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范例6篇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欣赏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273-01

前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初中音乐教学面临着许多新要求,教育部门对初中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强了教学思想的更新力度。音乐学习内容具有欣赏性,如何在初中阶段做好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是每一位初中音乐教师应当思想的问题。目前,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质量令人担忧,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做好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改革,是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现状

1.教师忽视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

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师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关注度不足,没有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多的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这样的教学很难达到音乐欣赏的目标。在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时,教师也应当从初中学生本身的音乐学习能力出发,考虑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与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很少有教师去考试这些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2.教师对自己定位不科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转变,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探究学科知识。但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课堂内容的呈现者,是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命令中。教师习惯于用命令的口吻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在自己的命令下完成一步又一步的学习实践,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也没有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中的权威,无视自己的不足,使得教学行为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影响了初中音乐教学效率。

3.教学内容与理念传统

在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课程标准对当代音乐教学内容与音乐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学内容有了明显的改变,风格各异,体裁多样,学生可以接触到多种音乐作品。但是,这些更新后的内容也没有引起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不足,让欣赏教学意义不大。脱离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音乐教学内容,让音乐欣赏教学没有内容基础。

4.传统教育体制限制

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限制,音乐,一直被当成可有可无的副科看待。在学校中,音乐不受教师欢迎,在家庭中也得不到家长的重视。教育相关人员都将文化课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许多初中学校,音乐课程的设置存在虚假性,学生很少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音乐学习。特别是在考试之前,音乐课会被其它文化课占用,学生不能接触音乐,更别提欣赏了。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对策

加强初中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欣赏教学,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手段。只有教师大胆创新,才能让学生成为音乐作品欣赏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1.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内在动力。要让音乐教学的欣赏作用发挥出来,教师需要利用正确的方法对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调动。音乐欣赏课,是增加学生音乐知识,开阔学生音乐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净化初中生的心灵,在欣赏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感悟音乐作品的内容,有利于其音乐欣赏学习兴趣的激发。

比如在学习《祝福祖国》的时候,教师先不要对音乐作品进行介绍,话不多说,直接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去感受音乐作品的主旋律与节奏感。在聆听过后,教师就音乐作品的风格以及其中的情感内涵进行提问,并针对音乐作品使用的主奏乐器进行提问,让初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音乐进行辨别,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深度,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

2.加强音乐欣赏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多利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在课堂中一次又一次地欣赏,会让学生产生音乐欣赏的厌烦感,使学生产生负面学习情绪。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音乐聆听、表演欣赏与讨论分析活动进行有效穿插,对学生的各个感官加以调动,鼓励学生成为音乐欣赏活动的主体,让音乐欣赏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堂活动丰富起来,学生也不会再觉得课堂无聊。

比如在学习《万马奔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聆听一次音乐作品,再鼓励全体学生起立,随着旋律进行律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动起来,促进音乐欣赏教学形式的创新,有利于学生欣赏兴趣的提高与欣赏能力的形成。

3.加强学生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声音艺术,音乐作品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极为丰富的内容。音乐作品,是作者情感的载体。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去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学生所表达的情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在欣赏的同时,准确地了解词曲作者传递的情感。从情感感悟上来讲,音乐是一门较为高深的艺术,只有切实走进音乐世界,才能让欣赏过程更有效率。

比如在讲解《秦王破阵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几张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深入到当时的情境中,感受音乐作品中的内容与情感。

结语

综上所述,要构建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需要关注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音乐欣赏活动的开展,是顺应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也是满足初中学生个人成长需求的举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正处于探究与实践的初级阶段。要促进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加大教学方法的研究力度,让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一点一点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巫丽萍. 有效的欣赏――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初探[J]. 上海教育科研,2013,12:70-71.

[2]陈建丽. 初探初中音乐欣赏教学[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1:127.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范文2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

何谓音乐欣赏教学呢?简单来说,音乐欣赏教学就是我们音乐教学的一种形式,亦是我们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教学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因此,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多元的教学手段来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初中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当中,从中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进而提高感受音乐的能力。

二、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颇有心得,现简单论述如下。

1.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这种教学方式学生非常喜爱,也比较能够接受。

【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让学生进行一些诸如拍手、跺脚、拍桌子、击打自己身体部位的活动,让初中生对音乐节奏进行整体的感知。这样可以引导初中生充分地感受音乐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引导初中生参与乐器演奏和创作,从而提高初中生音乐欣赏的水平。很多初中生从小就接触或学习一至几种乐器,而我们可以把音乐课堂作为他们才艺展示的平台。例如,我们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可以邀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来演奏《化蝶》这首歌曲,而其他的学生也可以尝试对这首歌曲的旋律进行改编,然后与原旋律进行对比,让他们从中充分感受音乐创作的乐趣。在演奏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所蕴含的音乐魅力,增强对作品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初中生对音乐进行欣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比单纯地进行讲述效果要好很多,可以让初中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

2.运用对比教学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这里所说的对比教学就是指运用音乐对比欣赏法进行教学。音乐对比欣赏法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进行聆听、对比、分析来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方法。这种欣赏教学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传统但是却非常有效。

【案例】在组织学生对《卡门序曲》进行欣赏的时候,笔者就把《新疆之春》拿来与其进行对比欣赏,让初中生比较两首音乐作品中的不同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他们从这两首作品的演奏乐器、作品风格以及音乐情感中都找到了不同点。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就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对音乐作品的有效鉴赏。又如,在组织学生欣赏《我爱你,中国》的时候,笔者分别播放了几个不同的版本让学生进行欣赏,包括平安演唱的、殷秀梅演唱的以及谭晶演唱的版本。播放完之后,让学生谈谈感受。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谭晶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实现了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完美结合,她的声音非常甜美,表达的情感也非常细腻;殷秀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运用的是美声唱法,她的声音浑厚,非常具有吸引力;而平安所采用的则是通俗唱法,其中又有一丝摇滚的韵味,演唱过程中情感表达非常豪放。通过引导初中生对不同歌唱家演唱同一歌曲进行对比欣赏,可以让他们充分地了解到同一首音乐作品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而有效提高初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从音乐形象、表现形式、表演风格、音乐语言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对比欣赏,让初中生在对比欣赏中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品鉴能力。

3.运用多媒体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除了上述两种手段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来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1)引导学生欣赏形式美

音乐除了声音美之外,还有形式美。形式美可以被人的感官所接受。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初中生呈现多种形式的音乐情境,让他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欣赏音乐的形式美。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时,就在互联网上下载了一些相关的风景以及人物的图片,让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这首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有的学生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不过通过笔者提供的音乐及画面,他们自己也可以联想起一些故事情节并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故事梗概。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生不仅有效欣赏了音乐的形式美,更在无形中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美

初中音乐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中营造出一种有声、有形的音乐情境。这样的音乐情境可以促进初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还可以使初中生体验想象美。例如,在组织初中生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时候,笔者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红军四渡赤水的图片,并配上一段文字对这些图片进行描述。当播放音乐的时候,初中生就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笔者还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名红军战士,体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音乐的想象美,无形中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再如,组织初中生欣赏歌曲《嘎达梅林》的时候,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嘎达梅林起义时的场景,并用语言对起义的背景加以说明。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充满了敬意。当《嘎达梅林》这首歌曲响起的时候,他们很快能沉浸在音乐当中,感受音乐之美。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当中,我们初中音乐教师要时刻以生为本,给初中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欣赏氛围。只有初中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他们才可能真正地感受到音乐之美。事实上,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手段还有很多,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详细陈述。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给一线音乐教师以有益的启示,从而积极参与到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队伍当中,这也是笔者写作本文的初衷。

参考文献

[1]余立峰.关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2]朱孟文.中小学音乐欣赏实践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2006(9).

[3]杨培金.让情感与音乐和谐共生[J].考试周刊,2009(5).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欣赏;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学生情操的陶冶以及学生气质修养的培养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这就需要广大初中音乐教师明确,音乐欣赏并非只是单纯地为学生放放磁带、让

学生听听歌、看看MV,等等,而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走出误区,永葆青春活力,切实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服务。那么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就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一、借助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力

就初中音乐教学而言,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应首先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力。因为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而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无疑要借助音乐欣赏,培养其美的感受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以及音乐鉴赏力。

1.由兴趣入手,培养音乐感受力

无论哪一门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至关重要,因为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先决条件,因而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力,进而培养其审美能力,首先应从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入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在初中音乐教材选入的音乐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包含了许多美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能深切感受。如进行《唱脸谱》的音乐欣赏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聆听一些精彩的京剧片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欣赏《唱脸谱》,让学生在认真聆听的过程中深刻体验音乐、美术,在这个音乐作品中完美结合,从而使其音乐感受力得到有效培养,充分增强他们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2.由欣赏入手,培养音乐鉴赏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最佳途径。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务必注重音乐欣赏教学,引导学生在聆听、欣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培养其音乐鉴赏力。以《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的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聆听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仔细聆听,然后谈谈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自己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有何感触,等等。这样,学生认真聆听,然后进行探讨,教师做必要的讲解,让学生从音乐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通过如上方式,相信学生们能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自己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得到培养,从而为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

基础。

二、借助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美的想象力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美的想象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一些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于难以把握的音乐作品,教师还需引导学生积极想象,根据音乐旋律想象直观的画面,从而降低音乐欣赏的难度,帮助学生产生美的想象力的同时,更好地掌握音乐所要表现的意境,最终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培养。

1.由旋律到画面,理解音乐意境

音乐欣赏重在聆听,学生通常是通过聆听音乐的旋律而理解音乐的意境。因而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境,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音乐旋律,然后引导学生充分进行画面想象,以此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进行《行进中的歌》的音乐欣赏,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闭上眼睛,然后缓缓播出音乐,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旋律来进行画面想象,理解音乐的意境。相信学生通过认真聆听,必定能对音乐中所表现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有所体会,进而深刻理解音乐的意境。

2.由画面到旋律,理解音乐意境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丰富学生美的想象力来理解音乐意境,除了可以先给学生播放音乐旋律,然后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来帮助理解之外,还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的图画画面,然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情感及意境,之后再给学生播出音乐。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能通过丰富的美的想象力,更为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意境,从而有助于学生通过音乐欣赏来培养其审美能力。以《在银色的月光下》的音乐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前,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幅幅关于新疆塔塔尔族的风土人情的图片以及塔塔尔青年在恋爱中的酸甜苦辣的视频短片,然后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认真聆听音乐以及教师的补充讲解。这样,学生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审美能力的培养。

当然,音乐的魅力并非是简单靠想象的画面便可以完全表现出来的,这只是欣赏音乐的方法之一。相信只要大家掌握了这样的音乐欣赏方法,实现音像结合,必定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音乐自由想象力,从而也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借助音乐欣赏,提高学生音乐理解力

每一首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是各不一样的,因而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务必突出歌曲的主题特点,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从而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扩大音乐欣赏范围

随着学生课余生活的日渐丰富,单靠音乐教材上的那些音乐作品,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音乐欣赏需求,一堂课反复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只会让学生不胜其烦。因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务必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合适的音乐作品用以对比欣赏,从而在拓宽学生音乐视野的同时,提高其音乐理解力。

2.丰富音乐欣赏手段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欣赏手段的丰富多彩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大有裨益。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音乐作品,务必达到音乐欣赏手段的多样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力。比如音乐欣赏教学通常理论性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多花工夫,力求将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为学生进行讲解。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更好地进行音乐欣赏,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理解力。

四、借助音乐欣赏,增强学生美的创造力

就音乐欣赏而言,远远不能局限于课堂或者是教材,教材也好,课堂也罢,能容纳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优秀的音乐作品却很多。因而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音乐欣赏的课外拓展与延伸,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来丰富学生的音乐欣赏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美的创造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然,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进行拓展与延伸的方式很多,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两种方法极为实用。

1.充分利用好校园广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校园广播其实是拓宽学生音乐视野的绝佳途径,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若能听到优秀的音乐作品,对于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情趣等是非常重要的。因而作为音乐教师,就应该立足于学生实际,选择适合初中生的经典音乐作品,利用校园广播进行播放。比如举行运动会时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必定能让学生以更加矫健的步伐迈向赛场;在临近毕业时播放《童年》《同桌的你》等等,激起学生对校园生活的不舍,从而更加珍惜剩余的校园生活。这样,音乐欣赏浸润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有效拓宽学生音乐视野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最终培养了其审美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一个校园本来就应该是生机盎然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活动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比如校园歌手大赛、乐器演奏大赛、舞蹈大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审美智慧,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引导他们进行音乐的美的创造,最终培养其审美能力。

总之,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唯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方能为往后的音乐欣赏以及学生的终身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峰.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策略谈[J].新课程导学,2012(34).

[2]宋正玲.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三策略[J].广西教育・B版,2012(9).

[3]张亚娟.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之我见[J].成功:教育,2013(3).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范文4

一、创建温馨的环境,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音乐与其他学科有很大差异,音乐的课堂与理论知识性的学科相比较,它更具有活泼性和娱乐性,因为音乐教学就是一种审美的活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由的表演,畅所欲言。因而,老师要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能够进行音乐互动,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音乐,从而使他们在音乐互动中享受乐趣。举个例子,在上课前教师可以播放一首大家都十分熟悉的音乐,这样可以很好地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引起互动。问问他们平时的欣赏音乐的类型和习惯等。由于每位学生的性格、阅历等都不同,所以在欣赏过程中会造成不同学生的不同感受,所以面对同一首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老师不能局限同一标准去要求学生,应由学生自由的发挥,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并领悟音乐情感。这样就拉近了师生之间心理的差距,而且在不知不觉间创造了师生之间和谐的氛围,从而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趣味,为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提供了条件。

二、创造好的环境,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教育家杜威曾说:“为了激活学生的观念,必须由一个恰当的经验环境,作为观念的开端。”因此,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完全适合学生欣赏与感受情感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完全的投入到情境中去感受音乐十足的魅力。初中学生的个性稍有开放,自身自制能力不是很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不能再达到教学的要求。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本堂课相关的音乐家的图像与影像等。因为初中学生已经拥有部分做事的能力,他们也可以去搜集资料,这些图像资料可以由师生一起努力共同完成。比如在欣赏《保卫黄河》演奏音乐时,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音乐的主题是什么,以及演绎与创作背景,有关这首歌的历史等,使大家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音乐的情感美和意境美。这样的艺术美,会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与氛围,使学生完全投入到音乐美的境界里,早已忘了自己是在上音乐课。

三、抓住学生的爱好,提高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音乐需要人们投入到歌曲的里去,带着丰富的情感,一定会产生一种打动人心感受。初中生增加自己的阅历,生活范围逐渐扩大了,他们的情感也慢慢丰富了。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转换为自己的感悟,因此,在增强感受能力的前提上,提高了对不同音乐的欣赏兴趣,丰富了情感世界。

例如,中国民族音乐是人民大众的歌曲,是我国艺术的经典,民歌赏析是初中音乐课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在老师在上此课程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民歌根本不喜欢,没有一点兴趣,他们认为民歌不够时尚,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听起来让人困倦,甚至让人感觉到十分无味,受折磨的感觉,与流行音乐来比差远了。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提高学生对民歌欣赏的兴趣。譬如为了使学生了解民歌中号子的表现形式,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把学生分成两拨,加油时吹响号子,让学生体验到号子在拔河中的作用。还可以组织学生欣赏《小白菜》的影像,让学生自主投入到那种艰苦的情景当中,用心感悟小白菜的苦楚。总的来讲,初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就是要以学生的主观情感出发,展开自主思考与学习,使学生进行愉快的欣赏,为学生提高体验音乐的氛围,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四、融入流行音乐,符合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大多处在青春期,大多数学生特别喜欢流行歌曲,因而,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上可以适当的听一些流行歌曲,这样不但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平时欣赏可以做出更好的指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选择适合的音乐,可以进行合理到位指导,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乐意的。在初中教学中,要尽量挑选一些积极向上,健康,符合中年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的歌曲。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之类的中国风歌曲,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文化,同时这类流行歌曲也能够十分符合学生的欣赏类型。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解较容易,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解进而联系到民族音乐的情感问题,学生就不容易抵触民族音乐的鉴赏。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课;误区;对策;分析

笔者目前就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其中的一些误区。在此,对这些误区进行简单分析,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常见误区

1.注重听赏而忽视主体参与

在调查中发现,在许多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仅凭单纯的音响资料进行乐曲的播放,然后让学生进行听赏。在这种课堂上,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压制,课堂气氛死寂,完全违背了音乐新课标的课堂教学原则。这种主(学生)客体(乐曲、作品)无交流的欣赏教学,其效率实在不敢恭维,因为客体只是借助一定的视听资源来对主体产生感官刺激,这种刺激是短暂而表面的,无法使主体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加之主体受年龄、学历、知识基础因素的影响,其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姑且把这种欣赏课称为“单一听赏课”,这种课堂教学让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大量的视听刺激让学生的感官处于疲劳状态,失去了学习兴趣,加之有时教师以“高超”的专业音乐知识来“强化”学生的欣赏能力,学生对音乐课逐渐失去了兴趣,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更是无从谈起。

2.注重讲授而忽视学生感受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是建立在教学活动的双边互动基础上的。但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以语言的教授来代替音乐课教学,使音乐课变成了“语文课”“理论课”“政治课”。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这就需要教师在欣赏课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去体会音乐带给人们的愉悦感和审美情怀。诚然,对音乐的旋律、节拍、节奏、音色等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这并不代表教师要在音乐欣赏课中对音乐的调式、和声、曲式大讲特讲,也不是要将学生置于“未来音乐理论家”的角色,坐在板凳上听着、记着来自教师的“谆谆教诲”。相反,在音乐欣赏课中,讲只是一种引导,一种启迪学生欣赏的手段。

3.注重学术而忽视学生体验

初中欣赏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从而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其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质。但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一方面因自己专业知识较高,总喜欢卖弄一番,把欣赏课当作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场所,站在学术的高度来进行教学,忽视了学术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有的教师为了让课堂变得完美,总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不断地打断学生的思维,对各种专业知识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欣赏课成了学术课。

如,在进行《梁祝》的教学时,教师上课时便从“奏鸣曲式”的产生、发展谈起,直到20分钟过去才说到“梁祝”。在欣赏过程中,一会儿停下音乐讲授“呈示部”,一会儿讲授“展开部”。教师是讲得淋漓尽致了,学生却“兴不尽”,教师完全忽视了一点,欣赏课是让学生欣赏音乐的美而不是教学生去分析它的美。

4.注重形式而忽视欣赏过程

在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有的教师认为欣赏课就是要学生动起来,在教学中以大量的视听媒体来代替音乐的原声呈现,学生或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充斥在课堂中,课堂气氛看上去是活泼、自由了,但实际上只是一些花架子,欣赏课成了“舞蹈课”“表演课”。

不可否认,在欣赏课中借助一定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是必不可少的,但需要掌握一定的度。如,有的教师在进行《动物狂欢节》欣赏中,教师利用了动物面具、请学生表演动物的叫声、动作等。课堂上学生们高高兴兴,而课后问学生,学生却只能说学到了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可想而知,欣赏的效率何来,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操何在?

二、提高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对策

1.为学生扫除音乐欣赏中的困难

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会由于对某些音乐要素的掌握不够而碰到困难。在进行音乐作品欣赏时,他们往往只能听出旋律的好听与否、节奏的快慢、音乐所表达的或悲或喜的情感等表面的东西,却很难理解这个旋律好听与否的原因,或者不同的音响效果与什么有关以及作品中所表现的情绪与节奏有何关系等等问题。虽然就初中音乐而言,因为学生不是音乐专业的,不必过多地给他们强调音乐理论知识及技能,但是只会听音乐是否好听,无疑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笔者认为,让学生反复欣赏并歌唱同一类型的音乐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师的音乐教学可以分时间段进行,某一时间段欣赏某一类型的音乐。这样,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进行教学,通过同类音乐作品的类比,更易于学生对作品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引导学生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联系

在音乐教材中,并非只有音乐作品,还包含有舞蹈、电影、绘画等内容。这就说明,音乐并不是一门孤立存在的艺术,它与其他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我国的戏曲就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的艺术,它将文学、歌舞及说唱表演和美术等融为一体。此外,电视、电影艺术也同样如此,音乐这一因素都包含在其中。可见,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联系起来理解。尤其是在进行音乐作品欣赏时,善于引导学生将音乐要素迁移到绘画、舞蹈及影视作品中,或者是从这些艺术形式中找出隐含的音乐元素,让学生在整个欣赏过程中都不脱离音乐。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音乐知识的巩固,还能化难为易,更加准确、细致地进行音乐欣赏,为进入艺术表现环节打下基础。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创作活动

笔者认为,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创作活动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产生音乐作品是一度创作,而演唱演奏则是二度创作,只有亲自参与到创作中,方能体验出音乐创作的完美艺术。任何教学都应该是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音乐欣赏教学也是如此。因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的二度创作中,亲自体验音乐创作活动所产生的快乐心情,并在此过程中欣赏自己的创作,从而提升音乐欣赏学习的信心。毫无疑问,这种方法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极大兴趣,从而产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进而为以后热爱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4.真正落实寓教于乐的原则

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要尽量在凸显音乐特点的同时使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尽量做到寓教于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切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的相关内容,进而在此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多种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文化,让学生在精彩的课堂上轻松地掌握知识,每个教学环节都学得很快乐,并且都没有脱离音乐。

总之,音乐是一门艺术,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充分针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避免将这门艺术课上成文化课。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及高尚情操的培养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上好初中音乐课,尤其是初中音乐欣赏课,是值得广大音乐教师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蒲国敏.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的误区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06).

[2]陈建丽.初探初中音乐欣赏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1).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范文6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的课程特点

音乐欣赏教学是指导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音响的感受并引起感悟及联想来提高审美情趣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音乐欣赏课而言,开设课程的目的和要求也是根据课程的特点而设定的。目前初中的音乐欣赏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观色彩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所表达的信息是一种模糊信息,这是音乐的重要特征。它决定了音乐欣赏感受的模糊性质。因此欣赏者在欣赏音乐时带有明显的主观再造的成分。同一音乐作品,不同的人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乐曲的感受也必定是不同的。音乐给每个人的感受与理解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情感经历都是不同的。同样的作品,恐怕有“一百个观众,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如果你只是欣赏音乐的美感,也许就不需要深入了解,但在欣赏音乐前了解许多必要的知识,那么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就会更深入。当然,我们强调音乐欣赏主观心理这种不共性的同时,并不排斥音乐欣赏认同心理的一面。

(二)情感效应

音乐欣赏课具有情感诱发的特点。在音乐欣赏课中,诱感效应的原因很多。例如:情感信息的认同心理,可以使听众的思想情感与音乐的表达的情感相吻合或极为接近,从而诱感效应。或者欣赏者聆听音乐时,无意中将音乐信息同某一过程联系起来,按个人愿望来解释和感受,诱感的想象。

(三)欣赏的自由性

新音乐大纲没有规定音乐欣赏的内容,所以广大音乐教师在选择的时候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广的选择余地。可是在选择内容的时候实际上最先应该考虑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青春期的性格特点。要将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学生更感兴趣的内容提供给他们,选择一些更具有教育意义和更具艺术性的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音乐特点,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戏曲等等,让学生们觉得音乐是可以深入到平时的生活中去的,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走进音乐的世界。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通过音乐欣赏课提高初中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是所有音乐老师探索的问题。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欣赏者必然要经过一个心理反应过程,由感知外部音响展开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音乐欣赏课的课程特点,引导学生逐渐由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迈进,设计有的放矢的教学策略。

(一)以兴趣引导学生

“兴趣”作为一种对周围的现象或事物表现出的喜好情绪,由于它为每一个人提供内在动力,所以有利于指导人们参与各种活动。因为音乐教学充满了乐趣,所以,学生会觉得音乐课是十分有趣的。我们只需要结合音乐的这个特点,认真地设计课程,学生就能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歌曲彝族民歌《阿西里西》之前,教师首先声情并茂地示范演唱《赶圩回来阿哩哩》或《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让学生猜想她们可能属于哪一个民族的民歌,并给学生一定的提示,采用排除法,排除以往所学的新疆民歌和藏族民歌后(其实也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复习),再让学生判断。那么学生就猜想出了很多个答案,期待着老师的肯定。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音乐的节奏、情绪及歌曲中衬词的特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回答准确,所以就会有学生之间相互竞争回答的情况,这个时候,就会激发出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实际上,在这个环节当中,学生就会主动地把彝族民歌的特点总结和概括出来。如果他们的回答得到教师的肯定,学生也会对音乐更加感兴趣。

(二)以流行歌曲激发学生乐趣

与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相比,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似乎更迷恋于流行歌曲,在他们的世界里,周杰伦、超级女声等往往占据了他们的全部生活。我们的课堂已经出现了很多好听的通俗歌曲,比如《让世界充满爱》、《走进》等,这些歌曲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在进行课程改革时,传统的教学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充分了解他们喜爱和感兴趣的歌曲,要和他们交流和讨论,要和他们一起学唱流行歌曲。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和学生们平静地谈论流行歌曲,如通过对周杰伦的几首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自己去判断他的优点和不足,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追星的时候能够保持理性。

(三)交流互动

我们还要在教授新课程的时候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互动,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实际上,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必须保持不断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课堂上进行信息、情感的交流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首先,教师将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老师也能接收到学生在学习时的体会和感悟。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才能保持积极向上、乐观从容的心态。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