉的话题之一“美食”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美食”迁移到“主食的地理分布”,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走到教学的场景中,进而自然地开始探索“南米北面”的产生原因,同时也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农业地域类型”。】

二、知识建构

师:(课件展示一组水稻种植景观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图片,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发挥我们无穷的想像力吧。

生:人们在插秧。

生:水稻,杂交稻(教师问:怎么看出来的?学生笑)

生:人多。

生:降水多。

生:气温高。

生:气候湿润。

生:平原地形,地形平坦。

生:水源丰富。

生:人们喜爱米食。

……

师:同学们想像力很丰富,思维发散性很强。从地理角度来看,我们常常会思考四个方面的问题:什么作物?分布在哪?为何形成?有何特点?(板书)

师:水稻种植业的作物名称是什么?

生:水稻。

师:水稻有什么生长习性呢?

生:喜温喜湿。

生:劳动力需求量大。

师:(展示世界水稻种植业分布图)世界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个大洲?

生:亚洲。

师:具体来看,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哪里?(同时展示亚洲气候资料图)

生:亚洲季风区。

师:具体有哪些气候类型?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师:水稻种植业为什么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亚洲季风区有哪些优越条件?

(学生自由表达)

师: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区位条件一般从哪些方面分析?

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教师板书)

师:自然条件从哪些方面分析?

生: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教师板书)

师:社会经济从哪些方面分析?

生: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教师板书)

师:根据分析农业区位条件的一般思路,结合导学案材料,思考亚洲季风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并将结论总结在导学案上。

(学生自主阅读导学案上对应材料,并初步建构出亚洲水稻种植业发展优越条件的知识体系)

师:下面各小组讨论一下,互通有无,1+1>2,互相评价,汇集小组智慧共同建构出知识体系。

(小组讨论,组长组织共同绘出知识体系图)

师:请哪个小组先来展示学习成果?

生:(将小组讨论成果投影到屏幕上)我们小组讨论总结的结果是作物种类是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从自然条件上看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从社会经济条件看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等。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刚才没有把市场因素表达清楚,亚洲人口众多,所以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水稻属于高产作物,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水稻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亚洲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亚洲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师:(展示亚洲季风区气候资料图表)亚洲季风区的气候为什么适合水稻的生长?

生:亚洲季风区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喜温喜湿的水稻生长。

师:(展示亚洲人口资料)亚洲人口主要特点是什么?

生:人口密集。

师:人口多意味什么?

生:市场广阔。

生:劳动力资源丰富。

师:刚才我们分析了亚洲水稻种植业发展的优势条件,那我们辩证思考一下,有没有不利条件?

(学生讨论)

生:水旱灾害频繁。

师: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又是什么?

生: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

师:还有哪些不利条件?

生:人多地少,耕地面积小。

师:总体来说,亚洲季风区具有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越条件,那亚洲水稻种植业又有哪些生产特点呢?结合导学案上的案例《李强家的农业故事》,总结出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

(学生自学阅读,自主总结)

师:(展示李强家的人口和农田面积数据与美国大农场面积数据)计算一下,李强家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

生:人均1.4亩。

师:与美国大农场相比,亚洲水稻种植业有什么特点?

生:生产规模小。

师:(展示水稻的单产数据与美国大农场的小麦和玉米单产数据)计算一下,李强家水稻亩产是多少?

生:亩产是600公斤。

师:与美国大农场的小麦和玉米单产数据对比,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什么?

生:单产高。

师:亚洲水稻种植业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经验丰富,精耕细作。

生:自然条件优越。

师:亚洲水稻种植业高产还与一个人有很大关系,谁呢?

生:袁隆平。

师:(图片展示)这位朴实的老人,却感动全中国。请一位同学朗读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写给袁隆平的颁奖词。(一学生朗诵)

师:(展示李强家的农业机械资料)这段材料反映出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什么?

生:机械化水平低。

师:(展示李强家的粮食销售数据)与美国大农场相比特点是什么?

生:商品率低。(教师补充商品率概念)

师:(展示亚洲水稻种植区的水利工程建设材料)反映出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什么?

生: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师:请同学们将以上特点进行自我总结,建构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学生自我总结)

师:以上我们以水稻种植业为核心,学习了水稻种植业的作物、分布、条件和特点,那么这些知识之间又有哪些联系?各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组长总结整理,画出知识链)

师:请哪个小组展示一下学习成果?

生:(将小组讨论成果投影到屏幕上)作物的习性决定了它的分布,分布决定了区位因素,区位因素决定了生产特点。如:亚洲季风区决定了其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而季风区的气候特点也决定了水旱灾害频繁和水利工程量大等特点;经验丰富、精耕细作所以单产高(教师适当补充)。

师:亚洲各国的水稻种植业是不是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生:不是。

师:(展示日本的水稻种植业资料)请同学们分析日本水稻种植业又有什么特点?

生:商品率高。

生:机械化水平高。

生:单产高。

师:通过对日本水稻种植业特点与亚洲季风区水稻种植业一般特点的比较分析,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要注意个别差异。(教师点拨补充:分析地理问题时要注意区域差异)

师: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一直是这样的吗?

生:是变化的。

师:对,是不断变化的(课件展示过去与现在农业机械的变化),这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生: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分析地理问题。

师: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农业生产特点,下面我们来了解一种不一样的水稻种植业(播放《舌尖上的中国》中有关贵州省江侗乡“稻鱼鸭”生产模式视频)

师:这种“稻鱼鸭”生产模式有什么优点?

生:绿色无污染。(教师追问:是不是完全无污染呢?学生把表达改为污染很小)

生:对环境破坏小。

生:形成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师: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所以我们要关注食品安全。

【教学点评:对于城市学生来说,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机会较少,但是他们对农业场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呈现水稻种植业的农业场景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从图片中看到和自己所知的有关水稻种植业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从“什么作物”“分布在哪”“形成条件”“有何特点”等四个方面来建构地理思维模型。对于上述每个方面,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和归纳,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促进了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师在教学中还注重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在分析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的时候,引导学生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同时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如亚洲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对水稻种植业特点进行分析的时候,教师关注到地理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水稻种植业的一般特点,同时结合日本水稻种植业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亚洲水稻种植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不同区域中也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使学生加深了对“因地制宜”地理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三、自主建构

师:(展示一组商品谷物农业景观图片)大家看到什么?又想到什么?

生:地形平坦开阔。

生:图中有许多大型机械,说明机械化水平高。

生:生产规模大,像大农场。

师:最可能是哪一种农业地域类型呢?

生:商品谷物农业。

师:哪个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最具代表性?

生:美国。

师:对。那我们能不能借鉴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分析思路,写出有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知识体系呢?

(学生阅读导学案材料,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师:大家都写好了吗?小组内部再交流一下,互通有无,丰富已有的知识体系。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给大家展示一下学习成果?

生:(将小组讨论形成的知识树投影到屏幕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央大平原,区位条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从自然条件看地形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从社会经济条件看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少;生产特点是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师:其他同学要补充或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社会经济条件方面还有政府的政策支持,美国对农业实施补贴政策,实施农业区域化,提供技术支持。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的?如劳动力少是优势吗?

生:不是(教师补充:可以总结为地广人稀)。

师:哪位同学能再分析一下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生:玉米、小麦的生产特点决定了它主要分布在中央大平原,而中央大平原又决定了地形平坦,地形平坦开阔又决定了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教师引导补充:玉米、小麦的生产过程比水稻要简单,所以有利于机械化生产,由于美国中部地广人稀,所以决定了生产规模大,生产规模大又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机械化水平高所以商品率高)

【教学点评:教师创设了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一组商品谷物农业的图片进行思考,有了之前的学习基础,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回答也更加贴近教学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地理思维模型,自主地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由于学生思维的方式有所差异,因此建构的知识逻辑上也有不同,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知识树,引导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互相交流,相互借鉴,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综合应用

师: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前面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水稻种植业和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展示世界农业分布图),它们都属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那它们又有什么差异呢?

(学生小组讨论)

师:哪位同学表达一下?

生:分布不同,生产特点不同,作物不同。

师:(展示比较表格)请比较一下两者的差异。

(生比较说明)

师:下面我们从世界回到家乡,一起走进家乡的田野。

师:(展示家乡农业景观图)在希望的田野上麦粒日渐饱满,翠绿的稻苗正在茁壮成长。(展示泗阳县粮食生产现状材料)当然我县粮食生产也有一些不足,请你借鉴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家乡农业发展献计献策。你觉得家乡农业应如何进一步发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指导答题角度)

师:下面请同学将交流讨论的结果总结到黑板上。

生:从政策角度――农业补贴政策、农业保险制度。

生:从政策角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民管理水平、完善科技发展体系。

生:从农民角度――参加学习培训、使用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扩大生产规模。

生:从农业科技人员角度――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广高产的农作物品种。

师:以上各位同学多角度、多层次提出了我县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也希望我们能一起努力,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播放视频《美丽的泗阳》,在歌曲声中结束本节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