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例6篇

经济统计和经济学

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1

[关键词]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关系;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6.16.215

当前的统计理论学界对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之间的关系看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看法是分的关系。该看法认为应该将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分别依照各自的理论基础、内容结构向前纵向发展,但也不是完全地分离,两者之间还是可以互相借鉴学习,共同进步。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两者之间是合的关系。该看法认为应该把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合为一体,使其既可以用来对自然现象进行认识,也可以成为对社会现象进行认识的工具。所以,对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识,有利于统计工作人员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了解自然现象的规律和社会现象的规律。

1 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概念分析

1.1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概念

社会经济统计学可以被划分为社会科学类,经济、工业、商业以及农业统计学都是社会经济统计学所包含的分科,这一说法在我国统计学界是得到一致认同的。然而被用于概括与运用社会经济领域,并被划分在社会科学的各个专业统计学的相关原理、原则以及基本概念和方法,从逻辑上来说也从属于社会科学类。通常说来,一门科学其性质都具有分层次的特性,社会经济统计学中的社会性属性与阶级性属性就属于第一层次的特性,也是最根本和核心的特性。无论社会经济统计学是高层次的实质性科学还是低层次的方法论科学,社会经济统计学作为原理分科的科学,首先都应当对其社会属性进行承袭,如果社会经济统计学对其自身的社会性属性与阶级性属性进行否认,那么从其原理方面和逻辑方面都是说不通的。简单来说,社会经济统计学主要是对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相关规律与办法进行研究,是一种调查活动和研究活动。

1.2 数理统计学的概念

数理统计学就是运用模型和新技术对通过社会调查收集起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在一些比较前沿的科技问题以及国民经济问题中,都可以利用数理统计学对这些复杂的重大问题进行预先推断和判断,以此为决策与行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除此之外,对于社会与政府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应用数理统计学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因而,数理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性学科。对于数理统计学来说,其分支学科主要有:第一类,主要有抽样调查学与实验设计学,这一阶段主要学习数据收集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类,该类分支学科较多,其学习任务均以学习统计数据推断的原理与方法为主,其中统计数据的推断形式、统计数据观点以及理论模型或是样本结构的构建都是特定和固有的。而对参数的估计与检验假设是特有的统计数据的推断形式;贝叶斯统计观点和统计决策理论观点是特有的统计数据观点;非参数统计模型、多元统计分析模型、回归分析模型则是特有的理论模型。数理统计学在具体解决某一问题时,其步骤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建构数学模型;二是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三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推断;四是进行最后的统计预测与决策。

2 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2.1 二者渊源分析

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就已经开始萌芽,主要是对人口数量与土地的丈量进行统计,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封建社会就已经初具规模,在资本主义时期,其发展更是到了上升时期。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逐渐成熟。直到在统计学中引入了概率论以后,才使统计学诞生出一门新的学科,即数理统计学。

2.2 二者共通之处

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都是对事物的统计规律进行研究,并且在研究方法论方面具有共通性,两者都是利用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而不是演绎推理的研究方法。在许多教材中,在对数理统计学的学科性质进行阐述时都明确表示数理统计学是对随机现象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对其规律性进行研究与揭示。而关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在统计学术界还存在一些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属于独立的社会科学类,主要是对具体时间、具体地点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现象中的数量表现进行研究和统计,并揭示其数量规律,认为其数量表现和规律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需要研究的对象。还有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属于统计方法论科学类,重在对社会经济现象下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与分析,认为其统计方法论就是需要研究的对象。而经过长期的实践来看,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在研究对象上其实具有同一性,这两门学科都是在对事物的统计规律进行研究和揭示。首先,从“研究对象”的本身含义来看,把某一人或是某一事物当作自身行动和思考的目标,才叫研究对象,这就表示研究对象由两个不同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研究目标;另一部分是研究客体。所以,把事物的统计规律性作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对象”的本义。当然,要想达到最终的目的,方法的使用也很重要;对于统计学来说,其研究方法都是来源于哲学科学中的归纳推理法,核算方法则是从哲学和数学共同的方法论中衍生而来。因此,说对事物的统计规律性进行研究是统计学的研究目标,自然和社会现象是统计学的研究客体是非常正确的。归纳推理法是对具体的事实进行原理概括,命题具有个别性特点,结论则适用于普遍性和一般性,且结论的内容远远大于前提。利用归纳推理法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统计规律进行研究和推断,能够从局部预先对总体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所以,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均采用归纳推理法进行相关工作。

2.3 两者差异之处

第一,研究范围不同。对于社会经济统计学来说,主要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而对于数理统计学来说,除了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以外,还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社会经济统计学虽然只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但是社会经济现象包含的领域非常多,内容也非常丰富。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社会经济现象除了有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活动,还有物质、精神、自然环境的再生产活动,这些活动互相影响和制约,紧密结合又不可分离,所以社会经济统计学还需要对这四类再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研究层次和研究内容来看,社会统计经济学涉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研究。数理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均属于自然现象,也就是随机现象。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除了具有随机现象以外,还有确定性现象。

第二,理论基础不同。概率论是数理统计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尤其是抽样推断更是以概率论的大数法为基础和核心,在大多数的随机现象中,大数法具有稳定性,大量且独立的随机因素组成了研究总体,这些因素对研究总体的影响非常小,使其抽样平均数接近总体平均数。社会经济统计学在研究方法上也把概率论当作理论基础,而在客体研究上则是把经济学理论当作理论基础,利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劳动价值理论、现代货币理论等哲学理论作为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思维方式。

3 结 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都是统计学的重要分支,两者在研究对象和方法论上都具有共通性,但是在研究范围方面和理论基础方面又具有一些差异。所以在学习统计学时,不可以将这两者分离开来。

参考文献:

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2

摘要:用热技术经济学原理与BOX非线性约束(复合型)优化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型柴油机动力系统中废气复合透平系统(Turbo Compound System或TCS)进行了热技术经济分析研究和设计优化计算。探讨的方法也可用作动力厂(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方案设计时的参考。关键词:废气复合透平; 热经济学; 优化设计

Abstract: hot technology economics principle and BOX nonlinear constraints (Compound) optimiz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dynamic System of large diesel engine exhaust gas turbine composite System (Turbo Compound System or TCS) hot technology economic analysis research and design optimization calculation. Discusses the method also used for utility plants (station) the feasibility study stage design reference.

Keywords: waste gas turbine compound; Hot economics; Optimization design

符号说明

下限值b-上限值C-定压比热En-能量,(kJ)I-隐式约束方程总数J-能量系统或单元的能流输出总数P-输出功率,(kW)R-设计变量总数T-温度(℃)或增压器的废气透平

下标

环境1,2-能量及技术经济区1、2a-新鲜空气bt-废气增压器前c-废气增压器的压缩机e-排气ebt-增压器前的废气ep-由柴油发电机发电exh-增压器后的废气hf-重燃油j,j’-第j或j’能量流m-机械ME-喷入柴油主机的燃油pa-定压压缩空气pe-定压废气PT-动力透平shaft-柴油机的主轴t-透平或温度T-增压器的废气透平

前言

从80年代初开始,大型柴油机增压器制造商一直致力于不断提高其效率的研究开发,结果是大大减少了产生柴油机压缩进气的增压器消耗的废气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配套设计了一种动力透平,用以转换这种高效增压系统省下的废气能量,产生有用的动力(如电力、机械功)。已有实例在大型柴油机船舶动力站(5 000 kW以上)采用这套系统,经济性十分明显,投资回收期不到两年[1]。诚然,任何动力系统设计中,如采用较高效率的设备,虽其经济性会提高,但也增加系统的初始投资,以致同时增加产品的折旧成本。因此,动力系统的经济设计和设备的经济选择常常是互相矛盾的,要进行优化平衡,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的参数组合。对此,提出利用热技术经济学与非线性数学规划法中的Box’s Complex法[2,3]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废气复合透平系统的优化设计模型,对该动力系统进行结合实例的优化设计计算和热技术经济研究分析,以探讨较为合理的大型柴油机废气透平复合系统参数的优化选择方法和途径。本文探讨的方法也可作为动力厂(站)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研究之用。

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3

关键词:《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建设;用户友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251-02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已有教材存在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即开设了经济统计学课程,但当时基本沿承了苏联的教学模式,体系庞杂、方法落后、内容陈旧。改革开放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统计课程内容体系开始进行改革,削减了部门统计课程,加强了宏观性经济统计的教学和国民经济统计的教材建设。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民经济统计学作为统计学科重要分支的特点逐渐明晰。目前,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经济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许多高校的统计学专业都开设了国民经济统计学课程,也出版了一批《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

从目前出版的《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来看,一些教材片面追求内容体系的完整,造成内容庞杂;一些教材过于理论化,与现实结合并不紧密,学生学完之后并不知道在实际中如何使用所学的方法;一些教材内容陈旧,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具体来讲,目前已有的《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基本上都是以面向数据编制者为导向写作的。绝大多数教材往往是写给统计工作者的,设定读者对象的学习目的是如何去进行国民经济统计,如何核算各种指标和编制国民经济账户。

2.一些教材仍然拘囿于五大核算系统的教条之中。在国内学习国民账户体系(SNA)之初,一些学者将SNA归纳为国民收入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五大核算系统,有的教材按此思路组织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的内容,但SNA早已经突破了五大系统,再仅限于五大系统就难以满足现代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了。

3.教材使用对象不清晰,没有对读者群体进行细分,对拥有不同层次知识背景和需求的读者使用同一教材,导致教材的适用性比较差。

4.一些《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还存在分析方法陈旧以及书本内容与现实脱节等问题。近些年来,国民经济统计的理论、方法与研究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许多内容在已有教材中并没有反映出来。

5.方法论挖掘不够,教材的“增加值”不高。国内的教材对SNA转述的多,但很少讲到方法论背后的原因与依据,学生学完教材之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应以用户友好为导向重新构建《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

教材的限制自然地反映到国民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也主要是讲述如何编制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如何编制账户,重介绍理论知识而欠缺应用方法的举例,对如何使用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则涉及较少,以至于学生在学完国民经济统计学课程之后,还不知道如何获取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转换和分析。因此,如何转换思路,从用户友好的角度出发来编写《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使《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更好地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已成为《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用户友好的角度进行《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有助于《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内容体系的完善。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国民经济统计学所研究的问题也在发生变化。从用户友好的角度更新、提炼新问题,设计教学内容,有助于《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内容体系的不断完善。

2.有助于《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迫切需要转变写作思路,需要从用户友好这一新的角度进行设计和写作。

3.有助于改进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从用户友好角度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系统把握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民经济统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关于用户友好型《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建设的基本设想

大多数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并不满足用户友好的要求。因此,如何从用户友好的角度出发进行统计教材的建设,就成为统计教材建设中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1.用户友好型《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内容体系的构建。教材建设是国民经济统计学课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国民经济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内容纷繁复杂,不断有新的问题纳入到这一学科的研究视野,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地积累。伴随着国民经济统计学学科的发展,《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内容体系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吸纳学科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以满足用户友好的要求。在经济统计方法和理论的完善上,要尽可能得把当前最新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统计分析方法,并应用到实际分析中去;要结合国情,着重于介绍或解决中国目前经济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但作为一门课程的国民经济统计学应与作为一门学科的国民经济统计学有所区别,《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的内容体系不应无限增加,应以用户友好为导向进行拓展。

2.用户友好型《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的写作模式。在用户友好型《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的内容体系构建好之后,如何将这些内容有效地呈现出来,这就涉及写作模式问题。为了满足用户友好的要求,在《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的写作中,应尽量减少冗长的、陈旧的、不必要的理论体系的介绍,将重点放在统计方法的应用及相关实际案例的分析上;坚持实用导向,针对不同背景和不同需求层次的读者,编写教材时在内容上要有不同方面的侧重;可以使用专栏、案例、习题、课外阅读材料、实验操作与指导、光盘等多种形式呈现教材内容。

3.用户友好型《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的使用模式。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材的好坏,还取决于实践中能否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因此,还要研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用户友好型《国民经济统计学》教材的问题。在教材使用中也应坚持用户友好的原则,推广研究型教学、案例型教学和实验型教学,在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堂教学中应由知识传授型教学向知识开拓型教学观念转变,由应试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观念转变,由统一型教学向存异型教学观念转变,以提高学生对国民经济统计学中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和研究知识。

参考文献:

[1] 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顾六宝,陈峰.关于经济统计学教材内容拓展与改革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7,(2):4-5.

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4

关键词:统计学;经济管理;应用研究;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011-02

统计是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有力工具,无论是进行宏观的国民经济管理,还是进行微观的企业经营决策,都需要准确地把握有关经济运行的各类数量信息。根据具体应用领域的不同,先后形成了生物统计学、档案统计学、管理统计学、信息统计学等统计学的不同学科。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等领域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经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也对统计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工具甚至统计信息化工具提出了诸多新的需求,推动统计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深入探讨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对于推动统计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价值观

统计理论是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概率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导出其概念规律性(即统计规律)。它主要研究随机现象中局部(字样)与整体(母体)之间,以及各有关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它主要是利用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变异系数率、均方、检验推断、相关回归、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试验、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等有关统计量的计算来对实验所取得的数据和测量、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关分析研究得到所需结果的一种科学方法。

统计学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真实可信。统计资料的真实性是保证统计结论可行度的基础,统计资料的真实性不仅包括统计数据本身的真实性,也包括统计过程的真实性,统计工作者只有坚持真实可靠的价值观,才能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科学严谨。就是要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坚持统计调查工作的规范统一,健全完善制度,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统计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推动统计能力、数据质量、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提高,努力争创卓越一流的工作业绩。第三,创新进取。就是在进行统计实践工作和统计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统计工作方法、创新统计技术,促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实践中,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

1.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中的应用。通过评价工作为评估对象进行排序并进行择优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在评估的过程中通常包括指标权重计算、指标体系优化等工作。在指标权重计算方面,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粗糙集方法,它不需征求专家的意见,切断了权重系数主观的来源,使权重系数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可以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减轻计算工作量;在指标体系优化方面,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保留了原始变量绝大多数信息,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达到指标优化的目标。

2.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预测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例如根据历史销售量预测未来时间点的销售情况,又如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重点研究的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均衡增长的经济学问题需要对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即初期的静态指标(人均或劳均产出)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和检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线性回归以及通过对数化处理的拟线性回归模型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预测问题,又如统计学中开发出的收敛、绝对收敛、条件收敛等方法能够对经济系统的收敛性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

3.统计学在经济管理分类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具有一定共性因素的管理对象进行结合,在分类的基础上,以类别为基础提供差异化的管理,例如经济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就需要建立在客户分类工作的基础上。聚类分析属于一种没有先验知识的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中进行分类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分类对象的特征指标,然后根据特征指标收集数据,最后通过“距离”测量的方式建立将“距离”最近的对象归为一类。系统聚类是一种重要的聚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将个样本各自看成一类,这是各类之间的距离等于各样品之间的距离,然后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的类,计算新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再⒕嗬胱罱的两类合并,这样每一缩小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规程一类为止。系统聚类法的聚合过程可以通过聚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图不仅使聚合的过程一目了然,而且便于确定分多少类以及如何分类。

4.统计学在经济管理标准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标准制定的问题,例如,在工程经济管理领域,在相关元器件出厂检验时就需要对元器件是否合格以及合格的元器件能够应用的具体场合做出判断,这就需要进行标准制定。实践中,统计学中的统计抽样和统计检验方法能够有效服务于标准的制定工作,应用统计学的思想,可以在大样本抽样的基础上获得大量不具有相关性的统计数据,进而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元器件寿命的分布函数予以假设和检验,获得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元器件寿命分布函数,并根据分布函数的特征制定元器件合格与否以及不同应用场合的标准。

5.统计学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问题是经济管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实证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论,在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市场、管理等研究领域,有时需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会碰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即潜变量),为了解决这类对象问题的研究方法论问题,统计学的中结构方程模型因为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统计误差、能够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以及能够有效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等优势,成为经济管理实证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和工具。

三、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分析

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可以从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和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两个层面理解:

1.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统计学方法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在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中,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致力于“时间动作研究”,探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佳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其中孕育着通过定量化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思想,统计学方法本身作为应用数学的重要分支,是实现经济管理科学化重要工具,有助于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统计分析软件高速发展,Statistics Procedure for Social Science(SPSS)、SAS等统计学软件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程度,也极大地规范了经济管理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操作者而言,只要能够在科学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正确掌握上述软件的操作步骤,甚至无须精通各种统计模型冗余的推导过程都可以得出研究结论。

2.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经济管理的过程本身也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例如,经济管理中经常面临样本数量不足的统计推断问题,如在样本数量低于30个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统计推断形成关于样本整体特征的描述,这就推动了统计学中小样本参数估计、小样本假设检验等相关统计学技术的发展;又如,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快速增大,数据增长速度的加快,以及数据的多样性,即数据的来源、种类不断增加。在大数据时代,许多传统统计方法用到大数据上,巨大计算量和存储量往往使其难以承受;对结构复杂、来源多样的数据,如何建立有效的统计学模型也需要新的探索和尝试。因此,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也推动了统计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综上可见,统计学方法与经济管理之间相互联系,统计学方法为经济管理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方法论指导,经济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为统计学的提供实践土壤,而且随着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提高,不断为统计技术的发展提出诸多新的需求。因此,统计学方法与经济管理之间并非相互割裂关系,而是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协同发展。

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5

关键词:统计学;经济管理;应用研究;影响分析

统计是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有力工具,无论是进行宏观的国民经济管理,还是进行微观的企业经营决策,都需要准确地把握有关经济运行的各类数量信息。根据具体应用领域的不同,先后形成了生物统计学、档案统计学、管理统计学、信息统计学等统计学的不同学科。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等领域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经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也对统计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工具甚至统计信息化工具提出了诸多新的需求,推动统计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深入探讨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对于推动统计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价值观

统计理论是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概率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导出其概念规律性(即统计规律)。它主要研究随机现象中局部(字样)与整体(母体)之间,以及各有关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它主要是利用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变异系数率、均方、检验推断、相关回归、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试验、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等有关统计量的计算来对实验所取得的数据和测量、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关分析研究得到所需结果的一种科学方法。统计学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真实可信。统计资料的真实性是保证统计结论可行度的基础,统计资料的真实性不仅包括统计数据本身的真实性,也包括统计过程的真实性,统计工作者只有坚持真实可靠的价值观,才能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科学严谨。就是要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坚持统计调查工作的规范统一,健全完善制度,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统计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推动统计能力、数据质量、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提高,努力争创卓越一流的工作业绩。第三,创新进取。就是在进行统计实践工作和统计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统计工作方法、创新统计技术,促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实践中,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

1.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中的应用。通过评价工作为评估对象进行排序并进行择优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在评估的过程中通常包括指标权重计算、指标体系优化等工作。在指标权重计算方面,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粗糙集方法,它不需征求专家的意见,切断了权重系数主观的来源,使权重系数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可以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减轻计算工作量;在指标体系优化方面,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保留了原始变量绝大多数信息,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达到指标优化的目标。

2.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预测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例如根据历史销售量预测未来时间点的销售情况,又如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重点研究的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均衡增长的经济学问题需要对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即初期的静态指标(人均或劳均产出)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和检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线性回归以及通过对数化处理的拟线性回归模型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预测问题,又如统计学中开发出的收敛、绝对收敛、条件收敛等方法能够对经济系统的收敛性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

3.统计学在经济管理分类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具有一定共性因素的管理对象进行结合,在分类的基础上,以类别为基础提供差异化的管理,例如经济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就需要建立在客户分类工作的基础上。聚类分析属于一种没有先验知识的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中进行分类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分类对象的特征指标,然后根据特征指标收集数据,最后通过“距离”测量的方式建立将“距离”最近的对象归为一类。系统聚类是一种重要的聚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将个样本各自看成一类,这是各类之间的距离等于各样品之间的距离,然后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的类,计算新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这样每一缩小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规程一类为止。系统聚类法的聚合过程可以通过聚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图不仅使聚合的过程一目了然,而且便于确定分多少类以及如何分类。

4.统计学在经济管理标准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标准制定的问题,例如,在工程经济管理领域,在相关元器件出厂检验时就需要对元器件是否合格以及合格的元器件能够应用的具体场合做出判断,这就需要进行标准制定。实践中,统计学中的统计抽样和统计检验方法能够有效服务于标准的制定工作,应用统计学的思想,可以在大样本抽样的基础上获得大量不具有相关性的统计数据,进而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元器件寿命的分布函数予以假设和检验,获得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元器件寿命分布函数,并根据分布函数的特征制定元器件合格与否以及不同应用场合的标准。

5.统计学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问题是经济管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实证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论,在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市场、管理等研究领域,有时需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会碰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即潜变量),为了解决这类对象问题的研究方法论问题,统计学的中结构方程模型因为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统计误差、能够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以及能够有效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等优势,成为经济管理实证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和工具。

三、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分析

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可以从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和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两个层面理解:

1.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统计学方法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在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中,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致力于“时间动作研究”,探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佳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其中孕育着通过定量化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思想,统计学方法本身作为应用数学的重要分支,是实现经济管理科学化重要工具,有助于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统计分析软件高速发展,StatisticsProcedureforSo-cialScience(SPSS)、SAS等统计学软件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程度,也极大地规范了经济管理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操作者而言,只要能够在科学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正确掌握上述软件的操作步骤,甚至无须精通各种统计模型冗余的推导过程都可以得出研究结论。

2.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经济管理的过程本身也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例如,经济管理中经常面临样本数量不足的统计推断问题,如在样本数量低于30个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统计推断形成关于样本整体特征的描述,这就推动了统计学中小样本参数估计、小样本假设检验等相关统计学技术的发展;又如,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快速增大,数据增长速度的加快,以及数据的多样性,即数据的来源、种类不断增加。在大数据时代,许多传统统计方法应用到大数据上,巨大计算量和存储量往往使其难以承受;对结构复杂、来源多样的数据,如何建立有效的统计学模型也需要新的探索和尝试。因此,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也推动了统计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综上可见,统计学方法与经济管理之间相互联系,统计学方法为经济管理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方法论指导,经济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为统计学的提供实践土壤,而且随着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提高,不断为统计技术的发展提出诸多新的需求。因此,统计学方法与经济管理之间并非相互割裂关系,而是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协同发展。

四、结语

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交互影响、相互推动,统计学方法有助于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目标的实现,统计软件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管理的便利性;经济管理中小样本以及大数据等问题的出现对统计学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曾珍香,顾培亮.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6

【关键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

什么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为指导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整体情况所进行的实证经济。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产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产生的背景是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是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而诞生的专业性术语和知识体系。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将统计学和经济学融合到一起。但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出发点却与两个知识体系完全不同,其具体表现出来的是计量经济学的学科存在和作用。

在计划经济阶段,单纯使用统计学就可以衡量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但是当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原有的统计学就不能准确地衡量出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但是原有的统计方式也并没有完全被取代,而是调整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所以说,经济体制改革催生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同时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特点

1.实证性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建立在现实客观的基础之上的经济分析方法,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特征:一是从现实出发,分析经济运行规律;二是以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为约束,也就是说,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所使用的统计变量是有时间下标和空间范围的;三是依据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的分析。

2.综合性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综合性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总量综合,是指宏观经济总量、结构、经济关联度的综合;二是数据综合,是指总括性数据、结构性数据和关联性数据的综合;三是方法综合,是指统计方法、逻辑方法和辩证方法的综合;四是学科综合,是指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综合。

3.假定性

从现实出发进行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不能排除微规因素的影响,但是为了更好地分析宏观经济,一般把微规因素作为条件假定不变,这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一个特点。

三、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问题

虽然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产生和发展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统计分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发展和实践当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在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演变而来的,没有实际经验可以借鉴,可以说它的发展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的探索前进当中难免会犯错误。其次国民经济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特征,想要对国民经济进行既整体又分层次的分析,是一个很困难的难题,这就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方向

面对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自身的缺陷以及国内外经济的不断变化,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必须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才能继续更好地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建立科学的信息数据搜集整理体系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大背景,所以只有建立科学的信息数据搜集整理体系才能运用海量的数据进行更佳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这对于进行更全面的国民经济分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想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发展时代下的大数据,就必须从政府各部门的信息数据做起,必须大力发展政府公共数据共享平台,让这一个数据基础作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基石。一旦数据平台搭建完善,全国的信息可以共享,那么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加准确地衡量出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2.以创新型国家为目标的统计分析

2006年,我国提出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这就说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也必须以创新能力为重要内容。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即便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也必须不能一成不变。事实上,科技统计如何融入经济统计并且让创新分析能力建立在经济体系中成为核心要素,是分析研究发展上一个大的发展方向。

3.产业结构分析和金融统计分析

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近些年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核心内容。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产业结构的统计分析将是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除此之外,金融统计分析也十分重要。因为金融体系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当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金融改革和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必须要进行金融统计分析,保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