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资源范例6篇

职业教育教学资源

职业教育教学资源范文1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创新资源配置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创新作为引擎推动,才能体现活力,而创新资源的匹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探讨创新资源配置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2创新资源配置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创新资源的配置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创新资源的配置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资源创新配置,在原有资源分配的基础上做出了创新设计,这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使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可以与实际需求保持一致,这样的教学模式才具有长期应用的潜质,并且能够帮助深入解决常见的隐患问题,并通过相互配合促进来提升教学计划的完成效率。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现阶段教育计划中所重点论述探讨的内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定量资源分配的形式,这样并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对职业教学的需求,创新资源配置是基于传统模式做出的优化,其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实现教学计划可持续发展,为高等职业教学计划开展创造适合的基础环境。

2.2创新资源的配置能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受区域发展情况以及多种因素影响,在所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常常会出现区域性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现象,长时间在此环境下,也增大了教学任务开展的难度隐患,不适合创新模式发展落实,通过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配合能力,开展教育资源的创新配置,能够解决这种区域性的差异问题。帮助增强各个教育区域之间的沟通联系,有关于教学任务完成质量下降的问题也得到了更深入的解决,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同时还能够根据教育资源现状来进行各个区域之间的调节配置,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高等职业教育开展期间才能更合理的解决区域性经济能力差异的问题,为学生营造出均衡发展的学习环境。

2.3创新资源的配置能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矛盾问题

对于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矛盾冲突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运用不合理,以及教育教学质量不达标两方面。通过创新资源配置的开展,会重点解决教学计划中所存在的隐患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方法来增强教育人员的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法促进管理计划可以全面发展,并达到理想的教育标准。还能够帮助地方根职业教育需求来扩大教学模式,同时对可供利用的资源做出整理,观察落实应用过程中是否可以帮助继续深入解决教学模式扩大所遇到的矛盾冲突问题,降低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所造成的现场工作隐患,在各个实际教学质量都能够得到保障。

3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资源配置虽然取得较大的成绩,也出现一些问题。

3.1未能有效体现出效益和公平兼顾原则

现阶段大部分教育资源分配都是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及招生数量来进行的,这种模式看似公平,但实质上却阻碍了教育资源的深入发展,不利于提升职业教学办学规模,甚至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也会因资源分配而产生很大的差异性。虽然在资源利用效益上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却没有达到公平发展的需求,长时间在此环境下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全面落实发展。对校方也造成了错误的理解,认为只有扩大招生规模才能够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可能会导致实际教学需求与规模创建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

3.2区域性的资源配置差异性较大

对于区域性的教育资源分配差异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招生过程中这也是学生选择考虑的参考内容之一,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增大区域性的资源配置差异性,甚至会造成高等职业教育分配不均衡的主要矛盾出现。这种差异问题还包规模、教育能力等方面,解决需要从宏观控制层面来进行。除此之外不同区域的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地方实际调查也是导致问题的根源。

3.3教育部门宏观调控作用发挥困难

在所开展的资源配置计划中,教育部门对各个办学区域缺乏深入调查,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增大了不公平现象发生的概率,仅仅依靠上报的信息结果来进行资源调控,自然会与实际情况之间产生很大的差异性,造成工作隐患问题出现。教育资源分配后在不等高等职业院校的落实应用缺乏监管,导致教育资源存在滞留的现象,并没有在基层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4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创新配置的有效措施

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创新配置应该综合考量,合理分配,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状态进行科学论证,通过多元化的整合资源,做到有效使用。

4.1通过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在开展资源分配任务之前,首先要对各个区域的发展现状做出深入调查,明确在开展高等职业办学计划中所遇到的资源缺失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够更深入的解决常见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政府的宏观调节作用也得以发挥。政府在调控过程中将各个区域视为整体,通过监管职能来促进教育资源分配到基层后能够得到运用,促进管理计划全面落实开展。政府宏观调控需要制定符合区域高等院校办学发展的工作规划,这样在不同的时期才能更发挥监管任务,并提升工作任务的完成效率,实现区域性的综合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通过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还能够帮助加强各个区域之间的沟通联系,实现资源方面的灵活调用分配,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各个区域的均衡公平发展,为学生营造出适合的职业学习环境,这符合创新资源配置的初衷。

4.2强化高等职业院校和其他办学主体之间的合作

强化合作可以形成基层的资源配置网络,各个高等院校之间通过主动联系能够对自身的办学现状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这一点符合高等院校的办学需求,同时也能够根据常见的资源落实困难问题来学习借鉴经验,达到更理想的资源利用水平,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实现突破性的发展。这种合作交流还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实习环境,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口碑才能够得到认可。高等院校与其他办学单位之间建立合作管理,可以实现资源配置上的共享利用,这样做不但闲置的教育资源得到了运用,同时在办学计划中也能够相互借鉴经验,确定更符合自身办学发展的道路,在规模扩大方面也能够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出现,避免教育资源在分配过程中出现浪费现象。

4.3建立多元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办学格局中也要注重创新分配的引入,传统的办学体系中经济性并没有得到体现,通过这种多元化格局的创办,可以帮助解决资源之间所存在的运用困难问题。在办学过程中经济性与发展性都是要同时体现出的,这样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下也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综合能力也会有更大的进步。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资源运用隐患问题,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交流配合,同时将经济性体现在办学计划中,这样一些民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解决自身发展的财务需求问题,更能够实现规模上的逐渐扩大,符合当今的教育市场发展需求,在同等院校之间也能够减少区域差异性所带来的影响,增大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通过上述文章中所论述的内容可以了解到,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主要包含了信息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全社会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所有资源综合,是一个参与、维持、服务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系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所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等各种资源在使用方向和投入比例中的一种最佳分配方案。由此可见创新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作者:王磊 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

参考文献

[1]夏焰,崔玉平.中国省际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生均经费支出差异及收敛的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5).

[2]刘华军,张权,杨骞.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均衡与极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9).

[3]戚瑞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10).

职业教育教学资源范文2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社会学习资源 有效途径

随着国家最近几年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呈现蓬勃之势,并逐渐上升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综观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况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在规模迅速扩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主要为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不够;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和就业联系不够紧密,职业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今天高度竞争的全球经济环境,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一个更为有效的、更为一体化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保障竞争力并促进学习型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按照中央的要求,国务院正在组织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业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规划纲要》的制订可以处理好职业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办学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关系,处理好东中西部地区及城镇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职业教育质量、结构、规模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样做有利于缓解当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就业。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就业、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从这一点来说,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面向的不仅是服务业,还有工业、农业,比如说数控机床的操作,就需要职业教育的培训。现在我们要注意的是职业教育的规模、学科的设置,需要和社会需求相吻合,因为它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所以应该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方面要转变社会观念,另一方面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包括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建立全社会的职业教育学习型资源。

二、社会学习资源建立与职业教育的时代契合

1.创建学习型社会是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罗伯特・哈钦斯(R.M.Hutchins)出版了《学习社会》(The Learning Society)一书。他在书中指出:“所有全体成年男女,仅经常地为他们提供定时制的教育是不够的。除此以外,还应以成长及人格的构建为目的,并以此目的制定制度,以及更以此制度来促使目的的实现,而由此建立一个朝向价值的转换及成功的社会。”[1]哈钦斯的“学习化社会”理念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深刻地影响世界教育的变革与发展。自“学习化社会”这一术语提出后,专家学者对此做过诸多不同的表述,但对于“学习化社会”的基本要义是大体一致的。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重要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其中第三部分明确指出“向学习化社会前进”,勾勒出一幅美好的学习化社会远景。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向学习化社会过渡的发展战略。2001年5月,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同志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张,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党和政府从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和具体思路。在知识经济日渐凸显、信息更新加速的现代社会,个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社会竞争。那种“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观念已不再适用,这对于作为“未完成物”的人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时代挑战。现代社会朝着学习型社会的方向迈进,终身受教、终身学习的理念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构建“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2.发展职业教育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应然需求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最重要、最活跃的实践领域。职业教育直接针对劳动岗位的要求来培养人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劳动力就业市场更具有适应性和竞争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特别是本地、本行业联系密切,与劳动力市场衔接最紧密,更容易了解和预测市场,适时针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提高办学竞争力;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专业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能更好地、更直接地为地方和行业发展服务,更容易调动地方和行业办学的积极性。这些都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它将优质教育惠及广大民众,使社会成员接受继续教育、进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是传统的终结式学校教育转变为终身式社会教育的最佳途径,是事关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问题。成人教育使普通民众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真正实现了教育对象的民主化和大众化。而且职业教育的科类齐全、费用低廉,更适合大众的终身学习需求。可以说,职业教育在推广普及教育、体现教育公平、提高全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学习型社会的创建与发展。

三、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学习资源的有效途径

1.建构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

理念创新和特色鲜明是实现职业教育大发展的首要前提。树立迎合时展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尚,增强社会成员接受职业教育和继续学习的内驱力,是推动职业教育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首先,创设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国家教育部门要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将职业教育摆在长期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一种开放化、互动性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其次,培育“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社会文化氛围,广泛宣传新的教育观和学习观,使学习成为人们必需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手段。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教育活动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社会这一平台上完成的。

2.打造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职业教育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要实现成人教育高效、持久、健康地发展,就要以质量求生存、以优势谋发展,打造成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在办学理念上把办出特色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最大的追求。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生命。特色体现在职业教育办学的各个方面,包括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校管理和人才规格与质量等,同时还体现在办学的过程之中。因此,在整个办学的过程中,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着眼于办出自己的特色,努力追求个性的最大化。其次,要通过不断创新来创造特色。职业教育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与其他教育相比,创新的需要更迫切,创新的空间更大,包括办学思想和观念、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制度都要不断改革与创新。要克服狭隘的职教观,树立大职教、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全民教育思想和观念;要实施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要建立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坚持产教结合,等等。同时,职业教育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办学层次和办学类型,都应当办出不同的特色。即使是相同的专业,也要针对当地的实际需要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质量标准,突出人才培养上的特色。

3.加强社会学习资源建设

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多种社会因素、多方力量相互协作、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教育资源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就会严重阻碍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要在宏观上加强统筹规划,综合配置各类社会学习资源,为发展职业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一方面,突出高等院校在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中的辐射功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应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实现教学设施、教育资源、活动场所的共创共享,搭建职业教育资源的公共平台,构建开放性、多层次、全方位的成人教育资源及设施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实现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社区建设及地方企业的协同发展。突破职业教育在办学上的种种局限,加强地域内教育项目的开发与合作,实现开放式发展,达到理想的资源整合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立山,李莹.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开放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2006.

[2]高志敏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省略/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4]董星.教育公平:学习化社会建构的主导价值取向[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5]赵红亚.论我国成人教育发展不和谐现象及矫正对策[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

职业教育教学资源范文3

关键词 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京津冀;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7-0051-04

随着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构建区域共同市场,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与深层次整合成为必然要求。2015年5月31日,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成立,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理事长单位,邀请来自京津冀地区的17所职业院校和21所医院、企业参与了联盟建设。联盟以“协同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全面整合卫生职业教育和行业优质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校院合作、社会服务和科研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卫生职业教育与健康服务业对接,为京津冀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通过建立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整合京津冀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能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智力保障[1]。京津冀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科技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均衡,在l生职业教育领域不可避免地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因此,突破区域格局,实现京津冀地区卫生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有效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教育资源集群与规模效应,实现区域性的卫生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互补。

一、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产生的背景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国家区域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其重要地位与作用不断凸显。2013年,该区域晋升为国家主体功能区,承担起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任,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2014年,京津冀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迎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步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京津冀区域拥有我国最强的高等教育与医疗资源,教育、医疗协同发展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内容,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手段。然而其发展也存在诸多挑战,如区域内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差距悬殊,区域教育、医疗发展结构有待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等等。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京津冀区域内教育、医疗如何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的优势与挑战,准确识别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需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之间构建更高的契合度,实现提高区域内教育质量和医疗水平,是摆在京津冀面前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

京津冀区域教育、医疗合作与协同发展起步较早,但成效甚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行政壁垒的阻碍、要素资源流动积极性低的掣肘、协同效益显现周期较长的顾虑等。新时期,应不断加深对协同发展的认识,积极探索协同发展的有效方式。

二、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现状

选取6所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成员单位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学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其中,天津1所,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北京1所,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河北4所,分别是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廊坊卫生职业学院、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现状

2015年,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开设护理、药学、检验、影像、中药、康疗6个专业。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技术、卫生管理、财政金融、制药技术、食品药品、机电设备等类别的19个专业。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涵盖高职医药卫生大类7个专业类别,分别为临床医学类3个、护理类2个、药学类2个、医学技术类4个、健康管理与促进类3个、康复治疗类1个、食品药品管理类1个。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紧贴区域产业布局和人才供求关系,设置护理、医学营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在内的13个专业。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卫生管理类、机电设备类、市场营销类和公共服务类等8类17个专科专业。承德护理职业学院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康复治疗类、卫生管理类和健康管理与促进类等7个类别12个专业。

(二)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师资结构现状

师资力量是推动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力量,通过生师比、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可以衡量学校的师资力量[2]。各院校为提升院校办学水平,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都在积极引进卫生人才队伍,2015年北京卫生职业学校生师比为15.471,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12.071,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为9.101,如图1所示。几所卫生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具有高级职称者超过35%,其中,天津医专为45%、邢台医专为38%、廊坊卫生职业学院达50%。天津医专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为32%,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为29%、邢台医专达68%。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为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广泛开展“双师型”专任教师建设,“双师型”专任教师均达到了30%,天津医专高达83%。同时,坚持校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采取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员到学校任教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见图1。

(三)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现状

各卫生职业院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积极探索和构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积极进行精品课程和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包括成人护理、护理学基本技术、临床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母婴护理、实用药物学基础、药事管理实务、药物检测分析技术、正常人体结构等课程,省级精品课程10门;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有医学类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分别是基础护理技术和临床物理诊断基本技术,省级精品课9门。

三、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相应的组织机构和有针对性的管理体制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际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视程度不足,尚未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和有效的管理体制,使共建共享缺乏全局性的引导与协调。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涉及多个院校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是一项跨区域、跨院校的系统工程。如果缺乏必要的组织机构进行自上而下的指挥和协调,并通过有效的管理w制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许多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

(二)校际间教学资源难以共享

联盟内的各院校教学资源丰富,且各有特色,但出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共享平台建设缺乏,难于实现资源共享,使得资源重复建设、使用率不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由于缺乏相关保障制度,各校对于共同开发建设教学资源缺乏积极性。

(三)资源开发主体及类型单一

教学资源开发多数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度不够,不能实现校企共建,且在资源的分布上存在不均衡,在数量上,优势专业资源丰富,小专业及新开办专业资源较为匮乏;在类型上,文本类资源相对较多,媒体类资源相对较少,如动画、微课、幕课等在线课程。

(四)课程建设技术标准不统一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也是导致校际间教学资源成果难以实现共享的重要原因。在制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发行为规范、制作内容要求、管理平台功能、对资源数据标准支持等方面没有供各院校共同参照的标准。这就导致各院校的教育技术人员、教师在资源建设中没有统一的构建理念与开发思路,更不可能站在校际共建共享的角度去进行教学媒体资源和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使得同一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且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对于资源的后续维护也相对缺乏,造成资源的使用率不高,成效不明显。

四、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策略

京津冀地区的卫生职业教育发展并不均衡,构建本区域内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共享与优势互补,不仅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建设满足卫生类高职教育需要,并能有效促进区域卫生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教学资源,同时对推动其他领域内的高职教育进行区域性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整体应用效益,同样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前提

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并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是构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并使之能长期稳定运行的前提。实现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是要在不断增强教学资源建设的优质性与先进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同时避免教学资源盲目性与重复性建设,为进一步实现联盟内教育教学的互联、互通、共管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共享教学资源建设之前,应该首先对京津冀区域内的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统一规划,并建立统一的教学资源建设标准、监控机制和评估标准。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成立责任明确的组织机构来实现。因此,由联盟内各院校推荐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专家作为委员,成立隶属于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联盟的教学资源联盟工作委员会(下简称委员会)是非常必要的。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委员会所制定的资源建设标准,并在经委员会评估通过后方可在联盟平台上进行、共享。

(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原则

1.优势共享原则

京津冀卫生高职院校,因服务环境与服务方向的侧重不同,各具优势和特色。对于那些在学科或专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或特色的院校,应成为此类资源建设开发的主体,其他院校也可以进行补充,起到辅助作用。经委员会评估合格后上传至联盟平台,从而实现各院校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

2.协作互补原则

对于不具明显优势的相同学科或专业而言,联盟院校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各有所长。对于此类教学资源则可以进行联合开发建设,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委员会则应充分做好协调工作。

3.权责共担原则

为了保障联盟院校及院校教师的知识产权、经济等利益,充分调动院校及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平台经审核后上传的所有独立知识产权资源都进行唯一性编码,并根据劳动附加值赋予相应价值,联盟内院校教师对资源的使用可以根据约定采取免费、互换、付费等原则,同时产权单位或个人承担资源原创的责任。

(三)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基本内容

构建区域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保障下,其实质的内涵建设核心即是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网络课程及资源共享建设

网络课程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在构建网络课程时需要集中优势资源,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3]。京津冀一些卫生类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国家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拥有自己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将各院校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对接到统一建设的联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利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进一步联合开发建设在线优质课程及课程资源。打破传统授课地点和时间限制,供广大师生自由学习,实现学校之间的共享课程及资源的建设[4]。

京津冀各卫生职业院校可根据自身专业与课程实际情况,将各院校优势资源充分整合,通过视频讲授、线上讨论、答疑、作业批改、学生互评、考试等形式让教师、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可以依托现有的大学网络资源平台建立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共享课程模块,再以建课单位为依托,建立班级管理,建课院校学生以实际班级为单位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其他院校学生通过网络选课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通过访问量与使用量给予建课单位相应补贴。

2.人力资源共享建设

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的生师比有所差异,针对这一现状可以建立合理的师资流动模式,改变教师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可以设立联合教授,使专业带头人和学科紧缺教师成为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领域的共同教师,根据预先安排好的授课计划在区域学校之间流动授课,缓解优质教师资源不足的现状[5]。推动院校之间优质人力资源共享,鼓励各所院校之间进行合作教学。在师资共享方面,应当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和管理观念,破除传统的人才单位所有制,积极推进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教师资源共享网的建立。

3.课程认证共享建设

在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推行课程认证和课程学分互认,相同专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认证管理办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准则,打破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刚性要求。由委员会专家依据《课程认证管理办法》评估认证课程。

各卫生职业院校之间以课程为基础试行学分互任和转换,不同高校课程选修经过认证的并通过考试所得学分能够得到京津冀联盟高校的认可。学生学习网络共享课程并达到一定要求,通过本校认定后,也可转换为本校相应的课程学分。

参 考 文 献

[1]韩庆峰.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1):37-38,42.

[2]梁旭,张凝宁,郝晶晶.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现状及评价体系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3):133-136.

[3]刘新业.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交互共享的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39-40.

职业教育教学资源范文4

关键词:现代教育资源 中职专业课 多媒体教学

一、运用现代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实现专业课教学的现代化

随着现代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进步,在当今的教育形式下,重新定义了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打破学习的壁垒,建构的、交互的教学方法日益受欢迎。“部级教学资源库”为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均衡提供了资源保障,也是了解企业生产实际,顶岗实习的一种补充。

教师直面挑战,正在由“舞台上的智者”,转向“边上的向导”。帮学生甄别、挑选、引导他们如何去吸收消化。引导学生在现代技术的海量信息资源中,如何在网络上获得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识,包括如何评价你所找到的东西,因为不同网站的可信度不同,所以如何筛选、提取就是一种评价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改变教学模式,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收到很好的教学实效。

二、运用现代教育资源,优化专业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专业课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之一,就是资源丰富,信息量大,能展示大容量的中职专业课信息。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扩展信息来源,进行形式多样展示方式,从而有效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有限教学时间,突出教学重点。

例如,在讲授《网络商店》这节课时,教师通过抓屏(录屏)技术,制作的课件演示“网上购物流程”。利用直观可见的活生生的网上“购物”“支付货款”的过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网上购物的便捷,进而导入新课。在此通过创设感性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学习内容,带着问题去学习,并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在接下来的课后布置作业中,我布置了如下实践题:(1)熟悉网上书店的结构与功能;(2)上网购书体验网络商店购物过程。

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会充分体验到网络购物便捷性和可行。使理论教学实践化和生活化。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热情。并且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料能力。

三、运用现代教育资源优势,突出教学重点,科学突破教学难点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抽象的专业知识理论,不易于理解,专业课教师要更多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通过生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使得抽象的专业知识理论,变得容易理解。同时,因为多媒体教学具有的生动性、交互性、形象性等特性,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课堂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市场营销》教学中,1.2节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这一问题有五个观念的演变: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观念――社会营销观念。这五个观念是本节的重点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概念化理论,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

这时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难题。在教学中我引用经典的实例丰富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思维。

首先用一段录像视频“砸冰箱”的片段,引发学生思考,问题1是谁“砸冰箱”,问题2为什么“砸冰箱”。导出新课。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先生砸冰箱――质量有问题,砸出了“海尔”这个想当当的品牌,引出本节课内容,市场营销观念之――生产观念;创名牌,产品观念;寻销路,推销观念;这样教师讲解上述观念,学生在认识理解就会容易很多。

然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通过制作的一系列的课件,引发学生思考,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难点。课件展示1“小小神童”和“洗地瓜”的洗衣机……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产该产品?课件展示2“动画片《海尔兄弟》”的画面视频……提出问题海尔是生产企业为什么要拍儿童动画片?课堂上引发思考,学生热烈讨论。教师总结出,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从“小小神童”洗衣机到“大地瓜”洗衣机,是海尔营销观念的又一次革命。标志着海尔开始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满足有利益的需要”“发现欲望并满足它们”“顾客第一”……这是市场营销观念的具体体现。“真诚到永远”的理念,动画片《海尔兄弟》的拍设,是海尔在未来最有潜力的目标社会群中塑造、传播和维护了海尔的企业形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而这种营销观念称之为社会营销观念,它是市场营销观念的修正和补充。水到渠成地完成社会营销观念的讲授,学生很容易掌握社会营销观念。这样,使抽象化的专业理论变得鲜活、形象,易于学生的理解,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内容。

再如,《网络商店》一课中,网络商店中的电子支付功能,是这节课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能力,在难点教学方面,采用自制图示演示,突破难点。运用课件展示直观形象的图示,讲解说明电子支付在网络商店购物中支付过程,解决学生们心中最大疑惑,网上购物支付款项过程及其安全性。课件中,直观形象带有动感图示说明其过程,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学生轻松掌握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教学资源范文5

【关键词】人力资源 高职院校 职业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39-02

在世界现有的人力资源情况下,雇员开发正在成为区别比较成功的企业与不太成功的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摩托罗拉、丰田及其他以技术为中心的制造企业已经成为行业领袖,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其对雇员进行的积极而全面的培训。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作为企业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有效提高员工能力的重要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的重视。

如何确保企业的培训能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关键在于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而且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着眼点,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培养员工具备企业需要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国际与国内优秀企业在建立企业培训体系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而且效果明显。

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企业引进人才的基本条件,也是人才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高职院校作为为企业培养具备“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的学校,在保证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下,能否把企业培训员工的方法和理念前置到学校,借鉴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经验,在校内建立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从而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这是我们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目的。

1 领导重视是职业素质教育长期开展的前提

企业的培训状况千差万别,有的企业重视培训,有的企业不重视培训,在调研中发现,凡是企业领导人充分认识到培训对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的,充分体会到培训对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性的,企业的培训工作开展得都很好。而凡是真正开展员工培训的企业,员工普遍体现出比较好的精神面貌和职业化素质。例如IBM公司、施乐公司、德克萨斯设备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将其雇员工资总额的5%―10%用于雇员培训活动。

同样,作为高职院校,校长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学校是否能长期真正的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在办学之初就提出“要文凭,更要本事;有文化,更有成熟”的办学理念,在此期间,要求学生树立“文凭是进入社会的敲门砖”,“ 本事是当今社会的铁饭碗”,“人品是立足社会之本”的观念。为了树立良好学习风气,培养学生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院曾为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规定“考试违纪一次就开除学籍”。2002年学院借鉴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核心思想之一――“从做中学”又进一步提出“Learning for work and learning in work”的培养理念,要求各专业充分调研岗位需要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职业素质。为此,学院尝试了一系列职业素质教育方式及方法,如构建专门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研发与管理机构,以课题形式进行研究,选择相关专业进行试点,引进人力资源业界人士参与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等方法。学生良好就业形式表明我院职业素质教育成绩显著。

2 机构建设是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基础保障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前提,是首先开展培训管理机构的建设,这是企业能否有效开展员工培训的基础保障。

企业的专职培训机构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企业大学或企业商学院; ②培训中心;③培训部;④人力资源部下设培训主管。

虽然形式不同,但他们都担负着企业员工培训的具体管理工作,当然,培训机构管理人员对培训的领悟与专业素质也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具体开展。

作为高职院校,同样需要明确职业素质教育的管理机构与实施机构。

职业素质教育中心,作为学校的专门职业素质教育的研发与管理部门,全面承担学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研发、建设与管理工作,包括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研发及建设、培养计划的制订、素质教育教材的编写、教职员工职业素质培养、各系各专业素质教育工作的指导等工作。

职业素质教育中心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全部由具备丰富的企业员工培训经验或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经验并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人员组成。

3 建设立体多层次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培训体系的构建与管理工作纷繁庞杂,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培训专业人员以及受训者的支持配合共同完成。

企业的培训虽然有专职培训管理机构,但绝不是所有的培训都由他们来实施,恰恰相反,绝大多数的培训活动是由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独立开展的,培训管理机构主要发挥的是组织与指导作用。

系主任作为本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随时要考虑如何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本系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要根据本系专业特点与岗位对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本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

辅导员作为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培养人,需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特点和专业特点,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计划,以班级管理、集体活动等为依托提前将企业岗位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渗透到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活动中。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要责任人,同样也担负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责任,学生在校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学习,而课堂是专业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习惯,如果专业教师能够从职业化角度严格要求自己,并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传递相应的职业心态、职业规范,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学生最容易接受,所以,课堂教学往往是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的最佳训练场所。

学校后勤人员,包括门卫、宿舍管理员、餐厅工作人员等等工作人员,他们的职业化意识、言行、着装,同样会影响学生对职业素质的感受。我们的工作人员如果都能够在工作中体现出职业化的素质,为学生营造一个职业化的生活氛围,这同样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而且是身边的教育。

4 开展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职业化培训

企业的培训工作中,各级管理者对所属员工的日常影响和辅导是关键的一环,如果只靠专业培训师对员工的培训,而不注重管理人员自身组织的培养,往往会造成什么样的领导带着一群什么样的兵,培训也就变得没有作用了。所以企业在为员工培训的同时,更加强对管理者的培养。

对学校的学生而言,所有的教职员工都可能与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养成,所以每一位教职员工都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只有学校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率先具有职业化素质,才能够真正保证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针对学校的全体管理者、全体教师、全体后勤工作人员,分别组织有针对性的职业化培训,有阶段性的系统提升,职业化素质不是几堂课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而且培训后配合相应的管理规范与制度,保证学以致用,引导与管控相结合。

5 针对性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目标的分析

培训与教育方面的主要挑战是了解需求。开展培训活动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需要进行什么培训。企业培训在制定培训计划前,首先要充分开展培训需求分析,要明确员工所从事的工作需要他具备哪些素质,然后再结合员工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目标,这样保证有的放矢,不至于盲目培养。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同样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根据学校订单培养模式,学校首先充分了解订单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同企业对不同岗位的素质要求既有统一,又有特性,所以围绕企业的针对性素质要求,具体设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保证与企业的对接,同时保证培养的有效性。

6 全面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企业的培训过程中,非常重视帮助员工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只有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大目标相一致,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学习热情和潜力的发挥。

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终生职业能力,它应该是贯穿学生一生的生涯教育,学校需要帮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走出校门步入职业生涯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我们要指导学生结合个人职业倾向性和自身特点,根据企业岗位对人才职业素质及技能的要求,初步制定个人的职业目标,从而进一步明确学生校期间的学习计划与提高计划。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辅导员要适时的帮助学生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不断的修订学习计划,这样学生的个人追求与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相呼应,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才能确保职业素质教育效果。

7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企业培训的一大特色是培训方法多种多样,充分考虑调动学员的参与热情和培训效果,比如角色扮演、体验式培训、案例研讨等等,深受员工的喜欢。

学校在职业素质教育中,大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岗位实习、角色扮演、现场参观、拓展训练等等,根据教育内容的不同,灵活采用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受到教育。

许多工作都是由一系列有逻辑顺序的步骤组成的,那么最好是一步一步地来教。这种逐步渐进的过程被称做工作指导培训。它包括依照适当的逻辑顺序列出某项工作中必需的所有步骤,同时,还要在每个步骤旁列出相应的“要点”。

我们在实训教学上借鉴企业的工作指导培训方法,从布置任务到课前准备提前向学生明确操作步骤,同时强调与每个步骤对应的学习要点、训练目的及要求,然后教师在课上检查并指导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8 重视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评估与完善

在受训者完成其培训计划后,应对该培训计划进行评价,看计划目标完成得如何。例如,你的受训人是不是学到了他们可以学到得那么多东西?是否有更好的培训方法?这些都是通过对你的培训效果进行适当评价能够回答的一些问题。企业培训的最后一环是培训效果评估与完善,在每一次培训后,都要进行培训效果跟踪与评估,找到培训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的漏洞和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保证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同样需要及时评估和完善,本身素质教育就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工程,短期内想立竿见影是不现实的,所以长期坚持效果跟踪评估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专业研究人员的专著研发,通过预订单培养的企业人士的长期合作与交流,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等评估方式,确保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能够在开放的系统中不断循环上升。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W.沃克著.人力资源战略.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63.

[2] 詹姆斯.W.沃克著.人力资源战略.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75.

[3] 加里.德斯勒著.人力资源管理.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38.

[4] 彭建峰著.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底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59.

[5] 詹姆斯.W.沃克著.人力资源战略.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73.

[6] 加里.德斯勒著.人力资源管理.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40.

职业教育教学资源范文6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路径构建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快速推行,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既有利于大学生分析自我,发掘潜能,提高职业核心竞争力,又可以有效控制大学生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的无序性高流动的现状,对于促进个体和社会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只是近几年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及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才开始探索,根据笔者所作的调查,当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当前,我国高校还没有看到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校中的重要位置,甚至把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使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季节性特征,学生入学之前的学习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学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甚至有很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仍然缺乏理性。

2.高校的就业指导早已不能适应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要求。尽管当前有部分大学生依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一知半解,但在就业困难的重压之下,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欲加关注,从而增加了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再者,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局限性大,学生满意度不高。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践性。当前,很多高校视职业生涯规划随意性强,不规范,不能体现针对性。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情况不同,有的安排专职指导教师,有的则靠社会力量,虽然能促进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识和理解,但会导致内容重复,资源浪费,不利于学生获取更多实用的资讯。

4.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专业人员,但当前很多高校的指导教师都由辅导员担任,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常常力不从心。部分高校有意培养专业的职业规划师资,但往往由于时间、经济等原因而搁置,致使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参差不齐,缺少规范的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对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独特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六大模块对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涉及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对促进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成功更是具有重要作用。这里主要介绍具有重大影响的三个理论。

1.帕森斯特质因素论

特质因素论是最早的职业指导理论,也是用于职业选择的经典理论,1909年美国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在其《选择一个职业》的著作中提出了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焦点的观点。其基本假设是:个人和职业都具有稳定的特点,而适当的职业选择就是要在二者之间进行匹配。帕森斯讲解了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特质,即应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因素,即应清楚地了解职业选择的条件、所需知识与在不同岗位上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上述两者的平衡。帕森斯认为选择职业的关键点在于个人的特质要与特定职业的要求相匹配。

2.霍兰德职业类型理论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提出了职业类型论。经过5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影响最广泛的理论。主要原则有: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延伸与表现,个人的兴趣即人格;同一职业群体的人具有类似的人格,因此其对很多情境会有相似的反应方式,进而形成类似的人际环境;人可以分成六种人格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人所处的环境也可相应地分为六种:即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功的基础。

3.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职业决策理论非常注重生涯决策的模式,这种理论认为,即使个人充分掌握了自己的内在特质和外在职业世界信息,也未必就能做好生涯决策,而人的整个生涯发展过程必须不断面临生涯决定的问题,因此决策在生涯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这里简要介绍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它包含做出一个职业生涯选择所涉及的各种成分。金字塔的中部被称为决策技能领域,包括进行决策的五个步骤即:沟通、 分析 、综合、评估、执行。在金字塔的顶部是执行加工领域。最底层是知识领域包括自我知识与职业知识。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重点关注的是如何决策,它展示了解决职业生涯问题的过程。

三、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嵌入的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嵌入是指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理念、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技能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并知行合一。

1.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各个模块的具体情况灵活地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进行职业规划理念和意识的教育。根据具体专业的特征及就业领域等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职业生涯,帮助他们体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并初渐了解职业内容,认知自我。帮助大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思考未来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针对性、积极性。

2.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尤其是在培训与开发模块教学中要通过课堂讲授、使用测评工具、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技巧、专业分析等教育。如利用教材中的测评方法,让学生进行职业测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还可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职业动机水平。引导学生根据其自身实际、社会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

3.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在教授工作分析、胜任力模型、培训与开发时可通过职场人物访谈、小组讨论、团队训练等方式促使学生学会应用合理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程序与方法,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已确定职业和该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4.加强对大学生求职过程的指导

教师在进行招聘与配置、劳动关系管理模块教学的时候要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训练、模拟面试、面试录像等手段适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毕业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帮助毕业生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掌握面试的基本形式和面试应对要点,提高面试能力。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式,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抒解负面情绪。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李淑娟.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J].华章,2011,(04)

[2]刘亚蓓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概述 新疆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网,2011,12,09

[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办公厅于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