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城市人口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城市人口管理

城市化生态问题及对策

作者:刘世乾 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人口学在读研究生

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人类的主要集聚形式及主要集聚地之一,也是人类干预自然最强烈、人工环境占主导的生存空间。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我国也迅速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

一、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1.起步晚。目前,理论界一般是将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并自此以后开始持续发展视为城市化的起点。我国1949年城市人口比重为10.6%,按照这个起点计算,我国城市化起点大约比发达国家平均晚100年左右。

2.发展不平衡。从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地区分布来看,东南沿海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从大城市数量看,全国共有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23座,19座分布在东部地区,只有4座(武汉、西安、成都、重庆)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

3.城市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我国大城市中,多数都是从历史上不同层次的政治中心或军事重地的基础上扩大起来的,一般都属于综合性城市,大多缺乏总体发展规划,在建设过程中往往是在老城区中见缝插针地开设工厂企业,与居住区混杂交错;之后在向新区扩展时,又强调先建设后生活,对住宅、商店、学校、卫生、娱乐等设施的配套建设不够重视,形成整个地区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失调。

4.城镇中混杂着大量农业人口。从人口构成上看,不论城市还是镇,都混杂着相当比例的农业人口,尤其是由于近年来城镇规模的扩大,常常把不少农村裹在城镇里面,出现了所谓的“城中村”。所以,我国就有了市镇总人口(即按行政区域计算的总人口)和市镇非农业人口的区别。

阅读全文

城市林业的形成及发展论述

作者:王东 单位:宁夏银川市唐徕公园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出现了诸如噪音、大气污染、水污染、飘尘、热岛效应等各种环境问题,导致城市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伴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产生了城市林业。它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城市林业的概念

城市林业是现代林业的一个分支,是由城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树木和相关植被、动物所组成,包括城区森林和郊区森林。具体的讲,是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是与城市建设相适应,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商品供应,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及其附属工程的经营和管理。城市林业的实质是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系统的融合。

2城市林业产生的背景

2.1城市化进程的加剧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聚集地,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而诞生发展起来的。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集聚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从第一个城市产生至今,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增大,特别是近1个世纪以来,城市化一直呈加速发展的趋势。据联合国估测,到2025年,城市人口将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我国是世界上城市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已约占总人口的50%。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走向文明、生活走向富裕、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虽然城市化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使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阅读全文

城市规划设计适应城市发展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人们对城市的功能化要求也越来越多,功能化的需求给城市规划设计带来很多的挑战。为了城市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就需要深入研究城市规划设计,为未来的城市规划总结更多成功的经验。本文通过分析城市规划内容和目前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善措施,希望将来城市规划设计能够真正的和城市发展保持一致。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设计;均衡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尤为重要,规划设计时一定要满足城市空间的优化,同时要满足人们生活的要求,不仅如此还要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政府和相关工作人员都非常重视对城市发展的规划设计工作,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经济、文化等因素进行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

一、城市规划概念与目的

(一)城市规划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现在城市人口数量在不断的增加,给城市规划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合理分配城市的资源和空间,保证城市的规划设计能够适应新时代城市的发展。在设计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城市里面的经济和人口情况、交通情况等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之间相辅相成。

(二)城市规划目的

阅读全文

城市社区城镇化建设论文

一、城镇化过程对于城市社区建设产生的影响

城镇化发展对于城市社区建设来讲,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事情。城镇化过程使得城市人口增加,在给城市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周到的服务;城镇化过程的农民工进城,带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服务发展的同时,也让其自身素质的提高成为了城市管理者的新问题;环保的压力、治安的压力等等都是需要我们逐步去解决。

(一)积极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发展差距巨大,二元化经济体制成为发展的瓶颈。城镇化进程突破了城乡之间的界限,有利于打破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又有利于城市社区的发展。

1、城镇化会提高社区经济水平。

粗略计算,我国从2003-2008年,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大约会引出50万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会引发更多的消费需求。城市人口有能力消费更多的商品,城市人口比重的提升就会带来消费总量的扩张。所以,城镇化进程中能促进城市社区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社区商业更加繁荣。

2、城镇化会促进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阅读全文

我国金融体系城镇化发展论文

1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自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化率从建国之初的10.64%提高到2012年的52.57%(表2所示),这意味着中国城镇化率提高了41.93个百分点,虽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成就也是显著的。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城镇化进程总体上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到1980年,属于城镇化停滞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只有建国初期的十年间,城镇化有所发展,从10.64%发展到19.75%。但是,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工业调整,大规模地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城市人口急剧减少,出现“反城市化”战略,致使我国的城镇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如表1所示,1960年以后,我国城镇化率从19.75%的水平开始降低,城镇化率从1965年到1975年的十年时间里一直停滞在17%到18%的水平。城镇化水平停滞不前。第二阶段是1980年到1995年,这一阶段为城镇化缓慢发展阶段。在这十五年的时间里,城镇化率由19.39%上升到29.04%,仅仅上升了9.65个百分点。第三个阶段是1995年到2012年,属于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中国城镇化率由29.04%提升到52.57%,提升了23.5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都要达到1个百分点以上。2005年至今为中国城镇化科学发展时期,我国的城镇化开始追求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城镇化速度进行合理调整,城镇化开始由数量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婚姻、家庭状况保持稳定。从2005年到2012年,七年时间里,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37个百分点,比2005年上升了9.5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讲还存在着质量不高,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体不协调的问题,还面临着人口三大高峰(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老龄人口总量),生态环境转变,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打破社会二元结构加速平衡等诸多挑战。为此,必须继续加快城镇化的发展,充分利用金融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持作用,推动中国城镇化的高速高质量发展。

2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

城镇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演进过程,其本质上也要求各类经济要素不断优化配置,实现全面均衡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没有现代金融体系自身金融功能的发挥,城市化发展所需的经济要素就难以达到合理配置,直接影响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金融支持城镇化进程的过程就是金融体系在推进城镇化系统发展中的金融功能实现的过程。从实际的资本运动过程来看,金融对城镇化系统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资本供给与资本配置两个渠道来实现。资本供给主要通过储蓄与投资的相互转换,直接或间接地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资本。金融体系可以动员储蓄,将相对分散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变储蓄资金为投资资金,直接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金融资本。资本配置主要是通过资本在不同领域的流通与选择,促使资本流向最佳领域,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在城镇化进程中,市场导向下的金融体系会利用自身细腻优势及监督优势,通过价格机制和信息渠道,引导资本向投资风险小、盈利水平高的领域集中,并促进资本在不同领域间的重组与分配。总之,金融支持城镇化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资本供给与资本配置,动员社会储蓄资金转化到投资领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3金融支持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领域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面对这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我们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房地产事业的稳定发展,随着务农人口的减少,非农人口的增加,我们亟须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产量与质量,当然城市人口的增加,我们还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需要加强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此外,整个社会保障系统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也必须与时俱进,这些都需要相应的金融支持。

3.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阅读全文

浅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考验。环境污染事件不仅给人们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造成恶劣影响,也阻碍了城市资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建立生态足迹测度模型,深度剖析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生态足迹;测度模型;有效路径

城市生态环境从宏观层面可以划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其中,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城市原有的地质地貌、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动植物等,而人工生态环境则包括借助人工力量而形成的城市建筑物、交通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等环境设施以及工业、商业、农业等生产对象。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渐频繁,城市人口密度逐年增大,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一度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进程中的首要任务。

1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1.1水体污染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城市工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制造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对繁荣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工业化速度的加快也给一些重污染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如钢铁企业、煤炭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建材生产企业、制药企业等。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液,一旦这些生产终端产生的废弃物流入或者渗入水体,将给当地以及下游地区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进而给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1.2大气污染

阅读全文

交通拥挤的社会经济属性及其作用

 

1引言   影响是以间接或无形的方式来作用或改变人或事的行为、思想或性质[1]。符亚明等针对奥运经济的不同特点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对奥运经济对北京市产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做了分析与预测[2],王小鲁等通过分析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的配置与流动状况及其动因,考察这些因素对地区差距变化的作用,考察制度变革和结构变化等因素对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影响[3],陈浪南等就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经验性研究[4],乌家培从生产力要素理论、边际效益递减理论、规模经济理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此消彼长“理论”、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角度分析了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影响[5],李强运用推拉理论模型对影响中国城市农民工流动的因素进行分析[6],陈利顶等具体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城市社会景观的显著性体现[7],郭旭东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气候、土壤、水量和水质的影响[8],洪锡熙等运用资本结构决定因素学派的理论框架,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9],胡胜利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10],王皓哲从关联角度分析归纳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因[11]。本文将社会经济概括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四个方面,城市交通拥堵在影响任何一方面的同时,可能也在影响着其他方面,我们将这种影响称为城市交通拥堵对社会经济的直接影响。城市交通拥堵对社会经济的直接影响是城市交通拥堵影响因素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影响因素无媒介的作用。   2城市交通拥堵对社会的直接影响   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的变迁是由人的活动引起的,城市交通拥堵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归根结底都是通过影响人的活动而产生作用的。所以,本节将从城市交通拥堵对影响范围内人口分布、人口流动距离及人口流动速度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交通拥堵对社会的直接影响。城市交通拥堵会导致城市功能区之间连接障碍,成为城市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当某一个阻塞节点蔓延以后,居民为了减少其出行成本,必然会选择在其工作或学习的周边进行居住,而由于我国城市发展的特色,老城区集中了大部分的优秀企业、学校和医院等,这就使城市居民逐渐向老城区集中,老城区本身容积有限,且交通规划落后,会造成交通的进一步恶化,形成长期严重拥堵。城市交通拥堵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包括对人口的流动量、人口流动距离、人口流动速度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城市交通拥堵的出现将会影响城市功能区之间人口的流动,如果发生严重拥堵时,城市交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交通流为0,城市不同功能区或城市之间的客运能力将大幅度下降,而这种流动又是人们出行的前提条件。增加人口流动的阻力,相当于直接减少了人口流动量。OD之间的客运周转量是由道路长度和运输效能决定的,只有交通通行速度快,道路容量大,运输效率就会提升,周转量也将增加,所以随着城市交通拥堵指标的增加,周转量呈反向变化。居民的一次出行总时间包括了行车时间、上下车时间、候车时间等若干部分,城市交通拥堵对于城市交通速度的影响,将会降低运行速度,进而使居民的总出行时间增加,而且城市公共交通不能满足随到随走的特性,就使得城市居民一次出行时间进一步增加。城市交通拥堵将影响到城市交通的顺利运行,会导致城市吸引能力下降,城市人口迁入率减少,迁出率增加,形成城市人口的负增长,降低城市活性。因此可以说城市交通拥堵对于城市人口总数具有负效应。   3城市交通拥堵对经济的直接影响   城市交通拥堵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经济和客户利益两方面,这两方面都与经济相关,一个是对运输相关企业的影响,一个是对消费者的影响。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将会对交通运输相关企业产生以下几方面影响:   第一,对于车辆制造企业的影响,城市交通拥堵一般存在于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对交通的舒适性和便捷性要求高,因此机动车需求大,交通车辆制造企业普遍将销售重点布控在这种城市,当城市交通拥堵逐渐严重以后,城市管理者会限制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以北京市为例,制定“摇号”政策,2011年度小客车总量额度指标为24万辆,平均每月2万,指标额度中个人占88%,营运小客车占2%,单位占10%,由于号牌限制,将直接影响交通车辆制造企业的销售能力,进而削弱其盈利水平。   第二,对于交通建设企业来说,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增加交通供给,即提高城市交通容量,对于交通设施建设企业是利好消息,道路的新建、扩宽和轨道交通的新建使交通设施建设企业新增大批建设项目,而且项目建设投资金额高,建设周期长,有利于提高交通建设企业的营业收入,进而提高其盈利水平。以北京市为例,2011年将建400km微循环道路、中心城区建设5万公共停车位,在建地铁线路5条。   第三,城市交通作为物流运输的重要载体和“门到门”服务的重要一站,交通费用是物流企业成本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交通拥堵将会导致物流企业所承运货物在途时间增加以及企业货物库存时间增加,进而增加企业的运输费用和存货成本,运输成本的增加必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城市交通拥堵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结构,由于城市交通拥堵所带来的劳动力成本,工资和加班费以及其他管理性费用的增加会导致企业的成本结构发生变化,影响企业资金的运用和布局。第四,对于客运企业来说,城市交通拥堵将会导致企业大量车辆在城市道路上滞留,减少企业实际可调配运营车辆的数量,进而影响企业的发车频率和班次,企业发车班次的减少必然会导致企业收益下降,而在途车辆的滞留又增加了单次车辆的运营费用,在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使企业利润降低,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旅行时间的节省意味着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更多财富的创造。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经济都是时间经济,一切节约都是时间的节约。交通运输产品的功能是实现运输对象空间位移。运输时间是产品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客运,旅行时间的缩短为旅客节约了时间,折算成每位旅客的时间价值便可估算出旅客因此获得的收益;对于货运,货物在途时间的缩短意味着社会产品周转速度的提高,从而影响着社会生产效率。城市交通拥堵在其拥堵特性方面,很大程度增加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时间。首先,城市交通拥堵大幅度增加旅客的在途时间。其次,城市交通拥堵减缓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使居民无法做到随到随走,使出行时间不可控性和不可预测性增加。第三,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充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使城市地面客流转向地下,但由于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换乘不具备便捷性,通常旅客乘坐两种交通方式无法实现无缝换乘,由于存在的各种换乘问题,旅客的换乘时间被大幅增加,往往会出现出行时间的减少不能弥补换乘时间的增加。综上所述,城市交通拥堵的产生和蔓延增加了旅客的在途、上下车及换乘时间,进而大幅度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时间。#p#分页标题#e#   4城市交通拥堵对资源的直接影响   城市交通发展消耗的主要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和能源两方面,城市交通拥堵对资源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土地资源及能源的直接利用与消耗:土地资源是重要的稀缺资源,尤其是综合运输通道所处的区域,一般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对土地的利用更加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作为沟通区域空间联系、保障物资流通的重要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随着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急需要我们以尽可能少的土地占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输需求,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之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进行道路设施建设,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土地资源的消耗主要体现在交通用地上,道路建设必然要占用城市土地,二级道路平均每公里占用土地面积40亩左右,对于土地资源稀缺的大中型城市来说,是非常严重的致命伤。就北京市的土地资源来说,目前拥有建设用地506.57万亩,其中交通用地48.88万亩,约占总面积的9.6%,这个比例相对于其他的大城市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东京交通用地占建成区用地的18%,伦敦占到21%,洛杉矶仅仅道路面积就达到了27%。能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安全稳定及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能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而能源是支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对能源的节省与合理利用对我国来说更加重要。而城市交通拥堵的产生与蔓延会增加单位机动车的汽油或柴油消耗,在正常行驶状态下,普通汽车每百公里油耗6-8升,而发生拥堵之后,每百公里油耗增加到10升以上,需要注意的另外一个能源消耗指标就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北京市一般在0.7左右,远超发达国家指数0.45。   5城市交通拥堵对环境的直接影响   交通对环境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噪声、排放、颗粒物等方面,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运输方式都会对环境产生直接影响。以北京市为例,各区县建成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范围为62.3-74.0分贝,其中市区建成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9.9分贝,远郊区县建成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8.9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主要集中在新建、扩建道路上。而在排放方面,由于城市交通拥堵的产生,汽车占用道路时间增加,消耗汽油或柴油也同时增加,带来的汽车尾气排放物中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等。它们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产生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产生酸雨、黑雨等现象。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造成各种疾病,严重损害呼吸系统,并且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交通来源颗粒物是影响交通路口污染水平的首要因素,颗粒物中Al、Ca、Fe和Mg等元素主要来自机动车行驶带来的道路可扬尘,而Cu、Pb等元素主要来自机动车的排放。交通排放是大气颗粒物中非烃类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非烃类化合物主要富集在粒径较小的粒子中,细粒子中的非烃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白天非烃类化合物随机动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夜晚机动车流量减小,但非烃类化合物却高于白天,显示出大型柴油车的主要影响和贡献;非烃类化合物的污染主要表现为酞酸酯和苯酚类化合物的污染。   6结论   城市交通和社会经济的关系认为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构成,是城市产业布局的关键因素,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剂,因此交通拥堵的产生与蔓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多种影响。本文给出了城市交通拥堵对社会经济的直接影响定义,进而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城市交通拥堵对社会经济相关要素的直接影响。

阅读全文

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速度也在与时俱进,而人防工程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个项目。本文基于目前人防工程与城市地下空间的结合利用,阐述了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意义与原则,并且提出了相关结合的途径。得出了既能发挥两者结合的优势,又能推动城市经济效益的结论。

关键词:人防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建设

城市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支撑,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代的快速发展,城市应该更加注重人防工程的建设,将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的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意义和利用原则,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关的途径和设计要点,对我国城市地下建设的人防工程的综合建设提供了借鉴。

1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意义

1.1增强城市防护功能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基于目前城市的地下空间现状看来,在地下空间的设计中很多时候都会结合相关的抗震减灾要求,来对城市的地下空间做以规划与建设。所以将人防工程合理地运用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的总体防护性能,加强对于人们人身安全的保护,对于意外情况下产生的核爆炸或者光辐射等,都能够产生较好的防控能力。

1.2推动城市持续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