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目的范例6篇

投资理财目的

投资理财目的范文1

部门管理之间的界限,发挥财政投资评审和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在项目中的作用,从创新财政监管理念出发,实现规范财政投资行为和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新常态;项目管理;投资评审;绩效评价

财政监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受劳动力人口下降,资源环境成本上升,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GDP在震荡中下行,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作为财政投资项目,在保持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满足社会文化生活需要等

方面,仍发挥着带动和引领作用。新常态下,加大财政资金在项目上的投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是推动供给侧改革,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加强财政投资项目的监管与控制,对管理好、使用好财政项目资金,提高财政投资项

目效益具有十分现实而重大的意义。

一、财政投资项目管理综述

(一)财政投资项目管理的概念

财政投资项目是指为促进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的文化生活需要,由政府通过财政部门以政府资金投资为主的项目。因此它具有与一般投资项目不同的性质,而财政投资项目管理基于这种性质,它不仅包含了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监管,还需要工程造价管

理等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支撑。

(二)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

从宏观上来说,工程造价管理指政府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采用法律法规、财务和管理等措施,规范、监控项目成本的系统活动。从微观上来说,工程造价管理指参建各部门(单位)根据项目特点,依据国家规定的政策法规和市场价格信息等,针对项目策划、限

额设计、发承包、施工等各阶段意义的不同,编制和审核造价方案,其目的在改进项目拟建方案、规划设计、施工方案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项目实际费用的支出。

二、新常态下财政项目管理的特点

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投资项目管理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制度规范逐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政府加大对公用事业项目的投资力度,项目投资领域由单一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拓展到交通、农田水利、土地治理、信息化建设、旅游文化、生态环保等全方位工程项目。为了适应今后项目支出管理的财务需要,节约建设资金,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

益,财政部在《预算法》、《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预算法》(2014年修正)、并出台了《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财预[2015]88号)、《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通

知》(财预[2015]82号)、《关于充分发挥预算评审中心职能作用切实加强预算管理的通知》(财办预[2015]2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81号—基本建设财务规则(2016)》、《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财建[2016]504号)等文件,使财政投资项目

管理工作更具规范性、法制性和科学性。

(二)公开透明进一步提高

财政投资项目大多为服务社会发展,改善和提高大众福祉和利益的非盈利基础性设施建设项目,关系到社会、民生、文化等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因如此,财政投资项目成为社会各层次关心的热点。2007年后我国政府预算公开制度实施以来,财政投资项目公示制度

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014年预算法重新修订,新预算法对政府财政财务公开事项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此政府财政财务公开走上法制化道路。为保证财政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清廉、高洁、注重效益的政府形象,财政投资工程项

目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及移动端向社会通报项目建设实施具体情况及项目建成后取得的效益。在阳光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支持,同时取得人民群众及社会各阶层的信任。

(三)项目监管不断完善

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各级财政部门通过制度建设,技术支撑,不断完善动态监控系统,加大动态监控核查力度,动态监控工作明显提速,取得较大进展和成效。利用动态监控系统可有效的对财政投资项目进行动态跟踪监管,针

对项目申报立项、招投标、施工、资金管理、验收、后期管理等环节设立监控点,使财政项目监管重心前移,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项目管理进行情况,对项目资金违规支出能做到及时发现、预警和纠正,增强了对项目资金监督的主动性,有利于督促项目资金使用单位严

格按照规定用途安排支出,提高支出规范性,降低了财政投资项目支出的安全风险。

三、新常态下如何进行财政投资项目管理

为有效加强财政投资项目资金的确定与控制,应强化部门协调机制,以项目投资评审为支撑,进一步健全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加强创新财政监督和管理思路,促进财政投资项目管理走上新台阶。

(一)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协同监管形成合力

对财政投资项目而言,项目全寿命周期时间长,整个过程涉及发改、国土、规划、环保、财政、建设以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为提高财政投资项目管理效果,应该理顺财政投资项目管理各部门的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完善决策机

制,使各部门做到沟通顺畅、信息共享,有助于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快工程进度,保证财政资金合理高效使用。

(二)利用财政评审专业技术优势,强化项目管理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预算法》及《关于是充分发挥预算评审中心职能作用切实加强预算管理的通知》的新要求,财政评审工作应按要求将事前评审融入部门预算管理流程,建立健全财政项目评审机制。以项目估算评审为龙头,从源头开始控制项目成本,全面推行

工程项目从概、预算到竣工结、决算的全过程跟踪评审制度,建立“先评审,后安排项目资金,先评审,后拨付项目资金”的工作机制,开创财政项目管理新局面。一是明确(概)预算评审内容。即明确项目实施方案、规划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环保等有关政

策法规的规定,是否具有可实施的条件;项目资金支出内容、资金的大小和建设项目的标准是否合理;项目清单子项,计量单位、数量标准是否准确。从而强化项目投资管理约束力,有利于形成项目投资事前控制标准。二是明确项目评审环节。审核重点由结算逐步向前

移到设计方案、概算等影响项目投资额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设计概算进行评审,出具概、预算评审意见作为发改部门审批项目可研及初步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对项目清单和预算控制价审核,避免高估冒算;在资金拨付环节,继续通过项目实施造价的动态监控,确保评

审结果在资金拨付过程中的作用,监督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三是强化评审结果应用。对已评审的项目的结果按专业、类型、标准进行归纳、整理建立数据库,通过价格信息资源共享,对类似工程或同期工程提供依据,为优化方案,节约项目资金提供技术支

持,为投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四是转变评审观念。一方面充分发挥评审人员在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和财务核算的优势,实施项目负责人制度。其次加快专家库建设,通过向各部门、行业引进、聘请专家的方式,组建一支专业面广、业务水平高的专家队伍,夯实评审基

础。另外,按照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思路,对一些财政投资项目,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审,进一步提高评审效能。

(三)以项目绩效评价管理为手段,促进财政项目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近年来,绩效评价工作逐步纳入财政支出考核范围,得到各项目管理部门的广泛认同。对此,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财政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监管制度,从确定绩效评价目标,设立、细化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入手,对财政投资项目从事前、

事中、事后进行评价考核,促使各项目管理部门工作思路真正转变,把财政投资项目管理的重点放在绩效考评上来。一是项目部门申报绩效评价目标。从财政投资项目绩效内容入手,按照项目基本建设情况、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及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基

本要素申报绩效评价目标,针对申报内容,财政部门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共同参与,从完整性、相关性、适当性、可行性四个方面提出审核意见,依据审核意见初步确定指标体系。对项目部门不申报控制目标或者申报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安排项目

财政资金。强化项目实施部门的责任主体意识,引导部门树立绩效观。二是确定细化指标体系。根据收集到项目资料进行分析,从项目建议书阶段至生产运营阶段构建尽量细化的指标体系。通过向专家发函或通过第三咨询机构数据库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在正式全

面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前,应先试评,根据试评结果对指标体系及相应的比重进行调整,使指标趋于完善。三是建立完善评价监督机制。在规范绩效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建立部门自评制度,每年对部门绩效自评的相关情况进行通报,财政部门对重点项目管理部门自评按比

例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落实,并建立健全问题的通报、公开、整改落实制度。对未公开项目绩效评价有关信息的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介、提供意见反馈专用电话和电子邮箱,与受益群体保持多渠道沟通。提升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同时增强绩效评价的约束力。四是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对每年的绩效评价结果及时进行汇总,对财政资金财政使用绩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和判断。将项目绩效管理和与资金分配有效结合起来,作为政策调整和资金安排的依据,同时把一些可以借鉴的项目绩效评价

形成案例,做好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基础工作,促进项目成本控制的标准化建设。

(四)创新监管新理,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

一是树立服务型监管理念。为适应新经济新式的的需要,项目监管需转变工作观念。以每年的重点监管的项目为基础,创新监管模式,从监管型向服务型转变,做到监管与服务相结合,更好的为经济发展做好服务,提高政府投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仅在拓宽监管渠道

,丰富监管手段,从监管实践中总结好的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深入调查研究,找出规律,提出解决监管中发现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创造性的开展监管工作。二是强化依法监管理念。项目监管工作要立足于依据法律和制度履行职责,避免随意、主观的态度,实现程序、规

范的监管形式,确保监管的过程和形成的结果客观公正。在违法违规执行的问题上,要依据清晰,标准到位。三是创新信息公开形式。完善社会公示制度,对项目投资各参建单位的工作业绩、信誉进行公开,发挥人民群众及社会各阶层的督导功能,同时建立政府问责制

度和诚信黑名单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项目投资和项目建设市场的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孙允慧.评审工作转型的几点思考[J].财政评审,2014(02).

投资理财目的范文2

【关键词】 基本建设 项目投资 财务管理 预算

所谓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就是以货币表现的基本建设完成的工作量。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基本建设规模和建设进度的综合性指标,是一项非常繁杂且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加强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就是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在基本建设投资过程中的资金浪费。

一、基本建设投资中的财务管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项目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在编制预算时由于预算编制的深度不够,在实践中预算目标或预算标准不合理,不能合理、及时调整预算目标或标准;项目投资预算与预算执行的不一致,不能满足特定建设项目的需要。

2、财务管理职能弱化

基建项目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基建部门的管理,在实践中,个别单位领导不熟悉新的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不重视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财务人员的职能仅限于会计核算,根据规定进行付款。既不参与单位项目的前期财务分析、研究以及预测;更不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的决策、招标、施工、竣工验收和决策控制、监督检查等。无法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主动参与监督,造成被动应付,弱化了项目财务管理的职能。此外,对于那些不符合项目决策程序,随意挪用基建资金以及不合理变更合同等一系列违规现象也不能有效地实施监督。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一些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中,对工程款的审批及复核环节相对薄弱,而财务人员也难以主动地对工程的工作量与进度进行核实,所以引发了虚列或虚报工程款的现象。进而造成超付款。在建设项目竣工之后,财务人员也没有进行严格审计,更没有进行及时财务决算。此外,财务人员对基建的相关知识没有全面的了解,在核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遗漏和错误,总体来说,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4、没有严格执行轮岗制度

目前,财务人员轮岗任然不够,存在各岗位的责任、工作压力、待遇等要素组合不均衡的现象。有的员工不愿意轮岗,有的员工不适合轮岗。

二、基建财务人员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措施建议

1、严格按照规定开展财务工作,做细做严预算工作

基建财务人员在对基建项目进行管理和核算的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财政部的相关规定来对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内容进行管理和核算。首先,应该重视基建项目的预算编制,这是基建项目投资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由于决策阶段时间仓促,没有充分分析论证,方案设计粗糙,投资概算只是静态的估算和粗略估计,缺乏充分科学依据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基建项目的审批程序通常为:审批―立项―规划―设计―报建―施工等。从项目的审批直到项目的竣工验收,财务管理人员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其中,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在项目的前期,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现行的税收政策及价格体系对现行的财务收益和费用等进行分析和计算,同时编制财务报表。通过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考核,充分地反应出项目的整体财务状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概算要力求细化,把握投资概算与概算执行的一致性。(1)科学、准确、真实、细化投资概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出的具体建设内容和实际情况的差别对项目建设投资的成功与否是否影响重大,概算是否科学、真实、准确、是否符合特定建设项目的需要,直接影响到项目能否有效执行,因此,在编制项目投资概算时,还应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再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保证项目的各项实际支出都能体现在概算中,为项目的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2)严格执行项目概算。预算目标或预算标准不合理,需要调整预算目标或标准。对于非重大变更项目的一般项目变更,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对于变更项目地点、核心内容等项目的重大变更,必须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3)认真落实项目管理的合同制度,贯彻执行合同审核制度。建立健全施工、变更以及结算管理制度,加强对基建文书签订的管理。(4)要充分实行基建项目的预算执行,发挥财务管理的控制作用。

2、加大财务部门在基本建设中的参与程度,提升基建财务人员的综和素质

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参与到招标文件和工程建设合同的审计工作当中。对于基建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财务管理主要是对参与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订立合同等进行分析研究。检查招标机构和项目发包人的招标文件和评标办法是否定科学、严谨,这样才能确认竞标企业是否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完成其履行项目的能力。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其一,对合同的主体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施工主题具有施工资质;其二,对项目经理进行考察,确认项目领导组织具有相关的项目开展条件;其三,督促项目实施主体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开展基建项目。强化招标文件的制定和相应的监管力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人员问责及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投标筛选,投标及招标机构的评标质量。一是利用招标文件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业绩进行要求,防止投标人提供虚假资料或者有意隐瞒不良业绩,串标、陪标,搞不正当竞争,扰乱招投标市场。二是注重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分析、比较,将方案与投标预算的相关性,方案与工程现场条件的复合性纳入评标范围。在既有的工程概、预算体制下,结合基建项目的具体实际情况,通过管理部门的进一步优化、细化之后,得到基建工程项目的主体预算,进而编制出执行概算。对于建筑、安装工程以及需要购置设备的项目等,以实际招标的采购金额作为概算执行的计入金额。之后对其它的费用项目进行细分和处理,尤其是对项目法人的管理费、前期工程费用等,要结合基建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对支出标准进行严格管理。在财务环节应该将预算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并将之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确保预算总额与各个明细项目相吻合,为充分发挥出财务资金的监控创造条件。

随着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日益加重,财务人员要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不仅应该熟练地掌握概算、预算及决算知识,还应该对基建定额管理、取费标准以及工程造价等业务知识进行必要了解。单位领导层要为基建财务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大力支持财务部门进行建设的全过程管控。

3、提高对可行性研究的重视

在项目论证决策阶段,就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对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的再论证,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工程造价的高低和投资效果的好坏以及建设空间的合理利用。要培养财务风险意识,不能太乐观地估计立项的成功率,也不可盲目地进行前期工作。虽然不能彻底排除前期费用无法落实的风险,然而,建设单位可以进行立项源头管理,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根据相关规定,对于基建项目,在投资之前,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只有可行性项目才能进入下一个程序。预算执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及时地分析预算执行的情况并根据性质和差异大小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措施。差异超出范围,需要采取纠偏措施。

重视风险的管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明确的、可操作的内控制度,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如: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人员相分离;预算编制人员与审核人员相分离;项目实施人员与价款支付人员相分离。只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才能保证项目建设规范运行,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如在工程变更签证上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控制:一要及时做好签证,督促施工单位对变更事项做到日清月结,并对价款合理性进行确认;二要引入监理机制,由监理单位对变更的工程量、价款进行确认,防止偷工减料,保证工程质量;三要建立变更签证审批制度,按投资额确定项目变更审批额度,对超过额度部分,要经建设单位领导办公会议或党组会集体讨论审查确认,以防止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通过变更签证来增加投资情况的发生。完善项目执行的内部监督制度,是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资金效益的最后一环。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和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控制,决策控制、概算执行控制、价款支付控制,竣工决算控制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项目财务管理的相关环节,保证项目完成的综合质量。预算执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及时地分析预算执行的情况并根据性质和差异大小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措施。

4、加快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推行轮岗管理

(1)财务人员轮岗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是加强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形式。通过实行轮岗制度,有利于部门工作人员间的业务交流以及财务人员对公司财务工作流程的了解和熟悉。通过轮岗制度的安排,有利于该岗位的新员工发现问题和内控漏洞,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通过轮岗交流可以培养和打造全能型员工,有利于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2)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对优秀的财务人员实行多岗位培养锻炼,不局限于财务审计相关岗位,可以适当选取施工、监理等非会计岗位上短期任职;(3)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也能锻炼人才,企业可分批选派管理人员去先进企业接受短期培训,或直接从管理会计具体岗位工作,通过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实践来发掘培养人才。

三、结语

现在很多单位对财务管理在基本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没有重视起来,忽视了财务方面的管理,造成财务管理的理念、监督过程的力度都没有能够真正的起到很好的作用。企业应重视抓好基建财会队伍的基本建设,使财务管理工作与工程项目管理各阶段紧密结合,全过程参与到基本建设管理当中去,做到“用钱必问效,问效必问责”,真正履行财务管理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 郝亚飞: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

[2] 肖玉华、李英奎、冯友孝、徐雅丽:浅谈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J].南方农业,2013(1).

[3] 梁志峰、徐静、陈雪芬:医院基建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2010(3).

投资理财目的范文3

[关键词]政府性投资项目;财务管理;财政资金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24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01

目前,我国政府性投资项目的数量正在大幅增加,带动了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但政府性投资项目在很多方面都容易出现问题,如资金保障、拆迁安置成本等。因此,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1 政府性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财政资金保障不足

地方政府承担着当地城建、市政、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数量多、投资规模大,地方财政资金运行压力较大。在很多地方的政府性投资项目中,政府只是在项目建设初期,拨入部分财政资金作为自有资金,其余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财政自由资金明显保障不足,缺口较大,客观上延长了项目建设周期,增加了大量贷款利息。以上情况,既增加了资金筹措、成本控制等财务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和财政资金运行风险。

1.2 拆迁安置成本大幅增加

很多政府性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征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对一些既有的公共建筑、民用建筑等进行拆迁。但是,在项目工程动工建设之前,很多地区的建设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做好充分细致的拆迁前期调查摸底和动员管理工作,也不能制定出既科学合理又确实可行的拆迁安置方案,在拆迁过程中,往往遇到较大的阻力和难度,拆迁安置工作不能及时完成,工程不能按期完工,无法按既定的拆迁安置方案对拆迁户进行妥善的安置补偿,导致拆迁补偿费、安置过渡费等拆迁安置成本大幅增加。

1.3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在政府性投资项目中,虽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财务人员,但是很多并不具备基建财务工作经验,甚至有很多财务人员是临时从其他单位调派过来的。这导致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缺少专业性、针对性业务保障,对资金收支等环节缺乏科学监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也制约着资金、账务管理与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工作职责的履行。

1.4 财务决算工作严重滞后

很多已经完工的政府性投资项目,其决算工作存在严重的缓慢性与滞后性,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建设单位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及时开展决算编制工作,很多工作人员不重视项目的后期管理。此外,一些项目的建设班底并不固定,很多工作人员在项目尚未建成交付时就已经离开,未能做好必要的工作交接,这也给项目的决算工作带来较大困难。第二,决算难度较大。一些投资项目属于联合开发项目,含有众多子项目,在费用分摊等环节存在严重问题,导致项目的最终成本无法有效确定。

2 如何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

2.1 做好财政资金的保障工作

在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切实做好财政资金的保障工作,在当前经济体制下根据政府的相关职责及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具体职能来确定基本范围,为财政资金的保障工作确定合适比例。相关部门还要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制订科学合理的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合理确定财政资金的内部分配比例。此外,在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在筹措资金时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并严格考量融资方与投资方的资质,确保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融资工作不会给财政资金的保障带来运行风险,也不会给财政资金的后续管理带来风险。

2.2 及时做好拆迁安置工作

在拆迁安置工作中,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应当做好充分细致的拆迁安置前期工作,增强拆迁补偿工作的透明度,严格实行“两公告”制度及“一登记”制度,将拆迁安置工作的有关内容公之于众,保证拆迁户的参与权利与知情权利,主动化解拆迁安置工作的阻力和困难,及时做好拆迁安置工作。此外,相关部门还要调整拆迁安置工作的相关补偿制度,确保拆迁安置相关制度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结合,保证拆迁安置补偿的可行性,避免拆迁安置的成本被无限增大。

2.3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开展针对性培训,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加,让其通过培训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知识及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基建知识等。相关部门还应将财务管理人员派往投资项目的建设现场,让其根据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这样,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得以加强,从而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保证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建设不受任何影响。

2.4 做好后期管理工作

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应将投资项目的竣工决算环节与建设环节放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认识到竣工决算工作是投资项目建设的主要构成部分,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由每个项目的负责人来负责项目的竣工决算工作,还要将决算工作与负责人的考核等工作相结合。此外,投资项目的业主也要重视资料的编制工作,特别是投资项目的竣工资料编制,以加强工程项目的结算编报效果。财政、审计等部门也应督促建设单位抓紧办理好财务决算手续,及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保证后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结 语

随着政府性投资项目的数量急剧增加,其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财政资金保障不足、拆迁安置成本增加等一些主要问题。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做好财政资金保障工作、重视拆迁安置等,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主要参考文献

投资理财目的范文4

[关键词]风险投资;;财务目标

风险投资体系通常涉及投资者(Investor)、风险资本家(Venture Capitalist)、创业者(Inventor)三方参与者,他们是相互独立的财务主体,通过风险资本这一枢纽,构成了双重委托的关系。如图1所示。

风险资本从资本供应者——投资者,流向资金运作者——风险资本家(风险投资公司),经过后者的筛选决策,再流向资金使用者——风险企业(创业者)。通过风险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风险资本得到价值增值,再流至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将收益回馈给投资者。风险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形成了风险资本的周转。

一、风险资本家对投资者的首重及其财务目标的趋同效应

风险投资体系中的投资者,往往是拥有长期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退休基金、保险公司、银行信托基金、投资基金等,此外还有少数富有的个人和家庭。在美国,养老退休基金是最大的风险资本的来源。投资于这一行业需要非同寻常的勇气、耐心和专业投资经验,广大中小散户由于认识上的原因,而且缺乏承受高风险的能力,一般只投资于证券,而不会冒险涉足风险投资领域。

风险资本家大都来自工商企业和金融界的精英,并拥有良好的业界关系网络,他们最大的本钱莫过于自己的行业信誉和资历,这与他们所能募集的资金数额是正相关的。“对那些具有高能力而且其能力已经通过以前的成功得以展示的人们来说,当他们想扩张其经营时,会较少地受到个人财富禀赋的制约”(张维迎,1995)。同时,风险资本家还具备相当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在选择和评估投资项目、组建风险企业、物色职业经理人时游刃有余。通过预期的研究和背景审核的帮助,风险资本家利用其专业人员来评估投资的前景,但是,与成功投资项目相关的因素太复杂,而且多为主观上的判断,这些判断包括所提供的经营管理队伍的质量,再加上风险资本家先前对此行业的个人经验,有时甚至只是“勇敢的直觉”。因此,风险投资更多的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形成了风险投资体系中的第一重委托关系。这种关系的契约化载体就是风险投资公司。随之而来的便是由于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而引起的人问题。不论是事前的逆向选择,还是事后的道德风险,其外在表现最终都归结为财务目标的冲突。投资者的财务目标是预期投资回报最大化,风险资本家的财务目标是风险资本经营业绩最大化,最终获得最大化声誉和个人收益。那么,风险投资公司采取什么样的产权组织形式,如何构造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才能有效地克服人问题,降低成本呢?

“一种能够提供个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道格拉斯。诺斯,1989)。在风险投资体系中的制度安排和产权设计,其效率性集中表现为各财务主体的财务目标的趋同效应,也就是“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微观表现过程。换言之,需要建立能够促使各财务主体的财务目标趋同的风险投资机制。

西方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实践经验表明,有限合伙人公司(Venture Capital limited Partnership)是最有效率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美国风险投资产业组织形式中,有限合伙人公司占80%以上。在这个制度下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风险资本),投资者是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风险资本家是一般合伙人(General Partner),双方通过签订契约来组建风险投资公司。

有限合伙人只对所投入资金负有限责任,不能参与风险资本的具体运作,但对一些重要事项亦有表决权,如合伙人契约的修改,在期满前解散有限合伙组织,或延长基金的期限,解雇一般合伙人,投资项目的资产评估。一般要求有三分之二的有限合伙人同意,上述内容变更才会有效。

一般合伙人负有无限责任,他们投入占风险资本1%左右的自有资金,但一般不用现金,主要是作为一种管理承诺和税务优惠上的考虑。一般合伙人参与投资收益的分配,一般可拿到所有投资收益的20%,另外80%属于有限合伙人的投资回报。通常要在风险资本产生了最低的投资收益率(至少是保本)之后,一般合伙人才能兑现这20%的投资回报。

一般合伙人必须定期向有限合伙人报告所投资企业的业务进展和资产价值变化,至少每年举行一次一般合伙人、有限合伙人和风险企业管理层的三方联席会议。由有限合伙人或他们的代表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主要提供技术评估服务,如风险企业的资产评估,因为这是影响到最后投资者所获利润的关键。

契约同时还规定一般合伙人不能在风险基金之外用自己的资金去投资该基金所投资的风险企业,或从企业获得股票;追加募集的同名基金不能投放于一般合伙人先前所投资的风险企业,以防止他们为解决已投资企业的亏损而盲目追加投资;一般合伙人必须在用完一定比例的前期基金(如5%左右),才能再次募集下一轮基金。

上述契约条款所构造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既分散了投资风险,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风险资本家作为资金管理者(人)而非所有者(委托人)的人问题,诱使人从自己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使双方福利同时趋于最大化。

二、风险企业对风险资本家的第二重与财务目标的趋同效应

创业者以其新点子、新思想、新项目,形成对风险资本家的资金和管理经验的需求,两者结合的产物就是风险企业,并且形成风险投资体系中的第二重委托关系。风险资本家(及其风险投资公司)作为投资中介,按照能否带来高投资回报这一根本标准,选择具有高成长性(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融资、投资,组建风险企业。这些项目多为高新技术,也可能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更新换代的产品和技术、新开放的行业、新的经营服务方式等等。在信息社会,推动知识型企业发展的基本力量既不是产品,也不是市场,而是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就连IBM这样的跨国大企业也宣称自己不属于制造业,而是提供全面服务的公司。从出售产品,到出售服务,最后争取成为规则制定者,是大企业集团梦寐以求的目标。

前面已经提到,风险资本家的财务目标是风险资本经营业绩最大化,创业者的财务目标是追求货币收入的最大化,在风险企业中往往通过经理股票期权计划(Executive Stock Options Plan)来实现。同时,创业者也追求一种领导自己企业的成就感,体现了双因素(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激励效应。风险投资就是把宝押在创业者及经理人身上,对打算介入的“种子公司”的经理人和管理队伍素质反复打量、严格遵选,“一个公司最大的资产不是它的经营思想,而是站在它身后的人,包括自络在内的现代技术永远是一种工具,而管理永远是一切工具的驾驭者”(Amadeus投资公司Auton Richard),风险资本家如果拥有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投资者甚至愿意给他下跪,而没有这些条件,他转身就走。

美国IDG国际数据集团总裁麦戈文在《国际资本眼中的因特网投资》报告中,提出风险资本选择投资项目的三条标准:成长速度快、有望成为行业排头兵、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最重要的是第三条,同时,他认为当前国外风险投资进入中国有四大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法制风险、政策风险。其中,管理风险就是指中国缺乏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创业管理滞后。

风险企业仍然存在人问题,风险资本家(委托人)和创业者(人)双方利益的平衡机制同样是通过签订契约来构造的。在投资契约中,确定可转换优先股这一类复合式证券作为融资工具。风险资本家名义上是一个非执行董事,但他是最有影响力的董事,他注重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他的专长和经验使他完全有能力(也完全有必要)控制企业,对企业的发展过程充分了解,有效地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人风险。

长期持有可转换代先股的风险资本家也可以拥有普通股表决权,相当于优先股已经提前转换为普通股,并且由于利益的捆绑,不会出现“用脚投票”的退出现象。这是风险企业与一般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区别。“混合经济”概念的使用与扩散,是二十世纪对经济思想史的巨大贡献,风险企业实际上是一种混合式或边缘式的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合同确保风险资本家参与风险企业管理,并分享风险企业的成长。风险资本家与创业者通过对风险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测,来决定各自所占的股份;并根据转换比例来调整双方所持有的股份,还与风险企业经营业绩挂钩。这个转换比例是动态的,可以随风险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调整,这是对不完全契约的一种修正,是协调双方财务目标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起到了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和激励管理层等作用。事实上,这种对未来成长性的预期将比已经明晰的股权更具有激励作用。在受让资本权益的分配上采取建立于资产增量基础上的“经营者基金”模式,利用经营者自身创造的效益,通过再投入生产的价值来激励分配。经营者基金不是简单的股权量化,而是一种动态的股权分配与管理方式,经营者为公司创造更多效益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股份和利益,其效果就是让经营者永不满足。经营者基金突破了传统的产权制度改革中普遍把资产量化,建立存量基础上的做法,而是把分配建立在增量的基础上,也就是在保证公司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将增量部分资产按比例分成,并以此来达到持久地激励经营者、凝聚人力资源的目的。

三、风险投资及其启示

现代商业社会中,个人价值最终是通过对财产的占有来体现的。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注入有99%来自投资者,风险资本家仅以1%的资金承诺便可获得20%的收益分配权,这付高比例利润分成的“金手铐”,表明风险资本家在风险投资公司中有直接的重大经济利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风险资本家参与收益分配所凭借的要素就是其私有股权化的智力资本,从“资本雇佣劳动”到“智力劳动雇佣资本”,既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人类精神自由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实际上,风险投资产业是投资于人(People)而不是投资于证券(Paper)。在新经济时代,公司价值的创造主要体现在知识及其创新方面,传统的资本运作时代将逐步成为历史。如果说知识代表了过去和现在,创新则意味着未来。尽管契约中有苛刻的约束条件,优秀而充满自信的风险资本家,还是愿意接受这种固定期限的合伙制基金与投资业绩挂钩的高额利润分成措施。

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有限合伙制是风险投资机构中将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完美结合,从而提高投资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在我国,有限合伙制企业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企业组织制度上的重大缺陷。从世界立法趋势来看,为了适应高效快捷的市场经济运作节奏,降低民事主体的交易成本,很多国家都尽可能多地赋予民事主体以法人资格。英美法系国家在法人与非法人的民事权利认定上,更是没有太大差异。

从监管的角度看,风险投资公司一般资本金较普通合伙制企业要大,业务复杂,对社会经济影响也较大,各国通常将其作为金融机构来对待,由金融监管机构统一监管。正因为法律对法人的监管比对非法人的监管要严格和有效,所以也应适时赋予有限合伙人的风险投资机构以法人资格。只有当具备法人资格的有限合伙制成为风险投资市场的主流形式,各类资金才能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下规范运作,民间资金才能真正进入风险资本市场。

风险投资并不仅仅局限于高科技领域,在成熟产业推行高附加值的服务化经营方面,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认识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西部大开发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朱总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要“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加快对推动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在主要行业形成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调整结构、促进升级的骨干和依托”。

例如,成立于2000年6月的二十一世纪科技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深圳鼎尊投资有限公司、东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港机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安交大开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五家股东投资3.35亿元人民币组建的。鉴于目前中国的《公司法》中没有明确有限合伙制这一公司组织形式,而且有限合伙制中的一般合伙人仍然需要聘请职业经理人来处理投资业务,依然要控制这一层面上的道德风险并进行有效的激励,以避免创业投资中的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因此该公司从成立伊始,就考虑了如何控制人风险,采取了准合伙制(项目合伙制或内部募集制)的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

具体实施办法如下:项目经过必要的审查和评估程序准备投资时进行内部募集,这个环节有四个必要条件,必须同时满足项目才能获得通过。

(1)项目经理或项目小组成员必须承诺,公司如果投资,项目经理或项目小组成员也必须投资,而且根据项目的规模公司有一个基本投资额的要求;

(2)在投资决策通过后,决策人员中投赞成票者要有一个基本投资额;

(3)向全公司进行公开募集,对投资的总人数有一个最低的基本要求,目前是要求三个人或三人以上;

(4)内部募集投资总额必须达到一个基本投资额下限。

内部募集后,员工与公司签订委托协议,说明各自承担的风险和享有的权益,确认投资自愿的原则。同时,公司将按照项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成,作为公司奖金,其中的50%发给项目人员,体现提成业绩向项目人员倾斜。

项目合伙制实际上是一种内部控制和激励制度,对于解决人问题是有效的。在我国目前有限合伙制没有被法律认可的情况下,试行项目合伙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现阶段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意义。

上述分析表明,在风险企业中产权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有趣的现象。风险资本家持有可转换优先股并参与管理,使得所有者管理者化;创业者(代表管理层)从事经营并拥有经理股票期权计划,使得管理者所有者化。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投票权)应当尽可能对应,即拥有剩余索取权和承担风险的人应当拥有控制权;或者反之,拥有控制权的人应当承担风险。“廉价的投票权”会使得不称职的经理更有可能控制企业。在风险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得到恰当的匹配,各独立经济利益主体的财务目标呈现趋同效应。如同桥牌比赛中的交叉将吃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双方协同作战的效率。

以长期持股、股权集中、智力资本股权化为特征的风险投资财务机制,在推动多元财务主体利益目标趋同的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资本市场的变革方向。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投资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风险投资体系中的双重关系,探讨投资者、风险资本家与创业者之间财务目标的协调方法,研究西方风险投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风险投资;;财务目标风险投资体系通常涉及投资者(Investor)、风险资本家(Venture Capitalist)、创业者(Inventor)三方参与者,他们是相互独立的财务主体,通过风险资本这一枢纽,构成了双重委托的关系。如图1所示。

风险资本从资本供应者——投资者,流向资金运作者——风险资本家(风险投资公司),经过后者的筛选决策,再流向资金使用者——风险企业(创业者)。通过风险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风险资本得到价值增值,再流至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将收益回馈给投资者。风险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形成了风险资本的周转。

一、风险资本家对投资者的首重及其财务目标的趋同效应

风险投资体系中的投资者,往往是拥有长期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退休基金、保险公司、银行信托基金、投资基金等,此外还有少数富有的个人和家庭。在美国,养老退休基金是最大的风险资本的来源。投资于这一行业需要非同寻常的勇气、耐心和专业投资经验,广大中小散户由于认识上的原因,而且缺乏承受高风险的能力,一般只投资于证券,而不会冒险涉足风险投资领域。

风险资本家大都来自工商企业和金融界的精英,并拥有良好的业界关系网络,他们最大的本钱莫过于自己的行业信誉和资历,这与他们所能募集的资金数额是正相关的。“对那些具有高能力而且其能力已经通过以前的成功得以展示的人们来说,当他们想扩张其经营时,会较少地受到个人财富禀赋的制约”(张维迎,1995)。同时,风险资本家还具备相当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在选择和评估投资项目、组建风险企业、物色职业经理人时游刃有余。通过预期的研究和背景审核的帮助,风险资本家利用其专业人员来评估投资的前景,但是,与成功投资项目相关的因素太复杂,而且多为主观上的判断,这些判断包括所提供的经营管理队伍的质量,再加上风险资本家先前对此行业的个人经验,有时甚至只是“勇敢的直觉”。因此,风险投资更多的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形成了风险投资体系中的第一重委托关系。这种关系的契约化载体就是风险投资公司。随之而来的便是由于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而引起的人问题。不论是事前的逆向选择,还是事后的道德风险,其外在表现最终都归结为财务目标的冲突。投资者的财务目标是预期投资回报最大化,风险资本家的财务目标是风险资本经营业绩最大化,最终获得最大化声誉和个人收益。那么,风险投资公司采取什么样的产权组织形式,如何构造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才能有效地克服人问题,降低成本呢?

“一种能够提供个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道格拉斯。诺斯,1989)。在风险投资体系中的制度安排和产权设计,其效率性集中表现为各财务主体的财务目标的趋同效应,也就是“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微观表现过程。换言之,需要建立能够促使各财务主体的财务目标趋同的风险投资机制。

西方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实践经验表明,有限合伙人公司(Venture Capital limited Partnership)是最有效率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美国风险投资产业组织形式中,有限合伙人公司占80%以上。在这个制度下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风险资本),投资者是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风险资本家是一般合伙人(General Partner),双方通过签订契约来组建风险投资公司。

有限合伙人只对所投入资金负有限责任,不能参与风险资本的具体运作,但对一些重要事项亦有表决权,如合伙人契约的修改,在期满前解散有限合伙组织,或延长基金的期限,解雇一般合伙人,投资项目的资产评估。一般要求有三分之二的有限合伙人同意,上述内容变更才会有效。

一般合伙人负有无限责任,他们投入占风险资本1%左右的自有资金,但一般不用现金,主要是作为一种管理承诺和税务优惠上的考虑。一般合伙人参与投资收益的分配,一般可拿到所有投资收益的20%,另外80%属于有限合伙人的投资回报。通常要在风险资本产生了最低的投资收益率(至少是保本)之后,一般合伙人才能兑现这20%的投资回报。

一般合伙人必须定期向有限合伙人报告所投资企业的业务进展和资产价值变化,至少每年举行一次一般合伙人、有限合伙人和风险企业管理层的三方联席会议。由有限合伙人或他们的代表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主要提供技术评估服务,如风险企业的资产评估,因为这是影响到最后投资者所获利润的关键。

契约同时还规定一般合伙人不能在风险基金之外用自己的资金去投资该基金所投资的风险企业,或从企业获得股票;追加募集的同名基金不能投放于一般合伙人先前所投资的风险企业,以防止他们为解决已投资企业的亏损而盲目追加投资;一般合伙人必须在用完一定比例的前期基金(如5%左右),才能再次募集下一轮基金。

上述契约条款所构造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既分散了投资风险,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风险资本家作为资金管理者(人)而非所有者(委托人)的人问题,诱使人从自己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使双方福利同时趋于最大化。

投资理财目的范文5

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预算控制弱,执行效率低

建设单位往往热衷于争项目,上项目,而对项目所需资金的预算分析的不够全面和细致,对于项目各个环节缺乏严密的市场调查和工作计划,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出现部分项目资金大大超出预算而部分项目资金躺在账上睡大觉的不平衡现象。同时建设单位普遍认为政府投资项目财政部门需全额保障资金,因此对年度间预算基本无控制,或者多报年度资金预算而导致预算进度执行效率特别低等问题。

(二)主体责任意识弱,管理效率低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普遍存在项目上马由发改部门审批,项目资金支付由财政部门审批,项目监督由审计部门监督的思想,因此对于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缺乏主观能动性,反应在项目管理上即超标准、多变更、边设计、边施工等问题,项目管理的责任意识严重缺乏,甚至有意搞些“钓鱼”工程和“半拉子”工程,来钻政策空子,疏于管理,导致违法违纪事情发生。

(三)财务管理基础弱,核算水平低

虽然财政部对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更新,但从笔者实际操作来看,许多制度存在高屋建瓴但实际落地困难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对于基本建设会计核算没有具体操作方案,以笔者所在地区看,虽然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均设立了基建帐也规范了账务核算方法,但都是地区规定,跟周边兄弟县市甚至上级部门核算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很多建设单位未配备专业的基建财务人员,由相关部门人员兼任,导致账务不清、核算错误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内控监督手段弱,控制能力低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的最高领导缺乏财务管理控制的意识,不仅没有起到表率作用,甚至认为项目经过流程审批,资金通过预算审批,完工通过决算审计,就不需要管理和控制,因此对项目立项、工程概预算、招投标、工程变更和施工合同控制上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内控制度,一旦无内控,就相当于项目无控制,加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浪费损失。

二、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现实必要性

(一)是进一步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国务院于2014年下发《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是其重要一环,一方面项目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保民生、保发展的重要手段,且项目具有公益属性,能提升人民福祉;另一方面其资金量大、面广,资金涉及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融资资金等多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或基建专户支付制度,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公益、公平、公开性。

(二)是进一步深化财政监督,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

政府投资项目涉及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政府投资预算、建设资金拨付使用管理和竣工决算管理全过程,因此要树立财政大监督理念,各个资金环节都要进一步深化财政职能作用,有效控制项目“三超”现象,杜绝财政资金浪费。切实发挥财政参与事前方案评审,优化投资设计,实现有效投资,真正把每一分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发挥投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财政支付风险的需要

从笔者接触到的地区而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普遍面临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政府性债务管控之前,资金缺口问题通过银行贷款、企业贷款及财政间歇资金调度解决。但新预算法实施和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后,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缺口只能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这一唯一途径来解决,因此在无债可借的背景下,势必要求我们转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思路,节约投资,提高防范财政支付风险的能力。

(四)是进一步巩固廉政建设,有效预防领域腐败的需要

众所周知,政府投资建设领域是腐败的高发地,因此无论是杜绝资金损失还是保障领导干部安全,都有必要加大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提高建设单位财务透明度,使每一分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作。

三、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提素质、强内控,夯实工作基础

任何工作,人的因素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要提高工作实效,首先要提升基建财务人员的素质,加强基建财务人员审批流程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招投标和合同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竣工财务决算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工作。进一步细化建设单位内部流程控制,利用现代化OA办公系统,再造基建财务管理控制规则,加强制度建设,加强项目预算申报、用款计划申请、会计核算和财务审核各个环节的会计基础工作,切实夯实工作基础。

(二)遵制度、抓推进,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在项目评审上,主动介入项目可研方案论证,在项目概算审查上,应由财政部门主导实施,以控制总投资。二是在建设资金来源审查控制上,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性资金,因此在项目报批上,要严格以财政部门提供和下达的资金计划为依据,同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自筹资金的来源是否合法合规。三是加强建设合同管理,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制度并按照政府采购标准签订合同,财政部门按照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支付标准加强合同审批。四是加强用款计划审核制度,严格按程序、按合同、按进度审核建设单位用款计划申请表,落实配套资金到位制度,实行配套不到位,资金不拨付。五是规范政府投资项目拨款程序和会计核算,在尚未建立国库直接支付的背景下,实现基建专户直拨制度,减少资金流转中间环节,避免资金滞留账户浪费,统一基建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六是加强工程结算、决算审核,政府投资工程结算审核应由财政部门委托中介机构审核,竣工决算必须经财政部门决算批复,建设单位核销在建工程,登记资产入账。七是加强监督管理,重大项目推进全过程跟踪审价管理,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特殊情况下及时停止拨付资金,防止资金损失。八是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效果分析,加强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重点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纳入建设单位考核评价。

(三)善创新、促改革,提升工作实效

一是利用互联网+,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电子档案库。在现有财政综合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一项目一档案”模块,将每个项目的立项文本、内容概况、实施方案、概(预、结、决)算、批复文件、联系单证、呈批事项、竣工报告等一整套完整的资料扫描归档,生成一个电子档案库。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完整的查看整个项目从前期论证到竣工决算过程中所有的环节。特别是拖延多年未竣工决算批复的“僵尸”项目也将大幅度减少,基建管理质效将会得到明显提升。

二是推行进度款支付结合工程进度影像资料制度。一般工程进度款均由建设单位根据工程施工情况上报用款计划,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因精力有限,不可能每批一笔用款计划都到现场踏勘,因此在用款计划上报的同时,要求监理单位人员定期或不定期上传项目现场的照片影像资料到信息平台,在督促监理人员按时足时到岗工作的同时,也便于财政部门和基建管理人员及时掌握项目实际进展情况,提高工程质量,合理下达用款划,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设单位虚报工程进度款,有利于降低工程贪腐案的发生率。

三是建立虚拟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是政府投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在用款计划申请前,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在信息平台中上报合同,完成合同登记,以后每一笔项目款申请和支付,都必须与相应的合同一一对应。通过合同总额限制,控制合同款的支付进度,防止合同款项超付。实务合同我们比较容易控制,但实际工作中管理费用、招标费用的控制就较为困难,此时我们就可以先按概算中对应核准金额建立虚拟合同进行总额控制,如建设单位对业务招待费还有特殊金额限制的,还可以将虚拟管理费用合同分拆成两个虚拟合同,一个控制业务招待费,另一个控制其他管理费。通过虚拟合同的建立,能有效防止建设单位用款计划的超额上报。

总之,要做好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并非易事,特别是当年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来源的多元化以及现行管理制度的不断出台,都需要我们基本建设财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升基建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建设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征.通化市基本建设财政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 2012.

[2]董会卿.“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

投资理财目的范文6

关键词:建设单位;园林项目;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3-0087-04

财政投资园林项目是指为了适应和推动经济发展,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及出于优化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等因素的考虑,由政府通过财政直接投资,或者发行财政债券等方式独资或合资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投资园林项目管理日益科学化、严密化、系统化,不仅要遵循建设程序管理制度、政府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财政基本建设资金评审与财务管理制度等内容,并且要贯穿在从立项到结算归档的整个项目过程当中。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山梅花谷升级改造园林项目为例,从项目实施过程谈谈建设单位对园林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1财政投资园林项目的前期工作管理

财政投资园林项目的前期工作包含立项、设计、概预算评审和招投标等一系列工作,工作程序严紧,一环扣一环,少一步骤就会影响下一个项目计划的开展和推进,所以必须在项目开始之前就理清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才能扎实推进项目进展。

1.1立项

立项是项目的第一步,是项目得以实施的基础性工作。建设单位需要把握当前国家有关决策形势,结合本单位规划建设总体规划内容,向市发改委申报项目立项。建设单位应委托专业的规划咨询机构编制项目立项建议书,清晰阐述整个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和投资估算、可行性研究、目标需求及意义等。梅花谷升级改造项目的筹建就是为了响应广州市建设国际旅游中心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而提出的,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亭廊平台、增加种植梅花品种数量等,将梅花谷景区打造成为一个展示精品梅花,体现梅花文化,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怡人景点,并与白云山现有的桃花涧景点遥相呼应。

1.2初步设计

1.2.1设计单位的选取

立项批复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方案设计,并根据批复精神,决定是否以招标方式确定设计单位。梅花谷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在339万元,设计单项合同金额远远未达到50万元的公开招标限额,故立项批复核准可不采用招标方式确定设计单位,应按《广州市小额建设工程交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如单项服务合同估算价在10万元以上、不足50万元的小额项目,统一采取在小额工程企业库中随机抽取法(摇珠法)进行交易。

1.2.2初步设计管理

在设计这一阶段,需注意必须要求设计单位根据立项文件中的建设内容、规模和总投资来进行设计。建设单位通过签发设计任务书或设计委托合同条款等方式,明确采用限额设计的原则来控制投资,明确限额目标,必要时还可以将限额目标进行详细分解,务求细致明确。梅花谷升级改造项目立项文件明确了建设规模和内容为“项目在原有的景观基础上,对配套设施、园路、绿化进行升级改造,主要包括配套设施完善、梅花及植被种植、景观小品、路灯等建设内容。其中入口门坊、管理用房、凉亭、厕所、茶亭等建筑物及平台改造面积约1 150 m2,园路新建及改造面积约500 m2,植被种植面积约6 700 m2,梅花种植约800株。”此外,还明确了总投资估算中的工程建设费为26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6万元,基本预备费25万元。也就是说,初步设计方案应该包含有立项规定的平台、亭廊、园道、植被改造和梅花种植内容,并且规模应相近,而不能另外设计餐厅、儿童游乐园等明显与立项不相符的内容,同时依据方案编制的概算不能超出已注明的投资估算和相对应的工程费用、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用。初步设计管理要求建设者与设计者相互加强沟通交流,双方通过多次深入现场,多次汇报讨论,不断优化方案,细致具体地考虑建筑空间布局、植物景观营造等细节,最终形成一个可操作性强,兼顾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初步设计[2]。

1.2.3初步设计审批

建设单位要将确认的初步设计及时上报项目主管部门,由市林业和园林局组织专家评审。建设单位要吃透审批文件精神,并要求设计单位根据审批意见完善设计方案后,继续开展下一步的施工图设计工作。

1.3施工图设计与审查

1.3.1施工图设计管理

施工图设计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施工工艺的把握和结合项目实际营造特色文化和内涵[2]。在梅花谷升级改造项目中,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图设计要根据现场溪涧水位重新做地形设计,通过挖池堆坡,营造丰富的高低错落景观变化,与周围山涧水流融合一体;在平台道路、亭廊景墙的设计上添加梅花图案等展示梅花文化,从而丰富项目文化内涵。

1.3.2施工图审查管理

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3],梅花谷升级改造项目涉及亭廊等建筑设计,需要通过CA证书登录市建委施工图审查机构比选系统里面,确定第三方施工图审查机构。建设单位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施工图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审查,包括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体系是否安全、可靠;是否符合消防、节能、环保、抗震、卫生、人防等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深度要求;是否损害公众利益等等,来保证施工图设计质量。只有经施工图审查合格后的施工图纸才能用于概预算编制和施工组织招标。

1.4概预算编制与评审

1.4.1概预算编制

待施工图审查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敦促设计单位及时编制概预算,并严格按照《广州市财政投资评审监督管理办法》[4]的有关要求报送市财政评审。针对项目具体特点,概预算编制要充分考虑施工工艺和材料要求,不能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不同的施工方法会产生不同的造价;其次,由于目前工程项目多采用清单报价,因此,项目的工程量清单数量一定要准确,单价要合理,这样才能在施工阶段尽可能保证造价的控制管理。

1.4.2概预算评审

根据管理办法规定,由市投资主管部门立项的建设项目,概算评审结果中建安工程费在1 000万元及以下的项目,不需送项目预算评审。梅花谷升级改造项目建安工程费在250多万,只需要概算评审,但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施工管理,建设单位要求概算编制严格按照审查后的施工图来进行,深度与预算编制一样,充分考虑了日后施工现场遇到的清杂、土方整理、清淤等情况,在图纸上以文字说明形式标注好,将合理的工程量编制在内。正因为编制概算严谨、周到、合理,所以在财政概算评审中主要是核减了部分基本预备费,核减率控制为9.37%。在概算评审阶段,建设单位应该密切联系编制单位,及时反映评审意见,力求降低核减率,为日后施工争取充足资金。

1.5组织招投标

建设单位应根据立项批复精神确定招标单位,尽早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内容很多,包含项目投标须知、开评标办法、施工合同条款、投标格式、技术条件、图纸、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等,建设单位要严格审核,报上级项目主管部门备案后,才在网上公布并组织招投标。

1.5.1项目内容编写

投标须知的项目具体内容需要填写准确,包括建设规模、内容和金额等。这一项应该基本与立项一致,目的是告知投标人项目的概况。

1.5.2确定投标单位的准入条件

梅花谷升级改造项目工程费用在500万以下的,按照规定,具备园林绿化工程叁级资质的企业即可承包,所对应的项目负责人应具有注册二级建造师资格以上,或者符合穗建筑【2010】915号文规定[5]的小型项目负责人资质,并持有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B类)。

1.5.3确定开评标办法

由于梅花谷升级改造项目工程费用不超过2 000万元,按照规定统一采用资格后审方式确定评标,具体评标方法为商务综合诚信评标法,简而言之即投标得分由报价得分与综合诚信评价排名得分组成。而两个得分权重根据招标控制价决定,项目不超过1 000万元,两个得分权重分别为95%、5%;如超过1 000万元,则分别为80%、20%。企业综合诚信评价排名得分,以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布的开标当天的广州市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综合诚信评价体系的排名为准。

1.5.4招标控制价的编制

招标控制价是投标报价的最高限价,不能超出概算评审中的建安工程费用,所以能有效控制项目投资费用,同时也是评标的重要参考价,低于招标控制价80%即可被定为无效报价。招标控制价编制完成后需要先在广州市工程建设造价站备案,备案通过后才能用于招标。

1.5.5预先公布施工合同条款

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在进场施工前必须签署的合约,具有法律约束效应,提前在招标文件里面让投标单位熟悉,有利于招标结束后快速进入洽商签约,开工会更加顺利。同时,施工合同里面明确了资金预付款、进度款的付款方式和履约保函等一些资金说明,还有一些施工技术、文明施工要求等,这样能够让投标单位充分考虑自身经营成本,做出合理的投标报价。

1.5.6公平公证组织开标评标

尽管已经委托招标单位全程负责招投标工作,但仍应履行好监督员的职责,建设单位在开评标当天应该派专人到场,一来起到监督作用,二来发生特殊事件能及时处理。

建设单位对财政投资园林项目的前期工作管理,关键之处还要抓好项目进度的统筹安排。因为从立项到组织招投标涉及到发改委、上级部门、市工程交易中心、造价站等众多单位部门的备案审批,建设单位应起到统筹计划的作用,督促设计、招标单位提前计划,合理安排与各单位部门的沟通,顺利开展招投标工作。由于工作抓得紧,进度编排合理,梅花谷升级改造项目从编制招标文件开始到招标完成仅仅用了1个半月,其中包含了20天的编制投标文件时间。

2 财政投资园林项目的施工管理

如果说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是打好基础,那么施工则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建设单位对施工的有效管理决定了项目实施质量的优劣。施工管理主要包括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资金投资控制管理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6]。为了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建设单位建立了每周二召开例会制度,例会地点定在梅花谷升级改造现场。通过例会,把握工程进度和处理现场的技术难题,必要时候再由监理单位组织开展工程洽商或专题讨论会。

2.1质量管理

建设单位在施工单位进场之前就组织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一起召开图纸会审专题会议。会议有效地解决了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图纸的疑问,明确了施工方法和细节。除此之外,要求设计单位不得缺席工程例会,必要时要不定期到现场协助处理施工技术问题。建设单位对于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于联合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图纸规范施工,如因各种原因确实需要更改设计的,要督促设计单位及时出设计变更图纸,保证施工的可行性,尤其是涉及到结构工程施工的,必须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2.2施工进度控制管理

建设单位要加强与监理单位的沟通,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表,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批准后的计划施工[6-7]。在梅花谷升级改造项目施工中,施工单位分开了土建、绿化、水电三个班组,由于三个班组相对独立施工,造成进度不一,为此建设单位提出施工单位要统筹安排各个班组施工进度,并加强几个班组的沟通协调,避免交叉作业时候出现混乱[6]。每周例会由施工单位汇报上周完成情况和本周工作计划,如有不合理安排应及时更正,督促施工单位依时完成计划内的工作。

2.3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建设单位要联合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属地管理单位,一起做好项目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梅花谷升级改造项目位于梅花谷景区内,白云山绿道二期穿过整个施工现场,往来市民较多。为不影响市民通行,整个梅花谷景区在施工期间仍然对外开放,这样一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显得更加重要。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按照风景区管理规定,由属地管理单位明珠楼管理区提供样式规范,在施工现场入口竖立了施工铭牌,铭牌上面注明项目概况、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姓名和电话,同时记载可投诉的电话号码,负责处理投诉情况。在一些施工节点和建筑单置竖立明显的“注意安全,请绕道行走”等温馨提示牌。另外,要求施工单位内部要严格区分物料工具堆放区、机械设备操作区等,按规范做好建筑单体施工围蔽、物料堆放围蔽。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戴安全帽和系安全带,挖掘机、吊机大型机械操作要符合规范,并要求安全员每天到场监督。由监理单位负责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各项安全施工措施,一旦发现问题即时发出停工整改通知书。

2.4资金投资控制管理

建设单位要注意严格控制工程总造价,采取项目内平衡的办法:如确实运用了新材料等原因需增加费用,则增加费用;但同时也要减少其他项目支出,如减少部分工程量等。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联合监理单位及时核算施工单位的实际完成工程量,并对剩余工程量做出合理估算,提醒施工单位注意投资控制。

3结算及财务决算管理

竣工验收结算和财务决算都是项目施工完成后的收尾工作,虽然任务不算繁重,但建设单位必须细心,尤其是在核对施工单位编制的结算书上要认真审核工程量和单价。工程竣工验收主要是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一起对项目完成后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质量是否达标等情况进行审查[7]。这里注意要严格按照《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8]来组织验收,发现不合格时及时提出整改,待整改完毕后再重新验收。经验收通过后,要求施工单位在15个工作日内将资料整理送市财政结算评审。建设单位应配合财政评审单位,做好结算评审工作,待工程费用评审下来后,根据工程费用进行设计费、监理费等财务决算评审工作。

4结语

随着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建设单位对财政投资园林项目的管理将日益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明了,管理过程也越来越公开透明,只有严格遵循各项法律法规,运用各项规章制度,大胆规范管理,项目才能顺利进行,从而最终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政府.广州市政府投资管理条例[Z]. 2011.

[2]王一.建设单位加强园林工程管理的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15(1):88-89.

[3]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Z].2013.

[4]广州市政府.广州市财政投资评审监督管理办法[Z].2015.

[5]广州市城乡建委.转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我省小型项目施工管理及明确小型项目负责人任职条件的通知(穗建筑〔2010〕915号)[Z].2010.

[6]王晓娟.项目管理在园林景观建设工程中的应用[J].北京园林,2010(1):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