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范例6篇

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范文1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政治教育要迎接新挑战、取得新成绩、开创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新贡献,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政治意识强、熟悉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有较高的素质,一方面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高度的责任感,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信息把握和处理方面的素质,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努力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变得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支队伍不仅要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懂得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要懂得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还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经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可以从网上搜集信息,掌握社会动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网络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说,在当今世界,谁掌握了网络这个思想舆论的制高点,就意味着谁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因此,高校必须积极主动地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首先,大力建设优秀网站,使网络成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阵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组织力量制作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趣味性强、适用于网络运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网上轻松而愉快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其次,加强校园论坛建设,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回答其提出的各种问题,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校园论坛要给予特殊关注,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既严格把好政治关,又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再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及时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辅导者、启发者,不断运用网络以及其他高科技知识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现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衔接。

努力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网络。网络中的信息既有时事性的,又有数据库的。内容广泛的信息为使用者展现了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如若思想政治工作者善于利用,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帮助,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就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达到理想效果,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而网络技术正好为三者的结合提供了方便。通过网络技术,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子女的在校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有利于学校和家庭沟通,有利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便利的网络也保证了学校和社会的及时沟通,促进了社会和学校的联系,可以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据社会的不断变化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轮驱动,三个方面形成一股“合力”,更有力地推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网络中,大学生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寻找信息,选择信息,接受信息,他们不仅仅充当受教育者的角色,相反,在网络上他们常常扮演教育者的角色,他们喜欢交流信息、信息,常常通过操纵信息的行为来影响其他网民。教育者应该抓住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和网络的开放性特点,大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与领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在鼓励学生从网上获取广泛信息的同时,不断增强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和选择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即教会学生克制自己,抵制各种诱惑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把网络作为获取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而不是作为猎取不良信息的途径;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使用信息,判断各种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增强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网站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建设、完善和管理网络的过程中,自身也不断成长,最终引导学生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运动员;思政教育;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政治生命线,是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它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1.1思想观念的能动性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同人的需要是分不开的,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和计划进行。同时,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重要性。人格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最基本的。只有人的价值观念稳定和团结了,才可以被称为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否则会产生不稳定的观念。性格是固有的特殊的心理基础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稳定的特性。因此,个性一旦形成,人都有相应的内部质量的材料,不同的质地可以适应不同的道德倾向,当然,人格的基本作用不是绝对的,而且往往是相对的,与此同时,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意识的相互影响和变化。人格既有团结和稳定,也有可变性,这些特性也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2政治观点的导向性作用

国家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一方面,吸收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另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具有导向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付出巨大牺牲确立的。牢牢把握这一基本要求,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意义。

1.3道德规范的补充性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人民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提高人民对历史选择的主动性,并不断改进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从现实出发,结合实际需要和可能的经济与政治关系,由此来使人们的道德水平再次上升。不仅要注意它将旧的道德清除残余和影响,并积极配合,确保政治、法律、知识、审美教育,重视培养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选择能力。它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它与由国家制定的,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相区别,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任何道德,对人的规范与法律不同,它不是靠禁止性、惩罚性并以外加的方式规范人的行为,而是主要靠人自身内心的信念来自我约束。要说强制也仅是以社会舆论的评价方式来进行规劝、劝导。所以说,道德的规范是外加于人的,具有补充性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对运动员的重要作用

目前,对运动员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的教育系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大学教育或体育技术学院教育。运动员训练比赛和文化学习的双重任务,因为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连续性的法律不可避免的冲突,缺乏文化教育的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以及教练员的心态,夺金功利主义等因素的影响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因此,加强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1对运动员思想观念的教育

纵观我国现有运动员培养模式,更多的是注重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培养。各职能部门下大力气在提高运动成绩和运动员身体素质上,往往忽略了对运动员思想观念的培养。要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首先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加强运动员思想观念教育,一方面可以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另一方面可以培养运动员坚强的意志品质。推崇体育即精神的一种体育整体面貌,具有公正、公平、公开的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培养运动员顽强拼搏、坚韧不屈、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意志品质。通过对运动员思想观念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其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出成绩,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2.2对运动员政治观点的要求

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的培养运动员爱国热情。我们的国家始终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运动员的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那些世代相传、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继承、弘扬下去。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爱国主义的政治教育,能够使运动员更加爱国,深知自己所肩负的国家责任,在比赛场上为国争光。

2.3对运动员道德规范的培养

对运动员的道德教育包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道德评判能力的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和环境道德教育等。道德品质也称为品德教育,道德行为通过多次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会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对运动员的道德教育培养可以使其形成道德信念,建立道德行为习惯,提高运动员的体育活动和人们对运动员的道德要求,是社会公德和体育道德在体育运动职业中道德认识水平。主要表现为:在生活中讲文明、讲诚信、关心爱护他人。在赛场上不是一味的追求成绩,不与裁判或者对手发生冲突,不有意识的犯规,净化赛场,赛出风格赛出水平等等。运动员的道德规范还包括遵纪守则、文明礼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技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运动员道德规范反映了的具体体现,是运动员行为的标准。运动员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的良莠,不仅影响着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有时也直接反映了国家、民族的精神风貌。因此应该加强对运动员道德规范的培养。

3结语

运动员在一个运动队中起到的是主体作用,它也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才财富,运动员自身承担着为国争光、回报社会的重任。因此,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其全面发展,帮助教育他们成人、成才,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一项关系到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对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3个方面。思想观念有助于培养运动员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政治观点可以说是运动员生涯规划的基调,坚持和拥护党的领导,树立为国争光的决心也是对每一名运动员的政治要求;道德规范可以破除运动员的功利心理,树立更健全和健康的心态,这也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综上所述,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需要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运动队配备相关人员,设置思想政治相关课程。另一方面也需要运动员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内外因相互起作用,促进竞技体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吴萍 单位:安徽省体育中心

参考文献

[1]郑秀红.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文学与艺术,2010(4):191

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范文3

论文摘要:传统的以显性为主的教育方法由于过于直白和彰显,容易导致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而隐性教育由于其“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越来越被受教育者所接受。隐性教育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它要求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质,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大量的实践与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接受率,减弱了教育的有效性,危害极大。笔者认为,加强隐性教育是消除逆反心理,增强教育有效性的最佳途径。

一、隐性教育的特点

同志指出,思想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事实上就是隐性教育。它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是指教育者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在受教育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的情况下,自觉自愿或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某种思想和经验的教育方式。因此,与显性教育相比,隐性教育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1)教育内容的渗透性。显性教育的内容是外显、直白、明确的,而隐性教育的内容则是内隐、迂回、不明确的,但时时渗透在受教育者生活周围,虽不为大家所注意和重视,但能有效地对受教育者发挥影响。

(2)教育手段的间接性。显性教育的意图和方法是“裸”的,一般采取正面的灌输教育。而隐性教育则是采取“迂回”的渗透式的教育方式,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一般是间接接触的,教育者不直接言明教育的内容、目的,而是通过语言诱导,形象暗示,情景感受等等手段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

(3)教育途径的开放性。由于隐性教育是受教育者自己有意或无意通过直接体验或间接观察获取某种经验的过程,它摆脱了教育者对教育因素的控制,学校、社会、家庭各种因素均可成为受教育者的学习内容。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需要、接受能力和身体条件适时选择活动时间和空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隐性教育称得上“无课堂”教育或“跨时空”教育,它的教育途径是开放的。

(4)教育效果的长效性。心理实验证明,对于灌输性或诱导性过于明显,强度过大,人们就会感到自己的选择自由受到限制,容易激起对这种信息的抵抗,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而隐性教育摒除了“裸的教育形式”,以间接、不易为人们发现的方式所呈现,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思维的批判,在没有明确目的、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接受某些信息。这样不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作用持久。

正因为隐性教育具有上述这些特点,可以起到显性教育无法比及的作用,因而,它可作为显性教育的补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丰富、更完善,效果更有效、更持久。因此加强隐性教育不仅是必然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二、加强隐性教育的必要性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科教育这种显性教育为主。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思想认识的解放,传统的以显性为主的教育方法由于应于直白和彰显,己越来越不符合会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不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因此我们必须越来越注重隐性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普及,在为学生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西方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思想也乘虚而人,使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产生动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在为人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蔚然成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等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这些思想观念渗透到校园,导致学生思想观念混乱和价值观失落,对现实生活感到困惑,对党、政府产生怀疑,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也采取抵制态度,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要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显然仅仅依靠显性教育已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借助隐性教育进行补充,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受教育者心理发展变化呈现新的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思想、心理存在“自身免疫”效应,即当外界思想进人人的头脑时,人自身的原有思想会形成一个防护层,抵制外来思想。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人的思想转化,就不能一味进行显性教育,而要根据人的心理特点的变化,重视隐性教育。尤其是在社会的变革和转型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心理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此时教育者采用正面的“灌输”教育这一显性教育方式,就容易导致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从而降低教育的有效性。

(1)独立性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就业要自主择业,经营要自负盈亏,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主要靠自己安排.因此,全社会增强了独立意识。人们的独立性增强了.学会了自我思考,自主选择,任何人都不会盲目相信他人或政治集团的说教。

(2)叛逆性增强。现代社会的学生思想解放,思想的批判性、独立性明显提高,他们崇尚民主,反对“一言堂”。他们敢于怀疑,不惟书,不惟上,不惟权威,不人云亦云。但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容易造成认知上的不坚定性、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在认知上易出现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加上独生子女增多,家庭“保姆”式的溺爱以及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更易导致他们思想上的叛逆和否定。因此,你越是强调的东西,就越能受到他们的抵制;你越是淡化的东西,就越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意图越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3)趋利性增强。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导致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由重政治转向重经济,由重精神转向重物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思想观念十分普遍,这些观念渗透到校园,必然导致学生的政治热情下降,理想、信念淡薄,道德水准滑坡。对直白的显性教育必然产生抗拒心理。

(三)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识面宽、能力较强、个性完善、素质全面的新型人才。尽管显性教育对此担负着主要任务,但是,由于受到教育内容、方式、环境、时空等的局限,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素质教育的效能。而隐性教育从本质上说属于素质教育范畴,能为主体的素质生成与整合提供诸多有利条件。比如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教风学风与多彩的集体生活,可以陶冶情操、锻炼心智、净化灵魂和感悟人生,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生活能力。所以从长期来看,隐性教育更有利于受教育者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发展。

三、加强隐性教育的对策

(一)寓教于乐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在轻松、愉悦的时候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想象最活跃,精神系统的活动最顺畅,对所传信息容易人耳人心,反之则容易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因此学校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知识竞赛、座谈讨论、报告演讲、社会调查、书画展览、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等。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生能自然地受到感染,在感染中接受教育,使教育过程和内化过程同时展开,收到良好效果。

(二)情感陶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诗),思想政治教育要“感人心”,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要对学生注人最真挚的爱,在人格上尊重他,在生活上帮助他,在心理上关心他,在能力上信任他,在学习上鼓励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自然会赢得学生的亲近与敬佩。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环境熏陶

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熏陶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潜移默化。通过设置一定的环境,营造一种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智慧,可以做到形真、情深、意远的统一。这里所讲的环境既包括校容、校貌、设施设备等外化的“硬件”环境,也包括正确的舆论氛围、进步的人文知识、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心理暗示等内化的“软件”环境。优美的校园,明亮的教室能使学生产生清新舒适的感觉,形成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而丰富多彩的活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达到潜移默化,自我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 思想道德建设 环境 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个人的思想道德状况。[1]思想政治教育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精神文化为载体,以调动广大人民社会主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手段,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社会管理或社会动员的有效方式,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当前,国际经济全球化、国内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这些变化在影响人们思想变化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挑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本文论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针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改变,提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1思想政治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科学理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旗帜,只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有可靠的政治保证。科学理论的创新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思想源泉。

1.2思想政治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1.3思想政治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约束人的行为,增强人的自觉意识,减少和避免社会冲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与良好的人际环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实现保驾护航。

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谐环境,人人共享;构建和谐,人人有责。

2.对策

2.1转变现念,努力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

学校的辅导员要切实转变观念,努力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一是要以人为本,由“单向灌输”向“双向沟通”转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注意把握学生的情绪,主动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积极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要建立落实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和干部岗位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把管人管事与管思想统一起来,明确辅导员、班主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责任,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和年终考核中,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单位及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还要大力弘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和优势,不断实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创新。

2.2注重艺术,主动适应新形势,探索新的途径,充实新内容,做到常抓常新,增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当前,在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作用下,在全球化带来的各种观念不断流通的作用下,以及新时期出现的其他种种新变化的冲击下,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全球化的趋势和网络的渠道向我国人民灌输的腐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也影响着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坚守。

在新时期复杂的舆论环境下,如何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挑战。学校的辅导员要实行党组领导,形成“横是一片,竖是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注意把握重点,抓紧学生心理上的“共鸣点”,心目中的“关切点”,情感上的“敏感点”,思想上的“疑难点”,工作上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要理顺学生的情绪,注意他们的思想变化,情绪波动,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及时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2.3学校的辅导员要注意找准结合点。

思想政治工作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人们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出发,审时度势,根据变化着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要坚持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宣传引导与热情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活,达到入脑入心入神的效果。

2.4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做好引导和转化工作,理想信念教育不能脱离现实,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二是要站在全球化高度,确立当代视野,引导学生正视差距,坚定信心,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2.5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

学校的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式要多样化。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一刀切”向多层化转变。要从尊重人的基点出发,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入耳入脑入心入行。二是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现有形式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三是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利用科技进步成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四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进入新时期以来,学生的思想空前活跃,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如手机、网络、电视、报纸等都提供了许多真真假假、形形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仍停留在依靠行政手段搞活动、作报告、造舆论上,就会造成雷声大、雨点小,很难收到成效,因此必须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

2.6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要现代化。

学校的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手段要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引导工作。在日常的培训过程中,要利用多媒体,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参入,积极发言。

另外,还要充分发挥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现代传媒的宣传阵地作用,在唱响主旋律、强化宏观引导的同时,多角度、多侧面地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及一些深层次的认识问题,做好解疑释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等工作,广泛宣传弘扬各种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努力把这些现代媒体变成广大群众参与活动、展示自身形象和风采的大舞台。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想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088-01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艰巨、更复杂、更繁重。如何完善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机制,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工作的质量水平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场所,它所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爱好,有信仰,会学习的青少年,尤其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较差,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差,思想认识水平下降,道德素质滑坡,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目前在校的学生,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在父母细心呵护下成长,思想开放,个性凸显。社会上的现象形形,光怪陆离,真善美与假恶丑通过各种途径展现在他们眼前,而他们中一些人对错误、腐朽的东西缺乏辨别能力。能否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新挑战,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把握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中职学生素质,是学校党组织的首要任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文化碰撞冲突、文明交融、思想激荡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态势,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不少学生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中职学校党组织的首要任务。

3.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中,班主任是对学生管理、教育、指导、帮助爱护的一支特殊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力量,是学生工作的最直接者,也是第一责任人。班主任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手段和管理理念对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应当是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工头万绪、事务纷繁。但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班主任的一件大事,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坚持责任原则,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工作,职能部门责无旁贷,这是实现预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依据和科学管理原则。这个原则必须硬化,决不能软化,否则,就会给工作带来被动和负面影响,要树立人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注重开拓宏观视野,把握时代特征,突出时代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富有时代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辅导员、班主任等部分人的工作,而需要每个教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对待,要坚持“全员育人”的意识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中,使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敬业精神和责任感,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做f_J贡献。

2.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物化教育育转向人本主义的人L生化教育。既教育者必须把青年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而不是把他视作物,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是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握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严格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原则,把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根本,启发和调动学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塑造良好道德品质、提高自我修养境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情况要不同对待,决不可实行过于抽象化、理论化式的说教。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汇、渗透到各项工作中,使之生动活泼。力争使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一个新局面,更上一个新台阶。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开展一系列寓教于乐、载体新颖的主题活动。要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通过网络渠道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财经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6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2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自1978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三十多年里,我国的高校也进行了扩招,2015年我国在校大学生达到了2 548万人,这么庞大的数字也证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推行的成功性。财经类大学是我国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的财经大学。财经类大学为我国经济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财经类大学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思维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也必须引起社会各方的注意。尤其是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更是凸显了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性。大学生崇尚自由、开放的理念,而网络文化的特点又恰恰是开放性、自由性,因此,大学生会自然而然的融入网络生活,他们的思想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互联网中不只是有各种正能量的“东西”,也存在很多盲目的崇富、尚富的“东西”。大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定性的阶段,而网络文化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O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我国今后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要格外重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现在在大学里,有很多的大学生思想格外成熟,唯利是图,把社会上的一些经济思想放到了生活和学习中。因此,我国大学相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必须有针对性地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相关问题。

1 财经类大学的学生思想状态

财经类大学生作为一个富有朝气,并且具有较强自学能力、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的群体,他们向往一切美好的事物,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的欲望。但是,他们缺乏较为全面的判断事物的能力、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容易被外在事物所影响,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下面笔者将具体论述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1.1 社会主义价值观个性化明显

大多数学生健康、乐观、向上,具有较为强烈的实现我自价值与理想的愿望,然而另一方面,学生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现实功利思想较强,在与人相处时注重功利性及现实的东西,做事情追求成果及效率,将个人发展作为重点,忽视整体目标及集体利益。目前,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较高,从小的自我意识影响他们集体价值观的形成。虽然进入大学后,他们的思想和判断能力逐渐成熟,但这种自我意识仍然十分明显。

1.2 社会主义价值观时代特征明显

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已经离不开网络。在学习上,他们需要通过网络查找各种资料和知识。在生活上,他们通过网络进行娱乐活动或者一些生活上的活动。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网络上,其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来了解这个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或事,也可以了解其他领域的事情。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也带着明显的网络环境的特点,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很多大学生的观点和看法都受着网络上一些事情的影响,看问题的方式也带有网络的特点。

1.3 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性

在当今网络环境这么发达的情况下,大学生有更多的途径去了解这个世界,看周围发生的事情。大学生不仅可以看到社会中很多正能量的事情,也可以看到社会上阴暗。这就使有的大学生可以较全面的认知社会主义价值观,有的学生则比较片面,甚至有的大学生会被社会上一些唯利是图的理念所误导,一味地追求经济上、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一个人内心心灵上的感受。我国的大学教育者和相关教育部门必须要有这种认识,看到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取向的多样性,做到与时俱进。

2 加强财经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今经济意识充斥着人们思想的大环境下,从某个角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远远比本身书本上的知识更加重要,尤其是对财经类学生而言。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起到一个正确的指引作用,它可以引导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核心之一是爱国主义和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大学生才可以全面发展,做一个全面合格的人才。财经类大学生将来从事的专业要求较高,必须有足够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只有从思想意识上有足够的重视,财经类大学生才会在科学素养上、专业知识上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

3 当前财经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状况

3.1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随之得到了发展。大学的入学率大大提高,曾经还是稀缺资源的大学生,如今已变成非常普通、常见的资源,并且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学生会踏入大学校门。因此,大数量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这个状况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的重视。

3.2 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

由于大学的教育改革,相当部分的高校都进行了学分制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达标与否也与学分制挂钩,只要相关课程过关,学分就可以修够,也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达标了。这种僵硬的数值式的达标方式,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学分过关的不一定思想政治教育就过关,很多大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却不成正比,这值得相关部门进行思考。

3.3 高校后勤社会化

1999年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等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的要求,从2000年起,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开始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建立新型高等学校后勤保障体系。随着公寓社会化,学生住宿相对分散,并朝着自由结合的方向发展,也有学生根据家庭情况自行选择住宿标准的情况,班级对学生的约束力降低,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学生的自由时间更多,其可以自己支配大量的时间,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需要对大学生的管理转换角度和方向。

3.4 网络化趋势明显

大学生作为新兴事物最快的接受者,网络已逐渐成为了其获取信息、实现沟通交流的主要阵地。根据相关统计,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及校园网络接入条件的改善,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遍,上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交往、娱乐等日常活动的重要途径,其对一代新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4 加强财经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4.1 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在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中,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包容其他价值观。具体而言,需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同时引进先进文化,从而保证学生在文化冲突时能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将其与改革创新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的基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对大学生的行为等进行约束。充分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主体地位,尊重其多样性的价值选择。

4.2 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大学生步入校园后,与其接触是其教师。作为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标杆作用、榜样作用。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学教师要守住底线,真正做到遵守社会主义价值观,只有他们能客观、正确的认识和遵守到社会主义价值观,大学生才能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有些大学教师受到社会上经济概念的影响,开始各种兼职,甚至把学校的工作放在了次要的地位,把金钱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忽视了自身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树立,因此,要重视教师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树立。

4.3 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时,要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服务社会、了解社会,不断锻炼其意志,从而体现生命的价值,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学校可将实践活动的参与等作为学时,并规定学分,从而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及科学化;更新社会实践的教育理念,在大学生参与的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文化宣传、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价值观,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其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服务人民的热情,使其更加坚定地投入现代化建设及改革的发展中,将远大理想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实现报效祖国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4.4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目前,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较高,从小的自我意识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虽然进入大学后,他们的思想和判断能力逐渐成熟,但这种自我意识仍然十分明显,很多学生在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下,团队协作能力差。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团队协作,这需要高校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并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如今的社会更需要这种团队协作能力,任何一个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各环节的统一协调和配合,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培养出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出良好的准备。

4.5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大学归根到底是一个学校,它的核心任务是教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其学习能力。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一个学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会受到这种软实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图书馆里,可以看到众多的学生在安静而有序地进行学习。自习室里,可以看到学生在安静的学习或轻声讨论着。课堂上,教师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高校要真正地把这种学习氛围重视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无形中融入校园的各个方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晓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机制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0).

[2]郭朝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9).

[3]陈俊.文化传承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5).

[4]张蓉蓉,白林立.利用现代媒体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5]郭宏盛,李建明,郭妍妍.以实事求是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