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实验方法范例6篇

初中科学实验方法

初中科学实验方法范文1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整个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例如在苏教版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序言中“哪一支蜡烛先灭”、“装满水的杯子能放入多少大头针”,第一章中“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家庭小实验“探究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初中物理从开始就渗透了控制变量的思想,把控制变量的思想对学生给予简要的介绍,就会使学生逐步领悟到控制变量法的实质要领,为以后的探究实验作好方法上的准备。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的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因两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处,容易使学生接受;而玻璃板又是透明的,能通过它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研究像的特点,揭示出规律。在教学中,在学生亲历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总结,在思维方式上受到启发,他们以后遇到有关的实验设计时,就会自觉地加以运用。

三、转换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就是转换法。譬如,在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而我们可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观察煤油温度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哪个电阻放热多。教学时不妨设计一问:为什么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时,还用到似乎与实验无关的煤油呢?以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小结出该实验中煤油的作用的基础上,进而再问:该实验能否不用煤油而改用其它方式来观察电阻通电后的发热情况?这样促使学生思维得以发散,转换的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设计实验的能力也随着提高了。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利用软细绳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用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测量硬币的直径、圆锥的高等,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动能大小通过小球对盒子做功的多少来体验,电磁铁磁性的强弱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判断、研究磁场等等,都运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四、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说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比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如:在研究电压的作用时,借助于看得见而学生比较熟悉的“水压形成水流”的实验作类比,来揭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又比如在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实验中,为准确记忆通电螺线管的北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以紧握的右拳头类比为螺线管,四指为线圈并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一端为北极,这样形象直观很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牢固。当然,这里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来类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找到更符合学生实际的类比方法。例如讲解内能、浮力等概念时运用类比法。

五、图像法

图像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像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验中,运用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如: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像法来处理数据的。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像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了。

在其他的实验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用图像来处理数据。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实验中,把电路中的各点作为横轴、电流为纵轴,作出的图像为水平直线,很直观表示出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相等的规律,这样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和记忆。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路程跟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特点、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等实验中都运用到了图像法。这样把数形结合、图形与文字结合起来处理数据、描述物理规律,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处理数据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在探究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中,也经常运用图像法,比较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例如将一正方体用细线系住从空中慢慢放入水中,如水足够深,正方体受到的浮力如何变化问题,用图像表示则很清晰。

六、理想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是指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想象建立模型和进行实验的一种科学方法,可分为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实验。

理想化模型就是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研究对象的一些次要因素舍去,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再现原形的本质的东西,构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例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杠杆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杠杆在使用时,由于受到力的作用,都会引起或多或少的形变,然而在研究中把此时的形变忽略不计了,这里我们就把杠杆经过了理想化的处理,认为它无形变,视为一个硬棒,从而使学生在研究时不被细枝末节的因素影响,顺利地得出杠杆平衡原理。物理中的重心、光线、原子核式模型等等都是理想模型。

初中科学实验方法范文2

关键词: 生物教学 衔接 实验教学

由于目前我省高中和初中教学一般是不连续的,学科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生物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考中有关生物实验的考点往往得分率较低,根源在于学生没有准确掌握课本中的实验,但实验掌握需要长期积累。实现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衔接,就要做好教材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方法指导的衔接,保证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延续性,在学生已知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知识建构。

一、实验教材内容的衔接

新课改后,虽然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都加强实验探究教学内容,但由于初中生物八年级会考后,九年级不再学习,使学生有关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学习出现断层,在学生头脑中,初中实验教学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脱节”现象。因此,初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要做好过渡和衔接,才有利于生物启蒙教育向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的平稳过渡。现我就部分实验在初高中实验内容的差异、联系与递进等方面做分析。

有些实验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已做过,稍加复习,就可以很好地为高中实验教学服务。例如,高一生物实验中有“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显微镜”。有关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体验,观察过叶肉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等,已初步掌握使用低倍镜的方法。生物学第一个实验的难度并不大,在原先基础上要求掌握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方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显微镜的操作并不如预期般顺畅,有的学生不知道用低倍镜对光。要求高中教师上课前帮助学生回忆相关实验步骤和要领,以及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可以避免学生做实验时出现错误,为以后实验教学打下基础。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完全依赖初中生物实验基础,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第二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中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安排了萨克斯所做的实验,该实验在初中为八年级教材中最重要的实验,对实验要求最高,因此高中对该实验不做具体要求,教师授课时可适当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初中教师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要对学生严要求,努力做到与高中知识接轨。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衔接中会碰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学方法严重脱节。初一初二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有限,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进入高中时,学生思维习惯发生巨大转变,教学方法转向以启发式为主。因此,初中阶段,教师要扎实做好生物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尽可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才是初中生物教师处理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衔接的落脚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生物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要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我们提倡初中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尽量以探究活动形式呈现。比如:探究蚂蚁爱吃甜食的实验,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取食行为,尤其是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既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完成,又可以当堂进行。整个实验设计和完成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渗透着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方法教育。高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改进实验操作方法,发展实验技能,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实验氛围,如指导学生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观察、调查和有意义的探究活动,除了课堂上的实验能力外,还应将所学科学思维方法及探究能力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三、实验方法指导的衔接

教得好不如学得好。多数初中生只能跟着老师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只是对教师实验步骤的简单重复,停留在较低层次上。而在高中实验教学中,则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设计解决问题。诚然,学生的认知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在逐步提高,但我认为教师对学生实验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的实验教学中,对生物学科素养的养成应该是一个持续连贯的过程,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结合不同的实验内容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例如,做每个实验时,初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让学生重复实验步骤,而是要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让他们从实验目的出发,一起分析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材料和设计实验步骤。只有通过这种长期训练和熏陶,才能使学生逐步掌握做实验的基本步骤,为将来的高中实验分析、实验设计的教学奠定基础。

科学素养的养成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不管是初中抑或高中,实验教学目标都是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科学素养。学习过程可以是不连续的,但学习思维的培养应贯穿同样理念。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当准确把握学科内的联系,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做好初高中实验教学工作,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袁琳.初中生物课程衔接的研究及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7,G633.91.

[2]张斓.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之我见[J].新课程(中旬),2013(6).

初中科学实验方法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含义;作用;运用

G633.7

初中物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对于一些初中生来讲不仅枯燥而且难以理解,而实验教学法作为初中物理教学法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分析实验教学法的重要性和运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利用实验教学法来帮助学生们进行物理研究和学习。由于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做出了一些新的改革,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成为当下教师们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仅针对物理实验教学法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实验教学法的含义

物理教学法就是对于一些物理现象所做出的具体实践研究,让学生们对与抽象概念和科学现象有清晰的认识。具体地说,实验教学法就是在书本之外,通过自己动手或者教师演示,借助一定的机械和设备,在满足实践的条件下,进行对一些物理科学内容的检验和求证,最后得到结论的一种实验方法。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实验是其教学的基础内容,它为物理学教学和学习提供了科学的认证。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亲自观察和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做到强化记忆和理解,把实践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认识、扩展视野,也能够锻炼初中生的思维逻辑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教学法的作用

初中的物理课程中,很多内容都超出了初中生的思维接受能力之外,为了使学生理解并吸收知识,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学会并懂得运用物理科学,教师必须结合实验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者首先就要明确实验教学法的作用。

(一)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物理学科的课程设置中最主要的两部分就是理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会产生疑问,甚至有些同学对一些知识完全没有形成概念。长此以往下去,不仅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对物理知识的厌烦,没有兴趣,学生对学习没有动力,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那么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就随之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而实验教学法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渠道。

首先,实验教学法使课本中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得到具体、生动的展示,让学生们对一些理论概念得到了证实,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其次,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情境,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对一些疑难问题能够通过自己动手践来得到解答,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启发学生思考

实验教学法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气氛,在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中,学生们能够充分进入到实验当中,集中注意力观察。实际上物理实验就是对物理科学进行的有目的的探索,通过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运用和思维方法将得到很大的锻炼与提升。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在实验中所反映出来的现象,学生们经过这种锻炼,更能够使自己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在这样的条件下,不仅仅启发了学生的思考,还让学生们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一般的课堂教学,教师把知识传输给学生,犹如“纸上谈兵”,并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吸收,因此,实验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是必要的途径,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就要让学生体会并认识物理科学所蕴含的种种理趣和无限的神秘奥妙,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检验、体会。这种把课本上所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具体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们对物理学概念的掌握和知识内容的理解,还能够以实验为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其思考能力。

三、实验教学法的运用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法注重的不仅仅是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的技能,也要结合具体实际知识来使学生在实验中巩固基础知识。因此,运用实践的物理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采用探究式的方法来进行实验活动。

(一)让学生有物理知识的基础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必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也一样,为了使物理实验教学法能够充分体现出其对学生的影响和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教师首先要在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方面给学生的意识形态里导入物理的学科概念和一些基本知识,有了基础物理知识作为实验的基础,学生们才能通过实验来了解物理学所包含的奥妙。例如,在初中的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对于电路的研究做实验,首先要求学生了解一定的电路知识,在最基本的电路连接中,要掌握电流表和电压表在闭合电路下的特征,这样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小灯泡在满足电流接通的条件下发亮。因此,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作为基础进行试验研究活动是必要的。

(二)联系日常生活进行实验研究

物理学的实验教学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的一个有效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技能,但是初中的物理教学即使范围广阔,但是大部分是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解释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以及对生活常用物理知识的应用。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进行物理的实验研究要能够证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必须要联系生活、贴近生活。

例如,在学习有关声音传播的物理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如何减弱附近的噪音?”,让学生们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并得到结论,最后培养学生具备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使其具备良好的物理学科素养,培养其思维能力,并使学生懂得应用物理知识。把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促进物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恣.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实践[J].现代教育,2011(2).

初中科学实验方法范文4

关键词 新形势 初中 科学实验课程 可行性 教学策略

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初中科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科学知识框架的构建、科学素养的形成,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科学课程重视度的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与科学实验相关的仪器与设备,并组织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新形势下,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科学实验作为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综合能力更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新形势下,要想提高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就必须认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创新教学方法,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讲解实验,重视对学生科学实验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有的教师甚至认为,科学实验课程考试是笔试,所以学生只要能够写清楚实验即可,不需要严格进行动手实验。这种狭隘的教学思想,严重制约了学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利于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的。另外,一些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激不起学生学习科学实验的兴趣,这也是制约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不利因素。因此,在新形势下,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教学必须走改革之路,以促进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以及科学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新形势下,初中科学实验课程创新教学的可行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科学在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相关教育工作者提高了对科学课程的认识,加大了对科学课程的改革。作为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科学实验课程在进过不断地改革之后,已经逐渐向着更深层次发展。对比传统的科学实验课程,新形势下的初中科学实验课程在实验形式上,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转变,更加注重科学的生活性与生活的科学性,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科学知识,再利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新形势下的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上,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分析实验误差,进而促进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发展。

总之,新形势下的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目标上,都是按照新课程改革进行的,是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它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同时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由此可以说,在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新形势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三、新形势下,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策略

新形势下,要想提高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科学实验动手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对待,进而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科学实验教材,积极主动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动手实验操作,进而在实验中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科学实验综合能力。

教师将科学实验与生活相联系,以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将这些现象引进到科学实验教学中,再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解释实验现象,揭示生活现象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这样的生活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教师精心设计新颖的探究实验作业,促进学生实验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科学实验教学并应该单单限于课堂,还应该将实验延伸到课外,以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意识。教师可以根据科学实验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精心设计新颖的探究实验作业,这样的实验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延伸,可以有效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实验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以其类型多样、内涵丰富、操作性强等特点,对于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精神等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科学实验教学,有效运用科学实验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发展的眼光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指导科学实验操作,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为学生学习更高深科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打下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彩娥.实践出真知---略谈《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05).

初中科学实验方法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

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讲究基础理论知识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学科,非常强调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所以,现在的初中物理教学已经从原来的单一讲授知识转变为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验教学及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但是,目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重重的问题,需要我们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解决。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观念落后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主要的表现为许多的物理教师由于深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所以对物理实验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导致其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环节薄弱、演示工作粗枝大叶、对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缺乏积极的指导、对于学生请教的实验问题没有认真、仔细的回答等等。这种教学观念上的不重视,严重的影响到学生对于物理实验学习、操作的兴趣,挫伤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目标不清晰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是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教学没有清晰的目标,导致其在实验操作中没有一步步清晰的计划和学习指导方法、使得在长时间的物理实验教学后,仍然对于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无法独立的完成。

(三)学生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又一个重要的问题。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许多的教师出于安全的考虑对于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指导工作仅限于一些简单容易操作的物理实验。第二,许多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都是在教师的亲自演示及手把手的指导下完成的,学生很少有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

(四)教W仪器及实验设备不先进不齐全

许多初中学校对于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以及有限的教学经费等问题导致了许多物理实验教学设备设施不齐全,使得一些重要的物理实验教学课程无法实行。这个问题也导致了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产生出积极的效果。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从观念上重视起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首先,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从观念上重视起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观念上的重视才会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行动的改变和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否则进行科学具有成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只会停留在口号上。其具体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第一,教师要制定出详细的物理实验教学计划,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一步步的具体实施。第二,配制出更加详细的物理实验教学器具,激发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在进行日常物理教学工作时重视对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具备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知识基础。第四,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物理知识综合素养,运用出色的物理实验演示工作赢得学生的欣赏及崇拜,使学生以自己为学习的榜样、不断地进行物理实验的学习与操作。

(二)增加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和自主性

其次,增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及操作时的主观自主性是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因为,从根本上来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只有他们真正掌握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步骤及方法、并且在实践生活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才是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根本目标。其具体的方法为:第一,教师演示之后、让学生自己独立的进行物理实验步骤的制定及实施,教师起到的仅仅是指导作用。第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第三,对于实验的结果、教师要求学生要写出独立的实验报告,并在在报告中注明自己对于实验的完成及结果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三)对于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再次,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对于产生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教师应该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第一,利用最新的物理实验教学器材进行物理实验新方式的演示及讲解工作,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种,只要肯进行思考、还会找出其它的方式。第二,将一些典型的物理练习题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结果的探求工作,从而得出科学准确的结果。第三,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要与物理教材的知识重点进行有机的联系,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验操作的教学方法运用能力,改变过去那种对于物理基础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四)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

最后,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原因在于,足够财政教学资金的投入可以使学校买进大量非常先进的物理实验教学器具、同时还可以聘请来一些具有专业高水平的物理教师,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论

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物理知识的实验操作能力及物理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一些科学有效教育方法的运用也对初中其它学科的教育方法改革具有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赫.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民营科技,2011.11:118

[2]阿哈甫・叶金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05:18-19

[3]吴虹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学周刊,2014.34:91-92

初中科学实验方法范文6

关键词 概念衔接 重要概念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生物学概念是建立在生物学事实基础上,概括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本质特征的科学表述。它抽象生物学原理,将学习过程中对生命科学的认知通过分析、归纳与综合等复杂的思维加工,与原有的认知产生联系,建构起更完整更全面的新知识。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首要的知识具体目标要求就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则将“重要概念”做为课程标准非常重要的内容,列出每一个主题的重要概念。在中学阶段,对概念的学习是生物教学中最重心的内容之一。

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高中阶段的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初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入。

1 当前生物概念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中学生物教学中,由于高初中学校的彼此独立,且由于九年级缺失生物学习,导致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学生的学习因为人为的隔裂,而具有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中学阶段生物概念的学习缺乏全局性

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缺乏全局与发展的规划,缺乏统一性。初中教师对高中的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一无所知,在教学中,忽略了部分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容,导致学生基础薄弱,进入高中后,无法立即适应高中学习。而事实上,高中所有的学习是建立于初中学习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无论是从能力提升还是知识建构方面,都与初中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

1.2 重复的概念学习增加了学生负担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知识纳入补充原有知识,通过积累的方式,建立新定义与原有定义之间关联,从而完善与发展原有概念。教师研究初、高中概念学习之间的联系,了解初中课程标准与教材结构框架,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找到并激活知识体系中与新定义学习相联系的原有定义,融合新知识与旧认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如果初中教学不能关注到学习的延续性,而高中的教学不能较好的衔接初中学习,将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负担加重。

2 初高中重要概念的知识联系

笔者在研究初、高中阶段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础上,对初、高中一些重要的概念的衔接问题进行研究,期待能因此增进初、高中教学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深化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通过对初、高中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研究,整理出关联性极强的部分概念,这些概念均是生物学学习中重要的主干知识,在初中学习中有所涉及,在高中学习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具体概念衔接点如下。

2.1 必修1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1)

2.2 必修2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2)

2.3 必修3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3)

3 初高中概念学习中能力的衔接

在对概念的学习中,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达成都至关重要。笔者将中学阶段生物学科的重要概念对能力的要求进行整理与归纳,试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内涵有更明确的认识。

3.1 实验探究能力的衔接

初中的实验侧重于基本操作的学习,而高中很多实验的原理或者结论得出都建立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设计思路与初中检测淀粉的原理类似;有些实验则是初中学习的延续与深入,如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结构的观察。而有些实验在初高中学习阶段各有侧重,如对光合作用的学习。而有些实验则由初中的演示实验发展为高中的学生实验,体现出高中阶段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初中阶段对学生实验步骤往往有较详细的指导,而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要求更高。

3.2 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的衔接

初中教材中无论是学生探究还是观察、调查与收集资料,都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教材中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更为深入,例如教材中对变量控制,对模型建构等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不仅是对初中学习的总结与复习,事实上也是初中学习的提升。

初中阶段在科学研究方法上,通过“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探究霉菌生活的条件“等学生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科学探究方法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在高中阶段,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等学生探究活动深化了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概念,对实验材料选取、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等方面的学习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还学习“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尝试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