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思维训练的基本框架范例6篇

临床思维训练的基本框架

临床思维训练的基本框架范文1

1专业课程单项实训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繁多,大多数都是一些验证性、重复性的实验,这些实训内容大部分都是条块分割,只要按照实训指导,用指定的方法,完成固定的步骤即可。这种实训教学模式对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学生只在规定的框架和既定的思维下进行实训操作,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将阻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圆,同时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出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为培养出跨世纪的高质量医学人才,必须对传统实训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改革,而作为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实训教学就成为改革的新方向。

2综合实训的内容和意义

2.1综合实幸唷的内容为了体现综合实训的综合性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结合目前医院临床检验科的实际情况,经专家反复论证,选择了临床检验基础、免疫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等课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实训项目整合在一起构成综合实训项目,这些项目综合性强,与临床检验科常规的检验项目紧密联系。综合实训的内容包括:血液常规检验;尿液常规检验;粪便常规检验及隐血试验;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乙肝两对半检验;肝功;肾功;临床常见标本(血液、尿液、粪便、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等)细菌学检验等20项。

2.2开展综合实铡的意义综合实训突破了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束缚,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系统地掌握知识,综合应用知识,从系统的角度来研究问题。综合实训中的实训方案一般涉及多个知识点,它在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上起着重要作用。开展综合实训,从总体上提升了医学检验实训的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训操作技能,为其以后参与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开展综合实训的结果及评价

3.1综合实训时间的安排反实训方式综合实训安排在临床实习前两周进行,计划总学时为68学时,培训方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分项目集中训练。同时,学校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多练习,查漏补缺,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2综合实训的锞后总结与讨论每次实训完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结果进行透彻地分析,尤其对失败的结果要认真分析,找到错误的原因,使学生知道对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也很重要。学生分组讨论实训结果,有利于提高其实验的成功率,总结实训操作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训分析能力。

3.3综合实训的评价方法实训操作技能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可以使教师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还可以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131。为了对学生整个综合实训过程进行评价,我们制订了各个综合实训项目的考核评分标准。综合实训课程结束后,教师对这些项目进行编号,让学生抽签进行单人考核,以动手操作为主,考核不及格者必须补考。

3.4综合实训问卷的调查内容问卷调查包括:(1)教学目的是否明确;(2)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应有的训练和提高;(3)教学学时是否合理;(4)教学进度的安排是否合理;(5)对综合实训是否感兴趣;(6)综合实训结束后有无收获。

3.5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展综合实钏的效幂评价从表1可以看出,对2007级和2008级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实习结束后返校的学生进行专项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分别有96.5%和97.9%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训教学目的明确;分别有94.7%和95.7%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训使学生的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应有的训练和提高;分别有66.7%和68.1%的学生认为实训学时合适;分别有80.7%和81.9%的学生认为教学进度安排合理;分别有94.7%和96.8%的学生对综合实训有兴趣;分别有93.1%和92.5%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训结束后有收获,主要表现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供了一个临床模拟锻炼的机会,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实习医院检验科的许多带教教师也认为2007级和2008级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熟练,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日常检验工作。

4体会

4.1绦合实训有利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实训提高了学生掌握医学检验技术的实践技能、对常见的检验项目能进行熟练正确地操作、评价各种检验结果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具备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4.2镶合实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训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取得较好的效果。

4.3综合实训能够有效地与临床工作岗位接执综合实训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归纳,并与职业技能进行整合实训,综合优化了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实训也解决了知识、技能在临床检验工作岗位及工作情景中的应用问题,从而达到了实训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顺利对接。

临床思维训练的基本框架范文2

关键词:项目驱动;情景教学;实训

随着近年来医学院校对护理学生的扩招,大量学生选择护理专业学习。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化护理的发展,对护理队伍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医院护士初始学历大部分是大专,因此要适应市场和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成人护理》作为护理专业核心课程,融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于一体,对培养护士的核心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实训教学是《成人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护理专业学生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医学院校办学规模扩大和学生人数增多,使得医疗与教学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护生的同时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护理教育界研究的重要内容。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我院2013级护理专业26个班中2个班102人作为实验组,另2个班105人作为对照组。年龄19~22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护士核心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2个实验班的《成人护理》实训课采用项目驱动教学。对照组常规教学。

1.2 教学方法

1.2.1 校院合作,合力编写《护理综合实训》教材。以护理实训教学为框架,以机体各系统疾病的临床救治与护理为项目任务,以案例学习、情景模拟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核心能力为目标,将护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力求反映临床护理新进展、新思路。从基础护理-临床疾病护理-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设计编写大纲,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以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实践工作。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突出综合模拟实训特点,利用simman综合模拟人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模拟培训情景,以任务为导向,从简单到复杂,训练临床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判断和决策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临床角色。

1.2.2 编写《校企合作编撰课程情景病例》。以《护理综合实训》中的病例为主线,案例均来自临床一线,专兼职教师反复讨论,明确每一个实训项目的学习目标、实践操作相关内容、设备需求、模拟临床情景的纲要、模拟场景设置等,专兼职教师自主设计情景,编写《校企合作编撰课程情景病例》,形成一本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情景教学指导用书。

1.2.3 开展情景模拟教学。以《校企合作编撰课程情景病例》为蓝本,以认知理论为基础,每一个情景病例为一个实训项目,着眼于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分为3个环节:准备病例模拟练习学生互评老师总结。准备病例环节,要求所有学生均参与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准备时分配好人物角色(如病人、护士、家属);模拟练习环节,1组学生进入训练室,学生根据临床病例进行双向有情感的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病史采集、护理体检过程,根据病人的病情演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其余学生在教室观看,老师在控制室里模拟病人的声音并根据学生操作的正确与否更改病人的某些体征。

1.2.4 模拟临床场景综合实践能力考核。设置常见病多发病模拟临床场景,考核内容力求全面,包括人文关怀、语言沟通能力、知识掌握熟练程度、技能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

1.3 效果评价

实验前后运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测量。该量表由刘明等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质性研究框架基础上编制而成,包括7个维度、58个条目,以Likert 5级积分法(0=完全没有能力,4=很有能力)计量。该量表总体信度Cronbach 's α值0.89,7个维度Cronbach's α值为0.79~0.86,两周间隔重测信度Pearson's r=0.83,效标效度r=0.44(P

2 结果

2.1 模拟临床场景综合实践能力考核(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践考核成绩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实践成绩高于对照组(P

2.2 核心能力情况

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核心能力采用Mann-Whitney检验,两组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法律与伦理实践、人际关系、临床护理、领导能力、教育与咨询等均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 项目驱动情景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实践考核成绩。情景教学中,护生是实训教学的主体,护生利用已学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和决策。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决策能力,知识掌握更牢固,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的《成人护理》实践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生。

3.2 项目驱动情景教学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缩短教学与临床之间的差距。教学中为护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将实训设置到临床真实情景中去,亲身体验角色。根据案例中所提供的不同情景,学生快速地评估患者,确定主要护理问题,综合应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护理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项目驱动情景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以护生为主体的开放教学模式,护生在直观、形象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挖掘每个护生的潜力,调动每个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成人护理了》实训课中开展项目驱动情景教学,通过临床病例的引导,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沟通技巧,改变护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初步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和解决实际护理问题以及领导能力等护士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明,殷磊,马敏燕,等.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消毒验证性因子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3(43):204-206.

临床思维训练的基本框架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成果

实训教学是高职学院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进一步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创造性的谋划工作,使实训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打造全国一流、全区领先的实训中心,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

1 破除传统,修整实训授课计划,发挥实训场地的效能,满足学院不断扩大的招生形势

随着我院扩招,护理学生人数成倍增加,教学任务繁重。每学年20多个班,几近1500人,共需进行29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实训,常规实训时间又只能安排在下午进行(学生上午绝大部分时间上理论课),各班上课进度不同,实训准备也不同,实训工作量大增。在实训场地不扩大的情况下,实训中心老师顾全大局,破除传统的实训授课计划,增加实训时间,强化学生的实训工作。一是每日实施第8,9节开课授课;二是每日晚间开放实训室,供学生训练;三是双休日开放实训室供学生复习。由此,实训教师加班加点,呕心沥血,使实训室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确保了实训教学有条不紊的开展,满足学生对实训功课的不断需求。

2 打破框架,聘请医院护理专家,实施开放式办学,建立新的实训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实施开放式办学,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路子是必由之路。实训中心大胆创新,打破从课堂到课堂的框架,聘请医院护理专家参与护理实训中心的授课及基地改建,努力体现实训基地真实的临床护理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临床护理情境下按照护理岗位对基本技能的要求,得到护理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技能训练与临床护理岗位零距离,让学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适应护士角色的转变。

3 集思广益,超前谋划,建设具有现代元素的信息化管理实训基地

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建立以之相匹配的实训基地,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根据现代护理技术发展要求,必须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得到完善的护理职业训练。同时,还需体现临床护理岗位新技术,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因此,实训中心不满足现状,在原有实训基础上,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一是根据各种临床技能要求,制做1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视频,安装到学校的教学资源网,共校内外学生学习;二是实训室通过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建设和软件开发,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视频与实训中心触摸屏系统连网,供学生训练时,随时触摸屏登录、点播和查询,实现高质量网络化实践教学实时声像直播等;三是在仪器设备的配备上注重高水平、高层次、先进性和实用性。如中心配置的心肺复苏模拟人,其仿真性、先进性已达国内先进、区内领先的水平。

4 博取众长,组织编写护理实训指导教材,不断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方式

开发具有高职护理特色的课程和教材,能更好的适应护理职业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因此,实训中心全体人员,积极开发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实训教材,规范并完善各课程实训项目。在系主任的牵头下,经充分筹备,利用半年时间,编写出有高职特色的护理实训指导的《护士职业基本技术实训指导》教材。在2012级已正式使用。其特色表现为:一是通过常用护理操作的每一个步骤的沟通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自我练习,教学效果已得到良好的评价;二是明确训练的临床路径,让每一位教师的带教程序规范、统一,使学生对每一项技能操作流程明确、易于掌握;三是进行临床病例的综合实训分析和操作指导。拓展学生临床思维。因此,该书受到教师学生的欢迎。

5 科学管理,大胆尝试,建设区内领先、国内先进的卫生技术人才实训基地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对护理人才的要求,护理实训基地应是一个开放型、综合型实训基地。为此,护理实训基地,不仅是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区服务、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和可靠保证,同时还应具有前瞻性、持久性,并向社会开放,为社区所用,为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护理人员提供合适的培训基地,为公众谋福祉。因此,实训中心在系分管领导的指导下锐意改革、规范管理。具体有五:

一是建章立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梳理各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行为标准,把解决问题与建章立制紧密结合,促进实训中心内谋发展、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二是建强队伍。实训中心牢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之宗旨,在高效、高质完成大量实训教学任务的同时,科学规划,不断送教师外出学习。从“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以来,共安排3人次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不断建强实训中心师资队伍。

三是提升理论。请进来和坚持集体备课是实训中心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另一法宝。对每一项护理技能操作,坚持开课前备课已成为实训中心一曲主旋律。但由于实训工作量的大增,各个老师课程的大满贯,集体备课时间只能安排在中午进行,每一位教师毫无怨言,全力以赴,坚持到课,确保实训课程的规范。大讨论后,针对实训过程中有争议的问题,集体备课又融入了新元素:请临床一线专家亲临现场指导,使学生技能训练与临床护理岗位零距离对接,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医院的工作要求。

四是循循善诱。实训中心教师爱生如爱子,兢兢业业。教学中即严格要求,又耐心启发,在教会操作的同时,更是注重学生沟通的技巧和思维的开发。教师提前到位,准备示教。学生提前到课,统一着装,一样的坐姿观摩,一样的站位训练,把实训室当病房,将模型人当患者,完全按临床一线护士来要求学生。另一方面,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引导学生思考,拓展思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再次,引进学生“自我管理”方法,通过报名、选拔,从学生中征用实训中心管理员,全天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能力得到磨练和提高。

五是以考促进。实训中心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护理礼仪操比赛”和“操作标兵评选”活动,营造比学敢帮、以考促进的浓厚氛围,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学习,锻造学生不怕考试的心理应对力。今年,更是在全国护理技能大赛的契机下,实训中心教师,科学训练学生,把每一次训练都当成比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前面提升,为参赛获奖奠定坚实的基础。

6 戒骄戒躁,打破思维定势,构建科学、开放、高效的实训教学工作新格局

实训中心通过“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在院领导和系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全系师生员工的支持下,敢为人先,甘于奉献。年长一代勤勤恳恳,年轻一代茁壮成长,实训中心不断发展壮大,不断科学、规范,连续两年荣获系部先进集体。在第三届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系韦振霖、韦则、覃桂姬、陶琴、于小妹、许兰芬6位同学,不负众望共囊括区内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和全国级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

总之,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转变,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必然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打破思维定势,从传统的、经验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综合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超前思维、发展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实训教学工作新规律、新办法,着力构建科学、开放、高效的实训教学工作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孙涌,蔡学军,孙宏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地位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10).

临床思维训练的基本框架范文4

关键词:理论教学;教学策略;关联性;三步法

医学超声技术因检测快捷、经济、无辐射等优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医学院校大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理论教学仍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从事超声诊断工作的医生须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所以通过改进理论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培养超声诊断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事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数年,一直在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不断创新、学习和总结,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就超声诊断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精品课程”这项以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超声诊断理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重讲解,轻讨论超声诊断内容繁杂,知识点多,课时相对少。多数教师不得不顾及进度,有限的课堂时间几乎全用于理论讲解,很少在课堂讨论。授课形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因熟悉内容,教师讲得很透彻,但学生接受能力有限,高强度的知识“灌输”已经被证明效果欠佳。讨论实际上是对知识的运用,但遗憾的是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常缺失这环节。2.对知识点关联性的关注度不够教师授课参考的就是教材,虽不至于照本宣科,但大多也仅是教学大纲的浓缩。教师把内容讲完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由于课时紧任务重,教师需一节接一节的讲,知识点之间缺少联系对比分析。学生孤立的学习知识点,没有建立起联系。3.学习兴趣低常规超声诊断理论授课的方式导致课堂教学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授课内容参考教材,学生即使不听课,只要认真学习教材,也可应付考试。所以,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知识点,且易遗忘。

二、对策分析

1.改变教学策略,加强对课堂的把控虽然很多教师认为“灌注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不理想,但超声诊断学内容多,受限于学时,多数教师不得不继续采用。这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授课累等问题。教师应改进教学策略,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学有所成。在教学策略上,笔者将“以讲为主”转变为“学生自学+教师串讲+知识运用”三步法。首先,学生通过自学,对章节内容进行充分了解,课堂上给学生10分钟再次回顾强化。然后,教师对章节内容串讲,构建知识框架、阐述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所学内容。最后,以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应用训练。将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学生从单纯地听转变为主动地学,各环节相扣,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识点间的联系对于超声诊断很重要,因为任何案例都是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但掌握如此众多知识点难度不小。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过的内容反复涉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加强知识点的联系,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授课改节为单位为章为单位。通过教师串讲,学生快速建立起系统性知识框架。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将知识点添加到框架中,形成知识体系。3.适当运用PBL和CBL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学生是被动学习,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教师通过适当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和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将所学知识用于超声诊断,理论与应用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PBL和CBL的教学方法可促进学生开放式探究、独立学习、团队合作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学生自学阶段运用PBL教学方法,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使自学具有较好的方向性,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创造性思维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小组讨论阶段,设计简单的超声诊断临床案例,使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综上所述,“三步法”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超声诊断技能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他们快速把握教学内容。PBL和CBL教学法的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超声诊断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能为以后复杂案例的分析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卓忠雄.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

[2]刘卫勇,隋秀芳,康冰飞,刘力,叶显俊.LBL结合PBL在超声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

[3]李颖嘉,崔忠林,文戈.超声诊断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应用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

临床思维训练的基本框架范文5

1现状与难点分析

1.1临床的高标准要求与实习医生独立诊疗能力差之间的矛盾

中医急诊学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综合性极强的临床医学,对于中医药院校学生来说,走上临床后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较高的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急救意识和动手能力。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也是每一名医学生重要的实践场所,多学科、全面性的特点决定了急诊科是实习医生成长的快速通道。急诊科的工作具有鲜明的特点,疾病的急迫性、疾病谱的广泛性、诊疗的时限性、病情变化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医生缺乏足够的时间获得病人完整的病情资料,难以在短时间内作出十分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另外,社会保险的不健全,医患矛盾等社会因素[1],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行为本身产生了很大的干扰。这些特点和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对初上临床实习的中医药院校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同时也常让学生感到茫然,甚至无从入手。之所以临床带教老师常常感慨和抱怨实习医生能力差,是因为他们在学习阶段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怎样将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2],怎样让医学生掌握现代急诊医学的内涵[3],怎样让学生尽快完成从一名实习生向一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的转变,是急诊医学教育者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1.2中医急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中医急诊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间并不长,教学模式大多继承传统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往往单纯依靠教学大纲,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也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养成了一种被动接受的习惯,学习兴趣不高,但这样被动的状态到了临床实习阶段就很快原形毕露了,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差,主动思考能力更差,很难达到临床对实习医生的工作要求。自20世纪初美国哈佛医学院开始用案例教学法[4]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并取得良好效果后,近年来,华西医科大学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原理,设计出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BS),应用于二级主干学科的教学中,本教研室也应用CBS模式对中医急诊教学作出了尝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维,提高动手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5]。但无论案例教学法还是CBS教学模式都有其不足之处,它们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的主动性有较高的依赖,要求学生能够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而目前学生受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医患压力、还有感情恋爱压力等诸多压力的影响[6],对教师的工作很难做到从始至终的良好配合,结果常常是一部分同学觉得从这种教学法中受益匪浅,而另一部分同学则抱怨不习惯,没有头绪。另外,单纯的病案式教学或CBS教学也存在缺点,即它很难象传统的课堂教学那样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中医急诊学的高校教材也存在着内容更新缓慢的缺点,虽然以往的中医急诊学高校教材凝聚着老一辈医学教育者的心血和智慧,但急诊医学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知识更新换代快的现实要求。比如,2000年国际上第一部心肺复苏指南得到颁布和推广,2003年的普通高校十五规划教材还能跟得上要求,可到了2005年国际上第二部心肺复苏指南推广时,以前的教材就落后了,虽然2007年的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得到更新,但2010年又了第三部心肺复苏指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再一次跟上国际的步伐。如此频繁的内容更新对教育者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自身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够教会学生最先进最实用的知识。中医急诊学的教学还受到学时不足的困扰,目前我校中医急诊学课堂授课为45学时,实习为18学时,如此少的学时造成教师只能选择一些急危重病作重点讲解,很大一部分内容还需要学生去自学。一方面是教学过程很难把临床需要的内容全部涵盖进去,而另一方面是学生走上临床之后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综合而又复杂。因此,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把过去那些课堂教学的空白点,但又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内容,如急救流程、社会学、伦理学等相关内容在实习阶段补充进去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了。

2解决方法的探讨

2.1在理论课学习阶段采用案例式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建立起急诊知识的整体框架。重视导论部分,全面介绍中医急诊的辨证特点,以及培养中医急诊思维和急救意识的重要性。在分章节的讲解中优化教学内容,既然无法短期内改变教学学时不足的矛盾,那就在有限的学时内尽量突出重点,做好扬弃取舍,优选内容,对临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层层剖析,不讲则已,既讲则透,要求学生掌握的是活的思维方法,而不是记住死的教条。其次把部分教学内容设置为案例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是医学教育的新趋势,通过对病案的模拟,鼓励和要求学生提问[7],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8]。在课堂教学阶段精选一部分病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病案的背景下,主动参与阅读、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模拟诊断和治疗、总结评价等环节的工作,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和质疑学习,主动在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病案中运用中医特有的思维方法寻找书本上没有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实用、贴近临床的辨证思维观。学生参与感和积极性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思维的活跃度、灵敏度和主动性。

2.2在临床实习阶段和二级学科的教学中补充和强化教学内容

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最苦恼的是不知道干什么和从何入手,理论可以背得头头是道,但一遇到真实的患者没有按照教科书上生病就开始茫然不知所措,抓不住重点。因此有必要在临床实习阶段和二级学科的学习中补充和强化教学内容,安排或强化实用性强的急诊学讲座,强调急危重症教学,进一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急救意识和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比如安排实习学生参加急诊科每周进行的科内讲座,讲座由本科的三级医师轮流主持,每次1~2小时,选择题目的内容围绕着那些与学生初上临床密切相关、学生又渴望参与和了解的内容进行,如中医急诊辨证思维、中医急诊病历书写与医疗风险防范、医患沟通技巧、值班时可能遇到的社会问题、伦理学问题,针灸在急诊的应用、各种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高级生命支持等等。这些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未得到强化,或散在于临床各科的教学中,有些甚至在教学大纲中并无体现,而这些实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从疾病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提高学生的急救意识和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将有更多机会学会解决问题的实用方法。另外,阶段的教学、实习内容也应该把如何拓展临床思维、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临床处置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p#分页标题#e#

2.3在临床实习阶段强化教学查房

教学查房不同于三级医师查房,现实中临床带教老师往往陷于日常繁忙的医疗工作中,不能或没有时间和精力把每一个病案都作出细致的分析和讲解,使教学查房常常混同于三级医师查房。将教学查房强化,在教学查房中与学生充分互动,通过对现实的病案讲解可以强化学生的急救意识和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案例式课堂教学和教学查房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求学生在面对病人前要充分了解目标病案,复习相关章节,查找资料,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参与讨论。但案例式课堂教学最多只能做到对既往病案的模拟,而教学查房则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体验,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望闻问切等各种手段搜集资料,然后归纳总结,分析推理,处方论治。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学习临床思维的全过程。强化教学查房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提高自己的中医急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充分利用模拟器材进行临床实训教学

目前由于医疗环境的改变,医学生越来越难以在病人身上直接进行阳性体征的操作检查,更不要说急诊科经常遇到是危重病的抢救,实习医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更容易被患者和患者家属所排斥。但临床技术又是练出来的,没有刻苦反复的训练,就没有扎实的技术。因此有必要在平时的急诊教学中充分利用模拟器材进行临床实训教学,医学生在模拟器材上的有效训练改善了教学资源的不足,同时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走上临床后抢救病人的自信心,学生有这样的自信心才能够在复杂的临床实践中彻底放开思维,逐步建立起急救意识,提高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和对危重病的处置能力。

2.5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学生过分重视考试分数是多年应试教育的恶果,高分低能的现象在临床实战面前屡见不鲜。目前我校各临床教研室逐步推行的形成性评定方案是对学生评价体系的有益改革,我们通过改革既往单一重视考试成绩的评价体系,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形成性评定方案,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的表现,病历书写,实训操作考核等内容,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考核,帮助学生转变应试思维,摆脱死记硬背,尽可能从临床应用出发,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各学科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让学生将基础知识更加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使学生尽快完成从一名实习医生向一名合格而有经验的、具备独立处理急危重症能力的临床医生转化,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升中医药治疗急症的信心。

临床思维训练的基本框架范文6

临床骨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涉及解剖学、诊断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力学、材料力学。它和其他学科教学既有共性的方面, 也有个性的方面。因此教学中既要遵行教学方面共性的规律, 更要抓住它个性的方面, 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 在临床医学课程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教学内容, 活跃教学形式,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

1 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

临床骨科学是一门涉及解剖学、诊断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力学、材料力学、影像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前提, 解剖学是临床骨科学的基础, 只有拥有良好的解剖学知识才能对疾病进行准确定位, 才能准确判断临床症状体征产生的原因, 才能准确的治疗解除病痛, 同时尽可能少产生医源性损伤。生理学, 病理学是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钥匙[1] 。诊断学是将基础知识运用于病人解除病痛的桥梁。材料力学, 生物力学, 影像学是解决部分问题的利器。只有将这些复杂的知识很好的柔和起来, 建立良好的框架, 才能在教学中使得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达到好的教学目的。

2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 增加背景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才能在课堂上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必要的学习内容上。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临床骨科学有大量的基础理论, 避免一开始就形成对临床骨科学“枯燥”理论的学习, 先适当地加入临床骨科学一些理论发现的背景知识。如我们在介绍内固定治疗理论时, 介绍AO 组织的起源, AO 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使他们兴趣增加了, 知识面拓宽了, 而且还从这些故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更增加了自信心。

2.2 加强课堂互动

通过好的开端学生产生了兴趣, 但是我们需要让漫长而疲劳的90min, 变得短暂而热烈。这就需要不断地刺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可以对授课中的一些难点、疑惑点等代表性的知识点通过提问和学生互动。通过回答问题提高了同学的注意力, 同时锻炼了同学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能力,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提问互动还可以温习巩固以前的基础知识, 同时授课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的盲点和欠缺点。通过教师的提问以及对这些知识的讲述, 激发起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 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种教学也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稳固[2] 。

2.3 联系实际, 讲课内容贴近生活

由于临床骨科学需涉及到很多理论方面的东西, 学生感觉不到掌握的重要性及如何运用, 或者就是离自己太遥远, 所以会觉得兴趣不大。因此把教学内容和医学与身边的事情联系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使得严肃的课堂多了一份活泼。比如以骨折概论中骨筋膜室综合症为例, 可以结合一些医疗事故讲解。由于一些不恰当的治疗, 粗略的观察, 知识的欠缺错误的认识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后产生严重后果, 让学生明白骨筋膜室综合症产生的原因、机理、治疗方法, 以及发生后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3] 。运用丰富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并做必要的说明, 使得有关事物连续出现, 相同的刺激重复出现, 就易于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属性, 哪些是次要的属性, 这样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

3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3.1类比教学法

类比是指在新事实同已知事物间具有类似方面作比较。类比法是根据事物的形态、属性、结构、功能以及理论的原则、形式、方法、内容,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的试探性的判断方法。我们常常用的有直接、象征、对称、综合等类比模式[4] 。例如讲解骨性关节炎时我们通过形象的将关节比作机械的轴承, 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关节相当于磨损的轴承, 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了产生骨性关节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从个体成长过程看, 模仿是创造的先导, 但我们追求的是在模仿中进行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从类比模拟中求发展。在科学史上有很多重大发现发明, 都源于类比,因此, 类比被誉为科学活动中的“伟大的引路人”。随着类比法应用的普及发展, 类比法不仅仅只用于科学研究之中, 而且在教学中也可大胆地、恰到好处的予以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没有发现问题的环境, 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法对这些由前人已探索过地知识提出问题, 制定假设,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培养出实用型研究型于一体的职业技术人才。

3.2将实体标本及模拟医学应用于临床教学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图片、模型和实物等直观教具, 是极好的非条件刺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两种刺激对学生进行协同作用, 其教学效果之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骨科易于收集图片、影像图片、实物标本, 根据课程的需要随时展示给学生, 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有些无法用实物恰当表达的概念及原理或操作, 可以借助于模拟医学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利用模拟医学可进行某些专项技能的强化训练, 重复操作, 反复训练, 提高熟练程度。教学过程中, 老师根据课程的不同,将模拟人设定成某一病例, 而后将病人的病情提供给学生,学生利用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 对病人进行检查, 做出诊断并采取治疗。逼真的临床模拟培训, 有利于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而医学生透过临床模拟培训, 把完整的临床诊断、鉴别、治疗和操作融为一体, 融会贯通, 能有准备的应对更为复杂的临床环境,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患者的救治过程, 不是由一个医生完成的, 而是由一个团队共同努力完成的,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6] 。

4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

临床医学教育是一门相对实践性较强的科学, 对临床医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知识在临床疾病认识中是不够的, 对疾病的认识不仅要有理论还要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并在结合中达到融会贯通, 由于任何一个疾病在不同的个体上都具有不同的表现, 每一个患者都是既有同一疾病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 在临床实习和实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患者作为中心, 把医学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能、疾病实际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复习医学基础理论, 在操作和实践中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 实现从单纯理论认知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建构的转变。其教学将会比普通的教学模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 。临床教学必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临床带教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不同于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关系, 而是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为根本目的, 充分依靠临床教学中的先天优势, 实现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整合的优化, 努力创造出一种体现学生本位、重视能力培养、适合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8] 。

5创建适宜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在临床医学的教学过程中, 建立一个生动、逼真及实用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医学知识, 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 更有利于在实践中运用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 冯志强. 生理学[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1.

[2] 黄 定, 马依彤, 王朝霞. 浅谈PBL 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7) : 911.

[ 3]冯志强. 二圆互交和三圆互交理论模式及其应用[ J ] .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5, 28( 6) : 504.

[ 4] 田永红. 类比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J] . 荆州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4, 17( 5) : 44 ~49

[ 5]李振峰, 曹景花. 虚拟现实技术在诊断学见习中的应用[ J ] .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3, 17( 4) : 224~226.

[ 6]何晓峰, 张存泰, 刘文励. 等. 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J]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 ( 1 ) : 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