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范例6篇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范文1

一、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新时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国外的一些思想文化也随即进入到我国,对我国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虽然总体而言,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状况都是较好的,但总是有些学生身上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思想道德状况: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信念;一些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的影响,认为学习无用;一些学生具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极少考虑他人的感受;一些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难以应对挫折和困难这些不良的思想道德状况会影响到学生的个人素养,影响到校园氛围。为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德育。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中主要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渗透德育、充分运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渗透德育

氛围是影响人的潜移默化的因素,它可以大大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正能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这个氛围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使用礼貌用语,勇于发言,敢于承认错误,直面挫折当学生都做到这些时,德育就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二)充分运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政治教材中包含了众多的德育素材,例如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对学生进行了生命教育、青春教育和自我教育;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教育学生调控情绪,追求高雅,拒绝诱惑,保护自我;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教育学生自我尊重,彼此尊重,教会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教育学生自立自强,告别依赖这些都是很好的道德教育的素材,只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发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对其加以强调,就能增强德育教育。纵观初中三年的政治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对初一学生,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培养健全人格;对初二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道德教育不能只落实在口头上,还需要教师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使理论付诸实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为此,初中政治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走进生活,体验实践,提升道德修养。至于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很多,比如班會、辩论会、升旗仪式、送温暖活动、法律小讲堂等。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这一课内容时,由于学生年级尚小,对于生命的含义并不了解,于是笔者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来到了医院产科,看望新生婴儿。学生看到新出生的婴儿柔嫩的小手、小脸,看到婴儿父母欣慰的笑脸和疲惫的身影,看到一切为婴儿操劳的医护人员、亲朋好友,忽然明白了生命的含义。他们不仅懂得了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就意味着生命和责任的开始,父母养育婴儿是父母的职责,婴儿长大成人,照料父母更是一种职责,更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与崇高,懂得了生命的独特。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范文2

【关键词】课堂导入;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开始的第一个阶段,也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关键,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使学生逐步构建健康的人格。在日常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自身导入意识不足,并且在课堂导入工作开展时也没有提前做好相应的设计,使学生对这一环节缺乏关注度与兴趣。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兴趣度不高,极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教学现状,探寻更好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教育工作的策略,促使课堂导入能发挥出真正的实效。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导入环节运用不足

虽然说现阶段的课堂导入环节对整体教育工作而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一问题,没有提高重视度,在日常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能让课上的时间得到最大化利用,经常会忽略导入环节,直接对全新的课程知识内容展开讲解。例如,学习我国基本制度的时候,教师在课上直接把本堂课程需要讲解的内容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把教材直接翻到相应的知识点上,此时一些学生还在思考自身在上节课堂中所掌握的知识问题,有的学生的思维还沉浸在课间的娱乐活动中,甚至还有的学生在听到教师说要翻书的时候才会拿出教材,这都导致学生无法立即集中精神展开课堂学习。

(二)课堂导入内容与实际现状不符

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原则,而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仍旧需要保持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根本原则。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环节的效果一直无法达到最好状态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运用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不符。教师导入的内容与教学内容无法匹配,缺乏明确的导入目标,将无法发挥出课堂导入的作用。

(三)教师运用的课堂导入方式缺乏吸引力

一些教师进行了课堂导入环节,然而并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道德与法治课堂整体教育工作开展缺乏活跃度。而产生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就是因为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运用的方式过于陈旧,对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现阶段的课堂导入环节中,复习导入是教师在课上最为常见的导入模式之一,虽然这种方式能引导学生复习旧的知识并且了解新的知识,但是这种复习导入的模式整体而言过于知识性,通常需要教师讲解口述,容易让学生逐渐对这种方式产生厌倦感,并且觉得毫无新意。相较于其他各种各样的课堂导入模式,运用PPT让学生观看一些图片或者视频的课堂导入模式拥有显著的优势,但是由于教育技术的不断提升,这种课堂导入模式也已经逐步对学生而言丧失了吸引力。

(四)教师的课后导入反思意识不足

课后反思环节是教师针对课上实际教育成果进行考量的主要原因,也是教师对自身已经教授的课程内容进行二次思考,总结教育经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一种方法。课堂导入环节是教育工作的开始环节,而课后反思环节则是教育过程的结束。教师在课下时间里,必须针对课上、教学工作中、课堂导入环节、自身的实际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考量,并且思考存在怎样的问题,在今后应该怎样改善。但是在实际状况中,大部分教师通常认为自身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备课与讲课,只要课程结束,教学工作也就完成了,忽视了教育反思这个重要环节。并且不是每一堂课程的导入都是完美无瑕的,一旦教师没有及时反思自身的问题,就无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课堂导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一)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都需要在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扩充,而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愉快,并且形成一个知识化的整体结构体系。在课程教育工作初始阶段,教师需要把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以及和这一堂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导入在新课中。通过课堂导入,不但能让学生将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得到二次巩固,并且可以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引出全新的课程内容,为后续课堂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做好铺垫,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能极大程度地防止学生因为对之前的知识点掌握不清而影响到本堂课程,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二)活跃课堂气氛

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内容都拥有显著的理论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让学生觉得这一部分的知识枯燥乏味,难以提高兴趣,而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幽默的形式开展课程,将能极大程度地使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之前,先对课程知识的内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通过一些趣味的课堂导入环节,还可以使课堂整体的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断启发自身的思维,并且勇于说出自身的见解与观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自主。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教学工作的策略分析

(一)提升教师的导入意识

与高中阶段不同,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主要是将德育作为根本目标,更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上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情感和态度进行培养,因此需要学生首先对课堂教育内容产生兴趣。学生只有首先拥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确保课堂导入环节真正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首先提升对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度,转变自身传统的教育理念,构建全新的教育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坚持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学习同步进行,从而使课堂导入环节能真正发挥出作用,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其次就是教师在备课环节一定要先针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认真设计,并且考虑到教材中的实际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严格把握好课堂导入的运用方式以及时间和内容的转换。最后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强化课堂导入相关方式技巧的学习,掌握各种各样的先进教学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先进的教育技术应用能使课堂导入环节的模式创新,从而提升课堂导入环节对学生的吸引度,并且使教育工作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能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爱在人间”相关内容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就需要教师提升导入意识,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导入中通过多媒体运用,让学生观看一些家庭合照,然后说出自己在家中与父母的关系和感受。紧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家有儿女》片段中刘星和母亲刘梅吵架的片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家庭中的烦恼。这种导入模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学生对亲情有初步的认知,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按照学生所说的家庭环境以及与父母相处的日常,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改善亲子关系。教师导入意识提升,才能更好地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内容,如此课堂导入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出来,学生才会重视课堂导入,并从中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真筛选导入内容

首先课堂导入环节的设置需要站在学生的实际学习的角度,全方位地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根本需求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呈现出课堂对学生的关注与尊重,满足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素材来自生活,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在设计环节中也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根本。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核心,使导入的内容能更加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与知识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例如,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筛选导入切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认知水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首先观看时政新闻,然后了解现阶段我国召开的两会内容,再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大家回答两会是哪两会。学生通过思考之后就能得出分别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普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属于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而宪法也是保障国家顺利运转的基础法律。紧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础权利,通过这种方式既进行了时事政治的导入,也复习了之前的知识,并且引入了全新课程,从而让学生既能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当前的社会政治热点内容,也能对之前已经学习过的宪法知识起到良好的巩固作用。

(三)合理运用导入模式

学生属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在课堂导入阶段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初中生对各种新鲜的事物都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一定要运用一些新颖的内容以及灵活的方式使课堂整体更加具有趣味性。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提问以及悬念导入等引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一些视频或图画使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产生兴趣。各种灵活方式的运用都需要教师依照实际的教育内容和学生特征自己选择。例如,学习课程“关爱他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情境导入的模式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看一则新闻,主题是老年人由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所以经常在各个场所无法出示健康码,从而受到诸多阻碍的新闻。而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不论是日常生活购物还是看病预约等,也都需要使用手机,但是要意识到,老年人也需要社会的关爱,所以,某地的火车站专门开放了一个无健康码的入口。看完材料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身的想法说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可以由材料引出本堂课程的教育内容,即关爱他人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在生活中时刻都需要保持的一种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或者被他人关爱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产生共鸣,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新鲜感,最终有效激发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整体课堂质量。

(四)关注课堂反思环节,总结导入经验

教学反思环节在整体教育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帮助教师提升自我教育能力。教师要针对课堂导入环节实际目标完成度进行反思,并且研究导入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即反思在设计环节中,课堂导入环节有没有和教学目标融合在一起,是否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并且还要反思在课堂导入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改进。例如,在“珍视生命”课程内容教学完成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加认真地思考生命这一话题,就需要教师在课上首先运用故事的方式引入课堂内容,给学生讲解女娲造人或者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从而让学生对人类进化有一个认知。而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要通过对课程整体内容的总结,考虑学生在课上提出的问题以及课堂导入环节中自身存在的不足,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进行经验总结,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课堂导入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中的实际作用进行分析,探究了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导入方式的研究,并且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不断反思与改进,使自身的课堂导入教育能力得到提升。最终,有效地使课堂导入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的实效性更加显著。本文在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教育现状和课堂导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教育工作的策略,包括提升教师的导入意识、认真筛选导入内容、合理运用导入模式以及关注课堂反思环节。教师要真正意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更好地运用课堂导入环节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兰芳.注重新课导入,让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起来[J].中学教学参考,2019(22).

[2]裔在役.运用导入智慧,让课堂更有灵性——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导入艺术[J].读与写,2020(06).

[3]陈菊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导入技巧[J].新课程(教研版),2020(32).

[4]李敏.课堂导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4).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范文3

初中13科目全部纳入中考

《实施意见》强调,今后,将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就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新中考”考什么?《实施意见》指出,初中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均列入中考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其中外语包括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学包括实验操作。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采取书面考试;体育与健康采取现场测试;信息技术采取上机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采取实验操作考试;音乐、美术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市积极探索外语口语测试。

和现在的中考相比,改革后的中考英语的分值降低30分,理科实验操作的分值增加,同时增加了地理和信息技术两个学科的分值。中考总分共计880分,具体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20分、道德与法治80分、历史70分、物理70分、化学40分、生物学40分,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各按10分计入相应学科总成绩;此外,体育与健康60分、地理40分、信息技术30分。初二开始分步考完13科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10个科目实行全省统考,由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时间。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等科目由各市制定政策,由学校组织实施。

听说新中考要考13门科目,很多学生和家长担心中考压力太大。别担心,这13门科目并不是一次考完的,而是分步考试,有的科目初二就完成了考试。

其中:生物学、地理、信息技术在八年级下学期考试;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在九年级下学期考试;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安排在每年4月底以前完成,考试日期由各市自行确定;音乐、美术等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时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市确定,学校实施。

考试方式上,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地理等科目实行闭卷方式;道德与法治、历史等科目实行开卷方式;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目实行纸笔闭卷考试与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信息技术实行上机考试方式;体育与健康实行现场测试方式;音乐、美术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

综合素质作为一科计入总分

据悉,将所有科目纳入中考,是为了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但“全科开考”又如何防止增加增加学生负担?

《实施意见》提出,在成绩呈现方式上,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合格与不合格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在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上,不是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除统考科目外,各市可针对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具体的考试、录取方式方法。

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可以分数呈现,也可以等级呈现;音乐、美术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也可用分数呈现。具体呈现形式由各市自行确定。

目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只是作为一种参考,中考录取仍是以中考分数为主要依据。但是,“新中考”方案提出,将综合素质评价视作一个学科,其结果以分数呈现或以等级呈现。基本方法为,先按综合素质评价5个方面内容分项以等级呈现,再将分项等级转化成分数累计成总分,最后再转化为分数或等级。

中考录取鼓励采取“4(语数外体)+6(政史地理化生)+1(综合素质评价)”模式。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依据。

全省2020年初一开始改革

考生和家长可以放心的是,中考改革并不会一蹴而就,新政策实施之前还有一个较长的缓冲期。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范文4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情景教学;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景教W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验学习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景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参与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下面通过四个方面介绍一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运用情景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

多媒体手段已经被广泛运用到生活及工作的很多方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师在情景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多媒体中鲜明的图画、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适当减少枯燥乏味的板书教学方式,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多媒体内容要突出教学重点,形象直观,让学生真正在多媒体情景中理解教学内容,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比如:《爱在家人间》这节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一家人在一起的情景,爷爷奶奶在逗两岁的小女孩玩,爸爸妈妈在一起谈心,八岁的小姐姐在看动画片,温馨和睦的场景一定可以触动学生,听着爸爸妈妈的低声私语和动画片的声音,还有柔和的音乐,学生的心都在这一家人上面,也感受到了一家人之间的爱,对这节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运用游戏方式创设情景

游戏方式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笑声中提高,以更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这是备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方式,教师在情景教学中巧妙运用游戏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创设的情景中,并对情景中所展现的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运用游戏方式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教学原理,快乐地学习课堂知识。

三、运用故事内容创设情景

学生能从故事中体会到很多做人的道理,给学生以启迪,故事在课堂上的运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产生联想,联想到教学内容,联想到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做,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运用故事内容创设情景,故事内容要与教学内容有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联想,在思考中提高学习水平。比如:《走近老师》这节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创设一个走近老师的故事情景,让学生了解老师。情景内容如下: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对老子很恭敬。这个故事情景就体现出了尊师重道的美好品德,学生也会联想到自己,自己对老师也要尊敬,通过走近老师更好地了解老师,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提高学生的道德

水平。

四、运用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生活中能学到的东西书本上不一定能学到,生活实际在课堂上的运用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教材原理,也更深刻地思考如何将教材原理应用到生活中,学生会把自己置身于教师所创设的实际生活情景中,进而升华教学内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运用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情景的主人翁,这样学生就能更快地融入其中,提高课堂有效性。比如:《让友谊之树常青》这节内容,教师可以以班上的学生为主体创设情景,情景的内容是一个好朋友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到底该不该提醒并告诉他,告诉他怕好朋友不高兴,不告诉他又觉得对不起好朋友,经过思想斗争还是决定提醒好朋友,这才是真正的友谊,这才能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这种情景,学生的表情、语言、动作都是很关键的,从学生展示的情景中,全班学生对友谊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以上内容介绍了四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情景教学的实践,情景教学的方式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并在课堂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究、不断总结,找到更多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课堂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

参考文献: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范文5

福建中考改革目标

——继续实施语文、数学、英语等9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省级统一组织考试制度。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继续推行由设区市统一组织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计划编制、考试报名、招生录取,招生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监督有力。

——2021年的全省初中毕业生全面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案,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并

1.考试性质与功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组织实施,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保障义务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

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2.考试科目与内容。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下同)、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以下简称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早过度偏科,确保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物理、化学、生物另设实验操作考试。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英语口语考试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各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遵循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依据教育部课程标准制定的《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用于指导教师开展日常教学与复习备考,提供考试命题与教学评价依据。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要求实施测试。

考试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筹“两考合一”考试定位,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做到题量适度、难易适当。

3.考试方式与组织。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书面闭卷笔试。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统筹管理,省教育考试院具体组织实施,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考试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福建中考录取总分提至800分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重要参考

1.科学使用学业水平考试结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以下简称中招录取)的基本依据,原则上采取考试分数与相应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初中道德与法治总结范文6

关键词: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德育意识

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艰巨的工作。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学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政治课教学应首当其冲,致力于这一任务的完成,而政治教师又是决定的因素。为此,我在政治课教学中,把德育教育与教材内容融为一体,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一、思想政治课与中学德育不能等同,它们是有严格区别的

首先,从定义上看,《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首先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受到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制约。中学德育是中学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相区别,它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根本内容。而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型课程。它是中学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

其次,从地位和作用上看,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主课,在中学德育诸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即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和主渠道。《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指出思想政治课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中学德育居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它对坚持学校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从地位上看,中学德育居于支配地位,它决定着思想政治课的地位、任务、内容和原则,思想政治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中学德育;从作用上看,中学德育具有“保证”、决定性,而思想政治课除了具有知识功能、塑造功能,还有德育功能、导向功能。因而,它“起着主要的导向作用”。

再次,从形式和内容上看,思想政治课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和基本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等是它的重要教学形式。它的内容,《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第四,从评价方法上看,由于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集知识、能力、觉悟于一体。应根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确定思想政治课的考核内容。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等素质的考查,通过对学生的考核,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提倡思想政治课的考试采取开、闭卷相结合的方式或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而中学德育进行品德评定的基本方法,是写操行评语和评定操行等级,不适于采取卷面测试或考试的办法进行评定。

二、强化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途径

第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帮助思想政治课教师努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心理品质等素质,应该专施“德育学科”继续教育,适应社会转型和教育转轨的新形势要求,担负起新世纪赋予德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第二,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首先在内容上要创新,教材要适应新形势,不断修改、补充。在教材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也要不断调整,充实。其次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方法也必然多样化,要创造同切合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手段、新方法,考试方法也要进行改革,以利于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第三,要增强德育意识,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育人功能。教师在数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分析经济和社会生活现象,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一是发挥《思想政治》教材的育人功能。按照课程标准和德育总体目标,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形成相应的思想政治知识体系,培养正确的是非分辨能力和思想观念。二是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德育作用,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诸如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科学性、实效性。不少政治教师和德育工作者现有的理论、知识显得比较贫乏、单一和陈旧,因而,在教学工作中往往有看不透、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要提高驾驭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及其改革,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

第五,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德育功能。一方面在教学中要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讲政治理论。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政治觉悟。

第六,思想政治课教学还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二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兰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做到以上三个方面的结合,从而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对学生的教育正向合力,德育效果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