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融资规划范例6篇

投资融资规划

投资融资规划范文1

当前,市场上的竞争愈发激烈,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以及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竞争的内容也由原先的产品质量竞争、价格竞争上升到了企业品牌的竞争以及企业的战略规划竞争上。对企业来说,要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就需要能够加强创新力度,在保持现有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做好企业的投融资战略规划,从资金入手,来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加强对市场变化因素的分析,提高财务风险的规避能力,不断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能够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成功。

一、企业投融资战略的战略模式

(一)快速扩张战略

所谓的快速扩张投融资战略指的是企业在作出投资、融资的战略决策时,都是以扩张资产的规模为主要目的。快速?U张的投融资战略是企业要实现多元化、一体化发展下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在进行快速扩张的投融资战略的时候,往往需要留存很大一部分的利润,甚至是全部的利润用于投资战略上,就有可能会造成企业的内外部资金紧张。而在资金紧张的时候,企业就需要通过有效的融资手段,来获取外部的资金,弥补投资战略下的资金缺口。企业的外部筹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分别是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在大规模战略扩张中,大部分的融资资金来源是债券融资,往往这种融资方式会增加企业的负债,形成企业的高负债率,就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资本结构的稳定性。

(二)稳健发展战略

所谓的稳健发展战略指的是企业作出投融资战略决策的时候,关注的焦点在于企业效益的稳定增长。在企业经营效益逐年增长的同时,企业的资产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在作出投融资战略规划的时候,既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可能性,又会重视企业面临的风险。企业实施稳健型的投融资发展规划,会从企业资产角度出发,优化现有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闲散的资金浪费,从而来提升企业的效益,当获得的利润积累到一定时期后,在进行适当的扩张,实现利润的再增长。在企业实施稳健型的投融资战略过程中,会体现出适当负债、适当的分配以及重视收益情况等特征。

(三)防御收缩型战略

一般来说,防御收缩型投融资战略属于防御型的战略决策,当企业面临着不良经济环境的时候,往往会采取这种战略,来保护企业经营的安全,促进企业能够平稳的发展。防御收缩型的战略,是对企业生存的市场作出分析后,要预防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或者是财务危机的基础上,维护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适度的进行投融资决策。在防御收缩型的投融资战略决策中,企业把促进资金的流入、减少资金的支出当作是主要的目的,借助于精简机构,减少企业的日常开支减轻库存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管理力度,最大化的发挥出人力、物力的作用,提升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实现企业资金的回流。在防御型的投融资战略模式中,体现出低负债、低收益以及高分配的特点,与稳健型的投融资战略决策以及快速扩张型的投融资战略决策有着明显的不同。

二、企业投融资的现状分析

(一)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

在20世纪时候,我国的企业管理学家第一次提出要将企业的财务管理理论的内容扩展到财务战略范围上,推动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战略之间的相互结合。作为财务战略决策,指的是在保证企业现金流平稳运行的背景下,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来提升企业在财务竞争上的优势,企业需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意识,结合财务管理的数据,能够对企业的资金进行长期的规划,进而来保证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行。其中,投融资战略的合理运用,有助于维护企业现金流的平稳运行,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进而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我国企业的整体融资状况却不容乐观,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战略决策的时候,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比如说融资途径不畅、金融体系不完善,使得企业与银行之间的金融信息是不对称的等问题,就会影响企业投融资战略决策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进而就可能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开展。

(二)投融资战略分析

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战略决策的时候,资金的筹集与投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可以说在企业财务战略决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投融资战略决策,投融资战略实施的效果如何,对企业之后的经营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从实际中来看,我国企业在投融资战略分析方面的力度不够,存在着不全面的问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企业容易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够跟上市场经济的变化趋势,在分析企业的投融资战略规划的时候,就无法从市场的变化出发,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就会影响投融资战略决策的实施效果。

三、企业投融资战略的发展规划分析

(一)完善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及结构

当前,我国企业的投融资的战略规划以及模式选择会因为企业之间发展规模、经营实力的区别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数的企业是有着自身成熟的投融资战略规划与风险控制措施,一般来说,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战略的时候,比较重视风险控制体系,一般而言其投融资战略的开展安全系数较高,相对获取的收益就会较少。但是,市场上还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规模不大,资金力量较为薄弱,在资金管理上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使得自身在开展投融资战略的时候,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投融资的渠道较少,使得企业的劣势更加突出,影响着企业的长久发展。为此,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就需要意识到这方面存在的不足,能够提高对市场敏感度的分析,在进行投融资战略规划的时候,先充分的调查现有的市场条件,在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慎重的选择企业的投融资方案,对未来做出可行性的规划。比如说,当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企业要完善企业的投融资战略结构,就可以选择一些资质较好、信用等级高的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在该平台上有选择性的拓展企业的经营业务,借助于网络贷款的优势,以及在互联网下大数据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提高对市场的分析力度,不断完善企业的风险防范体系,促进投融资战略的顺利开展。

(二)与时俱进,顺应市场发展的潮流

企业要完善自身的投融资战略规划,弥补财务管理上存在滞后性的不足,就需要有关的管理者能够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在开展投融资战略决策的时候,能够与时俱进,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与潮流,进而来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比如说,当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推动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投融资战略规划也需要有所改变,通过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资源与各种便利的条件下,从互联网的投融资平台切入,借助于可靠的互联网运行体系,来实现自身的筹集资金与管理资金的目标,提高资金运转的速度,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占先机,比其他企业更进一步的实现筹集资金、扩大业务、提升运营能力的目的。但是,企业借助于互联网金融开展投融资战略决策还是会面临着监管的危机,甚至是坏账的消息,这就需要企业能够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在选择互联网筹资平台的时候,能够分析平台的信誉、发展历程、综合实力、投融资的能力等方面,形成一个详细的分析报告,再进行最优的选择,从而维护企业现金流的平稳运行,优化资金的配置效率。

投资融资规划范文2

[关键词]政府中国建筑投融资新城开发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新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新城建设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建设项目必须统筹安排,逐步实施、有序推进,确保沿着良性的,可持续的轨道发展。建设次序、开发深度的不同都会导致建设结果的很大差别。因此,新城开发的建设管理是摆在政府和投资人面前的新课题。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新城开发建设,都受到《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2]463号文),明令禁止制止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公司采用各类违法违规方式进行融资的行为,导致政府在新城建设中资金的巨大需求与其限有财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市场化投融资体系尚未完善的阶段,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行政企结合运作,拓展投融资渠道,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是政府集聚城市建设资金、资本的有效途径。

结合牙克石政府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就兴安新城建设中成功运用投融资的模式进行了解读,相信会给新城建设管理者和参与者带来一些启示。

二、投融资规划方法的基本原理

新城开发建设的投融资规划方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大的流程环节讲,开发过程包括了城市的土地一级开发、房地产二级开发、各类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引入等;从主体分类来讲,涉及的主体包括一级开发商、二级开发商、市政府及市政府下属的诸多职能部门、广大的城市居民等;从政策层面,则涉及的内容更是纷繁复杂,包括规划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财政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规范、招投标法等。

投融资规划方法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从风险规避和资金统筹的角度,指导规划的实施。新城建设的最终成果,实际上是将规划从纸面变成现实,新城开发不同于单个地块的开发,风险要大得多,一是要面对很大的开发区域和投资量,二是涉及到各种不同性质的项目,先开发什么区域、后开发什么区域、每年开发多大的区域、各类项目启动的顺序等等,对于投资效率、融资模式、资金链的合理规划,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投融资规划方法包含一套完整的规划分析和财务分析模型,在投资人与政府之间建立的分工和合作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新城的实际情况和对规划的详细分析,建立一套合理的开发时序,并运用财务分析模型对开发时序进行分析和调整,使投资人和政府对开发过程中,将要面对的投资强度、投资风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制定一套合理的财务规划方案,以确保新城开发的顺利实施。

三、投融资规划方案在新城建设中的适用范围。

在新城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是投入产出经济效益不明显,投融资及合作手续复杂,但社会效益确很突出。这些新城建设项目民营投资者并不热衷和青睐,而应该选择由具有肩负社会责任的大型国有建设投资企业来参与完成。

因此牙克石市政府和中建七局在起草投融资合作框架协议时,结合各类项目的性质和在新城开发过程中对于实现城市功能的作用,双方最终确定,中建七局的投资范围确定为区域一级开发中的:城市桥梁、道路及基础管网、部分水系及公共绿化的投资和建设。以此为基础,双方围绕上述投资范围建立合作机制。

四、投融资规划方法对双方建设计划的共同约束

在确定了中铁四局投资范围后,

在确定了投资范围后,投融资规划的下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明确新城开发建设的计划进度。城市桥梁、道路、水系、公共绿化的建设工作是需要相互配合的,政府项目的建设计划需要基于投资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工作的完成。这些工作的完成,使得城市土地具备了基本的开发条件,实现区域的基本成熟为政府土地能够及时出让,促使周边配套项目能够及时完成建设,保证投资人投入土地一级开发的资金不闲置,能够及时产生效益,从而降低资金成本。

因此,双方在起草投融资合作框架协议时,一方面利用投融资规划方法确定投资人的投资深度和范围,并制定投资和建设计划;另一方面也在协议中明确了政府的工作要求和计划。这一点,对于树立投资人的投资信心,并理顺双方实质性合作工作开展步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投融资规划方法明确了双方的合作机制

传统的城市开发过程都是由政府完全主导的,有的职能能够通过市场化运作,有的职能则属于政府行政职能,需要由政府完成。但在投融资模式下,很多开发建设的职能就可交由投资人组织实施,政府则要做好和投资人在各类项目与工作上的对接,由于城市开发建设是以“分区建设,滚动发展”确保城市建设走上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轨道,其合作实施过程是长期的,这一合作过程中将遇到许多预见不到的实际问题,并且无法通过一份框架协议穷尽和解决的。因此,起草投融资框架合作协议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建立双方的合作机制,通过合理的接口和机制来保障双方工作的衔接。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制定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开发计划,对双方在各种立项、规划、建设、审批、监督、共同验收、资金回收等环节上,明确了中建七局的义务和政府的支持配套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分别为项目专门设立了相关机构及协调机构,并就日常工作和重大事项作了事权划分,分别成立了日常工作组和重大事项协调领导小组,以定期会议的形式解决衔接配合问题。

六、投融资规划方法在解决投融资及担保问题中的作用

在投融资项目的资金运作上,应当从双方的共同目标上来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新城开发建设项目投资额巨大,投资周期比较长,资金链的断裂将导致开发建设工作的停滞,因此政府多希望投资人有充分的投资和融资能力,保证投资进度的实现;而从投资人角度来讲,如果资金链断裂,自身的投资收益也将受到损失,还面临违约的风险,因此,也不希望在融资问题上出现差错,同时,由于投资和融资额巨大,如无第三方为项目提供担保,则不能保证投入资金的安全。

在本项目的融资问题上,双方也曾有过较多的争论。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一套财务评价模型,根据项目的开发建设计划,充分评估项目的投资和资金回收情况,分析项目可能需要的最大融资额度和需要配备的资本金额,在此基础上,与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和融资计划,使双方的目标都能够得到实现,最终双方同意采用抵押有效资产融资方式解决本项目的融资问题,并运用融资平台公司为投资企业提供的有效连带责任担保。

融资的实际解决是采用项目公司通过收储土地,向国家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资产抵押,通过与投资人即建设企业签订协议,确保融贷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开发建设,并对其进行多方监管,政府将返还一部分土地出让收入给投资人,以弥补投资人的投资成本和回报。

因此,在项目融资问题上,政府必须要充分的支持和监管好投融资企业,才能够完成投融资对新城开发建设工作的需要,也才能够真正满足金融机构对于资金回收安全的要求。

投资融资规划范文3

关键词 企业发展 财务规划 财务管理 机遇和挑战

一、财务规划的内涵及重要性

(1)财务规划的内涵。企业财务规划是对多种资源的整合和规划,自觉地利用会计、税收、财务等手段以实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财务规划中所运用的各种资源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果规划利用不当不仅无法给企业带来效益,反倒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其中任何一环节出现错误也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转。

(2)财务规划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财务规划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财务运行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在企业长期经营中为企业经营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保障,有效地避免了资金链的断裂和资金枯竭等问题。同时,财务的提前规划还能有效的规范或者说约束经营者的行为,避免过激或者过度投资,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其次,财务规划是对企业长期行为的一种预判和提前应对,这种规划具有长期性和先导性,可以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避免无序经营和毫无目的的蛮干行为。最后,财务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和不断改善,能够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同步,以促进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企业克服短视行为,从而获得更加长远的利益。

二、财务规划工作的新理念

(1)风险理念。财务规划工作概括来说可以认为是对企业资金和资产的规划利用工作。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生存形势,企业要想站稳脚跟除了要抓住机遇求发展,还要控制自身财务风险。这种风险意识应该贯穿到企业日常工作中去,更应该贯彻到企业财务规划工作中。在企业财务规划工作中,要加强对财务风险内外部因素的考虑,要立足宏观大局,从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方面把握企业财务工作的正确方向,帮助企业规避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确保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2)战略化理念。部分企业对财务规划工作不重视,在进行财务规划时目光短浅,往往只是进行短期的财务规划,导致企业发展中短期规划无法指导企业的财务活动,使得企业陷入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必须要树立战略化的规划理念,要确保财务规划的系统性,不断探索企业财务规划的科学方式,变短期规划为长期规划,变僵硬的静态规划为动态规划。针对企业财务活动最新情况,适时进行动态规划,确保动态财务决策和管理,以充分发挥财务规划的作用,让企业财务管理更好地与当前的财务政策和市场环境相适应。

(3)可持续理念。企业进行财务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在正常的财务活动中稳步发展,继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境况,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破产或倒闭。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必须要树立可持续理念。财务规划工作也要以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为立足点,要能够制定出可以平衡企业销售增长速度和财务资源的财务规划。这样才能避免企业为了快速增长而损害未来利益,能够让企业实现更长足的发展。树立可持续财务规划有助于企业对财务活动进行调整,当企业实际增长率偏离可持续增长率的时候,通过适当调整财务规划,改变经营策略,让实际增长率向可持续增长率靠拢,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企业财务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具体策略

(1)以内源融资为主做好融资规划,确保企业资金充足稳定从资金的来源不同可以把企业的融资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内源融资;另一种是外源融资。一般来说内源融资无论是从成本来说还是风险来说都远远有优于外源融资,但内源融资规模有限,很难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规模需求。而外源融资虽然在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上较高,但可以满足大规模资金的需求。因此,这两种融资各有利弊。企业需要根据未来的发展需求,提前制定财务规划,适当调整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比例。例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银行贷款等,在保障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做好风险控制,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成长。

(2)扩展投资路径做好投资规划,丰富企业投资项目,提高盈利能力。投资是企业提高盈利能力扩展赢利点的重要手段,企业的对外投资可以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可以是参股、兼并、新设等形式;间接投资可以是借款、投资金融资产等。但无论是哪一种投资方式,企业都需要做好财务规划,在企业能力范围内进行投资。同时企业还必须对投资目标做充足的调查研究,一般而言无论是用现值估算法是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企业通过扩展投资渠道,规划财务投资方向,可以实现多元化投资在提高闲置资金运用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企业盈利点,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3)做好长期股利分配规划,为企业增长提供内在动能。企业股利分配政策是一项长期工程,每年的分红比例和留存比例不仅是企业发展形势的体现,同时也对企业增长动力产生极大影响。根据可持续增长模型研究表明,留存收益比率与公司的可持续增长之间是有着重要关系的,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鼓励分配政策,确定不同的收益留存比率。在股利分配中,主要有四种政策,分别是:剩余股利政策、固定或持续增长额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影响股利政策选择的因素有交易成本、税收成本、融资成本和股东偏好等。

(4)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做好运营资金的规划管理,保证企业健康运行。运营资金是企业运营所必需的现金流量,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和规划中需要重点把握的一个方面,企业需要通过对各类资产的全面掌控,合理规划运营资金的留存和使用,以减少现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首先是要抓好信用管理,确保销售资金和借贷资金顺利回笼,减少企业应收款比例,降低信用风险。其次是要在存货管理上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的生产、出货能力来有效的管理存货数量,在保证市场供给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存货,也是提高企业运营资金效率的有效办法。

投资融资规划范文4

关键词:港口建设,基础设施,投融资,国际经验,机制创新

 

近年来,随着江苏“沿江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镇江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港口航线逐步增多,吞吐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态势。但比起南京港、连云港港等省内一些港口建设发展较快的城市,镇江的港口建设还相对滞后。调查发现,建设资金不足是制约镇江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借鉴国外港口建设投融资经验,创新港口建设投融资机制,解决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问题,是港口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国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框架

纵观欧、美、亚多数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地主投资型港口和政府投资型港口。

1.地主投资型港口投融资体制

地主投资型港口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港口采用的模式,美国、欧洲大多数国家以及改革后的东欧国家港口均采用这一模式。地主投资型港口基本特点是:通过港口规划,包括现有布局规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界定港口的区域范围。凡是港口区域范围的土地交由港口管理机构(港务局)或者政府主导组成的一个公共企业(其性质类似于我国三峡建设总公司和长江口建设总公司)进行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然后将符合建设码头、库场等条件的岸线、土地出租给港口经营企业,建设码头或库场等从事经营,收取岸线或土地出租费用;或者自行按照规划,建设光板码头、库场出租给港口业务经营企业从事经营,收取码头或库场租用费。论文大全,港口建设。港务局或者这个公共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通过规划、建设实施政府对港口的管理职能,不参与市场竞争,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因此其土地或者码头、库场等的租金收入免交各种税费,全部用于港口基础设施的再建设,即通过土地运作,实行滚动开发。地主投资型港口的最大优点是确立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长远固定投融资渠道,不需要各级政府的投入(各级政府财政往往不投入),实施滚动开发,对港口的长远发展和有效管理提供了保障。不论是政府管理部门管理的港口,还是由公共企业管理的港口,地主型港口的模式无疑是促进港口持续、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

2.政府投资型港口投融资体制

各级政府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直接投入资金建设港口基础设施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如:日本、新加坡,欧洲的法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大陆港口,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用于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日本为例:日本港口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建设,凡新建、扩建港口,由地方政府拟定五或十年港口发展规划,报国土交通省审批。涉及陆域或建设省主管的岸线时,还需报建设省审批。重要港口新建或改建公众使用的水域设施,设施或泊位设施,工程费用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半分担。特别重要港口、避风港口75%由中央政府负担。论文大全,港口建设。海关、商检等配套单位的建设投资由其主管部门负责拨款。日本港口的码头投资主体分为三类:港湾局建设和管理公共码头,出租给港运企业(即装卸、运输企业)经营;厂商自行建设、管理其使用的专用码头;埠头公社建设、管理轮渡码头和集装箱码头,出租给船公司使用。

二、国外港口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基本经验

调查研究许多国家港口基础设施和经营设施的投融资体制和政策,可以发现两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经验:

1、突出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负责

所有港口不论是地主投资型港口还是非地主投资型港口,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都由政府负责。地主投资型港口是由政府港口管理部门或者行使政府职能的一个公共企业(即公司制形式)通过规划或立法界定一定区域的土地使用权或所有权。港口管理部门或者这个公共企业通过对土地、航道、水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可建码头的岸线,出租给经营人建设码头泊位或者由港口管理部门或者这个公共企业建设好码头或码头水工部分出租给经营人从事码头经营业务(如德国的租赁港、北欧及东欧国家的港口、日本埠头公社的码头等),而经营性的设施基本都由经营人自行建设、维护和管理。

从表面上看,其管理模式似乎各不相同,政策不一,但是在上述港口投融资体制的基本问题上所采取的模式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这是基于港口是一个区域(不是一个企业),在这个区域内,存在若干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港口都是一个综合性的交易市场,它既构成与其他港口(另一个市场)的竞争,也构成一个港口(一个市场)内部竞争,在这种多种产业产品汇集、多个企业参与经营的情况下,基础设施特别是公用基础设施只能由管理港口的政府部门负责建设、维护和管理。这与我国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是完全一致的。

2、坚持港口规划、建设与维护相统一

不论是地主投资型港口还是非地主投资型港口,港口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无一不是始终捆在一起,统一由负责港口管理的政府管理部门或者承担政府港口管理职能的一个公共企业来负责的。论文大全,港口建设。其中的道理是十分清楚的,港口规划与公共基础设施布局、安排建设实际上作为政府提供基础设施的公共职能和对港口发展起主导和导向调控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港口规划由政府管理部门制定,而基础设施则由某一个企业去建设和管理,往往建设会偏离规划,难以真正使规划得到落实。我国港口在港务局政企不分的时候,港务局所作的规划和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都是围绕自身企业的经营来进行的,港口规划严格地说是一个港口企业的发展规划,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部港口的发展规划。即便如此,那时的规划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港口实行政企分开之后,作为管理某个城市整个港口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法律已经赋予他制定港口总体规划的职责。要真正使整个港口规划得以落实,使港口能按科学规划进行有序的发展,港口的基础设施,应当由这个港口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设、维护和管理,这是世界各国港口管理的共同内涵和共同特点。

三、镇江港口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创新思路

借鉴国外经验,结合镇江政府财力、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创新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用活用足国家优惠政策,搭建投融资平台,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探索资本运营方式,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格局,保障港口建设对资金不断投入的实际需求。

1.用活用足国家优惠政策

研究把握和深刻领会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沿江开发实施意见的精神实质,用活用足国家支持沿江开发和沿海开发的优惠政策。通过有效运作,争取更多的部级、省级“十二五”港口建设重大项目,力争得到国家和省政府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用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务院支持江苏沿江和沿海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强与国家机关和省直机关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港口建设项目落户镇江港。

2.盘活港口现有资产

推行“地主港”经营模式。由政府委托特许经营机构代表国家拥有港区及后方一定范围土地、岸线及基础设施的产权,对该范围内的土地、岸线、航道等进行统一开发,并以租赁方式,把港口码头租给国内外港口经营企业或船舶公司经营,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开,向经营者收取一定租金,用于港口建设的滚动发展。

鼓励央企、大型公司和外商,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参照BOT(特许权融资)、PPP(公私合营)等方式,培育多元化的港口投资和经营主体。论文大全,港口建设。

出租、出让或完全出售港口资产和港口服务,引导镇江的优势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港口经营,有重点地开发港口中转和港区配套服务项目,扩大港口的规模效益。

3.创新招商引资项目

积极研究央属大型企业、省属企业和跨国公司以及台湾重点企业的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创新招商引资项目,通过政府招商、媒体宣传、对外推介会等多种形式,推出一批与港口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附加值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大的石化、能源等港口投资项目,吸引拥有市场和货源、实力雄厚的中远、中海等国内外大航运集团、大船公司、大货主来镇江投资港口开发建设。同时,加强与国投公司合作,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国家和省级开发投资公司在镇江的投资信心,引导国投公司扩大投资规模,加大对镇江港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发投资力度。

4.搭建多渠道投融资平台

完善港口建设发展专项资金和担保机构。配合中央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每年从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港口建设的贴息、补助、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技术改造与创新、人才培训等。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成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担保公司,为港口建设贷款提供担保,开辟港口融资绿色通道。

借鉴国外著名港口以及江苏张家港、江阴港的经验作法,整合优质资源,成立股份制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和定向增发股份募集资金收购重大优质资产,壮大上市公司总资产。建议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航运集团等参股,以便把更多与港口发展相关的投资主体联合在一起,形成港口的规模化经营积聚效应,打造利益共同体,共谋发展,做到既有效破解港口建设资金瓶颈制约,又保持稳定货源,使招商引资建设港口的过程成为开拓货源、扩大市场的过程,成为拓展港口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建立镇江港金融合作试验区,实现多方共赢。抢抓国家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长三角金融中心的新契机,争取海外更多的民营金融机构落户镇江参与港口建设,促进镇江金融合作。支持金融系统积极开展“委托贷款”业务,引导民间过剩资金投向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浙江地区)的民间资本雄厚,投资遍布各个领域。可以参照上海一些外资银行采用的“委托贷款”方式,利用银行网点分布广泛、经营优势明显等特点,向民间个体或企业资金过剩方宣传、解释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引导过剩的民间资金向需求资金的港口建设方向流动,并协助资金过剩贷出方对投入用于港口建设的资金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论文大全,港口建设。同时,银行本身也可以按比例收取一定的中间费用,开创建设方、贷出方和银行方多方共赢的局面。

搭建债券、基金融资平台。论文大全,港口建设。发行港口发展债券、企业债券,依托银行,设立港口产业发展的投资基金,鼓励发展各类产业基金、创投基金、私募基金;探索港口产业基金、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发行试点工作。

投资融资规划范文5

新法规

修订中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及配套细则、券商创新11条

制度变革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将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门槛调整

①券商集合计划的最低客户准入门槛由现在的五万元统一降为一万元,而公募的最低门槛为1000元

②限额特定资管计划成立条件由1亿元调整为3000万元

③允许对集合计划份额进行分级

渠道创新

①允许券商代销各类金融产品

②取消营业网点设立的主体资格限制和地域限制,允许券商客户网上开户

投资扩围

①一般集合理财计划中增加短融、中期票据、保证收益及保本浮动收益理财等

②限额特定资产管理计划投资品种扩大到商品期货、商业银行理财计划、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品种。

新法规

根据保监会拟定的险资运用13条新规

制度变革

①保险资管公司将由专门管理保险资金的金融机构转型为综合管理养老金、开展公募管理业务、发行保险资产管理等多种资产的专业资产管理机构

②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的比例分别由不高于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4%上调至10%、8%,但两项合计不得高于10%

③实现可投资资产全托管,维护保险资产安全完整

渠道创新

保险资金可委托给券商和基金公司

投资扩围

①可投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有担保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②保险公司未来在融资融券领域,可参与存单质押融资、债券回购、证券转融通、账户间融资四类

③境外投资领域,可投资品种有望拓展为货币市场类、固定收益类、权益类、不动产类产品,以及以这些基础资产为标的的投资基金

新法规

根据修订中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修订完成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有关问题的通知》

制度变革

①允许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上报多只基金的募集申请,推动基金产品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

②取消对持股5%以下股东的准入审核,取消内资基金公司主要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49%的规定

渠道创新

允许基金公司设立专业子公司,将部分业务进行服务外包

投资扩围

允许QFII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允许投资中小企业私募债

新法规

《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

资管模式

从“一对一”资管模式向“一对多”逐步过渡

投资门槛

单一客户起始资产不得超过100万,并实名制

投资范围

投资融资规划范文6

关键词:金融危机不良资产 公私合营计划 市场化处置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9)06-054-04

美国政府公私合营投资计划细节公布以来,各界对美国不良资产清理高度关注。分析该清理不良资产计划提出背景,主要特点和预期效果,有助于我们判断危机走势和美国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美国被迫提出不良资产清理计划

由于此次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广、程度深且演变速度快,美国前期疲于危机应急,无力也无暇实施不良资产清理计划。随着危机持续深化,美国被迫再次提出不良资产计划,以求彻底化解危机。

(一)应急措施难以在短期内根本化解危机

危机初期,美国政府期望通过市场自行应对。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美国政府应对措施重点在于帮助市场自救,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发表声明,稳定市场情绪。二是降低利率,紧急注入资金,提高市场流动性。三是鼓励市场机构自救。

随着危机深化,美国政府干预力度不断加大,干预方式也呈现多管齐下的特点,甚至采用了国有化的强力干预措施,并成为前期干预重点。一是改变市场规则,抑制卖空行为,把投资银行转化为商业银行。二是提供担保,通过财政部购买金融机构的次级债券,对有关金融资产担保,并提高存款保险限额。三是实施国有化,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并将花旗银行国有化。

当前应急措施仅能缓解短期冲击。注资,资产担保和国有化只是向商业性金融机构注入国家信用担保。从短期来看,将通过改善银行资产和权益,起到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但从中长期来看,应急措施甚至可能导致危机深化。国有化等救援行动,会加剧市场不透明程度,使得绩效考核更加困难,监督约束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由于这种信息不完全,金融机构管理层有可能将经营状况的恶化归咎于当前市场环境,加剧道德风险。

(二)不良资产清理计划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早在雷曼兄弟破产后,美国就曾迅速推出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s relief Program,TARP),奥巴马政府就职后,解决金融系统的不良资产问题再次提上日程。金融稳定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设立金融稳定信托基金援助金融机构,二是设立公私合营投资基金清理不良资产,三是财政部与美联储联合筹资启动消费者和商业信贷。

美国金融稳定计划实施以来,努力提高对住宅所有者的供应,促进消费与商业信贷,试图解冻信贷市场和实施资本支持计划,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庞大的不良资产带来严峻挑战,金融体系还远没有实现真正复苏。银行不良贷款和相关证券型不良资产,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限制了放贷意愿和增加了信贷成本。而且不良资产价值不清也影响了私人向金融机构追加投资,使其难以扩充资本。为了有效应对不良资产带来的挑战,2009年3月23日美国财政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美联储,公布了改善金融体系资产负债状态的公私合营投资计划(Public-Private Investment Program,PPIP)细则。

(三)合营投资计划包括贷款和证券两部分

公私合营投资计划将从问题资产救助方案(TARP)中拿出750亿美元至1000亿美元的资金,通过乘数效应给予美国政府相当于50Q0亿美元的购买力,并希望通过公私联合投资基金购买至多1万亿美元的美国银行业“有毒”资产,该方案的规模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计划将有毒资产进一步划分为问题贷款和问题证券,分别加以处理。对于问题贷款,财政部计划将TARP计划中拿出的全部资金的一半归入该项目,并由FDIC直接管辖。财政部与私人投资者按1:1比例出资,共建基金来收购银行业的问题贷款。FDIC为私人投资的融资提供担保,融资杠杆比率最高可达6:1。对于问题证券,财政部计划将TARP计划中拿出的全部资金的另一半归入该项目。财政部与私人投资者按1:1比例出资,并为私人投资者提供与政府出资相同比例的贷款。私人投资者还可以利用抵押证券化资产收购融资工具(TALF)计划来为问题证券计划提供融资支持。显然,该细则是对TARP计划的延续,并在金融稳定计划的大框架下制定的。

二、高度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优劣并存

美国不良资产清理计划的关键是成立公私合营投资基金。这一计划与美国储贷危机时期的RTC有相似之处,但运作的市场化程度更高。高度市场化既有可能帮助美国政府,高效利用政府资金恢复信贷市场,也可能因为处理规模和资金运作效率不达预期,以及缺乏问题机构处理等原因,严重影响实施效果。

(一)高度市场化运作处理不良资产新特点

从本质上来说,公私合营投资计划与储贷危机期间的RTC计划并无多大差别。首先,由政府主导成立公私合营投资基金,是为了激活不良资产市场,加速不良资产清理速度,避免由金融机构自己处理缓慢导致危机延续更久其次,不良资产处理依旧需要由政府提供主要融资支持,并承担一定风险。但计划也要保证最大化利用纳税人资金,在实现有效利用政府投资和促进信贷市场恢复之间寻求平衡:最后,不良资产处置定价通过市场进行,防止政府定价过高和遏制腐败寻租行为。

但是从计划处理目标、融资和资产运作方式来看,公私合营投资计划具有三大新特点:

第一,处理目标主要是金融资产中问题贷款。储贷危机期间美国成立RTC,主要是为了托管清算问题储贷机构。此次成立公私合营基金,是要在保留主要金融机构的前提下,处理不良资产。根据美国金融二级市场的特性,将不良资产划分为不良贷款和不良证券两大类,设置不同类型的公私合营基金分别加以处理。清理问题贷款显然是该计划重点。根据计划,处理问题贷款的最多可筹得7000亿美元,而处理问题债券一般只能筹得1500亿美元。

第二,自主清理问题贷款加速一级信贷市场恢复。首先,自主清理问题资产,而不是问题机构,有利于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此次问题金融机构太多,规模太大,如果对其进行清理,可能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崩溃。即使是清理不良资产,也实行金融机构自愿原则,防止强制剥离产生新的冲击。其次,优先处理问题贷款操作难度较低。问题贷款通常设有抵押物,其信息相对透明,易于估值。而且问题贷款的损失程度相对较低,资产减计可能进行得较为充分,金融机构出售意愿更强。但问题证券的原生资产较为复杂,有些衍生产品经过多起证券化,信息严

重缺失,估价困难。而且问题证券价格波动大,当前的市场价格下金融机构剥离意愿不强。最后,清理问题贷款,对于实现恢复信贷市场目标作用更直接。

第三,清理不良资产的运作方式高度市场化。储贷危机期间,不良资产剥离是在FDIC监管下由RTC决定的。此次不良资产剥离是在FD[C监管下,由银行自主决定的,并由私人投资者竞价购买和负责运营管理,并最终通过市场出售。不良资产运作过程高度市场化,剥离过程和最终处置过程定价都是由市场决定的。从TARP计划实施情况来看,其实际上演变成为问题机构救助计划。

(二)有助高效利用政府资金恢复信贷市场

第一,以有限财政资金撬动大规模资产处理。根据公私合营计划细则,由于设计了高融资杠杆。针对问题贷款的债务一本金融资比率最高可达6:1,针对问题债券的债务一本金融资比率一般为1:2,最高也仅能达到1:1。而财政资金仅占本金中的50%,这意味着处理问题贷款的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高达14倍,处理问题债券的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也可以达到3至4倍。如果上述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相当于在金融体系内部注入近万亿的资金,通过乘数效应,将激活超过万亿的沉淀资金,对市场流动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二,高度市场化运作帮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首先,市场定价更有利于发现真实价格。从而避免由于政府定价过高,导致纳税人承担损失的局面出现。金融机构剥离问题资产是由私人投资者竞标确定的价格,购得资产出售也由私人投资者负责,由市场购买,政府只负责监管。其次,公私合营可以共担风险。财政部提供的损失风险较大的资本金,仅占整个资产的1/14,而且私人资本金承担了同样的风险。最后,公私合营可以共享利润。高杠杆比率的存在,意味着公私合营基金也可能获得很高的利润,为财政出资带来回报。

(三)处理目标不完整规模和效率难达预期

第一,不良资产清理规模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首先,未能解决银行剥离资产问题。其次,买卖双方对问题资产信息严重不对称。这可能产生严重逆向选择问题,导致市场无法出清。一方面银行可能不愿意剥离某些资产,对持有问题资产估价超出市场预期;另一方面市场投资者对资产价格走势预期的不确定,也可能不愿意按市价购买某些资产。最后,问题证券产品定价困难。这会增加交易成本和风险,导致某些复杂问题证券产品难以处理。

第二,市场运作也可能出现损害公共利益行为。首先,市场可能串谋。在问题资产剥离过程中,私人买方与不良资产卖方串谋,故意抬高资产价格;在问题资产处置过程中,合营基金的私人管理者作为卖方也可能与卖方串谋,故意降低价格。如果监管不能有效遏制这两种情况发生,都可能导致公私合营基金出现严重亏损,进而损害公共利益,但私人投资者可从串谋方获得补偿。其次,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投资的收益和风险虽然是公私共同分担的,但是私人能够取得的收益激励显然与应承担的风险约束不对称,可能刺激冒险行为。而且市场竞争越激烈,这种投机产生的价格就可能越高,公共利益损失就会越大。最后,监管作用可能有限。加强监管虽然有助于抑制市场的串谋行为,减少道德风险,但是监管本身存在成本,并有可能失效。特别是在危机时期,规模有限而且不完善的不良资产市场,缺少监管的参照系,难以制定有效的考核指标。

第三,缺少问题机构处理难以阻止风险传染。首先,缺少问题金融机构处理,难以阻止风险传染。某些问题金融机构在危机爆发后,已经沦为“僵尸银行”,依靠政府救助继续生存,并影响健康银行的正常运行。其次,单纯处理问题资产,而不处理问题机构,抑制了市场激励约机制功能发挥。这会加剧道德风险,鼓励冒险行为,可能导致更多的问题资产和问题机构出现。

三、计划取得预期效果尚需一段时日

公私合营投资计划一经公布,就引起强烈争议,对其可能取得的效果众说纷纭。从清理不良资产应对危机的基本功能出发,结合美国经济与金融现状分析,该计划的短期效果可能有限,但仍是中长期必要选择之一。

(一)不良资产清理计划可以帮助化解危机

公司合营投资基金清理不良资产,将发挥三大基本功能,从而帮助实现化解危机。

第一,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公司合营投资基金帮助将金融体系不良资产剥离,促进好银行系统改善资产质量,提高市场透明度,有利于监督和考核,减少道德风险,恢复市场机制作用。

第二,可以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公司合营投资基金在危机时期买入大量不良资产,并在危机缓解后逐步出售,有助于平抑金融资产价格的周期性波动。防止危机时期问题资产价格过度下跌,导致信贷收缩,加剧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和资产价格下降的恶性循环。

第三,可以改善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公司合营投资基金通过不良资产收购与处置业务活动,能够充当市场流动性提供者角色。即使实际交易量有限,公私合营基金的存在也将为问题资产创造更多的市场报价,提供市场价格信息。

(二)新计划应对危机的短期效果可能有限

为了应对危机,实现恢复信贷市场的目标,公私合营投资计划的短期效果可能有限。除了计划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外,宏观经济环境是关键的制约因素。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实体经济持续衰退冲击巨大。由于此次危机深层次根源在于美国赤字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房地产泡沫破灭等,试图稳定金融市场的应对措施难以推动美国经济迅速走出低谷。伴随赤字调整和资产价格回落,美国经济低迷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在此期间,经济不景气将会进一步恶化资产质量,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这又会增加贷款不良率,导致可贷资金减少和放贷标准提高,使得信贷市场持续紧缩。经济与金融负反馈螺旋短期难以终止。

第二,问题资产清理规模可能不足。美国不良资产收购所需费用可能高达数万亿,并且有可能继续膨胀。而公私合营投资计划即使成功实施,能够筹集的资金也不超过1万亿,不足以彻底化解金融体系不良资产。特别是对于规模庞大的问题证券,其基金规模不足2000亿,更是无法满足需要。问题证券处理力度明显不足,将导致二级市场恢复延缓,从而拖累一级信贷市场。

第三,金融体系深陷全面金融危机。金融危机首先冲击了美国投资银行业,随后蔓延至整个金融业。美国金融体系受到危机的影响极深,以至于大型金融机构也需要政府国有化方能免于破产。因此,金融机构的恢复健康,需要具备诸多条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改善其资产负债表,恢复金融市场制度的正常运转,国有资本退出等。

(三)不良资产清理计划是中长期必要选择

从中长期来看,成立坏银行处理不良资产仍是美国化解危机的必要选择。危机时期成立坏银行的实质是将不良资产风险从现有金融体系中剥离,并转移至政府支持的坏银行,从而恢复整个银行系统健康运行。

第一,清理计划可以解冻沉淀资金。在金融危机时期,由

于资产价格下跌和经营环境的恶化,许多金融机构都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而不良资产市场流动性的冻结,使得大量资金以不良资产形式沉淀在金融体系内。公私合营基金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充当融资桥梁和纽带作用,启动存量不良资产流转,可以帮助市场恢复流动性。

第二,清理计划可以抑制风险传染。大量的不良资产存在,不仅直接冲击持有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还会造成关联交易方受到拖累,造成金融风险的传染和扩散。成立公私合营基金清理不良资产,可以将帮助金融机构修复资产负债表,并帮助相关金融产品市场恢复,从而阻止风险的持续蔓延和深化,为金融体系恢复创造必要条件。

第三,清理计划可以恢复市场信心。由政府主导成立的公私合营基金,享有政府信用担保,具有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因此将不良资产剥离至公私合营基金,使得相关资产的风险被转移出来,优化了市场风险的匹配,提高了市场总体抵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对于剥离金融机构,将有可能重新获得公众信任。

四、美国不良资产清理政策走势展望

综合分析该计划面临的困难,参考美国应对危机政策走向,我们认为美国可能将增加政府融资,扩大不良资产清理规模,加大清理力度,同时加强监管。

(一)增加政府融资扩大不良资产清理规模

公私合营投资计划目前的处理规模不足以彻底化解危机,因此处理规模和政府融资可能会增加。首先,政府可能在适当时机增加投资总量,以扩大不良资产处理规模。美国甚至有可能扩大公私合营基金的清理范围,将其扩展至非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其次,为了实现吸引私人资金参与,政府在必要时可能会增加出资比例。特别是对于问题债券资产,风险更大,可能需要政府提高资本金比例。再次,美联储可能直接发钞融资。通过放松货币数量政策,既能缓解财政融资困难,也可促进市场流动性恢复,还可能起到促进资产价格回升的效果。但是操作不当可能会带来严重通货膨胀,并削弱美元在国际范围融资能力。

(二)将资产剥离与注资挂钩加大处理力度

公私台营计划对剥寓不良资产规定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但该规定可能会改变。首先,金融机构可能缺乏参与主观意愿,导致不良资产剥离进展缓慢。因为市价意味着失去政府定价的价格补贴机会,剥离意味着失去因资产潜在升值的机会。一旦市价剥离不良资产,金融机构潜在损失将完全公开。并承受很大的压力。其次,对于那些潜在损失过大,超出其自身承受能力的金融机构,目前可能不具备参加该计划的客观条件。再次,尽管金融稳定计划已经开展过压力测试,但是部分金融机构可能有意隐瞒潜在损失,实际损失可能高于预期,导致实际剥离规模低于预期,进度也较预期更慢。这就要求政府加大不良资产剥离力度,比如将剥离与受援挂钩,并在剥离损失超出预期,对于小型金融机构可能会对其直接进行清理,而对于大型机构则继续加大注资力度或者实施国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