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建设的建议

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1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财政税收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关系一个国家的存亡。尤其在城市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所以我们应该妥善完成财税管理工作,以致调动税收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本文主要从我国财政税收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去给出城市建设中财政税收管理建设的建议

城市建设中财政税收管理建设面临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已经逐渐成熟。如今的市场经济属于混合型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出使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基本上可以正常满足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和经济困难。但是,现如今,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建设仍然面临的一些问题。税收制度不完善。如今,我国关于财政税收的管理法规很多,但是,相关法律少之又少。缺少税收管理法律导致中央与地方划分管理权限时没有足够的依据。仅仅靠着一些法规,会让税收管理缺乏系统性和法制性。同时,也会使财政税收的管理难度大大增加,会使税收人员没有安全感和使命感。对于税收人员,没有了安全感和使命感,会导致他们无视违规违纪行为,导致重大错误的发生。预算工作不合理。我国对税收预算的重视度比较小,内容范围狭窄,导致在征收过程中会出现与纳税人员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影响税收人员的积极性。这就要求税收人员在开展财政税收之前,要提前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以便工作顺利进行并完成。税收人员综合素质欠缺。如今,态度是这个社会的关注焦点,而一些税收人员态度的不和善将会导致纳税人员对其的不满,从而导致纳税人员不愿意纳税,严重将导致税收人员与纳税人员之间的冲突。

城市建设中财政税收管理建设问题的解决策略

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城市; 规划建设; 布局; 生态型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规划建设的含义

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身代表的是一个区域,一个民族文化,将各行各业集中起来,不可避免的,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会被集中起来从事经济,政治,金融,贸易,服务等行业。

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工作。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城市建设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追求科学与美感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

2、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建设也日益成为政绩的象征,引起城市规划建设重改变而非效果,存在盲目追求速度,缺少统筹兼顾的所谓“城市大变样”现象,出现了很多城市陷入盲目无序的城市改造中。

2.1重速度轻规划

为了尽快地完成规划指标,部分城市选择大大缩短规划时间,降低了城市规划应有的协调规控作用。对于城市规划建设而言,由于占地面积广,涉及利益冲突较复杂,人口程度密集,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应当在规划之前充分调研,具体了解城市的地理环境,人员成分,行业分布等等,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耐心统筹的工作,只是简单地看看和了解,是不可能完成一个适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的。

2.2不易于城市生活

一个成功的城市规划建设应当是布局合理,实现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发展的,但是现在部分城市的规划建设缺乏系统性,基础设施的设置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紧急避险设备的建设,基础绿化的布置以及道路交通协调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致使市民在城市生活中遭遇很多不遍,而且对于城市的环境质量而言,容易遭到遭到污染和破坏,在上下班高峰期极易造成交通堵塞,这都是城市规划不合理带来的后果。

2.3忽视对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体现,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但是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追求高楼大厦,追求道路宽阔,以旧城改造名义对很多文化遗产进行了拆除改建。以北京城市改建为例,很多名人的故居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例如林徽因故居,鲁迅原址等等,被打着开发和改造的名义强行的拆除了,不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2.4忽略城乡体制协调

很多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将建设中心放在城市中心,围绕市中心“摊大饼”,致使市中心的吸附力或“向心力”过程过大,无论是绿化还是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一旦脱离市中心,特别是城郊边沿地带,就是显出较大差别,这种形式的城市规划忽视城郊部分的建设管理,造成城乡规划体制分割脱节。

2.5无特色的单一化。

城市规划建设本身应当突出城市的特色,体现城市的文化,但是现在很多城市的建筑风格极为类似,很多城市都将高楼大厦作为城市现代化的象征,而不充分考虑城市突出特色,致使很多基础的设施,例如广场,公路,公园等等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

3、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合理规划城市整体布局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多采用“单中心”规划模式,将会带来市中心人口密集,导致环境恶化,资源分配不均,人口密集程度大等弊端,因此建议,城市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采用“多中心”的方案,即确定城市是由多个城区组成,相互之前具有独立地位,但是分工协作,共同构成城市和谐的整体。具体而言,可采用“田”字城、“申”字城、子母城、棋盘城等建筑设计构想,以“田”字城为例,将市中心规划为十字大街,形成四通八达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为商业大厦,行政单位、服务性机构以及居民小区等不具污染性的建筑,可以充分利用竖向空间,在建筑物之后可以规划为公园,绿地,休闲场所,从而保证了市中心本身的绿化面积。在交叉的两条大街延伸路上,分设若干环城街道,街道形成围合,内部相互连通,从而能够便利交通,减少一条道路堵住,整个交通瘫痪的现象。道路与道路之间的空地可以建构为公园,烈士陵园,大型游乐场等绿化面积较大的公共场所,从而可以对道路上车辆造成的空气污染起到一定净化吸收的作用。

3.2维护便捷的交通条件

四通八达的交通干道相当于城市的脉搏,向城市输送动力和资源,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交通道路的便捷和安全性是关系到城市真正现代化的关键。首先对于道路布局,应以市中心为中心呈整体放射状,环形或者井字型设计,便于交通的四通八道。其次,道路宽度应当因地制宜,和周围相关环境相配套,既要便捷交通,也要合理用地,盲目扩道也不利于城市整体规划。最后,在交通指示路标,专用车道,限行标准等设置要明显合理,这样才能各行其道,便于城市交通出行。

3.3设置优良的公共设施

一个城市的公共设施关系到居民生活的便利、质量和安全,一个好的城市规划中,优良的公共设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舒适的公共场所,可以给居民美的享受,成为放松城市压力和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公共场所的亲民性应当放在第一位,贴近居民区,商务区,便于市民的休闲交流。其次是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因为公共设施具有普遍性,关系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故而要更具安全性。以城市的排水系统为例,如果城市排水系统设置不好,遭遇大雨或者暴雨就有可能造成人们的出行不便,甚至威胁生命财产的安全,排水系统的设置要以城市以往降水量的最高数为标准,就高不就低。

3.4构建生态化城市

构建生态化城市是指要以因地制宜,重绿化,少污染,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实现城市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构建水城或者山城,突出地方地理环境的特色。重视可循环利用产业的开发,城市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生态化城市就是要充分开发可循环产业的开发,地下水循化系统,可回收垃圾再利用等产业,都有利于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绿化工作要做切实放到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位置。在我国园林规划一向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建议在之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要将绿化工作做到合理有效,切实还城市一个碧水蓝天,而不是单纯的追求“人均绿化率”。

3.5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个城市的灵魂不在于它的当下而是它的历史底蕴。在我国有很多文明古城,沉淀了我们传统的美德和文化,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将城市的文化之美展现给每一位异乡客,而不是撕碎给大家看。这可能面临到新旧城区的冲突,这就要求在规划时注重两者的衔接,或者呼应或者对比,从而更能突出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3

【摘要】本文阐述的是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主要目的是让大家明白公共艺术的设计要注意哪些内容,而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是会与所在城市紧密相联,共同发展的。

【关键词】公共艺术 城市建设 发展

公共艺术,这个词我们有时会和公共雕塑相混淆。比如说广场上的某尊雕塑,有些人就认为那就是所谓的公共艺术,这种说法不严谨。公共艺术所指的是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艺术设计。也就是说单纯的一个雕塑或者景观是不足以称为公共艺术的。雕塑或者景观是要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最终营造出一种美的视觉效果,这才是公共艺术。那么,公共艺术的设计又与城市的建设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首先,公共艺术设计要体现城市底蕴。每个城市都是独特的,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特色。设计师要想在这座城市设计一个开放的公共艺术空间,那就要考虑这个城市的综合情况。举个例子,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虽然是新兴的,但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DD宿迁。这里有座桥,我认为它很独特,四个桥柱建筑的很厚重,每个柱面都很宽阔,材质也是仿青石板的,一看就有点古韵,而且每个柱面上都雕刻了项羽生平的重要事件,只看图就把人带到了一个久远的年代,让人有一种想去探索的冲动。但是最近这个城市正在创建卫生城市,于是修建了很多公园,大部分都是沿河而建,而新建的这些公共空间里也有小桥流水,还有供人们休闲娱乐的设施,可是总觉得这些景观的设计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相隔太远。我的建议是在这些公共艺术的空间里加一些历史的元素,那么可能会更有韵味,而不只是一种空间摆设。

第二,公共艺术的设计要协调城市建筑。现在的城市建筑大部分都是高楼林立,花园别墅,极具现代感。当然,也有江南水乡,复古建筑,但是无论哪种类型的建筑,公共艺术的设计要与周围的建筑群相协调。

在这里,我觉得宿迁的公交站台就设计的很好,外形有点仿古,运用了一些古代家具的镂空花阁的元素,但是颜色和功能都是现代的。站台上面有棚,用于挡雨,下面有木质结构的座椅,供人休息。在站台两侧的滚动的屏幕上可以清楚的看见每班车的到站时间,这给焦急等车的人们提供了方便。这个设计我认为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艺术,既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古风古韵,又能与周围有现代感的建筑相得益彰。

第三,公共艺术的设计要展现城市特色。公共艺术的设计要结合城市环境,要体现城市文化,要展现城市特色。当今国内的形势,各个城市都在打造自己的品牌,各种媒体、网络宣传数不胜数,那么公共艺术的设计也应该朝着这方面发展。

宿迁近年来一直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几乎每条街道都打扫的一尘不染,墙壁,死角的乱贴乱画也有效的得以控制,市容市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值得一提的是d建了很多的公共厕所。这可不是一般的公厕,说它是公共艺术一点也不过份,因为这是集休息、娱乐、学习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里面有崭新的图书分类摆放在书架上,可供人们观看和借阅,有供人休息的长椅,还有免费的无线网络和开水供应处。

外面的长廊和健身设施,与周围小区的环境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我觉得这就是一件非常美观又实用的一件公共艺术品,它的出现正从一个特别的角度代表着宿迁这个小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有了这个突破,以后的城市建设会更加的人性化。

综上所述,是我对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的一点看法,我认为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还有更多的交集,它们是最终会达到一种紧密融合,协调发展的状态。

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4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urban planning of the overall arran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ign, green system constructio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and so on has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to guide the designers in the city i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hold the right design concept, a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design scheme.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建筑的热潮,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争奇艳,使城市的景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城市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使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三者之间关系处理的好坏对城市的形象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三、处理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一)、科学性的城市规划设计要求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汁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建筑设计依赖城市规划设计 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完善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

四、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场地设计的影响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无、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野猪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详细培植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的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二)、对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加速,同时也出现种种失控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a.开发商和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和增加建设密度。b.行政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强行干预控制性规划。我国控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目前,我国控规典型的做法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这种做法常常土地市场经济规律。如,规划师为了追求美的原则,把地块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规定的高低不一,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还违背了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历史上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之间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造成我国的控规地从美学和视觉效果出发,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在控规立法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两个原则:一是对用地的控制要符合土地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二是一切对地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应该在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三)、建筑设计的建议 一是: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二是: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三是: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

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谐融合

引言

当前规划主要通过对规定性指标的确定来保证城市建设质量和社会公共利益。这样的控制方式由于指标控制过于概括,抽象,且控制指标并不能与城市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对应关系,从实施的结果来看对城市建设质量的控制效果较差。而直接与城市建设质量相关的,体现城市设计内容的引导性控规指标,由于多为描述性文字内容,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对管理者个人专业水平的要求较高且缺乏统一明确的评判标准,所以难以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体现,缺乏实际操作性。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结合来促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和谐。

1、规划与设计相互制约

1 .1 多选择性的强制性指标组合

我国在上海,温州,广州,成都等城市已有成功经验,规划一般规定几套不同的控制指标组合(用地界线、建筑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出入口等)来控制划定地块的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和建筑形态,让具体的建筑设计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又能符合规划要求。

1 .2 可行性建筑方案论证规划指标

通过做可行性建筑方案来论证规划指标的合理性,也是目前常用的互动方式之一。不过目前该种手段多用于规划的调整阶段,可进一步引申发展,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的重点地段,重要节点,采取做可行性建筑方案的方式科学地确定控制指标。

1 .3 加强规划各阶段的城市设计工作

城市设计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并且可以起到深化城市规划和指导其具体实施的作用。城市设计运用综合的设计手段和方法,可更为具体,形象地处理城市空间的物质形态关系,使城市各组成要素,各地区之间的相互空间关系更加完善,使得抽象的城市规划指标变具体,并具有操作性。借助城市设计这一“桥梁”,城市中的建筑在空间和功能上更好地反应城市规划意图。

2 、完善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多科学的创造性劳动,由于其决策及评价标准的综合性,必须采取综合管理的方式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更加充分地体现城市意识。建筑除了本身的功用外,也被誉为凝固的艺术。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建立建筑设计方案的专家评审制度,即组织一些专家对重要的城市建筑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二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的要求,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体现了城市的意识。从专业的角度集思广益,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

然而,目前的建筑评审的效果并不佳。一方面,评审组中有一半或更多的成员是本地官员,专家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决策权仍把持在地方官员和业主手中,而关系利益纽带的形成,使得审查控制不严,建筑评审制度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因为行政机关配备的专业人员权力不足,专业人员无瑕应付严格审查缜密研究的工作,也无权否定相关方案,且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立场与角度会逐渐趋同,长期工作也易形成审查方案模式化,使得建筑评审程式化,没有针对性意见。

因此有必要特别成立一个建筑评审委员会来对行政机关有关建筑方面工作的监督,最主要是对建筑的外观设计,地域的空间布局,与环境及周围建筑的协调,进行审查,提出建议。其人员组成主要是建筑设计方面学者与专家,人文科学方面的专家与学者,一部分来自行业的相关人员与市民代表,建立一个数据库,随机抽取.制度的设计上采用分级处理,对于一般建筑可设定三分之二反对则有效。有关方案不能通过,过半数有异议,只有建议权,避免越权及过多的干预市场行为.但对于重大市政与公共建筑则二分之一反对即有效,避免长官意志。

3、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和制度

城市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管理,但没有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的成本将会十分高昂,亦将事倍功半。倘若矛盾严重,可能导致城市的管理者变成城市居民的敌对者。而将公共参与机制引入到城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同样十分必要。城市建筑不是规划部门“闭门造车”的产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要用民主方法,民主作风贯穿城市规划编制,修订,立法的全过程。让广大“城中人”通过一定的机制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并将它制度化,构筑和谐与舒适的城市人居环境。

从西方国家公众参与的经验来看,不难发现公众参与过程中规划师和建筑师职能的转变。传统的设计师依据开发商和政府的意愿进行方案的编制,整个行为是封闭式过程.某种程度上讲,设计师是开发商和政府官员的“代言人”。引入了公众参与,设计师是公众,开发商和政府三方的“代言人”,更大程度上代表了绝大多数市民的利益。

目前,我国在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召开公开会议、这是宏观解决办法。这种形式是我国常用的传统手法,然而大多流于形式。二是召开专业代表会,讨论技术问题。三是民众参与的微观解决办法。这种形式参与程度较高,效果较明显,但需要市民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做到。

与西方国家较为的成熟的公众参与制度相比,我国的公众参与发展尚在起步,没有达到真正意义的公众参与。参照外国经验结合国内现状,建议如下:

(1)具有法律保障。法律明确规定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要有公众的参与,没有经过公众讨论,反馈的城市规划是不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规划如果被公众反对,就必须修改。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经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

(2)参与方式多样。公众参与的方式除观看设计图,模型及建筑周边区域城市景观效果图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印发各种手册,举办会议和展览会等,从而使公众全面,彻底地参与到规划当中。公众参与面广,程度深.公众参与不是表面形式上的几个代表或利益团体参与,而是市民的普遍参与。公众参与不仅体现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还表现在规划的审批和执行阶段。尤其是在其执行阶段,公众可以对不合规划要求的行为向法院或仲裁监督机构进行申诉。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500 .

[2](美)埃德蒙.培根.城市设计.黄富厢,朱印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00 .

[3]陈志华.外国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

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6

一、宜居城市标准

什么是宜居城市?人们讨论宜居城市时,具有以下共性:宜居城市就是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人性”是对宜居城市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居民感到安全、舒适、放松。

宜居城市应该是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具有公共安全度的城市。

2007年5月,建设部公布了《宜居城市科学标准》。至此,每个城市都可以通过给自己打分,以显示宜居与否。这个《宜居城市科学标准》是导向性发科学评价标准,不是强制性的行政技术标准。

从目前的各种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看,该指标是较合理、可对照的评价指标。该标准总共分为七个评价部分,实行百分制,总分100分,分别为社会分明度(10分)、经济富裕度(10分)、环境优美度(30分)、资源承载度(10分)、生活便宜度(30分)、公共安全度(10分)以及综合评价否定条件。宜居指数即累计得分≥80分且没有否定条件的城市,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确认为“宜居城市”;60分≤宜居指数<80分的城市,或宜居指数即累计得分≥80分,但有一项否定条件的城市,确认为“较宜居城市”;宜居指数即累计得分<60分的城市,或宜居指数即累计得分≥80分,但有二项以上否定条件的城市,或60分≤宜居指数<80分,但有一项否定条件的城市,列为宜居预警城市。

二、怎样的城市才宜居

“宜居城市”的提出为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了目标和方向。市民急于想知道,我的城市是不是“宜居”,哪个城市值得我去;城市管理者也迫切想了解,怎样的城市是“宜居”,需要怎么做……

“宜居城市”的提出为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了目标和方向。然而“宜居城市”的排名总是伴随着争议和质疑。专家们的评选标准与调查问卷调查出的结论以及网民们的评选经常大相径庭。在网民的心目中,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并不是最快乐的城市,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也不是最快乐的城市。

(一)公众眼中的环境优美城市

1、威海:在两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之后,2003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2006年又荣获联合国“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的荣誉。

2、青岛:2002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

3、大连:2009年获得“国际花园城市”。

4、厦门:2004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2011“中国十大宜居城市”首位。

5、珠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

6、杭州:2001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七大古都之一。

(二) “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

宜居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人的需求层次和现代社会公众对居住环境和城市环境的追求,可以得到影响城市的宜居性要素如下:

1、城市安全性要素

安全性要素是城市宜居的基础。

2、生态环境要素

城市宜居首先体现在环境上。从公众对城市宜居性需要程度上看,大到区域环境,小到住区环境,生态环境要素均是城市宜居的首选。

3、社会文化要素

社会稳定,社会风气良好,公众有归属感,并且为自我城市感到骄傲,接纳外来文化和事物但是却不盲目改变自身文化特色,社会各阶层相处融洽等现象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和社会和谐氛围,而这一切又是城市宜居性的基本体现。

4、经济要素

一个城市的宜居性应该是可持续的,是不断发展的,而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前提都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要使一个城市宜居,必须使城市的经济系统运转良好,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不会危及城市的环境发展。

5、交通通信要素

城市的宜居性还体现在其便利程度上。在一个城市生活的便利度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交通通信的便捷程度。

6、生活质量要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质量必然成为城市居民追求的目标。

7、人的要素

宜居城市不仅对城市的硬件建设提出要求,更是对作为软环境为主导的“人”的要素有更高的要求。人的要素涉及公众的道德素养、文化程度、精神面貌等各个方面的要素。

8、其他相关要素

一切和城市建设相关的要素都要被包容到宜居城市的体系之内。

三、仙居县宜居城市建设现状评价

根据建设部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我们对仙居县宜居城市建设现状按照该标准做一简要评价:

(一)社会文明度:社会文明是百姓宜居的重要前提条件。该指标包含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社区文明、公众参与四个方面。科学民主决策、政务公开、民主监督、行政效率、政府创新等方面仙居得分良好;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大于0.3(0.3以下得满分),社会保障覆盖面(标准值100%得满分)还需要继续努力;社区文明方面得分良好;对于重大城市项目的公众参与度还需要加强。

(二)经济富裕度:经济富裕是宜居城市的基础条件,也是宜居城市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2010年,仙居实现财政总收入10658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315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66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7327万元。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县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仙居的人均生产总值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均已经达标,就业率以及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还有差距(就业率标准值96%得满分,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标准70%得满分)。

(三)环境优美度: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我国城市中的突出问题。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009年,仙居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有349天,属良好水平,酸雨率为72.3%。2010年,仙居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有326天,酸雨率为91.1%。2010年,仙居城市绿化覆盖率为25.6%,距离宜居标准35%还有差距,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景观建设还需加强。

(四)资源承载度:城市资源量,决定一个城市的自然承载能力,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源丰富,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也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其中水土资源是决定性因素之一。该标准的人均淡水资源总量、工业用水重复率、人均城市用地面积、食品供应安全性,总体仙居可以达标。

(五)生活便宜度:生活方便、适宜是宜居城市最重要最核心的影响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仙居交通、商业服务、市政设施、教育文化设施、绿色开敞空间、城市住房方面总体可以达标,其中公共交通分担率、社会停车泊位率对小城市无要求,属于直接得分项。

(六)公共安全度:主要是生命线工程完好率、政府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设施、机制和预案,该标准仙居总体可以达标。

(七)综合评价否定条件:该项目四项指标分别是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高于全国、基尼系数大于0.6、近三年被评为年度十大污染城市和区域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仙居淡水资源丰富,河流水质逐步好转,2009年全县十二水系和湖库1个监测断面,符合Ⅰ、Ⅱ、Ⅲ类标准的断面占91.7%,劣于Ⅲ类水的断面占8.3%。2010年全县十二水系和湖库1个监测断面,符合Ⅰ、Ⅱ、Ⅲ类标准的断面占95.5%,劣于Ⅲ类水的断面占4.5%。

综上,仙居城市宜居性当前大部分指标良好,但是也有不少方面需要继续努力。比如社会保障、就业率、以及第三产业的比重过低等,生态环境方面的工业排污需要重点整治,尤其是永安溪下游的河流水质情况不容乐观,空气环境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改善,城市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

城市应该是符合人需要的城市,“以人为本”体现在城市建设上,就是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满足人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

(二)狠抓规划,制定“宜居城市”未来发展蓝图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方向标,优秀的城市规划能够引导城市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为把仙居县打造成为宜居城市,制定城市规划时要慎重对待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1、城市规模,不是城市扩展得越大越好,实践证明,中小城市更有利于“宜居城市”的建设。

2、必须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的保护,切实维护公共权益。

3、重视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要有科学预见性,不能造成需要与可能的脱节。

4、大力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搞好功能分区和合理布局,尽最大可能减少和控制污染,营造绿色城市。

5、加强社会设施规划,尤其是医疗、教育、文体、休闲和社会保险等,为构建优良社区与和谐社会提供先决的规划条件。

(三)突出个性,建设具有独特品质的城市

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满足。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地方风情、风俗习惯、文脉记忆和独特景观,让人们居住在自己的城市里传承记忆,这样的城市充满与众不同的骄傲感和亲切感、留恋感。

没有个性的城市必然导致城市历史文化上的苍白、精神生活上的空虚和美感魅力上的失落。

(四)重视社区建设,构建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

城市不仅是生产的城市、流通的城市、财富的城市,更重要的是人们生活的城市、消费的城市、安居乐业的城市。社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社区居之舒适、环境优美、出行方便、服务周到、老少咸宜、社会安定、卫生、安全,使人的生活状态和谐、快乐,有益于健康和安居乐业,对社区产生归宿感、轻松感、安全感和家园感。

(五)保护环境,创造生态良好的绿色城市

宜居城市在城市空间发展上最显著的标志,应当环境优美的绿色城市,具有山水树木的自然要素,具有能够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绿量和均衡分布的绿地,具有明媚的阳光、清洁的水、新鲜的空气和宜人的景观,具有环境保护的各项有效措施,使城市新陈代谢得到良性发展。所以,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环境工程建设,保护环境,创造生态良好的绿色城市,是发展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环节和衡量“宜居城市”的最直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