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思想范例6篇

初中语文教育思想

初中语文教育思想范文1

[关键词]民主教育思想;初中语文;渗透策略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这些都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推动了我国教育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刻体会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民主教育思想,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一、民主教育思想的含义

民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在办学中对教育民主进行的思考和探究的概括。陶行知认为民主教育有以下几个性质: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公平公正的教学理念,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觉遵守纪律。其次,要在民主教育中激发出学生的创造精神,实现自主创新和自主创造,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而是要解放学生的天性。最后,民主教育思想是和谐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用科学、健康、民主的方式构建课堂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民主教育思想的作用。

二、民主教育思想走进初中语文课堂的意义

民主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也代表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当代教育家李镇西也明确提出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想,他指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运用充满爱心、尊重个性、自由平等、宽容信任、追求创新的思想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可见让民主教育思想走进初中语文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民主教育思想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民主教育中,教师要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始终保持思考和探索的状态,为学生树立自主、自觉、自立的学习习惯,这样能加强师生间的亲密互动,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和热情。其次,创造力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民主教育为学生留出了充分的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时间空间,能够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求知的品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民主教育思想能健全初中语文教学体系。让民主教育思想走进初中语文课堂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语文课堂的实践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语文教学的设计感,形成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

三、初中语文课堂民主教育的现状

虽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初中语文课堂存在应试教育思想。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仍然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运用题海战术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导致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无法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违背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影响了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其次,初中语文教师缺乏民主教育思想。许多初中语文课堂民主教育呈现形式化趋势,往往都是教师主导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没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导致初中语文课堂缺乏民主教育的氛围。

四、民主教育思想走进初中语文课堂的策略

(一)构建平等关系,尊重学生想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不能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权威,而是要让学生思考和表达,在交流沟通中探索真理,才能实现民主教育思想。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知道要锻炼学生、教授学生知识,忽视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将民主教育思想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与学生互相分享、互相讨论,一同探索语文知识的内涵,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文思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敬业与乐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梁启超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梁启超的了解,为学生介绍梁启超的资料和写作背景,使学生对写作思想形成初步的了解。接着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课文谈论了什么问题,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围绕这一观点谈论到了哪些内容等,根据议论文的结构划分课文层次。这样能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深入研究课文,讨论作者提出的“有业之必要”、作者运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等,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并为学生拓展“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的典故,丰富学生的语文认知,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合作探究问题,分享学习成果初中语文教学除了教授学生课本知识外,还要锻炼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在民主教育思想下创设出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合理分组,由组长带领组员探索学习,合理分配合作任务,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学习,最后将小组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例如在《沁园春雪》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同桌和小组成员的帮助下理解课文的意义,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和深刻性,感悟课文优美的意境,在小组合作中接受文学的熏陶。这样学生能够自主理解上下阕的含义,概括课文每个层次的含义,理清课文的写景顺序,在探索写景特点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且感受到作者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贯彻了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要求,充分发挥出了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的主观能动性。

(三)创新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在以往的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仅靠粉笔和黑板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创新出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法已经不适用现代化的教学课堂。因此,教师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民主教育思想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吸引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出创新、和谐的教学氛围。

初中语文教育思想范文2

关键词:生本教育;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当前农村初中语文学习课堂上,由于受教育资源、教学方式限制,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大、语文素养较低的现象,亟待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即“生本教育”模式来改善现状,改革语文教学理念,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过程中贯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科的魅力和乐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一、“生本教育”思想的概念和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现状

1.“生本教育”思想的概念

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它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生本教育是在素质教育大旗下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采用多种形式自主学习。

2.当代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现状

在众多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条件滞后,初中语文教育始终处于较为单一的传统的模式之中,学生在沉闷枯燥的学习环境中,渐渐丧失了对语文学科学习的乐趣。在调查结果中,表达喜欢语文学科的学生占比低于20个百分点。在不喜欢该门学科的情况下,学习质量就更无法保证了,农村初中生的语文素质一直是处于远远低于城镇学生、城市学生的状态。

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其地域带来的特殊性,利用生本教育思想释放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二、利用“生本教育”思想培养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明确指出:“生本教育是把教师好教的教育变成学生好学的教育。”在农村初中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享受语文的乐趣,主动投入学习之中。下面将对如何利用“生本教育”思想培养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分析讨论。

1.生本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应该以阅读为核心,辐射影响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

教师应该尊重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这个年级特有的活泼好动性,教学过程应该充满想象空间,让学生放飞思想,据此来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呵护学生的学习自信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流露和个性特点

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表示理解,并且能够根据个体差异性,了解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采取不一样的活动形式,尽可能满足个体意愿,使教学活动发挥意义。比如说在人教版教材《最后一课》一文中,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韩麦尔的性格,学生各抒己见,每个人的独特理解和观点都能得以表达和尊重,并且在过程中加深和完善了理解。

4.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极易受到挫折,教师应该积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鼓励为主,劝导为辅。

5.教师要适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示欣赏和肯定,通过赞美让学生增强自信,享受努力的过程

在课堂内外都要注意使用正面的评论语,尽可能地去鼓舞学生,激发其学习潜能。

6.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尽可能深入地投入主题活动中,自主感悟和体验。

7.运用多元化的形式,提升现行新课堂教学模式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斑羚飞渡》一文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教学效果,通过播放斑羚、镰刀头羊的图片、动画,飞渡过程的短片,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融入更多的教学道具,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字所营造的生动形象,亩激发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和热情。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语文学科教育朝着生本教育思想迈进,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生本教育,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实现自我价值,在课堂上个性得到尊重,从而热爱课堂,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育思想范文3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和重要性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帮助中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从中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有许多方面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有着十分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中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完善中学德育内容、充实中学德育手段的需要。

中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这些中学阶段德育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同时,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虽然不属于中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范畴,但可以对中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因此,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有助于完善中学德育内容。另外,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实现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中学德育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有助于充实中学德育手段。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解决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

初中语文教学对中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中学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中学不重视对中学生的德育,也就难以意识到初中语文教学对中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不注意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上课方式、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这都影响到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注重发挥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素养,增强德育渗透效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也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到各门学科知识中,使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过程。下面我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些看法。

1.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学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也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且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性。

2.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中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道德观念淡薄、思想品质低劣,只讲交易、不讲友谊,只顾赚钱、不顾道义,只讲计较、不知友好,出现了一些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我们要采取正面引导、说服教育的方法,用书本上的先进人物和实例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端正的学习态度与爱科学、爱创造、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上还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锻炼生存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此外,还可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革命前辈讲革命传统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把课本上学过的人和事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德育渗透的力度。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思想言行,用自己健康、积极的思想和言行去影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

3.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程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水平。

初中语文教育思想范文4

英语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还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渗透各种思想道德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初中英语教育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现阶段,教育不再仅仅是向学生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提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能取得较好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学生的各个学科中都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英语作为初中英语学习的重点学科,当然更应该积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 英语新课标的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能,而且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初中英语教育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1. 挖掘英语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具有工具性、文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等主要特征,通过英语教学,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同时通过英语教育,学生还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做人准则。虽然在英语教育当中,涉及到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识远远没有语文学科和政治学科那么多和明显,但如果英语教师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就会发现,其实在英语学科中也有很多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七年级刚进校时,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明白英语不单单是一门语言学科或者工具学科,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也不能仅仅是为了拿到较高的分数,还要掌握较多的英语运用技能,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熟练地运用英语和外国朋友、外国专家进行有效的交流,了解外国的风俗人情、外国的文化以及外国先进的经验或技术,积极借鉴和吸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将具体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重点提出来,比如在学习问候语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文明用语的具体教授。在学习My Country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时,英语教师要通过对中西方国家的分析和对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学习“My Family”时,教师可针对性地开展尊老爱幼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评判标准之一,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做起,在家要尊重和孝敬自己的父母,要能体会父母养家的辛苦,特别是一些父母在外面打工的学生,要能够真正地体谅父母的难处和不易。要学会关爱自己身边的弱势群体,如在乘坐公交车时,要积极给老、弱、病、残、孕人士让座。在讲到动物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动物在我们的生存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让学生用简单的句子表述自己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喜欢。其实,英语教材中还有很多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挖掘,然后将其恰当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起示范作用

初中语文教育思想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学习兴趣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素质教育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中学生普遍有着充分的自我表现力,寻求外界的关注与认可。语文课程是实施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最佳渠道,教师在对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进行讲解时,可以文章中人物和事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将自身代入人物,在此基础上设问“如果是我我会怎样做”等,从而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反思的能力。

(二)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丰富自身的情感与文学素养,提升自身的理解、探究及归纳能力。通过朗读、写作训练,培养表达能力,同时使内心的真实情感得到抒发。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内容,可以为学生规划一条正确、科学的发展方向。

(三)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

在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肩负着培养中学生德育素质的使命。为了素质教育能够在初中教学中顺利落实,教育部门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组上也大量选用了利于思想道德教育展开的内容。初中生正是价值观、道德观建立的重要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正确的是非观[1]。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创造较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新奇有趣,从而主动投入学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展开[2]。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情景式教学,鼓励学生根据在阅读文章时产生的感悟与灵感,以个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写作或绘画创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的作品,或当众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这种多样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实践性的内容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形成团结互助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主要目标之一,有助于学生通过思考了解事物的本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研讨,大胆阐述自己心中的想法,汲取不同的意见与观点,打破思维的束缚与框架。例如,学校可以举办初中生创新性写作大赛,大赛的主题需要与当前社会的时事热点相关联,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写作,以创新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看待事件与问题,最终回归到对事件与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培养中学生关注身边及社会上的人、事、物的良好习惯。在写作大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传播、创新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分析能力。

(三)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

初中时期的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在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对其进行辅导与教育,学生就容易形成偏激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爱国意识与团队精神,养成其善于为他人着想的良好道德修养。以永铭中学为例,语文教师在对教材中的内容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从德育的情感性、思想性、审美性、实践性、文化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将文章的中心思想与道德品质相关联,引导学生思考“遇到这种事情时,我会怎么做”“如何才能避免这种事发生”“我应该怎样和大家合作”等,从而对中学生展开德育教学。

初中语文教育思想范文6

【关键词】 德育 熏陶 潜移默化 渗透

同志在国庆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之一,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下面就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 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广。对初中学生而言,它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一是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二是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四是养成自觉的法律意识。语文不是政治课,它是以使初中学生通过训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根本宗旨的。另一方面,"文以载道"的特点,又决定了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总是承载了大量的思想内容。这两点,决定了初中语文课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特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这方面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征。

一是其思想内容大多呈现为经验形态,并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而逐步深化和发展。例如革命爱国主义的内容,以《最后一课》为代表。这是法国作家都德的名篇,它通过学生小弗郎士幼稚的心灵和眼光,直观地表现出教师韩麦尔对自己母语的爱,实际上寄寓了对自己祖国的深切的爱。小弗郎士的"经验",使课文显得浅显易懂。而《藤野先生》、《雷电颂》等爱国主义的内容不但在量上增加了,其表达方式也复杂起来。后者向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但在日本期间的见闻,使他深感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给别人示众的材料,从而使他毅然弃医从文。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何传达给学生,是需要教师认真下一番功夫的。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要借助于感情。一种经验要成功地向别人传达,也必须借助于感情。所以,初中语文课中的思想内容多数呈现为经验形态,决定了语文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注重相应的情感教育。

二是其思想内容的载体极富形象性,这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载体,这里指包含一定思想内容的课文。它们大多由具体的事实、事例、人物等等所组成。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绝大多数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总是通过对特定情感的表达、事实的叙述、景物的描写、故事的展开,来寄寓特定的思想内容。茅盾的《白杨礼赞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杨朔的《荔枝蜜》等课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对某种品格的赞美和对美的热爱。《生命的意义》和《鞋》等课文,既是对保尔和"大个子军人"这两个英雄人物的描写和赞美,又表现出 一种生命哲理的思考,使读者的思维受到一次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

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

1、教师要不断增强德育渗透意识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在教材处理中善于发现和深入挖掘德育的内容,不断地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才能使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师以身垂范,为人师表,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是寓德于文成功实施的基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打成一片,运用自己的影响和感召力,去营造良好的德育智育氛围,培养和谐、融洽、彼此信赖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吮吸健康成长的甘露,获取全面发展的营养。

2、在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目标

语文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编辑学校小报、墙报和黑板报;指导学生搞好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与才能。

3、发挥德育在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当前更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工作,创造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也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的:"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时刻牢记"教之道,德为先。"的道理,不顾此失彼,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新世纪的"德育工程"任务还很艰巨,如何将德育工作有机的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自觉的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窦桂梅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紧扣教材,渗透德育》魏俊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