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田径训练计划范例6篇

小学田径训练计划

小学田径训练计划范文1

[关键词] 田径 中小学生 课余锻炼

1 引言

中小学阶段是田径训练的基础阶段,是选好苗子从小培养、系统训练、打好基础和输送后备人才的关键时期。在调查的烟台市8 所中小学中,其中中学有3所,小学5所。有业余训练队的学校有6所,占总数75%, 其中中学有3所, 小学只有3所,。由此可见,烟台的中学较为注重业余训练, 小学则不重视业余训练.

2 中小学课余田径运动的重要性

要想发展田径必须从中小学入手,中小学阶段是田径训练的基础阶段,抓好中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深入研究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并结合实际经验,对中小学生业余田径锻炼作系统、科学、有计划的安排、总结,对更好的提高业余训练质量,更多更好的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大有好处。

中小学中蕴藏着许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合理、科学的训练可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田径人才。

3 学生爱好调查

3.1调查问题

(1)你是哪个年级的?

(2)你经常参加课外活动吗?

(3)你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

(4)你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什么?

(5)你有自己的锻炼计划吗?

(6)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

(7)你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吗?

(8)对中国的体育你了解多少?

3.2调查统计表

调查数据表明,满足训练需要(有300米及以上的煤渣或塑胶环形跑道)的中小学校有8所,占总数的40%;基本满足训练需要(有200米及以上的煤渣或塑胶环形跑道)的学校有10所,占总数的50%;而不能满足训练需要(有200米以下或未建成煤渣或塑胶环形跑道)的学校有2所,占总数10%。由此可见,训练场地基本能够满足业余训练的需要。

4 找出存在问题

中小学是发展田径的关键阶段,是基础阶段,在这样关键的阶段却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我认为比较关键的有以下几个。

4.1只求升学率,课余训练得不到保证

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决定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部分中小学领导对体育认识不足,对学校开展课余田径训练不够重视,“重智轻体”的思想严重,认为参加训练或比赛会影响学习,同时运动员的课外补习与训练时间发生冲突,造成运动员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影响了同学们课余田径训练的积极性。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课余田径训练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这无疑将影响到课余体育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4.2 学校体育条件

学校体育条件是保证课余体育训练顺利开展的物质前提,科学的训练方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训练条件之上,一些学校的条件参差不齐。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条件一般,使训练计划、方案无法落实,影响体育教师和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以及效果,同时运动项目的开展也受到局限,这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有的学校田径场与篮球场在一起这就限制了田径运动员发挥。

4.3比赛与学习问题

田径比赛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杠杆,学校参赛存在的问题很多,一是少数尖子运动员需要参加各类比赛,疲于应付,影响学习;二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谎报年龄,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竞赛的质量,挫伤了一些学校课余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三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关系不顺,对训练听之任之,不加过问,有赛有队,无赛无队,不能真正做到系统训练。

5 解决方案

烟台经济发展的很快,但是烟台的田径相对来说却不算强,要想强盛就必须从中小学抓起。

5.1增加课余田径训练的经费投入,保证课余田径训练的系统性

课余田径训练是田径要发展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很难取得效益的。传统模式下体育局和教育局都没有投入的动力,因为学校归教育局管,而教育局又没有培养后备人才的任务。这个问题缘于管理体制,两个系统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机的整合。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逐步完善传统项目学校制度,加大投入的强度;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学校田径运动进行赞助,寻求赞助伙伴;三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有偿培养、有偿输送制度,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来已久的问题。

5.2课余田径训练计划的制定有些家长存在一种想法就是让子女参加竞技性的训练,对以后的生活会不会造成身体上的影响,到年龄大了有了伤病怎么办,这些问题是确实存在的。训练与伤病不是画等号的,只要有合理的训练计划就不会出现严重的伤病,反而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训练中一定要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制定一个完全符合本田径队的训练计划。其中运动的负荷一定要把握好,负荷小了不长成绩,大了会造成伤病,有了合理的训练,家长和学生才能放开心的参与其中。

5.3课余田径锻炼对中小学生好处多

能够健体强身,增强免疫能力;能够心情舒畅,减少烦躁的骚扰;能够创造财富, 增加经济来源;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业压力;能够广交朋友,互通互传信息;能够相信科学,树立无神观念;能够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斗志。

6 结论

总之,如何解决场地、经费、文化课学习与运动员训练的矛盾,解决优秀田径体育人才的出路,从而保证学校课余田径训练健康有序发展是一个值得很好研究的课题。切实抓好中小学体育课余田径训练,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兵.田径健身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孙庆杰.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小学田径训练计划范文2

关键词:小学体育 田径项目 启蒙训练 管理策略

近几年世界田径项目大赛水平有了迅速发展和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少年儿童田径启蒙训练的成果。根据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规律和特点,加强了少年儿童早期的田径启蒙训练,使优秀运动员快速脱颖而出。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视,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进行田径项目早期启蒙训练的管理与引导,关系到田径运动项目成绩的提高,更关系到田径运动项目的后备人才建设问题,也是广大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对小学生早期的田径启蒙训练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掌握小学生训练规律,合理运用训练手段

教师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地对小学生进行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就必须要做到以下方面的要求:一是,了解掌握少年儿童的身体成长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以便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二是,教师要熟悉小学生田径运动项目的共性知识和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和对体能的要求,只有熟练掌握小学生田径训练的基本业务知识,才能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方法,并能有效地对学生在田径项目上的训练上进行技术指导。三是,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正确示范,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四是,对小学生的训练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体能情况进行分层训练,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如果在一个田径项目上,不管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只是一味的强调统一进行项目训练,不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就不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对小学生的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要坚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五是,教师要经常和善于总结小学生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和发现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的科学方法,以改进和完善学生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等方面的工作。

二、抓住体质发展最佳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时期,他们身体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还不成熟。在这一个阶段,小学生的神经系统发育比较早同时了比较快,其参与训练的兴奋性也比较强,在训练中学生的兴奋过程占据主导优势,并且小学生在训练中他们的兴奋状态和抑制状态的转换过程也比较快,这两种状态和过程非常容易进行扩散。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训练特点表现为:学生表现的非常好动易动,训练中的模仿性比较强,而且在训练中的多余动作也比较多,但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在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活动中,虽然学生的精力比较旺盛、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但是他们对田径项目训练的动作掌握上,他们的动作准确性和协调性比较差,也就是学得很快,忘记的也很快。教师在制定田径项目训练计划时,要充分根据这些规律特点,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认真抓好小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全面训练。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进行体能素质训练。这一方面是提高小学生对田径项目运动训练的兴趣和爱好,加一方面让学生的的肌肉、骨骼、内脏的功能得到全面锻炼和增强,促使小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全面发育成长。通过抓好学生在耐力、速度、协调、灵敏、力量、节奏等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为学生在田径项目的技术训练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生形成正确田径动作奠定基础。

三、循序渐进抓好启蒙训练,重视训练组织管理

对小学生来说,田径项目的训练还不是很熟悉,还比较陌生,教师要做好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工作,首先要让学生尽早地了解和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积极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项目的喜爱和兴趣。教师对小学生的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要做到循序渐进,重视启蒙训练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工作,以提高训练的效果。一是训练动作要掌握要求。小学生对体育运动都是比较喜欢的,但是他们对体育训练的项目技巧和规则不是很熟悉和了解,特别是对田径项目的训练技巧和规则比较生熟。因此,教师要逐渐对学生讲解田径训练的技巧与规则,以使学生能得到正规训练。二是要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小学生要提高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就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运动训练时间,才能保证学生打好田径训练项目的基础,取得扎实的训练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启蒙训练必须一步一步循序渐进进行训练,不能用“突飞猛进”的方式和手段进行训练。三是做好训练中的组织管理工作。在训练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训练机会和训练频次,才能取得较好的训练成绩。

四、科学正确进行训练评价,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教师在小学田径项目早期启蒙训练教学中,要根据田径项目运动规律和小学生特点来安排教学。要多为学生提供多种运动练习的条件和机会,通过多种运动方式来提高学生田径运动训练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多种运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特别是在训练中要指导学生进行头脑和身体结合的训练,从而能实现运动过程中的身心协调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田径运动成长发展速度和质量。对小学生的田径训练教学,要注重发挥教学评价对训练的促进作用,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对学生田径运动情况经常检查测验,根据检测结果,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田径训练。例如,在对学生的200米计时短跑、跳远等项目考核后,根据检测结果教师要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以不断提高田径项目的训练质量和效率。由于田径训练的内容比较单调,要提高小学生的田径训练的综合素质,教师就要把健身走、健身跑、健身跳、健身投等基本运动项目作为田径教学的重要内容来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在田径训练中开展各项比赛和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以达到健身的效果。

总之,对于小学生的田径项目早期启蒙训练,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开始,养成每天训练的习惯,循序渐进,加强训练中的组织管理,才能提高训练效率,保证启蒙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田径训练计划范文3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训练量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展期,而田径作为一项历史十分悠久的运动,可有效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体质状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组织他们训练,并掌握好田径训练的强度与训练量,只有采用恰当的训练方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田径训练效果。

一、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主要因素

(1)社会因素。现阶段,我国的田径运动水平整体不高,在社会上的关注度相对较低,田径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不高,教师对田径运动了解不够完善,制定的方案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很难实现科学化与合理化,影响训练效果。(2)家庭因素。大部分家长比较关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对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在无形中为初中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平常参加的田径训练较少,在训练中很难合理把握训练强度及训练量。(3)教师因素。在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活动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学生自身对田径训练知识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教师来获取。但是不少教师的田径专业素质较差,采用的训练方法传统落后,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不协调,影响训练质量的提升。

二、初中体育教学优化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

1.完善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体系

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过程中,完善的训练体系是提升训练质量的关键保障,所以,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共同商讨、研究,构建一个完善的田径训练体系,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协调。(1)学校应真正关注学生身体发育和健康,调整好文化课学习与田径训练的时间,避免彼此之间出现冲突,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2)初中体育教师应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田径训练计划,在课堂上严格执行,保证计划得以贯彻落实。(3)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田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保证可以胜任田径教学。在训练活动中,教师应掌握与田径相关的体育知识,认真研究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一套适合他们的田径训练方案,并科学设计训练方式、安排训练内容,不断分析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训练效果。

2.协调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适度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活动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保证二者之间相互协调、比例科学。田径运动对最终训练结果要求较高,只有训练过程具有较强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才能促使学生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在平常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田径训练时,应掌握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平衡,不仅需要关注高负荷、高强度的训练模式,还应注重训练量,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化。同时,初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田径专项训练,专项训练能够有效训练他们的力量、速度、爆发力和意志力,可有效提升其田径成绩。另外,教师应将田径训练强度与专项训练有机结合,遵循适度性原则,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专项训练的强度和力度适当降低,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专项训练与普通训练相融合。

3.提升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科学性

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初中体育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情况,科学安排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提高训练体系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前提,提高他们的田径水平。假如初中生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过大,容易出现肌肉拉伤或酸痛等现象;如果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过小,则又无法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即使他们长期训练,也难以提升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同时,初中体育教师应把握好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范围,并按照这一科学体系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先引领他们进行力量训练,然后逐步提升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提高速度,最终提高训练效果。另外,教师还应注重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稳定性,保证学生每天都能够参与一定的训练,让他们的身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刻准备进行田径训练。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制订科学的田径训练计划,精心设计训练方式与内容,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性,组织他们参加田径训练,提高其身体素质和训练效果,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斌.试分析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才智,2015(14):131.

小学田径训练计划范文4

关键词 提高 田径运动 训练效果 体会

如何才能提高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这一直是很受人们关注的问题,田径运动从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也发展衍生出很多田径项目。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各不相同,但是都有着相同的目标,那就是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田径运动的训练需要注意不同的训练时间、训练器材、训练内容以及训练场地等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就以学生的田径运动训练来说,学生的训练课形式和节奏的安排要多样化,各种训练手段也要尽量地避免枯燥性,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对于田径运动效果的提高,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好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田径运动的训练当中我们要认真强调思想教育与训练相互结合的原则,在教学训练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各种优秀思想品质,并且有计划的进行优秀的运动故事讲述,与运动员的家长以及老师等等进行沟通和联系,尽量地减小与运动员之间的距离感,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发生,让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没有任何思想上的包袱。在训练上也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以提高身体素质为基础,培养运动员的专项技能和运动的技术等等。

二、重视早期的训练和科学的选材

田径运动的运动员早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青春发育时期,人体一般是趋于成熟的阶段,运动员的素质训练会从一般性质的训练转化为专项的训练,这个过程是逐渐进行的,但是也必须提前重视,并且及时的进行专项花的训练,因为这个时候,一般性的训练方法已经不能再提高训练效果了,要及时的进行专项化的训练,加快专项化训练的步伐,这样才能让运动员的成绩得到提高,是训练的效果更佳显著。在早期训练中,要及时的增加训练的负荷,利用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这些都对田径训练效果的提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田径运动的训练选材是很重要的,有一个好的开始,那就等于得到了一半的成功。绝大部分的潜在运动能力因为遗传基因的原因都已经固有化,所以要运用一些高科技手段和技术手段,催化这些遗传因素,使其转化为专项的运动素质。运动的能力遗传规律为运动员的合理选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练员完全可以利用不同运动员对运动能力的不同需求,将具有某方面运动天赋的人提前选,并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训练,让他们的先天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一来,运动员的训练选材就要根据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专项训练。合理的选材也要与科学的检测相结合,选材的依据就是科学理论和经验。科学的选材要根据多想指标的综合分析,从素质、技能、形态到各种不同的生理、神经、遗传、心理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三、专项强度的训练

田径运动训练在其发展趋势中,对于专项训练的作用愈加的看重,专项的练习可以把技术和素质相互结合,让两个方面的能力同时得到提升。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中,专项的训练比例要远远大于普通练习的比例,在比赛的时候很容易表现出较强的专项能力。在田径运动的训练中,运动员更多的是专门性的练习,以便更好的满足比赛时的动作需要,专项的训练手段注重精炼和优化的理念。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增加运动的负荷,这样才能对运动员本身产生训练刺激,增强其适应训练的水平,在运动量的加大过程中,还要处理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把训练强度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训练的次数,间歇的时间也很重要,最后还要注意训练的时间。对于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的运动员,还要注意负荷的选择。

四、训练负荷的变化

田径运动的训练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艰苦训练,训练和比赛之间会有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训练和比赛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目前阶段,运动员的训练周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进行专门的训练,提高专项能力,把比赛阶段作为了训练阶段的一个延续。田径运动的训练符合安排很重要,适时适当的增加训练符合,可以保证身体的运动技能不断的提高。即使因为受制于遗传因素的限制,运动员的成绩不会持续的增加,但是运动负荷的调整还是可以保持运动员的成绩不至于出现退步。

五、科学的进行周期性训练

田径运动的训练一般都分为大、小两个训练周期,每个周期的训练还分为准备阶段、比赛阶段和调整阶段。这在运动训练的理论中,被称为是周期性的训练原则。教练员要根据比赛的周期遵循田径训练的规律,合理的、科学的划分训练的周期,并制定执行训练的计划。训练周期的划分也主要是根据比赛的规律来决定的。

六、总结

总之,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从早期的训练和专项计划的选材和制定以及训练的周期性和负荷等等进行不断的调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为有效的提升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新宏,邵道广.高职院校体育“新课标”下的田径模块教学探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2] 陈燕翼.高职院校田径运动队现状调查研究[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

[3] 丁利和,刘滕静美.对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0(04).

小学田径训练计划范文5

【关键词】心理训练 组织 技术 技能 运动能力

一次田径运动会竞赛不仅是比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而且是比教练员相互之间训练的组织能力,同时也是比运动员之间的心理智能,那么,就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做好哪些训练组织工作和心理训练呢?本人就多年来从事田径训练及带队比赛的经验与教训作简单的论述,发表几点浅见。

我带领贵定一中田径队参加过黔南州中学生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比赛十余次,曾经辉煌过,也曾失败过,总之有喜有悲。青少年田径竞赛组织,一定要做到谨慎细致,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细节都要非常仔细,认真做到位。

青少年田径训练竞赛组织与心理训练,应该分三个方面训练。一是田径竞赛组织训练阶段,二是田径竞赛时的组织阶段,三是田径竞赛心理训练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训练必须做到,紧密联系,工作做到实处,发挥其良好的作用。

一、田径训练竞赛中的组织训练

1.选才

通过学校每举行一次校运会的成绩,选拔运动员人才。另外通过与其他体育教师的交谈沟通,看看他们平时是否发现了好的运动员苗子;在选拔青少年运动员人才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年龄要求:年龄是否符合下一届州级田径运动会年龄限制范围(例如:2006年黔南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参赛年龄少年甲组是1988年1月1日以后出生,那么下届2008年应是199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队员才符合年龄要求)。②运动员自身条件:就是运动员身高、腿长、速度、耐力、爆发力、弹跳力、协调性、灵敏性等方面进行选才。③将队员选定后,首先学生要自愿,然后取得学校领导认可,学生家长的同意,班主任老师的支持。

2.组织训练

组织训练是青少年田径竞赛的重点部分。要确定训练的目的任务,制订目标,训练计划(年计划,阶段计划,周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制订好后,再进行训练,训练是运动训练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不论是周训练计划还是多年训练计划都必须通过一次次训练课的组织和进行来贯彻和实施,要完成训练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训练课按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训练:

⑴身体训练课:一般放在训练的准备期,进行一般和专项身体训练,主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运动员的一般和专项运动素质,提高身体训练水平。

⑵技能、战术训练课:安排在训练的准备期和比赛期:主要进行专项技、战术训练,以及各种为专项技术、战术训练服务的辅练习。训练课的负荷根据任务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如学习(4×100米接力)技、战术时负荷强度小而量较大,为适应比赛的需要,巩固提高技、战术水平,则负荷强度要加大,并注意保持适当量。

⑶测验、比赛课:主要放在准备期的后半期和赛前训练中,在一个阶段的训练结束时,以检查阶段训练效果如何,为下阶段的训练安排提供依据,这时候,负荷强度安排很大,甚至达到或超过比赛强度,(如:一个阶段的训练将要结束时,约贵定二中田径队或贵定师范体育班学生进行田径对抗赛,并测验成绩)。

⑷综合训练课:即包括上述三种类型课中的两种以上内容课,这种课在训练过程中安排比较多。在训练,大周期及各个时期采用,课的运动负荷依据所处的训练时期和具体任务要求而定。

⑸调整训练课:通过训练的过渡期,安排了一个阶段的大负荷训练和激烈比赛后,可穿插安排一些负荷较小的运动,主要采用训练学、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恢复手段,消除运动员因负荷产生的疲劳。

⑹思想管理:田径运动训练,不仅是加强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如: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协调性……)。还要加强学生队员的思想教育训练,如:①加强队员纪律教育;②思想品质教育;③爱国主义教育;④集体主义教育;⑤提出的八荣、八耻教育;⑥责任感荣誉感教育。同时要加强队员田径知识和竞赛规则的知识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田径训练竞赛组织工作提升到一个高度。

通过以上几方面训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意技能力可达到预定指标。在田径竞赛两周前一定要确定参赛运动员名单,运动员名单的确定,一定要根据本校队员的实际情况和运动会的具体情况以及上届运动会的成绩确定,投掷运动员一定要兼顾接力跑(如:4×100米、4 ×400米)。选拔运动员要根据以下情况确定:①运动员平时训练比赛成绩;②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能量;③运动员是否具有竞争意识,比赛时的潜力和自信心怎样。

当这些工作理顺以后,按照田径运动竞赛规程要求,认真仔细填写好参赛运动员的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组别、参赛的项目等,并按规定的时间寄给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另外还要准备相关的证件递交主办单位审核,这些工作做完后,队员准备好在规定时间出发参赛。

二、田径竞赛时的组织

①到达比赛目的地后,教练员首先要安排好运动员的食宿,然后带领运动员到比赛场地去熟悉比赛场地和周围环境,好让队员在赛前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②比赛前,每天晚上要开准备会议和动员会,从心理上鼓励队员要有竞争意识,树立自信心,既要公平竞争,又要尊重对手,服从裁判判决。③教练必须根据秩序册,安排好每一个运动员每一次比赛,并且安排秩序册宣读每个运动员的比赛时间和日程要求,让运动员作好技、战术等心理准备,使队员保持良好的心态。④教育队员注意安全,同时关心其饮食起居,以及后勤服务工作,要求队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休息(如晚上10点半),这样才能充分保证第二天的比赛顺利进行。

三、心理准备

田径训练和竞赛离不开心理训练,心理训练必需自始至终贯穿整个田径训练和比赛当中,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心态有好有坏,由于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青少年时期半幼稚、半成熟向逐渐成熟过渡,这一时期,认知能力,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水平不断进步、丰富与提高,主要表现为抽象性和概括性提高,个人的感情世界进一步丰富和复杂,对自然界和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看法,因而在进行某项活动或观察某种事物时会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因此,田径训练和竞赛必须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节和训练,可见心理训练对田径训练组织和竞赛起重要作用。

那么,什么是心理训练呢?它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

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运动训练和竞赛要求运动员在发挥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如果与对手双方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水平实力相等的情况下,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性作用。

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心理训练对运动员比赛时的作用:

有的学生在田径项目训练时表现为成绩比较稳定,而且呈现上升趋势,有的则不然,平时训练成绩很好,但一旦参加正式田径比赛,成绩就会大打折扣,运动成绩表现失常。

有的学生在田径项目训练时成绩一般,一旦参加正式比赛,运动成绩一次比一次提高,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运动员心理智能产生变化的原因。

因此我通常把前者称之为“训练型”,后者称之为“比赛型”。

现举两个事例进行对比分析,就不难得出上述结论。

例一:叶鑫(训练型)为1995年4月6日参加黔南州省级学生体育传统学校田径比赛的运动员,参加比赛项目为乙组200米和跳远。

跳远的训练成绩:

5.65米 5.70米 5.85米

跳远的比赛成绩:

4.95米 4.85米 5.10米

以上两组数据说明:叶鑫这位运动员在即将参加田径跳远时心理智能产生了变化,因而表现为失常。

我记得1995年4月6日上午,我和叶鑫将他的助跑距离调动为(32.80米)。然后安排叶鑫去做赛前准备活动,在准备活动过程中,叶鑫表现得非常紧张,一共向我请了三次假解小手,每一次我都不断安慰他不要紧张、放松,结果还是没有办法。第一跳为4.95米,第二跳4.85米,第三跳为5.10米,出现了训练成绩与比赛成绩不相符的大反差,技术、技能、速度都发挥不出来,结果没有进入决赛,赛后,4月6日晚上,我作为教练单独和叶鑫交谈,主要是对他进行一些心理的调节,放下思想包袱,注意休息,全身心投入4月7日上午200米的比赛,结果叶鑫以25秒40的预赛成绩进入了决赛,并在决赛中以25秒20的成绩取得第三名。

例二:罗祝荣(比赛型)1999年参加黔南州省州级中学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比赛(甲组)铅球第一名,成绩:10.84米(铅球重量:6公斤);标枪第一名,成绩45.60米(标枪重量:700克)。

现将罗祝荣同学的训练成绩和比赛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项目:铅球

比赛成绩:10.10米 10.22米 10.35米 10.40米 10.45米 10.84米

训练成绩:10.40米 10.35米 10.48米 10.55米 10.84米 10.75米

项目:标枪

比赛成绩:38.50米 39.48米 38.95米 41.10米 43.50米 45.60米

训练成绩:42.32米 41.50米 43.48米 45.60米 44.38米 43.90米

通过对罗祝荣的成绩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该队员比赛训练时心理比较稳定,能够发挥自己的训练水平,比赛时容易兴奋,故而比赛时的成绩超过训练时的成绩。

通过以上两位同学的训练和比赛成绩对比分析,得出运动员的心理智能产生变化,将直接影响运动员技术技能和运动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因此,通过训练可以使运动员的智能心理得到改善,成功进行训练和比赛,同时使其积极情绪和意志力得到发展。

以上两个事例,说明心理训练作用主要在于运动员的心理过程的调节和心理特征更快地得到完善和发展,形成参加训练与比赛的最佳心理状态。

小学田径训练计划范文6

1 培养训练兴趣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虽然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但归根结底它是一个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过程,其最终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少体校开展田径训练,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培养学生训练兴趣为第一要务。日常训练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向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先进事迹学习,学习他们是怎样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创造好成绩为国争光的精神。同时,还应结合本校历史以来被国家、省市录取,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为他们骄傲和自豪,激励学生的训练兴趣,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起认真训练,为国家,为学校和家乡争光的信念。

2 教练员应不断丰富自身素质

教练员在田径项目训练中起着主导作用,是运动训练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教练员素质的高低将对运动员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上更加深远。教练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敬业,爱生,才能完成好训练任务。少体校田径训练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教练员必须明确本质工作,树立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样才能脚踏实地进行工作。

要想使我国田径一线教练员的执教水平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就要不断加强教练员知识体系的更新,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训练理念、训练方法,使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执教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学习文化的黄金时期是青少年时期,运动员在加紧训练中,学习文化课也是至关重要的,教练在一定程度上,要对运动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这样做不但能让运动员在训练的乐趣中得到学习的快乐,还能在学习中正确对待自己的比赛成绩。

教练与运动员就好比建楼一样,不是一块块砖头积在一起就能变成一栋楼,它是要经过许多工匠用自身的工艺将这些砖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能使这栋楼结实、稳固。而作为少年田径教练员必须把握少年运动员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随时捕捉人体生长发育和机能增长的突破点,融入田径各项目技术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使少年运动员的技术和生理机能可以提高,全面发展运动员的体能,为其专项成绩的突破打好有力、坚实的基础。

3 制定训练计划从严进行训练

田径运动的训练工作是一项巨大的人才培养系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长远的训练计划,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多年计划也要有近期目标。计划内容的安排应重视基础训练和基本运动能力培养。先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和基本运动能力,后根据专项的需要及运动员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训练。

周计划应根据年计划的任务要求以及比赛任务来制定。严格训练目的,防止形成错误动作定型,并按基础训练和水平提高进行因材施教,更要使?W生懂得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教练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技术长处,利用运动员的先天性竞技能力来保证运动水平的不断大幅提高。另外,教练员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每一次示范训练的动作,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训练常规,要求学生做到的,自身必须首先做到,课后多与学生谈心,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再根据反馈意见调整训练计划,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4 合理安排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