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范例

经济研究

经济研究范文1

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建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认知,绿色建筑不断兴起,绿色建筑的发展是我国未来建筑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先对绿色建筑的内涵和特征进行认知,再分析了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色建筑经济;内涵;特征;问题;解决措施

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绿色建筑的到来为建筑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对绿色建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找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可实施的改进措施,促进绿色建筑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又被称之为生态建筑,或者是可持续建筑,其含义是为人类创造一个健康、舒服、安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同时在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回收过程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实现高效率使用,减少给换进带来的不好影响,努力达到最低限度的影响环境。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经济、环境和社会。首先是经济价值,绿色建筑经济的直接表现就是将成本与收益进行计算比较,能够实现的经济价值。绿色建筑的主要成本是建造节能墙和保温窗的投入,收益主要是指在使用过程中节省能耗的价值。其次是环境价值,将对环境的污染与给环境带来的价值进行量化对比,这是绿色建筑经济的间接表现。但是由于受主观性和客观性条件的制约,环境价值实现比较准确的量化是很难做到的。最后是社会价值,这是绿色建筑的隐形表现。绿色建筑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绿色运动发展的产物,开始是宣传环境保护,后来发展成以绿党为标志的政治产物。绿色建筑对现在的经济制度进行了批判,通过对环境的收益强调社会公平,唤醒人们的责任意识,体现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

二、绿色建筑的经济性特征

第一,外部效应。上世纪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又被称为外在因素,是指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活动主体所做的活动会对活动主体者之外的对象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一种成本或者是收益外溢的现象。一方面,绿色建筑是在不断的寻求节能,这会降低成本,直接带来经济收益。另一方面,绿色建筑是在不断的寻求减排,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努力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是绿色建筑的环境收益,是绿色建筑的间接性收益。在寻求节能减排技术时,会加大对节能减排的研究,加大投入,技术在开发使用之后会对环境造成尽量小的影响,尽最大努力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显而易见,这是绿色建筑的外部效应。第二,时间效应。绿色建筑的另一个经济性特征就是时间效应,即把将来发生的收益以及费用与现在发生的收益与费用进行对比,将来的价值会比现在的价值低,时间间隔越长,其价值就会越来越小。折现就是把将来的收益和费用按一定的标准计算,得到现在的价值。使用折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时间偏好,二是资金的机会成本。时间的偏好是指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比较喜欢先收益后支出,资金的机会成本是指同等数额的资金,现在投入使用的收益比将来投入使用的收益高。所以,高贴现率能够让多年以后发生的对环境破坏和节约的成本减少多很小。

三、绿色建筑面临的问题

绿色建筑,简单理解就是节能减排,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外部效应,为保护环境承担了自己的责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绿色建筑的经济外部性使它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使用不当,很可能会导致市场失灵,使企业的成本高于收益,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一)技术带来的高成本

目前,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专业的研究人员较少,技术比较落后,建材产品的种类比较少,设计费用较高,在国内没有形成产业化。要想促进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建筑材料,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二)绿色建筑的内部收益较低,外部收益难以衡量

绿色建筑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的使用,减少了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在研发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的技术时会投入各种资源,尤其是资金,不言而喻,这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减少了企业的内部收益。并且,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节能减排技术的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收益很难量化。

(三)房地产市场不稳定

绿色建筑的研发投入和购买国外材料的高成本,会使得绿色建筑的价格也很高,这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一方面,向银行贷款更加困难,较多客户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这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对房子的需求受到严重的打击,投资者的成本难以收回,增加投资研发绿色建筑成为开发商的难题。另一方面,考虑到经济的稳定性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的过快过高上涨,房地产的价格很不稳定。在这样的环境下,投入的资金能否成功回收,收益能否实现高于成本,都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大多数的开发商不会选择开发绿色建筑。

(四)实施过程监管不严

绿色建筑的首要目标就是实现节能,设定的目标是通过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到2020年,实现全国建筑的总能耗达到节能百分之六十五。在施工阶段,由于监管不够,导致实际效果与预定的目标相差较大。在部分绿色建筑中,绿色建筑实现了其应有的效果,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绿色建筑存在较大的问题,运行效果较差。

(五)消费认知不足,需求小

绿色消费在我国虽然有所发展,但是我国居民对绿色建筑的观念仍比较弱。现在,受收入水平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居民选择贷款买房,更多的居民会选择购买相对便宜的住宅建筑,对绿色建筑的了解不多,需求较小。而且,居民在装修自己的住宅建筑时,出于对健康的担心,会考虑使用环保、绿色健康的建筑材料,但是居民对判断绿色建筑的标准与指标,知之甚少。大多数消费者只会关注眼前的短期的个人利益,而不会考虑绿色建筑带来的长远的社会公共利益。

(六)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绿色建筑的推行,政府给予了一定政策的支持,并给与了一定的优惠措施,如税收补贴、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但是这些政策却没有得到较好地贯彻落实,有的敷衍应付,有的甚至干脆不执行。其次,在绿色建筑的有些方面,法律是缺失的,法律法规不够全面,而部分已有的政策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是不相符的,缺乏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四、推进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解决对策

绿色建筑的推广发展,面临上述这些问题,为了促进绿色建筑更加健康合理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我国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解决措施。

(一)推广建筑观念,明确评价标准

在生活中,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推广,提高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关注,让人们认识到绿色建筑的优点,并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与每一个息息相关的,让消费者乐于接受购买绿色建筑,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还要明确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并信任绿色建筑,从而购买绿色建筑。

(二)加大金融支持和补贴力度

绿色建筑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贷款利率高,使得成本过高,因此,银行在对绿色建筑企业进行贷款时,可以适当考虑降低贷款利率,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在补贴政策方面,可以适当倾斜,加大补贴力度。另外,在进行绿色建筑技术研发时,政府应该为绿色建筑搭建投资和融资的平台,帮助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监督贯彻执行

面对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相关部门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完善有关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使得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加大监管的力度,确保相关政策真正的落实,得到了贯彻执行。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建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认知,绿色建筑不断兴起,绿色建筑的发展是我国未来建筑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对绿色建筑的内涵和特征进行认知,再分析了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俊玲 单位:河南中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董承章.投入产出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梁荣.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规模与国民经济总量关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刘水杏.我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分析[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58—63

[4]刘水杏.房地产业与相关产业关联度的国际比较[J].财贸经济,2004(4):81—82

[5]王媚媚.中国房地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2009

[6]毕康.北京市物流业的投入产出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7]陈仲常.产业经济理论与实证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8]胡国强,王高瑞,王国胜.关于投入产出表分配系数的初步研究[J].重庆:经济经纬,1997(4):79—80

[9]黄力.房地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关联效应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2009

[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2010.5

[11]叶祖达,梁俊强,李宏军等.我国绿色建筑的经济考虑:成本效益实证分析[J].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4):28—33

[12]谢宝华,刘平.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现状对我国房地产业就业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07(10):173—175

[13]刘水杏,张凌云,贾卓等.北京市房地产业的社会经济效应[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经济研究范文2

关键词:清洁能源;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能源不仅可以看作是一种基础性的燃料,对于社会发展也具备非常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阶段社会的生产水平,我国经济在日后会呈现出一种持续增长的趋势,所以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现阶段一些低效机组开始被抛弃,但是能源稀缺、环境恶化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借鉴发达国家清洁能源的发展战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完善且系统的发展途径,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新时期发展清洁能源的必要性

(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发展清洁能源是解决环保问题和资源稀缺的关键所在,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当清洁能源在快速发展的时候,给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由于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模比较大,而且分布比较集中,所以需要进行外送,进而促进了特高压的发展。于是我国政府也要根据清洁能源的发展情况,制定了气候变化的应对方案,这样可以更好适应能源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改善能源结构。

(二)符合我国能源分布和供应特点。从我国能源结构的分布情况来看,以煤为主,所以要将环境问题作为重点,煤炭主要是集中的西部、北部,但是能源消费大多是在东部地区,当能源开发向着西部发展的时候,这也表明两者的距离在拉大。要保证东部地区的能源需求,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构建一个全范围式的配置方案,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三)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发展清洁能源,也是低碳经济的需求,具备一定的社会效益。在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时候,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优化能源结构,强化电网的能源输送,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更为和谐的社会。

二、新时期发展清洁能源的主要思路

(一)转变能源发展模式。第一,电力行业要认识到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发展途径,在以低污染、低消耗为核心的基础上,排放更少的温室气体,能够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将清洁能源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保证,秉承着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对电力行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要配合产业的发展,构建CDM,为节能环保提供更为坚实的保证。第三,电力工业对于低碳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的时候,也应该沿着低碳经济的路途前行,而这些都离不开电力行业的支持。因此,转变能源发展模式,这是新时期背景下清洁能源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碳排放是现阶段全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产业发展的途径非常不平衡,当下,我国非常重视节能减排这一任务。在2020年,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运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等方式,而后者对降低碳排放量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对此,电力企业也应该实行一些有效减少和限制产业,增强对新兴产业的利用频率,借助法律、经济等手段,真正将低碳经济转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加以规划,完善扶持政策。在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途径的时候,主动去开发一些可再生能源,主动规划和引导的时候,完善能源扶持政策,真正将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的相关理念纳入到“十三五”规划中。因此,能源调整和气体排放目标的制定中,将新兴能源产业作为重点,顺便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战略,例如瑞典,则是引导企业降低成本,寻找那些低能源的能源,并从战略和政策上引导人们优化选择,地方政府和金融行业也给予了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这些都有助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新时期发展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可持。续发展我国在能源价格管理方面并没有将环境税、能源税考虑在内,主要原因还是我国煤炭成本比较低,使得人们对此缺乏敬畏之心,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新能源的发展。核电是非常重要的清洁能源,具备兼容性的特点,但是在我国占据的比例少,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对供电结构进行优化处理。第一,统筹全局,优化处理,在推进清洁能源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顾全大局,从中央到地方,每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有序推进,完成能源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按照多管齐下的方针,既要做好水电、风能和太阳能发展的工作,保证能源的供给量,又要做好节能减排的规划,分区域、分阶段去完善目标,引导低碳经济发展。第二,依法治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调整,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对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给予经济处罚,充分体现出法律的强制力。在强化市场调节的过程中,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进行改造升级,主动推广新技术、新能源,引导企业向着规范化的道路前行。第三,利用科学技术,研发新能源,目前我国的核电和水电以及其他的生物发电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建设周期长,所以研发机构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主动去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二)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低碳技术的存在主要是减少能源消耗,涵盖了可再生能源和煤炭能源,在优化利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先进的燃烧技术、IGCC和煤电气一体化等应用技术。以IGCC技术为例,这种发电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可靠和经济性,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物流能源,提高整体的利用效率,首先是将煤转换成为煤气,净化以后燃烧,避免了直接燃烧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减少了废物的排放量。如若是对合成煤气进行优化重整,还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这是现阶段燃煤发电技术中最经济,也是最环保的方法之一,能够适应新时期环境下火电的发展需要。此外,为了提高产气质量,IGCC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制氧空气分离设备,提高厂用电率,避免燃机效率受到影响,提高IGCC系统性能。我国华能天津IGCC示范电站是首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站,实现了72+24小时运行,也表现了这是我国清洁煤发电技术发展的序幕,煤经过除尘、水洗等一系列的处理程序以后,能够产生蒸汽,驱动汽轮发电,转换的过程中就能处理污染物,同常规性的电厂相比减少了1/6~1/10,逐渐趋近于零排放。华能天津IGCC示范电站作为我国节能减排道路发展中的重要路线,促进煤炭经济的高效发展,这也代表了我国绿色煤电计划的第一阶段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在逐渐完善和放大的过程中,积极研发绿色煤电关键技术,这是第二阶段的目标,而在第三阶段主要是向着经济和商业化的方向发展。

(三)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低碳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加强,开始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这实际上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这种情况下,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这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必要措施。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范围广,例如在交通领域,还要混合的电动汽车,时速能够达到150km,如若蓄电池的性能好,那么动力也更强,太阳能汽车也处于研发阶段,如若成熟,那么交通领域中的碳排放可以达到零排放,具备极好的环保效果。相关数据表明,借助浅层低能也能为系统提供节能保证,如若是一亿平方米的建筑,那么可以节能大概12亿千克的煤,减少各类有害气体的排放量。随着国家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越高,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发展前景,能源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研发的支持力度,对具备创新性和优势性的研发单位给予政策方面的扶持,鼓励企业和高校进行联合,开发一些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实现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发展。例如在风能和生物能的应用中,安排一些重点项目,将风电等项目纳入到国家规划中,真正体现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成果。

(四)构建智能电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当人们对能源供应的重视程度在提高时,也愈加重视一些关键性问题,目前,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焦点,代表了当下世界电网的发展趋势。所以建设智能电网,表明了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符合国家能源战略调整策略,这和电网的发展要求是相互联系的。国家电网公司也提出了信息化、自动化的创新目标,将智能电网作为低碳领域的投资重点,以此来促进电网建设的和谐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智能电网时,需要先进的软件系统,无论是数据网络,还是通信网络,都需要软件系统才能进行,实现电力系统的有效监控;还有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利用无功补偿装置,从静态到动态,有效的维持系统的电压水平,避免大量远距离传输。所以,无论是从技术,还是经济方面,从智能电网的整体架构来看,以清洁能源为导入的智能发电,有效的解决了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也推动了节能产业的发展,将绿色、环保作为主要目标,构建了绿色、安全和清洁的电网,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行业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为了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还需要从多个方面为出发点,为节能环保事业的进行付出更多努力,这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低碳经济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这也是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要发展低碳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这些都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汪忠杰,刘一恒.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路径设计[J].改革与战略,2015,268(12):144-146+151.

[2]苏德颂.低碳经济背景下清洁能源发展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330.

[3]张轩铭,米玥阳.发展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5,22(02):250-251.

[4]姜虹.CNG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J].民营科技,2018,218(05):82.

经济研究范文3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在这一背景之下发展的茶文化旅游则成为能够满足旅客多元化需求的旅游产品,并且可以引导中国的旅游业走向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主要介绍了低碳经济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趋势,并阐述了低碳茶文化旅游促进旅游观念的变革和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条件,然后探讨了低碳经济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关键词:

茶文化;旅游;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新世纪人们提出的一种环保而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理念先进,重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防止全球变暖,使生活更加绿色化。面对日益减少的能源,除了大量开发和研制各种可再生能源外,低碳经济的提出是很有必要的。低碳经济背后的茶文化旅游,是低碳旅游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旅游方式。其目的和理念与低碳经济一致,旨在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以文明低碳的旅游方式引领旅游发展的潮流。

1低碳经济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中国的旅游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主要是以大量的旅游资源为主,由此可以满足旅客的需求。旅客之所以要旅游,一方面是为了观赏美景,另一方面是为了放松心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行出游成为许多人经常做的事情,尽管可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但却因此而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为了实现绿色旅游,发展以低碳经济为背景的茶文化旅游是很有必要的。低碳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之所以迫切需要建设和推广,第一,中国的许多旅游资源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对现有情况预估不足,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产生。资源浪费的主要表现是对环境进行破坏,使得环境无法修复。第二,大量非环保产品的使用,使得环境遭到破坏。一些人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就使得这些非环保产品破坏了环境。第三,目前,中国的旅游行业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随处可见的文物古迹遭到旅客的涂抹和破坏。中国的旅游业之所以可以蓬勃发展,无外乎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其资源利用范围较为广泛,与其他行业相比,属于低碳排放,因此,在低碳经济中占据很大的优势。大力发展低碳茶文化旅游,一方面可以起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秀的茶文化鼓舞和引导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并对其他产业形成示范作用。由此而见,发展低碳茶旅游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又能够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可以真正成为低碳减排的楷模。

2低碳茶文化旅游促进旅游观念的变革

2.1旅游生产观念的变革

目前,中国每年的旅游人数都在不断上涨,这对于中国旅游业而言,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有利就有弊,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问题也频频呈现,如服务质量不高、环境遭到破坏等等。旅游本应倡导低碳旅游,这与旅游业的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实施均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会培养人们逐渐拥有低碳生活的意识。首先,应考虑到旅游景点的环保问题,认真规划,合理开发,使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第二,倡导自行车、电动车等低碳旅行的方式,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第三,旅行社要尽量为旅客选择绿色旅行出游方式和绿色景点,一方面可以使旅客呼吸到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欣赏到美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会促使大家更加向往低碳环保的生活。实施低碳茶文化旅游时,就可以带领旅客去云南大理、西双版纳、福建武夷山、侨乡安溪等著名的茶叶产区,使大家一边感受文化,一边改变观念。

2.2旅游消费观念的变革

低碳经济下的茶文化旅游,会使更多旅客选择低碳旅游的方式,倡导健康、文明的绿色生活。其主要体现在,第一,旅行时尽量不使用小汽车,而是以坐火车、徒步或者骑自行车的方式;第二,在旅游景点自觉遵守景点秩序,不乱涂乱画,不乱扔果皮纸屑,文明出行,保护环境;第三,住宿时尽量采取自己的洗漱用品,不浪费资源用品;第四,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践行低碳生活。当消费者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后,低碳经济下的茶文化旅游的意义亦随之彰显。

2.3旅游政策观念的变革

低碳茶文化旅游更多的是要依赖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政策的扶持使社会各界人士支持低碳旅游,大力推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措施和技术,以实际行动响应政府的号召,推动旅游业迈向低碳化、绿色发展。同时,政府要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使低碳旅游和环境保护不再是一纸空文,而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不断推行互联网技术,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建立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

3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条件

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国的旅游业,并倡导低碳旅游的方式,这既是在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作为“无烟工业”,旅游业的低碳排放是许多行业所无法比拟的,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旅游与茶文化相结合,则是低碳经济大背景下的最佳结合体。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而且茶源于自然,诸如云南等产茶大省,既是旅游的好地点,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地,其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云南大理白族的回味无穷的“三道茶”,都是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典型代表。目前,人们对于旅行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遍的旅行已经不能满足一部分旅客的需求,他们更向往着私人定制的出行方式。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茶文化相融合,发展低碳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就可以满足这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安徽黄山的茶乡风情旅游、云南普洱、丽江、香格里拉的茶马古道特色旅游,都可以充分彰显专项定制的茶文化旅游优势。中国的茶文化旅游主要是将茶文化的资源与旅游融合进行开发,一般依托茶区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和当地的名茶以及茶文化,使旅游充满娱乐性、休闲性和文化性,以满足旅客多元化的需求。并且,茶文化旅游可以有效推动当地茶产业的迅速发展,使茶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茶叶不仅是中国人的国饮,更可以通过茶来调剂生活,如载歌载舞的茶舞、悠扬动听的茶歌、精湛高超的茶艺,都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当茶文化旅游不断开发后,以茶文化为主的一些内容亦会逐渐为更多人所知。但是,由于一些人对茶文化旅游没有计划的开发,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并遭到破坏,使茶区的生态环境开始恶劣,大大影响了茶产业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大力发展低碳茶文化旅游。

4低碳经济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4.1科学规划

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和破坏环境的现象,必须要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秉承低碳、环保的原则进行开发和规划,确保景区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景区的特点,在进行规划的同时,还要进行资源的优化与科学的测量,确保资源可以循环利用,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规划时,要遵循茶叶景区的道路和服务体系是否完善,旅游项目是否充足,是否有具有亮点的项目。总之,科学的规划可以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

4.2开展示范推广

低碳茶文化旅游的推广和实施牵涉到多方面,因此需要以示范推广的形式,促进各大茶区的旅游建设。不同的茶区有不同的特点,通过示范的方式,抓住茶区的特色,发展专项旅游,进行大力推广,因此会有一些著名的旅游示范景区。这些景区多以茶叶为主,具有不同的茶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以或古老、或自然的方式成为茶文化休闲旅游示范经典,使旅客既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又能够感受到茶文化的自然风情。

4.3选择合适的运营方式

发展低碳茶文化旅游,需要结合不同的茶区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运营方式,才能够真正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比如,有些茶区以产业的经营方式规模化为发展方向,有的茶区则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进行运营,还有一些茶区从单一的生产、加工、销售茶叶转为复合型经营,并以当地旅游业为先锋,大力发展茶区产业经济。这些茶区为了促进当地茶叶品牌的推广,不断通过当地景区的资源优势,结合当地茶文化综合开发,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明确主题,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与此同时,还大量生产制造了关于茶的一系列工艺品,如茶纪念品,茶具等具有当地茶区特色的纪念品。

4.4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低碳茶文化旅游并不是倡导高消费,而是使旅客自觉按照低碳模式出行和旅游,增强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是低碳茶文化旅游的理念,也符合低碳旅游的要求。漫步于茶区,观赏茶艺表演,在农家居住,都是良好的绿色消费方式。使低碳旅游深入人心,使绿色消费成为常态,有助于实现旅游的返璞归真,从而达到环保、低碳的目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了解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有助于实现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且带动茶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低碳、环保、文明的旅游方式。低碳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其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还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引领旅游业发展的主流。

作者:全婧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朝赐,张文文,刘玉芳,陈春芬.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385-388.

[2]张蓓.低碳经济视野的都市农业旅游:政府行为与市场边界[J].改革,2011(2):62-68.

[3]张宁,侯志强.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旅游实现方式研究[J].科技广场,2011(4):135-138.

[4]李晓娜.提倡低碳经济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6(1):106-107.

[5]赵宇.议一种创新型旅游方式———低碳旅游[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5):244+253.

经济研究范文4

关键词:海洋经济;CiteSpace;研究现状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海洋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类型多并且储量大,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我国拥有优越的海洋资源、区位和海洋相关产业及人才的优势。所以对于海洋经济领域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科学研究的热点。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文献数据获取源,将2001—2020年间所发表的研究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中确定文献关键词为“海洋经济”,选择时间范围为1990年1月1日—12月31日,获取相关中文文献。经过人工筛选除去会议、报纸、年鉴、政府文件等非研究性文献,保证所得数据的准确性,符合条件的文献共2676篇,将其作为文献计量的主体。为了避免文献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只采用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15的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关键词分析,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15的研究性文献共250篇。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近年来的海洋经济研究领域的情况,文献计量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以科技文献的各种外部特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使用CiteSpace工具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华裔教授陈超美研发的一款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分析工具。

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研究进展分析

根据图1可以看出,近30年,我国海洋经济领域的发文量大致呈上升趋势。从1990—2000年为起步阶段,1993年才开始出现海洋经济领域的专门研究,说明我国的海洋经济的研究时间较晚,历史较短。并且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也认识到研究和发展海洋经济的必要性。从发文量上看,在2000年,也就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海洋经济研究开始增多,中国的海洋事业开始发展。在2000—2010年,发文量开始呈上升趋势,在2010年发文量已经超过100篇。“海洋经济”这个名词渐渐为一些学者所知,海洋经济研究开始发展起来,但总体上看海洋经济的研究领域还处在萌芽阶段。在2010年出现第一个明显拐点,在这之后,发文量迅速增加,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是因为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做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全面战略部署,标志着海洋经济已被赋予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力引擎的重要地位。在2012年之后,发文量出现下降趋势。除了因为出现最高值之后的正常稍微回落的原因之外,还因为海洋领域的研究开始变得多元化,例如,海洋标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开始增多。

(二)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分析

发文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分析是能够体现学者和机构对于“海洋经济”领域的关注程度及其合作强度的有效分析方法。在Citesapce5.7.R2软件界面,以“author”(作者)和“institution”(机构)作为分析的节点类型,运行得出主要作者知识图谱(图2)和主要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图3)。可视化图谱中节点较大表示其具有更强的研究能力,连线较粗且密集二者联系更为紧密。根据我国海洋经济领域主要作者发文情况来看,近30年来在海洋经济领域作者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韩增林,共有18篇海洋经济领域的文章,其次是狄乾斌和孙福庆,发文量都达到了17篇。另外,刘明、白福臣、宋维玲、殷克东、翟仁祥等人的发文量也超过了10篇。图2中有674个节点,334个连接,密度为0.0015。由图2可以看出初步形成了以狄乾斌、韩增林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和以白福臣、张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等,但这些团队之间的合作非常少,不同团队、作者之间联系不够密切。如图3为我国海洋经济领域主要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图中有577个节点,147个连接,密度为0.0009,其中最高的研究机构为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分别为80、69、58次。总体上看,研究机构以高校机构为主,频次高于10的机构有15个,仅有两个机构为非高校机构,形成了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为核心的几个研究团队,但密度很小,说明了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很少。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于海洋经济领域近30年的文献计量法分析,本文分析海洋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制作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等科学知识图谱,探讨海洋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经研究发现,我国的海洋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合作方面,海洋经济领域的发文作者和机构的知识图谱表明,目前的研究者之间合作不够紧密,不利于学科发展。我们应增加高水平、多层次的密切合作,同时也推动了海洋经济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宗雪.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可持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王宏.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J].海洋经济,2016,6(04):3-8.

[3]顾至欣,张青萍.近20年国内苏州古典园林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园林,2018,34(12):73-77.

经济研究范文5

关键词:海洋经济;CiteSpace;研究现状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海洋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类型多并且储量大,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我国拥有优越的海洋资源、区位和海洋相关产业及人才的优势。所以对于海洋经济领域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科学研究的热点。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文献数据获取源,将2001—2020年间所发表的研究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中确定文献关键词为“海洋经济”,选择时间范围为1990年1月1日—12月31日,获取相关中文文献。经过人工筛选除去会议、报纸、年鉴、政府文件等非研究性文献,保证所得数据的准确性,符合条件的文献共2676篇,将其作为文献计量的主体。为了避免文献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只采用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15的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关键词分析,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15的研究性文献共250篇。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近年来的海洋经济研究领域的情况,文献计量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以科技文献的各种外部特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使用CiteSpace工具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华裔教授陈超美研发的一款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分析工具。

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研究进展分析

根据图1可以看出,近30年,我国海洋经济领域的发文量大致呈上升趋势。从1990—2000年为起步阶段,1993年才开始出现海洋经济领域的专门研究,说明我国的海洋经济的研究时间较晚,历史较短。并且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也认识到研究和发展海洋经济的必要性。从发文量上看,在2000年,也就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海洋经济研究开始增多,中国的海洋事业开始发展。在2000—2010年,发文量开始呈上升趋势,在2010年发文量已经超过100篇。“海洋经济”这个名词渐渐为一些学者所知,海洋经济研究开始发展起来,但总体上看海洋经济的研究领域还处在萌芽阶段。在2010年出现第一个明显拐点,在这之后,发文量迅速增加,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是因为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做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全面战略部署,标志着海洋经济已被赋予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力引擎的重要地位。在2012年之后,发文量出现下降趋势。除了因为出现最高值之后的正常稍微回落的原因之外,还因为海洋领域的研究开始变得多元化,例如,海洋标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开始增多。

(二)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分析

发文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分析是能够体现学者和机构对于“海洋经济”领域的关注程度及其合作强度的有效分析方法。在Citesapce5.7.R2软件界面,以“author”(作者)和“institution”(机构)作为分析的节点类型,运行得出主要作者知识图谱(图2)和主要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图3)。可视化图谱中节点较大表示其具有更强的研究能力,连线较粗且密集二者联系更为紧密。根据我国海洋经济领域主要作者发文情况来看,近30年来在海洋经济领域作者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韩增林,共有18篇海洋经济领域的文章,其次是狄乾斌和孙福庆,发文量都达到了17篇。另外,刘明、白福臣、宋维玲、殷克东、翟仁祥等人的发文量也超过了10篇。图2中有674个节点,334个连接,密度为0.0015。由图2可以看出初步形成了以狄乾斌、韩增林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和以白福臣、张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等,但这些团队之间的合作非常少,不同团队、作者之间联系不够密切。如图3为我国海洋经济领域主要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图中有577个节点,147个连接,密度为0.0009,其中最高的研究机构为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分别为80、69、58次。总体上看,研究机构以高校机构为主,频次高于10的机构有15个,仅有两个机构为非高校机构,形成了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为核心的几个研究团队,但密度很小,说明了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很少。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于海洋经济领域近30年的文献计量法分析,本文分析海洋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制作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等科学知识图谱,探讨海洋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经研究发现,我国的海洋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合作方面,海洋经济领域的发文作者和机构的知识图谱表明,目前的研究者之间合作不够紧密,不利于学科发展。我们应增加高水平、多层次的密切合作,同时也推动了海洋经济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宗雪.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可持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王宏.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J].海洋经济,2016,6(04):3-8.

[3]顾至欣,张青萍.近20年国内苏州古典园林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园林,2018,34(12):73-77.

经济研究范文6

本文研究是在现有的会计系统的基础之上,浅析知识经济下的会计体系,寻找其中的异同,分析知识经济下会计系统的优点和应用,以及分析会计系统在今后应当如何改善。

关键词:

知识经济;财务会计;体系研究

一、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影响

(一)知识经济对会计目标和会计前提的影响

首先知识经济对会计目标的影响,会计目标是指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会计的诞生,是为了节约人类的劳动时间和加强经济活动。但就会计的实际作用而言,会因为企业制度和生产力水平有所侧重。在商品经济早起,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企业规模小,而且企业制度单一,这时候会计的作用加强内部控制以及通过报告受托责任。尔后,我国经济不断复苏,企业生产力不断上升,企业制度也不断改革创新,资本市场也逐渐开始发育,经济市场上投资和信贷的人数增加。人们通过会计信息做出了一些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会计信息的存在是为了使得决策有用的目标。现代会计目标越来越向决策的有用性偏重,财务会计的所有方法和政策都是为了增加决策的有用性。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目标和商品经济时代会计目标的侧重点相同,都是为了增加政策的有用性,为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分为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内部使用者主要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和经营管理者,外部使用者主要是投资者和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等和企业存在一定联系的组织和个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变化多端的,利益和风险并存,会计信息能够帮助决策着提供未来信息和规避风险,利于决策者更好的决策。其次知识经济对会计前提的影响,会计前提的另一个说法是会计假设,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变化不定的环境做出合理的判断。现阶段会计核算的前提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对会计主体的影响,所谓的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对象,比如各个单位和组织等等,由于会计主体的存在,会计工作要根据服务主体的性质进行展开,这大大限制了会计核算和报告的范围。第二,持续经济的影响,持续经济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按照一定计划进行,按照既定的目标向前发展,使得企业不会出现破产和清算的结果,在会计理论中存在持续经营假设,许多会计工作都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展开的,但在经济时代条件下,持续经营也面临着挑战,挑战主要体现在主体所面临的环境发生变化,加大了企业的风险,虚拟公司的存在对持续经营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第三,对会计分期的影响,会计分期是对会计经营假设的一个补充,会计分期假设为定期汇报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提供前提。第四,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这种核算方式能够直接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发展情况,非货币计量主要实物量和劳动量等等,货币计量假设存在的假设已经开始影响会计学科的严密性,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就必须将非货币计量和货币计量同时使用。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基本原则的挑战

会计基本原则是会计工作展开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会计原则,是制定会计基本准则的参考依据,也是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准守的规范。会计基本原则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两个个方面:首先,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传统会计权衡时更加侧重可靠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应该更加侧重相关性,虽然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基本特征,只有同时具备这两者,才有利于经济决策,但是要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平衡,最关键的问题是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因此经济时代的会计工作更加注重相关性。其次,要正确理解和运用谨慎原则,谨慎原则是在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时,所作出的反应,以保证经营能够平稳的持续下去,减少风险的发生,谨慎原则能够给确认经营过程中能产生的损失和产生的效益,使得经营者不会盲目乐观,企业发展比较平稳,不会出现太大波动,但是谨慎原则要适当的引用,不能盲目的使用谨慎原则。如果滥用谨慎原则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比如谨慎原则应用不当,会损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还比如运用谨慎原则,使得收入与费用不一致,这会损害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知识经济的资产研究

对于知识经济下的资产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环境资产和人力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下面将简单探究这三种资产。

(一)环境资产

环境资产是指特定个体在已经事物上获取的对未来有效用的环境资源。环境资产的种类有很多,本文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环境资产进行分类:首先按形态分类,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比如土地和森林以及草原属于自然资源,还比如独特的地形地貌和野生物群和自然风景这些都属于生态资源;其次按能否再生分类,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最后按经济学意义分类,可以分为自由取用资源和经济资源。

(二)人力资产

人是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础,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只要存在高质量的人才,那么这个企业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些高质量的人才可以为企业获取或创造更多的资源。进入经济时代以后,知识已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以及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在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工作也一样,也需要高质量的人才,这些人才能够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理论,去处理会计工作遇到的问题。

(三)无形资产

首先了解什么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所持有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没有实物的资产。无形资产有很多,传统主要的无形资产有:专利权和商标权和许可经营权和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年来也新增了许多无形资产,比如1509000质量体系认证、注册的域名、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等,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无形资产更加繁多、更加丰富多彩。

三、知识经济的其它会计要素研究

(一)负债

负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是因为企业从外部借款而产生的债务。传统的负债是指企业在过去产生的交易和事项,使得企业应当遵守一定的义务,这种义务最后可能是通过资产转移或者劳务来偿还。在知识经济时代,产权知识化以及全球一体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企业就需要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以及风险规避衍生出一种金融工具,这种金融工具会给企业带来金融负债等等,因此经济时代的负债和传统的负债不同。

(二)所有者权益

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和商品时代的投资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不仅仅有传统的外部投资,还有现在的企业内部投资。投资者就是所有者,所有者权益不仅仅包括传统会计的四项原则,还包括劳动者权益。由于存在企业员工也参与投资,因此可以将劳动者权益单独拿出来,来反映企业员工所有者权益,知识经济时代对所有者权益要素进行核算时,既要考虑所有者权益,也要考虑劳动者权益。

(三)收入

经济时代的条件下,企业的收入可以从多个方面获取,主要有商品的销售,劳务付出或者将企业的一部分资产提供给他人等等。这些都可以获取利益,收入不一定要遵守实现原则,比如金融工具,金融工具风险比较大,而且一些风险还是潜在的,因此为了降低合约的风险,需在合同的签订到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就应该确认收益。若当合同履行结束以后再确认收益就不能确认合同的风险,也影响经济使用者的决策和风险管理,因此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合同签订后就开始核算收益和费用。

(四)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耗费,费用既包括实质的费用,也包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损失。对于费用的会计处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绿色成本的会计处理,绿色成本支出环保处理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当金额较大时采用直接转销法,当金额较小时采用备抵法;其次是科技成本的会计处理,主要是处理研发成本,账务处理的方法采用摊销的方法。

四、知识经济的财务报告体系构建

(一)财务报告内容

财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也就是四大财务报表:首先,是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主要内容有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人力资产、无形资产和环境资产等等。其次,是损益表,损益表一直是财务报告中的核心,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损益表已不再适合财务报告,因为传统的损益表不能包含所有的利得和损失,因此需要将这些没有出现在传统损益表当中的内容补上,才能算完整的损益表,损益表主要内容有,销售收入和理财以及其他财务活动和其他利得和损失。然后,是现金流表,现金流表的主要内容为环境流出和人力资源流出以及环境收益和无形资产投资。最后,是增值表,增值表是反映一个企业在一个时间段内的新增价值,以及新增价值形成和分配情况,隶属于社会责任报告,增值表的主要内容有销售收入和折旧以及增值额和职工所得、债权人所得等等,最后将这些金额进行汇总。

(二)财务报告的形式

经济时代企业财务报告是在现有会计系统产生的会计报告基础之上补充的,其形式上相当于实现了一次革命,革命的方向有以下几部分:首先,财务报告向灵活性发展,现有的会计系统受手工的限制,一些企业即使使用了电算化,但是对于会计系统,也是简单的操作,会计工作的结果是提供归纳和综合的信息,信息使用者只能得到企业的通用报告,不能满足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如果向使用者提供的报告,不再是通用报告,使用者可依据需求进行选择,那么这将大大利于使用者的决策。其次,财务报告的表达方式实现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报告的内容增加了图形和统计图表等等。最后,财务报告的传递方式想实时传递转化,知识经济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信息技术也是知识经济的主导技术,引用信息技术可以实时进行财务信息的传递和财务报告的制作以及财务报告的传递。

五、结语

知识经济下的财务会计系统和现有的财务会计系统相比,有着很大的改变,知识经济下的财务会计系统,更加适合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的各项决策,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者:张欣欣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英林.《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的重新思考和认识》.会计研究,2000(4).

[2]朱小平,徐涨.《自然资源减耗费用核算模式的研究》.财会通讯,1999(7).

经济研究范文7

1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1.1基地综合型在发展高效农业基地的基础上,兴建一批休闲、观光、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观光、度假、休憩、游乐等服务项目,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需求。如:核心占地面积80hm2的十里长山生态农业园,环境清幽、空气清新,是一家集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到2014年园区配套设施全部齐全后,可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既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商务活动,更可为游客提供吃、住、玩、乐等“一条龙”的休闲服务。

1.2生态旅游型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以自然生态为载体,以休闲观光为特色,为游客提供观赏、采摘、游玩等内容,使人们充分领略生态高效农业的自然乐趣。如:世业洲开心农场将网络“开心农场”转变为现实中的“开心农场”,既能使游客亲身体验种菜的乐趣,参与CS等各项娱乐活动,又能普及农耕科普文化知识,开展亲子运动。项目全部建成后,还将增设骑马场等旅游设施。目前,春秋两季日均接待游客近千人。

1.3休闲度假型依托乡村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舒适怡人的清新空气、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兴建休闲、娱乐设施,让游客放松心情,尽情享受。如:山水湾生态农业园位于茅山余脉,景色秀丽,园区充分依托自然山水,划分不同区域,新建各种休闲旅游设施,使人们在享受大自然风光、品尝农家乐趣的同时,又能感受怡然自得、野趣天成的生活。

1.4特色餐饮型凭借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独树一帜的特色农产品,以绿色、安全、新鲜、廉价见长,通过提供当地的蔬菜、家禽、水产品等,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淳厚的农家风情。如:世业洲和江心洲充分利用音乐节、野菜节、柑桔节等节庆活动,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上岛尝江鲜、品野味。仅2011年国庆“长江草莓音乐节”就吸引游客1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6000万元。

1.5农业园区型在大力发展种植业或养殖业的同时,通过对园区内已有设施的改造,为游客提供垂钓、采摘、餐饮等各种服务。如:宝堰镇联创生态农业园在原先种植133.33hm2葡萄、近百亩其他特色水果的基础上,又开挖鱼塘,建设餐饮,既可使游客品尝农趣,又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实现了农产品就地销售,减轻了农民生产销售负担。

2加速休闲生态农业发展,坚持做到“三个强化”

2.1强化发展意识丹徒区专门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选配人员、完善架构,并积极组织区委农工办、区旅游局、发改经信委、农委等单位赴浙江长兴县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借智谋划全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思路,出台了《丹徒区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激励政策,不断提高全区“旅游兴区”的意识。

2.2强化规划引领结合编制区“十二五”规划和新市镇建设总体规划,邀请省、市旅游规划专家把脉丹徒区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编制完成《丹徒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区“十二五”重点旅游储备项目库,以及王家花园、世业洲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长山文化产业园、宝堰镇古街整体开发等10余个详细规划。建成了全区“四大”休闲观光旅游板块,即:世业洲国家旅游度假区板块、江心洲旅游板块、十里长山生态旅游板块和龙山村旅游板块。形成了以打造音乐岛为主题的世业洲整岛开发,以沿江圩区庭院经济为特色的江心“农家乐”开发,以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毓龙湾国际度假村开发,以文化、生态为主题的十里长山开发,以红色、生态、休闲、观光为主题的宝堰旅游开发等形态。

2.3强化品牌创建以“一山两岛”(十里长山、世业洲岛、江心洲岛)为重点,坚持把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部级旅游特色镇(村)、省级乡村旅游点作为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工程来抓,认真做好各类品牌创建工作。目前,已分别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和国家2A级旅游景区6个,部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星级旅游饭店4个;江心洲五套村被命名为省级“农家乐”专业示范村;世业洲开心农场成为全市唯一省级自驾游基地。丹徒区的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发展态势很猛、质态较强,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表现了蓬勃生机,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一是规划不够完善。现有的休闲观光农业基本上处于自主开发状态,部分项目没有建在规划范围内,且绝大多数模式单一、风格雷同、缺少独特的创意。二是规模不够大。投资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内容单一,缺少龙头企业,经济效益提升较缓。三是管理不够规范。从业人员中中老年农民占到了70%以上,服务素质较低,且企业管理经验不足。四是扶持力度不够强。财政投入较少,特别是受土地、融资等要素制约,影响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五是宣传力度不够大。没有纳入镇江整个大市旅游宣传平台,企业自主宣传、整合促销、参与竞争的意识不强,许多产品的认知度不高,不能很好地引起游客消费需求。从长远计划,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村旅游发展,更有利于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丹徒区在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时,应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规划为先导,以彰显特色为重点,充分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积极稳妥、有序开展。

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3.1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始终坚持以系统筹划、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为前提,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为原则,以“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保护耕地”为要求,注重区域、功能和形态的定位,避免雷同、重复建设,克服盲目追求高档,甚至“毁农造景”的现象,做到有序发展,规模开发。同时,规划还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相互衔接,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

3.2彰显特色,示范引导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一个方面,应充分发挥丹徒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彰显高效农业的魅力,将丹徒区高效农业做精、做特、做亮,突出个性,突出品位,不断增强吸引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丹徒区古村落较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加快谷阳镇槐荫村、宝堰镇上桥村、辛丰镇黄墟村等古村的保护与开发,充分挖掘、展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的内涵,通过历史风貌的再现、现代高科技技术与传统农耕文化的结合、村庄环境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统筹,打造一批历史气息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极具江南水乡韵味的村落。其次,加速省级现代茶业产业园、山水湾生态农业园、龙山毓龙湾国际度假村等一大批单体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园、休闲山庄建设,精心培育和打造一批重点休闲观光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村和精品“农家乐”,不断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档次和品味。#p#分页标题#e#

3.3多元投入,协调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和关心支持。财政部门应安排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重点扶持特色明显,运行规范、前景广阔的休闲观光农业。农业部门应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农业,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国土部门应加大岗坡地、荒地等存量土地的盘活,认真落实农用地政策,规范土地供应,加快确权登记颁证,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同时,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开发,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投资入股休闲农业,使其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相对稳定的收益,着力构建“政府扶持、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经济研究范文8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工商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与工商管理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本文将以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着手点,针对目前市场经济中工商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提出在市场经济中将工商管理有效运用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在理论等层面上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工商管理;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联系;基本内涵

0引言

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产物,能够进一步加强市场经济的规范性与稳定性,同时,市场经济也是工商管理工作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市场经济发展足够好,工商管理工作的价值和作用才能够得到凸显。本文进一步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此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并且寻找相应的规律,促进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能够更好地发展。

1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事实上,工商管理的存在是为了规范目前市场的经济秩序与政府在经济方面的统治秩序,能够进一步在趋于完善的市场经济中实施宏观调控,促进资源得到更为优化的设置。而市场经济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并且针对市场趋利性的基本特性而言,其也是社会文化发展以及社会体制建设的必然发展需求[1]。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一定内在联系,二者互相影响,相辅相成。若是没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就没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更没有工商管理存在的必要。但是缺乏工商管理行为,经济发展也就缺少了管控能力与自律能力,很多市场经济行为都缺少相应的管理与监督,而市场经济在失序的情况下是不能够正常顺利发展的。所以有利益关系的存在,就会导致市场经济中的不同对象之间存在纠纷,这一点是由市场经济趋利性因素所导致的。而工商管理能够以相对权威的角度,根据目前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根据所设立的工商管理办法以及工商管理制度,对不法商贩以及不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与责任管理,最大程度上对我国的市场经济进行维护。这些都是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只有正确认识了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才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开展工商管理工作,落实好工商管理工作。

2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中工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为了加强对市场经济以及市场经济行为的监管,设立了一定的工商行政等部门来进行相应的工商管理工作,但是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工商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使得目前的工商管理依然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首先从工商管理的制度层面上进行分析,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方向,很多工商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多元化的经济行为需求[2],所以其基本管理行为与管理体系都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执行力,同时也不能够满足目前社会发展需要,在基本管理与管控观念上面临着改革与更高的挑战。工商行政部门如何在明确目前经济发展现状的同时,合理进行工商管理观念的转变也是目前市场经济发展中工商管理的首要工作。另外,工商管理是一种较为宏观的管理行为,所以想要合理进行工商管理行为就需要从根本上完善管理组织结构,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工商管理的组织结构并不能够满足工商管理工作的需要,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目前工商管理执法能力的提升,使得工商行政部门的大多执法行为不能够落实到位。比如地方政府与工商行政部门之间的直接冲突,阻碍了工商部门进行相应的行政行为等。除此之外,在工商管理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政府在进行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招募时很多都不是走常规的招募程序。所以致使目前工商行政部门缺乏相应的人才[3],并且没有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来促进其自我能力的提升,所以目前的管理人员普遍没有树立正确的工商管理观念,不能够正确认识到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都是目前市场经济发展中工商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才能够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以此促进市场经济与工商管理的共同进步与共同发展。

3在市场经济中优化工商管理运用的具体措施

3.1完善工商管理制度与行为办法

想要在市场经济中优化工商管理的实际运用,就需要在了解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完善工商管理制度与行为办法。事实上,工商管理制度在1995年就已经得到初步建立,即《工商行政管理暂行规定》[4],经过近些年不断的修订,也在具体的工商管理组织结构与管理职责上进行了相应的划分与明确。社会发展迅速,很多经济行为已经不能够用传统的工商管理制度去进行约束,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实施的过程之中,工商制度规定的《广告管理条例实行细则》中就有部分内容与其不符。所以国家之后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促进工商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所以,完善工商管理制度与行为办法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因此从制度方面着手,才能够为落实工商管理工作奠定制度基础,从而提升工商管理行政行为的执行能力。

3.2在工商管理进行中完善管理组织结构

在工商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完善管理组织结构,有两大益处,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督,扩大监督范围的同时也能够增强监督力度[5]。另一方面有利于内部管理的和谐发展,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合理进行工商管理行为,促进工商管理行为的顺利实施。所以在完善工商管理组织结构的过程中,需要与地方政府的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机制,良好的沟通是一切管理活动进行的前提。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与配合,很多工商管理行为都难以落实到位,所以建立良好的合作管理并且完善管理组织结构也是目前工商行政部门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3.3提升工商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

在关注一些工商要闻时,一些工商管理行为不能够落实到位很大程度上与执法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关,所以为了顺应目前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工商管理团队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身,提高整个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比如目前网络的发展也在不断壮大,想要落实工商管理工作,还需要提升网络监管能力,从而进一步维护网络市场秩序[6]。在近期的工商管理中也提出了“增强四种意识,更加高效维护网络市场秩序”的口号。所以工商管理团队需要从多方面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比如电子商务消费维权、防范利用预付消费进行非法集资的行为、如何去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等,这些都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工商管理团队提出的挑战。

4结语

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行为仍然存在着不足,使得目前的工商管理工作还不能够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在明确市场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通过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工商管理者素养的提高以及工商管理制度的优化等多方面加强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刘冀 王骄洋 杜恺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娜.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J].科技资讯,2016(10):65+67.

[2]孙仲尼.探究工商管理中案例的作用与知识转换情况[J].中国商论,2015(29):140-142.

[3]张诗慧.浅谈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J].品牌(下半月),2015(11):94.

[4]路宜昌.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1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