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范例6篇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生;美术审美能力;鉴赏教学;审美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67-01

审美能力是初中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技能之一,也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教学目标就要求在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上更加专业化,不仅仅是简单的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的延伸,还要做到有效发展。教师在开展审美能力教学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教学,如对学生进行篆刻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学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等等。本文就此做简要概述,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一、在创作和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提高初中学生审美能力就是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去理解美术作品,去认识美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而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打破以往固有的想法,创新意识,深入思考,提高自身审美和鉴赏美学事物的能力。以创造和学习引导鉴赏,进而提升学习能力。许多学生在学习美术时存在误区,即认为好的作品就是画得“像”。这种认识完全混淆了抽象与具体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也没有认识到艺术的真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逐渐引导学生摆脱这种对美术作品欣赏的标准。另外,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大部分初中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中国古代篆刻和书法,也不具有欣赏篆刻作品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美术课程时,要结合历史和文学常识,帮助学生正确欣赏中国篆刻艺术,感受篆刻艺术中的力度、布局等美感,了解一些常见的篆刻知识。例如篆刻中的阳刻和阴刻、朱文与白文等。为了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可以教学生们自己动手去篆刻,亲身去感受一下古代篆刻艺术的美,去体会古代篆刻艺术的雄浑和大气等魅力。

二、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习惯

新课改要求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教育方法,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美术教学也是一样。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养成面对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时候,会主动去感受艺术作品的美,分析艺术作品的美,进而对艺术作品的美做出鉴赏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接受崇高艺术作品的美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手段,对教学课堂进程精心的设计,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一个审美环境,不断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对美学艺术品的审美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详细地向学生讲授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的外在形式和内涵,详细讲授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例如,在《走近抽象艺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爵士乐》,使学生从形式上感受错落有致的点线面构成的理性秩序和如音符般跳跃的橙黄、深红、深蓝色块营造出的欢乐气氛,感受画面带来的直观美感,把握作品的精髓,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可以抓住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经验和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最初印象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

初中美术教学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美术知识和鉴赏技能,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养成美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的目标一直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基本常识,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为目标的。由于教师水平的限制,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简单地讲述一下美术学的发展史,为学生们罗列一些美术界名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然后照本宣科地向学生们陈述一下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和创作环境,以及作品的意义。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领悟到艺术作品的真谛,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美的审视。

三、在审美教学中提高对审美认识的意义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教师充分利用大自然以及人们创造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其中的美,让学生们逐渐养成正确的审美观,不断提高学生们对美的事物和艺术品的欣赏能力,最后逐渐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著名诗人席慕容曾经说过:“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几个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培养一个乐观向上、具有高尚审美情操的民族。”虽然大部分初中生在未来并不会从事美术专业,但是能够通过美术教学帮助学生们养成较高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也是对整个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

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结合当前社会时期人们不断变化的思潮,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积极地对初中学生实施审美教学,提高学生对美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由于当前社会的不断转型,人们对于美的界定也不断趋于模糊,因此,初中美术教师更要发挥审美教学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们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通过自己的审美能力,分辨、鉴别出高尚的美、积极的美。让学生们在不断接受美的熏陶中感受到美的启迪。如,在讲解古典主义作品和印象派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领悟两种艺术各自的独特魅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其产生具有个性特征的审美观。

四、结束语

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养成对美学作品主动欣赏的习惯,主动去发现美术作品中的美感,提高自身审美情操。

参考文献:

[1]周有仁.浅谈初中美术欣赏中的审美评价[J].科教文汇,2008,(4).

[2]张贵珍.浅析美术教学中的艺术欣赏[J].科技信息,2011,(11).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范文2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教育;美术教学

在素质教育思想得到深入贯彻落实的背景下,由于情感教育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受到了广泛关注。新时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对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促进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合理化渗透,争取能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教学指导,使学生能形成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全新认识,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在对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情感教育的合理化渗透,能促进新课程改革思想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得到深入贯彻落实,也能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初中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加以培养,使学生能形成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认识,保障在美术教学改革的作用下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其一,情感教育的渗透是践行新课程改革思想的重要要求。初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新时期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美术艺术修养和美术知识应用能力加以培养。受此影响,在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活动中,要积极探索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渗透,确保美术教学改革活动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其二,情感教育的渗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党的报告明确提出新时期在我国教育实践中要继续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在此情况下,美术教学作为美育和德育的重要构成元素,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以情感教育理念作为指引对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能逐步改善美术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思想不足的情况,真正按照初中生的成长需求和全面发展需要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使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基于情感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美术教学的美育和德育价值。其三,情感教育的渗透是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必然选择。传统美术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僵化、无法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情感的局限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一般仅能向学生传授简单的美术绘画知识和技能,无法对学生的审美艺术修养加以培养。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则能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在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对美术知识产生深刻的感知,并且学生借助美术创作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也会有所增强,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可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新时期在对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渗透,从不同的角度寻求正确的渗透方法,彰显情感教育理念下美术教学的魅力。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需要多元教学方法的支撑,只有教师能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情感激发方面的现实需求,对教学组织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使初中美术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增强。在具体探索情感教育渗透方法的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对初中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细化解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情感教育的渗透方法。其一,强化教师情感素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扮演着引导、帮助学生的重要任务,教师情感素养的培养对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换言之就是初中美术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教育和感染的作用,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就要强化对教师情感素养的培养,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来促进情感教育的渗透,使初中生的美术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培养。如在“瓶罐巧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情感素养加以培养,使教师在设计瓶罐工艺品的过程中能融入自己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表达方面的经验和创作思路等分享给学生,使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情感表达方面的需求完成艺术创作,在瓶罐设计方面融入正确的审美观,突出情感教育综合效果。其二,科学利用情感素材,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涉及丰富多彩的情感素材,教师结合教学主题思想对美术教学中的情感素材加以挖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学生实施教育和指导,能使学生在美术艺术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感受和体验,在激活学生情感的前提下,突出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组织活动效果。如在“欣赏建筑之美”课程教学活动中,为了能促进情感教育的渗透,教师在对教学素材选择方面,可以选择圆明园建筑复原的3D动画作为切入点,在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魅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播放圆明园被毁坏以及当前圆明园遗址的情况,激活学生的情感,并基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圆明园建筑被毁坏情况的理解,把握其中涉及的美学元素,完成简单的建筑设计方面的美术作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如此,就能借助情感素材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更好地使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三,开发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生活中的美。美术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升华而形成的,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能促进情感教育的渗透,还要对生活中的美学元素进行挖掘,开发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形成深刻的感知,进而使学生能在情感教育的作用下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审美艺术修养的培养[2]。如在组织学生对“中国古代彩陶艺术”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民间美术彩陶作品以及彩陶工艺的传承情况等,加深学生对课堂美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激活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生活中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形成全新的认识,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综合质量。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范文3

【关键词】美术教学;课堂过程;德育渗透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德育与美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教育实践中,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一致性。因而,美术教学作为美育实施的主要形式,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资源。美术教师应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一、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研究美术史的过程中,欣赏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欣赏活动首先是一种情感与认识互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学生需要有正确的审美观,这是道德教育中的审美形成的内容。因此,学习艺术欣赏的过程,是人类艺术能力的积累,更是人的一种艺术素养和审美素质。这种美学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使用正确审美意识来艺术欣赏的过程。比如在让学生欣赏敦煌壁画时,让他们先了解历史,了解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敦煌莫高窟则是世界上最大的画廊,以及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欣赏无数的巧夺天工、光彩夺目的艺术品时,让学生体会古代无数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学习初中美术欣赏课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我们国家著名画家的爱国故事和古今中外历史名画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如在介绍画家故事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他们不为功名利禄而改变心志的精神。

二、在美术造型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优秀的作品需要作者用心灵去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最可贵的地方是画家纯美和高尚的思想精髓,而在学校的美术教学里,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创造作品,让学生一边创作,一边感悟自己的心灵,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将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使自己的绘画水平不断升高,直到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他们的绘画水平就能产生质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这些基本的培训过程中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付出才能得到收获,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美好品质,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做所有的事情都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当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后,开始着手临摹一些优秀的作品,起初只要求追求外形相似,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后,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临摹的过程去得到一种思想上的升华。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由于前面的几个过程的积累,学生们渐渐明白了优秀作品的思想精髓,而不是外在美丽的线条,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以期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这对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内在品质的提升不失为一个绝好途径。

三、在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手工课教学中,由于有的学生家庭环境优越,动手能力差,对废旧物资再利用更是困难,学习兴趣不强。在此,加入德育的内容,从培养学生的艰苦朴素、勇于克服困难、耐心细致的思想出发,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对于手工制作学习的兴趣。工艺、设计、制作是美术课的实践课程之中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事情。往往几块碎布、一些彩纸、旧的挂历、塑料瓶等等,在通过精心的设计、灵巧的制作,就能变成一件件较为精美的艺术品。通过具体的实践训练,就能使学生明白如何变废为宝、变废为美;同时还能有效利用废物;也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一举数得。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尽可能地发挥他们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巧妙地将环境教育渗透其中。

四、在美术课的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范文4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实践研究

1情感教育的内涵

对于教育本身来说,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情感教育,特别是美术等艺术学科,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首先需要明确其内涵。情感教育即“以情促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2初中美术教学为何要渗透情感教育

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的美术教育活动中,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片面化和功利化理解,导致学生美术教育教学出现不少误区和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家长对美术教育认识片面化。当前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美术教育和美术认识片面化,忽视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强制他们学画,同时还急于求成,想把孩子个个培养成大画家、大艺术家,使他们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厌倦感,不利于美术教育的最终开展。第二,学校美术教育办学思想不正确,功利心强;教学中仅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很多学校为了迎合家长所谓的“学习成效”,兴办不少美术兴趣班,用一些画家的名画和优秀学生画,让学生反复临摹,再带他们去参加各种比赛获奖,增加学校的名气。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得美术教学脱离学生身心发展和生活实际,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导致学生不教就不会画。第三,社会以成人的眼光评价学生的作品。社会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普遍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这种不科学的标准硬是将学生的大胆创造和天真想象评判为画得不像,不重视学生天赋和个性的表达,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产生厌倦心理,严重者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为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美术教育的本质,积极探索和发现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策略———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视听体验、亲身参与和实际操作中去激感进行创作,从而唤起自身对于生命个体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及未来的勇敢追求,最终达成全面和谐的发展。

3初中美术情感教育策略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身的美术教学经验,从具体原则和策略方面对情感教育进行实践和探索。

3.1美术教学情感教育的原则: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应该把握好三项基本原则,即示范引导、潜移默化和课题内外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是个上行下效的过程,教师首先要从言行举止、美术专业素质和人格品德等方面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为“美育”和“德育”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教师要将情感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后还有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完美结合,积极利用其他方面的资源,丰富课外活动,强化对学生的情感引领和教育。

3.2美术教学情感教育的策略

3.2.1大力挖掘情感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正所谓“心有所思,情有所溢,而后有所撰作”,因而每一个艺术创作都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深情流露。身为美术教师,我们要认识到情感培养和心灵沟通对美术教育的重要影响,大力挖掘饱含美好情感的美术教学素材,特别是那些能够体现正确价值观、爱国意识和良好品德的素材,让学生站在原创作者的立场上进行情感体验,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并让他们学会在创造中自然地表达感情,寓情于景,最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2.2努力创设情境模式,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情生于境,境能移情,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由境入请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并将情感化为内在的创作源泉和动力。我在上油画欣赏课《父亲》时,就利用了这种情境教学法,从而达到以情促学的目的。首先,让学生对罗中立的《父亲》进行感知,让学生结合欣赏到的画面谈谈父亲这一形象以及自身对父爱的感受,唤起学生与父亲之间的美好回忆。其次让学生在回忆与交流的过程中寻找差距,想象80年代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在那样的年代去创造一个年过半百、饱经沧桑、形象‘丑陋’的父亲形象?学生在带着问题进行感知和情感体验后,再让他们对《父亲》进行表现或再创造。在给同学们介绍完作者的创作缘由后,有的学生不禁潸然泪下,引起了强烈的精神共鸣。他们开始明白那土里土气的乡巴佬形象,就是千千万万勤劳朴实善良父亲的代言人,他们的身上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的美德,也凝聚了对家庭对子女深深的爱。由此,借助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不仅让他们学会尊重和赞美父亲,同时也能激发他们提升自身品德素养,创作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3.2.3不断融入生活内容,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内容,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创作热情。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艺术兴趣,进行游戏或活动教学,并让学生交流与分享自己的创作情趣,从而培养全体学生的审美创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让学生做贺卡、亲情卡;穿丝线;贴纸撕纸;建立自己的画册和工艺品集等,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美术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树立起坚强自信的性格。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过程,仅仅依靠几节课不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人格和情感的前提下,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中,用心去与学生交流,用情去与学生沟通,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重视美术的创作过程和情感体验,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家摄.中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7(01)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范文5

关键词:美育;初中美术教学;渗透;研究

在初中学段,美术是其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质和审美意识,需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当抓住这一关键阶段,肩负起提升学生绘画技能和欣赏水平的重任。

一、初中美术教学和美育结合的优点

从美术教学的本质上讲,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开设美术课程的重要原因。因此,将初中美术教学和美育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初中美术教学和美育的结合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1.有助于优化美术教学的组织结构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美育将陶冶学生的情操作为根本目的。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美育时将美术教学作为依托,通过不断创新美术教学的方式,优化和重组美术教学的组织结构,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进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标。如,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以情感作为导向,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了解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经历,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同时,初中美术教学和美育的结合既能够优化教学氛围,又能够不断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

将初中美术教学和美育结合,既能够提升美术教学效能,又能够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以往,部分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对专业知识的讲解,并未注重提升美术课程的艺术价值,未能将美术与生活充分结合。这样会导致美术教学中的美育价值难以得到切实发挥,进而对初中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的培养产生消极的影响[1]。美术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类学科,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充分融合,可以为美术作品欣赏提供相应的生活基础,进而完善学生的审美观念。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引导,帮助学生提升认知美和欣赏美的能力,用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3.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初中美术教学和美育的结合主要体现为美术教学与学生价值观念的结合,这种结合既能够使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强化,又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应当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推动初中美术教学和美育的融合,提升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以此推动美育作用的发挥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现阶段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的一些因素导致美育难以有效地渗透初中美术教学。

1.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缺乏对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视

从学校的角度讲,部分学校过于关注升学率,将提高升学率作为打造学校良好口碑和品牌的有效途径[2]。在这种观念下,这些学校在设置课程时更加注重文化课程的设置,导致美术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另外,一些学校出现了片面追求学生考试成绩提升而占用美术课程教学时间的情况,降低了美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不利于美育的渗透。从初中美术教师的角度讲,受到功利化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学校不重视美术教学,导致一些美术教师缺乏对美术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对美术教学的内容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时未能有效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另外,由于一些学校缺乏美术教学需要的教学环境和设备,导致一些美术教师未能很好地利用教学资源。从家长的角度讲,部分家长认为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学习美术是不必要的,这种观念容易扼杀学生的美术兴趣,打击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

2.部分初中美术教师对于美术的理解较为片面

美育本质上是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审美教育或者情感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与提升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其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情感,进而呈现出更好的精神面貌。社会对初中学科教学提出了美育要求,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审美情趣,使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初中美术教学中也应当涵盖美育的内容[3]。但是,一些初中美术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时,更加注重教授学科技能、方法等内容,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这导致初中美术教学中缺乏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内容,进而导致美育的融入较为片面和浅显。

3.部分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部分初中美术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和陈旧,阻碍了美育的有效渗透。部分初中美术教师将灌输作为主要的手段,但是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导致学生缺乏对美的感受,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创造美。另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原本具有的审美能力往往会弱化。

三、美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将初中美术学科的教学特点与美育紧密联系起来,积极转变固有的美术教学观念,增强美育的渗透力度,保证在实现美育目标的前提条件下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

1.转变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初中美术教学与美育渗透的认知

美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不仅仅与教师、学生家长有关,还与学校有着重要的关联。基于此,从学校层面讲,其必须走出对初中美术教学的思想误区,对初中美术教学多加重视。其一,学校应当加大对初中美术教学的资金投入,补充美术教学相关设施设备等,如,增设美术室,积极添加各种美术相关器材,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4]。其二,学校要保证美术课程课时充足,尽可能地将美术教育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以保证初中美术教师能够高质量完成美育渗透。其三,学校还要格外注重对初中美术教师团队的建设,将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引入学校或者加强初中美术教师的培训、进修等工作,保证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从而促进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教师层面讲,初中美术教师应当不断地创新教学,丰富自身的美术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从而使美育渗透更加符合当下的要求。从家长层面讲,初中美术教师应当积极转变学生家长对美术学科的态度,尽可能地帮助部分家长转变原有错误观念,使其认识到美术教学以及美育渗透的重要性。为此,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召开家长会、开展家访或者创建相应的微信群,这样不仅能够让家长认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而且能够获得家长对初中美术教学的支持和配合,从而使美术教学与美育渗透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达到以美育人的根本目的。

2.全面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的美育素养

初中美术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美育素养,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丰富自身的学识,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美育渗透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美术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而让学生放松身心,更自由地表达情感[5]。如,在开展室外素描教学时,教师需要先在教室里让学生了解教学的目标和绘画技法要点,然后引导学生在自然中开展素描练习,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描绘物象,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又如,在初中美术《静物写生》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静物照片,让学生观察和欣赏,理解其中蕴含的美,进而引出绘画的主题;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静物相关的专业知识;再次,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与总结,同时要明确写生时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当地博物馆、美术馆等拥有丰富美术资源的场所,欣赏名家作品;最后,教师让学生选择令人印象深刻的静物,使其在实践中掌握构图、色彩运用等的基本方法。

3.依托初中美术教学的学科特点,促进美育的有效渗透

依托初中美术教学的学科特点促进美育的有效渗透,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首先,依托美术鉴赏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美主要包括欣赏和鉴别两个方面,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一种较为主观的意识活动,而鉴别是对作品的层次和质量进行评判的过程。只有在具备欣赏美的能力的情况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才能够得到提升。教师要保证初中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念,保证其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鉴别能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价值判断是正确的。初中生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升审美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启发,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美的形式,鉴别美与丑。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能够使学生的意志、思想和情感向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在美术欣赏课程中,欣赏的内容包括很多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年画、脸谱等,这些内容不仅包含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民间艺术。以《北京故宫》一课的教学为例,在鉴赏《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讲解作品蕴含的内容,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6]。同时,在深入挖掘美术作品的内涵时,教师应当凸显其教育价值,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鉴赏美,使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精湛的美术技法和深刻的艺术内涵,进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得以发展。其次,依托美术绘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助于实现美育的目标,而且能够使美术教师利用绘画课程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美术绘画课程中包含了多种表现形式,如曲、折、横、竖等,其中,曲、折将动态美更好地呈现出来,而横与竖则呈现出一种静态之美。绘画使用的色彩十分丰富,既能够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又有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如,红色象征着热情,也具有警示危险的作用。由于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不同,部分学生对于色彩的认知并不深入,往往单纯地认为某种色彩好看或不好看,实际上只有合理搭配色彩,才能够使作品获得不错的视觉效果。因此,教师要辩证地对待知识教学,帮助学生积累基本常识。初中美术教师在丰富绘画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绘画的多种形式,如国画、油画以及素描等,结合不同绘画形式的特点,准确地找出最合适的美育渗透方法。如,在让学生学习国画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促使其更深层次地认知国画的高雅和独特性。初中美术教师应当认真研究美术绘画课程,在每一节美术绘画课程中明确美育渗透的切入点,进而推动初中美术教学和美育的有机结合[7]。最后,依托美术工艺内容,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美术工艺课程和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关联,美术工艺的发展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基于这种认知,初中美术教师可以依托工艺课程开展相应的美育渗透活动,以此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得到培养。如,我国的民间艺术中既包括各种各样的工艺技艺,又蕴含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不同时期的民间工艺既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俗和思想,又能够增强学生对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容的了解。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剪纸,使其近距离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4.创新教学模式,使美育的渗透效果得以优化

初中美术教学的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应试观念的影响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制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有效拓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教师应当不断丰富初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将美育知识融入其中,活跃美术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以《校园的春天》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初中美术教师可以组织校园拍摄或者写生活动,要求学生选择的拍摄角度能够引起其他学生的讨论或者欣赏;如果条件不允许,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优秀的作品并以投影的方式展示,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内容、色彩,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素质。初中美术的创新教学模式还可以体现在剪纸、工笔画、皮影、书法等方面。以《漫步书法世界》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书体的特点,让学生对书法技巧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把握,以此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技巧,进而思考人生的真谛[8]。如,楷书具有横平竖直、字体方正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楷书特点的同时,体会为人处世的道理。结语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需要各相关主体明确自身的职责,在此基础上,转变学校、教师和家长对美术教学的认知,全面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的美育素养,依托初中美术教学的学科特点促进美育的有效渗透,创新初中美术教学模式,优化美育的渗透效果,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玉珍.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1):120-122.

[2]唐振燕.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1(26):61-62.

[3]郭锦昌.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2021(3):112.

[4]王秀琴.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渗透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5):113-114.

[5]李敏.关于美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方法探讨[J].中华少年,2019(31):199-200.

[6]晁英.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思想的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2019(27):141.

[7]李娜.美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方法研究[J].中华少年,2019(17):152.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范文6

(一)初中美术情感教育渗透力不足

笔者就某一中学某一次美术课作为实例进行研究,探讨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提升的影响,将20名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不同方式的美术教学,受到情感教化的学生对艺术画作的分析和鉴赏更为深入;接受技能教学的另一组学生可熟悉地掌握绘画技巧。然后给两组学生布置独立创作的作业时,接受感情教化的学生创作的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创新性远远强于只接受技能培训的学生。

(二)中学美术情感教学模式受传统观念的制约

美术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地位不高,美术师资力量薄弱,美术教师接受的讲学与培训机会少,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陈旧,使得原本活跃灵动的美术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部分教师对教授的美术画作认识不足,对画作的艺术价值评价不准确。对美术的价值没有从“人的情感”中探求真知,被利益化的市场价值导向误导。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渠道,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教学手段没有真正引导学生发现艺术的美,美术课堂中的艺术氛围没有真正营造出来,更挫伤缺乏美术兴趣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解决初中美术教学情感教学问题策略

随着初中美术情感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在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为促进初中美术情感教学提供发展策略。

(一)开发多样性美术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扬传统美术教学的优良之处,如对我国传统艺术画作的画风分析、虚实相生的传统画技的特点及山水人物特殊画风的传承,在此基础上注入对中国传统美术的情感。对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作,作业时怀抱何种情怀进行创作,分析画中的人物表情、动作和行为特点,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画作的伟大力量。同一幅画作还可从不同鉴赏角度进行分析,激发学生思考画作的不同特点,除作者的爱国情感之外,还要有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奇妙。山河自然组合的意境、山环水绕的美妙都具有一种神奇力量,通过画笔展现在众人面前又是另一番滋味。教师可根据此类方法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引领学生发现心灵的美,升华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感性与理性思维综合平稳发展。

(二)发掘美术情感教育“人文性”

中学美术教学是多数学生学习美术的启蒙阶段,中学生在身心成长变化中情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学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多数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家极其高端的美术技能和技法。提高中学生的美术情操需从学生心理情感变化特点着手,在课堂上适当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作精神、空间感知能力和思维灵动能力。灵感来源于现实中的各类客观事物,更高于现实,需要学生自主发动思维,在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过程中,需要对其情感认知能力进行升华。

三、结语