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的方法范例6篇

农村工作的方法

农村工作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必要性;问题;方法

一、加强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必要性

近年来农村的公路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大大缩小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农村的公路建设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不断的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经济面貌就要不断加强公路施工质量监督,就要在公路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的监督工作。农村公路是公益性最强的公共基础设施,在拉动城乡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条件中有不可磨灭的功劳。“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等谚语已能集中体现公路在广大农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农村公路 ,不仅要有专业的施工队伍,还要有一 支专业的质量监督队伍。如何把好工程质量关,给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是基层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重要工作。

二、当前农村公路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农村公路与国、省道相比,存在道路等级一般都较低、总量里程长、工程量小、投资少、参与建设的施工和监理单位规模小、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从笔者单位的质量监督检查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公路工程质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为抢项目赶计划,建设单位报监报建不及时或故意拖延不报。绝大部分农村公路“先上车后补票”,工程项目已开工或工程已完工,而报监手续却一直未办理。(2)设计单位是挂靠单位,导致设计文件的设计质量不高,加之建设项目配套资金不足,导致施工单位没能按设计文件批复施工(如设计路面结构层有三层,最后却只做面层),更甚者有边施工边修改设计的现象。(3)由于建设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化的局限性,实际进场人员与投标人员不对应,对这种张冠李戴的现象,建设单位没有做好人员变更的审批工作。(4)部分项目管理制度、质保体系不健全,执行性、针对性、有效性差,实际情况与管理要求相差甚远。(5)管理不够科学,工期安排不合理,无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进度计划,盲目施工。(6)质量、责任、合同和诚信意识不高。对监理指令、上级文件等不认真执行和反馈。一些质量问题反复发生,除技术原因外,很大程度上与参建单位和管理人员对待问题的态度以及管理措施有关。(7)施工精细化程度差,施工工艺粗放。大部分项目施工工艺不规范、不精细,质量通病治理不彻底,如涵(墙)背回填施工不规范,钢筋加工与安装质量控制不严,原材料存放保管不得当,路面施工不放线,各结构层标高等指标控制较差等。(8)各参建单位工作协调性不足。有些项目缺少沟通、交流导致不必要的误会,给承包人或监理人、业主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9)安全意识、门面意识不强。有些项目不舍得花钱投入安全防护措施的配置,沿线、沿边、沿口等危险部位缺少规范化的标志牌、标语幅等。(10)项目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不熟悉,没有起到很好的技术把控作用。

三、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方法

1、监督工作思路。各参建单位要齐抓共管、齐心协力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把关监控,特别是质监机构应以人为本,不断加强质监队伍建设,多招些有工程建设经验的技术人员,完善监督程序,履行监督职能,强化监督手段,加强监督、管理、指导,层层落实责任制,把好农村公路工程质量关。总的来说,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就是监督项目质量管理行为、施工工艺、工程实体质量这三个方面。

2、监督工作方法。主要依据《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05年第4号)、《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交公路发〔2010〕65号)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设计文件、合同文件等规定对农村公路工程的建设实施质量监督。主要对关键工序及中间交工质量实施监督检查,每个项目每两个月监督检查频率应不少于一次。(1)工程开工前。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计划,督促相关建设单位及时报监报建。认真审核《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申请书》和有关文件、资料,并到现场进行核实,确定质量监督人员,向建设单位和有关单位印发工程质量监督计划,同时检查施工、监理单位是否按要求建立合格的工地试验室(2)工程施工阶段。监督建设单位是否建立了与项目建设相适应的由专业人员组成的管理机构,是否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及其运作情况,与监理、施工单位合同执行情况,与监理的职责区分情况。审查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等级所许可的范围与其承揽工程是否相符,监督其在工程建设中是否按规定履行职责。(3)对监理单位及人员的监督。单位资质证书或资信登记与该项目的要求是否相符。到位人员与投标书是否相符,人员资历与岗位要求是否相符。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完善,执行是否到位,监理人员是否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和规范,对施工现场质量能否控制。监理试验室是否按要求建立和运作,人员、设备是否与要求相符,试验、检测程序和资料是否符合规定,其结论能否正确指导现场施工,抽样试验频率是否满足要求。监理单位、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否符合要求,有无违反规定介绍施工队伍和推销材料的现象,有无与施工单位共同弄虚作假、欺骗业主的行为,有无、故意刁难施工单位的权钱交易现象。监理人员的工作纪律和服务态度是否符合要求,现场监理能否坚守岗位,旁站人员能否坚持过程旁站,有无因监理人员工作迟缓影响施工进度。(4)对施工单位的监督。有无违法分包,合法分包队伍的资质能力与项目要求是否符合,有无以包代管的现象。到位的主要技术骨干与投标书是否符合监督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运作情况,工地试验室的建立与运作情况。对工程实体进行质量缺陷抽查或随机抽查。如视工程进展情况抽查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交安工程等。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3、工程交(竣)工验收。由质监站按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项目(合同段)交(竣)工前的质量检测或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承担检测工作(建设单位应将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有关材料报请质监站审查通过,并在监督工程师的现场监督下进行检测),最后对项目(合同段)进行客观、公正的质量评价。

结束语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监督模式也显现出一些与公路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对农村公路工程质量有效的监管,切实保证农村公路工程质量,提高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水平,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农村工作的方法范文2

一、坚持解放思想、准确定位,不断达成做好发展与民生工作是首要责任的新共识

今年年初以来,双德乡党委、政府在全乡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大调研、大排查、大宣传”活动,引导教育乡村干部深入开展调研,正确判断形势,认清现状,摸到实情,解决与群众“对上话儿”的问题,使广大干部认识到双德乡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发展,发展的核心就是民生问题。

伴随着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双德乡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乡镇,转变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部分,管辖着7个行政村、2个村民事务管理办公室和10个社区(其中3个是村代社区),正处于乡转街、村转居的进程中。由于高新区的开发建设,农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高新区的发展也积淀和带来了一些群众的民生问题,大批土地征用后农民的就业问题、农转非问题、回迁小区管理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村级体制管理转变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新区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特殊的乡情决定了双德乡改善民生的紧迫性,维护稳定的重要性。

二、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不断增强利民惠民促进改善民生的新合力

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政绩,大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通过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开展“访民生、问民情、解民怨”活动,梳理出影响全乡民生与稳定的问题共有21类27种,这些问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多年累积遗留下来的,积因复杂,涉及面广,化解的资金量大,责任划清难。有的是政策性原因,有的是体制性原因,有的是资金性的障碍。对于这些问题,乡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分层次、分战线、分时序消化解决。视问题主次和难易程度,分轻重缓急逐步加以解决。坚持“谁的孩子谁抱走,谁的问题谁解决”。

双德乡积极争取管委会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支持,梳理出的27个问题中有15个拿到管委会统筹解决,逐个分解责任到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明确解决问题的时限;从乡党委、政府层级上,分为两大战场六条战线,分线运行;在乡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承诺先办好10件民生实事,同时明确将撤村建居、被征地农民“农转非”、征地区地价调整、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等10件事作为稳步推进的重点、难点工作。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一次性出资4000万元彻底解决6个农民回迁小区123栋楼的漏水问题,对所有的平屋顶,全部改为坡屋顶;万顺小区建一座强排站,解决汛期排水问题。现已解决的11个民生问题,优先安排财政资金总额高达近7亿元。“开展为民办好事,解难事”活动,办成了一批惠民利民的实事,增强了发展合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三、坚持落实责任、多措共举,不断强化教育群众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载体

他们始终把促进和谐作为第一责任,采取多措并举、齐抓共管的办法,把工作的方法策略和方向目标有力地结合,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促进社会和谐。

深入走访,了解民意。乡村干部坚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品德和言行影响群众,获得群众的信任。乡村干部主动放弃休息日、节假日,放下架子,走家串户,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同群众交朋友、交心,了解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所想,积极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关心群众,教育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他们运用政策、法律武装乡村干部,通过说服教育、示范引导、解决问题和心理引导等方法,同群众打成一片,采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向群众传递思想、传递信息、传递声音,让群众了解乡里改善民生的态度、决心、方法和程序,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同时,关心群众的心理,引导群众积极培育健康、向上、平和的社会心态。

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作为基层干部,与群众接触最多,对基层了解最详,对群众疾苦最清楚,只有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诚心诚意为民办实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才能巩固我们的执政基础。基于此,在处理日常案件时,乡党委实行乡领导责任制,加大了矛盾排查和调解力度,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采取重心下移、“零距离”接访、限时办结、预约接访、一次性接访等制度,让上访者与受理人“零距离”接触,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尽量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给予合理答复。

四、坚持管理创新、服务群众,不断开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他们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积极促进被征地农民再就业和创业,解决“民生之本”。积极宣传引导被征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引导群众先就业,后挣钱,发挥劳动保障服务所的就业平台作用,加大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使希望就业的被征地农民找到合适的岗位。先后举办了3次大型企业用工招聘会,组织人员参加汽车修理等培训,已有981人走上了用工岗位。

完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筑牢“民生之盾”。大力推行“全民医保”、“双保双报”,认真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体水平,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涨幅机制,探索高新区被征地农民加入城市“大社保”的有效途径。

农村工作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农村;气象科普;问题;改进方法;山东昌乐

中图分类号 P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265-02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instructor rural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ork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the ways and means of rural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ork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provide meteorological support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Key words countryside;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problems;improvement ways;Changle Shandong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农业经济受气象因素的影响非常大,据统计,在我国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70%,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整个国民经济GDP 的6%以上[1]。近年来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工农业、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尤其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日益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农民对气象科普知识认识不足,普遍缺乏气象灾害的防御意识,突发性气象灾害事件对农村的危害尤为严重,因此气象防灾减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最薄弱的地方也在农村。因此,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视和加强农村的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向农民群众普及各类气象灾害常识和防御要点,推出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科普宣传品,逐步增强农民群众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三农”的经济效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1 昌乐县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现状

1.1 利用重大科普或纪念活动日宣传气象科普知识

在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组织气象科普工作人员走上街道、深入农村,通过散发宣传材料、现场咨询服务等形式宣传气象科技知识;组织中小学师生参观气象台,通过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流程、演示天气预报方法、体验天气预报节目制作、观看图片展板等形式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向农民赠送《气象与生活》《气象知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雷电防护手册》等气象科普知识的书籍。据统计,最近5年,平均每年散发宣传材料12 000余份,参观师生240人次,赠送书籍200本。

1.2 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每年与昌乐县城南小学或双语学校联合举办1次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培养小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其自救能力和应急能力。

1.3 举办气象知识培训班

每年举办2次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气象知识培训班,一次科级干部气象知识培训班,培训180人次。

1.4 通过预警信息一键式平台,利用大喇叭广播、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的形式传播气象信息

昌乐县气象局于2012年建设预警信息一键式平台,每天通过该平台2次气象信息,有突发性天气时随时,全县已安装气象预警大喇叭的369个行政村、11块电子显示屏、手机号码库中收集的823个号码,可以同时收到气象信息。

2 昌乐县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气象科普知识获取渠道单一,传播效果难以保证

农村地广人稀,信息集中程度不高。农民主要通过电视获取气象信息,在报纸、杂志的阅读上还没有形成习惯,能上因特网的更是少之又少。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对气象信息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传播效果很难保证[2]。

2.2 科普活动模式简单,缺乏互动

目前,开展的农村气象科普活动模式是单向的传播过程,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科普工作者传播的内容。由于双方没有互动,缺乏沟通,农民不能真正理解气象科普,科普工作者也不能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

2.3 科普内容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2.3.1 科普内容单一。单纯的晴雨、温度等气象信息已难以适应农民的需求,农民更需要专业化的气象产品和可操作性强的防御措施的指导。

2.3.2 缺乏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随着农村生产经营的多样化,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基层气象部门来说,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更是缺乏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比如,关键的农时季节,以及有灾害性天气时,农民需要短时、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指导。

3 昌乐县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改进方法

3.1 建设一支气象科普队伍

为了做好气象科普工作,首先需要有一支气象科普队伍。可以由气象部门退休人员组成,因为他们都具有专业的气象科技知识,也可以从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中筛选。通过培训,让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掌握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防灾与减灾知识,利用他们直接接触当地农民的特点,快速传达气象信息,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另外,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熟悉周围群体对气象科技知识的需求,可以使气象科普工作更深入、更有针对性。

3.2 村干部口碑传播,加大宣传效果

村干部是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在本村一般有较高的威信。通过气象科技培训、手机短信等,先让他们掌握一些常规的气象信息、气象与减灾防灾知识,再由他们向村民宣传气象科学知识,趋利避害。由此,气象科普的普及可以由点带面,向农村薄弱环节深入。

3.3 充分利用气象手机短信传递科普知识

气象手机短信以其快速、便捷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的信息媒体。近年来,各级气象部门都在建设气象信息手机短信平台,非常重视利用手机短信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的优势,进一步加强手机短信的宣传力度,扩大短信宣传覆盖面,将会起到更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3.4 多种形式开展气象科技下乡活动,打造整体宣传氛围

3.4.1 气象科普流动车。利用气象科普流动宣传车,携带宣传材料、展板、扩音喇叭等宣传物资进行宣传。

3.4.2 纸杯或塑料口杯上印制气象科普知识。纸杯或塑料口杯成本低,在农村使用频率高,是科普宣传的永久性工具。在纸杯或塑料口杯上印制气象科普知识,以赠送的形式向村委会、社会团体、农民适当赠送。

3.4.3 气象电子显示屏。利用气象电子显示系统内容广、更新便捷、显示直观的优势,24 h无缝隙相应的气象信息,为农民安排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气象保障。

3.5 利用现代化手段强化气象科普宣传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给气象科普宣传带来更好的宣传契机。气象科普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制作气象科普宣传片,刻录成VCD、DVD 等视频光碟,发放到农村有影碟机、计算机的专业户;充分利用气象为农服务的网站,开辟和丰富气象科普专栏;利用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12121的信箱,设置和丰富气象科普信箱内容[3]。

3.6 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宣传

近几年,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4],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遇有大风、冰雹、暴雨、雷暴等极端天气造成灾害事件时,要及时用身边的事例进行宣传,尤其是对防范措施的宣传,引发农民对灾害性天气的认知,加强农民对灾害性天气的重视程度,提高农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3.7 重视对农村学生的科普教育

要特别重视农村中小学生防御气象灾害常识的普及,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小学或中学阶段受到1次以上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可以请学生到气象局参观,也可以派人到农村中小学校开设气象科普辅导课,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图片、视频、展品等,给学生讲解当地的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常识,让广大农村的儿童从小就了解气象,懂得气象灾害的简单防御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的作用[5]。

4 结语

昌乐县开展农村气象科普工作要在吸收利用传统经验的同时,围绕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气象科普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紧紧贴近“三农”服务,进一步丰富气象科普工作途径,努力创新气象科普形式,拓展气象科普领域,扩大农村气象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增强农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达到应用气象趋利避害的目的。

5 参考文献

[1] 刘英金.中国气象战略研究(辅导读本)[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2] 黄东林,蒋运志.“气象科普”向农村延伸的探讨[J].农技服务,2009,26(7):155.

[3] 杜婧,张脉惠.气象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C]//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杭州: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2009.

农村工作的方法范文4

一、充分认识司法行政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重要意义

司法行政工作具有服务社会、贴近基层、联系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以及法制宣传、依法治理等工作,在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涉农制度创新需要加强法制宣传,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粮食增产,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民工就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人民调解、帮教安置;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进步,需要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农村改革发展为司法行政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领域和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省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总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益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有效地履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努力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主法制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总理视察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大局,立足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职能,积极为农村改革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民主法制建设服务,促进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建立健全司法行政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把司法行政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提高到一个水平。

司法行政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应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整合司法行政资源,以发展的眼光研究我省农村改革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有关法律问题,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改革发展。

坚持讲求实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制定符合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司法行政服务规划,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更方便、快捷、低廉的司法行政服务。

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探索司法行政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体现司法行政工作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省情,充分考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工作,有效开展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确保司法行政服务措施有力、服务到位。

三、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

各地要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搞好法律服务,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推进农村依法治理”的要求,积极开展农村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宪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宣传发展农村经济、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规范土地流转、农村金融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创新、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密切结合我省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农民工大省的实际,结合农村工作的新形势,继续将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工作为重点普法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法制宣传活动。认真贯彻全省农民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密切结合新形势下农民工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各界和农民工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积极促进农民工就业,切实维护农民工稳定。扎实做好“法律进乡村”工作。积极开展“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实践活动,组织法学专业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走进基层,通过法律咨询、演讲、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农村法制宣传队伍建设,扩大农村普法骨干队伍,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在每个行政村设立一个法制宣传栏和一个农民法律图书角。创作适合农村和农民特点的法制宣传品、文艺作品,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向纵深发展。

大力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两委”干部和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的法律培训工作,在全省组织开展“大学生村干部”法律知识轮训工作,强化法律意识,提高乡镇、村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推进依法治村,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继续组织开展“民主法治村”及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评选表彰活动,为“法治县(市、区)”创建奠定坚实基础。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引导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提高村民民主管理水平。引导、帮助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和途径表达利益诉求,防范和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大力拓展农村法律服务领域

引导广大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围绕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大量法律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努力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积极为调整农业结构、建立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服务,为发展县域经济及农村第二、三产业和农村招商引资服务,为加强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建立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积极为完善农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农村经济合作社的组建和经营、农村经济组织改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等服务,促进农村继续深化改革;积极为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实现农业高技术产业化服务,为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服务,为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生态重点工程等服务,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服务。

完善农村法律服务的政策措施。加大政策调控力度,运用各种政策,稳定农村律师法律服务队伍,促使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通过大中城市法律服务机构扶助县域以下法律服务机构、省律师协会免费培训县域律师事务所主任、减少县域和贫困地区律师会费等方式,鼓励和扶持县域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发展。鼓励公证机构积极办理各类涉农公证事务,完善公证服务网络,在各乡镇设立公证巡回办证点、村设立公证联络员,方便农民办理公证事项。建立律师乡村固定服务点,定期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活动。引导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通过法律咨询、担任法律顾问、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法律事务等多种方式维护农村企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调动乡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乡镇法律服务工作者培养成为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加大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力度

严格按照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我省《关于确定全省法律援助范围和经济困难标准的意见》(豫政办〔2007〕104号)规定,保证符合条件的群众能及时获得法律援助。逐步扩大农村法律援助范围,将婚姻家庭矛盾、土地承包、土地征用和拆迁赔偿纠纷等农村易发纠纷普遍纳入法律援助范围,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加大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宣传力度,将法律援助制度纳入“五五”普法内容,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方式,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引导农村困难群众通过法律援助维护合法权益。在律师事务所、司法所等增设法律援助受理点,直接受理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申请。引导各地扩大法律援助值班律师试点,增加值班律师办公室数量,推动法律援助窗口前移。

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简化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程序,延长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提交经济困难证明期限,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等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经济困难条件。对群体性农民工工资拖欠法律援助案件,集中力量优先办理。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异地协作办案机制,充分发挥《省际间农民工法律援助协作备忘录》和《七省(市)司法厅(局)农民工法律援助协作座谈会纪要》的效用,提高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效率。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信息通报、反馈制度,及时掌握农民工的法律援助需求及案件办理情况。推动落实农民工法律援助经费,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资金,为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六、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要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大局,主动、及时地调解农村涉及征地、补偿、拆迁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积极介入社会难点、热点和群体性纠纷的调解工作,认真做好农村因土地、资源、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形成以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企事业、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补充的多层次、规范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健全和落实纠纷信息反馈机制、重大社情报告制度和的快速反应机制,切实提高对热点、敏感问题的预知、判断和预防能力,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进一步探索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探索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纠纷调处方式方法,鼓励律师以多种方式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深入研究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培训人民调解员,积极整合社会调解资源,不断建立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

七、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和做好安置帮教工作

在郑州、漯河、焦作三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此项工作,逐步扩大试点规模和范围。不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努力提高社区矫正质量,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技能和生存能力。要加强县、乡两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机构建设,配备专职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落实各项帮教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过渡性安置基地(实体)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职业培训中心,特别是解决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出路问题。要健全监狱、劳教与安置帮教机构特别是乡镇安置帮教机构的衔接配合工作,争取出台《河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刑满释放人员衔接管控工作的意见》,逐步建立健全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危险性评估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衔接管控措施,防止刑释解教人员脱管失控和重新犯罪,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八、提高司法所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水平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最基层单位,是司法行政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主要阵地。要认真落实国务院“两所一庭”建设规划,加快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步伐,第四批司法所国债项目要在2009年6月底前完成,第五批力争在国债资金到达半年内全部建成。以示范司法所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规范化建设,为司法所履行职能,服务农村改革发展打造坚实的工作平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基层的意识,自觉投入到农村改革发展中,着力围绕基层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农村群众的法律需求,有效整合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基层法律服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职能,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能,进一步活跃司法所工作,切实提高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水平。

农村工作的方法范文5

1、农村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经济管理涉及到行政执法职能的多个方面,既与农村土地利益有关,又与农村财政管理挂钩,执法过程中任务繁重,情况复杂。同时,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的制度不完善,法规不健全,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不能够行之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进而对后续的经济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2、农经管理工作责权不匹配,开展工作难度大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包括农村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监督管理和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四个方面的管理职能。管理工作覆盖面广,涉及方面较多,管理层级分工不够明确,致使上传下达失真。部分工作人员不够重视农经管理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时,政府不重视,领导不关心的现状也使农经管理工作在实际运行中不能做到责权对等。

3、农经管理工作经费不稳定,组织运转艰难农经管理工作属政府部门,但除去国家财政收入,并无其他收入来源。而农经管理工作又常涉及到农村公共事业的支出。因此在没有任何行政事业性收入的情况下,要维持部门正常有效地运作是有很大困难的。

4、村级债务沉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级债务支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税费改革后,村级财力下降,许多农村经济收入入不敷出,不但不能偿还陈债,甚至有的还出现新债,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维护社会稳定、河道治理、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村里没有能力拿出资金偿还债务,更没有能力拿出资金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1、提高上级政府对农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在党和政府日常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摆正姿态,正确认识到农经管理的意义,并且为其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切实加强领导并抓好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就是土地了,在目前我国土地承包制度变化不大的环境下,许多新的问题厄待解决。为防止农村经济发生混乱,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任务艰巨。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发挥其作用,担负起监督审计的责任。这也是农经管理的主要职责。政府部门也应该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足够重视,并有所行动。

2、完善农经管理法律制度,保证职能高效行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经常会有一些政策性非常强的行政执法工作,比如,农村财务审计、土地纠纷调解、农民负担监管等工作。虽然有些法律法规对这些问题都有涉及,但是,专门针对农经管理的配套法规却较少。这也导致农经管理人员执起法来困难重重、无章可循。所以,要想保证农经管理部门能够高效地行使权力、执行工作,制定相应的农经部门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3、建设农经管理队伍,提高工作效率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面向农村,是与基层人员直接接触的部门,工作职能多,任务繁重,若是管理队伍现状与管理工作本身之间不协调的话,将会极大地影响部门工作的开展。所以,加强农经工作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对各乡镇站所需的各类工作人员要重点培养,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维持农经队伍稳定也至关重要,保证农经队伍成员都能够积极地对待工作。从各个方面对农经队伍的整体能力进行强化,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农经队伍。

4、强化农村财务管理,保证工作经费充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虽然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始终不足。因此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农经工作事关“四个确保”。在农村经济运行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方面以及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监督新机制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推行农村财务民主管理,强化审计职能。改革财务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制。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财产安全和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与开发。重点建设农村财会队伍,着力培训一批懂业务、爱岗敬业的农经人员队伍,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

5、加强经济监督管理,化解债务危机通过精简组织机构、资产盘活、蹲息降债、纠错减债等方式化解现有债务。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监督管理,建立村集体借款审批制度。国家在一些大的利民工程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财力补助。这些措施均有利于化解村级债务。

三、结语

农村工作的方法范文6

" ----对贵州省仁怀市鲁班镇山水村民主法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走法治化的农村发展道路,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问题。笔者在对贵州省仁怀市鲁班镇山水村进行民主法治建设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对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主法治,农村,法制 前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笔者在贵州省仁怀市鲁班镇山水村进行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现状的调查,得到了关于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思考。在总结该村民主法治建设的诸多成功经验基础上,着重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而对整个农村地区的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做了一些思考。 一、山水村民主法治建设现状 山水村位于黔北赤水河畔的山地丘陵地区。该村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包括汉、苗和布依等几个民族。该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民收入在该村所处乡镇居于较高水平,于2000年被遵义市人民政府授予"小康村"称号。尽管如此,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仍看到该村在各项建设特别是民主法治建设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与我国农村地区的大体状况是基本相似的。因而笔者选择该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于考察整个农村社会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的民主法治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村民交谈、采访村领导以及暗访村民等方式,笔者了解到,与所在乡镇其它各村相比,山水村的民主法治建设成就相对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初步实现了民主选举。 他们的具体方式就是:村党支部成员候选人首先由该村全体党员酝酿协商,报乡镇党委批准后在党内外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群众无异议后正式进行投票选举。而该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则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规定程序进行,村民大都积极地参加了选举工作,并且基本上能按照自己的意志选举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选;据村民反映,近年来在选举过程中的拉票及暗箱操作等现象比以前已大大减少。由此可见他们的村级领导班子选举程序基本合法,步骤比较正确,质量相对较高。过去由上级党委、政府包办的村级领导班子产生方式正逐渐被淘汰,农民群众有了选举自己的当家人的基本权利。 二)村民的法制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同时,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该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更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村级领导班子依法行政意识较差。 笔者通过暗访了解到,该村干部虽然有了一定的民主治村及依法治村意识,但是更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1、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有争权夺利的行为,影响了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村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 2、个别村干部法律意识没有得到提高,民主作风和法治观念不强,因而在山水村时常发生村干部侵犯农民利益,村干部扰乱社会治安的现象,进而影响了依法行政和民主治村工作的开展。 3、而某些村干部还有官僚主义作风与滥用职权的举动,严重败坏了村支部和村委会形象,并有脱离群众、腐败蜕化的趋势。由以上可以看出,该村村干部民主法治观念不够强,村支两委依法行政意识颇需改进。 二)农民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法律意识薄弱。 笔者在调查问卷中问了村民一个问题:"如果你的正当利益受到别人的侵犯,你会怎幺办?"大多数村民的回答是"直接找他讨回公道"或者"用针锋相对的手段赢回自己的东西",只有极少数的群众考虑用法律方式进行解决。笔者在调查中强烈地感受到广大农民实在太缺乏法律知识,或者根本不相信通过法律能够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如果不尽快培养村民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意识,大力提高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将难以推进,也难以发挥其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本作用。 三)农村的法律服务与支持系统缺乏。 山水村村民的法制观念不强,村级干部不能很好地做到依法行政民主治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该村的法律服务与支持系统严重缺乏,法律宣传不到位。该村有各种村级组织,但没有一个负责法律服务的专门机构。同时,该村的法制宣传教育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村民大多只初步了解一些法律条文,而熟悉法律、系统地掌握法律的几乎没有。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该村虽然进行过一些普及法律知识,送法下乡活动,但由于没有深入实际,每一次都是流于形式,成效很不明显,加之经费有限,制约了该村法制宣传教育的进一步开展。而上级政府在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法律咨询与法律支持工作上也不够重视。从该村群众的回答我们了解到,村民往往为了打赢一场官司而花费了太多的冤枉钱在法律咨询上。如果上级政府能将法律服务与支持工作真正地在农村实施下去,将切实地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带给他们最真实的好处。 由以上问题可以看出,依法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健全各项民主制度任务艰巨,困难重重。 二、农村民主法治水平低下的原因分析 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整个农村地区的民主程度都不高,法治观念不够强。在不少地区特别是西部的广大农村地区,广大农村干部依法行政,民主办事的意识较为薄弱;而相应地这些地区农民的法制水平也非常落后,更不容忽视的是这些地区在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也相对较为落后。从山水村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与不足,我们大体上了解了整个农村地区的民主法治现状。那幺,是什幺原因导致农村地区的民主法治工作困难重重,成效甚微;是什幺原因使得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民主法治观念如此落后呢?笔者认为有以下诸多方面的原因。 一)落后的历史传统的禁锢。 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则是封建统治的重灾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的民主观念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封建残余思想在农村地区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各种封建流毒没有彻底地得到清除,农民群众的民主思想和法制观念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严重脱节。在一些地区时常出现村干部仗势欺人、随意打骂群众的恶劣事件,而受害的农民不知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了侵害,因为他们的心目中还认为现在的村干部跟旧社会的保长甲长一样,敢怒而不敢言;也有些地区还时不时涌现出封建的会道门等落后组织,邪教等丑恶势力时常死灰复燃,蒙骗农民群众,毒害农民群众。而广大的农民群众却无法与这些反动的丑恶势力做斗争;还有些地方家族势力庞大,家族内部的各种家规家法残酷森严,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家法家规甚至取代了法律法规的作用。 以上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广大的农民群众还没有彻底地挣脱封建思想的禁锢,没有从封建残余势力的影响中真正地解放出来。农村地区落后的历史传统对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经济条件的制约。 我国广大的农村往往地处比较偏僻、落后的山区或交通欠发达、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落后,使得农村地区的普及法律法规工作困难重重,也制约了法律对整个农村地区的约束和影响。试想农民群众连根本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他们又何来追求自己的政治权利、保障自己的民主自由的条件呢?广大农民往往忙于生产劳动,而忽视了对本身的民主权利的重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即使他们在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并希望求助于法律时,他们也时常由于资金的贫乏而无法将官司进行下来,因为高额的法律服务费用已使他们望而却步。 同样,正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的普法工作以及法律法规宣传工作时常因为资金的缺乏而无法开展。这就明显地说明:经济条件的落后是导致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滞后的重要因素。 三)文化背景的影响。 同样,广大的农村地区往往教育发展比较落后,科学文化知识比较贫乏。而教育的落后使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无法对法律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深入的研究,民主法治的思想无法通过知识这个渠道进入农民的头脑。即使给予他们学习的机会,他们也时常由于文化水平的制约而无法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农村地区的文化欠发达,同时给了那些落后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封建思想以死灰复燃的条件,而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则往往被排除在农村的大门之外。由此可知,农村地区的文化知识水平以及文化背景也是影响其民主法治建设伟大工程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政治体制不健全。 直接管理广大农村地区的是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是不是依法行政、民主办事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天高皇帝远的广大农村地区,乡镇政府就俨然成为了绝对的"统治者",乡镇干部时常以自己的意志代替神圣的法律。不少乡镇干部根本不具备应有民主观念,许多乡镇干部的法律意识非常薄弱。上梁不正下梁歪,乡镇干部没有做到民主行政与依法办事,这就直接导致其下属的村级政权的民主法治建设成了一句空话,进而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民主建设和依法治村工作的实施。同时我们发现,由于建国以来我国关于农村基层政权的组织建设与工作细则的规定不明确,使村级组织建设无章可循,村干部的工作无法可依。因而不少地方特别是较为落后地区的村级政权往往处于软弱无力甚至瘫痪状态,严重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农村地区出现了不安定的隐患。因此,政治体制上的缺陷导致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举步维艰。 五)农村地区的立法及执法跟不上,也是制约了整个民主法治建设工作进一步开展的重要原因。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但事实上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法律法规却较少,或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或者就是相关的法律之间相互矛盾,相互抵触。而且目前还有许多涉及农村的问题的解决没有法律依据,因此出现了不少涉农法律真空。例如在关于农民负担问题、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等问题上,就明显缺少法律的规定,进而影响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与此对应的是农村的执法工作也存在不少的漏洞。在农村司法、执法上,目前存在的问题甚多,如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司法腐败、执行困难等等。这些问题也是导致农村地区民主法治程度不高,民主法治建设工作难以进一步推进的重大原因。 总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与经济繁荣。目前的现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仍然比较落后,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而农村地区各项工作中最薄弱若的环节,就在于整个农村地区民主程度不够高,法治建设比较滞后,广大农民群众法制观念较弱,大多是人治代替了法治,进而影响了农村地区其它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民主法治建设是关键之笔,也是"三个代表"的题中之意。因为只有在农村地区营造出民主的政治氛围,努力将农村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而促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依法办事,从而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保障农村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三" 、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策略思考

从山水村民主法治建设道路上的成就与不足,笔者分析出了导致农村地区民主法治建设现状比较落后的几个关键性因素。由此可以看出:进一步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关键是靠党的领导,主体是农民,法制是准绳,而各级人大和政府则须要提供法律、制度和政策保障。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切实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使政府与广大农民群众在法治化的道路上相互促进;切实发挥各级人大的立法机关作用,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立法工作,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法制保障,从而推动农村各项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切实指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学习法律、掌握法律并遵守法律,从而以法律武装农民群众,培养出千百万知法守法的新农民,形成推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力量。 那幺,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着手农村法治建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民主法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使全社会特别是各级立法机构和各级人民政府在思想上认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是搞好农村民主法治工作的根本前提。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将农村普法工作提高到事关农村长治久安、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高度来认识;必须明白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事关农村工作的全局,事关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在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法治",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实力与民主法制同步发展,而不能有丝毫偏废,也不能有任何动摇;要善于发挥党的思想领导与组织领导的作用,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努力把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民主的堡垒"、"法治的堡垒"、"战斗的堡垒",以此带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稳步实施。各级党委政府还必须为村级政权建设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真正成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坚强后盾。要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努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村工作的水平。 二)健全和完善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需求的法律制度。 各级人大应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立法工作。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迅速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法律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规范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在农业立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某些有益的东西,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注意结合我们的国情和农村的实际,不能照抄照搬。要把在农村改革和建设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以及已经成熟的经验上升为法律,使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应着手清理一些早已过时的、不符合农村地区各项工作发展现状的法律法规,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另外还应注重吸收一定数量的农民进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使农民群众能自己为自己立法,使各种涉农法律能真正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 要进一步在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干部中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这种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切实增强农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进而使广大农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积极履行公民应尽义务,并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使广大农村干部自觉地、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从而做到依法行政、民主治村。同时,通过这种宣传,使各种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法律法规能尽快传达到农民群众之中,保证这些法律的作用能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作用。 四)加强农村的法律服务,为农民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加强农村的法律服务,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是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工作的必要举措。首先是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的执法力度,必须确保农村行政、税收、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次是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立起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行政执法体系,以保证各项涉农法律的严格执行和涉农法律问题的迅速合理解决。我们可以在县级人民法院以及乡镇人民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在每一个村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农村法律服务咨询专门人才,建立和健全农村法律咨询和服务系统。我们可以实行定村负责的原则,保证培养出来的法律人才有用武之地,使各项法律走进农村,走进农户。每个村子都有了自己的法律服务人员后,就可以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打官司难,法律咨询难的问题,同时也使农村地区的法治化有了人才基础。 五)加快对新型农村干部的培养,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管理与教育。 我们知道,农村各项工作能否取得进步,在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之后,干部问题就是关键的因素。而我们在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由于村级干部工作的好坏,村级干部民主法治观念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该项工作能否取得全面的进步,因此培养大批重民主、讲法治,能实实在在为农民服务的村级领导干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各级政府特别是分管人事工作的部门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利用当前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的大好时机,从各级各类大专院校中选拔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直接到农村服务,让他们在广阔的农村去施展他们的抱负。一来他们丰富的理论水平可以得到实际的发挥,二来此举有利于提高村级领导的领导水平、知识水平和民主法治水平,并且还可以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国家、农村以及大学生"三赢"的结果。 2、有计划地对原有农村干部进行系统的民主法治教育。通过各种喜闻乐见、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头人;真正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引路人;成为领导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路人;成为实事求是、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的老实人,以保证农村民主法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于我有利,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已深入人心。这正是我国努力发展经济,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难逢之机。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目前,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虽然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只要有党和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有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并按照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的引导,我们在农村地区的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必将迈上新的台阶;一个重民主、讲法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出现;农村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取得辉煌的成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将能够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2)陈国华,再论法的价值,池州师专学报,2003,17(5) (3)张春莉,论公民行政参与,学海,2003,(6) (4)王建华,论"三个代表"与依法治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