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例6篇

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

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1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用药安全;护理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医疗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医疗卫生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加强医院管理、深化改革,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是每个医院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老年人都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1],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都发生改变,老年患者往往呈现视力减退、动作缓慢、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多系统功能减退的表现[2],在青中年时期一些不明显的身体变化也会渐渐凸显出来,使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大大降低。由于老年住院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在护理管理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付出更多的耐心与责任心,尽量避免老年患者在就医住院过程中的护患矛盾。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本文就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不同科室的老年住院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47例;患者的年龄在56岁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3.5±4.7)岁;患者的患病情况分布是:心脑血管疾病56例,神经系统疾病9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消化系统疾病23例,泌尿系统疾病18例,恶性肿瘤5例,其他4例。

1.2 用药安全护理管理

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过程中的潜在隐患包括: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造成患者漏服药、错服药的情况和由患者自身原因造成的误服药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个多方面共同推进。

1.2.1 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耐心,加强自身业务水平

护理人员在护理老年患者服药的过程要求熟练的业务水平,保证药品取用的正确性,拿给患者服用的时候对药物的基本药理特性和安全用量有一定的了解,及时发现用药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反馈给主治医生;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老年住院患者通常行动不便,服药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长期用药甚至会对服药有抵触和反抗情绪,这时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严格负责,保证患者的用药。

医院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让护理人员之间交流经验,可由资深护理人员一对一指导年轻的护理人员,培养各科室的后备力量。

1.2.2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药品管理

医护人员和药房的工作人员都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药品不同于普通的饮用品,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相似的药品应用在不同患者身上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反应,药品的使用剂量是否在安全范围之内都是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

在给药过程中,要执行严格的核查制度。一方面要严格遵医嘱给药;另一方面也要做到主治医生、药师和护理人员三位一体,双向核查,保证给药过程不会有用药错误或者用量错误的情况发生,医生在开药方的时候要做到字迹清晰,需要修改处方时,要有主治医师签字药房管理人员才能给药;同时,在给药前,至少要由两名护士对药品进行最终确认才能给患者使用,给药前对药品包装、生产日期等进行检查。

对药品安全管理要防患于未然,有前瞻性。要制定一套流程完整、规则详细的制度,从医生开出处方到药房发放药品,到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药品,都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护理工作人员责任感 ,按医嘱给患者分发口服药,并要求看服到口。对于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则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巡视 ,避免因患者因的改变而出现药物滴注异常[3]。

1.2.3 加强健康宣讲,注意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工作者,要跟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跟患者交流,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根据老年人及其家人的文化水平等向他们讲解相关药物知识,尽量做到浅显易懂。可以制作一些提示卡片,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提醒。慢性疾病是消耗性疾病,患者住院服药过程中可能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从而滋生消极情绪,护理人员要针对老年人的各方面顾虑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述不良情绪对疾病发展的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对参与调查研究的87例患者的用药安全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可见,在实施用药安全护理管理之前,一个月内患者出现漏服药的情况4起,错服药的情况2起,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而实施用药安全护理管理之后的一个月内,无一起错服药和漏服药的情况发生,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有显著差别,且P

3 讨论

通过我院87例老年患者实施用药安全护理管理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可见,有效的护理管理对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具有显著的效果。

临床上将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未发生法律允许范围外的心理与机体功能损伤的情况称为护理安全。老年住院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考虑其特殊的生理和心情状态。尤其是在老年患者自身对服药有排斥、抵触情绪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发挥作用,疏导患者情绪,监督患者服药,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动态。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防患于未然,加强医院的药物管理,才能切实保证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都红,王超,黄丹丽.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给药的护理管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179-181.

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2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干预;安全隐患;生活质量

老年性痴呆又可以称为阿尔茨海默病(AD),在发病的初期主要体现为局灶或者认知紊乱的症状。当前针对老年痴呆症的治疗仍然没有根本性的方案,护理干预是有效保障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途径,由于我国当前专门针对老年患者的医疗机构相对较少,老年痴呆患者基本依靠家属与保姆进行照顾,存在各个方面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老年痴呆患者住院阶段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

因为老年痴呆患者存在行为、人格、智能以及记忆等方面的障碍,导致其在住院阶段存在窒息、自伤、压疮、烫伤、坠床、走失以及跌伤等相关的安全隐患。

谢珊华等合著的《对老年痴呆患者居家照顾者护理指导后的家庭护理效果观察》一文中提出,老年痴呆患者住院阶段的安全性,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基础保障,护士长的严格管理、高度重视是关键所在,医院应当针对老年痴呆患者建立针对性的压疮、跌伤、坠床以及走失等评估表,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1]。当老年痴呆患者入院之后,必须要仔细评估其高危因素,积极做好相应的预见性护理。严格按照病房巡视制度来开展护理工作,通常30min~1h进行1次巡视,尤其是夜晚,必须要加大巡视力度,以便于及时发现各种情况。章莹等提出,应当构建一个舒适、安静以及安全的住院环境,医院整个病区应当设计防滑地板,座便器也应当设置扶手;床位应当选择48~50cm高度的摇床,两侧分别设置床栏,病区采用安全插座,剪刀、刀片等危险物品应当进行集中放置,水龙头周围应当张贴"先开冷水,再开热水"的标语,尽可能减少热水袋的使用[2]。何锡珍等充分考虑了老年痴呆患者基础疾病较多的因素,提出医院应当做好患者的饮食干预,综合参考患者所需摄入的总热量,针对三餐进行科学的分配,定量定时进食[3]。

2 老年痴呆患者用药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

由于老年痴呆患者记忆衰退,极有可能发生误服、漏服或者多服等情况;在妄想、幻觉的支配下可能会发生吐药、拒服以及藏药等情况;在使用抗精神病类药品后,可能会发生锥体外系反应;在使用镇静剂催眠药后,可能会引发性低血压或者跌倒现象;在服用胆碱酯酶与抗抑郁药以后,会引发静坐不能、腹泻、呕吐以及恶心等症状;而苯二氮类药品在突然停用以后,会引发抽搐的症状。上述各种现象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做好用药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陈瑶针对老年痴呆患者常见的用药安全隐患,提出医院应当防止患者自行服药,护理人员要坚持送药到口,观察其服下。针对患者误服、漏服或者多服等现象,护理人员要避免将药品一次性发放给患者,应当坚持每餐进行发药,患者服药以后仔细检查患者的手、杯子以及口腔,确认患者将药服下后方可离开。针对催眠类、镇静类药品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应当让患者上床躺下以后服用。针对抗抑郁药药物、抗精神病药物以及胆碱酯酶抑制剂等,应当在用药以前针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分辨高危患者,明确各类药品存在的禁忌症与不良反应,认真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发音,如果存在应当立即报告医生,以便于进行相应的调整[4]。

3 老年痴呆患者居家阶段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

正如上文所述,由于我国当前专门针对老年患者的医疗机构相对较少,老年痴呆患者基本依靠家属与保姆进行照顾,而患者家属及保姆对老年性痴呆症状的知识不够了解,其在护理的进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烫伤、毁物、伤人、冲动、走失、跌倒、误服以及误吸等现象。

何华芬通过研究后提出,通过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相应的健康宣教,使得他们掌握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老年痴呆患者在加居家阶段安全隐患的发生率[5]。王利群等通过研究,提出居家阶段具体的安全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不仅要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常规的出院宣教,同时还应当在患者出院之前进行合理的评估,帮助其制定一套针对性的家庭护理干预方案,要求患者家庭共同参与到该方案的执行中[6]。邵菁提出护理人员应当进行1次/w电话随访,至少进行2次/月家访,每个季度选择老年痴呆患者较为集中的社区来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在现场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7]。盛志娟等提出针对老年痴呆患者居家阶段的护理干预应当维持1年,主要内容是针对晚期老年痴呆患者较为常见的一些居家安全内容,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安全护理方面的知识宣教,得出通过居家干预的观察组,相较于干预前,其家具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并显著优于不干预的对照组(P

4 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及护理干预

激越行为属于老年痴呆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为,同时也是最难以应对的问题之一。针对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胡珏等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案,通过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进行循证,寻找应对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护理方案,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最后通过为期半年的护理后,干预组在语言性激越行为、攻击激越行为以及重复机械性激越行为方面均显著优于护理干预以前(P

张冰等通过研究国外有关激越行为非药物干预方案,并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包含综合疗法、医疗干预、环境干预、结构性活动、人员培训、行为疗法、社会接触以及感觉疗法等方案[10]。感觉疗法主要包含回忆与确认、宠物疗法以及模拟在场疗法等。回忆与确认干预主要指的是每周组织老年患者进行一次小组活动,利用音乐、老照片等方式来帮助老年痴呆患者回忆自身曾经的各种事件与经历,以此来加强患者的正性生活体验;模拟在场干预主要是将患者对老年痴呆患者所讲的话的录像或者录音,将其播放给患者听;宠物疗法主要是让患者通过与鱼、狗、猫等动物,亦或是电子宠物、毛绒玩具等进行接触,以此来锻炼老年痴呆患者的视力、语言以及听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激越行为[11]。刺激疗法主要是通过让老年痴呆患者参与到各种游戏、手工制作、娱乐活动以及室外活动等内容,以此来锻炼患者的生活能力[12]。行为疗法指的是医护人员通过研究分析导致患者出现激越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制定方案进行避免。

5 老年痴呆患者受虐待隐患及护理干预

老年痴呆患者受虐待主要包含疏于照顾、经济剥削、感情虐待以及躯体虐待等类型。李春利通过统计相关治疗,得出我国老年人照料者当中存在虐待老年患者危险倾向的比例为65%左右,而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老年弱势群体当中的弱势者,其本身存在更大的被虐待隐患[13]。照料者往往是由家属或者保姆担任,其本身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经济负担、心理压力以及护理知识的缺乏,都是导致引发老年痴呆患者受虐待的重要因素。程爱武等通过研究分析针对虐待老年痴呆患者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深入分析照料者对虐待行为的具体看法,提出应当积极改善照料人对待老年痴呆患者的态度,倡导社会研究虐待行为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加大虐待行为的筛查与曝光率,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减少虐待老年痴呆患者的行为[14]。

6 老年痴呆症患者安全护理干预展望

钟玉群等提出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精神卫生服务模式,加大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支持力度,通过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15]。大量的临床研究与实践证实,针对老年痴呆患者可能面临的安全隐患,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主要护理干预是通过护理人员进行的健康宣教、社区讲座、定期咨询、电话随访以及家庭方式等模式,分别从住院阶段、用药、居家阶段、激越行为等各个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社会各界都必须要重视老年痴呆患者,推动社区、家庭、医院对老年痴呆患者照顾体系的发展,从而有效减少各种安全隐患,提升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珊华,肖丽云,陈佳,方慈爱.对老年痴呆患者居家照顾者护理指导后的家庭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3(35):190-191.

[2]章莹,付伟.英美两国老年痴呆预防指南解读及社区护理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5,17(01):4-7.

[3]何锡珍,刘欣彤,丁福,等.早期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照顾者压力分析与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5,09(06):535-537.

[4]陈瑶.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12(04):105-107.

[5]何华芬.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其照顾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09(08):92-94.

[6]王利群,关青,王军辉,等.吉林市老年痴呆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3(09):1905-1906.

[7]邵菁.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其照料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21(08):35-38.

[8]盛志娟,向梅,金雅君.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估表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2,13(32):3805-3806.

[9]胡珏.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5(22):36-37.

[10]张冰,马颖,陈任,等.护理干预对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07(01):10-12.

[11]黄杏笑,黄淑仪,沈玉金,等.老年痴呆HABILITATION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3,19(18):121-122.

[12]江芳辉.应用整体护理干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13(08):721-723.

[13]李春利,陈艳.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安徽医药,2014,16(06):1182-1184.

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3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预防护理;健康教育

据调查,我国均已步入老龄化社会[1],其中住院老年患者就日趋增加,而这些老年患者常因某些因素易发生跌倒、坠床等突发事件,甚至可能诱发严重的并发症。所以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护理问题。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患者有3012例,其中男1367例,年龄64~94岁,女1645例,年龄60~97岁。

1.2原因分析 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2.1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或老化是生命过程中的自然规律,老年人的感官如视觉、听觉开始下降,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脑组织萎缩致反应迟钝,身体控制平衡能力下降易引起跌倒。女性比男性更易跌倒,因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的骨质增生,易发生跌倒[2]。

1.2.2疾病因素 循环系统为全身各组织器官运输血液,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当疾病侵犯严重时,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身体各组织器官就面临危险,出现相应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发生心源性休克时,血压低,导致大脑循环血液严重不足,出现眼花、黑朦等易跌倒或坠床。此外,心内科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如糖尿病,贫血,帕金森综合症,关节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常常就会因为低血糖、步态不稳跌倒,尿频、尿急、尿失禁而匆忙去洗手间导致排尿性晕厥,增加跌倒的危险性[3]。

1.2.3环境因素 51 % 的65 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坠床与环境因素有关[4]。新入院老年患者对环境陌生,身材高大或者翻身幅度大者易坠床。病室光线不足、有障碍物,地面潮湿易滑,厕所无扶手及防滑垫等易造成入厕、行走时跌倒。此外,跌倒与患者个人穿的衣裤鞋也有关系,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1.2.4药物因素 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机体代谢水平下降,药物排泄缓慢,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增高,所以老年人用药后常会出现药物剂量相对过量而致不良反应增加。又由于心内科治疗药物多且复杂,比如降压药物、降糖药物、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尿剂、镇静催眠、抗PD(帕金森综合征)药物等,若出现低血压、低血糖、精神异常等不良反应,就增加了跌倒的几率。

1.2.5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常遇事急躁,往往不听医护人员指导和劝解,在下床活动时、大小便时、床上弯腰拾物品时易发生跌倒和坠床。

1.2.6精神因素 老年痴呆、谵妄、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坠床、跌倒的几率高。

1.2.7陪护因素 陪护无论是家属,还是雇来的护理员,都存在对疾病知识的不了解,以及缺乏安全意识。尤其雇来的护理员有些责任心不强,照顾不到位,脱岗等。

1.2.8护理人员 临床护理人员经验不足会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安全护理不重视、安全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

2 预防护理

2.1动态评估 对入院患者,应用我院安全高危患者风险因素评估及预防措施表进行评估,包括年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感觉、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跌倒史7个项目。评分得分在1分及1分以上者,在床头标识栏插安全高危单项标识(防坠床、防跌倒);评分大于等于5分提示为安全高危人群,应立即填写安全高危患者申报表,及时上报护理部,并且在床头标识栏插"高危意外"的标识,可提高医护人员的警觉性,同时告知患者及陪护有危险因素存在及床头标识的含义及意义。同时登记在本科室安全高危患者登记本内,并将结果反馈护理部;若患者出现病情变化,要及时评估,调整护理措施,若无特殊情况,责任护士每周评估1次,直至高危因素解除撤销、出院、转科、死亡。

2.2改善环境 向患者及陪护介绍病室设施,包括呼叫器、床头灯、床单元、厕所、夜间照明设施等,并教会使用呼叫器、床栏、床尾摇手及能固定病床。保持地面无水渍、障碍物,病室及活动区域灯光充足,易滑区域有跌倒的警示标语,厕所安装扶手并铺防滑垫。指导患者穿长短适宜的衣裤鞋,并将患者日常用物放于可及处。

2.3生活护理 对于重症监护(CCU)的患者,无陪护且病情重,须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勿用力。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建立护嘱,比如床上喂食、床上擦浴、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等,做好大小便护理。而普通病房的患者,督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给予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指导。普通病房老年患者入厕均需陪护人员陪同,对于行动不便或者正使用血管活性剂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的患者,可使用床旁座便器或者使用便盆床上大小便,应用屏风或帷帘遮挡,教会患者及陪护正确使用便器。

2.4用药护理 责任护士要掌握患者所使用药物的种类、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不厌其烦地告知患者及陪护使用特殊药物的注意事项,如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在变换时动作不宜过快,以防性低血压。遵医嘱服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2.5加强巡视 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还应积极识别有无安全隐患存在,对于特殊患者如烦躁不安、老年痴呆等安全高危人群,应巡视频繁,使用床档或保护性约束,并书面、口头、床旁交接清楚。有研究显示:CCU及普通病房A、P、N三班均有跌倒、坠件的发生,但相对N班所占比重较高, 所以对夜班值班护士要求就更高,积极巡视,始终保持床档处于预防状态,拾起患者落地物,以防患者弯腰拾物时坠床。

3.6加强培训 对护理人员进行老年护理专科培训,同时强化风险教育,增强识别风险防范的能力,以确保患者安全[5]。

3.7健康教育 维护患者的安全是医护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共同的责任。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跌倒、坠床的风险,做好预防知识的教育,鼓励患者及陪护人员参与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的安全管理的全过程。

4 结果

3012例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跌倒、坠件。其中2476例患者治愈出院,482例好转出院,42例转科,12例死亡。

5 小结

准确的评估是跌倒、坠床风险的识别,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是防跌倒、坠床的关键。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实施动态评估,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可预防与减少跌倒、坠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张军, 刘可, 等.老年人跌倒的有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8) : 569.

[2]徐鑫利. 高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因素评估和健康教育干预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227.

[3]Sieri T,Beretta G. Fall risk assessment in very old males and females living in nursing homes[J]. Disabil Rehabil,2004,26(12):718-723.

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4

【关键词】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91-01

我科是康复科年轻护士多,高龄住院患者日趋增多 ,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机能退变,大多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易发生坠床 、跌倒 等安全隐患 。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科加强了老年患者防跌倒、坠床的管理,仍有2例发生意外跌倒,1例坠床。现将3例患者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例,男1例,女2例,67~81岁。冠心病2例,原发性高血压1例,其中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时有家属陪伴2例,无家属陪伴1例。地点:1例久蹲大便后在走廊跌倒,1例夜间如厕时跌倒在卫生间,1例在中午陪伴喂饭时放下床栏不小心坠床。

1.2 时间 07:00发生1例;04:00发生1例,13:00发生1例。

1.3 结果 2例皮肤擦伤及淤血,1例头皮血肿损伤。

2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

2.1.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几率增加[1]。女性绝经后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易引起跌倒,为男性的2倍。本组3例年龄均大于或等于67岁。

2.2 疾病因素:健康状况不佳,容易使人发生意外和受到伤害,疾病可致身体虚弱、行动受限而发生跌伤。本组3例均为慢性疾病,其中2例有并发症。老年患者患有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恢复期、关节病变、骨质疏松、颈椎病等慢性病等都有可能引起跌倒。

2.3老年人特有心理状态:老年人一般有两种心理状态可能危及老年人的安全,一是固执不服老,二是不愿麻烦他人。如有的老年人想自己倒水,但提起暖瓶后,就没有力量将瓶里的水倒进杯子,老年患者过高估计自身体力是发生跌倒的直接原因。本组1例不愿叫醒熟睡家属独自如厕跌倒。

2.4药物因素: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用药后可能产生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是跌倒的危险因素,这类药物包括镇静催眠、抗焦虑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以及任何影响人体平衡的药物。

2.5 其他因素:病房灯光不足或无夜光灯;地面不平、太滑或有积水;通道有障碍物;楼梯过陡、过滑,没有安全扶手;病床高度不合适,无床栏、无呼叫器;床椅不稳;浴室、厕所未安装防滑垫和扶手。起床动作过快、久蹲大便后可导致患者头晕、体力不支而跌倒。本组1例久蹲大便后跌倒。

3 护理对策

3.1全面评估:在病人入院后,护士全面收集病人资料,评估有无跌倒史;有无影响脑血流灌注的心脑血管疾患;有无听觉、视觉、平衡功能障碍;有无髋、膝、踝关节活动障碍;是否使用助行器具等,筛选易跌倒的高危人群,对有潜在危险的病人采用跌倒风险评估后将有跌倒倾向的病人在病历、床位上方加注防跌倒醒目标志,以引起医务人员、家属、病人的注意,让病人得到防护照顾。

3.2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根据药物使用频率、用途进行分类,标识管理,护士每班交清,对易混淆药品分开放置,便于护士区分,确保药物正确使用。教会病人、家属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知道病人按时、按量、正规用药,落实好“服药到口,咽下离开”制度,防止老年人漏服、多服药物。服用镇静安眠药的病人,嘱其意识要完全清楚才能下床;应用降压药、降糖药、利尿药时,嘱其缓慢改变,预防性低血压。

3.3加强跌倒高危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预防。向病人及家属提供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对记忆力减退、性格比较固执的病人,安全教育要不厌其烦,不断强化。让病人、家属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增强互动,共同防护跌倒事件的发生。书面告知跌倒高危患者及其家属跌倒的危险、跌倒的后果、预防跌倒的注意事项及发生跌倒后的一般急救措施,并请其在健康教育评估单上签字确认。病情发生变化、特殊治疗或服用特殊药物后,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强调跌倒高危患者勿单独活动,当需要帮助而无家属陪护时,应立即呼叫护士。指导患者与家属掌握正确预防跌倒措施,对老年患者实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使其了解自己的疾病,不要因害羞或怕麻烦而拒绝使用拐杖或助行器,以致发生意外。告诉患者及家属一些药物治疗可以增加摔倒的危险性;如使用脱水、安眠药、抗精神病药后出现眩晕、乏力、走路不稳时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发生意外的风险及预防方法;另外护理人员要熟悉老年患者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保证安全防止发生跌倒。

3.4 加强危险时间段巡视 清晨、中午、傍晚及夜间是患者跌倒及坠床最危险时段,护士对高危患者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主动做好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及时回应患者呼叫。

3.5建立安全防护措施: 环境应有足够的采光,夜间室内应有照明,环境的布局要尽量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室内布置无障碍物,穿着的衣、裤不宜过大、过长以免影响行走,鞋要合适尽量不要穿拖鞋,以维持走路时的身体平衡,对使用镇静、抗精神痫、降压,降糖等药物的患者,告知药物不良反应对跌倒的重要性和方法,加强对患者防跌倒的照护,从而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地面应防湿防滑,对有性低血压者上厕所要有人陪伴,告诉老人变换时动作不宜过快,在行走前要先站稳再起步以免发生意外,对老年患者活动进行“3个半分钟”的指导,即患者醒后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再坐起,坐半分钟再转到床边,两脚下垂半分钟。而对于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年人睡觉时床边应用床栏档护。跌倒高危患者安排在临近护士站的病房,床头要有警示标志,护士站提示栏内写清高危患者床号。引导患者熟悉病区环境,明显标志,便于记忆。常用物品固定放于患者视野易于拿取范围,保持通道无障碍,活动环境光线良好,地面清洁不潮湿,厕所、开水间放置防滑提示牌。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床栏、通道护栏,对助行器具定期检查和维修。重视营养支持 合理膳食,营养平衡,增强患者骨骼肌收缩力,降低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

4 讨论

我科老年住院患者数目逐渐上升,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也日趋复杂。重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持续改进有效的防跌倒坠床措施是患者安全的保证。通过加强护士责任心,进一步重视健康教育,防坠床跌倒措施落实到位,能有效降低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医疗纠纷。

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入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消化内科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最大的为78岁,年龄最小的为63岁,平均年龄为69岁。

1.2方法

分析这80例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建议整理归纳,并且详细记录做分析总结。

2.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

2.1护理人员

(1)护理态度: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差,对患者态度冷漠,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及对策如下。隐患表现:①缺乏责任心,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面对繁重的护理操作,常出现不按规定操作、忽视患者的需求等,容易导致操作失误和患者不满;②缺乏同情心,护理人员不能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护理,不能换位思考,当患者提出疑问或要求时,不能耐心解答,而是以冷漠的态度回绝,导致护患关系恶化,留下安全隐患。

(2)专业水平:一些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不足,或者专业水平低下,会对老年消化内科患者的住院安全造成威胁。而且一些经验水平较低的护理人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危险情况,不知道该如何抢救,而可能造成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2.2用药问题

因为消化内科患者的药物服用分成了餐前、餐后、睡前等,而且这些药物的分类比较明确,消化内科的用药相对复杂。而有些老年患者还会伴有一些例如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所以,随便用药很容易造成护理问题的产生。

2.3专科因素

消化内科属于专科性检查,在治疗工作开始前后有禁食要求,但是老年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等,如果对其开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以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等一些长时间的治疗操作,患者在检查前后没有办法获取充足的能量,就会造成低血糖的问题出现[1]。除此之外,在护理过程中使用的鼻试管、鼻肠管等等,如果护理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治疗流程做操作,造成堵塞和污染情况的出现,会为患者带来再次置管的伤害。

2.4患者心理因素

患者因素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年龄较大,有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情绪波动较大,思想陈旧且固执己见,不接受护理人员的健康宣讲,例如禁食之后偷食粘性食物而发生呛咳窒息,严重者会造成肺部感染有些患者习惯随意下床活动,身边若没有陪护人员,很容易发生诸如摔倒、扭伤之类的意外。有些患者甚至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这也给护理带来了安全隐患。

3.应对措施

3.1完善医院管理制度

针对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医院管理隐患,医院要完善相关制度、分工明确,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及时调整医护人员的各种制度,并且安排专门的人进行负责,定期检查这些制度的落实情况,抓好制度落实情况。为更多老年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3.2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业务教育,提高技术水平,进行案例分析讲解、相互交流等多形式活动,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操作水平,确保基础护理质量;合理调配护理资源,为解决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在经验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等方式完成,如采取新老搭档的排班方式,弥补护理经验不足,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为临床急救创造最佳时机,提升急救疗效。

提高责任意识,通过护理法规及护理制度普及,奖惩制度的完善,护理质量与晋级挂钩等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护理质量的改进;改善护理态度,树立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增加对患者的同情,护理中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从而改善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服药时间给药,并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其次,对于需要服用多种药物的老年患者,护士应按药物的服用先后顺序给药,在患者服完药后,应该在服药记录卡上作登记,以防止患者出现漏服或者多服甚至重复服药的情况,以减少应用药造成的安全事故,患者在服药之后,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3加强专科人员安全教育

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检查时,切忌随意敷衍或简化操作流程,对于治疗时间长的合并糖尿病禁食患者,要在适当时间内补充能量,防止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可能。严格考核各种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实行奖惩制度,对护理工作中的失误和差错进行事故分析和讨论,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流程,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做到防微杜渐。

3.4强化心理护理

患者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治疗以及恢复都是有促进性意义的,但是老年患者一般心理比较脆弱,敏感多疑,这些情绪在治疗过程中都是属于忌讳。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强化对老年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操作,多和老年患者交流沟通,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使其感觉到温暖,以及提升其对治疗恢复的信心。告诉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病情的康复,鼓励患者对自己、对医院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通过治疗能够康复。

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6

1输液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药物剂量与老年人实际生理情况不符老年人机体各系统退行性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多器官疾病,即使一种病也往往应用多种药物,一个患者用药达数10种者已不鲜见。由于老年人肝体积和血流量减少,代谢能力降低,首过效应减弱,生物利用度增加;肾体积缩小,血流量减少从而延缓药物排泄,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易造成蓄积中毒。而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多变,每种药物有多种规格、制剂,同种药物有不同的商品名,医生对新药的规格、老人用药剂量不熟悉,导致药物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目的或剂量过大而引起不良反应。

1.2缺乏护患沟通技巧我科患者病种复杂,病人多,护士少,工作量大;老年人皮肤弹性降低,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松弛,身体暴露部位色素沉着,老年斑随年龄增多;再加上老年人反复用药、反复穿刺造成静脉穿刺难度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与患者或家属的交流沟通或解释过程中因语速过快显得急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导致矛盾激化。

1.3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因为汉字的特殊性,患者同名同姓或者名字音同字不同较多,再加上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出现老年性耳聋,护士叫患者名字时出现错误应答;由于工作量大护士在治疗中忙于应付而忽略查对。

1.4巡视不及时、不认真老年人膀胱肌肉收缩能力减弱而容量减少,常伴尿频、尿急而反复上厕所致针头被拉出血管或穿破血管引起局部药液渗漏或输液器与输液瓶分离;老年患者对压力、疼痛及温度的感受力也降低,视力减退,护士在巡视时只顾更换输液瓶而不查看输液部位是否肿胀、墨菲氏滴管内液面是否过高或过低等。

1.5患者文化程度低,不理解规范化护理操作的重要性、不重视健康教育我院为农村医院,老年患者文化程度均低,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往往不能正确理解或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

2对策

2.1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1.1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2.1.2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静脉穿刺水平。

2.2严格三查八对,规范输液流程

2.2.1认真执行医嘱,对看不清药物名称或药物剂量,漏写药物剂量或对药物剂量有疑问的医嘱不能凭主观判断,应与主管医生核实后再执行。

2.2.2治疗过程中严格三查八对,在配药前、配药中、配药后进行查对无误后再执行治疗;穿刺时先核对姓名;输入多组液体时,每组液体瓶签上均用蓝色油性笔写上患者姓名、床号、液体量、药物名称,并且每个输液架只悬挂一位患者的液体,每更换下一组液体时,均严格三查八对。

2.2.3规范输液流程,杜绝输液反应发生。

2.2.4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多种药物配伍易造成微粒、热源叠加而超标引起输液反应,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浑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

2.3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液过程的变化

2.3.1输液过程中一般每30-60分钟巡视一次,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及穿刺部位,在使用特殊药物或昏迷、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输液患者,应增加巡视次数,并做好记录。对昏迷、躁动的病人加用夹板或约束带固定输液肢体。

2.3.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患者输液时,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调节输液速度,保持均匀滴入。在输注有特殊速度要求的药物时,护士调节好输液速度后告知患者或家属不能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或输液瓶高度,并告知原因和后果。

2.4加强健康教育,增强护患沟通患者入科,护士在做入院介绍时特别强调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所造成的危害,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应认真倾听病人的询问,真正理解病人所表达的内容,体会病人的真实感受;说话时语速适中、语言柔和;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病人,减轻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