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范例6篇

医院院感防控措施

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范文1

关键词 手术室 感染因素 防控措施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61

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在广义上是指住院患者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治疗或工作期间新获得的感染。医院内的患者一般都患有各种疾病,多带有致病微生物,加之医院属于人口密集地,是各种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有利场所。而患者一般都免疫力较差,或因一些侵入性医疗行为操作造成一些创口,特别容易被致病微生物侵入并造成感染。这其中,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之一,作为抢救与实施手术的场所,抢救与手术用具、器械、患者的创口等都暴露于手术室空气之中,一旦发生感染,不仅直接影响了手术患者的预后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1]。因此,加强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监管,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综合水平。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

手术室空气环境污染:手术室来往患者及医护人员非常频繁,且进入手术室抢救或手术的患者患病类型各异,其身上所带致病微生物各异,所以手术室空气环境是导致医院感染或交叉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手术室内人员或所用器械、用具的流动都有可能造成手术室内空气环境的污染,而手术室内空气环境的洁净程度又直接影响到患者创口的健康和愈合效果。有文献称,国内医院每天的第1台手术手术室空气中微生物含量的合格率平均达95.7%,而连台手术后手术室空气中微生物含量的合格率仅达78.5%[2]。

手术室医护人员手污染:医务人员的手是引起感染的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手术前刷手不认真,不能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刷手,各种操作前后难以及时洗手、消毒,连台手术用具混合使用如监护仪、血压计袖带、输液止血带等,可造成病原体的间接传播[3]。另外,抢救危重患者需要快速进行各项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吸氧、导尿等,在进行操作前医务人员往往不能及时对手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且无菌操作中不能保证严格的无菌,为继发感染埋下隐患。

手术室医疗器械、物品污染:手术室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与灭菌的质量对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否产生直接影响。手术室医疗器械、物品在使用后若因清洗不彻底、消毒与灭菌不严格,当再次投入手术使用,则极容易引发医院感染。尤其是高压蒸汽灭菌环节,直接影响到手术室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程度。

手术室管理方面不严格:手术室医务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对无菌操作技术、消毒灭菌效果和区域隔离缺乏长期有效的检测和监督管理;对于患者出现的医院感染常常因感染症状的迟发性而被忽略是与手术过程有关。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手术室管理制度方面:医院领导应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有充分的认识,落实相关责任制,加强组织管理与监督。并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及相关职能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使得上述工作、医护人员能够熟悉及熟练掌握《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洁净区维护标准操作程序》、《洁净式空调机标准操作程序》、《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多项操作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4],并开展交流会、组织参观学习,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进而达到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率的目的。

手术室区域划分与隔离:手术室应严格划分为最靠外侧的非限制区、中间位置的半限制区(污染手术间)和最靠内侧的限制区(无菌手术间)。出入手术室应采用双通道方案,即无菌手术通道和非洁净处置通道。无菌手术通道包括:患者通道、医护人员通道和供应洁净物品通道;非洁净处置通道主要用于处置手术后敷料、器械等污物。手术室的卫生通过用房、消毒供应用房、手术辅助用房和手术用房等区域用房应标志明确、隔离严格、消毒彻底、洁污分流,最大限度地避免手术室内及手术室间的交叉感染。

手术室空气的净化:洁净手术室的诞生有效地改善了手术室的空气和环境,对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手术感染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手术室天花板和墙面均应采用光滑、无空隙、防火、防湿、易清洁的材料,墙角为防止积灰应呈圆形,窗应为双层并使用铝合金窗框,有利于防尘保温。手术室按室内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和生物粒子数分为不同的净化级别,即百级手术间、千级手术间两个和万级手术间,不同的手术洁净度要求规定了使用何种洁净级别的手术间。为保证手术室的洁净度,必须通过通风系统来排除手术室内废气,确保一定量新鲜空气的流通,祛除尘埃粒子和微生物粒子并保持手术室内必要的正压环境,从而达到无菌的目的。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通风过滤除菌装置,使空气净化,并依据手术室的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湍流式、层流式、垂直式)。净化空调也是在手术室中不可缺少的配套空气净化技术,在预防感染、确保手术成功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现代高水平的手术室要求配备有高质量的净化空调,以达到更高标准的空气洁净度。

手术室人员手的清洁:手术人员的外科洗手是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参加手术的人员若洗刷手的程序不够规范则很容易导致患者的感染。有调查统计显示,由于医护人员洗手的不彻底而导致的患者感染占医院感染的总发生率的约30%[5]。因此,所有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执行有效的洗刷手制度,按普通洗手或外科洗手的程序步骤认真对待、严格实行并互相监督。

手术室物品的清洁[6]:手术室所有手术用器械、用品原则上能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灭菌的就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实施消毒灭菌。对于不耐高温、高压的器械及用品可采用每立方米10ml 40%的甲醛混合5g高锰酸钾放入熏箱熏蒸的方法或采用2%的戊二醛浸泡20分钟以上达到灭菌的目的。每天用消毒液擦洗地板,3次/日定时紫外线消毒,每次消毒60分钟,接台手术之间亦须紫外线消毒30~60分钟。每周定时用75%的乙醇擦拭1次紫外线灯管;用清水擦洗空调机1次;用消毒剂消毒过滤板1次并至少湿式清扫并消毒手术室内所有物品1次。每个月做1次空气菌落培养,其菌落数必须控制在手术室规定范围之内;用指示卡监测消毒液的有效浓度1次。

手术室术后器械物品的消毒与处理:手术使用的器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是否发生手术室医院感染。若清洁及灭菌消毒的不彻底、不严格,则极易造成手术室医院感染。感染类手术后的器械应先用0.5%的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擦干上油;非感染类手术后的器械应先用洗涤剂浸泡,彻底祛除器械上的黏附物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消毒灭菌工作;特殊类手术后的器械应采用双重高压灭菌法处理。

正确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可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一次性手术医疗用品应与其他物品分别放置,设置专室专柜并保持干燥与清洁。手术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必须由专人负责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液和分泌液等均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7]。因此,手术过程中所用的沾染上患者血液等体液的敷料、布类及手套必须经焚烧处理。手术中使用的锐利物品如手术刀片、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麻醉穿刺针头、缝针等锐利的废弃物应放置于专用的锐器容器内,每天由专人统一负责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讨 论

手术室作为抢救与实施手术的场所,担负着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之一。抢救与手术用具、器械、患者的创口等都暴露于手术室空气之中,一旦发生感染,不仅直接影响了手术患者的预后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因此,制定完善的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制度,落实科学有效的隔离方案和消毒灭菌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的操作规程,可有效防止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清兰,杨秀菊.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8(2):66-68.

2 白桦,张安琴.汶川地震救援中手术室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989-990.

3 王淑萍,田秀荣.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J].新疆医学,2008,38(8):121-123.

4 J T Walker P.Hoffman A M,Bennett,et al.Hospital and community acquired infection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design and testing of infection control rooms[J].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07,65(2):43-49.

5 赖金环.手术室医院感染存在因素及控制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4):700-701.

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范文2

摘要: 目的:探讨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控制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 2015 年 6 月至 2016 年 6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80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了解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引发原因,于 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7 月实施针对性预防和控制措施,并随机选择 800 例作为观察组研究资料,观察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手卫生至医院感染发生率 3.00%显著低于对照组 8.75%, P<0.05。结论:针对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控制可有效减少该情况的发生,进一步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院活动安全性。

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范文3

关键词:医院 护理管理 院内感染 防控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36-02

医院感染问题是随着一所医院的建成到投入使用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存在,作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一直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积极的相应,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工作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常规护理工作是否到位和监管力度。所以,加强医院的护理管理即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问题的发生和扩散,与此同时还能借此规范医院护理工作质量和水平。

1 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措施

1.1 提升个人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意识。院内应该积极推广医院感染的概念和危害,开展培训及学习活动告知医护人员对于医院感染防制工作的义务和责任,将医院的控制感染的规范化管理行为简化落实到个人行为,以此约束护理工作中的行为措施,提升护士人员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培养其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

1.2 医疗器械的消毒及医护人员的卫生监控。医院每天都有大量的医疗用具需要及时的消毒才能使用,例如日常检查及护理工作中要用到的温度计、听诊器等,这些都是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之后才能给下一个患者使用的,除此之外,护士还应在使用前检查其有效使用时间及用具质量,防止不合格或是坏损等因素造成医院感染现象。同时,由于医护人员是日常护理工作中最常也是最长时间接触各类医疗用具的人,所以除了使用前的监管外,医护人员才是这些用具的直接监管者,一旦由于自身的疏忽第一个受害的也许就是自己。面对每天的长时间接触还要做到勤洗手,这被证明是一种防控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单的措施,防止由于手接触而产生的医院感染,由于自身的行为不规范或是一时的疏忽没有做好自身的卫生整洁而导致自身感染以及交叉感染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1.3 加强医院环境的管理工作。医院环境如果被污染,医院感染就将会出现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医院环境作为感染媒介,一定要严格监管不容马虎,病房的环境和卫生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例如病房的通风情况和湿度控制,除了隔离病房之外,普通病房要始终保持55%左右的相对湿度;病房内外卫生垃圾的清扫要及时,每天要做到湿式扫床湿式擦地,擦拭的液体要选用含氯的消毒液;空调的消毒和清洁要每天进行一次、病房内陪住情况和探视制度的规范化管理、院内人员流动状况等等都必须严格尊早医院的规定来完成,特别是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医院,由于每天病患人数多,病房内各类疾病细菌都会增加,长时间如果没得到清洁会诱发病人出现呼吸道等疾病,降低病患的抵抗力,出现交叉感染等,更加容易造成医院感染。

2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的预防

2.1 建立合理有效的护理与医院感染管理相结合的体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相关文件要求,在医院建立健全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比如设立一个医院感染管理文员会,下设感染管理科,其又可更具医院实际情况细化出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此外,还要完善院内护理管理体系,以护理部为首,由科室护士长到监控护士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做到每一级都有负责人,都有监管人,全院动员,将防控医院感染最为衡量院内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采取自查、互查、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等方式,检查结果与科室目标考评挂钩,从而切实保证监控工作的实施。

2.2 改善医院建筑结构和增添必要的设施。根据国家颁布的《综合医院建筑标准》中,有关建筑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改造措施,例如增加医院各层的洗手设备数量、墩布池、废弃物处理的设施设备等,同时在医院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性的配备必要防护用具及设备,以保证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

2.3 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护理部应该和感染管理事物的专职人员紧密合作,在院内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开展医院环境建设和医院感染预防等等的相关讲座和培训活动,教授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内容,使得医院内人员都能熟悉和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和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同时合力制定一些针对本院的医院感染问题相关奖惩制度,使院内医护人员在进行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中有行为意识、严格做到规范化的操作,此外,还要不定期的更新相关防治工作的最新资讯和新进展,掌握更多的自我防护知识,不仅能提高自身各项操作的规范化还能及时的为病患和其家属进行相关的教育指导,使其积极配合医院的工作。

2.4 认真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考核、监测及反馈。感染管理科与护理部一起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制度,认真做好监督、检查、指导及考核工作,目的是让各科室清楚知道本科室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增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积极参与并重视此项工作,从而推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范文4

【关键词】 人流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本文对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 前来河南省中医院实施人流手术的患者(2000例)给予临床分析, 总结医院人流室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有效措施, 达到降低人流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现报告如下。

1. 2 方法

1. 2. 1 研究方法 2012年本院仅对人流室医院感染实施常规预防与控制措施;2013年初, 本院总结以往经验, 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讨论, 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及难点并加以解决, 在人流室常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基础上进行完善。记录2012组与2013组人流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满意度(自拟满意度调查表, 内容包括人流室环境、服务、治疗结果等, 满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则患者满意度越高), 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1]。

1. 2. 2 预防与控制措施 ①成立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负责本院人流室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指定总负责人及分项责任人, 专项责任人专职负责具体工作;②人流室应定期开窗通风, 每日给予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室内仪器及物品、地面湿式清扫(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拖把后清扫), 每人次手术完成后应彻底更换手术床一切用品;③每季度监测1次消毒液体, 每月不定期对空气、医护人员手部、室内物品细菌分布情况进行检测, 每周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无水酒精擦拭1次, 每半年监测1次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低于70 uw/cm2则应更换灯管);④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 手术前后均应对鞋、衣、帽完全消毒, 穿戴无菌衣及无菌手套, 一次性物品使用完成后集中放置并指定专人销毁;⑤若医护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或自身皮肤出现外伤, 为避免交叉感染应暂停该工作者操作人流手术, 每年对医护人员进行乙肝、艾滋病及梅毒检测一次;⑥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医疗器械应由院内消毒供应室集中回收消毒, 纱布、棉球等物品拆开无菌包装后应于24 h内使用完毕;⑦手术完成后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 接触患者前应使用流动水、抗菌皂液洗手;⑧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 提高医护人员实施人流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积极性, 若条件允许可指派专人监督工作, 及时纠正错误现象;⑨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国内外人流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先进措施, 探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提出解决办法, 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完善工作流程。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 患者在医院内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类疾病称为院内感染, 可包括治疗期间内感染或治疗期间获得而出院后感染[2]。人流室是各医院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主要场所, 也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重点场所。研究显示, 若患者实施人流手术期间发生院内感染, 则将延长患者治疗时间, 且对其身心均造成一定损害, 甚至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 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3]。因此提示医护工作者对医院人流室进行必要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将有效降低实施人流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几率, 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本文研究可知, 2012年本院对人流室院内感染采用常规预防与控制措施, 发生院内感染患者占人流总数9.00%, 患者对本次治疗满意度较低;在2012年工作基础上, 本院2013年完善人流室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发生院内感染患者占人流总数仅为0.70%, 且患者对本次治疗满意度显著上升, 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对医院人流室进行完善的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可显著降低人流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几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利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少芳,王文珊,李少芬,等.五种微生物感染与人流术后不孕关系的研究.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3(1):21.

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范文5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监测;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5-0115-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5.061 

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也是医疗高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通过开展医院感染病历与高危因素监测,采取普遍性干预与针对性加强护理等措施,指导临床科室规范落实感染防控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笔者对2013年1-9月(对照组)与2014年1-9月(干预组)确诊的185例和145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感染相关因素、侵害性操作分布的变化。选择2013年1-9月(对照组)185例非干预阶段及2014年1-9月145例(干预组)干预阶段的医院感染确诊病例。入选标准符合卫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全院确诊医院感染病例。2013年1-9月共收治住院患者18 837例,发生医院感染185例,201例次;2014年1-9月 

共收治住院患者21 294例,发生医院感染145例,154例次。患者年龄4~91岁,平均(47.5±43.5)岁。感染病例分布居于前三的科室是血液肿瘤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采用实时监测,临床科室对确诊院感病例按北京市院感质控中心制定《院感病例监测登记表》内容对患者基本情况、危险因素、侵害性操作等逐项填写并网络上报,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院感病例进行核实确认。 

1.2.2 实施干预控制对策 

1.2.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观察病情变化。(2)遵医嘱进行治疗及护理。(3)落实疾病护理常规。(4)出院护理指导。 

1.2.2.2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院感防控措施,给予加强护理 (1)普遍干预。据2013年监测数据,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如呼吸道、泌尿道、血液感染等医院感染典型病例分析与防控要点。院周会上组织学习医院感染防控文件。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相关危险因素、侵入性操作等,定期统计、分析,向临床科室反馈。(2)针对性干预。①感控专职人员参加临床感染病例讨论会议,成立干预控制小组,由护士长、管床医师及护士组成,加强医护沟通,护士长组织规范落实重点院感防控措施。②感控专职人员到临床科室指导护士对有相关高危因素患者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实施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落实分组护理与接触隔离,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指导长期卧床与高龄患者正确咳嗽,加强口腔及会阴部清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下地或床上活动,利于口咽部分泌物引流。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做好保护性隔离,加强病室清洁消毒。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加强血糖控制。③对有易感因素及侵害性操作患者每日进行护理评估。观察患者体温变化,监测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发展过程。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置管,长期留置导管者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怀疑置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加强细菌学监测,定期留取培养标本。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④教育培训医务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及标准预防,加强手卫生依从性。⑤改善宿主易感性。如对昏迷患者定期吸引口腔分泌物等。⑥针对呼吸道部感染高发的情况,重点加强以下护理措施:管床护士亲自或指导家属为患者翻身、叩背,病情允许时应每1~2小时翻身1次,空心掌由下至上叩拍胸背部,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松动、脱落后排出,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特别提示操作方法要正确、规范;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留自主呼吸;指导练习俯卧位通气等措施以利于引流。加强口腔护理,根据pH值、口腔污染情况选用合适的清洗液,及时清除口腔、鼻咽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等,以防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能合作者鼓励患者自理,每天早晚2次刷牙,进食后漱口。对于昏迷患者每次注入营养液前均先检查是否有胃内潴留,保证鼻饲管通畅,同时预防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等。患者清醒有吞咽动作后要加强指导反复吞咽。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保持空气清洁,湿度适宜,室内定时通风换气,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⑦针对泌尿道感染高发的情况,重点加强以下护理措施:置管前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置管时严格消毒,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置管后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带管过程中给予会阴擦洗2次/d,患者转换体位、外出检查时及时夹闭尿管,防止尿液反流;每日评估保留尿管的必要性,及时拔出尿管。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⑧针对血液感染高发的情况,重点加强以下护理措施:加强患者宣教,告知其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探视。每天紫外线消毒病室。告知家属、患者戴口罩,每天用消毒液消毒床单位、桌椅、地面、门把手。病室加强通风,避免患者受凉,保持大便通畅。医务人员注意手卫生。帮助患者拍背、排痰。注意消毒、隔离,加强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无法使用字2检验的组间数据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计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比较 

本调查2013年非干预阶段确诊医院感染病例185例,2014年干预阶段确诊医院感染病例145例。干预后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116,P=0.001),详见表1。 

· 

2.2 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干预组感染部位154例次,对照组感染部位201例次。感染部位分部以呼吸道部感染居首位,泌尿道感染居于第二位,血液感染居于第三位。两组各部位分布情况比较,详见表2。 

2.3 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分布 

两组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分布情况比较, 其中营养不良、高龄、昏迷、长期卧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医院感染相关侵害性操作分布情况 

两组病例医院感染相关侵害性操作分布情况比较,其中静脉穿刺、泌尿道插管、静脉高营养、人工呼吸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 讨论 

3.1 干预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评价 

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应首先增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控意识和技能。本研究依据医院感染监测数据,通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普遍性干预和对高发感染部位等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培训临床护士规范落实等措施,提升了护理人员参与医院感染防控的作用。可见,采取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3.2 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分布 

本研究结果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部感染居首位,泌尿道感染居于第二位,血液感染居于第三位。提示在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方面要重点加强规范呼吸道部、泌尿道部、血液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尤其要对临床护士要定期加强以上三个部位防控措施的学习、培训与操作指导,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3.3 医院感染主要易感因素分布 

本研究通过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发现营养不良、高龄、昏迷、长期卧床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应加强对以上易感因素的预防与控制,重视基础病治疗与基础护理,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尤其要对预防与控制呼吸道部感染高度重视。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大量、长时间使用抗肿瘤药物极易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导致多种病原菌感染[1]。高龄患者生理防御及免疫功能衰退导致自身调节能力、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加上对一些药物的敏感性较差,往往病程较长,易导致感染。 

3.4 感染相关侵害性操作情况分布 

本研究两组病例医院感染相关侵害性操作分布情况比较,其中有静脉穿刺、泌尿道插管、静脉高营养、人工呼吸机等侵害性操作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入性操作损伤了组织黏膜,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屏障,导致微生物定植增加,患者易感性增加。减少侵入性操作,规范好操作规程,及时评估侵入性操作的风险,根据各医院的特色建立自已的目标监测体系,执行科学的干预措施势在必行[2]。临床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使用呼吸机、大量的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等操作,这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应做到尽量少做,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应做相应检测,如管头培养、尿培养等,并积极治疗,尽量尽早拔除插管。各种侵入性操作要保证非常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3]。每张病床旁配备手消毒液,在护理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在进行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操作时应封闭感染入路,如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质量可靠的管材,尽量缩短留置导管时间,深静脉置管时,选择正确置管部位,避免股静脉置管,规范做好皮肤的清洁消毒和护理,应在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皮肤的操作,插入部位使用预防性屏障,及时更换敷料,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同时加强基础护理,特别做好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4]。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必须增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与技能,加强感染病例监测与干预管理,采取加强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参考文献 

[1]熊杰,白生华,汪璐,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503-505. 

[2]骆春华,陈春娥,彭胜华.侵入性操作与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177-178. 

医院院感防控措施范文6

【摘要】随着大量新型诊断、治疗方法的开展,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共同目标,医院感染无沦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诊治等研究方面,还是从宏观管理以及预防和控制方面,均面临新的挑战。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医院感染的研究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才刚刚起步,尚存在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不力致使医院内感染率一直未见明显下降。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医院感染现状、医院感染发生原因与研究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研究与实践,应用现代科技技术,进一步了解医院感染病原学、病因学、流行学等方面研究进展、了解医院感染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方可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患者的安全,促进社会的和协发展。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又称获得性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是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医院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影响医疗新技术开展的关键环节;是决定医院生存、长期发展的根基;感染与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密切相关。

2005年世界患者安全联盟的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是由于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感染而使其治疗、护理变得更加复杂,导致一些患者病情加重,一些患者不得不延长住院时间。有些患者出现终生残疾,甚至死亡。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病人安全、影响医疗质量和增加病人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是医疗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共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

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场所,微生物活动猖獗,容易发生医院感染。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高新科技的不断涌现,侵入性诊断、治疗仪器的广泛应用,新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增加,加之有些医院建筑布局不合理,医院感染管理不严格,少数人无菌观念不强等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它不仅影响病人的健康,增加病人的身心痛苦,给家庭、社会、国家造成经济方面的重大损失。

1998年震惊中外的深圳妇儿医院发生多例产妇手术切口感染事件;2005年皖宿州某医院数名患者因医院感染眼球被摘除;2008年西安交大某医院发生数名新生儿死亡的医院感染事件。这些事件向卫生界敲响了制止医院感染的长鸣警钟,由此可见医院感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严格控制医院感染,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对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十分重要。

1 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医院的飞速发展,缺乏控制医院感染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难以发现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例如许多医疗机构不能提供充足的手套、面罩、隔离衣、消毒液、手卫生设施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导致消毒隔离不严格和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

1.2 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重视不够,没有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松懈,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不强,忽视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未尽感染防控职责。

1.3 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不力,医疗机构缺乏医院感染监测。

1.4 缺乏防控医院感染专业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事件,延误控制医院感染工作。

1.5 不少医院医疗设备陈旧,即使许多医院开展了高新技术,而忽视感染预防措施的同步实施。

1.6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薄弱,没行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1.7 许多医院缺乏微生物实验室,无法开展血培养、空气培养,缺乏消毒剂、灭菌剂和抗生素使用指南。

1.8 抗生素的滥用比较常见,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1.9 未认真落实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的具体措施,没有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

1.10 医疗废弃物品管理不严格,环境卫生不达标。

2 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2.1 增加政府对医疗机构经济预算,加大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力度,提供充足的医院感染防控人力和物力资源。有充足的医务人员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充足的物力资源,如手套、面罩、隔离衣、消毒液、洗手液、一次性无菌用品等,才能从各个环节预防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意识,加大对医院感染防控的经济投入,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美国医院感染防控效果研究表明,美国994000张病床中,投入医院费用4000亿美元,感染控制成本8亿美元/年,医院感染控制节约资金24亿美元/年。因此,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不仅能支付医院感染控制计划本身的费用,还能给病人和社会带来直接和间接利益。

2.2 改进医院建筑布局。医院建筑布局合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对传染病房、超净病房、手术室、监护室、观察室、探视接待室、供应室、洗衣房、产房、口腔科、急诊室、医院食堂等,从预防医院感染角度来看,为防止细菌的扩散和疾病的蔓延,在设备与布局上都应有特殊的要求。

2.3 卫生行政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医疗机构建立独立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7月6日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但据了解,我国许多公立医院特别是二级医院以下没有建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不能及时的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更不要说私立医院。卫生行政部门也未严格监管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落实。建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感染管理不严格的医院进行整顿,对不合格的医院则勒令停办。

2.4 医疗机构应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到位。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和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并针对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特别是重点科室的管理,医院要加强对留置导尿管所导致的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项目的监测与管理,认真按照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规范及操作流程、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流程、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流程执行到位。

2.5 重点培养防控医院感染专业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开展血培养和空气培养,定期进行空气、医疗器具、医疗设备及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学监测。医、护、技人员要严格掌握各种相关标本的采集方法,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到位。对不达标的监测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留有追溯记录。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为止。

2.6 更新陈旧的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避免感染危险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对新购进及新增空气净化设备、设施使用前,应及时进行相关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必须达标后方可投入临床使用。

2.7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隔离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具、医疗设备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使用消毒器具、一次性医疗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医疗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2.8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范与质量监管制度,严格按照洗手指征和手消毒指征的要求进行规范洗手和手消毒,以保证医护人员手卫生达标。接触每一位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必须进行卫生洗手或手消毒,临床、重点科室快速手消毒剂必须使用到位,可复用洗手液的取液器必须定期清洁、消毒;使用证件齐全、有效期内的一次性单包装医用洗手液、手消毒剂。

2.9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采用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使用抗生素要有的放矢,应用抑制免疫疗法要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先治疗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检查白细胞动态与其他监测、提供药物预防等。对易于将微生物引入体内的诊断治疗要切实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10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时上报。组织人员采取具体措施,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查找原因,控制医院感染蔓延,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总结经验教训,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2.11 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改善工作人员的卫生与健康条件。所行医院工作人员均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若有不适或疑为传染病,应立即上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需要注射有关疫苗,必要时还可以进行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医护人员还应做好个人防护,一是防止将病菌传给自身或带出病房;二是防止将病菌传给房内的易感者。个人防护中主要是穿戴防护用品(衣、帽、鞋、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及洗手消毒。归根结底就是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2.12 加强医疗废弃物品和环境卫生的管理,特别是私立医院和乡级医院,以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在当今医疗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的形势下,世界各国在保障患者安全方面都面临着各种挑战。为此世界卫生小组织成立了“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全球已有45个国家签署了支持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的声明,截止到2008年底,已有更多的国家参加该项活动。因此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共同目标,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