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可持续设计范例6篇

文化可持续设计

文化可持续设计范文1

【关键词】小城镇 建筑环境 可持续性设计

一、黑龙江小城镇建筑环境的特点

(一)小城镇建筑环境的含义

小城镇狭义上指除城市以外的建制镇,包括城镇。广义上指除了狭义概念中所指的县城和建制镇外,还包括集镇的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环境设计不再单纯指人类栖身庇护的场所,它还需要融合技术、艺术以及环保等概念,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创造出的人类建筑使用功能与人类建筑审美功能的总和。小城镇建筑环境设计不但包含小城镇中的建筑及园林设计,还包括小城镇中的区域设计,如居住区、旅游风景区、工业区、商业区设计及各种公共设施设计等。

(二)黑龙江小城镇建筑环境特点

注重发展小城镇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设计,是我国城镇建筑、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黑龙江省是我国位置最靠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全省土地面积45.5万平方公里,现辖13个地市,共有66个县市,1211个乡(镇)。其以独特的地理区域和自然经济基础,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问题上形成了独特的思路和发展格局。近年来黑龙江对于小城镇的建设,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展农业和林业经济,极大地促进了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了其城市化水平。但由于黑龙江省以煤林开发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小城镇居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的环境效益,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尤其以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建筑环境为突出点,因此,提出黑龙江小城镇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设计,有其必然性与必要性。

二、可持续性设计理念的含义及应用原则

(一)可持续性设计理念的含义

可持续性指的是一种设计和开发方法,它侧重于以往未被重视的环境、社会和经济要素。可持续解决方案力图改进我们赖以为生的诸多系统,包括高效运作资本和市场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对环境减少废物和毒素的排放,同时又不伤害地球上自然以及人类。①

(二)可持续性设计理念的应用原则

1.保持发展是可持续性设计的前提

追求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是人类社会生存亘古不变的真理。提出可持续性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要摒弃之前为追求社会发展而忽略的对地球所造成的破坏,可持续性设计是在充分利用现今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为人类提供的更文明、更科学、更合理的生存方式。20世纪以来,人们学会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改善并提高生活质量。今天正因为工业文明给地球带来的破坏,人类无节制地追求抱负、理想,从不同方面掠夺式地向大自然过度索取,才导致了大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衡。这里的生态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定义:首先,自然禀赋。包括所处的地理位置、土地、资产、森林、气候、水系、物种等条件;其次,金融资源。包括当地财政状况、人们经济消费、可承受力等情况;再次,人造资本。包括现有及待建的建筑物基础、设施、道路、电信、通讯设施等;最后,文化资本。包括当地居民的语言、生活习俗、价值观、地域文化等。今日可持续性设计理念的提出,正式重新定义发展的目标与实现形式,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从以上列举的诸多方面,去顺应自然,改造社会,不仅从当代人的角度出发,更要从子孙后代和人类未来的角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2.合理选用是可持续性设计的核心

所谓“合理”是指设计项目能够体现人文关怀、本土文化和社会伦理道德,能够符合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增长方式与生态和谐三者之间的关系。“选用”则是对设计项目的设计理念、材质选择及建筑方式的要求。“因地制宜”充分体现了“合理选用”的核心内容,可持续性设计不仅包含了对天然资源的节约,还包括对于整个建设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掌握,如能根据建设需要,结合环境特点,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人力、物力,以此作为可持续性设计的核心价值观。这些要求设计者在进行项目设计伊始,能够从全局出发、长远考虑,既要考虑到设计项目的文化价值,即能否符合当地地域文化、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又要考虑到设计项目的经济价值,即能否符合当地的经济可承受力及符合本土居民的经济价值观,并代表了一定经济发展的水平,体现一定的科学技术高度;更要考虑到设计项目的使用价值,合理即为存在,只有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才有存在的必要性。因而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对设计理念、材料选用、建造方式的合理运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3.适度利用是可持续性设计的原则

设计是一种造物的行为,以改变人生活方式为目标,为完成此目标,就要依托于空间环境和生态资源。所以可持续性设计既要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使当代人的利益要求得以满足,同时以不损害、不牺牲后代人的需求为前提,实现社会文明与经济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适度应用”不仅是对可再生能源如山林植被,不可再生能源如矿产、水力等资源的适度利用,还提倡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原则下,倡导健康、合理的生态化生活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对于非基本使用需求中所涉及的内容有所限制,对于建筑空间的体量、影响生态平衡的设计产品等设计项目应采取适度利用的原则。

现实中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生活,除了生活使用上的便利之外,还指精神生活上的享受,而这些都需要建立在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基础下,对于生态环境,无论是建筑空间还是生态资源,够用即可,以适度利用为准则,定能保持社会向前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森林区域建筑环境可持续性设计理念的应用原则

(一)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设计应与林区自然环境相融合

当地环境是林区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适应生存状况所形成的自然选择,它是不同地域的文化面貌、生活方式和建筑构造样式的基础。任何地区的建筑环境设计,首先都要对当地具体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并使设计理念与之相适应。黑龙江小城镇森工区域以伊春为代表,这里林海浩瀚,碧波万顷,江河秀丽,草原肥美,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森工区域的建筑环境设计应以不破坏当地原有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林海茫茫”的特色,将居住区、商业区、风景游览区融合而设,使人的生活充分融入绿色氧吧的建筑环境之中,在风景区域内将观赏作物、经济作物结合而置,让人们在旅游观赏中实现经济增长。

(二)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设计与林区材料的融合

不同的地域孕育了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不同的建筑样式与风格,因此“就地取材”是实现建筑环境可持续性设计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持续性设计理念要求善于就地取材、灵活运用或改进当地材料和设计构造的模式,使得建筑环境设计体现可持续设计的理念,以达到设计、经济、文化的共赢。森工区域小城镇建设,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与之相关的环境设计均可以合理利用当地可再生资源进行设计。以伊春为例,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山中盛产大量山房草和多年已枯的大树根;这里水资源丰富,不计其数的小河小溪贯穿该区域,除为自然景观中增添大量水系景观外,河中还盛产大量河流石、河卵石、卧牛石等。在做景观设计时,应本着建设符合林区小城镇特色景观的宗旨,保持其原生态的地域特点,对水系资源适当疏导,合理利用,少做人工后期处理,利用当地资源,在林区内将观赏植物与经济作物结合利用,使所做景区设计“天人合一”,在保留林区特色基础上,将原生态的可持续设计理念深入灌输。

(三)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设计与林区地域文化的融合

建筑环境设计不仅要与林区自然环境与材料融合,更要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融合,现今已进入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一些小城镇的城镇规划、城镇建筑的设计理念,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导致许多小城镇建筑环境摒弃了原有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一味追求建高层、扩广场,出现了“千镇一面”的状况,使小城镇的特色消失殆尽。小城镇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要求在采用先进设计理念及高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使得所做的设计作品能够符合区域特点,使其与地域特色相融合,实现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设计。以森工区域小城镇建筑环境为例,如果将设计理念定位在追求高新科技的基础上,过分追求“高、广、阔”,会使得设计作品与周边生态环境格格不入,脱离林都特色使小城镇区域总体规划呈现“混搭”状态。另外,林区民风淳朴,生活朴素,设计作品过分追求高新技术,而忽略了当地人民的经济价值观,背离其价值取向,超出当地居民的经济承受力,都会导致设计作品短寿。因此,可持续性设计理念要求在合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与林区的地域文化相融合,唯有这样才能使小城镇的建筑环境设计不会丧失地域特色,保持小城镇的林都魅力,同时具有长久存在的生命力。

结语

黑龙江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特点及地理位置,小城镇建筑环境设计要求在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充分保留小城镇的传统地域特色。小城镇建筑环境可持续设计的理念,要求人们以发展为前提,合理整合资源,包括设计思路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及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唯有这样,才能使黑龙江小城镇建筑环境在吸收现代设计先进思想的同时,提高设计水平和文化内涵,增进小城镇的地域性、民族性与现代性,使黑龙江小城镇建筑环境朝着健康、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保持黑龙江小城镇建筑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注释:

①Nathan Shedroff.设计反思:可持续设计策略与实践[M].刘新,覃京燕,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

参考文献:

文化可持续设计范文2

关键词:水文;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策略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可持续发展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如何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进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国是农业大国,社会生产生活的进行,往往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一旦水文规划设计不合理,势必会影响水利事业建设,从而制约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此种情况下,加大力度探讨水文规划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1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与自然、经济、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密切相关的理论和战略,以社会、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为基础,以满足当代综合需求并避免对后代造成危害的一种发展理念,坚持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种新型发展观念,由于资源资源的有限性,若人类肆无忌惮开发自然资源,势必会影响资源的持续利用,给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当前我国要注重经济发展,但是不能以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合理的经济发展建立在健康生态的前提下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我国在农业和工业生产中都会用到大量的水资源,而合理兴建水利工程,规划水文建设工作,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程度。

2可持续发展水利

虽然我国的水资源分布较广,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因而人均可利用的水资源都比较少,想要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必须注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现代社会发展水利工作的方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目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建立节水型社会;三是恢复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四是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但是人口对于资源的需求却是无限的,如果无节制地利用水资源,势必导致我们的后代无水可用,这就必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基础上也要满足后代人的需求。而要实现上述目的,整个社会都应该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在人口与资源中取得良好的平衡,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难度较大,而建立节水型的社会,利用群众的力量来实现这一目的才是较为可行的方法。水资源存在于自然生态环境之中,如果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环境的蓄水能力下降,势必导致自然水体的干涸,减少了可利用的水资源,因此还需要恢复和建设好良好的生态系统,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良好平衡。我国工业和农业都是消耗水资源的大户,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当下,工业和农业都应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更加先进的手段来帮助生产,减少对于水资源的使用。

3水利规划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

3.1坚持水利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保证水文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坚持水利建设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当前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优化水文规划设计方式,牢固树立水利建设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设理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态发展需求,并推进水利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具体来讲,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保证水利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应当确保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水资源调控功能,促进生态修复、改善水环境等生态功能的有效实现,真正实现水利建设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高社会生态综合效益。

3.2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机制

就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不可避免的会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正常发展产生一定。尤其是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往往是优势与缺点并存,其在社会发展提供电力能源的同时,也会给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水文规划设计中,应当结合当前生态发展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机制,提高水文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对书资源进行优化利用,提高水利工程布局与建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最大程度上降低水利工程建设给周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为整个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3建立生态系统补偿机制

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给地区原有地质条件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在通过人工方式改变原有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会导致原有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恢复所需时间较长,部分条件下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生态环境难以得到恢复。此种情况下,给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促进此类问题的妥善解决,在水文规划设计中应当积极建立科学且完善的生态系统补偿机制,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帮助周边生态环境系统恢复,为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良的条件,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

3.4建立多学科相融合的技术支持体系

通过研究可知,水文规划设计具有一定复杂性,这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存在密切联系。具体来讲,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多学科内容,为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应当积极建立多学科相融合的技术支持体系,基于区域河流演变特点、动物迁徙情况、植物繁衍特点以及水位与气候变化情况等加以综合分析,建立科学化的技术支持体系,为水文规划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

4结论

水文规划设计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水利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实施的有效性均是影响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因素,与整个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为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在水文规划设计中应当全面衡量多项影响因素,从规划、设计、管理等多个角度入手,保证水文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对水资源进行优化利用,从而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并推进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麦吉吉恒.关于水文规划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1).

[2]彭辉.对水文规划设计方法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探讨[J].低碳世界,2015(14):99-100.

[3]刘斌.可持续发展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探索及实践[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9).

文化可持续设计范文3

关键词 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发展 风景园林 美学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看,可持续景观设计就是风景园林的设计要从周围的生态、社会、经济这三个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三个要素出发,兼顾美学原理设计出适合大众口味的风景园林,进入21世纪,全球的经济社会在告诉发展的同时,全球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这个时候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不是重复以前的发展模式,先污染后治理,它是一种“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又兼顾了后人的发展生活需要的发展模式”,到现在为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得到了目前大部分国家的认可,它从理论上解决了人类发展和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种人类新的生活生存方式,这个发展的目标就是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的关注生态健康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能够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可持续发展在设计领域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的程度继续加深,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在不断深入各行各业,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能够达到对整个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发展,风景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做到进行园林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方法,前几年不被大多数人接受,但近几年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因为城市建设而遭到破坏,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人们就把眼光聚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上来,不仅仅在风景园林上要运用到可持续发展设计,这种发展设计的还可以外延到其他领域,在城市设计、工业产品的设计等设计领域,可持续设计的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环境生态的保护在当前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园林也是环境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得到人们的关注。

可持续设计的来源与发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人最早提出了“可持续设计”的概念,从理论上证明了可持续设计是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设计方法,根据以后这种设计方法不断在现实中得到应用,理论变得更加地成熟,但是到现在为止人类还没有对它的统一定义,根据这种理论的起源地,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对它的定义多是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资源的利用以及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定义可持续设计的含义,可持续设计应该包含以下的关键性的因素,水的循环利用、土地的使用、建筑维护和居住的舒适度、能源的高效利用,这些关键性的因素分别从经济、社会、环境、人类等等角度出发,进行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设计包含的方面有很多,第一,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减缓人类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减少自然资源的利用、减轻发展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设计还要注重利用的循环性,比如考虑把建筑物建成可拆卸类型,一些生活生产物质能够设计成为具有回收、可维护、可以循环利用的功能,在满足其应有的功能的同时还要延长其的使用寿命,第二,可持续设计还要兼顾精神层面,可持续设计在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考虑的同时,还要缓解人类环境危机和人类发展危机之间的矛盾,能够保证未来子孙的生存需要,实现其生活需要、环境、经济智力能够长期安全稳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设计的目标之一。

“可持续设计”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发展模式伦理观念上的彻底变革,以往人类的发展模式就是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毫无收敛的发展产品数量,现在随着技术的革新,人们不再片面的追求其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加的关注其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现在人们追求改善生活的品质,建立一种能够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能够做到生态系统的循环发展、不用消耗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也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废物,这种模式的设计理念与当前我国的发展基本国策相一致,这也是我国提出生态文明的一部分,其实可持续设计融合了社会的很多方面包括政治学、技术、文化以及美学等等方面,园林的可持续设计在当今的设计领域的快速发展,我们人类将走上一条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路。

风景园林中的可持续设计

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可持续设计的基本概念,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正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目标,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园林可持续设计,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目的,从整个历史的园林设计来看,过去的园林设计讲究的是实用性,到现在园林设计更加的注重生态,尤其是近几年科技的进步,园林设计融入的因素也就更加的丰富了,在设计中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完全充分的利用自然条件、合理别出心裁的应用景观素材,设计出既包含传统内涵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园林景观。

现代技术的日新月异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也给我们的精神方面带来了损坏,传统文化和道德的缺失是目前我们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精神危机,现代的园林设计要克服传统设计的不足,这种设计是以既能够满足人类的生活的需要,又能够充分的保护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为目的,在现有的自然条件下,要充分的利用并有节制的利用和改造大自然,把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环境效益问题是园林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设计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大因素,在进行园林设计是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园林设计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寻求一种人与自然“共赢”的模式。

景观园林系统里面包含许多小系统,景观园林的建设场地、建设材料、它的布局不能通过一个个小系统的设计组合而成而是需要通过整个园林的整体设计来实现,这一点与传统的园林设计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它是对传统园林设计挑战,现代园林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园林实现可持续的设计方法

传统的园林设计只注重实用性的特点,但是传统的园林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真实,常常要进行人工的雕琢,缺乏了一种自然形成的美,我们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使得园林的设计尽量不要干扰到当地的水文地貌,使得园林从整体上显得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园林的设计应该从人的行为习惯、心里等多方面来考虑,当然也要考虑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够照搬国外的景观园林设计的案例,使得园林设计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始终要以对环境最少的干扰为宗旨。

对于景观园林的植物设计要充分发挥每种植物的特点,在充分的研究园林土质、水文、当地的气候等等因素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植物来制造合理的群落结构,传统的园林经常会出现人工的假山、假水,这样做既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不符合自然的规律,又缺乏美感,所以说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要利用园林里的自然资源,少一些人工因素,多点自然的味道,在园林设计中,水景是一项高耗能的项目,要采取技术手段对水资源合理利用,通过屋面收水、地表吸水等等一系列的雨水收集系统来达到耗能最低。

园林的设计要在保护历史和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地历史遗迹、文化名胜的研究,使得传统与现代更好地融合,设计出有传统内涵又富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

结语

园林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可持续发展,在设计过程中要利用可持续的技术,如雨水的收集系统、太阳能的使用、还有一些环保的新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园林设计包含很多学科,园林的可持续设计在未来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让可持续设计从理论走到实际中还有很多课题有待去解决。

参考文献

文化可持续设计范文4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食品包装;环保;

中图分类号:J5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一、什么是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设计源于对当今人类严重破坏生态资源的一种反思。可持续设计就是在生态哲学的指导下,着眼于人与自然地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中每个决策都要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使设计既能实现社会价值,又能保护自然价值,促进人与自然地共同繁荣,不仅要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使用,并且还应提到的是传统设计是可持续设计的基础。可持续设计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又一伟大变革,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重大影响,这种设计理念使得现代设计带有很强烈的人文关怀的色彩。

二、可持续设计理念在中国的现状

由于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潮的兴起,一些秉着这样的设计思想的商品开始陆续出现在世人的眼中,譬如“无电源的唱机”、“自产能源式住宅”、“弹性上班”等,都是为了最低限度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循环利用所制作出来的变革形态,是社会消费价值观体现。可持续设计理念可理解为就是注重设计人与自然地和谐平衡关系,注重产品与保护环境维持平衡。商品在改善的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在成长的状态下不断发生转变,设计的产品都向循环利用,再生相接近。如果将可持续设计理念反观中国现状,可看出不管是中国产品还是人们生活观,都与可持续设计理念格格不入。中国社会消费价值观还停留在对物质永无止境的追求中,那么与设计、商品联系最紧密的要属“包装设计了”,在这商品=设计,在包装领域对资源浪费最严重的莫过于“食品包装”,因食品是人们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在众多的食品包装中最受瞩目的就是儿童食品包装,在现今超市中随处可见儿童食品包装外表过于华丽,在超大外壳包装里其实有一半是空的,里面的东西少得可怜,蒙骗了消费者的眼睛,运输上也占据过大的空间;在色彩的设计上太过于华丽繁缛,增加了商品成本;材料的运用上大多不能在循环利用和再生,有些开口的设计和宽度完全不满足孩子的习惯,与人体工程学不符。这也是设计师一味追求功利的响应,从这看出整个包装市场的资源浪费现象的严重性。

三、可持续性食品包装设计

(一)可持续性食品包装设计的表现手法

可持续设计思潮的兴起,使得各国政府制定了包装法。要求制造商、进口商及零售商负起回收再利用的责任,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可持续性食品包装就形成了保护环境和再生二种含义。各个国家都在努力研制新的包装材料,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只能用最快捷的方式――可持续设计理念来达到其目的,这就促使大家谁能在可持续上占据优势,谁就能在今后世界食品包装市场处于不败之位。可持续设计思潮的兴起,使得环境与食品包装有了很明确的发展方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体现:

1、材料解体化。食品包装设计时考了解整个废弃物的回收程序,一般这个程序大都是从内到外,从上到下进行拆解,有的包装由于不注意连接方式,使产品回收很费劲。所以了解这个工序,设计师在设计时才会想到在设计产品包装时在结合处要易于辨别,用极简单的工具就能进行分解,这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最行之有效的方法。2、食品包装与产品结合化。对食品包装来讲,和产品相结合,使包装和产品合二为一,不存在废弃物的问题,是设计师所要考虑的包装形式之一。3、容器再利用化。食品装在玻璃容器里,那么玻璃在回收再生就可再利用,一些食品用主包装与补充包装也是容器再利用表现,这就降低了包装废弃物的产生。4、食品包装材料选优化。食品包装材料在选择时要注意它的环保特性,宜选用低消耗、低成本、污染少特性材料,应符合可持续设计理念。现今许多国家开始研究新的包装材料,如以植物(玉米、蜀葵)为原料的美国,采用生物分解制成塑胶进行包装,这种材料在回收时不会对环境、生态平衡、资源造成危害。另外可再生材料的使用也逐渐增多,以废纸回收在制成纸箱、模制纸浆等,这些循环再生的材料一般用于商品的内部包装。现今大部分的设计师开始构想用一些纯天然的材料制成包装材料,对包装设计进行可持续性改革,像利用玉米皮原材料设计出的包装即环保又对产品起保护作用,废弃物回收时也是对土地的一种滋养肥料。随着我国包装技术的发展,环保包装材料将更有多样选择。5、食品包装的透明化设计。食品包装在市场上过于强烈的追求外观设计美感,虽然这样为商家获得了高额利润,可涉及各种各样的欺骗行为,消费者被欺骗的行为越演越烈,包装进行透明化的外观流行变得有意义的顺理成章。现今透明玻璃的室内飘窗设计和建筑外观的装饰都是我们的感觉透明化,不在有距离感,使我们真正卸下防备,真正用穿透方式进行亲自交流,更具有现实意义,使人们身心都得到了自由解放,使商品变得更有生命力。6、拓展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在食品包装的外观,很多图案设计代表一定的意思,如代表无公害、无污染、回收利用等,这些信息使消费者一目了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这就看出可持续设计思路往往起决定性作用。7、对纸食品包装的深入研究。纸包装在包装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环境的污染也最少,所以对纸制食品包装材料的研究应投入更多设计思考。从环保角度考虑,纸制包装运用最广泛,如纸糖、纸盒、纸罐等。

(二)建立可持续设计食品包装体系

中国环境污染严重,对于过度使用纸包装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和资源浪费,都是对可持续设计的挑战。我国也应该对包装体系进行管理和限制,这就有利于建立人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体系,作为设计师我们要有可持续设计思想,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肩负起保护环境的重任,为包装市场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局面,使环保意识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面。

参考文献:

[1]梁盯 曼梓尼,持续之道:中国可持续生活模式的设计与探讨.广州岭南美术

出版社,2006.

[2]谭国民.纸包装材料与制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文化可持续设计范文5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非物质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人类面向未来的重大课题。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旗帜下,设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协调“环境与发展”的矛盾,通过转变观念,以环境意识来主导可持续设计的发展。

只有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转变为可持续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我们才有可能面对严酷的现实走向未来。可持续设计对于所有的设计人员,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当务之急在于转变观念,即:转变环境观、转变审美观、转变设计观。

从历史上看,作为“服务业”的设计长期充当着“手段”的角色,始终是企业赢利的工具。从“有计划的废止”到今天市场上争奇斗艳的产品“形式创新”,设计一直是刺激人们潜在欲望且塑造不可持续的幸福观、消费观和生活方式的直接操纵者。设计也因此被指责为助长消费主义,加剧资源消耗的罪魁祸首,是不良企业牟取暴利的帮凶。这种指责也促使设计界对其担当的社会角色进行不断地反思。

一、可持续性设计

“可持续性”指的是一种设计和开发方法,它侧重于以往未被重视的环境、社会和经济要素。可持续解决方案力图改进我们赖以为生的诸多系统,包括高效运作资本和市场,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对环境减少废物和毒素的排放,但同时又不至于伤害地球上的自然以及社会中的人类。可持续性重点关注更有利于社会、环境和企业的效能和高效解决方案。可持续的企业,当它们从细节上高度关注浪费和环境影响时,会发现诸多优势:以更清洁的方式运作;提升利润率;在众多企业中独树一帜。

“可持续设计”源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设计界对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和不断寻求变革的实践历程,其理念的演进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绿色设计

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可称为早期的“绿色设计”阶段,强调使用低环境影响的材料和能源,即3R理念(Reduce,Recycle,Reuse),即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材料的回收利用,可重复利用,“无害化设计”“可拆解设计”和“持久性设计”等。该阶段首次将环境问题纳入设计思考的基本要素之中,是对设计应发挥的作用和社会角色的深刻反思,极大提升了设计的社会价值。但问题在于,早期“绿色设计”的理念还停留在“过程后的干预”,是在意识到“问题和危害”后,采取的缓解和补救措施,本质上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危害的强度,延长危害爆发的周期,是一种“治标”的行为。尽管“回收利用”很重要,但远不是真正的可持续策略,因为人们物质性消费增长的总量要迅猛的多,大大消解了应有的环保成效。

(二)生态设计

第二阶段属于“生态设计”或称“产品生命周期”设计,不仅仅是关注最终结果,而是全面思考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的环境问题,可称为“过程中的干预”。

1.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和材料消耗。

2.避免对水源、空气和土壤的污染排放。

3.减少噪音、振动、放射和电磁场等领域产生的污染。

4.减少废弃物质的产生和处理。

产品“生命周期评估”LCA是目前推行“生态设计”的重要手段,它使用系统的方法、量化的指标,来指导和规范设计过程。LCA正在成为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环境政策的关键内容。

(三)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第三阶段可称为基于生态效率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阶段,即超越一般只对“物化产品”的关注,进入“系统设计”的领域,是“产品和服务”层面的干预,是从设计器具转变到设计“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可能是物质化的产品,也可能是非物质化的服务。显然,“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是力求将处在大的商业环境中与设计相关的诸多因素进行整合,并创造出新型“商业模式”的整体解决方法。正如保罗・霍肯在《商业生态学》中所讲:企业需要将经济、生物和人类的各个系统统一为一个整体,实现企业、消费者和生态环境共生共栖的循环,从而开辟出一条商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发展要从对“物质化产品生产与消费的过分依赖中转变过来是个痛苦的历程。但是,这种转变是未来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为社会公平与和谐而设计

第四阶段是当今可持续设计研究的最前沿,关注于社会公平与和谐,以及人们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是“可持续设计“在内容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涉及本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对文化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尊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提倡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等。在此,“可持续设计”的系统观念得以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并向关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社会和谐以及大众的精神层面和情感世界拓展。从根本上讲,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的变革,因此,对可持续“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关注是该阶段的核心内容,例如当今日渐流行的乐活(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LOHAS)生活方式。

不同阶段的划分是对“可持续设计”发展历程的总体认识和概括,绝不意味着后者替代前者,而是在理念和内容上的不断补充和完善。既然借助设计手段可以成功的推进物质产品依赖型的消费模式,那么设计同样有能力促进向新型的“非物质化”、服务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二、我们如何做才能变得可持续性更强

由于可持续性涉及社会、环境、金融和政治领域的诸多方面,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很多事情以更快的速度构建一个更高效、更现实、可持续性更强的世界。我们可以从了解和学习开始,然后用碳足迹的方法来评估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影响(可以快速、简单的经行操作),继而轻松做出更好的选择,从点滴做起,使我们的行为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在日常行为中使用更少的材料和能源,并让自己变得更高效。这意味着少浪费食物,不必要时不开车,随手关灯,在不使用时关闭电器设备,增加房屋隔热层,等等。当我们购买物品时,选择更高效的或更环保等级更高的产品。一般说来,购买本地产品更符合可持续性的要求,而且还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大多数此类消费行为的改变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并且,大多数可持续解决方案会促使我们采取进一步行动,而不是只止步于泛泛了解。

三、作为设计师,我们怎样做才能让世界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设计师能够领会可持续性的外延和制定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这是相当容易的事;其次,设计师可以将这些策略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即使每次只是一点点。我们需要身体力行,成为自己组织、客户、商业伙伴及其他利益相关人在可持续方面的倡导者。即使我们周围的人什么都不做,我们也要制定可持续性更强的解决方案,从而在自己的项目中解决可持续问题,不管我们的客户或组织是否欣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师自然而然地在工作中解决越来越多的可持续问题,采用越来越多的可持续策略。当所有成员都意识到事情重要,且当可持续性已经成为例行程序时,一切就会水到渠成。最终,一旦可持续性成为组织的价值观和使命,它就会更加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只是等待,必须开始促成这种影响力。

在思考设计时,我们中的很多人都认为设计就是考虑颜色或形状。但想想看,一切人工制品实际都是人设计的。这些设计者会精心考虑该物品的用途、制作材料、制作过程、有效期和善后处理。我们已经创造了这样的世界,每年从地球获取5000亿吨材料,经过种种资源处理环节,然后消耗大量能源将其塑造成某种形状,接着再有意无意地忽略可循环利用的机会将其丢弃。在所有这些材料中,售后6个月仍然在使用的材料不到1%。其他材料都被浪费掉了。

一个小部件、计划或小货车,花在酝酿想法、设计和思考产品火过程的时间占整个生命周期的80%-90%。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这个过程中认真思考如何做到可持续设计呢。

对于很多人而言,可持续性就是绿色或者生态的同义词,指的就是环境。通常,该词是对一种可能的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的挑战。或者,可将“可持续性”理解为各种大大小小约束条件的一种理性融合,满足不同层次人类需求及其他系统需求的一种方式。

其实可持续性更深层次的意义是恢复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的需要及对社会、自然和市场已产生的影响,而不是仅限于修复它们使其表现更好。可持续性必须处理人类(统称为“人力资本”,文化、需求和欲望、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之为“自然资本”),促使大多数设计形式蓬勃发展的金融机制(称之为“金融资本”)。有些解决方案并没有在这些生活方面囊括其他解决方案或没有与其他解决方案协作,因此它们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因此,设计师必须在他们的解决方案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因此,“可持续设计”并非单纯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而是提倡兼顾使用者需求、环境利益、社会效益与企业发展的一种系统的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Nathan Shedroff.《Design Is the Problem: The Future of

Design Must be Sustainable》 [M].美国:Rosenfeld

Media,2010

[2]Tibor Scitovsky.《The Joyless Economy: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Satisfaction》,[M].美国: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3]刘新.《可持续设计的观念,发展与实践》[M].北京:

《创意与设计》2010.02

文化可持续设计范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住区水环境;水景设计;生态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随着人类生态环境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而逐步形成完善的。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努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为了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城市水环境加以治理。

水环境的可持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首先,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发展;其次,城市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良好水环境的支持,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再则,水环境本身就是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水环境的可持续也是保证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

住区水环境是城市水环境的组成部分。居住区的水体在使其成为住区水生态系统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各种水景处理手法,来达到改善环境与人工净化水体,蓄积雨水,补充地下水的作用。水体除了以上的作用以外,还具有改善区域微气候的作用。

在住区水环境的可持续设计中,首先要有城市的宏观生态意识,从城市的整体生态平衡与发展,甚至从更为宏观的区域来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之上,再以优化住区水环境的目的出发进行可持续的设计。

1、想要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绿色水景就要对水景观的设计形式有个基本的认识:

首先水体平面形式可分为几何形式和不规则形式两种。西方古典园林的水体常采用几何形式,在现代环境中也常常采用这种形式,水面一般都不大,采用人工形式营造。几何的构图以圆形方形等为基本构图元素,组合变化出丰富的造型,形成强烈的视觉效应。中国古典园林讲究自然,对于理水多采用自然的、不规则的水形,水体的岸线自然曲折,依自然地形迂回于建筑环境之间。现代的居住环境水体的设计中,追求自然绿色生态的环境主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水体的形式也较多地采用不规则的形式。当然,各种平面形式的运用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环境的主题,采用多种的表达方式。

其次设计中通过控制水的运动形式将水景分为动水和静水。借此体现环境的不同气质。根据不同功能的空间要求采用动或静的水体。在人流活动较为密集的场所适当地采用动态的水景,使环境氛围活跃。但在住宅周边或私密半私密的空间中,水体要避免因混乱的水声对住宅群体产生噪声污染,所以静态的水景更能使环境显得安详幽雅。

2、在进行居住区水景设计时应注意以下3点基本要求:

(1)满足功能性要求

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供人观赏,因此它必须是能够给人带来美感,使人赏心悦目的,所以设计首先要满足艺术美感。水景也有戏水、娱乐与健身的功能。随着水景在住宅小区领域的应用,人们已不仅满足于观赏要求,更需要的是亲水、戏水的感受。因此,设计中出现了各种戏水旱喷泉、涉水小溪、儿童戏水泳池及各种水力按摩池、气泡水池等,从而使景观水体与戏水娱乐健身水体合二为一,丰富了景观的使用功能。水景具有微气候的调节功能。小溪、人工湖、各种喷泉都有降尘净化空气及调节湿度的作用,尤其是它能明显增加环境中的负氧离子浓度,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水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喷射的液滴颗粒越小,空气净化效果越明显,负离子产生的也越多。设计中可以酌情考虑上述功能进行方案优化。

(2)环境的整体性要求

水景是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结合的产品,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作品。但是一个好的水景作品,必须要根据它所处的环境氛围、建筑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并要和建筑园林设计的风格协调统一。水景的形式有很多种,如流水、落水、静水、喷水等而喷水又因有各式的喷头,可形成不同的喷水效果。即使是同一种形式的水景,因配置不同的动力水泵又会形成大小、高低、急缓不同的水势。因而在设计中,要先研究环境的要素,从而确定水景的形式、形态、平面及立体尺度,实现与环境相协调,形成和谐的量、度关系,构成主景、辅景、近景、远景的丰富变化。这样,才可能做出一个好的水景设计。

(3)运行的经济性

在总体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最佳效果,同时也要考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不同的景观水体、不同的造型、不同的水势,对耗能的需求不同,即运行经济性是不同的。通过优化组合与搭配、动与静结合、按功能分组等措施都可以降低运行费用。例如,按功能分组设计,分组运行就可以节省运行费用。平时开一些简单功能以达到必要的景观目的,运行费用很少;节假日或有庆祝活动时,再分组开动其它造景功能,这样可以实现一定的运行经济性。

3、近年,随着我国住宅建筑领域的大发展,水景已成为建筑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住宅小区到城市广场的环境设计都在加大水体、水景在环境中的应用,涌现出了大批亲水住宅和水景喷泉广场。但是水景的现状却令人堪忧。许多城市在水景设计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不合理的问题。与南方相比,北方地区显得尤为严重。我国北方普遍干旱缺水,一些城市不顾及这一客观条件,盲目地滥建大型喷水池,构筑大型景观,一到冬天便无法使用,造成了场地和设备的浪费;有的喷水设施锈迹斑斑、杂乱无章;有的池内充满杂物不易清理,这些水景不但没有美化环境,反而破坏了环境。

正因为水景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才需要设计师在设计水景时考虑到地域水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在水源缺乏的地区应该如何设计水景,从而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水景。

(1)小而精的原则

在北方比较缺水的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工水景要谨慎考虑,尽量节约用水。对于自然存在的如水塘、水池、河流,应加以充分的利用,尽量减少开挖大的水面,应以小而精取胜,多用点、线状水体。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考虑到水体的养护问题。例如小水体面积小、自身循环能力差,如何使水循环起来并便于清理,使其真正做到“流水不腐”,是我们应该谨慎处理的问题。

(2)宜下不宜上的原则

此处的下与上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设计的水景尽可能与自然规律、地势相符合,除了特定的一些旱地喷泉,小面积的喷水外,不要设计太多的大喷泉。因为喷泉大多向上喷涌,是需要能量的支持它们来抵消重力影响的,是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因此,为了使水景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现实中,我们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和原有的地形,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营造尽可能美的景观。跌水、小水幕、水墙这些表现形式就比较符合这一观点。这类水景实际上是瀑布的一种变形,通过一系列台阶将水流落差降低,同时降低了水和能源的消耗,减少了噪音,丰富了景观的变化。

(3)宜虚不宜实的原则

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虚的水景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法。此处的虚水是相对于实际水体而言的,它是一种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园要素如石块、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体的形状,从而暗示出水的意念。这种表现形式在许多水源丰富的地区也被广泛采用,如澳门通向市督府的大路,采用当地的黑白沙石,以曲线形黑白相间铺装,犹如波浪一般,效果很好。又如台湾基隆河大佳段河川绿地广场设计中,在铺地中拼接海洋生物图案和模型,使人自然联想到海洋,暗示并深化了主题。

(4)科技为先的原则

现代城市水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形成的水景效果。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水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自由化。而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也使水景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过去,许多水景由于耗材多、没有先进的水景配置,严重浪费了水资源,让许多水白白的流走。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使水体可以循环利用,降低了水景的成本,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解决了许多地方的缺水问题,使水景的营造成为可能。许多缺水的城市完全可以利用雨水、中水、海水、太阳能等来满足水景设计的需要,这些都是在过去所无法利用和实现的。我们可以看到,比较有前瞻性的小区纷纷在小区内建设了面积较大的中水处理站和雨水采集回收系统。

(5)遵循自然的原则

不合理的水景规划与设计无疑是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有时甚至难以弥补。因此,设计师应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等进行详尽的调查,从而设计出符合该地区自然生态的水景。其次,许多水景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在水底做很厚的防水层,从而使水与周围的环境完全隔离,这也是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设计师应该尽量少的变动原有的地形地貌,并保持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联系,才能营造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绿色水景。

(6)可持续发展原则

①水景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原则

水景系统的能源消耗应在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尽量采用可再生能源。如不具备使用可再生能源条件,也可采用低能耗设计方案和设备选择。

②采用可持续的构造设计原则

具体为:无害化-采用对环境的负作用及损害最低的方案,避免在使用对其他自然环境掠夺式破坏的材料;如避免大量使用破坏山体的山石。生态化-水体池岸、河道等的设计要有利于水环境的生物、植物、鱼类的生存;节能化-从住区水环境的生命周期来考察、评估设计方案,优选低能耗的方案;综合化-综合审美要求与功能要求、经济与实用、生态效用与日常维护、保养等多方面的要求。

③文化的可持续

体现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本土化的设计等。治理自然环境在很多时候也必须与人文环境的治理同时进行,才能取得成效。比如,没有城市卫生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制度保障,就不可能实现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中国的7座城市被列入环境污染的前10名,与其说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致,不如说是更缺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要素。文化是城市环境的灵魂。一个优秀的居住区不仅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而且必须要有文化内涵,要与民族文化传统融为一体。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必须有良好的文化环境,这个社会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结束语:

可持续的住区水环境是理想人居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持续的住区水环境的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共同努力协调的结果。在可持续的住区水环境的设计中,要避免过于理想化的冒进态度,而应该因时因地因类制宜,根据居住区的自然、经济、人文等各方面条件来选择技术及应用技术的程度,充分照顾业主、住户的接受程度,不但要创造生态可持续的水环境,而且要保证其可持续的运行与使用。

总之,创造可持续的住居区水环境任重而道远,但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放弃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代之以可持续之道。

参考文献

1.朱钧珍,园林理水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1998

2.夏云等,生态与可持续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

3.王维,人•自然•可持续发展,首都大学出版社,北京,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