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范例6篇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文1

关键词:课前5分钟; 归纳总结; 演讲; 实施过程; 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120-002

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提倡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朱永新在“新教育实验”中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讲起来,他认为:“话语能力是一个人终生最有效的重要本领。讲话是一个人展示才华的能力,而我们的学生常常是听读有余,而说写不足。”魏书生所提学生“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中,就有演讲的习惯。《电工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电工学科的概念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自己归纳总结知识点,不让学生去归纳总结,那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会理解肤浅。通过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的背景和要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论述了归纳推理的特点。17世纪英国逻辑学家培根在总结近代实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简单枚举法相区别的“三表法”,着重强调科学的归纳方法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19世纪英国逻辑学家穆勒继承培根的传统,对归纳法作了第一次拓展,提出了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归纳方法。

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是电工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措施。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是把零乱的知识组成框架的过程,怎样让知识点由零乱到有序,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而传统的归纳总结是教师串讲知识,重复之前的上课过程,学生处于一个被动、消极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另外,在课前5分钟的这段时间内,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部分学生的心思不在课堂上,如果这时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不会很好。因此可以在这5分钟的时间内,开展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一方面可以迅速吸引学生,集中其注意力,进入上课状态;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点,提高学习成绩。课前5分钟的学生演讲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互动性,通过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分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小结,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所学知识重新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完成知识点归纳总结。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思考对学生来说意义很重要。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就是一种把知识点归纳总结与演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要体现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要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要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二、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的意义

知识点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

1.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能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在《电工基础》课堂教学中,每个章节都有各自的重点和难点。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在上课的过程中,介绍大量的教学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大脑里涌进了大量的零碎信息,这些知识往往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特别是新旧知识之间容易混淆,产生理不顺的现象。因此,教师一定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把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梳理,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就是一种高效率的方法,通过知识点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

2.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可以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提升学习能力

归纳总结的任务是以揭示相关概念、规律、方法的内在联系为目标,运用尽可能简明、醒目、形象的形式,以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把相关知识加工重组、形成体系,使之由“繁而杂”变成“少而精”,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框架。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要做到重点突出,要能反映相关概念规律间的联系与区别,展现知识网络,并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提升学习能力。

3.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可以集中学生课前5分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上课前5分钟的时间内,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甚至有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到上课状态,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通过演讲活动营造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演讲活动巩固知识点,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

三、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的实施过程

1.学生常用归纳总结方法和演讲技巧的介绍

现在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对所学知识点不会归纳总结,现在就开展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效果肯定不会很好。为了提高活动的质量,在活动开展的初期,介绍常用的归纳总结方法,如:摘要式、提纲式、表解式、图解式、综合式等,介绍每一种归纳方法的特点,适合于归纳哪些知识点。在知识点归纳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从简单的开始,逐步提高水平。在归纳时,还要注意到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理清这些章节内容的前后演变过程,用一根主线将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

学生在课余时间内,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然后在课前5分钟内,进行演讲展示。为了提高演讲活动的效果,在活动的初期开展有关演讲技巧方面的培训,如:演讲时的姿势、演讲时的视线、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演讲的声音和腔调、说话的速度等。在演讲时,要求学生:发音正确、清晰、优美;词句流利、准确、易懂;语调贴切、自然、动情等。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基本演讲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课余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由于课前只有5分钟时间,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只能进行演讲展示活动,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过程只能安排在课余时间内完成。学生归纳总结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点的归纳,也可以是题型的归纳、解题思路的归纳。每种归纳,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

新授课的归纳。现在对口单招班学生能力与素质欠佳,《电工基础》学科原理、概念又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电工这门课时感觉很难,对所学的知识似懂非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在每个章节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学生在归纳总结中,对所学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新授课知识点归纳总结方法可以采用常用的归纳法。

单元复习或总复习时的归纳。复习其实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过程,目的在于“把书变薄”。归纳不是进行知识的简单堆积,而是为了找出知识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在复习时,归纳方法可采用:分类归纳法、按序归纳法、表格归纳法、列知识树法、题型归纳法等。

题型归纳。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做大量的练习,就会掌握很多题型,所以有许多学生在学电工时感觉很累。题海无边,即使夜以继日地做,也是做不完的。问题的关键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要达到每做一题都要有收获,就必须对题型进行分析和归纳,重点是认识题型的解法。让学生在归纳中,做到“知一题,会一类”。

解题思路归纳。解题能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思维方法。有的同学解题能力不强,老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习题解法和思路的归纳,可以了解其中的思维方式,为自己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提供借鉴。

3.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

在课余时间内,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在课前5分钟内,进行演讲展示。演讲展示的内容有:介绍归纳的是哪个知识点,其中的重点、难点是什么;采用什么归纳方法;归纳总结的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归纳总结中遇到什么问题;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等。

一开始学生由于羞怯,想上台又没人肯登台,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引导,先做好几个有演讲基础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来带动,学生们看这些同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的那么精彩也都跃跃欲试,一展身手。当然,学生也会出现阶段性的懈怠,所以典型要均匀分布,让每一阶段都出现小高潮。

在演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要突出重点,反映相关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展现知识网络结构,并且做到简明扼要。在演讲结束后,台下同学发表不同的看法,进行补充和纠正,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通过5分钟学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使知识由点成线,再到面,最终形成网络,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的反思

1.学生在学习、复习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知识点的记忆,忽视归纳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片面追求解题数量,忽视解题质量;过于关注解题结果,忽视解题过程;片面注重解题步骤,忽视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要真正做好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必须要在“归纳总结”这一环节上多下工夫,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归纳总结方法,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2.课前5分钟学生演讲活动要求每个同学积极参与,不能只局限于几个同学表演,让其他同学始终都当观众。在演讲时,安排主持人,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演讲氛围。但由于只有5分钟的时间,所以在演讲活动的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把握好时间,不能耽误后面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课余时间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老师一定要认真组织,积极指导,这样才能使演讲活动顺利地开展,否则,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课前5分钟学生演讲活动的初期,学生积极性较高,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松懈,甚至有部分同学觉得是一种负担,占据了他们的课余时间。这时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开展演讲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学期我校都会组织演讲比赛,采用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教学班级的学生,演讲水平明显好于其他班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大大提高。

4.对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在评价中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在评价中,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发展与提高,促进其不断进步。

在演讲结束后,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随机抽同学进行点评,并对演讲者的演讲过程和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做出评价,这样可以让他们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保证演讲的效果,稿件进行存档,每月进行阶段性的全班讨论,好的稿件推荐到校报上,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5.课前5分钟的学生演讲,老师不是活动的主角,而是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真正的主角应该是学生。知识点归纳总结方式的选择、演讲材料的准备等,都让学生亲自完成。老师在演讲活动中,不能全管但也不能不管,这时可以适当点拨,解释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疑惑,让活动顺利有序开展下去。

在《电工基础》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前五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通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点;通过演讲这种方式进行展示,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经过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一新的教学方式的出现也希望得到老师与专家们的关注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周邵编.电工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文2

无论是3+2对口单招,还是艺术类高考,都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追求高等学府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大部分的职业学校实行四二分段,即在第四学期结束后进行分流,一部分就业,一部分参加高考。如何在不到1年的时间,复习如此多的课程和知识点?这是摆在高三教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题海战术和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授课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为这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也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对以上问题的综合考虑,笔者利用链式归纳法进行复习课教学,效果明显。

二、链式归纳法的含义

链式归纳法就是在复习时,对其中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相对集中、对比、归纳串接成知识链,通过由点到面的归纳概括,让学生从许多个别例子中归结出某种规律,从而达到降低记忆难度,利用较短时间掌握较多内容的一种学习方法。使用此法,依据《考试大纲》对教学的要求,结合课本和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归类,将旧知识重新组合,找出规律,抓住共性,达到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深化、记忆和运用的目的。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既能学得知识,又能得到深层次的思维训练。

三、教学过程:

整个过程被分解成如图所示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抓住各知识点,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成为链基。

近几年来的考试大纲的命题指导思想明确要求,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用这些知识、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无论是综合还是实际应用,最基本、最关键的就是要紧紧地抓住书本上各个知识点,不仅使学生了解各知识点的本意,还要让学生知道它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深入理解、牢固掌握。这一点是整个复习过程中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链式归纳法应用的基础。

第二阶段:知识点串成线,形成知识链。

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后,应指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通过点的互动使之连接成线。这一阶段,教师应树立新课改理念,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归纳。归纳哪些内容、以何种形式,都应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定,而不能由老师包办。复习的目的在于 “把厚书变薄”。归纳不是进行知识的简单堆聚,而是为了找出知识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性把握。将每个零散的知识点串为一个个“链”,这样可使学生分散记忆,灵活分析,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三阶段:把各个条理的知识链,进一步纵横联系、扩展为专题,形成一个个知识面。

这一阶段,教师千万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复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让学生从中有所悟,达到知其所以然的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地组合,使一条条知识链构成一个完整的面。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长期记忆,学生就能顺藤摸瓜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知识层次越来越清楚,复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阶段是学生对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完整化、更加深化理解的关键,也是学生是否能取得高考优异成绩的关键。

五、教学案例

下面,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版《综合法总指数的编制》为例,来说明链式归纳法在第二阶段复习课的应用。

1.链式归纳导入

由第一章的第一节统计几个基本概念:标志和指标,引出第三章的相对指标,并由此进一步引出第五章的指数:综合法总指数的编制。(如图所示)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学生可以清楚的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

2.本节知识点梳理。梳理过程紧密结合第一章和第三章提到的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环环紧扣,以4年来的考试题为主线,对比归纳分析以下内容:

①考试的题型、难易程度、对策。

对比结果表明:4年来的考试题型一致,都是选择题和计算题;分值基本接近,大约12分;难易程度相当,其中三年考的是综合发总指数,只有一年考的是平均分总指数,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提示,这部分内容的把握还是要以基本知识为核心,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

②未考题型。通过学生的分析找出历年没出现的的题型:简答、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可能出现的知识点。

③进行趋势分析。从这几年的考试题,结合高校招生数量,估计考试题难度不会太大,基础知识还是重点,可能会更加灵活,从而帮助树立学生复习信心和目标。

3.通过易出错的题型进一步总结归纳,强化所学知识点。例如:通过个体指数和总指数,静态指数和动态指数等练习题,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策略。

六、链式归纳法的特点分析

用“链式归纳法”复习,能够产生较佳的效果,比如:容易引发学生联想,温故知新,而且便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有一定规律,便于学生记忆。然而,所有的教法都不是最完美的,都有它的局限性:

首先,受知识内容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归纳成链。

其次,需要教师精心备课,要求任课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准备习题。这对工作量本来就很大的广大高辅老教师来说做起来很有难度。

另外,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基本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文3

归纳;练习;反馈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1―0037―01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由于初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如果不加强对数学“学困生”的教育,势必将影响整个班级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是每个数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的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取“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策略,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下面,笔者对此详细进行阐述。

低起点

一般“学困生”的基础都比较差,如果教师教学的起点过高,他们就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久而久之,就因为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节奏,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长此以往,便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转化“学困生”,教学的起点必须低。笔者是这样做的: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中的原有内容降低到“学困生”可以接受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引入法”。1. 以教材中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新课。如,“正数与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的讲解,按照教材中所设计的引入法为起点引入将会收到不错的效果。2. 以所教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同类项”的教学中,可将原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分成两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字母”完全相同的,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习差点的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3. 以“学困生”已学过、所掌握并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教学的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引入教学,“分式”可以通过“分数”进行类比引入教学,“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

多归纳

“学困生”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他们只是不停地做作业、做题,总以为题做得越多越好,忽略了归纳总结的重要性,使得考试时思维混乱。殊不知,归纳总结是至关重要的。经验和技能都是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获得的。因此,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个章节、每个单元甚至每册教材结束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思想方法、技巧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勤练习

练习是获得数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它对于熟练所学方法、巩固所学知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数学“学困生”对数学都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对统一的课后练习没有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既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起“学困生”参与课堂练习的积极性。

快反馈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文4

一、良好开端,成功的一半――精心导入,诱导参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成功与否,课堂导入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能够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巧妙导入,则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自主获取知识,为后续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哪种导入形式,并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因素,灵活选择。

如生活实例的导入,真实自然。生活是个大课堂,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一些具体生动的生活实例,将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转变为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让学生感觉数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如:教学“普查与抽样调查”,分析“抽样”知识时,教师可引入生活中的“数学”,灵活自然导入,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可将其带入到新知学习意境中,激活已有生活经验,踊跃说出更多的类似的生活问题,感受生活中蕴含着无限的数学知识,充满学习热情。

如多媒体导入法,生动活泼。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几何画板等是良好的辅助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计算机或几何画板模拟一些难以直接呈现的数学规律或现象,或者利用精美图文资料等来设置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如轴对称、旋转、平移等图形和变换类的知识,都可以运用多媒体导入法,以刺激学生多重感官。比如教学“从三个方向看”这一知识点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拍摄角度不同的几幅图片,如空中飞行的飞机的图片以及3张由不同方向而观察到的照片。思考:同一架飞机,为何拍出来的照片会有所不同?这几幅飞机图片分别是站在哪个方向拍摄的?由此引出课题――从三个方向看,让学生初步感受从不同方向看会获取不同的结果。

再如复习导入法,温故知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学生已学知识自然引出新知识,这样,可增添亲切感,让学生能够由旧知入手将新知融入到已有知识结构中。如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教师可设计相关练习,练习中涉及了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有助于引导同学们对比分析,通过复习正比例函数定义,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做好铺垫。

二、编篓编筐,重在收口――课堂小结,巩固深化

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只有良好的开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效的课堂小结,正所谓:“编篓编筐,重在收口。”同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把握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归纳,甚至还可以适当拓展延伸,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而在小结时,若要真正发挥小结功能,教师应注意小结应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引导性,并简明易懂。同时,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小结形式。

如问题练习式小结。在新课教学后,数学教师可以依照实际需求,结合教学内容,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设置一些思考性、探究性、拓展性习题,让同学们通过练习形式进一步巩固深化知识,结束课堂教学。通过这一小结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可给教师提供信息反馈,了解教学效果,给后续教学工作提供指导与依据。如学习“不等式的性质”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围绕学习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深化巩固,总结归纳。比如①把不等式3x6x的两边均除以x,可得出36. 请问上述不等式哪里出错了?②把不等式nxn的两边均除以n,n要满足怎样的条件才有x1,等等。

如归纳式小结。即通过概括归纳,让课堂所学内容简洁化与系统化,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整体记忆。在课堂教学中,为让同学们对整节课所学的知识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在小结环节,教师可以运用简练准确、明了清晰的图表与语言等形式来总结归纳课堂所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结构,突出重点,有条理性地记忆知识。当然,课堂小结也不能只是教师独白,还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发挥主动性。如最初时,师生共同完成小结,当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得到提升后,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总结归纳。又如引导扩写(填写)课堂小结,自主列出各知识要点,建立整节课的知识体系网络图。如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可要求学生完成如下表格,总结归纳知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文5

新课改全面的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它倡导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校教育教学要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挖掘教学潜在的优势,创设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实践交流的空间。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三维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用新的教学模式。我采用的“激、读、议、导、练、悟、归、思”八字教学法,在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趣”为导,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发展学生的“智”,让学生好学、会学、善学、乐学。通过讲故事、猜谜语、演课本剧、做游戏、迁移法、悬念法等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注意、思考,将知识引向深入。

二、读——整体感知

书不读不知。只有多读,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有所感悟。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想象生动的画面,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生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感知中认识问题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议——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在“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部分问题、质疑问题,让他们掌握提问的多种语言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初步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并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

四、导——讲解教材内容,解释疑难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并对“议”中质疑的问题进行重点辅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五、练——巩固知识

所谓不练不会。对新学知识要精选习题,分层练习,分类指导,特别是学困生的指导。以练促使学生熟练巩固和应用知识,以培养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悟——进一步理解

所谓不悟不透。在学完一部分知识或讲解完一道题时,不能急于继续往下进行,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去回味、悟出其中的道理,畅通思路、再次感受方法,开阔思路,发现技巧,激活创新思维。同时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很好的实现知识目标和方法目标。

七、归——归纳总结、提炼方法

在学生对新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认识后,教师要利用最快的时间,对内容、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可让学生归纳,也可小组交流后小结归纳,构勒出要点、结构和方法,加深其印象,领会知识要点,形成技能。同时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合作精神、探索和创新意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文6

摘要:当今社会很多人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维,如何改变和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就要从小学校园开始。数学,作为开发思维的重要学科,担负着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并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迫在眉睫。。

关键词:培养方法 数学思维 能力

数学思维就是把一些具体事物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抽象的数字符号来表达出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技能,其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接下来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 培养兴趣,激发思维

学习作为一个主动过程,对激发学生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而兴趣是数学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求知欲的动力所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创设情境导入,设置诱人的悬念,使每节课都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使学生乐于动脑、积极思考。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并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差的独立性和归纳总结能力,因此他们并不善于开发自己的思维活动,通常是比较直接的看到什么则想到什么。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则需要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中。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存储量,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从而激发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切忌提问过于简单。传统的提问方式:“对吗?”“懂吗?”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善于提问,并逐步培养学生掌握问题分析、归纳总结等常用的逻辑思维形式。

二、 注重方法,启发思维 

大思想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数学教学中也是一样,只有恰当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才能够收获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思维,而培养数学思维的前提必须是重视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谈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则是一句空话[1]。而数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是运算和推理论证的基础,能够准确理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与学生共同探索,让学生学会分析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而非填鸭式的教授、记忆教育。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方位地思考,养成追根溯源的好习惯的能力。拿数学解题速度为例,有些学生只注重速度,做题质量不能得到提高;而有些学生准确度是高了,速度却慢了下来。如何培养学生既有速度又有质量,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考虑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本质,只有理解了,参透了问题的本质,才能在保证准确度的前提下,提高运算的速度。为了培养学生灵活性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强教学的多维度性,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解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解题思路。当学生学会灵活学习课内外知识以后,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分析相同的题型并提出不同看法,为创造性思维开辟广阔的空间。 

三、探索规律,培养逻辑思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活动要的并不只是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得到这一结果所“经历的过程”及过程的规律性。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归纳是思维的基础。数学上的归纳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初级到高级、有层次、逐步深入的发展历程。随着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及时向学生布置更高一级的归纳总结任务,从而逐层次发展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题目与题目之间的内在规律,从而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我们应当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通过观察实物、图形等实体,结合使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表述数学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维来学习数学知识,创设情境,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进行创造性学习,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完成对数学原理的归纳总结过程[2]。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探索数学规律,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一个数学原理,数学学科的特点也要求我们把数学当成一门科学来探索其自然规律。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身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逻辑系统学科。往往旧知识和以往学习方法是新知识、新方法的基础,同时新知识又是对旧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因此我们应当指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遇到的实际问题。 而对于较难的问题和内容,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分解知识,分散难点,创造更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同时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肯定,从而促进学生广阔的思维发展。

总之,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当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